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衡量一位君主是不是暴君,得看他的為人處事與所作所為,看他是如何對待他的臣民以及如何對待整個天下,要想知道項羽是不是暴君,就得了解項羽一生的行為。

項羽出身戰(zhàn)國時期的楚國貴族,他的爺爺項燕是楚國末代上將軍,在秦滅楚之戰(zhàn)中,被王翦所殺,之后便是楚國滅亡,國破家亡之下,原本身為貴族的項羽自小便跟隨叔父項梁到處躲避秦國的追殺,項羽從小便生活在仇恨之中,這也是他將來反秦的動力與行為的主導(dǎo)。

秦國統(tǒng)一天下15年之后,因為秦始皇的去世,以及秦始皇生前的高壓政策,導(dǎo)致在陳勝吳廣的起義,隨后整個華夏大地如星星之火一般燎原了,項羽也跟隨叔父項梁斬殺會稽太守殷通,并且項羽一個人就在太守府殺了近百人,項羽的起義是以殺人開始的。

項羽

當然了,這是戰(zhàn)爭,是一定會死人的,但是項羽內(nèi)心對秦朝的仇恨處處顯示在項羽所有對外戰(zhàn)爭中,在項羽幾年的反秦的戰(zhàn)爭中,他沒有少干過屠城的事,屠城在當時是威懾敵人守城的一種方法,但在項羽看來,顯然是發(fā)泄仇恨的方法,因此項羽在當時的名聲就不太好,至少與劉邦相比,相差甚遠。

項羽一生最為有名的一戰(zhàn)就是巨鹿之戰(zhàn),在戰(zhàn)前,原本是副將的項羽卻私自斬殺了主將宋義,然后再控制整個楚軍發(fā)動巨鹿之戰(zhàn),項羽雖然殘暴,但仍然是軍事天才,其軍事能力在秦末漢初排名第一,甚至超過了兵仙韓信,而在巨鹿一戰(zhàn),項羽以五萬楚軍大破秦朝40萬主力,一戰(zhàn)消滅秦朝所有軍事力量。

破釜沉舟滅秦軍主力

之后,項羽又干了一件不管在當時,還是在之后都讓非常震驚的事,就是坑殺20萬秦軍降卒,這20萬人都是普通的百姓組成,而且大部分都是關(guān)中子弟,項羽這一坑殺降卒的行為,與戰(zhàn)國時期的白起沒什么兩樣,白起被人稱為人屠,項羽也是一樣。

坑殺降卒這事,雖然在當時還沒有法律與道德上的約束,但絕對是一件非常殘暴的事,一次殺害20萬人,這種大屠殺事件,無疑讓項羽被人看成是殘暴的軍事統(tǒng)帥,也讓項羽失了所有秦朝遺民的心,失了人心,就很難再有所作為。

隨后,項羽以戰(zhàn)勝者和反秦聯(lián)軍統(tǒng)帥的身份進入秦朝的核心咸陽城,項羽做了三件非常讓人痛心的事,分別是:

項羽

1、殺秦王子嬰及原秦朝官吏。

2、火燒咸陽城、阿房宮等建筑。

3、在城內(nèi)燒殺搶掠,無所不為。

而劉邦比項羽早一個月進入咸陽,看看劉邦做了什么事:

一、優(yōu)待秦王子嬰,樊噲建議劉邦殺了秦王子嬰,但劉邦沒殺,反而優(yōu)待子嬰,以招攬秦朝遺臣民心。

二、劉邦封存咸陽所有財物、美女、宮殿,交給項羽處理。

三、劉邦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維護了咸陽城內(nèi)的治安,給了咸陽百姓一個和平的生活。

劉邦

兩人對比之下你就會發(fā)現(xiàn),項羽簡單是劉邦的對立面,如果劉邦還算一個仁君的話,那么項羽的行為無疑就是一個暴君。

但事情還沒有完,項羽在滅亡秦朝之后,開始對項家擁立的傀儡楚懷王進行政治迫害,原本項羽只是想威逼楚懷王放棄懷王之約,但楚懷王不肯,于是項羽既然派人殺了楚懷王,就算楚懷王是傀儡,但是楚懷王仍然是項羽名義上的君主,項羽殺楚懷王的行為就是弒君,與趙高殺秦二世胡亥并無區(qū)別。

功成名就之下,項羽準備放棄咸陽回到故鄉(xiāng),臨行前,有儒生建議項羽以咸陽為都城,但項羽不肯,然后有人就在背后說項羽是沐猴而冠,意思就是譏諷楚國人是戴著帽子的猴子,項羽知道后,立即殺了這個人,這就是沒有容人之量,聽不得有人說不同的話,這個行為基本上就是暴君的標配了,一般來說,暴君都是聽不得忠言逆耳,反而喜歡聽小人說好聽的話,對于侮辱他的人,一律殺無赦,這就是暴君。

