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文成公主入藏這件事,一直以來,都被看做民族團結的典范。

但在近幾年,網(wǎng)絡上流傳著很多不一樣的言論,包括松贊干布是到唐朝搶親的,文成公主只是松贊干布的妾室、文成公主地位低下等等言論。

這些言論,不知道從何而來,但流傳的有聲有色,甚至開始標榜真實的歷史。那么,從史料上記載看,文成公主到底地位如何呢?

漫長而坎坷的提親之路

松贊干布在統(tǒng)一吐蕃之后,開始迫切的想要發(fā)展,他從尼泊爾引進了文字,創(chuàng)造了藏文,同時,又渴望和大唐聯(lián)姻,因為他發(fā)現(xiàn),連小國吐谷渾也娶了大唐的公主,何況自己這個大國呢。

于是,吐蕃在貞觀十二年的時候,就嘗試求親,但被唐朝拒絕。并不是因為李世民眼高于頂,而是,他并不知道吐蕃到底是什么樣的國家。

求親失敗的使者,為了避免責罰,故意說是吐谷渾從中作梗。年輕氣盛的松贊干布,一怒之下,大破吐谷渾,這場勝利讓松贊干布自信心爆棚,于是,統(tǒng)兵二十萬侵占唐國邊境的數(shù)個羈糜州,并且將戰(zhàn)火燃燒到了松州。

唐王朝震怒,派侯君集帶領五萬精銳馳援松州,一舉擊敗吐蕃軍隊。

這場敗仗,讓吐蕃君臣震驚不止,內(nèi)部開始極力反對松贊干布和唐軍開戰(zhàn)。甚至,八個元老采用自殺的方式來進行進諫。

松贊干布冷靜下來,立刻退出所占據(jù)的羈糜州,將大軍退回吐蕃。然后安排手下最有智謀的祿東贊出使唐朝,而且,帶來的彩禮也很豐厚,包括黃金五千兩,各種奇珍異寶數(shù)千件,還包括一尊極為珍貴的佛像。

對于剛剛統(tǒng)一的吐蕃而言,這已經(jīng)是相當厚重的禮物了。

李世民經(jīng)過慎重考慮,并且考驗了大使,尼泊爾的求親隊伍,終于決定將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

于是,貞觀十五年,文成公主入藏。

可見,這次和親,吐蕃下了很大的本錢,甚至還為文成公主修建了宮殿。當然,大唐的文化、制度、先進的技術、大量的經(jīng)文也傳到了吐蕃。松贊干布就是憑借這些嫁妝,完成了吐蕃改革,以及吐蕃封建化的進程。

松贊干布廢了如此大的力氣,才娶了文成公主?梢,沒有搶親一說。

炮制出來的尺尊公主

那么,文成公主在吐蕃的地位如何呢?歷史上,松贊干布的確有好幾個老婆,但地位最為崇高的還是文成公主。

在很多網(wǎng)絡文章中,松贊干布的諸多妃子中,有一個叫尺尊公主的人物,說是松贊干布的正室。

但我查過很多資料,這個尺尊公主,是個很奇怪的人,沒有生卒年月,沒有子孫后裔,松贊干布的兒子也沒有資料顯示就是尺尊公主生的。

更主要的是,這個公主的資料,基本上都是源于藏族傳說,這些傳說存在的時間,大約是在元朝招降吐蕃之后才神奇的出現(xiàn)。

另外,在敦煌發(fā)掘的吐蕃文書中,松贊干布的記年中,多次提到了文成公主,卻只字未提尺尊公主,而這些出土文書,是吐蕃方面的文書。

可見,當時吐蕃,并沒有一個叫尺尊公主的人物,不然,如果她真的是正室,為什么吐蕃內(nèi)部的歷史記錄只字未提呢?

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宗教的對抗和沖突,更簡單講是中土佛教文化和藏傳佛教文化的沖突。在藏族人民心中,文成公主有著無法取代的地位,但她代表的卻是中原佛教文化,而不是藏傳佛教。

藏傳佛教為了能提高自己的地位,不得不炮制出來一個尼泊爾公主來為自己的理念站臺,而在元朝藏傳佛教大盛,喇嘛的地位很高,因此,這種宣傳被有意識的擴大,才形成了一個虛構的人物出現(xiàn)。

而現(xiàn)在的大小昭寺和布達拉宮,在吐蕃滅亡后破損嚴重,直到元朝,藏傳佛教大盛,元朝庭才開始重新修繕。所以,有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的塑像,也就很正常了。

事實上,松贊干布的確有妃子,但地位完全比不上文成公主,也無法享受文成公主的權力。但松贊干布只活了三十三歲就死了。

那么,文成公主在松贊干布死后的地位,又如何呢?

有地位無實權的文成公主及吐蕃贊普

在松贊干布死后,文成公主的地位沒有任何變化,卻也沒有掌握實權。因為,在松贊干布死后,吐蕃的局勢,出現(xiàn)巨大變革,別說是文成公主,就連吐蕃的贊普,都沒有了實權。

而吐蕃的權力,落在了噶爾家族的手中,這個家族的代表,就是祿東贊。

祿東贊對唐朝依然是十分友好,但并不因為和唐朝的友好就放棄了吐蕃的擴張。吐蕃開始向北擴張,而這時候的唐朝,也開始向西擴張。于是,吐蕃和唐朝,終于因為國家利益的沖突,開始在西域碰撞起來。

這時候的吐蕃,雖然和西突厥聯(lián)手,卻也遠不是唐朝的對手,吐蕃和西突厥的建軍屢戰(zhàn)屢敗。最終,西域被唐朝完全控制。

這時候,歷史上發(fā)生了一場非常富有爭議的戰(zhàn)役,被稱為烏海戰(zhàn)役。這場戰(zhàn)役,蘇定方以一千精兵,大破吐蕃八萬大軍,殺死吐蕃主帥,祿東贊受傷。

