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幾年,電視劇《羋月傳》大火的時候,大家想必都對劇中那個幼稚任性,舉止乖張的秦武王印象深刻。秦武王嬴蕩,是秦惠文王的長子,秦惠文王過世后,年僅19歲的他接過了國君這一重任。秦武王天生力大無比,勇力過人,平時最喜歡和人切磋力氣,在23歲時因逞強(qiáng)舉鼎,最終被壓身亡。然而,19歲登基,23歲舉鼎而死的秦武王,真的只是頭腦簡單的國君嗎?

事實上,秦武王雖然只在位了短短4年時間,卻并非碌碌無為,只知尚武玩樂的昏庸之輩。就拿招募人才來說吧,秦武王不是喜歡和人切磋力氣嗎,他就發(fā)揮著了這個喜好,廣泛招募天下有名的大力士,如在當(dāng)時鼎鼎有名的烏獲,孟賁等人,都被秦武王招到麾下并委以重任。

俗話說,“虎父無犬子”,秦惠文王如此雄才大略,秦武王其實也有著不輸給父親的才略與抱負(fù)。秦武王剛剛即位之初,政局未穩(wěn),魏國想要乘亂打劫的小算盤打得那是啪啪的響?墒乔匚渫趺鎸@種情況并沒有束手無策。在關(guān)鍵時刻下,他派出使者與齊國交涉,以示秦國與齊國共同夾擊韓,魏的態(tài)勢,成功粉碎了魏國的陰謀。通過種種外交手段,秦武王有效的穩(wěn)定了周邊國家,促進(jìn)了國內(nèi)政局的穩(wěn)定。這就是歷史上頗有名氣的連橫魏秦一事。

秦武王的功績還體現(xiàn)在他平定蜀亂,聯(lián)越制楚等事件上。就在秦武王登基的前一年,蜀地發(fā)生叛亂。蜀地的陳莊殺蜀侯而自立。秦武王繼位后立刻派遣大將甘茂領(lǐng)兵前往平叛。甘茂諳熟兵法,指揮得當(dāng),很快就一舉鏟除了蜀地的叛亂勢力。此舉不但平定了蜀地的叛亂,也大大的震懾了當(dāng)時秦國內(nèi)外那些蠢蠢欲動的勢力。秦武王以實際行動證明了即使只是乳虎,當(dāng)他咆哮之時,依舊是百獸震惶的。而我們也說過,秦武王是有著遠(yuǎn)大抱負(fù)的,他也渴望創(chuàng)造一份不朽功業(yè)。

秦武王元年(前310),秦武王親自接見越國使者,恩威并施,最終于越國達(dá)成密盟,以牽制楚國的發(fā)展。而在秦武王二年(前308),秦武王發(fā)動戰(zhàn)爭,攻打魏國的宜陽。如此重要的軍事行動,誰來指揮又是一個大問題。在眾人爭論不休時,秦武王又一次體現(xiàn)了他卓越的軍事才能與識人之明,他果斷任用已經(jīng)立過大功的甘茂,啟用烏獲,經(jīng)過艱苦卓絕的戰(zhàn)斗,最后秦國成功啃下了這塊硬骨頭。宜陽的地理位置太重要了,它不僅是魏國重鎮(zhèn),更是周的門戶之地,宜陽如若淪陷,則周王室西側(cè)的大門約等于完全敞開了。可以說,經(jīng)此一役,山東六國對秦國的軍事政策已被迫轉(zhuǎn)入戰(zhàn)略防御階段了。

由此可見,秦武王并非一個庸碌的君主。至于現(xiàn)代人們對他的偏見,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戲劇夸張的藝術(shù)手法。其實,秦武王是否真的昏庸無為從他的謚號就應(yīng)經(jīng)可以看出了。“武”字也算是歷史上有名的美謚了,“止戈為武,克定禍亂,剛疆直理”,這些也確實是秦武王短暫執(zhí)政時間里的真實寫照了。

最佳貢獻(xiàn)者
2

電視劇《羋月傳》里的秦武王嬴蕩是個幼稚、無頭腦、乖張、任性,只尚武力的庸王,在位時短無任何作為就舉鼎吐血而亡!


