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假如張作霖不死,日本斷不敢吞并東三省,也就沒有后來艱苦的14年抗戰(zhàn)。

張作霖平民出身,先入匪,后從軍,身上有軍閥的霸道,更有土匪的“賴”性。但是,他是一個有血性的漢子,在國家利益和民族大義面前,他始終不肯讓步日本。

因為他知道,自己是土生土長的東北人,祖宗父母的墳墓就在這片土地上,他不想做出讓子孫后代唾罵的事情來。

面對日本人的逼人態(tài)勢,兒子張學良建議向日本人妥協(xié),張作霖怒罵道:“我有三十萬東北軍,小日本就一萬三,我想干,三天之內(nèi)把日本人的鐵路全部扒了,沒了鐵路,它拿什么跟我干,我怕他?!”

所以說,真正讓日本人害怕的是張作霖的三十萬東北軍,并且是裝備精良的東北軍。

袁世凱死后,北洋分裂,直系的曹坤、吳佩孚和皖系的段祺瑞爭權奪利,奉系聯(lián)合直系擊敗了皖系,接著直系和奉系又大打出手,第一次直奉戰(zhàn)爭失敗后,張作霖痛定思痛,一方面建立東北講武堂;另一方面擴建奉天兵工廠,高薪從英國、德國、法國、美國、瑞典聘請專家做顧問。能生產(chǎn)的立馬生產(chǎn),不能生產(chǎn)的通過這些顧問向他們的東家購買。

當時的東北軍不僅裝備重炮,還有坦克,飛機,汽車等先進裝備。單是飛機一項,就足以裝備一個集團軍。只可惜,張學良主政時期,實行不抵抗政策,如此眾多先進裝備悉數(shù)資敵,否則,抗戰(zhàn)也不會打得如此艱難。

甲午海戰(zhàn)結束后,日本要求割讓臺灣、澎湖列島、遼東半島,并且賠償2億兩白銀。

李鴻章憤恨不平,使出了“以夷制夷”的絕招,引入俄、德、法三國干涉,清廷花費3000萬兩白銀贖遼。,俄國勢力進入東北。

1900年,八國聯(lián)軍侵華,俄國一邊派兵假如瓦西德的軍隊;一邊單獨行動,派出13萬人進攻東北,三個月后,東北全境淪陷。

《庚子賠款條約》簽訂后,俄國理應撤軍,但是,俄國賴著不走。日本與英國走近,建立同盟。

1905年,日俄戰(zhàn)爭爆發(fā),俄國戰(zhàn)敗,國內(nèi)陷入動亂,列寧領導的布爾什維克奪取政權,西方14國干涉,俄國無暇東顧。

所以說,1905年以后,東北實際上是日本人說了算。

傍住大樹好乘涼,張作霖當然知道這個道理。但是,一開始日本人沒把他看在眼里,因為張作霖官微言輕。

張作霖早年賣過包子、做過燒餅,干過雜貨鋪伙計,因為結識了懂獸醫(yī)的伙計,學會了給馬看病的本領,逐漸被黑道上的人看中。

甲午海戰(zhàn)前夕,清廷招募士兵,保護“龍興”之地,張作霖加入了宋慶的毅軍,當了一名騎兵,因為作戰(zhàn)勇猛,逐步升任班長、排長。

大連、旅順失守后,軍隊解散,張作霖回到老家,組建了一支5000人的“保險隊”,為當?shù)丶澥渴杖”Wo費。

當夠了土匪,張作霖想走正規(guī)軍路線。1902年,張作霖被盛京將軍收編,被任命為游擊管帶。

1905年,利用日俄矛盾,左右逢源,升任馬步五營統(tǒng)帶。

1912年,因為擁護袁世凱用功,升任陸軍二十七師師長,后任奉天省長。

1919年,在日本人的幫助下,奪取黑龍江、吉林的統(tǒng)治權,成為奉系軍閥,獨掌東北。

張作霖依靠日本人的支持不斷壯大,日本人希望建立一個傀儡政權,實現(xiàn)蒙滿獨立。

羽翼漸豐的張作霖想不斷擺脫日本人的控制,有統(tǒng)一全國之志。依靠自己“賴皮”的性格,對日本人處處設防,讓日本人處處吃啞巴虧。

日本希望在東北傾銷貨物,張作霖允許日本貨物在各處商店陳列,有私下密電各縣不允許老百姓購買日本貨物。

張作霖允許日本僑民在東北居住,確又密電各地不得出租土地、房屋給日本人住。

日本駐奉天領事向張作霖提出抗議,張作霖說,不是我不讓老百姓購買你們的貨物,不讓你們租房子,是你們在老百姓當中的形象太差,他們不愿意干的事,我總不能用槍逼著他們干吧,你們對老百姓好一點,說不定他們就愿意了。

針對南滿鐵路,只要有日本士兵駐防的地方,張作霖都會派上士兵緊挨著日本人駐扎,并且在兵力上處于優(yōu)勢地位。

在第一次直奉戰(zhàn)爭時,日本允許使用南滿鐵路運兵,但是必須卸下武裝,貨物必須另行托運,必須經(jīng)過關東軍司令部同意,運送服務隨時可以終止。

張作霖如鯁在喉,通過分段施工,最后鏈接的方式,修建了一條與南滿鐵路平行的運送系統(tǒng)。有了自己的運送系統(tǒng),張作霖對南滿鐵路的運送貨物開征商品附加稅,讓南滿當局苦不堪言。