烏海之戰(zhàn)奇怪之處在于,吐蕃的資料上記載了,唐朝的史書卻沒有記載。而在后來,大非川之戰(zhàn)勝利后,主帥論欽陵也憶苦思甜,提到了烏海之恥?梢,這場戰(zhàn)役真實存在,但卻沒有被唐朝歷史記錄。

這場戰(zhàn)役后,祿東贊就去世了。他的兒子論欽陵繼續(xù)掌握吐蕃朝局。并且開始和唐朝長時間纏斗。

有人因此,認為,文成公主在松贊干布死后,地位很低。其實不然,文成公主有很高地位,但沒有實權,而吐蕃這個爛攤子,已經(jīng)不是文成公主及贊普所能左右的。

文成公主五十五歲的時候死于拉薩,吐蕃國以最高禮節(jié)為文成公主送葬,并且在文成公主死后,多次祭祀。從這一點也可以看出文成公主在吐蕃的地位很高,松贊干布死后,文成公主待遇依然非常好,畢竟像李治、李世民活的歲數(shù)也不過五十多歲,如果她的地位低下,恐怕在異國他鄉(xiāng)活不到這樣的歲數(shù)。

最佳貢獻者
2

許多人都說,在松贊干布死后,文成公主失去了松贊干布的保護,自然是生活苦楚凄涼,那么事實究竟是不是這樣的呢?我認為,松贊干布死后,文成公主守寡三十余年,雖然是孤獨寂寞,但她十分富有,并且在宗教等事務上權力極大,實在說不上生活凄涼。

有些人說,文成公主只能算是松贊干布的小老婆,因為在文成公主入藏之前松贊干布已經(jīng)迎娶了尺尊公主,所以很多人由此認為文成公主的地位是低于尺尊公主的?墒歉鶕(jù)吐蕃人自己撰寫的史料《敦煌本吐蕃歷史文書》來看,文成公主被尊稱為“贊蒙”。那么什么是贊蒙呢?贊普的妻子稱為“贊蒙”,又作“朱蒙”。所以,毫無疑問,文成公主是松贊干布的正妻,至于當時的吐蕃實行的是否是平妻制,我們在這里不作考證。但是可以確定的是,文成公主絕不是世人所說的小老婆。

那么文成公主在幾個老婆中地位如何呢?根據(jù)《敦煌本吐蕃歷史文書》,關于松贊干布的后妃的記錄只有三條,一條是用來記載松貢贊的生母是誰的,而另外兩條全部是用來記載文成公主的。這兩條分別是:“贊蒙文成公主由噶爾·東贊域宋(即祿東贊)迎至吐蕃之地,此后六年,墀松贊贊普(即松贊干布)升遐,與贊蒙文成公主同居三年耳!焙及至羊年(683)冬,祭祀贊蒙文成公主。”從這兩條記載中我們可以看出,在松贊干布的所有后妃之中,只有文成公主被吐蕃的歷史文書專門記述并且享受后世的祭祀,這便足以證明,在松贊干布的后妃中,文成公主的地位是最高的。

文成公主除地位崇高以外,還十分的富有。據(jù)成書于公元八至九世紀的《于田教法史》記載:文成公主降嫁吐蕃贊普時,在吐蕃修建了一個很大的寺廟,并且給寺廟獻上土地與奴隸、牲畜。全體比丘來到這里,由公主供養(yǎng)他們的生活,大乘教法由此更加宏揚光大。文成公主之富有,可見一斑。

并且文成公主手中掌握著極大的權力。傳言,文成公主入藏時帶的覺阿釋迦像(釋迦牟尼十二歲等身像)僅被供奉于小昭寺,而尺尊公主攜帶的不動金剛佛像(釋迦牟尼八歲等身像)被供奉于大昭寺,由此可見文成公主的地位比不過尺尊公主。但是在當時的吐蕃,實際上稱大、小昭寺為神變寺、惹冒切寺(繞木齊寺)等,根本沒有具體的區(qū)分大小,而大、小昭寺之稱也是后世的說法。文成公主去世后,大臣那闡布、屯米桑布札和噶爾東贊的子孫臣子們,遵照文成公主的遺囑,將不動金剛像(即尺尊公主的釋尊八歲等身像)安立在了小昭寺,而將釋迦牟尼像(即文成公主的釋尊十二歲等身像)轉移到大昭寺,并舉行了殊勝安住儀軌。按照《柱間史》的記載來看,調(diào)換佛像完全是文成公主的安排,并且由吐蕃大臣執(zhí)行。由此可見文成公主在宗教事務方面有著極大的權力。

雖然文成公主不參與軍政事務,但她還是對唐朝和吐蕃關系的緩和做出了巨大貢獻。尤其是在吐蕃噶爾家族掌握大權,并且積極對唐進攻時,文成公主還能派出使者表示希望與唐和親,調(diào)節(jié)雙方的緊張關系,努力改變當時的政治關系,就可看出文成公主在政治方面的地位和她所擁有的話語權。

永隆元年(680),文成公主去世。唐和吐蕃都對她的去世表示了哀悼和懷念。唐朝專門派遣使者祭奠文成公主,而文成公主也是松贊干布的后妃中唯一享受后人祭祀的妃子。由唐朝和吐蕃對文成公主后事的重視程度來看,文成公主雖然一直寡居,但生活富足,地位崇高,并且受到人們的尊重,文成公主也對唐朝和吐蕃關系的友好做出了不可忽視的貢獻。

3

文成公主入藏后,經(jīng)歷了短暫的苦悶掙扎,卻在松贊干布去世后,轟轟烈烈地度過了余生。

一、家門卑微災難降。

如果不是圣旨的降臨,山東任城的這戶人家,誰都不知道他是當今皇帝的遠親。

皇恩浩蕩掃過小城,李姓人家不僅沒有感到蓬蓽生輝而是陷入了絕望。女兒被封為公主不是飛上枝頭變鳳凰,而是要奔赴十八般地獄。人丁稀少、勢力單薄、悲悲戚戚的李家夫婦不知所措,望著女兒嬌弱的容顏只有長吁短嘆。

