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林黛玉為什么沒有參加選秀?作為巡鹽御史林如海的女兒,林家四代勛爵,以她的出身參加入宮選秀絕無問題,還應(yīng)該是參加真正的嬪妃選秀,不是薛寶釵那種選出來只能服務(wù)公主郡主的附加賽。其實,林黛玉不參加選秀的原因一點不復(fù)雜。

【一】

《紅樓夢》的時代背景毫無疑問借鑒了作者所處的時代背景。可作者有意模糊了朝代,使得中國五千年的歷史在其中都有涉及,很難說具體哪一個朝代。只能說明清作為主體朝代背景!對于這樣一個題材,如果硬要套上清朝的選秀制度是不對的。

清朝從順治時就規(guī)定,凡滿族八旗人家年滿十三歲至十六歲的女子,必須參加每三年一次的皇帝選秀女,選中者,留在宮里隨侍皇帝成為妃嬪,或被賜給皇室子孫做福晉。未經(jīng)參加選秀女者,不得嫁人。其后擴大到蒙古八旗和漢族八旗!

如果《紅樓夢》明確寫了就是清朝事。那林黛玉也要參加選秀,否則不能嫁人。沒明確寫清朝事,就自愿為主。元春進宮是賈家自愿,迎春、探春等就選秀也是自愿。至于薛寶釵選秀,你要相信一個商人女兒能過第一輪篩選,我也沒辦法,但如果真進宮被查出來商人出身,選秀主管的官帽子也別戴了,那是對皇家的侮辱!

【二】

林黛玉出自江南士族,如果不是在清朝,完全不用參加選秀。假設(shè)《紅樓夢》說的就是清朝事,以林黛玉的遭遇,她也不用參加選秀。

首先,林黛玉五歲母喪,守孝三年,進京寄養(yǎng)在賈家,由賈家撫養(yǎng)長大。

其次,林黛玉十一歲父親林如海去世,守孝三年,徹底被榮國府賈家收養(yǎng),成了賈家的養(yǎng)女。守孝期滿林黛玉十三四歲,按理正是選秀的年紀。

最后,父母雙亡的孤女,命格不全,不會入選,也幾乎不用參選!

林黛玉若在清朝,家族四世列侯,必然是漢八旗,父母俱在的話,必須參加選秀。可有一個原因注定不可能成功。甚至不用參選!

【三】

林黛玉身體有病,只這一點就足以將林黛玉阻擋在離選秀門檻十萬八千里以外。清朝選秀也不是阿貓阿狗都讓皇帝直接看。十三歲到十七歲的八旗女子參加三年一次的選秀女,出身不好的參加一年一次的宮女選秀。林黛玉能參加的是選秀女,薛寶釵卻只能參加選宮女!和現(xiàn)在選秀一樣都有初選,太監(jiān)先過目,出身低,命不好,模樣差,身體有病的,淘汰。林黛玉和薛寶釵基本這一關(guān)就再見了!除非一心想進宮,花銀子買通!不想進宮可能連這一關(guān)都免了,花點錢,賈蓉都能買來五品龍禁尉的實職,何況一個選秀落選名額!

以林黛玉的身體,基本不存在選秀的可能,也完全不用擔心她會被選中。這里的前提是《紅樓夢》就是清朝事。架空歷史,我們完全不用操心林黛玉選秀不選秀。曹雪芹沒寫,因為不存在。何必非要當清朝故事來閱讀?


分割線出來是要轉(zhuǎn)折……

林黛玉最終的結(jié)局還真被選上了,不過不是進宮,而是遠嫁!