張作霖的這些舉動,引起了關東軍軍部、關東廳官員的不滿,想要除掉他。其中,以高級參謀河本大作、參謀川島速浪最為積極。川島浪速娶了個妻子叫川島芳子,她本是前朝遺民肅親王的女兒。正是川島芳子收買了張作霖手下的軍官,獲悉了張作霖的行程,河本大作實施了爆炸。

而支持張作霖的也大有人在,主要是朝鮮都督寺內(nèi)正毅(后來日本第18位首相)、日本駐奉天領事吉田茂、駐華公使芳潔謙吉。他們認為,除掉張作霖,會引起暴亂,使局面失控。

1928年,首相田中義一召開的“東方會議”,確定了無論是北伐軍還是張作霖,只要是觸犯了日本在東北的利益,必須采取應急措施。

東北只是日本吞并中國的跳板,張作霖耍賴皮、玩兩面派的做法,引起了日本人的不滿。

接下來,日本開始了積極行動,他們制訂了《南滿新五路協(xié)定》拿給張作霖簽字,張作霖一看,日本要求他出讓敦圖、長大、延海、洮索、吉五這五條鐵路的筑路權。這五條鐵路一旦連通,北可運兵至蘇聯(lián)邊境,南可以可華北的鐵路系統(tǒng)相連。如此賣國求榮的事情,張作霖斷然拒絕。

惱羞成怒的日本參謀本部制造了皇姑屯事件。張作霖臨死之前,傳話給張學良,讓他把30萬關東軍拉回關內(nèi),和日本人干。

結果,張學良改旗易幟,聽從蔣介石密令,堅持不抵抗,把東三省白白送給了日本人。

最佳貢獻者
2

講個張作霖的真事,張學良在他的回憶錄中也曾提到過。

奉軍幾個當兵的去新民府找日本娼妓玩,和日本人發(fā)生了沖突,雙方打了一架。日本人把奉軍的兩個士兵打死了。張作霖知道以后,火了,非要讓日本人交出兇手。當?shù)氐墓俑蛑毡救,交涉一番后,日本人只同意每人賠償五百兩銀子。

張作霖更火了,不就是五百兩銀子嘛!張作霖下令,讓士兵到大街上找3個日本人殺了。事后,張作霖拿出1500兩銀子給日本人作為賠償。

日本人懵逼了,張作霖這個土匪不好惹。

張作霖對日軍威懾力大,全靠實力雄厚的東北軍做后盾。

東北軍(奉軍)厲害,主要是因為有強大的兵工廠做后盾。當時,東北最大的兵工廠就是沈陽兵工廠,這個兵工廠也是當時全國規(guī)模最大的兵工廠。這個兵工廠擁有設備八千多部,占地3200畝,人員兩萬多。

(沈陽兵工廠的榴彈炮生產(chǎn)線,被日本占領)

在九一八事變前,兵工廠生產(chǎn)能力如下:

步槍每月最多可以生產(chǎn)4000支;輕機槍最高產(chǎn)量可以達到每月40挺;重機槍月產(chǎn)100挺;子彈月產(chǎn)1500萬發(fā); 炮彈年產(chǎn)20多萬發(fā);各類大炮年產(chǎn)200余門。。。

這些武器中,最厲害的就是大炮。別的軍閥都是從國外買大炮買炮彈,每門大炮標配500發(fā)炮彈。可是,東北軍能夠自產(chǎn)自銷,一門炮能配上千發(fā)炮彈。奉軍打南口的時候,(和馮玉祥打仗),奉軍兩個炮團72門炮打了近60000發(fā)炮彈!

不僅炮彈數(shù)量充足,而且,型號齊全。據(jù)張學良自己回憶,奉軍除了碰炸的炮彈外,還有一種“順發(fā)炮彈”,打到地上會再彈起來,然后再爆炸。奉軍當時能夠做到軍閥老大,主要就是靠炮兵。

九一八事變后,日軍“白撿了”奉軍的所有兵工廠。兵工廠庫存裝備如下

步槍:約9萬余支。主要是13式79步槍(韓麟春式),共計72679支。
機槍:2600余挺。主要是79捷克式輕機槍,約2000挺。
大炮:三百多門。主要是14式37平射炮(189門)和14式77野炮(147門),兩者共計336門。
各式子彈:約1.8億發(fā)。
各種炮彈:約50萬發(fā)。

這些裝備,夠東北軍和日本人打半年的。。。

東北軍30萬人,加上這么多的裝備,和強大的兵工廠。在東北的兩三萬日軍,肯定很怕張作霖的。奈何,草莽英雄死的早,留下兒子敗家產(chǎn)。

(文|勇戰(zhàn)王聊歷史)

3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張作霖是依靠日本人壯大的。

在張作霖統(tǒng)一東北的過程中,日本援助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1916年,為幫張作霖整頓奉天。ń襁|寧省)財政,日本從朝鮮銀行奉天支行借給其300萬日元。

其余武器彈藥的援助就更多了,貫穿張作霖在東北的10多年時間。

沒有日本人,就沒有張作霖這個東北王。

甚至在1925年郭松齡叛變后,大軍一度攻陷張作霖老巢沈陽,完全依靠關東軍出兵支持才獲勝。

然而,從20年代張作霖形成自己的勢力以后,就開始不愿意受日本人擺布。

對于一些迫不得已的妥協(xié),張作霖則多會拖延和耍賴。

郭松齡反奉時,張作霖和日本簽下密約,同意“日人在東三省和內(nèi)蒙古東部享有商租權;將間島地區(qū)(延吉等4縣)行政權移讓日本;延長吉敦鐵路,使之和朝鮮鐵路接軌;準許日本在洮昌道各縣開設領事館”等。

