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即使孿生兄弟,也可能會因為不同的追求而出現(xiàn)分歧,甚至成為敵人。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分天下,諸葛氏三兄弟分別出仕三國,諸葛謹在吳國擔任大將軍,諸葛亮在蜀漢擔任丞相,諸葛誕在魏國任征東大將軍,史書稱“一門三方為冠蓋,天下榮之”。

需要體現(xiàn)說明的一點是諸葛三兄弟中,諸葛瑾、諸葛亮是親兄弟,諸葛誕是兩人的同族兄弟。當時人認為“蜀得其龍,吳得其虎,魏得其狗”,龍虎狗有著怎么的命運與人生結(jié)局呢?

1.諸葛瑾

字子瑜,174年出生。諸葛瑾在早年間曾游學洛陽,后來天下大亂,率家人避居江東。后來孫權的姐婿弘咨遇到諸葛瑾,對其才華非常欣賞,就向?qū)O權推薦,與魯肅等一起擔任賓待,后又成為孫權長史、中司馬等職。215年,孫權遣諸葛瑾出使劉備,與諸葛亮在公館見面,未嘗談及私事,最后雙方重新劃分邊界。

諸葛瑾人如其名,為人非常謹慎,他同孫權談話時,從不急迫直言,只是稍微表示出自己的傾向,點到為止;如有與孫權心意不合時,他便放棄正在進行的內(nèi)容而轉(zhuǎn)向其他的話題,漸漸地再借其他事情從頭開始,以對同類事情的看法求得孫權的贊同。

219年,諸葛瑾跟從呂蒙討伐關羽,因功被封為宣城侯、綏南將軍、南郡太守,代替呂蒙駐守公安。221年,劉備親率大軍伐吳,諸葛瑾曾給劉備寫信勸和,但被劉備斷然拒絕。當時有人對孫權說諸葛瑾私下派人與劉備聯(lián)絡。孫權說道:“孤與子瑜有死生不易之誓,子瑜之不負孤,猶孤之不負子瑜也!

229年,孫權稱帝,封諸葛瑾為大將軍、左都護,領豫州牧。諸葛瑾雖然被封為武官,但其軍事才能與其弟諸葛亮不可同日而語,幾次出兵作戰(zhàn),均無建樹。241年,諸葛瑾病死,時年68歲。

諸葛瑾有三子,長子諸葛恪,次子諸葛喬,三子諸葛融。252年,孫權死后,諸葛恪曾執(zhí)掌東吳軍國大權。253年,諸葛恪被宗室孫峻所殺,被誅滅三族。留在蜀國的諸葛喬一脈認祖歸宗,延續(xù)諸葛瑾的香火。

2.諸葛亮

字孔明,181年出生。關于諸葛亮的人生經(jīng)歷,不再過詳細介紹,主要說下諸葛亮鮮為人知的一面。諸葛亮除了是位優(yōu)秀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他在書法、繪畫、音樂上的成就同樣不低。

諸葛亮“善畫,亦喜作草字,雖不以書稱,世得其遺跡,必珍玩之”,宋徽宗就曾收藏諸葛亮的草書《遠涉帖》。唐朝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中寫道:“諸葛武侯父子皆長于畫。”,“今分為三古以定貴賤,以漢、魏三國為上古,則蔡邕、張衡、曹髦、楊修、桓范、徐邈、曹不興、諸葛亮之流是也!;在音樂方面,諸葛亮制作七弦琴、石琴,還寫有一部音樂理論專著——《琴經(jīng)》。

234年8月,諸葛亮病死于五丈原軍中,時年54歲。諸葛亮早年無子,曾過繼諸葛瑾次子諸葛喬為己子,之后諸葛瞻出生。263年10月,諸葛瞻、諸葛尚父子在綿竹戰(zhàn)死,此時諸葛亮直系血緣關系的僅存諸葛京(諸葛瞻次子)一脈。

3.諸葛誕

字公休,生年不詳。諸葛誕早年的仕途生涯并不順暢,曾擔任尚書郎、滎陽令等小官,后來好不容易當上御史中丞、尚書等官,又因為與散騎侍郎夏侯玄等人交好,而魏明帝非常厭惡夏侯玄、諸葛誕等人,將他們免官。

239年,魏明帝病死,其子曹芳繼位,大將軍曹爽輔政,曹爽重新啟用夏侯玄等人,諸葛誕出任揚州刺史、昭武將軍。251年,太尉王凌計劃起兵討伐司馬懿,并另立楚王曹彪為帝。司馬懿領兵討伐,任命諸葛誕為鎮(zhèn)東將軍,假節(jié)都督揚州諸軍事。

