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把歷史的結(jié)果全部說成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這是唯心主義的東西,唯物主義為什么要用這種觀點?比如說人死了,跑來一個人說,no zuo no die。如果死的人是個壞蛋也就罷了。是你尊敬的人怎么辦?

說是歷史的選擇,那沒有話說。說是人民的選擇就是不完全對。確實,歷史的選擇有人民選擇的成分,但不都是人民的選擇。比如說元滅宋,難道中國人民會選擇蒙古人來統(tǒng)治?滿滅明,中國人民選擇外族來統(tǒng)治?這都不成立的。把歷史的結(jié)果全部說成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是強盜邏輯。把歷史的選擇和人民的選擇混為一談就是強盜邏輯。

最佳貢獻者
2

歷史就是歷史,歷史什么也選擇不了。至于人民,那只是人類歷史政治舞臺上的看客。人民同歷史一樣,什么也選擇不了。所以,任何的所謂理解都是多余。

3

槍桿里面出政權

4

歷史是一個抽象概念,它怎么會選擇呢?純屬胡說八道。人民如何選擇,那一張小小的紙片(當年抗日根據(jù)地用的是黃豆)就是人民的選擇,對吧?

5

歷史和人民的選擇,是受到時代和生產(chǎn)力的限制的。

舉個不恰當?shù)谋确,西漢末年,歷史選擇了王莽,但王莽的一系列“托古改制”的行為,比如國家設立農(nóng)田儲備,國家建立銀行貸款,政府管控物價等,超越了時代和生產(chǎn)力條件,反而造成了嚴重的混亂,最終被農(nóng)民起義所推翻。

清朝晚期,帝國主義憑借著堅船利炮打開中國國門,封建主義仍然騎在勞苦大眾頭上敲骨吸髓,在兩種勢力交錯下,又誕生了官僚資本主義這種怪胎,中國人民生活在三座大山帶來的水深火熱之中。

從1842年起,中國人民開始在漫漫長夜中尋找自己的光明道路,而這一找就是一百多年。

中國人民的第一個選擇就是占全國大多數(shù)人口的農(nóng)民階級,1851-1864年,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國運動席卷全國,給腐朽的清王朝造成了沉重打擊,但太平天國并沒有拯救人民,相反,由于農(nóng)民階級的格局和視野落后,太平天國反而導致了空前的混亂與殺戮,繼而是蔓延全國的饑荒,死者數(shù)以百萬計。

在義和團運動失敗再次證明農(nóng)民階級無法拯救中國后,中國人民的第二個選擇是民族資產(chǎn)階級,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但民族資產(chǎn)階級的軟弱性使得革命果實很快被野心家袁世凱竊取。1924年,孫中山先生提出“聯(lián)俄,聯(lián)共,扶助農(nóng)工”三大政策,北伐戰(zhàn)爭摧毀了北洋軍閥的統(tǒng)治,結(jié)果又被背叛革命的國民黨右派聯(lián)合帝國主義和官僚買辦打壓下去。

在中國資本主義化的過程中,在一次次血與火的考驗中,誕生了全新的有先進性和斗爭精神的中國工人階級和中國共產(chǎn)黨,以及中國共產(chǎn)黨的偉大領袖毛主席,選擇毛主席,選擇中國共產(chǎn)黨,是中國人民對自己命運的第三次選擇,也是最終正確的選擇。

而做出這次正確的選擇,從1842年到1921年,一共用了將近80年時間。如果中國共產(chǎn)黨和毛主席置身于太平天國的1850年代,在當時的社會基礎上可能并不會成功,只有在工人階級誕生后毛主席的雄才偉略把工人,農(nóng)民,知識分子,小資產(chǎn)階級與民族資產(chǎn)階級等一系列可以聯(lián)合的力量全部爭取過來,才最終實現(xiàn)了中國革命的勝利。

從1921年中國共產(chǎn)黨建立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共產(chǎn)黨人用28年時間解決了“三座大山”的問題和國家主權獨立自主的問題,又用了40年時間解決了人民生活小康的問題,而真正將中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的事業(yè)還在持續(xù)之中,但我們有信心這一目標很快就會實現(xiàn)!可以這樣說,歷史和人民的選擇并不總是正確的,但最終是正確的。