然而,直到幾年后張作霖被炸死,這些密約始終沒有兌現(xiàn)。

張作霖是軍閥出身,明白槍桿子里面出政權的道理。

在張作霖時代,東北軍和地方準正規(guī)軍總兵力接近40萬人,其中正規(guī)軍20多萬。

東北軍還很先進,擁有空軍4個大隊,飛機262架,海軍船艦約3萬噸,還有坦克部隊和大量炮兵。

張作霖時代建立了東北兵工系統(tǒng),僅僅沈陽兵工廠就是全國最大的兵工廠。

東北軍主要部署在東北三省,關內(nèi)兵力則不同。

原則上,駐扎在黑龍江的部隊是對付蘇聯(lián)的,駐扎在遼吉兩省則是對付日本的。

張作霖時代,東北軍主力就在遼吉兩省,而不是黑龍江。

那個時代,日本在東北駐軍數(shù)量有限。

即便九一八時期,日軍在東北的正規(guī)軍已達1.5萬余人(第2師團為縮編部隊,每步兵聯(lián)隊缺1個步兵大隊,每大隊缺1個步兵中隊,全師團約1.04萬人;6個獨立守備大隊,每大隊4個步兵中隊,每中隊160人,共約4000余人;還有旅順要塞部隊和重炮兵大隊等),另外有在鄉(xiāng)軍人和警察等輔助部隊約1萬余人。

滿打滿算,日軍也就2萬多人。

而張作霖有接近40萬大軍,數(shù)量是日軍10多倍。

基本日軍駐扎的附近,張作霖都會駐軍數(shù)倍以威懾。

正是由于東北軍對日軍有戒備,且兵力部署得當,張作霖被炸死,日軍都沒有敢于進攻。

然而,不學無術的張學良,卻在九一八之前將一半主力開入關內(nèi)搶地盤,導致東北兵力空虛。

日軍就是發(fā)現(xiàn)東北軍關外兵力虛弱,才大舉進攻。

于是九一八爆發(fā),張學良一槍不發(fā)率部潰逃。

4

《知史以明鑒·查故以至今》

張作霖雖然是土匪,可是他知道教育的重要性,也非常的重視武器上的自給自足,對發(fā)展東北軍是不遺余力的。東北大學是他開辦的,東北的海軍軍艦是他買的,東北海軍是在他支持下成立的。在張作霖的大力發(fā)展下,東北軍有陸軍40萬,全國最大的兵工廠一個。

這個兵工廠一年所生產(chǎn)的武器裝備可以裝配八個滿編師,年產(chǎn)量大概是子彈一億多發(fā),大炮150多門,輕重機槍能達到兩千多挺。當時東北陸軍還有從國外購買的三百多輛坦克。可以說在全國范圍就連蔣介石的嫡系部隊的武器也不一定能比得過東北軍。

不僅如此,東北軍還有自己的空軍,購買和自行制造的飛機共三百多架,組建了五個航空編隊。而東北軍還有自己造戰(zhàn)斗機的能力,設計生產(chǎn)了輕型轟炸機“遼FHl式”和中型轟炸機“遼H1式”。不過因為設計先進,所以造價昂貴,數(shù)量比較少,只有10架。

其余的飛機大部分是購買國外的先進轟炸機。東北海軍也非常的強大,當時擁有戰(zhàn)艦共27艘,3.22萬噸,海軍士兵共3300人。可以說武裝到了牙齒的東北軍,強大到不可思議。

而當時駐扎在旅順地區(qū)的關東軍只有一萬多人,而且武器裝備也并不比東北軍更先進。所以日本一直試圖拉攏張作霖,想和他達成在東北合作的協(xié)議?墒菑堊髁仉m然是土匪,對日本人卻非常的硬氣,張作霖對于國家領土一直持有的態(tài)度就是寸土不讓。

而對于日軍在東北的霸道張作霖也并不容忍,曾經(jīng)有一個日本兵殺了東北軍的一位士兵之后想要賠錢了事,態(tài)度還很囂張。張作霖二話不說就把這個日本兵給斃了,然后給了他的同僚雙倍當初的賠償。

日本人眼見不能拉攏于張作霖,才干脆下了狠手,買通了張作霖的親信,摸清了他出行的路線,炸死了他。而后就是東北易幟,張學良不抵抗放棄了東北,張作霖經(jīng)營多年的心血被日本人搶走。

知曉更多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歡迎關注道人,為你帶來不一樣的歷史解答

5

張作霖對日軍沒什么威懾力,當時對日軍威懾力最大的是日本文官系統(tǒng),而通過張作霖逐步控制東北符合日本文官系統(tǒng)的想法,因此一直制約軍部不要蠻干。

張作霖能控制東北,和他投靠日本是分不開的。早在1912年1月26日,張作霖去拜會日本駐奉天總領事時就表示,日本在東北有特殊利益,日本應該積極干涉東北事務,甚至露骨的表示與其東北讓南方政府控制,不如“讓予外人更為了當”。為了取得日本政府的支持,張作霖還表示如果日本采取行動,自己一定全力配合。1月31日,張作霖再次赴日本領事館,表示了自己愿意依附日本的想法,并且說日本控制南滿“乃屬當然,毫不為過”。