紅樓夢中遠嫁仿佛只與賈探春有關(guān),她最終遠嫁異國是共識?砂耸厍疤嗑索指出林黛玉的遠嫁命運,之前寫了好多,這次只說一件。

七十回,林黛玉作了一首充滿離情別緒的《桃花行》,又作了一首離別詞《柳絮詞》,然后瀟湘館眾人放起了風箏,林黛玉和賈寶玉共放了二個美人風箏,卻只有林黛玉的飛走了。隨后賈探春取來鳳凰風箏,不知為什么纏住了另一個鳳凰風箏和雙喜字裹挾著而去。

林黛玉的美人風箏是對賈寶玉來說自己去了。賈探春的兩只鳳凰一個雙喜表明二女同嫁。聯(lián)系林黛玉芙蓉花簽“莫怨東風當自嗟”,以及賈探春杏花簽“日邊紅杏倚云栽”的下兩句“芙蓉開在秋江上,不向東風怨未開”。林黛玉的東風是效法王昭君出塞,賈探春的東風卻證明杏花、芙蓉一起遠嫁。賈探春判詞圖畫是兩個人放風箏也有影射。要知道封建時代,奴才是不能與主人同稱二人,必然身份相同才可以。瀟湘館又名有鳳來儀,兩只鳳凰飛走了。足見林黛玉被賜婚,與探春效法瀟湘妃子娥皇女英共嫁一夫遠嫁他鄉(xiāng)。林黛玉提前死去,賈探春卻獨自留在異鄉(xiāng)!林黛玉雖未選秀,卻終究沒逃過賜婚遠嫁命運!

【文/君箋雅侃紅樓】

歡迎關(guān)注:君箋雅侃紅樓,每天為您帶來更多紅樓故事!

本文資料重點引自:

【脂硯齋重評石頭記】80回本

【石頭記】周汝昌校訂批點本80回本

【紅樓夢】通行本120回本

【清·孫溫繪全本《紅樓夢》】

最佳貢獻者
2

林黛玉出身書香世家,身份比寶釵尊貴,為何一次都沒進宮參與選妃?

  林黛玉是作者欽定的木石前盟中不可代替的人物,所以,她的歸宿只可能是進入賈府,所有林家的人都必須讓路,她也不會進宮。另一方面,書中選秀成功的已經(jīng)有一個賈元春,還有一個待選后必須落選的薛寶釵,大神創(chuàng)造的人物,不會有同樣的人生同樣的悲劇命運,所以林黛玉也不會進宮的戲碼,哪怕是選秀都不會有。

  再結(jié)合當時的選秀來看,林黛玉也不會進宮。

  首先咱們得肯定,林黛玉的身份是足夠選秀的。林黛玉從祖父那輩往上數(shù),都是侯爵身份,父親林如海雖沒有爵位在身,但是已是探花身份,蘭臺寺大夫、巡鹽御史,是典型的鐘鳴鼎食之族,書香之家,林黛玉正室嫡女,妥妥的夠格。

  滿清入關(guān)時,滿族人口少,為了政治利益兼顧,順治十年規(guī)定凡是滿蒙漢軍八旗官員,軍士等人家中年滿十四至十六歲的女子,都必須參選。有資格而不參選的,要從重處置,沒有資格的也沒什么機會入選,當然了,用盡一切辦法,什么義女之類的,那就是另一回事了。選秀的制度很嚴,皇帝親自閱選。沒有選中的,可以自行婚配,第一次選中的五年內(nèi)不準私自婚配,還得參加復(fù)選,落選后再作定奪。

  林黛玉有資格入選,為什么沒參加?

  選秀的目的非常明確,就是綿延子嗣,為皇帝,也為皇子皇孫,至于什么公主郡主入學陪侍,不過也是做個備胎。因此,這就要求秀女除了門第合格,年齡合適,身體也一樣要健康,萬一被皇帝皇子們看中了,卻是個病美人生不了孩子怎么辦?其實在遴選之前,所有年齡段的姑娘,都會在冊,但是身體不好或者素質(zhì)太差的姑娘,直接就會給否了,只要族長往上層層證明申報后戶部備案,情況屬實基本就不用再備選了。林黛玉,恰巧就是個病美人。

  其次是年齡的關(guān)系,林黛玉進賈府時,大致不過是七八歲的樣子,不夠年齡,后來服母喪,再后來又服父喪,加上長年吃藥,身體不好,何況作者寫作的神秘性,不讓人對號入座,選秀這事就必須有始無終,這么一來,林黛玉就根本不用參選了。(文/宛如清揚   圖/網(wǎng)絡(luò))

3

謝謝邀請!