255年,毌丘儉、文欽在壽春起兵,反抗司馬師的專權。諸葛誕拒絕了毌丘儉勸誘,并最先率兵討伐,隨后率先進占叛軍的據(jù)點壽春。諸葛誕不僅平定了叛亂,還擊退了東吳的軍隊。戰(zhàn)后諸葛誕因長期在淮南駐守,于是被任命為鎮(zhèn)東大將軍、儀同三司、都督揚州諸軍事,成為魏國在東南地區(qū)的封疆大吏。

256年,剛剛執(zhí)掌朝政的司馬昭派長史賈充試探諸葛誕的口風。賈充說道:“洛中的諸位賢達之人,都希望實行禪讓,您認為如何?”諸葛誕厲聲說道:“你不是賈豫州的兒子嗎?你們家世代受到魏朝的恩惠,怎能想把國家轉(zhuǎn)送他人?如果洛中發(fā)生危難,我愿為國家而死!辟Z充默然無語。

回到洛陽后,賈充建議司馬昭征調(diào)諸葛誕入朝,257年,司馬昭以皇帝的名義,升諸葛誕為司空,入朝任職。諸葛誕接得詔命后十分清楚,于是殺死支持司馬氏的揚州刺史樂綝(樂進之子),并派自己的兒子諸葛靚到東吳求援,然后征集淮南將士正式叛亂。

司馬昭則親率大軍征伐諸葛誕,并派王基、陳騫領兵圍困壽春。258年)正月,壽春城中糧食枯竭,軍心不穩(wěn)。2月,壽春城被攻克,諸葛誕在出逃時,被魏將胡奮手下士兵殺死,諸葛誕被誅滅三族,但有一子諸葛靚留在吳國。

戰(zhàn)后,諸葛誕麾下數(shù)百名親兵于被俘,但他們堅決不降,還說:“為諸葛公死,不恨!毙行虝r排成一列,每斬一人便招降下一人,但始終無一人投降,可見諸葛誕善于治軍,愛兵如子,士兵肯為其效死。

吳國滅亡后,諸葛靚因父仇終身不仕,時人稱他至孝。晉武帝司馬炎與其有舊交,想與他一會,但諸葛靚知晉武帝來,竟逃到廁所中,晉武帝追去與他相見,并說:“你還記得我們幼年的交情嗎?”諸葛靚流淚涕泣:“我沒能作到往身上涂漆,把臉上的皮刮下來,又見到了圣上您的面容,我實在是又愧又恨!

關于諸葛三兄弟,清代大詞人納蘭容若有詩云:“諸葛垂名各古今,三分鼎足勢浸淫。蜀龍吳虎真無愧,誰解公休(諸葛誕字公休)事魏心!

轉(zhuǎn)載自縱橫五千年

最佳貢獻者
2

諸葛亮事蜀漢,諸葛瑾事吳,諸葛誕事魏,三人并稱諸葛家龍虎狗,這句話最初是來自于『世說新語』:

諸葛瑾弟亮及從弟誕,并有盛名,各在一國。于時以為“蜀得其龍,吳得其虎,魏得其狗”。誕在魏與夏侯玄齊名;瑾在吳,吳朝服其弘量。

龍虎都是褒義詞,可能大家會好奇為什么諸葛誕是狗,其實狗也是褒義詞。根據(jù)『爾雅.釋獸』的說法:

熊,虎丑。其子狗,絕有力麙

丑是類的意思,這就是說,熊虎之類猛獸的幼子也稱之為『狗』,大約就是我們現(xiàn)在說的『崽』的意思。郭璞說:

律曰:捕虎一,購錢三千,其狗半之。

一只老虎可以賣3000錢,而老虎的“狗”只有1500,這足以說明這里的狗其實是幼虎的意思。

諸葛亮沒什么好說的,臥龍的鼎鼎大名,自古以來都廣為認知。

而諸葛瑾性格雍容大度,弘緩不失。孫權亦非常敬重他,每有大事都會咨詢。而諸葛謹對孫權的勸諫也非常有藝術,每次都是恰到好處,從來不犯顏直諫,點到為止。比如:

孫權要降罪校尉殷模,很多人都為他求情,但是孫權更生氣了,只有諸葛瑾不說話,孫權就奇怪,問諸葛瑾為什么不說話,諸葛瑾說:”我和殷模一樣是逃難來到江東,全靠大王成全,F(xiàn)在我們不能互相監(jiān)督,砥礪自己,來報答大王的恩德,致使殷模辜負了大王的恩惠,自己犯下這樣的罪過。我認罪還來不及,實在不敢說什么!