正是由于張作霖的積極投靠,所以日本在此后采取了支持張作霖的外交政策。在張作霖驅逐吉林督軍孟恩遠時,日軍也配合出兵,制造了“寬城子事件”,幫助張作霖達成了目的。

而張作霖對于日本也并非只有口頭敷衍,而是做出了實際的回報。日本在東北的“滿蒙五路”計劃,就是通過張作霖逐步實現(xiàn)的。

1917年,在張作霖的協(xié)助下,日本修筑的四平街至鄭家屯鐵路通車,而四鄭鐵路的兩條延長線,在張作霖的積極配合下,僅用1年就在1923年宣告竣工。此外,在張作霖的同意下,日本還修建了天寶山到圖們江的天圖輕便鐵路。這些鐵路都由日本人控制、管理,加深了日本對東北的控制。

當然,張作霖在控制了整個東三省以后,擔心日本勢力太大為危急自己對東北的統(tǒng)治,因此對于日本要求也采取了敷衍、抵賴、拖延等戰(zhàn)術,自己修建鐵路減輕對日本的依賴還一度試圖引入美國資本對抗。此外此時的張作霖畢竟手握重兵,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關東軍采取激進措施奪取關東的想法。

但是此時的日本對于東北的滲透已經(jīng)非常沈,張作霖的大帥府附近就有關東軍在沈陽的總部,因此張作霖的反抗也大多以無用功結束,特別是在他面對危機時,就不得不再次出讓權益,尋求日本幫助。

像郭松齡起兵反奉時,張作霖為了取得日本的幫助,不得不簽訂了兩份賣國密約,出讓了很多權益,換取日本出兵干涉。還有北伐戰(zhàn)爭時期,在日本的壓力下,張作霖也不得不簽署了《滿蒙新五路協(xié)約》。

所以對于日本文官系統(tǒng)來說,張作霖還是一個可以利用的角色。但是日本軍部卻認為張作霖做事不爽快,老是拖拖拉拉,不符合自己快速控制東北的想法,所以部分激進勢力才采取了暗殺張作霖的方法,試圖以此制造混亂以軍事手段奪取東北。

從日本昭和天皇對張作霖被刺事件表示極大的憤慨,并勒令陸軍出身的田中義一首相辭職看,張作霖對日本的威懾也就那么回事,只是日本內(nèi)部不同勢力對利用他的方式有不同意見而已。

6

1928年6月4日凌晨5點30分,我國東北的地界上發(fā)出了一聲巨響,地點就在京奉鐵路與南滿鐵路交匯處的皇姑屯車站三孔橋。

時任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的奉系軍閥統(tǒng)領張作霖所坐的火車被日本關東軍預埋的炸藥炸毀,張作霖身受重傷,送回沈陽后不治身亡,"皇姑屯事件"就此載入歷史。

張作霖出身貧苦,文化水平也不高,為了生計很小就去外面闖蕩。他早年賣過包子、做過燒餅,干過雜貨鋪伙計,因為結識了懂獸醫(yī)的伙計,學會了給馬看病的本領,逐漸被黑道上的人看中。

甲午海戰(zhàn)前夕,清廷招募士兵,保護"龍興"之地,張作霖加入了宋慶的毅軍,當了一名騎兵,因為作戰(zhàn)勇猛,逐步升任班長、排長。大連、旅順失守后,軍隊解散,張作霖回到老家,組建了一支5000人的"保險隊",為當?shù)丶澥渴杖”Wo費。當夠了土匪,張作霖想走正規(guī)軍路線。1902年,張作霖被盛京將軍收編,被任命為游擊管帶。1905年,利用日俄矛盾,左右逢源,升任馬步五營統(tǒng)帶。

1912年,因為擁護袁世凱用功,升任陸軍二十七師師長,后任奉天省長。后來在日本人的幫助下獨掌東北,成為奉系軍閥的三軍統(tǒng)領。他在世的時候,日本人不敢和他正面對抗,于是針對他進行了多次暗殺活動,可是都沒有成功,可最終在皇姑屯還是要了大帥的命。

張大帥在臨終遺言里說"我就知道日本人不會放過我的,我也知道自己會死在日本人的手上,但是我死的消息一定不能泄露出去。"

于是張作霖家人堅持秘不發(fā)喪,日本人在短時期里也不敢輕舉妄動,可見張作霖對日本人的威懾力有多大,頗有死諸葛嚇跑活司馬的韻味。

那么今天我們就來講講張大帥對日本人的威懾究竟有多大,以及他的底氣又是從何而來?

首先,有一點必須得要弄清楚,那就是大帥的身份。

他是一個野心勃勃的軍閥,軍閥又是什么?為了攥取自己利益可以不擇手段的人?梢赃@么理解,但相比之下,張大帥又是一個比較有良心并且富有野心的軍閥,這又作何解釋?在筆者看來就是自己的利益一點兒都不能少,出賣國家利益的事咱也不干。所以也就有了后來發(fā)生的事情,即大帥的勢力越來越大,并且不愿意受日本人的擺布,但面對一些逼不得已的妥協(xié)時,他就跟日本人玩小聰明,打哈哈,各種拖延和耍賴。

