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所有日本人都擁護日本天皇,而70年代還有日本民眾刺殺天皇的事件。
天皇是日本國君主的稱號,是日本的國家元首和國家象征,也是神道教的最高領袖。作為日本的象征,天皇在日本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雖然日本一直宣揚天皇萬世一系,夸大天皇的神性,但是不可否認,日本歷史有相當?shù)目瞻缀兔c,連天皇的始祖神武天皇到底是否存在都存在相當大的爭論。
天皇在日本歷史上掌權的時間很短,在近代明治天皇掌握實權,進行維新運動后,日本也逐步走向軍國主義道路給亞洲各國帶來了深重的災難。其中以1926年登基的裕仁天皇尤甚。他自登基之后,力挺陸軍中的少壯派,致使硬派徹底掌控日本挑起了全面戰(zhàn)爭,雖然在日本的影視作品中編導們一再把發(fā)動戰(zhàn)爭的責任一股腦兒推給少壯派把裕仁塑造成一個無辜的君主,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裕仁是日軍的最高領袖,雖然不直接指揮軍隊,但是軍中的重要事宜必須要在天皇參加的御前會議中進行討論,得到允許后方可執(zhí)行。所以說裕仁不僅是日本挑起戰(zhàn)爭的主要負責人也是擴大戰(zhàn)事的主要元兇。
再來說說琉球,琉球以前是中國的藩屬國,但是日本在1609年占領并控制了琉球王國(主要是薩摩飯軍隊,今鹿兒島), 1879年將琉球并入版圖,設沖繩縣。 從日本本土移住到沖繩的日本人對沖繩本土人多有欺凌,使沖繩人對日本人多有不滿。
二戰(zhàn)中最慘烈的沖繩島戰(zhàn)役持續(xù)近3個月,日軍傷亡11萬人,9000人被俘,與此相對沖繩本土人死亡122,228人、其中94,000人為平民(見1976年沖繩縣發(fā)表的數(shù)據(jù))。殘的日軍守軍為了增強守島人數(shù),強行征召大量本土學生參戰(zhàn),結果造成大量學生死亡,最為悲慘的是是由沖繩師范學校女子部,沖繩縣立第一高中女生組成的姬百合(ひめゆり)中學的女學生,她們被強行征召為隨軍護士照顧傷病,最后隨日軍逃到山洞,雖然美軍曾要求他們投降,但是日軍堅決阻止女學生出洞,寧愿她們陪葬也不愿給她們活路。結果美軍投擲煙幕彈,導致她們大多窒息而死,只有少數(shù)人勉強活命。
這樣的事件在沖繩戰(zhàn)役期間并不在少數(shù),由于居民中不少是沖繩人,日本兵對他們極少同情和憐憫,甚至發(fā)生日本軍人要求平民跳崖自殺的殘酷事件(當然日本政府是極力隱瞞,但是幸存者對日軍充滿了怨恨),有些逃到山洞里的日本兵為了活命,甚至用刺刀威逼里邊的平民出洞(因為山洞太小,容不下許多人,容易產生窒息),這些平民絕大多數(shù)被美軍的炮火射殺(見日本拍攝的《沖繩島大海戰(zhàn)》。
二戰(zhàn)結束后,裕仁保住了皇位,為了安撫日本民眾,曾到各地巡查,甚至到過廣島(1947年),但是他卻從沒有去沖繩告慰那里的平民。再者日本政府答應戰(zhàn)后將沖繩全島置于美軍的統(tǒng)治下的無理要求,將沖繩軍民徹底拋棄。由于美軍軍紀不嚴,導致?lián)尳伲瑯寶⑵矫,強奸婦女等惡性案件頻發(fā),由于有涉外法,日本無權審判美軍,而且駐日美軍對這些犯案軍人都采取赦免的政策,導致美軍更加肆無忌憚,導致沖繩島民和美軍發(fā)生數(shù)次大規(guī)模沖突。