這一席話,反而讓孫權非常的感慨,就赦免了殷模。

諸葛瑾的做事風格,大抵如此,讓人如春風拂面。后來諸葛瑾在吳國也是位極人臣,做到了太傅和大將軍,稱為諸葛家之虎也是實至名歸。

而諸葛誕,則是和夏侯玄相提并論的『四聰八達』之一,而夏侯玄可是『朗朗如日月之入懷』,風采令人神往的大名士,故而諸葛誕風度和氣質(zhì)必然也是一時之選。

后來因為司馬氏架空了皇帝,派賈充來探諸葛誕的口風:

賈充與誕相見,談說時事,因謂誕曰:“洛中諸賢,皆愿禪代,君所知也。君以為云何?”誕厲色曰:“卿非賈豫州子?世受魏恩,如何負國,欲以魏室輸人乎?非吾所忍聞。若洛中有難,吾當死之!背淠。

諸葛誕慨然說:難道你不是賈逵的兒子嗎?世代都受魏國恩典,怎么能背叛國家呢?這不是我能聽到的。如果洛陽有難,我必當以死赴難!

賈充被頂?shù)恼f不出話來。后來,司馬昭召他入朝,他知道去無好事,于是在淮南奮然起兵反抗司馬昭,后來雖然失敗了,但是忠義之氣依然千古讓人敬仰。稱之為諸葛家之幼熊、幼虎,也是非常合適的。

以上就是諸葛家龍虎狗的來歷。無獨有偶,在千年之后的中國,北洋軍閥政權也有三位將領,也是一時之雄,被稱為北洋龍虎狗,王士珍為北洋之龍,段祺瑞為北洋之虎,而馮國璋為北洋之狗。當然,那就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3

諸葛家族,前無古人,后無再續(xù),如流星耀世,。

諸葛家族可以說是三國時期唯一的在三方都極其有影響力的家族。可以說是唯一,沒有之一。本來諸葛家族只是普通的官宦之后,在諸葛亮和諸葛瑾之后才成為全國最有影響力的家族.到了諸葛誕掌控淮南,在地域上,諸葛家族幾乎可以說是影響半個中國的家族。在三國歷史上,三家都吃得開的家族只此一家,沒有第二。

一提到三國時期的家族,歷史學家總提及當時的一些豪門大族乃至巨族,比如袁紹袁術兄弟所在的“四世五公”的袁氏家族、楊彪楊修父子所在的弘農(nóng)“四世四太尉”的楊氏家族、荀彧荀攸叔侄所在的穎川荀子之后的“荀氏家族”等等。比之這些豪族,諸葛家族在當時不是非主流,而是“不入流”。但經(jīng)過諸葛三兄弟一代人的努力,諸葛家族天下人無不感佩,即便是對手和敵人也要肅然起敬。

雖然同一時期的江東也涌現(xiàn)出了“四大家族”,但只是一地,影響力不出江東。諸葛瑾雖沒有躋身江東四大家族,但與身在蜀漢和曹魏的兩個兄弟一起構(gòu)建起了諸葛家族全國體系網(wǎng)。諸葛亮家喻戶曉名垂千古。諸葛瑾和諸葛誕在當時那也是名重一時。

歷史上功大于過的人少之又少,能不受后世指責的更是少之又少。諸葛家亮差不多就屬于這一類。

以往對諸葛亮的介紹太多了,且諸葛雖未如關羽一樣位列神列,但至少已經(jīng)在“半仙”了。

江東諸葛瑾,雖然在歷史上不算突出,但在三國史上,尤其是江東東吳政權中幾乎無人能及。這么說可能一般人覺得有些嚴重化。孫權多疑是肯定的,從目前的資料來看,只有諸葛瑾一人最為孫權信任,孫權也只跟他說心里話,甚至讓他幫著處理家事,且即使戰(zhàn)敗,孫權也不追究其責任還不斷升官?上П蛔铀。