其次筆者并不否認日本人在大帥崛起過程中的重要性,甚至可以說大帥是依靠日本人的勢力才壯大的。1916年,為幫張作霖整頓奉天省(今遼寧。┴斦,日本從朝鮮銀行奉天支行借給其300萬日元。其余武器彈藥的援助就更多了,貫穿張作霖在東北的10多年時間。甚至在1925年郭松齡叛變后,大軍一度攻陷張作霖老巢沈陽,而大帥也是完全依靠關東軍出兵支持才獲勝。但是筆者也不能否認他確確實實是對日本人有著巨大的威脅。

大帥雖然文化不高,但他卻從未輕視過教育的重要性。他在教育上先是成立了全國一流的現(xiàn)代化軍校,擴大了民國四大軍校之一的"東北講武堂"的辦學規(guī)模,而且聘請歐美軍事專家,培養(yǎng)軍事人才。

其次張大帥具有很強的戰(zhàn)略目光,他看到了武器裝備的重要性,于是創(chuàng)建了民國三大兵工廠之一的東北兵工廠,東北軍(奉軍)厲害,主要是因為有強大的兵工廠做后盾。

當時,東北最大的兵工廠就是沈陽兵工廠,這個兵工廠也是當時全國規(guī)模最大的兵工廠。這個兵工廠擁有設備八千多部,占地3200畝,人員兩萬多。在九一八事變前,兵工廠生產(chǎn)能力如下:步槍每月最多可以生產(chǎn)4000支;輕機槍最高產(chǎn)量可以達到每月40挺;重機槍月產(chǎn)100挺;子彈月產(chǎn)1500萬發(fā); 炮彈年產(chǎn)20多萬發(fā);各類大炮年產(chǎn)200余門,這些足以裝備東北軍一個師,同時具備山炮、重型榴彈炮生產(chǎn)能力,解決了裝備供給和擴軍的問題,部隊持續(xù)作戰(zhàn)能力明顯強于其它地方軍閥。

并且在這些武器中,最厲害的就是大炮。別的軍閥都是從國外買大炮買炮彈,每門大炮標配500發(fā)炮彈?墒牵瑬|北軍能夠自產(chǎn)自銷,一門炮能配上千發(fā)炮彈。和馮玉祥打仗期間,奉軍曾炮轟南口,奉軍兩個炮團72門炮打了近60000發(fā)炮彈! 不僅炮彈數(shù)量充足,而且型號齊全。

據(jù)張學良自己回憶,奉軍除了碰炸的炮彈外,還有一種"順發(fā)炮彈",打到地上會再彈起來,然后再爆炸。奉軍當時能夠做到軍閥老大,主要就是靠炮兵。九一八事變后,日軍占領了奉軍的所有兵工廠。兵工廠庫存裝備如下:步槍,約9萬余支。主要是13式79步槍(韓麟春式),共計72679支。機槍,2600余挺。主要是79捷克式輕機槍,約2000挺。大炮,三百多門。主要是14式37平射炮189門以及14式77野炮147門,兩者共計336門。還有各式子彈約1.8億發(fā),各種炮彈約50萬發(fā)。這些裝備,夠東北軍和日本人打半年的。月產(chǎn)迫擊炮80門,炮彈40000發(fā),輕機槍500挺,重機槍30挺,步槍4000支,足以裝備東北軍一個師,同時具備山炮、重型榴彈炮生產(chǎn)能力,解決了裝備供給和擴軍的問題,部隊持續(xù)作戰(zhàn)能力明顯強于其它地方軍閥。

光是有裝備也不行,還得有人來用這些家伙啊。1926年的南口大戰(zhàn)后,張作霖的紙面實力達到了頂點。據(jù)《張作霖大傳》記載,張作霖曾親口對孫傳芳等人說"東三省的部隊有八十多萬,連同張宗昌的直魯聯(lián)軍,總數(shù)不下百萬",主動尋求聯(lián)合的孫傳芳也有"直屬部隊五萬多人,五省聯(lián)軍也有二十多萬"。也就是說,此時的張作霖系部隊,賬面上兵力已經(jīng)達到了驚人的130萬左右。當然這些有些夸大,但就實打實的說,在東北軍極盛時期,其陸保守也有四十多萬,而且都裝備精良。

而且大帥并不滿足于此,還發(fā)展了空軍和海軍。

其東北海軍擁有巡洋艦、驅逐艦、炮艦等大小艦只21艘,約有3.22萬噸,艦隊的官兵3300人。當時全國海軍艦只僅有4.2萬噸,官兵約有5400人,也就是說東北海軍的總噸位占全國的76.7%,人員數(shù)量占到全國的61%。東北軍還擁有空軍戰(zhàn)機300余架,編為5個航空隊,多數(shù)為外國進口的先進戰(zhàn)機。直到抗戰(zhàn)爆發(fā)前全國不過才600架飛機,東北軍的空軍可以算得上一枝獨秀。而且大帥重用比較具有實干精神且對日本極為了解的楊宇霆,對東北軍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比如繞開了日本控制的南滿鐵路,單獨修筑了奉軍自己的戰(zhàn)備公路,使奉軍的交通不受日本的挾制等,使東北軍的整體實力更上一層樓。

反觀日本在東北的勢力,那個時代,日本在東北駐軍數(shù)量有限。

即便九一八時期,日軍在東北的正規(guī)軍已達1.5萬余人(第2師團為縮編部隊,每步兵聯(lián)隊缺1個步兵大隊,每大隊缺1個步兵中隊,全師團約1.04萬人;6個獨立守備大隊,每大隊4個步兵中隊,每中隊160人,共約4000余人;還有旅順要塞部隊和重炮兵大隊等),另外有在鄉(xiāng)軍人和警察等輔助部隊約1萬余人。滿打滿算,日軍也就2萬多人。而張作霖有接近40萬大軍,數(shù)量是日軍10多倍;救哲婑v扎地附近,張作霖都會駐軍數(shù)倍以威懾。

