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學中醫(yī)的朋友們,必須明白天地陰陽,五行之理,懂得天時和不和,病人患病的原因,五運化自五行,五質:五氣,六氣化自天地陰:陽:六質?六氣是什么?六質:即木:火:土:金:水:火,地之陰:陽,生:長:收:藏下應之,六氣:風:暑:燥:寒濕火?天之陰陽,三陰:三陽上奉之,地之火分為君火:相火:在天之氣分為熱氣:暑氣,為合人五臟六腑,包絡十二經,天干陰陽合為五,主五運,甲化陽土:合人之胃,己化陰土:合人之脾,乙化陰金:合人之肺,庚化陽金:合人大腸,丙化陽水:合人膀胱,辛化陰水:合人之腎,丁化陰木:合人之肝,壬化陽木?合人之膽,戊化陽火?合人小腸,癸化陰者?合人包絡,此天干合人之五臟六腑十二經。地支陰陽合為六,故主六氣,子午主少陰君火,合人之心與小腸,丑未主太陰濕土,合人之脾與胃,寅申主少陽相火,合人之三焦包絡,卯酉主陽明燥金,合人之與大腸,辰戍主太陽寒水?合人之膀胱與腎,己亥主厥陰風木,合人之肝與膽,此地支之合人之五臟六腑十二經。天數五:而五陰:五陽:為十千,地數六:而六陰:六陽為十二支。天干之五,必得地支之六以為節(jié),地支之六,必得天干之五以為制。以上所述,中醫(yī)沒有陰:陽是不現實的。

最佳貢獻者
2

中醫(yī)的一切后續(xù)理論都是建立在陰陽五行基礎之上的,棄其基礎何談中醫(yī)?正所謂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3

陰陽五行理論是中醫(yī)存在的基礎,中醫(yī)的整個治病體系都是建立在陰陽五行理論的基礎上,沒有陰陽五行理論的中醫(yī),也不能叫做中醫(yī)了,中醫(yī)和中藥就是通過調整人體的陰陽平衡來治病,沒有陰陽五行理論的中醫(yī)就像沒有骨頭的人,沒有骨頭的人能不能存活?

很多人覺得中醫(yī)的陰陽五行理論帶有封建迷信的色彩,總覺得什么陰陽、五行什么的都是封建迷信的內容,其實,中國幾千年的文明,一直伴隨著陰陽五行,在《易經》、《道德經》中認為世界的基本結構就是陰陽,整個宇宙,小到一個原子,大到這個星系,都包含在陰陽結構中。例如在原子中,原子核帶正電荷,電子帶負電荷,這是一對陰陽,原子核大,電子小,這也是一對陰陽;而五行是對萬事萬物中所包含陰陽比例的歸納和總結。宇宙間的萬物所包含的陰陽屬性的比例是不相同的,當物質中陰陽結構達到一定比例,物質會表現出某些特殊的性質,古人們通過歸納、總結,把具有相似性質的物質歸為一類,統一名念后就得到了最初的五行。比如金的屬性是收斂、肅殺,宇宙萬物中所以含有收斂、肅殺屬性的古人都歸結為金。

應用陰陽五行理論的好處就是,物質內的陰陽比例既不能測量,也不能量化,有了陰陽五行理論可以很方便的對萬事萬物進行分類、劃分,并可以很方便的把握物質間的關系。中醫(yī)中應用陰陽五行理論,是吧人當做一個整體去調整,人生病,無非是人體內的陰陽失了衡。

實際上,一種治療方法有沒有用,看的是療效,而不是理論。如果沒有療效,理論再先進,又有什么用?中醫(yī)存在了幾千年,靠的可不是忽悠。

4

很有必要的。

看看日本漢方,現在淪為驗方,雖然有效,但是運用范圍變窄了,市場份額逐年被西醫(yī)藥蠶食。主要原因就是離開了理論基礎,就沒法靈活應用,從而把自己給束縛起來了。

人類從認識自然,到利用自然規(guī)律改造自然,都必須經過觀察、總結、實踐、再總結、再實踐。其中,實踐是由理論指導的,如果沒有理論指導的實踐,那么就是瞎干。

中醫(yī)理論的陰陽五行理論,是古人認識世界的方法論,把該理論運用于醫(yī)學,這就是實踐科學。如果實踐能夠證明方法論是有效地,那么說明在有限的認識范圍內這個理論是成立的。

中醫(yī),就是基于陰陽五行的辨證論治;中藥,發(fā)揮作用,也是基于辨證論治后,根據藥性進行的調劑。如果沒有理論的指導,那么中醫(yī)藥就會成為驗方。在疾病面前,沒法靈活應用,最終淪為低效藥。

離開理論基礎的中醫(yī)藥,沒有指導靈魂,治療效果會大打折扣,你說有必要存在嗎?