諸葛誕雖然名氣不及前兩者,但其仁德之名,尤其是善于養(yǎng)士且得其忠心之能,大概可以與田橫相媲美。

諸葛家族三兄弟,直系親屬指的是諸葛瑾、諸葛亮和諸葛均。但進入龍虎狗排行榜的是諸葛亮與其兄諸葛瑾,以及同屬一族的諸葛誕。

這三個親兄弟中,諸葛影響最大,官居丞相。雖然是丞相,但基本可以說是代行天子事。屬于歷史上少數(shù)的位高權重而兢兢業(yè)業(yè)的人之一。龍一樣的存在,卻如水一樣的上善。

諸葛瑾為江東孫權的心腹中的心腹,是少數(shù)的孫權說心里話的人,可謂神交。經(jīng)常幫孫權化解家族內(nèi)部矛盾以及孫權與老臣的矛盾。也是歷史上少數(shù)的打了敗仗還不被追究責任反倒升遷的人。為人儒雅,從不插手分外之事,才華出眾,且與避亂江東的一些名士關系親密。后來官居大將軍、豫州牧。諸葛瑾雖為文人卻躋身左將軍等高位,可謂頗具“虎”威。

諸葛均,比較平淡?酌鞒錾胶笕粤粼诼≈蟹N田度日。后來入蜀做了校尉。蜀國滅亡后,他被遷移到洛陽,途中去世。

諸葛誕是諸葛亮的同族兄弟,名士。與曹魏名臣杜畿有過命之交。后來與大名士兼夏侯淵侄孫夏侯玄交往深厚。曹爽黨政,重用夏侯玄。諸葛誕得以升任揚州刺史。文欽和毋丘儉反叛期間,諸葛誕向國內(nèi)宣布這倆人的密謀并積極配合司馬師鎮(zhèn)壓淮南叛亂。擊敗江東支援文欽的部隊。此后諸葛誕平步青云。高平陵之變后,曹爽和夏侯玄都被殺,王凌也被滅三族。諸葛誕很擔心。司馬昭派賈充試探諸葛誕是否支持司馬氏取代曹魏禪讓,諸葛誕反對。賈充建議司馬昭將諸葛誕掉入中央奪其兵權,升為司空。諸葛誕感到形勢不對便發(fā)動叛亂,后被司馬昭和鐘會的攻心計挖走很多手下。加之軍事不順,彈盡糧絕,最終失敗被殺,滅三族,但淮南人懷念其恩義,手下人也有不少跟他一起赴死。

由于,諸葛亮、諸葛瑾、諸葛誕三兄弟在三國三家都是功成名就的人生贏家,因此時人根據(jù)他們的影響力將其喻為龍虎狗。

龍虎狗在當時都含有夸贊的意思。龍虎大家都好理解,狗,一般人以為是謾罵。其實狗在此無惡意。走狗一詞最初并不是現(xiàn)在的意思,而是獵犬的意思,就像爪牙,現(xiàn)在很貶義,可原來卻是得力助手的意思。諸葛家族三兄弟被譽為龍虎狗是按照當時的影響力來定的。諸葛亮影響最大,諸葛瑾在江東也是心腹之臣且屢次戰(zhàn)敗都不被追究責任還是孫權最常交流心理的人,也算影響不小。諸葛誕在諸葛兄弟中只是地方大員其影響力不及之前的兩位,因此級別低一點。狗也是有戰(zhàn)斗力的哈。且狗在當時也是日常家畜之一,沒有惡意。。。。據(jù)研究當時人們的肉食來源便是狗。。。張飛屠戶出身據(jù)說就是屠狗的


4

三國時期,諸葛氏中有三兄弟被史家稱為“龍虎狗”。那么諸葛三兄弟是誰呢?


諸葛亮

諸葛亮(公元181——公元234年),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字孔明,祖籍瑯邪陽都(今山諸葛亮東沂南)。曾隱居于襄陽隆中(今襄陽縣之西二十里),并讀了大量的書籍,結(jié)交名士,品評時事,后稱其為“臥龍”。207年,在徐庶推薦下,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幫助自己,實現(xiàn)統(tǒng)一。諸葛亮為劉備提出了一個切實可行的計劃,即著名的“隆中對策”,劉備的迅速崛起,都是與他的規(guī)勸和具體幫助分不開的。221年,劉備稱帝,建立蜀漢政權,諸葛亮任丞相。223年,劉備死,劉禪即位,諸葛亮被加封為武鄉(xiāng)侯,領益州牧,輔佐劉禪,治理蜀國,死后追謚忠武侯,后來東晉政權推崇諸葛亮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