沖繩人民對虛偽的天皇,無能的日本政府和兇殘日軍充滿了極度的仇恨。到了60,70年代左派運動在日本風起云涌,沖繩也出現(xiàn)不少激進的左派學生組織,同美軍和日本政府進行了不懈的斗爭,到了1975年由于國際形勢的變化,美軍終于勉強答應把沖繩的管理權交還日本政府,對此日本政府大吹特吹,佐藤榮作首相甚至因此而得到諾貝爾和平獎(當然他還提出了無核三原則)。
為此沖繩政府召開國際海洋博覽會并請裕仁參加,但是裕仁心虛沒有去而是派太子明仁(現(xiàn)在的平成天皇)和太子妃(美智子)參加,左翼學生組織和民間團體游行示威堅決反對明仁來沖繩,為此日本政府從本土派遣了4000人的機動隊,數(shù)百輛隨行車輛,數(shù)架直升飛機全程保護。明仁也想改善皇室在沖繩人民的糟糕形象,臨時決定到姬百合遇難者紀念塔前獻花。日本政府為了改善裕仁和政府在沖繩民眾當中的糟糕形象,專門派遣攝制組,大量記者隨行。
1975年7月17號正午,在明仁的車隊往紀念塔方向行駛途中左翼學生川野純治從白銀醫(yī)院的3樓的陽臺向他們的車隊投擲了燃燒瓶和石塊,雖然只是擊中隨行的警車,也把明仁夫婦驚出一身冷汗。
此時另2名左翼學生攜帶燃燒瓶在姬百合遇難者的山洞中埋伏,由于是臨時行程,日本警方沒有時間進行徹底的搜查。
下午1點5分正在明仁夫婦向死難者鞠躬的時候,埋伏的2名學生向他們投擲了燃燒彈,燃燒彈立即燃起,大批警察趕忙護衛(wèi),慌亂中太子妃美智子摔倒擦傷,明仁夫婦在一幫歇斯底里的警察的包圍下匆忙逃離現(xiàn)場。等發(fā)現(xiàn)襲擊者只是2名學生后,并沒有其它武器后,數(shù)十名日本警察一擁而上將他們制服。
雖然2名學生被當場制服,但是這是日本天皇在所謂的2200余年的萬世一系中頭一次遭到生命威脅,日本警察也驚出一身冷汗,如果學生投擲的是手榴彈的話,明仁夫婦必死無疑。
對此裕仁和佐藤首相大怒,本想嚴懲這幾名學生,不成想沖繩全島民眾和東京的左翼學生上街游行表示聲援,迫于壓力從法院輕判了幾名學生,從白銀醫(yī)院投擲燃燒瓶的川野純治被判1年6個月徒刑,從山洞中投擲燃燒瓶餓2名學生被判處2年6個月的徒刑。 裕仁把所有的怒火都轉向警察,各級警察官員受到懲罰。從此后再沒有任何皇室成員再踏足沖繩的土地。
此事件,對日本來說是極其恥辱的一件事情,表明天皇制度在日本民眾心目中徹底崩潰,年輕一代已經徹底拋棄虛偽的天皇。所以日本媒體絕口不談此事,此次事件的視頻和圖片在日本網絡上根本找不到,只能在大型圖書館的史料或國外網站中才能找到些許的片段和圖片。
據(jù)有關史料記載,沖繩人原來很多是明朝時候移民,明太祖為了便于琉球的朝貢和彼此的貿易往來,便賜給這個小國許多艘大海船,并派遣了同船而去的船工、水手。“閩人三十六姓善操舟者,令往來朝貢!薄熬妹兹铡痹诹鹎驕缤龊笕晕捶艞壠涫姑,被日本稱為“支那黨”,與支持日本的“日黨”,堅持獨立的“獨立黨”并為沖繩三大政治勢力。由于“支那黨”控制著沖繩的文化教育并有長期積累的威望,故此一度掌握著沖繩的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