事實上的秦武王非如此,雖也是舉鼎而亡,但他在位四年期間有作為,并非只尚武嬉戲的庸王昏君!

《史記.秦本紀(jì)第五》:武王元年,與魏王會臨晉,誅蜀相壯。張儀、魏章皆東出之魏。伐義渠、丹、犁。

這段話說秦武王元年,與魏惠王在臨晉會盟,殺了蜀相陳莊。張儀與魏章都東出到魏國去了,武王還攻伐了義渠國、丹國、犁國(丹、犁皆為西戎小國)。


《史記》沒說張儀與魏章為何去魏國,《資治通鑒.周紀(jì)三》有記載,張儀到魏國的目的就是讓齊國伐梁(魏國),因為齊國恨張儀,張儀到魏國齊國必伐梁。這是張儀為秦武王訂的計策,齊伐粱,武王可乘機(jī)攻打韓國,進(jìn)軍三川,挾持天子,掌握天下版圖,成就帝王之業(yè)。齊囯果然中計攻打魏國,后來楚國派使者告訴齊王,這是張儀與秦武王的計策,齊王才罷兵。

《史記.秦本紀(jì)第五》載:武王二年,秦初置丞相,樗里疾、甘茂為左右丞相,張儀死于魏,三年與韓襄王臨晉外,南公揭卒,樗里疾相韓,武王謂甘茂曰:“寡人欲車通三川,窺周室,死不恨矣!逼淝,使甘茂庶長封伐宜陽,四年,拔宜陽。斬首六萬。涉河,城武遂。魏太子來朝,武王有力好戲,力士任鄙,烏獲,孟說皆至大官。王與孟說舉鼎絕臏。八月,武王死,族孟說。武王娶魏女為后,無子。

這段話說從武王始,秦才開始設(shè)立丞相,樗里疾與甘茂為左右丞相,武王還立志以車通三川,以窺周王室。好武力,他的力士任鄙,烏獲,孟說都做了大官,最后與孟說比試舉鼎壓折了臏骨而亡,無子。

秦武王謚曰:“武”,帝王美謚過“文”,“武”,“止戈為武″,,“武”字除了克定禍亂,還包括剛疆直理,威疆?dāng)车拢堂窨朔。中國歷史上,謚號有“武”的帝王都是雄才大略的:周武王姬發(fā),秦武王嬴蕩,漢武帝劉徹,漢光武帝劉秀,魏武帝曹操,晉武帝司馬炎,北魏武帝拓祓跬,北周武帝宇文邕……

3

秦國君主,自從秦孝公以來,都是勵精圖治之人,但其中有些君主也有些獨特的愛好,像秦武王,酷愛舉鼎,他在與孟說比賽舉“龍文赤鼎”后,結(jié)果大鼎脫手,砸斷脛骨,到了晚上,氣絕而亡。大家可能覺得這是個奇葩,居然能被鼎砸死,但這不能說明他不是個無用之人,他為秦國也做出了不少貢獻(xiàn)。


他是個好武力之人,從小生下來就是孔武有力,對武力十分崇拜,最后他也被大鼎砸死。秦武王在政治上也頗有成就,他剛剛即位時,魏國覺得秦國政局還沒有穩(wěn)固,想趁機(jī)攻秦,秦武王便重視齊使,以示秦、齊夾擊韓、魏之形,又派樗里疾與韓使歡娛,敘秦韓之好,以此羈縻韓國。在齊國孟嘗君的壓力下,魏國與秦國聯(lián)盟,秦武王也得以穩(wěn)固自己的地位。秦武王在位時,蜀國叛亂,秦武王派甘茂平定蜀國叛亂,誅殺陳莊,穩(wěn)固了秦國在蜀地的地位。丞相一詞也與秦武王有關(guān)。秦武王不喜歡與東方六國為伍,覺得要走自己的路,見六國都設(shè)有相國一職,便把秦國的相國一職,改稱為丞相。秦武王二年(前309年),秦武王在秦國設(shè)置丞相官位,設(shè)左右丞相各一人,任命甘茂為丞相兼領(lǐng)上將軍,樗里疾為右丞相。