所以由以上數(shù)據(jù)看來,張作霖在世時,確實是對日軍有著較大的威懾力。

但是有威懾力并不等于有一戰(zhàn)之力。當時日本十六歲以上男子都受過嚴格的軍事訓練,戰(zhàn)時可動員五六百萬人參戰(zhàn),而且其工業(yè)發(fā)達,開足馬力一個月可生產(chǎn)一百五十架戰(zhàn)機,并且其海軍經(jīng)過日俄戰(zhàn)爭更加成熟,而且各艦種齊全。日軍一旦增兵東北,從旅順登陸,兩天足矣,而且還可以從朝鮮登陸。所以當時一旦開戰(zhàn),大帥還是可能失去東北。

因此,在能可能保證利益不受損的情況下,以立花小一郎為首的關東軍其實是更希望以"溫和"的方式來逐步蠶食東北的。奈何,這畢竟是中國的地盤,是無數(shù)保家衛(wèi)國的烈士誓死捍衛(wèi)的熱土,深明大義的大帥自然不能容忍,或許心下只盼能真槍實彈地去干一架,可誰料被日本人如此下三濫的方式了卻性命。

7

張作霖的實力雖不容忽視,但也不能太過于高估了,特別是相對日軍

總有人說,以張作霖張大帥的暴脾氣尿性,如果他不是1928年在皇姑屯被炸死,很可能就沒有后來的日軍輕易占據(jù)東三省。

可是,這個假設命題原本就存在著巨大的邏輯謬誤:搞死張作霖的,可不是別人,正是日本。說他沒死就會怎樣怎樣,這不是啪啪打臉嗎?如果他對日軍真有所謂威懾力的話,日本人還至于敢下手炸死他?

張作霖的軍事實力到底有多大呢?我們稍微盤點一下。

1926年的南口大戰(zhàn)后,張作霖的紙面實力達到了頂點。據(jù)《張作霖大傳》記載,張作霖曾親口對孫傳芳等人說“東三省的部隊有八十多萬,連同張宗昌的直魯聯(lián)軍,總數(shù)不下百萬”,主動尋求聯(lián)合的孫傳芳也有“直屬部隊五萬多人,五省聯(lián)軍也有二十多萬”。

也就是說,此時的張作霖系部隊,賬面上兵力已經(jīng)達到了驚人的130萬左右。

但是,與此同時,張作霖集團的財政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巨大的危機。

按奉天省長兼財政廳長王永江的說法,張作霖集團的財政已經(jīng)瀕臨崩潰

由于奉系擴軍頻繁,力度頗大,再加上1925年郭松齡反奉戰(zhàn)爭對經(jīng)濟的巨大破壞,王永江要求張作霖“裁節(jié)軍用”。他建議奉軍要減少到三至四個師,奉天兵工廠的規(guī)模也要壓縮40%。

王永江這個“財神爺”當然不是腦子抽風了,他是算了一筆嚴密的經(jīng)濟賬之后才提出這樣的建議。按他的算法,“奉天的軍費、兵工廠經(jīng)費以及張作霖個人的機密雜費支出每年達到了5100萬銀元”,“而奉天全省的財政收入每年才不過2300萬銀元,入出差了一半還多”。

見張作霖不聽,仍要執(zhí)意入關做他的大夢,王永江就辭去了本兼各職,返鄉(xiāng)修養(yǎng)。他這一辭,吉林省長、黑龍江省長也都陸續(xù)隱退了。表面上勢力達到巔峰的奉系,實際上在1926年左右就已經(jīng)危機四伏,搖搖欲墜。

分析了奉系的軍事、財政,我們再看看張作霖對日軍有沒所謂威懾力

1924年的第二次直奉大戰(zhàn)中,久攻山海關不下的奉軍,由楊宇霆出面經(jīng)手向日本關東軍借了駐在旅順的一個攻城重炮大隊。后來奉軍也如愿攻克了山海關。

到了1925年郭松齡反奉,前期打的張作霖部毫無還手之力,連張作霖都做好了逃到日本租界(大連)、焚毀大帥府的打算。錦州失守后,張作霖更是已經(jīng)到了神經(jīng)錯亂的局面。

1925年12月7日,為對付郭松齡,張作霖與日方簽訂了一份密約:承認日本人在滿洲享有土地商租權和雜居權等;作為回報,日本人承諾在旅順大連的日租界為張作霖提供避難場所,答應滿鐵火車不運送郭松齡軍,并警告郭軍不得在滿鐵沿線20里落下一發(fā)炮彈,否則就會將其解除武裝。

就區(qū)區(qū)一個郭松齡,就搞到張作霖差點要宣布“下野”,更不要說真的有朝一日與日軍直接硬杠了。

實際上,在北伐軍的強大壓力下,張作霖計劃退回關外時,日軍就計劃將奉軍繳械,然后返回奉天的張作霖徹底變成傀儡,甚至還公開要求張作霖“下野”,只是被后者拒絕了。

眼看奉軍一批批地陸續(xù)退回了關外,吳俊升也率部從黑龍江到了奉天,日軍認為將奉軍繳械的計劃已經(jīng)全部破產(chǎn),也是就改為了選擇在皇姑屯炸死張作霖的方案。