楚漢之爭

此外,項羽與劉邦四年楚漢戰(zhàn)爭之所以失敗,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不得民心,項羽征伐齊國,斬殺了叛亂的田榮后,又擴大了打擊面,把支持田榮的齊國百姓全殺了,這樣又激起了齊國民變,然后項羽就是一昧地殺人,殺卻不能平定民心,反而激起更多的叛亂,于是項羽一直在齊地平叛,就是這關(guān)鍵時刻,劉邦從漢中殺向關(guān)中,又殺中原,直到打進了項羽西楚國的首都彭城。

雖然彭城之戰(zhàn)劉邦慘敗,雖然項羽的軍事實力超強,但是劉邦利用政治上的優(yōu)勢,與得民心的優(yōu)勢,一點一點地瓦解了項羽的同盟,在戰(zhàn)略上把項羽弄成了孤家寡人,所有人都離項羽而去,除了項羽的封地魯?shù)刂,其他全部投靠了劉邦,項羽失敗也在所難免。

看看項羽的一生,是如何對待臣民的?

對于普通百姓,他在戰(zhàn)爭中有屠城行為,戰(zhàn)后有坑殺降卒行為,還有在敵國首都燒殺搶掠的行為,甚至還有弒君行為,并且還聽不進別人的意見,對于自己手下唯一的謀士范增,項羽都不能聽從正確意見,反而還猜忌范增,這是親小人遠君子的行為,項羽的所有行為符合一個暴君的標準,所以他如果統(tǒng)一天下之后,肯定是個暴君。

項羽

那么,項羽如果有可能統(tǒng)一天下的話,他會稱帝嗎?

雖然項羽在滅秦之后稱的是西楚霸王,但并不代表項羽就要回到戰(zhàn)國時期諸侯國并立的局面,因為項羽雖然滅亡秦朝,但并不是靠他一支軍隊的力量,還有相當多的諸侯聯(lián)軍,只是表面上聽從項羽,實際上心懷鬼胎,項羽分封天下,也是當時迫不得已的做法,無論項羽封不封,那些諸侯勢力都是相對獨立的,項羽利用分封讓這些諸侯自相殘殺,然后再由項羽一個個來收拾,誰叫項羽年輕呢,滅亡秦朝那年,項羽只有27歲,多的是時間和天下諸侯來耗,再加項羽實力最強,雖然無法吞下所有諸侯勢力,但一個一個來比的話,項羽還是最強的,所以他只是想先分封,然后再一個個消滅,最后統(tǒng)一天下做皇帝,也許項羽的叫法不是皇帝,但肯定是和皇帝意思一樣的稱呼,也許是叫霸王呢。

最佳貢獻者
2

歷史暴君有一些,秦二世胡亥殺死自己親兄弟姐妹,對百姓橫征暴掠,把修始皇陵眾多工匠和許多沒有生育宮女關(guān)入陵墓而死。后趙皇帝石虎殘殺兒子孫子,屠殺百姓,不顧百姓死活,掠奪百姓財富。這是典型的暴君。

項羽有婦人之仁,士兵受傷有病還知道關(guān)心慰問。接收內(nèi)黃小兒建議放棄屠城建議。烏江自刎前還說起跟他過江的江東八千子弟兵都沒了,自己無臉回江東了。鴻門宴沒有殺劉邦,把劉邦父母及妻子呂雉捉住了又放了。項伯里通劉邦,幫劉邦那么大忙也沒有被項羽殺掉。

項羽在新安殺20萬投降的秦軍有多種原因。殺子嬰及秦宗室,放火燒咸陽宮是和秦國有血海深仇,有復(fù)仇的思想,當時社會流行復(fù)仇思想。殺韓生是因為自尊心受挫。項羽屬于敢愛、敢恨、敢動手殺人不怕硬、不怕死的人。不一定是暴君。暴君可能是沒有一點良心、同情人的人。

3

兄弟你這個問題有毛病,首先一點項羽不會成為皇帝,也不會當皇帝,否則他攻占咸陽就可以登基當皇帝了,根本沒劉邦什么事。他的志向是恢復(fù)各國,他做霸主,所以他叫西楚霸王。

其次項羽不是一個殘暴的人。反而有些優(yōu)柔寡斷,可能有人會說他坑殺秦卒這件事,但這是迫不得已做的惡。從古至今,都知道殺降不詳, 如果不是沒有辦法絕對不會殺降。當時項羽打函谷關(guān)打不下來,又沒糧草,他的處境和當初白起處境相似,他自己本部只有十萬人,俘虜二十萬。

一旦俘虜因沒糧造成軍隊嘩變,他根本抵擋不住,只能迫不得已殺了。于是他連夜召集黥布等重要將領(lǐng)連夜商討,最終項羽下令連夜將20萬秦軍士兵活埋在新安城南。

項羽并不是疑心太重,他的性格也不是天生殘暴,只是為了維護軍隊秩序,才會對秦軍降卒作出這種令人發(fā)指的處理方法。

最后項羽他不會成為一個暴君 但是也不會是一個明君。項羽自恃武力強大以威懾諸侯,不爭取同盟,缺乏遠見。又目中無人,不能知人善用,招致眾叛親離,軍心渙散。軍事上,他缺少戰(zhàn)略家的眼光,剛愎自用,不納良言。以致屢失戰(zhàn)機,沒有鞏固的后方基地,沒有充足的糧餉和兵源,雖然屢戰(zhàn)屢勝,反而由盛而衰。