秦武王雖說是個好武之人,可他在政治上并不昏庸,只不過武力是他的興趣之一罷了,人總要有點興趣。


歷史百家爭鳴團(tuán)隊成員:小木

4

在影視劇中,秦武王嬴蕩往往被塑造成一個莽撞武夫的形象,這與其在位時間較短,且因舉鼎絕臏而亡的離奇死因密切相關(guān)。實際上,秦武王雖然好戰(zhàn),且在位時間并不長,但其在位期間平蜀亂、設(shè)丞相、拔宜陽、置三川等,做的事卻并不少,尤其是拔宜陽,等于為秦國東出打下了一個橋頭堡,而山東六國面對秦國則被迫轉(zhuǎn)入戰(zhàn)略防御階段,直至被徹底消滅。

△舉鼎絕臏的秦武王嬴蕩

秦武王雖然好武,但并非沒有腦子

在各種文學(xué)和影視作品的影響下,秦武王總會給人留下一個赳赳武夫的形象。實際不然,秦武王雖然好戰(zhàn),但并不代表他沒有謀略;秦武王雖然勇武過人,但并不代表他沒有腦子。從其繼位前后的表現(xiàn)來看,他的戰(zhàn)略眼光和謀略其實一點都不弱。

△秦武王嬴蕩

秦國歷經(jīng)秦孝公變法圖強(qiáng)和秦惠文王勵精圖治,實力蒸蒸日上,此時已經(jīng)隱隱有了凌駕于六國之上的氣勢,然而如果面對多國聯(lián)手,秦國依然沒有必勝的把握,尤其是在秦武王剛剛繼位之時,如果他國趁秦王新立之際率軍來攻,仍然是個不小的麻煩。于是,秦武王便趁著各國派遣使者恭賀秦王新立之機(jī),使其各方相互牽制,給自己贏得了穩(wěn)定局勢的時間。

秦武王元年(前310年),韓、魏、齊、楚、越等國派出使者,前來祝賀嬴蕩成為新的秦王。秦武王便趁這個這個機(jī)會,一方面暗示齊使,以示秦、齊夾擊韓、魏之形,是齊國在背后牽制韓魏兩國,斷絕他們趁機(jī)聯(lián)手來犯的妄想。并利用樗里疾母親乃是韓女這一優(yōu)勢,使其與韓使敘秦韓之好,以此羈縻韓國,避免魏韓結(jié)盟。另一方面則密見越使,與越國達(dá)成夾擊楚國的密約,牽制楚國。同年,秦武王又與魏襄王在臨晉會面,鞏固秦魏聯(lián)盟。

△樗里疾

通過一系列的外交,秦武王穩(wěn)住了周邊鄰國,避免了他國趁自己即位之初對秦國發(fā)動進(jìn)攻。此后,秦武王開始著手解決秦國內(nèi)部的魏籍權(quán)臣問題,張儀便是在這種大環(huán)境下被秦武王驅(qū)逐的。

發(fā)動宜陽之戰(zhàn),為秦國東出打下基礎(chǔ)

秦國崛起之后,東出已經(jīng)迫在眉睫,而秦國想要東出,首當(dāng)其沖的便是韓國。韓國中后期的領(lǐng)土主要由上黨、南陽、新政三部分組成,而宜陽正是聯(lián)結(jié)三地的樞紐,同時又是二周的門戶。因此,宜陽與東、西二周(周王畿分東、西二周)便成為了秦國東出的障礙,只有掌控宜陽,才可以保證物資與兵員的輸送順暢,韓國和周王室自然也知道此地之關(guān)鍵,因此韓國在宜陽布下重兵,周王室則暗中相助。