從身份的角度來說,林黛玉確實比薛寶釵高很多。林家五世列侯,父親又是前科的探花,升職至蘭臺寺大夫。而薛家的身份是皇商。按照當時的地位排列士農(nóng)工商來看,林家是位列第一等的,薛家卻是位列末等的?墒,為什么出身一等的黛玉沒有卻參加選秀而出身末等的寶釵卻參加了選秀呢?我們不妨從兩個角度來看。

從出身的角度來看,黛玉屬于漢人而寶釵不是。

書中作者一直在模糊朝代地域民族的概念,連都中都是寫在長安,官名經(jīng)常也是杜撰。但是,卻又不甘心完全隱藏,時不時露出冰山一角。比如說,書中偶爾露出一筆寫晴雯和尤三姐的小紅鞋,可知她們是裹腳的,賈母讓鴛鴦掀起尤二姐的裙子來看看,也是看究竟是大腳還是小腳。以曹公對他筆下主人公黛玉的喜愛,自然不會去寫黛玉是裹小腳的,但是,我們從作者對黛玉的描述來看,黛玉應(yīng)該是漢人出身無疑。

而清朝從帝王到滿清貴族選秀,是先滿族,次蒙古族,最后才是漢族。而且是在八旗貴族中的女子來選。從實際執(zhí)行的情況來看,有記錄的檔案可見,漢族女子被選秀入宮的人數(shù)占的比例很少,或許在當時,漢族女子未必全部要參加選秀;蛘哒f可參選可不參選。

從心志的角度來看,寶釵有追求而黛玉無追求。

寶釵的詠柳絮詞里寫道:“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边@是寶釵的個人志向,她就是向往那更高更強的遠方,何況眼前還現(xiàn)有大表姐元春入宮為妃的例子,非常的勵志。從寶釵的整體志向來看,她不僅僅自己有追求,還希望將來的夫君有追求,所以她才一而再、再而三的要求寶玉去讀書。在寶釵看來,那些吟詩作賦都是小玩意兒,是偶爾可以有的消遣,不能當作正經(jīng)事來作的。

反觀黛玉呢,她只要有人陪她吟詩作賦,一起讀讀《西廂記》、《牡丹亭》這樣的書就可以了,她從來不要求寶玉去讀什么圣賢書。若不是怕寶玉挨賈政打罵,恐怕連幫寶玉忙抄寫這樣的事黛玉也是不會做的。她偶爾說了句“你從此可都改了罷”不是真讓寶玉改變性情,從此好好讀經(jīng)書去,而是實在是對寶玉挨打的心疼,這種心疼里滿滿的無奈,并不是她改變了初衷。

那些對此充滿追求的人,在寶玉的眼里被稱作為“祿蠹”,好好的女子不該追求這個。這也是寶玉喜黛玉而厭寶釵的最根本的原因。

都看到這兒了,點個贊再走唄。我是蘇小妮,喜歡我的回答請點擊關(guān)注并轉(zhuǎn)發(fā)分享!

4

在古代女孩子最好的歸宿是什么呢?嫁個良人終其一生。當時社會的普遍價值觀會認為進宮為妃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所以元春、寶釵兩個非常優(yōu)秀的紅樓女兒都走了這條路,也不并非她們主觀的選擇,但是她們都不得不服從。

可是黛玉卻比較幸運,她也是出身世家大族,可是她從來都沒有參與選妃,不僅過去不用,而且將來也不必擔心選秀的問題。為什么黛玉可以這樣呢?

