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度,外國人會被當成那個種姓?這個問題很有意思。
1,印度種姓制度現(xiàn)存。
雅利安人入侵后,印度原住民全部淪為了首陀羅或者賤民,雅利安人作為統(tǒng)治者和再生民族,占據(jù)了上等種姓地位。后來階級繼續(xù)分化,上層繼續(xù)分化出婆羅門和剎帝利,低等的成為吠舍,極少數(shù)的土邦統(tǒng)治者成為剎帝利。自此,印度形成了“婆羅門是原人的嘴、剎帝利是原人的雙臂、吠舍是原人的大腿、首陀羅是原人的腳。至于賤民,則被排除在原人的身體之外!钡姆N姓制度。
近代,印度成為英國殖民地。英國人發(fā)現(xiàn),印度的種姓制度特別適合殖民統(tǒng)治。所以號稱有“紳士風度”的英國人,不僅沒有廢除種姓制度,反而讓種姓制度繼續(xù)發(fā)揚光大了。
1947年,印度獨立,印度、以及后來的斯里蘭卡、孟加拉國都宣稱廢除了種姓制度,實現(xiàn)了“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甚至,印度法律還規(guī)定對低種姓的首陀羅和賤民進行優(yōu)待,保障他們的教育和勞動權利。
可是現(xiàn)實是,印度人口4%的婆羅門,把持著占有七成的司法權及接近半數(shù)的國會席次。至于印度的有錢人,也基本都是婆羅門和剎帝利兩個種姓。
印度的低種姓人群中,文化水平、醫(yī)療水平都極其低下。雖然低種姓人群也有接受教育了免費醫(yī)療的權利,可是印度文化習慣讓他們很難實現(xiàn)階層躍遷。
2,外國人到印度,通常會被當做什么種姓看待?
這個問題要分別來看。
先看身份和資產。
如果你作為投資者或者技術移民身份到印度,毫無疑問至少是吠舍,甚至有可能是婆羅門。如果你能夠在孟買、德里等富人區(qū)買得起房子,獲得當?shù)貞艨冢悄愫翢o疑問加入了印度高種姓群體。因為,種姓不會寫在戶口本上,而是寫在了你的生活方式上。
如果你作為難民進入印度,恐怕能當賤民就不錯了。在印度,賤民雖然從來不穿鞋,從來不吃肉,可是也從來不干活。他們只需要等在飯店門口等施舍就行了。在印度開飯店,一定會留足給乞丐的部分,甚至還有留一部分用來招徠蒼蠅等蟲子,因為不能殺生。
印度的種姓制度,現(xiàn)在從收入狀況基本就能看出來。中國那句話“先敬衣冠后敬人”,在印度,衣服穿得好,通常就是高種姓人群了。
通常來說,我們在印度電影中看到的人,大都是婆羅門或者剎帝利,因為想成為醫(yī)生和工程師,對于低種姓人群來說是永遠遙不可及的夢想。低種姓人群,更適合做的是清潔工、牧民等工作。
另外一種方式,可能比較老土,同時也更能反應歷史情況。
那就是看膚色。
歐洲白人在印度,多半會被當做剎帝利;華裔在印度,更有可能成為吠舍;非洲黑人在印度,多半會被當做首陀羅或者賤民。膚色越黑,代表著種姓越低。
現(xiàn)在,印度的種姓制度已經成為一種固化的“職業(yè)歧視”。如果你作為一帶一路的派遣工到印度,不僅屬于印度最受尊敬的工程師,一定程度上還是投資人。這就是妥妥的剎帝利或者婆羅門。
總之,等級森嚴的印度社會,其實是一個勢利眼社會。警察鎮(zhèn)壓平民時,用木棍當武器,平民們根本不敢反抗,這是因為當上警察就成為了更高種姓?傮w來說,在印度當官,還是很爽的。
關注歷史知事,了解更多歷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