總體來說,張作霖的崛起及壯大,即離不開日本人的支持,又對日本人充滿了警惕。雖然日本人也一度想用郭松齡取代張作霖,后來在利益權衡下還是站在張作霖一邊,并協(xié)助其擊敗了郭松齡。但是,要說張作霖能對日本人有什么震懾力,基本就是扯了,當張作霖失去利用價值之時,就會被日本人毫不手軟地除掉。即使他活到了918之前,也許會抵抗日軍,但東三省的淪陷依然不可避免


我是@司馬砸光,謝謝

8

張作霖的一生是非常勵志的。他的出生并不好,甚至以前還當過土匪,可是最終他卻成為了東北王。他能夠完成如此華麗的蛻變,這與他自身的優(yōu)秀是分不開的。當然除了他自身的優(yōu)秀,也還有著別的因素,其中有個因素就是日本的軍事援助。聽到這句話,是不是覺得有些不可思議?沒錯,日本“養(yǎng)虎為患”了。要想做東北王,哪有那么容易呀,必須要有個強大的外援,張作霖的外援便是日本。1916年張作霖出現(xiàn)了財政危機,資金有些周轉不開。


日本二話不說就借了300萬日元給他。想要統(tǒng)一東北,那就勢必要消除東北的地方割據(jù)。如此一來,戰(zhàn)爭是不可避免的。為了幫助張作霖作戰(zhàn),日本又給其準備了充足的槍支彈藥。日本的這些神操作,極大地幫助了張作霖稱霸東北。20年年代后的張作霖羽翼已經(jīng)豐滿,成王了的他自然不甘心受日本人擺布,他開始想方設法的與日本人作對。郭松齡叛亂的時候,張作霖的老巢沈陽差點都被其給端了,幸好關東軍出手了。


為了獲得日本關東軍的出手,是簽了合同的。不得不說張作霖真是一只狡猾的老狐貍,直到他死,日本人也沒有獲得合同上的在華利益。張作霖的什么引起了日軍的忌憚呢?他手上的東北軍和地方正規(guī)軍,合起來兵力眾多,人數(shù)大概有40多萬。更何況東北軍的主力還在遼吉兩省,將其主力安置在那里,擺明了是為了方便對付日本。再加上當時那里日本的兵力不多,也就是說雙方人數(shù)相差巨大

此外東北軍的戰(zhàn)斗力很強,武器裝備也很精良。飛機、海軍戰(zhàn)艦,坦克都配備有的。在東北王的支持下,新建了許多兵工廠。假如日軍和東北軍正面沖突的話,東北軍的武器給予也很給力。日本的武器給予卻還需要漂洋過海運送而來,于是日軍一直不敢與張作霖起正面沖突。再加上張作霖此人魄力非凡,頗得民心。張作霖在世的時候,東北軍與日軍也是時有摩擦的。


有次張作霖那方的兵陣亡了,他本人很是生氣去找日本人理論,結果對方提出用錢來補償。張作霖這個人護短且不講理,于是他也找了個由頭,殺了幾個日本人。日本人當然不干,但他也拿錢來平息此事,此舉可謂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要知道日本人向來是在東北作威作福慣了,基本沒有人敢光天化日之下殺日本人?墒菑堊髁鼐透!東北王如此有魄力,日軍又怎么能不慫呢?

9

1、張作霖的兵多,軍隊威懾力大

張作霖時代,東北正規(guī)軍20多萬,地方準正規(guī)軍總兵力也接近20萬人,日軍在東北的正規(guī)軍約1.5萬余人,加上在鄉(xiāng)軍人和警察等輔助部隊約1萬余人,滿打滿算,日軍也就2萬多人。

所以當張學良建議向日本人妥協(xié),張作霖怒罵道:“我有三十萬東北軍,小日本就一萬三,我想干,三天之內(nèi)把日本人的鐵路全部扒了,沒了鐵路,它拿什么跟我干,我怕他!”

2、張作霖具有很強的戰(zhàn)略目光,他看到了武器裝備的重要性,于是創(chuàng)建了民國三大兵工廠之一的東北兵工廠,東北軍(奉軍)厲害,主要是因為有強大的兵工廠做后盾

當時,東北最大的兵工廠就是沈陽兵工廠,這個兵工廠也是當時全國規(guī)模最大的兵工廠。這個兵工廠擁有設備八千多部,占地3200畝,人員兩萬多。在九一八事變前,兵工廠生產(chǎn)能力如下:步槍每月最多可以生產(chǎn)4000支;輕機槍最高產(chǎn)量可以達到每月40挺;重機槍月產(chǎn)100挺;子彈月產(chǎn)1500萬發(fā); 炮彈年產(chǎn)20多萬發(fā);各類大炮年產(chǎn)200余門,這些足以裝備東北軍一個師,同時具備山炮、重型榴彈炮生產(chǎn)能力,解決了裝備供給和擴軍的問題,部隊持續(xù)作戰(zhàn)能力明顯強于其它地方軍閥。

3、張作霖具有超前意識,海陸空三軍并衡發(fā)展

其東北海軍擁有巡洋艦、驅逐艦、炮艦等大小艦只21艘,約有3.22萬噸,艦隊的官兵3300人。當時全國海軍艦只僅有4.2萬噸,官兵約有5400人,也就是說東北海軍的總噸位占全國的76.7%,人員數(shù)量占到全國的61%。東北軍還擁有空軍戰(zhàn)機300余架,編為5個航空隊,多數(shù)為外國進口的先進戰(zhàn)機。直到抗戰(zhàn)爆發(fā)前全國不過才600架飛機,東北軍的空軍可以算得上一枝獨秀。