女兒更是梨花帶雨、百般不愿,不愿遠離孤單的父母,不愿去苦寒之地飄零,然而圣旨在身豈能違背。只得含淚踏上漫漫的風雪人生。

李氏夫婦知道自己的女兒被貍貓換太子。真正的皇家公主誰愿去萬里之外的匈奴,那是一條看似榮耀實際兇險的不歸路。

無字無名的李姓女子被迫成為后來載入史冊的文成公主,吐蕃尊稱甲木薩(藏語中“甲”的意思是“漢”,“木”的意思是“女”,“薩”的意思為神仙)。15歲的柔弱女子一去再也沒有回過家鄉(xiāng)見過父母,在遙遠的異域他鄉(xiāng)終老一生。

二、遠嫁新婦苦徬徨。

雖然從布衣粗衫的小家碧玉變成了雍容華貴皇家公主,雖然是松贊干布花了黃金五千兩及無數(shù)珍寶明媒正娶的,雖然是當今天子風風光光給了大量陪嫁、千軍萬馬護送而來的,文成公主依然開心不起來。

出入不便。三寸金蓮的小腳女子怎比天足?周圍氈房的女子下河挑水騎馬放牧天馬行空。望著帳篷內(nèi)外風風火火的姑娘們,文成公主悲從中來,想念與母親在炕上做女工的情景,想念母親做的煎餅,寒冷的夜里,淚水常常浸濕枕頭。

飲食不慣。在老家吃慣了大蔥抺醬卷煎餅,眼前酸酸的馬奶子、腥膻的牛羊肉令她難以入喉。

語言不通。如果使女外出,她只能像啞巴一樣指手畫腳與人交流。

還有討厭的赭面(后被松贊干布下令廢除)。漢人化妝只在臉頰略施胭脂,就像高原紅。而吐蕃人要把整個臉都染紅,以阻擋強烈的紫外線,簡直就像個猴屁股。

雞毛蒜皮的生活瑣事對于叱咤風云的大女子來說,都不是事兒,但對一個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深閨弱質,那就是生活的全部。

三、相敬九年夫早亡。

650年,相貌堂堂智勇雙全的松贊干布逝世,剛剛熟悉吐蕃生活的文成公主的天塌了。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24歲新寡的她要遵守三從四德。出嫁從夫,夫死從子?墒牵昙o輕輕的丈夫竟然連半個子嗣都沒留下。

回大唐那是癡心妄想。她想起出嫁的路上,想念娘親時,那面摔碎的日月寶鏡化成的日月山,那被山阻擋的倒淌河。河水尚且能倒流,遠嫁的女兒怎么就不能回娘家?入鄉(xiāng)隨俗難道只能老死他鄉(xiāng)?如今,她就像一顆蓬草在戈壁灘上隨風旋轉,漂泊無依。

四、痛定思痛立志向。

孤苦伶仃的文成公主在苦悶徬徨中思索今后的人生。34歲丈夫英年早逝的原因,與這里的環(huán)境息息相關,青藏高原是高海拔的苦寒之地,生育率低,壽命很短(解放前藏族人平均壽命55歲,現(xiàn)在平均壽命68歲)。

丈夫早逝給她當頭一棒,怎樣完成松贊干布和唐朝學習的雄心大志?怎樣讓這里的人們活得更久?這個念頭在文成公主腦海中久久徘徊,仿佛在黑暗中閃過一道亮光照亮他今后生活的方向。

在此之前,雖然在布達拉宮里千間豪宅里衣食無憂,但沒有子嗣的煩惱始終折磨著她。望著小昭寺里堆積的金銀財寶,本來是給兒子的,現(xiàn)在丈夫死了,好女不事二夫的古訓高懸腦海。失去了庇護,宮里的男女老幼全都是親人啊!千金散盡交朋友。原來生活節(jié)儉的女子一下子變得慷慨大方,眼中只有丈夫的婦人變得心懷天下。

文成公主把陪嫁的珍寶送給身邊女人,教她們綉各種花紋圖案的錦緞墊被;把360卷經(jīng)典、筮經(jīng)典300種及營造與工技著作、治病醫(yī)方、醫(yī)療器械??全部捐給寺廟。

在松贊干布死后的30年里,文成公主積極勸諫新主,派聰明的吐蕃人到唐朝,學習詩歌文化,先進的生產(chǎn)經(jīng)驗和醫(yī)療技術,學習先進的養(yǎng)蠶與紡織技術,并身體力行地向吐蕃人傳授中原的健康飲食。

她熱愛藏族同胞,全身心投入到改善藏民生活的行動中,深受百姓愛戴。文成公主在藏傳佛教中,被認為是綠度母的化身。

680年,文成公主因患天花去世,吐蕃王朝為她舉行隆重的葬禮,唐遣使臣赴吐蕃吊祭。藏人給她的塑的雕像,在拉薩冷冷的風中靜靜矗立一千多年。

唐代詩人陳陶在《隴西行》中贊道:“自從貴主和親后,一半胡風似漢家”,從影響松贊干布穿漢人的綾羅綢緞到影響整個藏民的科技文化,文成公主功在當代利澤千秋。"

有書君語:一直倡導終生學習的有書君今天給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讀的52本高分暢銷好書,免費領取。從認知思維、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維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閱讀計劃。

活動參與方式:私信回復“福利”或點擊閱讀原文即可免費領取。限時福利,先到先得哦~

4

松贊干布與大唐公主文成公主的聯(lián)姻千百年來被廣為傳頌,傳為佳話。但是政治婚姻從來都擺脫不了利益沖突,文成公主下嫁松贊干布,看似是大唐的特別恩典,實乃唐王朝的被迫無奈之舉,文成公主在吐蕃實際上過的并不幸福。