諸葛瑾

諸葛瑾(174年-241年),字子瑜,祖籍瑯琊陽都(今山東省沂南縣)。東漢末年三國時期東吳重臣,官至大將軍。諸葛瑾是蜀漢丞相諸葛亮的胞兄,其子諸葛恪也在東吳官至太傅。生于經(jīng)學世家的諸葛瑾,治《毛詩》、《尚書》及《左氏春秋》。諸葛誕


諸葛誕,字公休,瑯邪陽都(今山東沂南)人。三國時期魏國將領,漢司隸校尉諸葛豐之后,蜀漢丞相諸葛亮的族弟。在魏官至征東大將軍。曾與司馬師一同平定毌丘儉、文欽的叛亂。之后因與被誅的夏侯玄、鄧飏交厚,且見到王淩、毌丘儉等人的覆滅而心不自安,于甘露二年(257)起兵,并得到東吳的支援,但于次年被鎮(zhèn)壓,諸葛誕被大將軍司馬胡奮所斬,夷三族。諸葛誕麾下數(shù)百人,全部拒絕投降而被殺。

三國時期,諸葛氏中有三兄弟被史家稱為“龍虎狗”!短接[·人事部·品藻中》記載:“諸葛瑾弟亮及從弟誕,并有盛名,各在一國。于時以為蜀得其龍,吳得其虎,魏得其狗。誕在魏,與夏侯玄齊名。瑾在吳,吳朝服其弘雅。”

這三兄弟分別是弟弟諸葛亮、哥哥諸葛瑾以及從弟諸葛誕。三人雖同出一氏,卻分投三國:其中諸葛亮被劉備重用,為蜀漢丞相,是龍;諸葛瑾報效東吳,被孫權信任重用,為東吳大將軍,是虎;諸葛誕投奔了曹丕,拜曹魏大將軍,是狗。其中稱諸葛誕為狗并非諷刺,狗意指“功狗”,為有功的戰(zhàn)將。


蜀國的龍

諸葛亮,三國時期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文學家、書法家、發(fā)明家。早年在隆中耕種,被劉備三顧茅廬請出山,輔佐劉備建立蜀漢政權。之后赤壁之戰(zhàn)聯(lián)合孫權打敗曹操,之后劉備東征東吳被陸遜火燒連營,又在白帝城接受劉備的托孤之任,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之后七擒七縱收服孟獲,多次被伐中原,但都失敗了最終病死在五丈原。諸葛亮為匡扶蜀漢政權,嘔心瀝血、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吳國的虎

早年諸葛瑾因中原戰(zhàn)亂而避亂江東。孫權的姊婿曲阿弘咨遇見諸葛瑾,對其才華感到驚奇,向?qū)O權推薦,與魯肅等一起為賓待。諸葛瑾同孫權無論談話、勸諫,從不急迫直言,只是稍微表示出自己的傾向,大略道出自己的意圖,點到為止。如有與孫權心意不合時,他便放棄正在進行的內(nèi)容而轉(zhuǎn)向其他的話題,漸漸地再借其他事情從頭開始,以對同類事情的看法求得孫權的贊同,于是孫權的思想也往往得到開通。赤烏四年(241年) 四月,孫權分兵四路攻魏:衛(wèi)將軍全琮率軍數(shù)萬出淮南決芍陂(今安徽壽縣南)之水,威北將軍諸葛恪攻六安(今安徽六安東北),前將軍朱然攻樊城(今湖北襄陽),大將軍諸葛瑾攻祖中(今湖北南漳蠻河流域)。 五月,全琮入侵芍陂,朱然、孫倫圍攻樊城,諸葛瑾、步騭侵掠柤中,司馬懿自請出兵往討。同年,諸葛瑾去世,享年68歲,死前囑咐買棺服,辦喪事要簡約。


魏國的狗

諸葛誕,三國時期魏國將領,漢司隸校尉諸葛豐之后,蜀漢丞相諸葛亮的族弟。在魏官至征東大將軍。曾與司馬師一同平定毌丘儉、文欽的叛亂。之后因與被誅的夏侯玄、鄧飏交厚,且見到王淩、毌丘儉等人的覆滅而心不自安,于甘露二年(257)起兵,并得到東吳的支援,但于次年被鎮(zhèn)壓,諸葛誕被大將軍司馬胡奮所斬,夷三族。諸葛誕麾下數(shù)百人,全部拒絕投降而被殺。

5


這也是羅貫中老先生的一個貢獻吧?