丞相甘茂認(rèn)為,要伐宜陽,必須先破魏韓聯(lián)盟,只要成功拉攏魏國,趙國就不能越國魏國而支援韓國,韓國一旦被孤立,宜陽便指日可待。于是在秦武王三年(前308年)秋,甘茂奉命出使魏國,以“共享伐韓之利”為誘餌,再輔以政治軍事壓力,成功使得魏國倒向秦國,答應(yīng)出兵助秦共同伐韓。

甘茂返回之后,秦武王大喜之下令其統(tǒng)兵十萬攻取宜陽,并與其定下“息壤之盟”。甘茂攻打宜陽五個月而不能下,秦國大臣樗里疾和公孫奭等人則以“甘茂乃是魏國人,不可信”為由,不斷勸說秦武王應(yīng)該撤軍,秦武王一度動搖,但甘茂卻拋出了“息壤之盟”這個秘密武器。秦武王于是下定決心予以甘茂支持,令烏獲統(tǒng)兵五萬支援甘茂。

秦武王四年(前307年),在援軍的支持下,甘茂終于攻克宜陽,斬首六萬。秦軍乘勝渡過黃河,奪取武遂(今山西垣曲東南)并筑城,韓襄王被迫派公仲倗到秦國謝罪,同秦國議和。

奪取宜陽之后,秦國等于擁有了東出的橋頭堡,疆域開始擴(kuò)展到了中原,而且完全控制了崤、函之險。而韓國則至此被一分為三,國力大為衰減,而對山東各國而言,宜陽其實也是門戶。秦得此城,可以挾二周北攻燕趙,東伐魏齊,南伐宛楚,實施大規(guī)模兼并戰(zhàn)爭。

可以說,宜陽之戰(zhàn)后,山東六國面對秦國開始被迫轉(zhuǎn)入戰(zhàn)略防御階段,從這個意義上說,秦拔宜陽之戰(zhàn)乃是秦統(tǒng)一六國的里程碑。


綜上所述,秦武王嬴蕩顯然不是個頭腦簡單的莽夫,反而本可以稱為一位頗有作為的君王,可惜其對自己的勇武太過自信,最終導(dǎo)致了意外身亡。

5

這位舉鼎而亡的君主是秦武王嬴蕩。至于“帝王”一詞,則是由“功過三皇,德高五帝”的秦始皇嬴政所創(chuàng),所以秦武王還不是帝王。

秦武王嬴蕩是秦惠文王贏駟的長子,公元310年,雄才大略的秦惠文王辭世,秦武王繼位為秦國國君!



秦武王天生勇力過人,喜歡與人切磋力氣,所以他的麾下召集了很多當(dāng)世赫赫有名的大力士,如任鄙、烏獲、孟賁。秦武王繼位為君后,對麾下猛士大力提拔,委以重任。而秦惠文王一朝的名臣張儀、魏章,因為不受秦武王待見,被迫返回魏國。

在秦武王登基的前一年,蜀地丞相陳莊殺掉蜀侯自立,叛出了秦國。為鞏固秦國對蜀地的統(tǒng)治,秦武王剛剛繼位,就派大將甘茂領(lǐng)兵前往蜀地剿滅叛亂。甘茂一舉鏟除了蜀地的叛亂勢力,陳莊被殺死。班師回朝后,甘茂因戰(zhàn)功卓著,被封為左丞相,與右丞相樗里疾共同侍奉在秦武王身邊。



公元前308年,秦武王萌生壯志,要攻占韓國宜陽,為日后秦國東出打開門戶——宜陽不僅是韓國的重鎮(zhèn),而且是周王室之重要屏障,宜陽若失,則韓國與東、西二周王幾門戶大開。所以,宜陽一直有重兵防守。

秦武王將自己的想法告訴了甘茂。甘茂認(rèn)為,欲下宜陽,必先毀魏韓聯(lián)盟,就向秦武王建議先穩(wěn)住魏國,再出兵攻韓。秦武王深以為然,并將出使魏國的重任交給了甘茂。甘茂出使魏國后,恩威并施,魏國被迫同意助秦攻韓。