第一,黛玉一直在服喪,也許會被視為不祥,不適合進宮

古代一直都把“孝”放在很重要的位置,天子因為重孝道而大開方便之門讓妃子可以回家省親,而在民間如果有親人去世的話,孩子需要守孝三年。

守孝期間,守喪者不得嫁娶,不得有任何慶祝活動,不得在節(jié)日的時候去拜訪親友。

黛玉的父親和母親相繼去世,黛玉自然要守孝。黛玉母親去世時黛玉就差點因為守孝了放棄了學業(yè),是林如海堅持才繼續(xù)學習。黛玉的孝心很重,一直未母親守孝,除了因為傷心大病了一場之外,還一直都穿著素以素服。因為黛玉守孝的緣故,她自然不符合參與選秀的資格。

宮中很迷信,大致會設(shè)置一個欽天監(jiān)的部門,就是專門觀天象或者算吉兇的地方,也許皇帝自稱是君權(quán)神授、授命于天,所以他們很相信欽天監(jiān)所說的話。宮里會挑選適宜生養(yǎng)的也會女子充實后宮,也許調(diào)訓(xùn)父母健在、福壽康寧的女子作為妃嬪,黛玉的父母相繼離世,這樣的姑娘即便參選也會被剔除的。

第二,黛玉的身體不好無法參加

為了擴充皇帝的后宮,按照正常的情況都會三年一選秀,從民間挑選符合條件的女孩子入宮為妃。其中對于選秀還有很多的規(guī)程。

此時雖然禮制未備,但順治已定下了基本原則,即秀女必須在滿蒙貴族中遴選。此后規(guī)定每隔三年由戶部行文八旗滿洲、蒙古、漢軍二十四旗都統(tǒng)直隸各省駐防及外任旗員“將應(yīng)閱女子”,除“有殘疾不堪入選者”須事先聲明外全部應(yīng)該逐級具結(jié)呈報。

剛開始選秀的女子只從滿蒙貴族中產(chǎn)生,可是后來漢族的女子也需參與選秀,而且年齡是十三到十七左右,黛玉一開不必參選的原因應(yīng)該是年紀太小不用參加,后來的話肯定就是用了“身體不好”的理由。

黛玉從會吃飯開始就要吃藥,所以初見就有先天不足的病態(tài)美,這不是說黛玉不好,只是看起來黛玉就弱不禁風,這樣的身體狀況只要稍作安排,黛玉就不必參與選秀。

第三,林父母舍不得,肯定從中做過某些事情來干預(yù)

林家世代書香根本不需要黛玉入宮為妃為家族命運操心,當年賈母都沒有讓賈敏入宮,如今賈敏也定然不會讓黛玉去。而且林家只有黛玉一個孩子,本來黛玉還有一個弟弟可是早早就夭折了,林如海和賈敏把黛玉捧在手心里,當做男孩子教養(yǎng),所以林家父母不會舍得黛玉入宮為妃。

林如海的官職是巡鹽御史,這個位置不僅重要還是皇帝的心腹,所以林如海的官職很高,那么他想從中找到一些不讓女兒參與選秀的方法還是很容易的。


作者:十一,歡迎關(guān)注:小說紅樓,一起找尋紅樓夢中的精彩!

5

《紅樓夢》里經(jīng)常出現(xiàn)“根基”一詞。即使是朝廷新貴,掌握重權(quán),沒有根基也被人瞧不起。傅試是新貴,妹妹傅秋芳又是少有的才女加美人,可是沒人求娶傅秋芳。原因是,他們家是暴發(fā)戶,沒有根基。

林家比薛家有根基。

黛玉和寶釵比,黛玉家更有根基。從黛玉往上數(shù)6代,是列侯。林家是候府。林家四代人有爵位,第五代林如海是探花出身,蘭臺寺大夫,兼任巡鹽御史。林家既是鐘鳴鼎食人家,又是書香之族。

寶釵家往上數(shù)四代是紫薇舍人。以后兩代人都沒有公職,只是有一個皇商的身份。薛家標榜自己是書香門第。薛家巨富,可以稱為名族。

林家的根基比薛家深厚。

朝廷選秀,選擇的是有根基的士家大族之女。黛玉必須參加選秀,否則無法結(jié)婚!

寶釵不必參加選秀。

為什么寶釵參加選秀,林黛玉沒有選秀呢?