在羅老先生眼里,凡是沒有和劉皇叔站在一起的,就是那么的不堪!

于是他罵起人來也就有點兒那么失態(tài)了。


是的,就算諸葛亮是一代明相,人中飛龍,他智慧過人,神機妙算,鞠躬盡瘁死而后已……那么,對于身在東吳的諸葛瑾因為是劉皇叔的同盟軍,也就客氣了一些,稱之為虎,也算是說得過去……但是我認為即使是在曹魏的諸葛誕也不失為一個才智過人的英雄!更何況諸葛誕和諸葛亮,諸葛瑾并不是親兄弟,只是因為姓了諸葛之姓就遭此污名,也真冤枉了!

借用一首詩吧:“諸葛垂名各古今,三足鼎立勢浸淫。蜀龍吳虎真無愧,誰解公休事魏心?!”

不必為了夸贊牡丹的雍容華貴,就嘲笑菊花的閑靜淡雅,桃花的嬌艷嫵媚
吧……

6

《世說新語》里面認為諸葛誕是諸葛瑾與諸葛亮的叔伯兄弟,這個說法不見得靠譜。


如果去看一下《三國志·魏書》的諸葛誕本傳,里面提到諸葛誕是諸葛豐之后。諸葛瑾、諸葛亮也是諸葛豐之后,雙方都有同一個祖先,但是沒有證據(jù)證明雙方的關系就是叔伯兄弟。但是大概在吳時就已經(jīng)有類似的傳言,《三國志·吳書·諸葛瑾傳》裴注引《吳書》稱“瑾為大將軍,而弟亮為蜀丞相……族弟誕又顯名于魏”。但是這樣傳言的一個基礎是,諸葛誕當時在魏與夏侯玄齊名,是當時非常被看重的人物,并不排除諸葛恪一系要去跟人家拉一下關系。

如果不是陳壽在《諸葛亮傳》里面明確記載了諸葛亮和諸葛瑾的關系的話,其實諸葛亮和諸葛瑾之間也挺怪的。比如《諸葛亮傳》里面提到了諸葛亮很小的時候就喪父,由叔叔諸葛玄把他和弟弟諸葛均帶到豫章?lián)狃B(yǎng),這里面沒有諸葛瑾什么事。而且古人兄弟之間名與字往往有點相關性,但是諸葛瑾字子瑜,諸葛亮字孔明,看不出什么聯(lián)系。當然,我們不知道諸葛均的字是什么,所以也不好說他們家名、字都是怎么起的。大概就是諸葛瑾的年歲跟諸葛亮有點差距,所以兩個人很長時間都沒有在一起生活。幸好陳壽明確記載了諸葛亮早先無子,從諸葛瑾那邊過繼來了諸葛喬,諸葛喬又生諸葛攀,在諸葛亮生諸葛瞻之后,以諸葛攀繼諸葛恪之后。這也就充分證明了諸葛亮和諸葛瑾的確是親兄弟的關系。

至于龍虎狗,別理解的太實。狗不是一個看不起人的說法,并不能認為就遠不及龍虎。這方面余嘉錫先生在《世說新語箋疏》里面辨析很充分,在這就不用贅述了。

7

一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騙了世人幾千年!度龂萘x》的讀者大多以為諸葛亮年輕時真的是“草民”,其實人家家底不要太好——這么說吧,比起“四世五公”的汝南袁氏(袁紹他們家)和弘農(nóng)楊氏(楊修他們家),諸葛亮家可能要略遜一籌,但比起一般的世家大族,諸葛家可以分分鐘做到秒殺。

諸葛亮名門之后,到了諸葛亮之父諸葛珪這一輩只做了一個郡丞,看似沒什么背景,但之后精彩的來了:諸葛亮跟著叔父諸葛玄去荊州,那是因為諸葛玄素與荊州牧劉表“有舊”。荊州牧相當于如今的“荊州省”的一把手,你“有舊”一個看看?