首先,文成公主下嫁松贊干布 ,并非是唐朝自愿的。唐貞觀八年(634年),松贊干布首次遣使赴長安希望能與唐朝和親,并借此與唐朝加強往來以獲取更大的利益,但和親招到了唐太宗的斷然拒絕,松贊干布盛怒之下出兵攻打唐朝的附庸吐谷渾,差點打的吐谷渾亡國。貞觀十二年(638年)又出兵入侵唐朝本土,唐太宗集結兵力防御,結果招到大敗。此后松贊干布不斷襲擾唐朝邊境,唐軍敗多勝少。軍事上的節(jié)節(jié)失利迫使唐太宗不得不做出妥協(xié)接受吐蕃的和親要求,貞觀十四年(640年),以江夏王李道宗為和親使,護送文成公主前往吐蕃。


松贊干布軟硬兼施迫使唐太宗送出文成公主,這被普遍認為是妥協(xié)屈服之舉,但唐朝上下極力營造出一種唐朝和吐蕃世代友好,和親可以增進這種友好關系的氛圍,卻竭力淡化這次和親的“被迫性”,文成公主在這種特殊情況下出嫁吐蕃,其之后在吐蕃的生活,難說有多幸福。




文成公主出嫁時,正是青春韶華的大好年齡。但極為不幸的是,她嫁給松贊干布不過短短9年時間就開始守活寡了,649年松贊干布病逝。此后文成公主又在吐蕃生活了31年直至去世,并至死都沒有回到唐朝故土。早在文成公主出嫁吐蕃之前,松贊干布就已經(jīng)有了6個有名有份的愛妃,其后宮女人更是無數(shù),又能分給文成公主多少愛呢?她每天要做的,不過是像丫鬟一樣照顧松贊干布的飲食起居,其國母形象更是淡然無存。


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九年,竟然沒有生下一子半女,這也被認為是兩人感情平淡的重要佐證。無子無寵地位平庸的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9年的卻只有3年產(chǎn)生交集,大部分的時間被冷落遺忘,顯然談不上受寵。松贊干布死后,文成公主還要恪守節(jié)婦之道,獨自孤獨的又生活了31年。



不過,文成公主畢竟是唐朝公主,盡管松贊干布去世后,文成公主失去了最大的依靠,但是她的特殊身份依然使吐蕃人對她保有最大的尊敬。晚年的文成公主也利用自身的特殊身份做了不少事,比如據(jù)《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記載,貞觀年間玄照法師前往西域求法,經(jīng)過吐蕃,來往都得到了文成公主的贊助,“到吐蕃國,蒙文成公主送往北天”,“重見文成公主,深致禮遇,資給歸唐”。并且此后凡有漢僧去西域求法,凡路過吐蕃的皆給財資派人護送。

文成公主一般不參與軍政事務,但是,在文成公主晚年,她還是致力于緩和唐朝與吐蕃的關系的。據(jù)《資治通鑒》記載,調(diào)露元年(679)十月,“吐蕃文成公主遣其大臣論塞調(diào)傍來告喪,并請和親,上遣郎將宋令文詣吐蕃會贊普之葬”。松贊干布去世后,文成公主遣使入唐通告,并希望能再一次和親,唐高宗拒絕了這個請求,但也派遣了中郎將宋令文入吐蕃吊唁。文成公主這次調(diào)和吐蕃唐朝的關系雖然沒有成功,但也從側面看出在松贊干布去世后,她的地位和權利得到了顯著提升。




唐永隆元年(680年)文成公主去世,總計在吐蕃生活了40年。文成公主去世后,得到了唐朝和吐蕃隆重的哀悼,唐朝方面:“永隆元年,文成公主薨,高宗又遣使吊祭之”(《舊唐書》),吐蕃方面:“及至羊年(公元683年),冬,祭祀贊蒙文成公主”(《敦煌本吐蕃歷史文書》)。

5

李世民把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完全是被逼的。

松贊干布,藏語意為深沉寬厚杰出能干的男子。松贊干布是吐蕃一位文武全才的王子,他從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和嚴格的訓練,精通騎射、武藝出眾,還能吟詩。

貞觀八年(634年),他派出使者與唐朝通好求婚,唐太宗沒有同意,松贊干布決定用武力逼婚,于是貞觀十二年爆發(fā)了蕃唐戰(zhàn)爭。

貞觀十四年,松贊干布再次向唐太宗請婚。李世民無奈之下,把李氏宗室的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

文成和贊松圖:

雖然不太情愿,但李世民給文成公主的嫁妝十分豐厚。有釋迦佛像,珍寶,金玉書櫥,360卷經(jīng)典,各種金玉飾物”。

又給多種烹飪食物,各種花紋圖案的錦緞墊被,卜筮經(jīng)典300種,識別善惡的明鑒,營造與工技著作60種,100種治病藥方,醫(yī)學論著4種,診斷法5種,醫(yī)療器械6種。還攜帶各種谷物和蕪菁種子等。

雕像:

這些嫁妝對日后西藏種植業(yè)、醫(yī)藥業(yè)、歷法、工藝技術等方面的發(fā)展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松贊干布當時是吐蕃的“贊普”,他的正妻稱作覺蒙。在娶文成公主之前,松贊干布的覺蒙是尼泊爾的尺尊公主。

松贊干布還有三個老婆,分別是芒妃墀嘉、象雄妃勒托曼、木雅茹妃嘉姆增,文成公主是他的第五個妃子。

所以說文成公主與尺尊公主的地位還是有差別的。松贊干布為文成公主修筑了布達拉宮,與中原之間建立友好關系,只能說明文成公主比較受寵愛,但是王后一直是尺尊公主。

公元641年,松贊干布迎娶16歲的文成公主。650年松贊干布去世,此時的文成公主才25歲。從此文成公主開始了31年的守寡生涯。

出嫁劇照:

除去進藏的時間,其實他們兩人真正在一起的時間不過三年。

松贊干布死后,文成公主的感情生活的確比較孤單,但其他方面還是過得不錯的。

她把主要精力放在了緩和吐蕃與唐的關系上,放在弘揚佛法和與唐朝加強文化交流上,這是今天西藏人民懷念她的重要原因。

據(jù)《資治通鑒》記載,調(diào)露元年(679)十月,“吐蕃文成公主遣其大臣論塞調(diào)傍來告喪,并請和親,上遣郎將宋令文詣吐蕃會贊普之葬”。

當時,文成公主派出吐蕃大臣論塞調(diào)傍到唐朝通報吐蕃贊普去世的消息,同時請求和親。

雖然唐高宗出于某種考慮沒有同意和親,但還是派出使者到吐蕃參加贊普的葬禮。

大唐把這種請婚當成吐蕃主動修復和唐朝關系的一種表現(xiàn)。為之后金城公主下嫁埋下了伏筆。

唐蕃會盟碑記載:

“和葉社稷如一,于貞觀之歲,迎娶文成公主;重協(xié)社稷如一,更續(xù)姻好。景龍之歲,迎娶金城公主降嫁贊普之衙,舅甥和葉社稷如一統(tǒng),情誼綿長!

說明經(jīng)過文成公主的努力,兩國關系大大緩和了。

文成公主進藏時,帶去了許多工匠和書籍。她親自教吐蕃人民碾磨、紡織、陶器、造紙、釀酒,她帶來的詩文、農(nóng)書、佛經(jīng)、史書、醫(yī)典、歷法等典籍,促進了吐蕃經(jīng)濟、文化的發(fā)展。



文成公主篤信佛教,在邏些建造小昭寺,協(xié)助尺尊公主修建大昭寺。文成公主從長安帶到吐蕃的釋迦牟尼像至今仍保存在大昭寺,而大昭寺前的公主柳,傳說為其親手所栽。

文成公主出嫁前,請求將開元寺里供奉的佛祖釋迦牟尼十二歲等身像一起請入吐蕃。

唐太宗答應了她的請求。文成公主走時,把等身像的蓮花座留在了開元寺。后來唐太宗到開元寺去拜佛時,綠度母菩薩顯靈說:

"皇上不必供奉其他的佛像了,就由我來替代釋迦牟尼佛教化和普度長安的眾生吧!"

吐蕃很多人知道度安有尊曾開口講話的綠度母菩薩。在藏人心中,從長安嫁過去的文成公主,就是綠度母菩薩的化身。

綠度母菩薩:

“永隆元年,文成公主薨,高宗又遣使吊祭之”!抖鼗捅就罗瑲v史文書》

記載了吐蕃人民對文成公主的去世十分悲痛,贊普親自祭祀,充分體現(xiàn)了吐蕃對文成公主的尊重。

參考:《唐書吐蕃傳》、《唐會要》

作者:歪眼小史工作室 馮生

6

公元629年,吐蕃第32代贊普朗日松贊被人毒殺,其13歲的兒子松贊干布繼承了父親的王位。

其后,松贊干布在其叔父論科耳和宰相尚囊的扶持下,經(jīng)過3年的征剿,掃平了內(nèi)部叛亂,于公元632年,率領族人跨過雅魯藏布江,遷都邏些(拉薩)。

公元644年,松贊干布外征羊同,殺死了羊同王,將羊同的廣大區(qū)域和子民納入吐蕃。由此,松贊干布統(tǒng)一了西藏,建立起了強大的吐蕃王國。

(松贊干布)

與此同時,在距離拉薩數(shù)千公里外的長安,大唐王朝也在李世民的統(tǒng)治下獲得了空前的發(fā)展,開創(chuàng)了歷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繁盛富饒的唐朝,也對周邊各個部族產(chǎn)生了強大的震懾力,出現(xiàn)了“萬國來朝”的空前盛況。李世民也因此被各部落尊稱為“天可汗”。

松贊干布久仰大唐盛名,于是萌生了一個對后世影響深遠的想法:他要和大唐聯(lián)姻,娶大唐的公主為妃。

公元634年,松贊干布派遣使者不遠千里趕赴長安,向大唐求婚,不過他遭到了李世民的婉言拒絕,沒有成功。使者回到拉薩后,向松贊干布陳述了求婚失敗的原因,是因為吐谷渾王在從中作梗。

自尊心備受打擊的松贊干布,決定武力討伐吐谷渾部,同時兵犯大唐邊境松洲。戰(zhàn)事持續(xù)而膠著。最終,依靠一次突襲,唐軍打敗了吐蕃軍隊,迫使松贊干布退兵。

公元640年,戰(zhàn)敗的松贊干布派出宰相祿東贊,再次來到長安向大唐求婚。李世民不愿邊疆再燃戰(zhàn)火,答應了松贊干布的請求,詔命文成公主和親吐蕃。

文成公主其實只是一位宗室女。關于她的身世,史書沒有任何記載,史學家認為,文成公主應該是江夏郡王李道宗的女兒。

公元641年,李世民封李道宗為送親使,護送文成公主前往邏些。松贊干布則“親迎于河源,見道宗,執(zhí)子婿之禮甚恭”。由此可見,松贊干布對這位大唐公主的重視。

(文成公主)

作為當時世界上的頭號強國,李世民給文成公主置備的嫁妝極為豐厚。除了琳瑯滿目的珠寶、金銀古董和各類書籍外,最珍貴的,莫過于一尊釋迦摩尼12歲的等身佛像。這尊佛像至今還供奉在大昭寺內(nèi),成為西藏佛教徒一生向往和膜拜的圣佛。

文成公主入藏后,受到了松贊干布的極大禮遇,他不但親自為文成公主加冕,還封她為王后,地位居于所有王妃之首。同時還專門為文成公主修筑宮殿,并在宮殿的壁畫中詳細描繪文成公主艱難入藏的歷程,以及她抵達拉薩后所受到的空前禮遇。