6

要相信人民群眾的選擇。一個人興許看錯,一代人也興許看錯,而整個人類歷史不會看錯。

7

只有提供了最大多數(shù)人民真正想要的東西,才能長久地存在下去,這就是歷史與人民的選擇。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8

您好,這里是阿連有看法,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古往今來,從大的趨勢角度,我們講潮流的時候,不妨說這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然而,大多數(shù)是不是真的能做出正確選擇呢?從各種歷史事件證明,起碼,在短期的事情上,人民未必選擇了符合歷史發(fā)展的事情。


然而,歷史就是這樣的,它是極為冷靜,甚至殘酷的。它未必直接告訴你,何謂正確,何謂錯誤。但是,它又實實在在的教訓著人民的不理性的狂熱的選擇。


著名學者勒龐有一本書,叫《烏合之眾》。有時候,我們會發(fā)現(xiàn),不少情況下,人民還真的未必知道自己更應當要的是什么。于是,有識之士,站出來。他們引領人民,找到正確的道路。


時下,世界又進入到大分裂、大迷惘、大動蕩的時代。我們看看各國人民,有多少國家的人民,在被動的受著命運的左右。甚至,在大自然的災難面前,人類似乎顯得很無助,無能,無辜。


歷史,并非會一直任由所謂的英雄人物,或野心家所左右的。它無論擺向何方,最終,總會回歸到常態(tài)、理性、和平和秩序之中。


給人尊嚴的治理者,才是人民應當擁戴的人,否則,歷史和人民,遲早會拋棄他們的。


回答完畢,我是有看法的阿連,期待更多深入的問答互動。

9

歷史是過去發(fā)生的事實,因此,歷史無法選擇。歷史學家只能盡可能地還原過去發(fā)生過的事。如果歷史對過去發(fā)生過的事進行有選擇性的記錄,那就違背了歷史的真諦,歷史就變成了“任人打扮的小女孩”。正因為如此,凡是聲稱這是“歷史的選擇”時,一般情況下就是對過去發(fā)生過的事進行了有選擇性的記錄、修飾、“打扮”,已經(jīng)遠離真相,遠離真正的歷史了。

的確,在歷史發(fā)展的進程中,人民的選擇至關重要。人民的選擇就是孫中山先生所說的“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我者昌逆我者亡”。凡是與人民的選擇對立,一般情況下都會被“逆我者亡”。因此,一般情況下“人民的選擇”就是世界的潮流,就是人類發(fā)展的方向。但是,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有時人民可能會被蒙蔽,被誤導,被利用——所謂“人民的名義”。這個時候,人民的選擇恰恰是阻擋世界的潮流,成全蒙蔽誤導人民的人。但是蒙蔽誤導人民一時易,蒙蔽誤導人民永遠難。人民遲早會清醒,遲早會與蒙蔽誤導人民的人決絕,將他們趕下歷史的舞臺。

因此,聲稱人民的選擇時,有兩種可能:一是的確是人民的選擇,二是被蒙蔽和誤導的人民錯誤的選擇。當然人民會因錯誤的選擇付出沉重的代價,甚至會上演無法挽回的災難。

如何盡可能地避免人民錯誤的選擇?尊重知識分子,善待知識分子,讓知識分子發(fā)揮社會批判的天然使命。


10

太平天國當時的口號就是“均富貴”。

1853年(咸豐三年)建都天京(今江蘇南京)后,太平天國頒布《天朝田畝制度》,試圖解決土地問題!坝刑锿酗埻,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

那么如何“均富貴”呢?畢竟太平軍的義軍,根本沒什么多余的錢財,跟別提土地了。

太平軍每到一處,就找出當?shù)刈畲蟮牡刂鞲晦r(nóng),然后對其進行審判,以罪行對其財產(chǎn)進行“充公”,至于拿不走的土地,則分給當?shù)乩习傩铡?/p>

之后哪怕清庭收復此地,此處的老百姓也心歸太平軍了。為什么?

一個要維護大清律法,撥亂反正,把分出去的土地要回來。一個給老百姓土地,還免數(shù)年稅負

再加上老百姓本來就沒錢,太平軍對老百姓不僅秋毫不犯,還經(jīng)常開倉放糧。當然,糧食也是“充公”來的。

最后如果不是曾剃頭把人殺怕了,滿清就應該改姓太平了吧?

后來有人研究了太平天國的歷史,并且獲得了成功。

這,大概就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吧。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