項羽只適合成為一個馳騁疆場的將軍,不適合當皇帝。

4

說他暴君,是因為他屠城殺降,說他仁君,是因為韓信曾說他:“婦人之仁,將士得疾,必親侍湯藥史史”

依照目前史書中記載的項羽進行的屠殺,主要就是作為臣子殺義帝、人所共知的新安大屠殺,以及襄城大屠殺、和劉邦一起進行的城陽大屠殺,接著就是以及之后在征伐齊國時的暴虐行為。

項羽進行的那些屠殺一般都是目標性極強,而且?guī)в袠O大的報復(fù)心理。但是進入咸陽以后燒阿房宮,毀盡先秦典籍、在巨鹿之戰(zhàn)后坑殺秦卒導(dǎo)致劉邦入關(guān)中民心歸之如潮等。項羽作為亂世君王殺戮是不可避免的,也是沒有能夠一統(tǒng)天下的原因。

項王為人,恭敬愛人,士之廉節(jié)好禮者多歸之。至於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今大王慢士廉節(jié)者不來《史記·陳丞相世家》

項羽取陵母置軍中,陵使至,則東鄉(xiāng)坐陵母,欲以招陵。陵母既私送使者,泣曰:“為老妾語陵,謹事漢王。漢王,長者也。無以老妾故,持二心,妾以死送使者!彼旆鼊Χ。項王怒,烹陵母《史記·陳丞相世家》

這兩段出自同一個人物傳記,既然恭敬愛人,又為何烹煮陵母?劉邦成了仁君,項籍成了暴君,王陵成了孝子,漢營皆大歡喜,項籍欲哭無淚。

其實項羽更多時候?qū)⑼罋⒆鳛樽约旱囊环N手段,可能他屠殺的次數(shù)確實比較多,但也不能就因此定性項羽為暴君,無論是暴君還是仁君,都不是項羽唯一的屬性

項羽有時候也表現(xiàn)的看起來很仁義,從他鴻門宴不殺劉邦、劉邦父親做人質(zhì)卻也不殺,對于親手殺了自己叔父的章邯,項羽不僅不殺章邯,還親自將章邯尊為諸侯王,完全是不計前嫌的大度之風(fēng)。所以說,縱然他講過仁義,但以他在歷史上的作為而言,說他是暴君亦不冤枉他。

若是一定要給項羽定性,也只能說項羽則偏暴君的仁君。無論是屠殺還是仁慈,都是通往成功的一種手段和方式。當然可能劉邦要更理性一點,而項羽則是更感性一點,畢竟年齡擺在那里,一個二十幾歲的青年再怎么成熟也不會像一個四五十歲的人那樣思考和做事的。但劉邦和項羽從來都不是獨立的個人,因為他們二人的很多決策和行為其實更多的還是體現(xiàn)了他們背后的兩大陣營的集體意志。

5

如果西楚霸王項羽統(tǒng)一天下,成為真正的九五之尊、開國天子。他有勇無謀,性格剛烈堅強。又暴躁兇狠,多疑自負,剛愎狂妄。因此他雖不會是一位暴君,但也決不會成為一代仁慈君主。

6

項羽的個性十分鮮明,善戰(zhàn)、殘暴、優(yōu)柔寡斷。其實說他殘暴,他殘暴的對象大多是敵人,對于自己的手下,他還是善為撫恤的,即使是臨死之前,仍然哀嘆跟隨自己的八千子弟兵盡數(shù)戰(zhàn)死,自己沒有臉面回去見等待自己丈夫或兒子歸家的江東父老。

項羽和劉邦的戰(zhàn)爭之所以失利,根本原因是他依然抱守戰(zhàn)國時期楚國老貴族的舊思想,要定都楚地,同時分封諸侯,想開歷史倒車,做個周天子似的人物。結(jié)果被代表新興地主階級的劉邦打敗,歷史也不可逆轉(zhuǎn)地從分封制走向郡縣制(郡國并行可視為對山東舊貴族的暫時妥協(xié))。

其次項羽打戰(zhàn)強調(diào)蠻力,不以德服人、撫恤百姓,結(jié)果經(jīng)常取而又叛,來來回回,很是耽誤正事兒。當然這是次要原因,喜歡屠戮的將領(lǐng)歷史上有很多,清軍取南明時也多所殺戮,決定勝敗的根本原因還是在是否順應(yīng)歷史潮流而動。

項羽并不一定會成為暴君,正如許多以武取國的王朝在定鼎后也沒有實行苛政暴政一樣。得天下和治天下的方法,本就可以有所不同。

西楚霸王 項羽


騅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7

不會吧,項羽畢竟重情重義

8

還用一統(tǒng)天下才做暴君嗎?項羽走上西楚霸王的道路,不就伴隨著殺降、搶掠、屠城、背叛?不殘暴嗎?

9

不需要如果,他就是一個暴君。

10

項羽就是一個武夫,他除了一身蠻力以外別無是處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wù)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