1

赤壁之戰(zhàn)中,如果郭嘉活著,能夠出什么奇謀戰(zhàn)勝吳蜀聯(lián)盟,我們不得而知。畢竟郭嘉看人,是一看一個準,能夠非常精準的看到別人的弱點,然后提出對應的奇謀,以最小的代價取得最大的勝果。

曹操就是聽從郭嘉的一個個奇謀,取得了一系列的勝利,統(tǒng)一了北方,成為天下最大的割據勢力,離統(tǒng)一天下只有一步之遙。最后因水土不服,英年早逝。也有可能是郭嘉生活不檢點,早就把身體玩垮了。在惡劣氣候中急行軍,一折騰,身體扛不住,就病死了。

赤壁之戰(zhàn)時,曹操已經統(tǒng)一了北方,拿下了荊州,已經處于絕對的優(yōu)勢。只要曹操稍微冷靜一下,以他自己的水平正常發(fā)揮,至少可以立于不敗之地。

周瑜一針見血的指出曹軍的幾大弱點,曹操后方不穩(wěn),有馬超,韓遂在關中搗亂。曹軍善騎兵,不善水戰(zhàn),以自己的劣勢對抗吳軍的優(yōu)勢,自找苦吃。赤壁之戰(zhàn)又在寒冬,曹操軍馬缺乏草料,同時北方士兵來到南方,水土不服,容易生病。

這些弱點,曹操未必看不到,只是感覺自己太過強大,又急于一統(tǒng)天下,全都視而不見。最后果然瘟疫橫行,戰(zhàn)船又被東吳一把火燒了,狼狽的逃回北方。

曹操要戰(zhàn)勝吳蜀聯(lián)盟,那就只能慢點來。曹操滅袁氏兄弟時,不也是聽郭嘉的建議以退為進,先退兵,讓他們狗咬狗,再找機會各個突破。

曹操追殺劉備途中,掉頭跑去拿下了江陵,給了劉備喘息之機,使他有了聯(lián)吳抗曹的機會。曹操也是貪心,想一口同時吃掉兩個,忽視了孫劉聯(lián)盟。

如果曹操不貪心,可以聯(lián)吳滅劉,專門去對付劉備。

以皇帝的名義,封孫權為吳王,命孫權滅劉備。然后派一大將防守荊州,訓練水軍。自己先去把西涼,漢中,益州搞定,把自己的內部反對者也干掉,最后再選個好天氣收拾孫權。

孫權聽命是最好,可以輕而易舉的滅掉劉備。即使孫權識破陰謀,仍然孫劉聯(lián)盟。曹操不去發(fā)動赤壁之戰(zhàn),只采取守勢,守住荊州就行。孫權總不至于主動打過來吧。逼得孫權沒有退路了,他不得不打。不招惹他,他哪還有勇氣主動出擊。孫權沒這個實力,而且?guī)煶鰺o名,與造反無異。反而讓曹操師出有名。

守好自己的地盤,把孫權和劉備留在那一畝三分地上。時間一久,孫劉聯(lián)盟遲早生變,雙方咬起來。曹操在旁邊看熱鬧就行。時機成熟,哪天高興,把他們全收拾掉。

最佳貢獻者
2

最能影響時代進展的,就是導控輿論吧?郭同學應該多制造些娛樂新聞,讓謠言四起,唾沫星子淹沒聯(lián)盟??????

3

在三國時期,曹操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話中意味著如果郭嘉沒有死,那他就不會被這樣打敗。這也說明曹操說這段時,是真心地。

在赤壁之戰(zhàn)的失敗后,他暗中惋惜郭嘉早早去世。如果郭嘉在赤壁之戰(zhàn)前還活著,那他會為主公制定了相對的計劃。赤壁之戰(zhàn)的曹操那就會獲勝了,而曹操統(tǒng)一世界的關鍵實際上是郭嘉一人嗎?

其實并不是那么簡單。如果郭嘉還活著,曹操能否真的獲勝呢?