寶釵選秀是皇上的特殊恩典。

書中寫到:

近因今上崇詩尚禮,征采才能,降不世出之隆恩,除聘選妃嬪外,凡世宦名家之女,皆親名達部,以備選為公主、郡主入學陪侍,充為才人、贊善之職。

寶釵屬于名家之女,由于皇帝額外加恩才能參加選秀。不過寶釵很快被淘汰,轉(zhuǎn)而決定嫁給寶玉。

黛玉沒參加選秀有客觀原因,也有主觀原因。

黛玉在寶釵參加選秀那年,是十一二歲,年齡小,不到選秀的年齡,因此沒有參選。

三年以后,黛玉年齡到了。黛玉正在父親林如海的孝期,因此不能參加選秀。

再過三年,林黛玉可以參加選秀了。林黛玉在資格審查階段就被淘汰。第一,因為她父母雙亡,命不好,所以沒資格參加選秀。第二,林如海應(yīng)該安排了女兒不選秀的操作辦法。黛玉沒有選秀。

林黛玉和薛寶釵選秀的方向不同。

以黛玉的身份,她選秀方向是妃嬪;实圻x中者,留在宮里成為皇帝的妃嬪,答應(yīng)。皇帝沒相中者,賜給皇其他王爺做王妃或者側(cè)妃;蛘邲]有封王的皇室子孫做福晉。

薛寶釵的選秀方向是“備選為公主、郡主入學陪侍,充為才人、贊善之職”。

黛玉選秀是成為主子,寶釵選秀是成為女官,說白了是奴才。

我是潤楊,歡迎關(guān)注:潤楊的紅樓筆記!

6

從書中來看,寶釵之所以入京,完全是為了入宮待選。后來因為種種原因落選了。因此就呆在賈府不走了,爭取當賈府二奶奶。

而林黛玉確實從來沒有進宮的意思,究其原因,應(yīng)該是兩方面吧。

一是黛玉自己不稀罕入宮。在她眼里,出了賈寶玉,其他男人都是臭男人(自己的長輩除外。)連北靜王那種位高權(quán)重,風流倜儻,才華橫溢的優(yōu)質(zhì)男,黛玉也毫不客氣地斥之為臭男人。

林黛玉不同于世俗脂粉,她對功名利祿絲毫不感興趣,所以寶玉才和她好,認她為知己。

她從來不勸寶玉用功讀書,結(jié)交官場人,踏上仕途,自己也好跟著夫貴妻榮,當個誥命夫人。

所以她更不會入宮伺候皇帝,參與到宮斗中去。

二是家庭的原因。

我們都知道林黛玉很早就淪為孤兒,寄人籬下。林家已經(jīng)提前衰落了,就算林黛玉想進宮,也沒有根基,沒人脈,沒財力,入宮的結(jié)果會很凄慘。

以賈府之實力,元妃在宮中的日子都不好過,賈府時常受到太監(jiān)地勒索。

想林黛玉一個孤苦伶仃的柔弱女子,又怎么可能在宮里活下去。

而且林黛玉身體不好,性格率真,在賈府都過得不快活,發(fā)出風刀霜劍嚴相逼的感嘆。真的入了宮,那真是羊入虎口了。

別說沒人送她入宮,就是真的入宮了,也沒啥意思,只不過更加早入黃泉罷了。

7

說起來,似乎選妃很風光一樣。

明代,禁止皇族與高級官員聯(lián)姻。清代,則是八旗內(nèi)部劃圈子。

看書中,賈元春是怎么進宮的?

女史也。明代女史連女官都不算。

所以,女史也就是管事丫頭。榮國府已墮落如斯,送嫡小姐給皇家做丫頭~

再看薛寶釵,那是選妃嘛?

非也。

書中明確說,是參加公主侍讀選拔,也就是給未來公主出嫁當陪嫁丫頭!