到了荊州,諸葛家的背景顯示出來了。當時荊州一共幾大望族:蒯、蔡、黃、龐,而諸葛亮兩個姐姐分別嫁到了蒯家與龐家,黃老爺子甚至直接找諸葛亮提親:我女兒月英(當然歷史上不叫這個名字)嫁給你可好?要知道,三國時期門閥政治色彩極濃,士大夫結(jié)姻是要門當戶對的。諸葛亮的姐姐能嫁誰,諸葛亮能娶誰,就意味他們本就是誰。

諸葛亮的哥哥沒去荊州,一個人到了江東,很快就被孫權的姐夫弘咨引薦給了孫權。孫權在事實上也相當于江東一把手,就算你有才華,有本身讓省一把手的姐夫介紹一下認識?這背后都是身份。

諸葛誕與前十個諸葛亮關系略遠,只是同族,他的發(fā)跡自成一派,只是恰好與兩諸葛同時代了。這里要說的是,諸葛誕看似不如兩諸葛,而且最后因為反司馬懿而被誅三族,但他的曾外孫最終成為了東晉的開國君主——沒錯就是晉元帝司馬睿,他身上流著諸葛家的血。

所以為什么諸葛家族三兄弟能被稱為“龍虎狗”(注意“狗”也是尊稱)?因為諸葛家有這個家底。出了三個人才,分仕于當時的三家“公司”,太正常了。“臣本布衣”?如果諸葛亮是布衣,那天下草民真要低到地心了。

8


三國時期,諸葛家族有三位出類拔萃的同輩兄弟,后世稱之為諸葛三杰“龍虎狗”。他們各為其主,分別為蜀漢諸葛亮、東吳諸葛瑾、曹魏諸葛誕。那么諸葛家族三兄弟,被稱為“龍虎狗”,最早出自哪里?有什么寓意?下面依據(jù)相關史料,分析如下。

“龍虎狗”出處:

諸葛家族“龍虎狗”的稱謂,最早記載于《世說新語》之中,如下:

諸葛瑾弟亮及從弟誕,并有盛名,各在一國。于時以為蜀得其龍,吳得其虎,魏得其狗。誕在魏,與夏侯玄齊名。瑾在吳,吳朝服其弘雅。


龍—諸葛亮

諸葛亮,字孔明,又稱“臥龍先生”,未出茅廬而知三分天下,輔佐根基最差的劉備,建立蜀漢,居功至偉。演義中,他出世以來,新官上任三把火,即火燒博望坡、火燒新野、火燒赤壁。赤壁之戰(zhàn)中,諸葛亮草船借箭、借東風。

尤其是劉備病逝后,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將大廈將傾的蜀漢朝廷治理得井井有條。他七擒孟獲、六出祁山、上書前后出師表,于五丈原耗盡了最后一滴心血。為蜀漢開創(chuàng)基業(yè)立下了如此之多的功勞,配得上“龍”這個稱謂。


虎—諸葛瑾

諸葛瑾,字子瑜,是諸葛亮的胞兄。他早年間曾游學洛陽,后來黃巾軍大亂,率家人避居江東。后來,經(jīng)弘咨推薦,諸葛瑾在東吳出仕,成為孫權的幕僚。諸葛瑾一生謹言慎行,兢兢業(yè)業(yè),成為孫權的股肱之臣。他的胞弟諸葛亮為蜀漢丞相,這大大地拉近了東吳和蜀漢的關系,鞏固了雙方聯(lián)盟。


221年,劉備親率七十五萬大軍伐吳,諸葛瑾為緩和雙方矛盾,曾給劉備寫信勸和,但遭到劉備嚴詞拒絕。當時,蜀漢勢大,有人對孫權說諸葛瑾暗中聯(lián)系劉備,可能叛變。孫權不為所動,對其非常信任,有一句非常經(jīng)典的名言!度龂尽分杏涊d:

時或言瑾別遣親人與備相聞,權曰:“孤與子瑜有死生不易之誓,子瑜之不負孤,猶孤之不負子瑜也。”

229年,孫權稱帝,封諸葛瑾為大將軍。這時,諸葛瑾做官達到了巔峰時期。只因由于東吳周瑜、魯肅、呂蒙、陸遜四大都督人才濟濟,諸葛瑾的功績才不如諸葛亮成就大。其實,諸葛瑾在東吳的幾十年,所立功勞,完全配得上“虎”這個稱號。


狗—諸葛誕

在這里,“狗”,并不是貶義,是褒義詞,指的是“功狗”,即功勞很大的戰(zhàn)將,就像打獵時追殺兔子的獵狗,而蕭何是指揮獵狗的主帥,即“功人”。這個典故出自《史記》卷五十三《蕭相國世家》。原文如下:

高帝曰:“夫獵,追殺獸兔者狗也,而發(fā)蹤指示獸處者人也。今諸君徒能得走獸耳,功狗也。至如蕭何,發(fā)蹤指示,功人也!