這三個國家之所以能相互抗衡,這是有原因的。蜀國有五位大將,魏國有眾多謀臣,吳國有優(yōu)秀的軍事指揮官。而且,三個國家也都有出眾的謀臣,諸葛亮,周瑜,郭嘉他們分別為三個國家效力。對于曹操來說,遺憾的是諸葛亮并沒有早早死去。郭嘉去世后,曹操內心很是痛苦?梢钥闯龉卧诓懿傩闹械闹匾浴

事實上,當曹操在軍隊中一些對策不確定時,他會去與郭嘉討論。然后郭嘉想出計策。如果可以說曹操陣營里誰的貢獻最大,那郭嘉可以說做出了大功勞。他也是曹操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然后,我們來談談為什么曹操失敗了。赤壁之戰(zhàn)的參與者是曹操的魏軍和劉備,以及孫權的吳蜀軍。

那時,曹操說他有一百萬軍隊,但實際上他并沒有這么多的士兵。也就是說,他最多有30萬人,但他的軍隊此時正在做什么呢?在土地上農作!最大的軍事力量沒有參加赤壁之戰(zhàn)。那曹操帶來了什么樣的軍隊?曹操從北方帶來了15萬,在荊州收編了10萬,總計數30萬,他們并不是曹操最優(yōu)秀的部隊,他們之間也沒有什么配合。



但劉備只派出了數千名士兵,當他到達目的地時,他在途中收下了許多士兵和平民,加上他自己的士兵一共2萬名士兵。然后他經歷了之后很多的戰(zhàn)爭,這給劉備的軍隊帶來了巨大的損失。最后,劉備和周瑜聯(lián)合在一起。周瑜還向外面說現(xiàn)在有3萬名精銳部隊。

所以吳和蜀國的軍隊總人數只有5萬,而曹操帶到南方的軍隊有30萬。那兩方士兵的數量相差很是巨大的。


有個顯而易見的事情,那就是如果你想贏得戰(zhàn)爭,你必須各種因素都在你這邊。缺少某一點都可能會對你有損失。那蜀吳聯(lián)軍實際上有兩個優(yōu)勢。氣候更有利于他們的行動,他們的士兵們都在努力想打敗曹軍。而吳軍當然是善于水中作戰(zhàn)的。


然而,劉備的一萬名軍隊大多數難以適應赤壁的氣候,而且這可能是一個短板。但有意思的是,劉備聽取了諸葛亮的安排,并照顧了大局形勢。然而,曹操的軍隊并不那么舒服,士兵們在水中的狀態(tài)很差,這是不可接受的。通過這種方式,似乎聯(lián)盟軍的優(yōu)勢在于他們具有更多偏向。

孫權有一個優(yōu)勢,孫權的部下對曹操很是討厭。如果他們不戰(zhàn)斗,那士兵們將直接面對死亡,他們怎么會不打呢?然后是曹操,曹操軍隊在荊州接收一萬名士兵和平民,那這么多人應該如何安排呢?如果安排不好,那將是另一場戰(zhàn)斗。



接收的荊州軍隊他們在水中的作戰(zhàn)確實不錯,但整體卻不和諧。如果有一個逃兵,那么整個軍隊都會受到影響,所以曹操不敢隨便用他們,也不敢把他們安排成主力,所以曹操也很心煩意亂。

還有一個事實是曹軍是從北方來的,一路上士兵肯定很累,疲憊的軍隊一心只想休息。另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是,曹操的軍隊中有疾病爆發(fā)了。早在戰(zhàn)爭爆發(fā)前,曹操的軍隊就爆發(fā)了疫情。士兵們受到這種流行病的折磨之后,那人們如何有毅力去戰(zhàn)斗呢?


這么多事實都指向了曹操的失敗結局,更單沒有人來到曹操跟前向他有所建議,讓他平靜下來。

賈詡也試圖平息曹操的激動心情,但沒有效果,郭嘉或許也不可以,那又該如何解決軍隊疫情呢?荊州軍隊的思想怎么讓其穩(wěn)定呢?