松贊干布還命人在大、小詔寺里建造文成公主的彩色塑像,以供藏人朝拜。

當然,文成公主也帶去了大唐的文化和先進的技術,如烹飪、紡織、醫(yī)藥、蠶桑等。所以,她的和親,并非傳統(tǒng)意義上的政治聯(lián)姻。她不僅為大唐王朝爭取到了和平的發(fā)展環(huán)境,更為重要的是,文成公主是第一個把中原文化的種子播撒在西藏高原的使者,是西藏高原最早的文化拓荒者。

文成公主入藏后,吐蕃和大唐的關系從此進入了蜜月期。松贊干布始終以“子婿”自居,雙方在政治、軍事、文化、商貿(mào)等領域互通有無,相互學習,使得藏漢成為了一個共同體,就像詩句“自從貴主和親后,一半胡風似漢家”所描寫的一樣。

公元650年,松贊干布去世,文成公主一度無比悲痛。

(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像)

雖然她是奉詔和親,之前和松贊干布并無愛戀之情,但9年的夫妻生活,讓她深深地愛上了這位雄才大略的贊普。松贊干布的英年早逝,讓她措手不及,痛不欲生,長久地陷入了對夫君的深深思念當中。

文成公主和松贊干布沒能生育子女,按當時大唐的規(guī)矩,和親的公主在丈夫去世后,可以返回長安。但文成公主打消了這個念頭,她要繼續(xù)留在西藏,繼續(xù)為藏漢的世代友好做出貢獻。

于是,文成公主孤獨寂寞地在西藏整整生活了30年。期間,她始終關懷藏民,關心吐蕃,為吐蕃的經(jīng)濟文化發(fā)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公元680年,文成公主因患天花去世,吐蕃為她舉行了空前盛大的葬禮,大唐也專門派遣使者吊祭。

公主去世后,她的高尚品德,得到了吐蕃民眾的無比尊敬和愛戴。他們在公主曾經(jīng)生活過的地方建起了寺廟,供奉她的塑像,用藏人最為尊敬的方式對她常年祭祀和膜拜。

屬于文成公主的寺廟里酥油燈終日不滅,香火鼎盛,經(jīng)聲繚繞。在吐蕃民眾的心里,文成公主就是菩薩娘娘,是上天派來拯救他們的“佛”。屬于文成公主的故事被改編成藏戲,在魏巍的雪山之下持續(xù)上演千年,讓人百看不厭。

1300多年來,在西藏的雪域高原上,在世界屋脊的任何地方,我們依然能感受到文成公主的所散發(fā)的氣息,還能感受到她的無處不在,還能觸摸到她給西藏留下的深深烙印。

7

正史記載,文成公主遠嫁吐蕃之后,促進了唐蕃友好關系,使大唐江山更加穩(wěn)固。但是根據(jù)許多野史的資料表明,文成公主嫁去吐蕃并不是心甘情愿,而松贊干布也是妻妾成群,文成公主婚后并不幸福。

松贊干布對于繁華強盛的唐朝是仰慕已久,平定內(nèi)亂,統(tǒng)一西藏之后,他便派使者趕往長安,希望能夠娶得一位唐朝公主,以保唐蕃有好關系往來。

但是唐太宗拒絕了松贊干布的和親,結果吐蕃軍隊與唐軍大戰(zhàn),唐軍鎩羽而歸,而吐蕃軍隊眾多首領梟首被取,兩國和親協(xié)議不得已而為之。

松贊干布因此與唐太宗達成和親協(xié)議,而文成公主就是協(xié)議的犧牲品,但卻是保大唐子民和吐蕃人民安定生活的偉大女性。

對于文成公主的出身,許多學者也紛紛表示是太宗的遠房親戚,但也只是猜測。

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了40年,卻有31年守寡,也就是說她與松贊干布成婚9年,便喪夫。

而在那9年里,她也是不幸福的,遠嫁吐蕃,不比在唐朝,身邊又沒有一個至親的,所以總是要吃苦頭的。

松贊干布有6個有名分的妃子,而與松贊干布有關系的女子那就數(shù)不勝數(shù)了。據(jù)說文成公主嫁到吐蕃之后,前三年還能得到恩寵,但是三年一過,自己便獨守空房。

在以兒為尊的封建社會里,公主又沒誕下一位吐蕃皇子,在吐蕃的宮廷里雖說沒有大的困難,但遭人冷嘲熱諷還是有的。

文成公主不幸福,是野史的記載,也就是上面的內(nèi)容。根據(jù)正史的描述,文成公主雖為宗室之女,但是在吐蕃的地位依舊很高,被松贊干布加冕封后。

文成公主本人知書達理,溫柔賢惠,不僅是松贊干布的得力內(nèi)賢,在促進唐蕃文化的發(fā)展上也是功不可沒的。

據(jù)正史記載,文成公主博才多學,不僅僅是松贊干布對她贊賞有加,吐蕃朝野上下都非常敬重公主。

松贊干布還為公主建造小宮殿,根據(jù)公主的提議,還改掉了吐蕃比較落后的習俗,學習漢朝先進的文化。

文成公主心系吐蕃百姓,畢竟自然環(huán)境非常艱苦,于是帶領人民大力發(fā)展吐蕃農(nóng)業(yè)與經(jīng)濟。將唐朝的先進技術傳授給吐蕃人民,受到了吐蕃百姓的稱贊,松贊干布對她更疼愛有加了。

但是幸福的日子總是那么短暫,650年松贊干布逝世,文成公主也只能守寡。

縱然松贊干布逝世,由于沒有生得一子,公主顯得無依無靠,但是在那30年里,公主的地位依舊非常高。

由于肩負著使命,文成公主并也沒有因為喪夫而郁郁寡歡,她致力于將漢朝文化在吐蕃地區(qū)傳播,她也就成為了藏族人民傳佛教教中綠度母的化身。

到了680年,文成公主因為患上天花,在落后的古代因治愈無效,與世長辭。公主葬禮在吐蕃舉行得非常隆重,生時被稱贊蒙尊,死后有祭祀,這兩項都具備的人在吐蕃是非常罕見的。

