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飛的悲劇是整個中華民族的悲劇,一個精忠報國的人卻因為當(dāng)權(quán)者為了自己的私利而以莫須有的罪名而處死。可是這段歷史過去,很多人并不能從中吸取正面教訓(xùn),反而吸取了負面教訓(xùn),當(dāng)再次出現(xiàn)這樣事件的時候,很多人并不能去明辨忠奸,而是屈從當(dāng)權(quán)者的淫威去指鹿為馬,成為邪惡勢力的幫兇,最后落得悲慘的下場。因此,此文就十分具有教育啟示意義,歡迎大家細細品味。
岳飛(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字鵬舉,宋相州湯陰縣(今河南湯陰縣)人,抗金名將,中國歷史上著名軍事家、戰(zhàn)略家、書法家、詩人、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岳飛的代表詞作《滿江紅·寫懷》,是千古傳誦的愛國名篇。
時光過了近千年,人們對岳飛之死的元兇不斷提出質(zhì)疑。人們不再把觀念停留在忠奸之爭上。在《國史概要》和許多普及的書里,都明確提出來,宋高宗才是殺害岳飛的真實兇手。秦檜只是迎合高宗的意思,代高宗承罪而已。宋史對此也有所描寫:審問岳飛的大理寺的官員何鑄,向秦檜辯白,說岳飛實在無辜,為什么一定要殺。秦檜講:此上意耳。
那么,為什么宋高宗一定要殺害岳飛呢?我們知道一個事件的發(fā)生往往是受到人們的性格觀念等內(nèi)因和外在形勢等外因互相作用而產(chǎn)生的。宋高宗殺岳飛,是和宋高宗,秦檜,岳飛這三個人的性格為人密切相關(guān)的。
我們先看宋高宗趙構(gòu),秦檜,岳飛這三個人的為人。
趙構(gòu)
宋高宗趙構(gòu)雖然具有一定才能,守住宋朝半壁江山,但是從他的行為來看,從靖康之恥,不通知百官逃亡海上種種表現(xiàn)來看,這個人為了自己的性命,父母,百官,姐妹,體面都是可以不要的。所謂竄身而不恥,屈膝而不慚,是這么一種厚顏無恥,心狠手辣之人,深得宋太宗的真?zhèn)鞯暮菪幕实。宋太宗的為人參看《長篇歷史解密之燭光斧影里到底發(fā)生了什么事件》
秦檜跪在岳飛墳前千年
至于秦檜,元朝宰相脫脫對于他的評價是這樣的:檜兩據(jù)相位者,凡十九年,劫制君父,包藏禍心,倡和誤國,忘仇斁倫。檜立久任之說,士淹滯失職,有十年不解者。附己者立與擢用。自其獨相,至死之日,易執(zhí)政二十八人,皆世無一譽。檜陰險如崖阱,深阻竟叵測。晚年殘忍尤甚,數(shù)興大獄,而又喜諛佞,不避形跡?梢,秦檜實在是一個大奸大惡之奸臣。
岳飛廟
那么岳飛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呢?