這個,勉強能夠算女官。

所以,別把明清時期女官女史宮女選拔看得那么的高大上。明代宮女女官是直隸、山東、山西、河南地區(qū)八品以下,無犯罪記錄家庭女子自愿參加。清代宮女則是內(nèi)務(wù)府每年在上三旗包衣、戶下人等中選拔,每個女子出嫁前都必須參加。

8

最主要的原因是,古代皇帝的選妃準則。

歷代皇帝選妃是選貴族、官員家的女兒,特別是《紅樓夢》故事發(fā)生的朝代在明清之間,皇帝不可能選平民女子,孤兒也沒資格參加。


林如海夫婦早逝,林黛玉成為孤兒

在原著中,林黛玉5歲喪母,林如海是在林黛玉大概10歲時死的,顯然,這個年齡還未到可以入宮候選的年齡。

因此,不是林黛玉沒入宮選妃,而是她從小就喪失了選妃的資格。

其實就算薛寶釵選妃也是讀者的猜測,曹雪芹并沒有很清楚的說法,因為作為一個沒什么家族撐腰的孤兒寡母家庭,入宮的說法也是很勉強的。

9

林黛玉的確是書香門第,可是何以見得她的身份是比薛寶釵尊貴呢?她的父親林如海是蘇州鹽客,地方小官;而薛寶釵是皇商之家的千金小姐,雖非官宦,好歹也是為宮廷辦事;至于她們倆的母親,黛玉之母賈敏是史老太君的掌上明珠,寶釵之母薛姨媽是金陵王家的大家閨秀,都是地位平等的名門望族之后,所以從社會地位來看,兩人是平分秋色,基本算是打了個平手。至于為何寶釵能夠參加選妃,而黛玉卻沒這個福分?其中自然另有一番耐人尋味的緣由?

賈史薛王四大家族的地位不用多說,大約是當時政治上處于中等,而且這還是在元春才選鳳藻宮之后才發(fā)展出來的勢頭,可是這幾家之中除了元春,可還聽說有過任何一位娘娘宮嬪不成?是歷代以來從來就沒有,賈元春算是拔了頭籌了,可是細細追究元春入宮的使末,她似乎也不是正兒八經(jīng)作為秀女入宮競選的,是女官奴婢而已,不過元春自己爭氣,利用秦可卿的秘密加上自己獻媚取寵,這才有福氣當了妃子娘娘,由此可見賈史薛王的家族地位還不夠資格讓女兒進宮選秀,那么林黛玉自然更加沒有機會了?墒茄氣O怎么就行呢?

一句話,有錢能使鬼推磨,薛家沒有社會地位,可是錢卻多得沒處使,珍珠如土銀如鐵可不是吹出來的,所以以薛家的封建背景,連個官宦的影子都沒有,寶釵卻能入宮待選,出了拿錢走后門,大概也沒別的解釋了!

10

從《紅樓夢》書中看,黛玉真的沒有參加選秀的動議,為什么黛玉不參加選秀呢?我認為原因有三。

一是,黛玉沒有選秀的政治需要。黛玉不是滿人,沒有參選資格。賈府是漢八旗的,元春才有參選資格。估計寶釵也是漢八旗后人,故有參選資格。加之黛玉是獨女,沒兄弟要照顧,也沒有家族要扶持。林家到黛玉這一代,已無男丁,林氏家族也無法延續(xù)下去了,成了真正的“末世兒女”。寶釵參與選秀,是希望保住薛家皇商地位,政治目的是十分明確的。

二是,賈敏臨終前已作了決定,黛玉進賈府,沒做其他安排,從賈母派人去接的情節(jié)看,黛玉進賈府,是早有安排的。林如海送走黛玉時,給了賈政一封信,應(yīng)該是有安排黛玉的計劃,說明雙方男主人是有一個約定的。

三是,黛玉性格決定的。黛玉蔑視皇宮。寶玉送黛玉一串念珠,這可是當今皇上恩賜北靜王的,何等尊貴之物,黛玉卻說:“什么臭男人碰過的,我不要!边@話斬釘截鐵,連皇上也不放眼里。有人說,黛玉后來嫁了賈雨村,這是對黛玉的侮辱,賈雨村算哪根蔥?黛玉從沒提及賈雨村,黛玉只屬于寶玉,如果這點都懷疑,《紅樓夢》是白讀了。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wù)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