一般的妻子,是沒有這樣高的待遇的,可見,即使是守寡,文成公主地位依舊非常高貴。

文成公主對唐蕃友好的發(fā)展功不可沒,所以唐朝派遣使者前往悼念,而吐蕃人民也為她塑造了雕像,以表達對公主的愛戴與感恩之情。

8

文成公主本是李唐遠支宗室女,遠嫁吐蕃,幸也不幸。

文成公主的幸,來自于個人婚姻的政治意義,她的遠嫁,促進了民族融合,鞏固了唐之邊防。她本一弱女子,如不和親,也只會嫁給一個有三妻四妾的貴族青年,淹沒于歷史塵灰中。她嫁給松贊干布,有王后名義,也有文化傳播大使的作用。

從這方面講,文成公主嫁得不虧。

但從另一方面講,文成公主為國遠嫁,雖有榮光,卻遠離了父母家人,心理上應該是有孤獨無依的時刻的。

文成公主與松贊干布并未生育子女。松贊干布逝世后,文成公主應該是更孤單了。不過她也好在沒有子女,毋需卷入權力斗爭,加之李唐彼時強盛,因此也沒有傳出她被虐待的事跡來。

松贊干布逝世后,文成公主沒有回長安,她繼續(xù)待在西藏生活,致力于佛教文化。西藏人民很愛戴這位先王后,稱她為綠度母(觀世音菩薩)。

文成公主活到五十五歲,因感染天花,逝于西藏。她在西藏的寡居生活,大體來說,應該是平穩(wěn)無憂的,至于她東望長安的時刻,有沒有潸然淚下,那就不得而知了。

我是錢多多讀文史,非正經(jīng)論史,歡迎正經(jīng)交流。

9

《步輦圖》,唐朝宮廷畫,現(xiàn)藏于故宮博物館,此畫記錄了吐蕃王松贊干布派使者祿東贊到長安見唐太宗求婚的場景,圖中左二站立者為祿東贊,坐者為唐太宗李世民;當年面對吐蕃屢次求婚,唐太宗為長遠考慮,將宗室之女封為文成公主,嫁與松贊干布,李世民堂弟、江夏王李道宗為主婚使,護送文成公主進吐蕃。

公元649年,唐太宗李世民駕崩,太子李治繼位為唐高宗,當時松贊干布依然信守諾言,表示效忠新君主,并遣使祭昭陵,僅一年,也就是公元650年松贊干布也早逝,文成公主嫁到吐蕃沒幾年就失去了唯一的依靠,前途未卜,雖然被冷落,但她在吐蕃又生活了30年,她的一生都獻給了漢藏友好關系,獻給了藏傳佛教事業(yè)。

綠度母,藏傳佛教的觀世音菩薩,文成公主受藏民的愛戴,被奉為綠度母的化身。

松贊干布的兒子早先就死了,所以松贊干布死后,繼位的贊普是他孫子芒松芒贊,當時芒松芒贊年齡非常小,所以就由大相祿東贊來總覽吐蕃朝政,這個祿東贊就是當年去長安城迎親的吐蕃代表首領,所以吐蕃被祿東贊和他所屬的噶爾家族掌控長達半個世紀。

小昭寺,是松贊干布為文成公主建的宮殿,當年文成公主在這里會客、接待來賓,里面的佛堂是宮殿一部分,在當時并不是單純的寺廟,當然現(xiàn)在小昭寺是個專門禮佛的寺廟了。

很快大唐和吐蕃的關系日趨緊張,造成的原因有很多說法,有人說是唐軍要進攻吐蕃,有人說武則天要搶回價值連城的釋迦牟尼十二歲等身像,于是將原本供奉在小昭寺、文成公主帶來的釋迦牟尼十二歲等身像藏到了大昭寺的洞里,直到公元698年噶爾家族被鏟除,唐蕃關系得到緩和,710年唐中宗時期,再次和親的金城公主到吐蕃后在大昭寺發(fā)現(xiàn)了當年姐姐帶來的佛像。

圖為《唐蕃會盟碑》,也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甥舅和盟碑,一面漢文,一面藏文,立于大昭寺前,此碑是漢藏民族團結友好的歷史見證。

但看祿東贊執(zhí)政半個世紀的吐蕃,表面上是蠱惑民眾大唐要進攻吐蕃,實際上是想擺脫大唐,執(zhí)行一個對外擴張的政策,公元670年為爭奪吐谷渾的控制權,吐蕃和唐朝干了一仗,薛仁貴帶領的唐軍大敗,史稱大非川戰(zhàn)役,估計快到耳順之年的薛仁貴怎么也沒想到自己在大非川敗的那么慘,從此吐蕃連年進犯大唐邊境。

圖為文成公主廟,位于青海玉樹,當年為紀念文成公主入蕃,在唐蕃古道邊營建了這座佛堂。

而文成公主在亡夫后的生活,記載非常有限和零碎,從《柱間史》等各方史料和民間故事得知,文成公主在吐蕃政治上無權利,但依然管理著宗教事務,比如資助漢僧和接見來往的唐使,也到松贊干布的家鄉(xiāng)山南等地,和藏民一起生活,也未再嫁無子女,祿東贊對這個政治女性也沒加以迫害,公元680年,文成公主在邏些病逝,葬于吐蕃藏王墓,十幾歲來到吐蕃,在青藏高原生活了40多年后去世了,文成公主被藏族人民奉為綠度母。

10

文成公主在松贊干布去世后的生活,歷史記載很少,但根據(jù)歷史上松贊干布對待文成公主的態(tài)度可以推斷出文成公主其實是很自由的,在吐蕃除軍政大事外的事情有很大的決定權,在晚年時期還緩和了唐朝和吐蕃的緊張關系,足以證明吐蕃人對文成公主的敬畏和尊重。