第一是好學(xué)。他本是安陽韓家的佃客,(宋稗類鈔)幼年并未得多讀書。因他天性好學(xué),其后貴為大將,仍然治學(xué)不倦,所以在學(xué)問方面竟能有頗深的造詣。他遺留下來的作品如滿江紅詞之類,至今還為人傳誦,他的書法也很美觀,他在宋代武臣中,可說是第一個好學(xué)的,也可說是第一個學(xué)問好的,狄青尚不及他。正因為他好學(xué),正因為他學(xué)問好,便觸了宋廷的忌。在宋代,典型的武臣通常連字也不識,越是沒有知識,越得朝廷的信任。像宋太祖時的黨進,目不識丁,言語舉動,非常粗魯可笑,(事實類苑玉壺清話)太祖卻很優(yōu)容他,重用他,原因就在他沒有知識。文武分途,是宋代消除內(nèi)亂因素的辦法。文臣有知識而不能打仗,武臣能打仗而沒有知識,以文臣治民,武臣帶兵,又以文臣節(jié)制武臣,武臣協(xié)助文臣,不僅分工合作,用得其宜,而且可以互相牽制,無論文臣武臣都不敢造反,不能造反了。一旦有一個武臣居然有與文臣一樣的知識,這豈不使文武分途的辦法失去效用?此文武雙全的武臣,當(dāng)然要被目為危險分子。岳飛就是這樣為宋高宗疑心他在聯(lián)絡(luò)士大夫作羽翼了。王船山先生在宋論里說岳飛接近士大夫為他死因是很有理由的。
岳飛第二是不貪財,宋代的將領(lǐng),很少不貪財?shù),特別是南宋初年的大將,差不多個個都貪財,只有岳飛是例外。宋高宗,?v容諸將都貪財,獎勵諸將貪財,用意在使諸將腐化而喪失上進的志趣,一個守財奴自不會有什麼野心的。
(在前面講長平血戰(zhàn)的文章里,說趙括為了自保,主動貪財買地,很多人以此認為趙括沒啥本事,其實看了這篇文章,就知道趙括這人很聰明,不光會打仗,還會玩政治。)
從前梁武帝聽說他的兄弟臨川王宏家里庫房很多,疑心藏的是武器,非常注意,及至打開庫房一看,則,見一庫一庫滿裝著錢,於是梁武帝大為高興,知道臨川王宏是個沒出息的東西,也就不追究這些錢的來源了。
宋高宗對諸將的心理,和梁武帝對臨川王宏是差不多的。高宗時諸將以張俊為最貪污,他的田產(chǎn)每年可收租米六十萬斛。他家里藏的銀子很多,每千兩鑄成一毬,號稱沒奈何。(堅瓠集)他會派人到海外做生意。(鶴林玉露)他曾役使他部下的花腿軍(腿上剌花的)替他修房子,在臨安蓋了一座酒樓,,名太平樓。眾軍作歌譏剌他說:“張家寨?沒來由,使他花腿抬石頭,二圣猶自救不得,行在蓋起太平樓”。(雞肪編)他的貪財於此可見。所以軍中戲稱“張?zhí)捐F臉”,意謂他無廉恥,不要臉,臉皮好像鐵打的一樣。(雞肪編)優(yōu)人在宮里做戲,也曾取笑他說:“只見張郡王在錢眼里坐”。(堅瓠集)他如何會有許多錢?還不是克扣軍糧和與民爭利來的。而這樣一個貪鄙的人,卻蒙宋高宗的垂青,南宋初年諸將以他為最享福。宋高宗何嘗不知張俊很壞,取其無遠志,所以重用他,厚待他。
貪財成為風(fēng)氣,就是名將韓世忠也未能免俗。他曾議買新淦官田,宋高宗聞之大喜,特賜御札,就把這田賜給他。當(dāng)時高宗頗疑諸將有野心,及知韓世忠也是一個求田問舍的人,所以喜歡起來。(鶴林玉露)韓世忠也許是效昔人買田宅以自污的故智,但岳飛卻是絕對不肯自污的。
岳飛的廉潔,從他的家產(chǎn)可以證明。他死后被抄家,家里僅有現(xiàn)金一百馀千,其他布帛粟麥等項,合計不過值錢九千馀串。(宋稗類鈔南宋雜事詩注)帶兵多年,家產(chǎn)只有這一點,以視同時諸將,莫不寶玩充堂寢,田園占幾縣,真有天淵之別。而諸將皆享樂壽考,妻兒滿前,岳飛則身死囹圄,家人遠戍,實令人有不平之感。岳飛之得禍,正為他太廉潔了。諸將皆貪財,他偏不貪財,可見他志不在小,志不在小,便是高宗所疑忌的。不能污之以利,自不免要臨之以刑了。
