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雖然有政治野心,但在朱標死后,朱元璋立朱允炆為皇太孫,朱棣已經(jīng)偃旗息鼓!熬鸽y之役”是一步一步被朱允炆給逼出來的。平常人尚有茍且活命之心,更何況手握軍隊,而在將士心中素有威信的朱棣。
朱元璋即位后,封太子朱標為太子,可朱標早逝,朱元璋選擇立朱標長子朱允炆為皇太孫,同時又大肆屠殺功臣宿將,怕他們威脅到朱允炆的皇位。但北方少數(shù)民族還是侵擾明朝邊關(guān),朱元璋選擇陸續(xù)分封自己年長的九個兒子,這些藩王雖然無權(quán)干擾地方行政,但都有自己的軍隊。起到防范北方少數(shù)民族的侵擾和防范叛亂,以鞏固朱家天下。
朱允炆早在被立為皇太孫之時,就擔(dān)心他的這些叔叔們,擔(dān)任朱允炆老師的黃子澄寬慰朱允炆,向朱允炆講述了漢景帝平定七國之亂的故事,現(xiàn)在看來,這完全是書生的一廂情愿。平定七國之亂的周亞夫何在?
朱棣和朱元璋相比,在各方面都差一個檔次,而在給后代皇帝挑選輔政大臣這一點,要比朱元璋高明的多。朱元璋死后,給朱允炆留下黃子澄、齊泰、方孝孺為顧命。朱允炆即位之后,以雷霆手段迅速開始削藩,一年之內(nèi)連廢周王朱橚、代王朱桂、湘王朱柏、齊王朱榑、岷王朱楩。輪到朱棣之時,朱棣裝瘋拖延時間,提出朝廷之中有奸臣離間自己叔侄關(guān)系,自己迫不得已之下起兵“清君側(cè)”。而在靖難一役中,齊泰、黃子澄昏招百出,充分學(xué)習(xí)了紙上談兵的趙括。向朱允炆舉薦了曹國公李景隆,而朱棣一聽說朝廷派李景隆為帥大喜過望,李景隆先后兩次失去消滅朱棣的最佳機會,朱棣打到南京李景隆甚至做了叛徒打開城門放朱棣進來。這就是齊泰、黃子澄向朱允炆舉薦的人。甚至朱允炆向李景隆下命令:“切勿讓朕背上殺叔罪名”。兩軍對戰(zhàn),給對方主帥一層保護傘,足見朱允炆水平之低。
朱允炆即位第一年,連廢五王,成為所有藩王的敵人,沒能聯(lián)合實力較弱的藩王,來打擊勢力強的藩王。而朱允炆廢藩王的理由更是千奇百怪,甚至都是些芝麻大點的事,明眼人一眼都能看出朱允炆想干什么。而自己還自我感覺良好,為了避免打草驚蛇錯過消滅朱棣最佳機會。給了朱棣充分的時間為造反做準備。
朱允炆或許是個好人,但他當不好皇帝。朱棣即位之后,修運河、遷都、五征漠北、修《永樂大典》這些在朱允炆時期是無法辦到的。尤其是遷都,如果不遷都幽云十六州甚至還會會回到殘元勢力手中,“天子守國門”正是源自朱棣遷都時期,而崇禎皇帝殉國之后有了“君王死社稷”之言朱棣也向太祖高皇帝朱元璋證明了沒傳位給朱棣是一個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