文成公主作為和親的宗室公主,在當時的大環(huán)境的時代中,具有積極的意義,放到如今我們可以說是一場政治婚姻的悲劇,但在當時和親政策有效穩(wěn)定了邊境局勢,避免了戰(zhàn)爭的發(fā)生,促進了漢、藏之間的團結,消除了民族之間的隔閡,增強了漢族同北方民族之間的凝聚力。

文成公主入藏,是雙方利益的驅動

1、公元634年,松贊干布遣使前往長安,唐太宗也派馮德遐出使吐蕃,互示友好。松贊干布為尋求大唐支持,從而再次遣使長安求親,唐太宗當即拒絕,一是因為唐朝的強大,二是吐蕃處于勢力割據(jù)局面,和親沒有實在的意義。

2、公元638年,松贊干布出兵擊敗吐谷渾、黨項、白蘭羌,打到唐朝松州(今四川松潘),再次提出和親要求,否則率兵進攻唐朝。被唐朝先鋒部隊牛進達率領的唐軍擊敗后,在侯君集大軍主力到達前撤退遣使長安謝罪,再次請婚,并派祿東贊攜黃金、珍寶下聘禮。

3、公元641年,唐太宗考慮到戰(zhàn)爭的影響,“以夷制夷”的方式更有利于保證唐朝的邊境安全,也有利于雙方經(jīng)濟的發(fā)展,于是同意了和親,16歲的文成公主下嫁給了24歲的松贊干布

和親有利于雙方的經(jīng)濟往來,和平安定,從大義上看,文成公主雖然沒有自主婚姻,但個人犧牲換來了唐朝、吐蕃的相對時間的和平時期,這種精神難能可貴,同樣也贏得了吐蕃人的民心,被親密地認為是綠度母的化身,即是我們熟知的觀世音菩薩。

《資治通鑒》卷十二漢紀四記載:“陛下誠能以適長公主妻之,厚奉遺之,彼必慕,以為閼氏,生子,必為太子。陛下以歲時漢所余、彼所鮮,數(shù)問遺,因使辨士風諭以禮節(jié)。冒頓在,固為子婿;死,則外孫為單于;豈嘗聞外孫敢與大父抗禮者哉!可無戰(zhàn)以漸臣也。若陛下不能遣長公主,而令宗室及后宮詐稱公主,彼知,不肯貴近,無益也!钡墼唬骸吧!”

松贊干布重視文成公主,吐蕃人尊敬文成公主

松贊干布為迎娶文成公主在紅山上修建了布達拉宮,壁畫刻畫了和親過程中的事件,如唐太宗五難祿東贊、文成公主沿路所見、抵達拉薩時藏民歡迎的場面。

松贊干布在布達拉宮為文成公主舉行了盛大的婚禮,藏民身著盛裝,匯聚在紅山之下,載歌載舞,歡慶文成公主的到來。在大典上松贊干布正式賜予文成公主“贊蒙”的稱號,贊蒙即是王妃。

后世人把藏歷四月十五號定為“薩嘎達瓦節(jié)”,是文成公主到達拉薩的吉日,可見藏民在心中對這個來自繁華都市長安的宗室公主的愛戴,以及帶來和平的感激。

《賢者喜宴》記載:“松贊干布登臨歡慶的寶座,為文成公主加冕、封作王后。”

文成公主協(xié)助松贊干布設計和選址了大、小昭寺,小昭寺坐西朝東,意寓向著唐朝之意,表達了文成公主對唐朝的思念之情。用來保存送親的佛經(jīng)、典籍等典籍,并供奉釋迦摩尼十二歲身像,后改供奉八歲身像。小昭寺是按照文成公主的意愿建成的仿漢唐格式建筑,足見松贊干布對文成公主的寵愛和尊重。

文成公主并沒有因為公主的身份而高高在上,而是親切地融入到吐蕃人民之中去,帶領漢族侍女教吐蕃婦女紡織、刺繡,改善生計,傳播中原文化。

松贊干布死后,文成公主沒有再嫁或改嫁,一直寡居30年。繼續(xù)為唐朝、吐蕃之間的友好做著自己的努力,但由于吐蕃是諸多貴族重臣和贊普聯(lián)合執(zhí)政,并不能完全控制軍隊,贊普與諸大臣之間的矛盾導致了戰(zhàn)爭的不斷,因此在和親后,唐朝和吐蕃之間還是存在著小范圍的戰(zhàn)爭,但這絲毫不影響藏民對文成公主的尊重和愛戴。

文成公主去世,吐蕃王朝舉行了隆重的葬禮,唐朝也遣使前來吊唁,感激這個對唐朝做出犧牲的女子。至今拉薩還保存著文成公主的石像,1300多年歷史,并不能抹滅藏民對文成公主的好感和承認,他們心目中的綠度母的化身。

結語

雖然文成公主是當時歷史條件下和親手段下的人物,沒有選擇的權力,但和親之行,開創(chuàng)了唐蕃交好的新時代。文成公主帶去的生產(chǎn)技術為吐蕃農(nóng)業(yè)發(fā)展提供了條件,是對單一脆弱的牧獵經(jīng)濟一個有力的補充和轉化;同樣吐蕃畜牧經(jīng)濟也是對唐朝經(jīng)濟的一個補充。隨著和親,寶貴的和平時光,使唐朝和吐蕃都得到了休養(yǎng)聲息和發(fā)展,為唐朝在西域繼續(xù)開疆拓土提供了時間和條件。

文成公主入蕃,不僅僅只是和親的產(chǎn)物,更是文化的使者,把中原文化傳播到了吐蕃,對吐蕃典章制度、服飾禮儀、宗教信仰都有一定的影響,對于這些功績,藏民把她寫進了傳說、民歌、戲曲來做紀念。

文成公主是民族融合和團結的象征,代表著民族和平,所以成了藏民心中最親切的人,也該是我們?nèi)プ鹁吹墓糯宋,無論如何,都該存一份感激之情。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