岳飛畫像
第三是不好色。南宋初年諸將,少有不貪財?shù),更少有不好色的,宋高宗不僅以諸將貪財為可喜,他覺得諸將好色也是可喜的。貪財?shù)娜艘巡蛔阄,貪財而又好色,更不足畏了。?dāng)時諸將無不姬侍眾多,韓世忠到部將家中宴會時,更常令部將的妻女出來侑酒;以致幾為部將呼延通所殺。(三朝北盟會編)
惟有岳飛與眾不同,他家里并無姬待侍。有次吳玠特送美女給他,他說:“主上宵旰,豈大將安樂時?”拒卻不受。(宋史岳飛傳)這兩句話充分表現(xiàn)出他人格的偉大。他的不好色正和他的不貪財一樣,可說是獨違流俗。宋高宗曾為他營建私第,他辭謝說:“敵未滅,何以家為!”(宋史岳飛傳)這和他拒卻吳玠的話,精神是一致的。美人金屋,絲毫不在他的念中,志趣之高遠,可以想見。一個不貪財而且不好色的人,越發(fā)使宋高宗感覺到難以駕馭了,這當(dāng)然又構(gòu)成岳飛的死因。
第四是不擾民。他治軍非常嚴厲,他的軍隊紀律好極了。錄如果路過某地不得已借住民房,第二天一定要先替房主把門宇打掃乾凈,盆盎洗滁停當(dāng)才動身走。(齊東野語)有次他部下一上兵士取民間一縷麻來束馬革,他立刻把這兵士斬首示眾,毫不姑息。他軍中有“凍死不拆屋,餓死不虜掠!钡目谔,真可謂秋毫無犯了。(宋史岳飛傳)所以在他死后,金使劉陶來聘,還向宋這邊的接伴人員稱贊他的軍隊的紀律。(宋稗類鈔)岳飛無論到何地,決不愿地方官為他辦差。他道經(jīng)廬陵時,當(dāng)?shù)氐胤焦偬貏e在郊外歡宴,那知他已雜在一些偏裨將領(lǐng)中走了。周密稱他為中興第一,(齊東野語)可見別軍的紀律是決不及他的。他不擾民,自能得民心,這又不免引起宋高宗的猜忌。武臣而受人民愛戴,豈不是很危險的一件事嗎?岳飛之死與他之得民心,很有關(guān)系。他若是一個縱兵殃民的人,也許還不會屈死呢。
第五是得軍心。他雖然治軍很嚴,但他所嚴者為軍紀,對一般將士的生活他仍是很關(guān)切的。他常親自為兵士之患病者調(diào)藥。他部下的將領(lǐng)到遠地駐防時,他常遣自己的夫人到將領(lǐng)家中慰問。他部下有戰(zhàn)死的,他不僅為之痛哭,并撫育死者的遺孤,有時便為自己的兒子娶死者的女兒。每逢頒給賞犒,他總是公平分配給他的部下,絲毫不以為私有。(宋史岳飛傳)因此,他和他的部下關(guān)?親密得像一家人一樣。他這一軍有岳家軍之稱,打起仗來,真是萬眾一心,絕無兵不顧將,將不知兵,勝不相讓,敗不相救的毛病。他這一軍,隨便在哪都屹然不可動搖,比山還要堅定。金人常說:“撼山易,撼岳家軍難”。(宋史岳飛傳)的確是中心悅服的贊美,并非夸大的稱述。但岳家軍這個名稱,卻不是宋高宗所愿聽的。岳飛越得軍心,越令宋高宗害怕。軍以統(tǒng)將之姓為稱,豈不成為統(tǒng)將私人的軍隊?這個統(tǒng)將豈不隨時有被他的部下?lián)砹⒌目赡?宋高宗這樣想,岳飛還能不遭禍嗎?
由上所列岳飛的五個為人特點,我們已看得出他是一個如何好學(xué),不貪財,不好色,不擾民,得軍心的偉大人物。正因如此,便與宋代猜忌武臣的傳統(tǒng)政策抵觸。在宋代猜忌武臣的傳統(tǒng)政策下,只容得住貪財好色糊涂蟲似的將領(lǐng),可決不許任何將領(lǐng)有知識有志趣得民心得軍心。像岳飛這樣的人,無論是宋代那一個君主在位,均必不能相容。宋高宗處南宋草創(chuàng)之際,顧慮危疑,對岳飛更是不能相容的。一般人以為岳飛之死由於反對和議,其實岳飛縱贊成和議,又何嘗能夠免禍?