攻占宜陽勢必是一場硬仗!所以甘茂返回秦國后,還與秦武王定下“息壤之盟”,以防止秦武王其他肱骨大臣掣肘于己,方才領(lǐng)兵出征。

秦軍連續(xù)攻打宜陽數(shù)月未克,甘茂只好請秦武王發(fā)兵支援。秦武王任命烏獲為將,領(lǐng)兵五萬前往宜陽前線支援作戰(zhàn)。烏獲、甘茂二人合兵一處后,秦軍很快便攻占了宜陽(有意思的是,烏獲因為臂力巨大,于此戰(zhàn)中掰倒城墻一角后墜落城下摔死)。

攻克宜陽后,秦武王巡視洛陽王幾的夢想已經(jīng)近在咫尺了。迫不及待的秦武王率領(lǐng)秦國大軍,前往洛陽周王宮參觀,喜歡角力的秦武王最后把興趣落在了雍州鼎上,和一眾文武大臣打賭要將雍州鼎舉起帶回秦國,卻于舉鼎時不幸力竭,被掉落的雍州鼎砸斷大腿,因傷勢嚴(yán)重,秦武王在當(dāng)天夜里交代完后事后就去世了。



秦武王在位時間雖短,卻仍為秦國撈到了不少好處,所以他并非昏君。但秦武王未能控制好自己的興趣愛好,以這種狗血方式親自送掉了自己的性命,還是很令人惋惜的!

6

嚴(yán)格的說,舉鼎而死的是秦國國王秦武王,當(dāng)時還沒有帝王一說。

歷史上有很多人的死法非常的新奇,或者說千人千面千樣的死法。死的最憋屈的就是秦武王贏蕩,這位年輕有為的君王在阜一即位就轟轟烈烈的平蜀亂,保證了秦國的戰(zhàn)略縱深已經(jīng)足夠的生產(chǎn)力供應(yīng)。

拔宜陽打下了秦人東出的第一城,踏出了秦人一統(tǒng)天下的第一步。設(shè)立丞相,這個職位本來叫相國,因為山東六國都設(shè)置,秦武王不滿足于與六國同流合烏,所以動起了文字游戲,改為丞相,這一職稱一直延續(xù)將近兩千年,直到面工程朱元璋以后,丞相之位才告別了中國歷史的舞臺。

公元前329年,秦惠文王的王后誕下一個嬰兒,這個嬰兒就是后來的秦武王,惠文王給取名蕩,然而,他們又是嬴姓,所以后來就成了贏蕩,雖然在當(dāng)時只稱氏,不稱姓,如果稱氏,那就好多了,趙蕩!

公元前311年,這一年是秦惠文王更元十四年,惠文王病逝,贏蕩即位,這一年,他十九歲,換成現(xiàn)代這個時期,才剛剛上大學(xué),或許,但是在春秋戰(zhàn)國時代,自然沒有大學(xué)可上。但是不妨礙他成為一個雄才大略的君主,如果他沒有死的的話。

他所生活的時代,是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那個 時代只要有才能就不愁沒有出人頭地的時間,那個時代也只要一不小心可能被不知道那個角落里面射來的冷箭射死,這個時代戰(zhàn)爭簡直就是家常便飯,幾個諸侯國互相征伐,幾乎沒有一年是沒有戰(zhàn)事的。

那要是沒有戰(zhàn)事的時候咋辦?結(jié)伴郊游,以武會友唄!恰好,秦武王贏蕩,天生大力士,也非常好斗,經(jīng)常以自己有神力自負(fù),常常找國人大力士比試,在惠文王時期就戰(zhàn)功很多的烏獲、任鄙兩人在武王即位以后多次受到獎賞,因為他們也力大無窮。

很快,在國內(nèi)比試不夠安放武王跳動的小心臟了,于是發(fā)布求賢令,召求天下的大力士來和自己比試,這時候,齊國有個叫孟說的人可以活生生的拔掉牛角,于是抱著試一試的態(tài)度來秦國,經(jīng)過檢測,國人名副其實,于是孟說和烏獲、任鄙一樣受到信任,高官顯爵。