這么多問題存在曹操的陣營里面,即使郭嘉還活著,也不可能解決這么多難題吧。

因此曹操這場失敗是必然的。

不知道各位讀者看完這段歷史有什么不同的看法?歡迎留言,探討。

4

郭嘉即使活著也沒法幫助曹操戰(zhàn)爭孫劉聯(lián)盟,不過他可能讓曹操不至于敗的那么狼狽。

赤壁之戰(zhàn)是中國古代史上以弱勝強的經典戰(zhàn)役之一。曹操在具有絕對兵力優(yōu)勢的情況下被孫劉聯(lián)盟擊敗,隨后孫劉聯(lián)軍又奪取了荊州大部分領土,三國鼎立的格局就此初露雛形。

赤壁之戰(zhàn)以后,曹操曾經感嘆:“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辈贿^他這句話的意思不是說郭嘉活著能幫他擊敗孫劉聯(lián)軍,而是不至于招此大敗。

曹操在赤壁失利,首先是因為曹軍來自北方,不熟悉長江流域的氣候,因此水土不服發(fā)生時疫,生病者甚多,戰(zhàn)斗力大受影響。其次則是曹軍不習水戰(zhàn),而荊州水軍剛剛投降,軍心不穩(wěn),士氣低落,無法和江東水軍抗衡。第三才是曹操大意,中了黃蓋的詐降計,被大火燒了水軍大營。

郭嘉雖然聰明,但是畢竟他只是一個謀士,不是神仙。他既不可能讓曹軍適應長江流域的氣候或者是治好曹軍的時疫,也不可能短時間內讓曹軍的水戰(zhàn)戰(zhàn)斗力得到明顯提升。最多也就是勸說曹操不要急于進攻江東,或者是識破黃蓋的詐降計,避免曹軍遭到火攻。這樣曹操不至于馬上失敗。

但是長時間對峙下去,曹軍病死的人一多,還是只能撤軍。曹操最終能控制的,還是只有和北方氣候接近的荊州北部地區(qū),南部幾個郡在孫劉聯(lián)盟攻擊下難以守住。

因此郭嘉即使活著,也無法徹底改變赤壁之戰(zhàn)的結果和三國鼎立的格局,只是曹操不會輸得那么難看。

5

話說劉表的小兒子劉琮投降,曹操坐鎮(zhèn)荊州以后,郭嘉獻計,趁劉備在江夏立足未穩(wěn),人心不定之時,先圖劉備(官渡之戰(zhàn)前,郭嘉分析呂布英勇無敵,如果再與袁術勾結,就很難圖之,于是郭嘉力排眾議,必須先解決掉呂布,否則必為大患,郭嘉獻計水淹下邳,白門樓縊死呂布)。然后聲動擊西,操練水軍,佯攻東吳,實際伐兵平定西川(袁曹起兵,曹操聲東擊西,讓劉岱他們引一軍打著曹操的旗號去徐州,虛虛實實,后面郭嘉獻計,趁劉備在徐州立足未穩(wěn),人心不定之時,破了劉備),平定西川以后,再滅韓遂,張魯等勢力,一勞永逸,曹操再無后顧之憂,如此一來,群雄已滅,孫權必然稱臣,封孫權為吳候,一方面讓孫權的兒子來魏國做人質,另一方面曹操可派官員去赴任,“上兵伐謀”,挑撥內部矛盾,讓東吳內亂,不出五年,曹操大事可定!

6

如果郭嘉沒死,曹操就能在赤壁之戰(zhàn)中擊敗孫劉聯(lián)盟?吹捧郭嘉可以理解,但過分拔高到了無視荀彧、荀攸、賈詡的地步就過分了,這幾個的戰(zhàn)績堪稱算無遺策滴水不漏,已經是當時策略規(guī)劃最高水平,并不比現(xiàn)在網絡上描寫的神郭嘉弱。但戰(zhàn)爭就是戰(zhàn)爭,不是兵書上幾個頂級謀士紙上談兵就決定勝負了,何況孫劉聯(lián)盟的諸葛亮、周瑜又不是平常人,而且對方的最高指揮者又沒有發(fā)昏發(fā)傻,想靠一個郭嘉就想勝利談何容易。

縱觀郭嘉的成就,他的計策都帶有賭的成分,但赤壁之戰(zhàn)可沒有賭的成分,如該不該打、會不會偷襲我、能不能讓他們內斗等等。所以曹操除了軍隊人多之外其他的天時地利人和都不在他這里。曹軍趕上了瘟疫,又不善于水一戰(zhàn),不敗才怪。

最后戰(zhàn)爭這些事打不過就是打不過,別說郭嘉復生,即便把姜太公張子房借來結果不會有大的改變,就是郭嘉不死,曹操敗了,難道他不會哭戲志才?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