4、張作霖還創(chuàng)辦東北大學、東北講武堂,大力發(fā)展教育

袁世凱死后,北洋分裂,第一次直奉戰(zhàn)爭失敗后,張作霖痛定思痛,于是他創(chuàng)辦東北大學、東北講武堂,大力發(fā)展教育。

10

1928年6月4日,張作霖乘專列返回沈陽途中,在經(jīng)過京奉、南滿鐵路交叉處的三洞橋時,火車被日本關東軍預埋的炸藥炸毀,張作霖被炸成重傷,張作霖被緊急送往沈陽,當日即不治身亡。得知暗殺順利的關東軍,即加緊了吞并東三省的步伐。



在張作霖出事前,他已經(jīng)入主北京,任陸海軍大元帥,代表中華民國行使統(tǒng)治權,是最后一位北洋軍閥出身的國家最高統(tǒng)治者。日本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韙暗殺一國領袖,完全是因為張作霖一直抵制日本人的拉攏,拒絕簽訂有損國家和民族利益的賣國條約,才使得日本人動起殺機,而張作霖一死,則日本人在東北再無顧忌了,加緊了其蓄謀已久,侵吞東三省,發(fā)動全面侵華戰(zhàn)爭的計劃。

日本人視張作霖為眼中釘,必欲除之而后快,原因有很多。首先,張作霖與關東軍有過合作的蜜月期,這主要體現(xiàn)在張作霖早期統(tǒng)一東三省軍政和發(fā)動兩次直奉戰(zhàn)爭的時候,背后都有關東軍在鼎力襄助。



洪憲帝制失敗后,張作霖受大總統(tǒng)黎元洪委任,出任奉天督軍兼省長,將親袁的原奉天將軍段芝貴趕走,隨后又在日本人的幫助下,扶植自己的親信鮑貴卿出任黑龍江督軍,孫烈臣出任吉林督軍,1918年9月出任東三省巡閱使,張作霖利用日本勢力終于實現(xiàn)了對黑、吉、遼三省的控制,成為奉系首領,號稱“東北王”。

在最初,張作霖對日本采取親善態(tài)度,大量雇傭日本軍事人員,電視劇《少帥》里面張作霖的軍事顧問菊池,其原型就是后來的日本關東軍司令本莊繁,九一八事變的幕后主使。兩次直奉戰(zhàn)爭,日本人都積極為奉軍提供武器和戰(zhàn)略物資。郭松齡反奉,給了張作霖一個措手不及,又是日本人在關鍵時刻出兵阻擊郭松齡軍,在日軍空軍強大火力的支持下,開局很好的郭軍很快陷入頹勢,這一次平叛能成功,跟日軍的火力支援是有很大關系的。



張作霖通過日本人實現(xiàn)對東北的全面控制,并在二次直奉戰(zhàn)爭中入主北京,當上了國家元首,也可謂是功成名就,而日本人則依靠張作霖不斷擴大在華利益。如果雙方可以一直這樣互利雙贏的合作下去,張作霖也不至于會被日本人炸死。

但是,這種合作局面并沒能持續(xù)多久。張作霖在就任陸海軍大元帥,成為中華民國的國家元首、最高統(tǒng)治者后,勢力達到巔峰后,便急于擺脫日本人的擺布,甚至有想將關東軍驅逐出東三省的想法。張作霖想完全實現(xiàn)對東三省的控制,日本駐軍的存在必將是個絆腳石。而另一邊,日本人同樣是胃口大開,他們雖然在張作霖的幫助下在東北取得開礦權、購地權等大量經(jīng)濟實惠,但是,眼前的利益已經(jīng)滿足不了他們,在東北已經(jīng)深耕多年的關東軍,其實已有吞并東三省、入關南下全面入侵中國的想法。



張作霖的大本營在東三省,所以,在民族大義面前,他還是能分辨是非的。日本人不斷要求張作霖簽署《滿蒙新約》、《滿蒙新五路協(xié)約》,張作霖都以條約不平等,損害東北利益為理由予以拒絕。另外,日本人要求的開礦、設廠、移民和在葫蘆島筑港等要求,張作霖也一概拒絕,事實上,日本人在東北的利益訴求,因為張作霖的強硬態(tài)度,已經(jīng)無法更大化的擴大利益,這顯然令日本人感到不滿。

1927年,時任日本首相田中提出了著名的“田中奏折”“如欲征服中國必先征服滿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國!边@個論調(diào)的出世,意思不言而喻,先吞東三省,后南下展開全面侵華戰(zhàn)爭,在東北根基穩(wěn)固,勢力雄厚的張作霖已經(jīng)嚴重阻礙到了日本人的戰(zhàn)略計劃。



個人以為,日本人對張作霖的忍耐已經(jīng)到了極限,可以看出張作霖對于當時日本人之要求,凡有損國家、民族利益的,一概拒絕,既然合作已經(jīng)沒有可能,而東北之大權惟張作霖一人所系,要想吞并東三省只能除去張作霖這個絆腳石,所以才有了震驚中外的“皇姑屯事件”。此后,日軍全面開撕,張學良易幟,東北軍退回關內(nèi),東三省淪陷。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