怎么樣才能真正的比賽而獲得第一力士的名號?當(dāng)然是舉鼎,鼎在哪里?大禹制九鼎,這時候就安放在周都洛陽。所以呢秦武王帶領(lǐng)一行人來到洛陽,共同舉鼎比賽,但是,夏朝的九鼎沒有發(fā)現(xiàn),只好聚一個叫“龍文赤鼎”的鼎。

孟說有沒有舉起了不知道,但是秦武王舉起了來,不過,累的兩目出血,連兩個小腿也壓斷了,到了晚上,一道魂魄就往九泉之下拜會先王去了。

事后,孟說唄處死,趙武靈王扶持贏稷即位,這就是此后的秦昭襄王,可能趙武靈王做夢都沒有想到,這位自己扶持的秦王此后在長平之戰(zhàn)坑殺四十萬趙國軍人。歷史很亂套,也很諷刺。

所以有很多的人都成了孤魂野鬼,死亡對任何人都是平等的,秦武王也不例外,在做了四年的秦王之后,熱衷于大力士比武的他再一次舉鼎比試中不小心失手而死,謚號武。

7

武王贏蕩,一個有抱負(fù)旳年輕君王。

8

歷史上的確有舉鼎而死的秦王,但值得注意的是,那時候秦國為諸侯國,僅僅是王而并非帝!

舉鼎而死的秦王為秦武王贏蕩,大家可別想歪,秦國時期的淫穢并不叫淫蕩,所以并不是秦惠文王贏駟沒有文化,蕩指的是蕩平天下,威加海內(nèi),贏蕩并沒有任何上不得臺面的意思。


“......奮六世之余烈,振長策而御宇內(nèi),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zhí)敲撲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賈誼的《過秦論》中言到的秦國發(fā)家史,“奮六世之余烈”,其中就包括秦武王贏蕩。即秦孝公商鞅變法之后,秦惠文王實行合縱連橫,秦國成為西隅虎狼之國。秦惠文王死后,傳位贏蕩,即秦武王。秦武王贏蕩繼承了秦國尚武的風(fēng)氣,而且酷愛征戰(zhàn)角力,喜歡軍爭器械。他在任時平定了蜀中的叛亂,借道伐韓,攻下宜陽,迫使韓國求和。

秦武王喜歡與將士、士卒玩一些角力的游戲。一大群人在皇宮花園之中脫去上衣,想蒙古族那樣相互摔跤。因為贏蕩身體強(qiáng)壯愛上,力大無窮,常常是將那些士卒、將士摔翻在地。秦武王本人爭強(qiáng)好勝,重用了一些大力士。這些大力士本來并沒有什么仕途上的建樹,就是和秦武王相互做游戲,角力取樂而被一個個封了高官。

氣絕而亡

秦武王對韓國的作戰(zhàn),使得秦國欲望越發(fā)膨脹。與韓國和談之后,秦武王與贏疾長驅(qū)直入,來到周王畿。

周王畿內(nèi)有夏禹時期鑄造的九鼎,象征著天下九州!扒囟Α庇置坝褐荻Α,即“龍紋赤鼎”。秦武王浩浩蕩蕩的來到周王畿,為的就是要昭告天下,秦國已經(jīng)成為天下第一大國。面對九州銅鼎,周王室皆滿懷敬意。

秦武王來到“秦鼎”面前,問周圍道:“這個鼎有多重?”周圍回答:“有千斤之中!鼻匚渫醪灰詾槿唬f道:“我大秦雄踞西隅,怎么能有克服不了的困難,我今天就把它舉起來!”贏疾知道自己王上爭強(qiáng)好勝的毛病,所以拼命制止,但是秦武王置若罔聞,堅持要舉鼎。

秦武王解去上衣,在眾目睽睽之下,雙手緊抓鼎口,使出渾身氣力用力舉起。頓時青筋暴漲,血脈上涌,但是秦鼎是在太重,舉到一半之時,秦武王便腰胯酸痛,汗流浹背。但是從不服輸?shù)那匚渫跽鏇]能夠示弱,他硬是卯足了勁要舉過頭頂。