以上人物分析已經(jīng)奠定了岳飛被殺的基礎(chǔ),但是如果沒有以下事情的誘發(fā),岳飛還不會死。
1、淮西事變是岳飛被害的重大伏筆。朝廷采用宰相張浚的意見,讓文官呂祉接管了中興四將之一的劉光世的部隊。他的部將后來在要求歸岳飛節(jié)制而不得的情況下,發(fā)生嘩變,殺了呂祉,率領(lǐng)全軍五萬多人集體叛變,投降了偽齊。
淮西事變,不但攪亂了北伐大計,而且改變了敵我態(tài)勢和力量對比,北伐收復(fù)中原在趙構(gòu)看來是不行了,急令岳飛轉(zhuǎn)入防御,保住長江防線;次魇伦,使趙構(gòu)認識到這些軍隊和他們的首腦是不可靠的,名義上是國家的軍隊,但實質(zhì)上,在很大的程度上還是私家軍隊。要不,老百姓為什么叫他們作岳家軍,韓家軍,張家軍,劉家軍?沒有一支皇家軍?四大主力軍全是這些首領(lǐng)們自已拉扯出來拚殺出來的部隊,這些兵將只認多少年來帶領(lǐng)他們出生入死的首領(lǐng),而不怎么認朝廷的。如果再來一次“淮西事變”,甚至回過頭來打朝廷,該如何是好呀?現(xiàn)在的當(dāng)務(wù)之急,不是北伐,而是整頓軍制,把這些軍隊變成真正的皇家軍隊!但要整軍,就不能打仗;要不打仗,就只有和談。
趙構(gòu)不是個無能的皇帝,他馬上開始行動了。第一步是和談。第二步是剝奪韓世忠,岳飛和張俊三將(劉光世早已交過軍權(quán)了)的帶兵權(quán),讓他們離開自已的部隊。第三步是把管兵、調(diào)兵兩權(quán)分開,由兩個部門管轄;次魇伦,是南宋時期的一個極其重要的事件,它促使主戰(zhàn)派張浚離開了政壇、議和派秦檜當(dāng)上了宰相,使岳飛由信任到受猜忌并一步一步地走向了被害。難怪岳飛死后有悼詩曰:“自古忠臣帝主疑,全忠全義不全 尸。
2、據(jù)說當(dāng)時還有兩個小道消息促成了皇帝殺岳的決心。
第一是說,岳飛三十出頭就當(dāng)上了節(jié)度使,岳飛有一句話,說在我朝這些大將里面,能三十出頭當(dāng)節(jié)度使的,除了太祖,只有我岳飛一個人;
第二是說,岳飛解了兵權(quán)之后,有人揭發(fā)岳云和張憲在湖北襄陽舉兵要擁岳飛回來掌管岳家軍,武力要挾朝廷恢復(fù)岳飛的兵權(quán),結(jié)果就偏偏在這個時候,岳飛不合時宜的上表,言詞激烈,要求恢復(fù)自己的兵權(quán)。
這個時候在宋高宗來看,他并不怕金,只要和金議和,與金朝在淮河劃江而治,他還能繼續(xù)當(dāng)他的皇帝。而能威脅到宋高宗帝位的,正是岳飛。
據(jù)史料記載,當(dāng)時為了北伐抗金,岳飛已經(jīng)掌握了全國5/7的兵力了,要是岳飛想要造反,那宋朝試問還有誰打得過岳飛呢?雖然岳飛是一代忠臣,宋高宗還給他賜了精忠岳飛四個字。可是忠臣也會造反啊,宋朝的皇帝趙匡胤就是一個例子,他原本也是北周的一個忠臣啊,后來在陳橋這個地方他的部下就給他黃袍加身了。弟兄們跟著你岳飛出生入死,到時你不想反,你底下的將領(lǐng)也想反,他們也想當(dāng)官封侯的呀。
所以啊,在心狠手辣的宋高宗的眼里,再加上奸臣秦檜在里面的挑唆,即使沒有確證,莫須有,為了保自己,岳飛必須死。寧可錯殺一千,不可放過一個,就是信奉厚黑學(xué)的宋高宗的想法,至于謀殺忠臣的大黑鍋可以讓大奸臣秦檜去背,至于抗金大業(yè),除了岳飛還有其他將領(lǐng)可以抗金,所以從宋高宗的角度考慮,這個決策是可以執(zhí)行的?墒,他這么做造成的影響太惡劣了,上行下效,以至于岳飛以后再無大將可以為大宋北伐中原出力了,最終南宋的滅亡也就是以悲劇收場了。
當(dāng)然,如果宋高宗是一個明智的君主也可以考慮別的方案,比如讓岳飛去廣西臺灣等邊遠地區(qū)開疆拓土,至于岳家軍可以拆分成十個部隊分到四面八方去,但是宋高宗和秦檜都沒有這么做,因為這兩個人就是壞,就是毒,就是會害人。讓他們不害人,他們做不到,所以就有了這出歷史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