5

陰陽五行是季節(jié)變化運動的產物,時間規(guī)律表。

陰陽五行也是中藥氣味,顏色歸經規(guī)律系統歸類表。

陰陽五行也是解釋診斷望聞問切生死旺衰,也包括辨證與十摶的系統認識。

如果拋棄了陰陽五行,又拿什么來代替中醫(yī)統一的理論,代替靈活性和系統性?

6

首先要搞清楚,陰陽五行學說,不單是中醫(yī)理論,這是中華民族思考問題的基礎,不論是軍事排兵布陣.建筑.經商.遠行.婚喪嫁娶.移居生子,農耕收獲,都是要參考的依據。我們能有幾千年的歷史傳承,就已經說明它的優(yōu)劣勢,明白的人不用點撥,糊涂的人始終在懷疑!

7

陰陽五行論產生于古代中國,是跟當時的哲學體系分不開的。陰陽五行論屬于樸素唯物主義的范疇。辯證唯物主義也是在古代樸素唯物主義、形而上學主義的基礎上有所楊棄發(fā)展起來的。這就說明一點,樸素唯物主義和形而上學主義雖然最終的歸途是唯心主義,但其里面是有其科學的東西在里面的,不能一概否定。同樣基于古代哲學理論產生的中醫(yī)也不能一概否定,而是應該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這樣才能發(fā)展中醫(yī)。

我舉個例子,中醫(yī)中的陰陽論,即便用現代科學的理論來闡釋也是能解釋得通的。比如:以傳染病為例,現代傳染病學認為傳染病就是因為機體感染了細菌、病毒這樣的病原微生物,這些病原體在機體內不斷繁殖,不斷破壞機體引起機體功能障礙,進而出現各種癥狀。當機體內產生針對病原體的特異性抗體或者免疫細胞后就會中和(殺死)這些病原。機體就會恢復正常。這不就是中醫(yī)理論中的陰陽調和嗎?只不過受當時(古代)條件限制(沒有顯微鏡等這樣的現代檢測手段),是沒有細菌、病毒這樣的概念的。只能用陰邪,陽邪這樣的詞來描述,實際上是一個道理。

所以,不要動不動就說中醫(yī)不科學,現代科學理論才誕生幾百年,是有局限性的,它只是人類用目前所掌握的知識和原理對客觀世界的認知。很多今天用現代科學理論解釋不了的東西不代表明天也解釋不了,很多用現代科學理論認為是正確的東西,也許明天就會被證實是錯誤的。“廢醫(yī)驗藥”說是實則是包藏消滅中醫(yī)禍心的理論,本人主張“研醫(yī)研藥”。需要指出的是,學院派中醫(yī)們對用現代科學方法來研究中醫(yī)藥所取得的成就要敢于爭取這是中醫(yī)的成就,把它歸結到現代中醫(yī)中去,而不是任由厚顏無恥的中醫(yī)黑們把所有通過現代科技研究取得的成就都歸結給西醫(yī)。青蒿素的問世就是一個典型案例。

8

陰陽五行的辯證思維,在處理病人萬千癥狀時,讓中藥治病的這舟船在人體臟腑四肢百骸運行時不迷失方向,做個明白無誤的指南針,陰陽五行的作用無可替代。

9

我個人認為要了解,但運用時要結合三焦規(guī)則實際操作。

10

陰陽五行是揭示中醫(yī)的辨證平衡理論體系,用樸素的哲學理論來指代、揭示其內在五臟六腑運行的規(guī)律。闡述人體內部器官之間的相生相克關系,輔助各類疾病的診斷。中醫(yī)是環(huán)境醫(yī)學,考慮自然界中天然合一的思想;中醫(yī)學又是情志科學,針對人的各類情緒也可以用藥來平衡調理!它是非常豐富的一個體系。。

其實陰陽五行理論跟我們所謂的物質之間的原子分子啊,電子、陰離子、陽離子的套用是同一個類似意思!科學家通過發(fā)明發(fā)現這種規(guī)律以后,用這種名詞以定律,揭示物質內在的關系與規(guī)律。

提問邏輯上相當于說人類去掉人的名字及大腦,這已經無法還原其邏輯初衷!物理化學都有各種定律,都用公式、模型、物質名稱來說明揭示其內在規(guī)律,你把某個分子里原子離子割離取消了,這哪里還是科學?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