當(dāng)秦鼎快要過頭之時,秦武王突然力竭,雙眼充血,一口鮮血噴出。秦鼎下墜之力,折斷了秦武王的脛骨。贏疾急忙將秦武王扶到房間。當(dāng)天夜里,秦武王便氣絕而亡,臨死之前立下遺囑讓自己的弟弟贏稷繼位。

秦武王就這樣因為舉鼎而死在了周王畿,魂斷異國他鄉(xiāng),年僅二十三歲。其弟贏稷繼位,也便是后來的秦昭襄王。


【奇思巧言班門弄斧,秦風(fēng)漢韻談?wù)摴沤!?/strong>

歡迎點贊、關(guān)注、評論。。。












9

秦國奮六世之余烈,這才有了秦始皇一統(tǒng)天下。那么這六世君王都有哪些呢?當(dāng)然是要從商鞅變法的秦孝公開始算起的。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以及秦莊襄王。

其中秦孝文王和秦莊襄王那就是打醬油的,秦孝文王在位3天,秦莊襄王在位3年,他們加起來出場不到4年時間,完全是給秦始皇鋪路的。

其實這里面還有一個打醬油的,那就是秦武王嬴蕩。這哥們是個大力士,喜歡征戰(zhàn)天下,結(jié)果舉大鼎把自己給砸死了,年僅23歲就掛了,在位時間4年。


秦武王嬴蕩,是否被歷史給冤枉了?

從秦武王荒唐的作為來看,這哥們應(yīng)該不是什么好鳥,至少很不負(fù)責(zé)任。畢竟自己是秦國的一國之君,怎么能親身犯險呢?

古語云千金之子坐不垂堂,有錢人家的兒子都知道要躲著點危險,你作為一國之君,怎么能沖著危險去呢?這完全是不把國家大事放在心上,就知道圖個樂啊!從這個角度來看,歷史并沒有冤枉他,他就是一個純粹的武夫。

其秋,使甘茂、庶長封伐宜陽。四年,拔宜陽,斬首六萬。涉河,城武遂。魏太子來朝。武王有力好戲,力士任鄙、烏獲、孟說皆至大官。王與孟說舉鼎,絕臏。八月,武王死。---《史記》

秦武王從小就力大無窮,是個出名的大力士,長大成人以后,更是孔武有力。因此他也特別喜歡跟大力士打交道。


他身邊的大力士都被他封了高官,成為了權(quán)傾朝野的人物。身邊養(yǎng)了任鄙、烏獲、孟說等大力士,沒事兒這幾個人就在一起比較力氣大小。

結(jié)果問題就來了,他們聽說龍文赤鼎非常重要,于是秦武王就跟孟說等人打賭,看看誰能把這個大鼎給舉起來。

其他幾個人試了試都不行,秦武王冷冷一笑,跑去就要舉鼎,大鼎的確舉了起來,可惜因為大鼎太重了,活活把秦武王給壓得雙眼冒血,脛骨折斷,拖回去沒多久就掛了。

真的是淹死的都是游泳高手,大力士也有失手的時候。秦武王認(rèn)為自己力大無窮,結(jié)果把自己給害死了,這樣的人也能成為奮六世余烈中的一員?


秦武王一死,秦國差點就崩了。

秦武王是秦惠文王的嫡子,他老媽秦惠文后差點沒哭死,為什么?倒不是說兒子死了有多傷心,而是秦武王當(dāng)時才23歲,還沒留下個兒子。

沒有孫子繼承王位,那秦惠文后在秦國可就混不下去了。為此秦惠文后就想著輔佐公子壯來繼承王位。

秦武王的死,也引起了其他公子們的注意,他們紛紛要來爭奪王位。其中羋八子也就是后來的宣太后支持公子芾繼承王位。

公子壯是秦惠文王的長子,雖然是庶出,至少以長為尊是站得住腳的。而公子芾是羋月的兒子,無權(quán)無勢,想要勝出很困難。

結(jié)果半路殺出了一個趙武靈王,他揚言支持嬴稷為秦王。嬴稷也是羋月的兒子,當(dāng)時正在燕國做人質(zhì),過去大家都不看好他,可是有了趙武靈王的支持,誰也不敢不支持。


恰好這個嬴稷就是羋月的兒子,所以羋月這邊也倒向了嬴稷,這才讓嬴稷得到了秦國王位,也就是后來的秦昭襄王。

武王取魏女為后,無子。立異母弟,是為昭襄王。昭襄母楚人,姓琇氏,號宣太后。武王死時,昭襄王為質(zhì)於燕,燕人送歸,得立。---《史記》

而這場奪嫡之爭,使得秦國發(fā)生了巨大的動蕩,秦惠文后,包括公子壯、公子雍等人,那些不太支持嬴稷的公子和大臣,也都被羋月斬殺。秦武王后也被趕回了魏國。

要是嬴稷不能迅速繼位,那么秦國說不定會面臨四分五裂的局面。那樣一來的話,也就談不上什么奮六世之余烈了。


秦武王打下宜陽,為后世東出奠定了基礎(chǔ)。

要說秦武王一事無成,那也不準(zhǔn)確。至少他在位這4年里,還是做了一些貢獻(xiàn)的。比如說秦武王與齊國結(jié)盟,形成了秦齊兩國夾攻魏韓兩國的局面。

此外他還與越國聯(lián)合在一起,私底下與越國達(dá)成協(xié)議,打算共同對付楚國。在處理蜀地的叛亂時,秦武王也果斷出擊,安排甘茂前去平定叛亂,并且擊敗了義渠。

六國都有相國,秦武王覺得自己高人一等,所以將相國改成了丞相,其實官職是一樣的。當(dāng)然了這么多功績當(dāng)中,最讓秦武王自豪的,自然是宜陽之戰(zhàn)了。

當(dāng)時秦武王的丞相甘茂是積極支持攻韓的,但是攻打宜陽之前,必須要破了韓、魏之間的聯(lián)盟關(guān)系。

甘茂出使魏國以后,爭取到了魏國的相助,于是秦武王便派甘茂為主將帶兵攻打宜陽。這一去就是五個多月,始終不能攻克宜陽。

魏文侯令樂羊?qū)⒍ブ猩,三年而拔之。樂羊返而論功,文侯示之謗書一篋。樂羊再拜稽首曰:‘此非臣之功也,主君之力也!癯,羈旅之臣也。樗里子、公孫奭二人者挾韓而議之,王必聽之,是王欺魏王而臣受公仲侈之怨也。”王曰:“寡人不聽也,請與子盟!弊涫关┫喔拭瘜⒈ヒ岁枴---《史記》

為此秦武王一度打算放棄,好在甘茂這個時候上書表示堅持,于是秦武王又給他增加了五萬大軍,最終秦軍擊敗了韓軍,奪取了宜陽,斬殺韓軍6萬多人。

失去宜陽以后,韓國被一分為二,上黨地區(qū)成為了一塊飛地,而秦國的勢力終于東進(jìn)到了中原地區(qū),有了征服天下的基礎(chǔ)了。


總結(jié):秦武王奪取宜陽,是秦昭襄王征戰(zhàn)天下的基礎(chǔ)。

秦始皇之前,最牛掰的秦王肯定是秦昭襄王,因為他重用白起,先后擊敗了相鄰的五國,所斬殺的軍隊多達(dá)百萬之眾,還差點滅了趙國。

可是秦昭襄王能夠如此威脅中原諸國,最重要的一個原因,那就是秦國擁有宜陽這塊寶地。這就好比是秦國將一只手伸進(jìn)了中原諸國的腹地,隨時讓他們吃不了兜著走。而奪取宜陽,正是秦武王的功勞。

參考資料:《史記》

10

是秦武王嬴蕩

他在公元前307年出巡周都落邑時與人比舉鼎被鼎砸死,享年二十三歲。

他在歷史中有很多作為,他任用甘茂,平定蜀國叛亂,東出函谷關(guān),攻取要地宜陽,南攻楚國,他設(shè)立丞相,可以說也是個作為的君王,可惜的是因為舉鼎而被砸死!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wù)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