諸葛誕,字公休,為曹魏重要將領,從御史中丞、尚書,一直升遷到揚州刺史。他常年和東吳交戰(zhàn),屢立戰(zhàn)功,后揭發(fā)毌丘儉與文欽叛亂,輔助司馬師討伐毌丘儉與文欽,因功受封高平侯,邑三千五百戶,轉(zhuǎn)任征東大將軍。諸葛誕是曹魏獨當一面的封疆大吏,戰(zhàn)功頗多,完全配得上“功狗”的稱號。

眾所周知,“狗”是人類最忠誠的朋友,代表著忠義,如二郎神楊戩的哮天犬。諸葛誕看著司馬師架空曹魏皇帝,權勢濤天,獨斷專行。曹魏官員都知道要變天了,要想高官得坐,只能投身司馬家族門下。

諸葛誕在平定毌丘儉與文欽之亂后,看到好友鄧飏、夏侯玄先后被殺,有一很形象的話“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使其看清楚了誰才是真正的權臣。他為了曹魏的江山,不顧自己兵微將寡,毫不猶豫地在壽春舉兵。這份忠義之心,自然配得上“忠狗”的稱謂。


除了被稱為“龍虎狗”的諸葛三杰外,三國后期還有第四位瑯琊諸葛名將,他是諸葛緒。他的功績一點也不比諸葛誕差,曾擊敗吳國大將軍孫峻,公元263年伐蜀三位主將之一。只是由于鐘會誣陷,將其軍隊收為己有,否則滅蜀必然有諸葛緒的一份功勞。演義中是這樣記載的:

會乃將諸葛緒用檻車載赴洛陽,任晉公發(fā)落;隨將緒所領之兵,收在部下調(diào)遣。

你們是如何看待諸“龍虎狗”的?

歡迎關注,講述三國故事,了解那段鮮為人知的歷史。

9

三國時期有個奇怪的現(xiàn)象,就是諸葛亮、諸葛瑾、諸葛誕三兄弟,分別輔佐蜀國、吳國、魏國三個君主,至于為什么不在同一個國家當官,也是眾說紛紜,因為他們都有不同的才能,所以有人稱他們?nèi)值転椤褒埢⒐贰薄}埉斎皇桥P龍諸葛亮;虎就是指諸葛瑾;狗指的是諸葛誕,這個說法最原先是《世說新語》里記載的。

《太平御覽·人事部·品藻中》記載:諸葛瑾弟亮及從弟誕,并有盛名,各在一國。于時以為蜀得其龍,吳得其虎,魏得其狗。誕在魏,與夏侯玄齊名。瑾在吳,吳朝服其弘雅。

一:諸葛亮——臥龍(蜀)

一直隱居在襄陽隆中,因為喜歡結(jié)交名士,品評當今國家趨勢,當時就已經(jīng)有了臥龍的稱號,“臥龍”,意思就是臥著的龍,蓄勢待發(fā)的意思,之所以會被稱為“臥龍”主要有兩個方面。

一是諸葛亮飽讀經(jīng)典,曉天文知地理,精通兵法和治國之道,在當?shù)匾粠б残∮忻麣,所以當時的很多名士以及百姓認為諸葛亮像臥著的龍一樣,只等騰飛的那一天。

二是他住的地方就是叫“南陽臥龍崗”,所以也有可能是自己自稱臥龍先生。

二:諸葛瑾——虎(吳)

諸葛瑾是諸葛亮的胞兄,為了避難,帶著繼母和妻子到了江東,后經(jīng)過魯肅推薦,一直為東吳效力,為什么諸葛瑾能得到孫權的信任?主要是因為諸葛瑾每每與孫權談話、勸諫,從來沒有急急燥燥過,即使想表達自己的意見,那也是在話里摻和一些敏感的詞語,不會明目張膽的表明自己的意圖,卻又可以讓孫權猜到,可謂是點到為止,如果突然有件事孫權聽了不高興,諸葛瑾就會馬上轉(zhuǎn)移話題。他在吳蜀聯(lián)盟中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三國志》里記載諸葛瑾的性格,他是個不急不躁,遇事冷靜應對,又有著很好的判斷力,也很有耐心,像老虎捕獵一樣,瞄準一個獵物等待時機,加上在東吳的地位,所以就稱他為虎。

三:諸葛誕——功狗(魏)

諸葛誕是諸葛亮的族弟,也就是堂弟,她是魏國后期重要將軍,稱征東大將軍,與夏侯玄、鄧飏、田疇齊聲,稱為“四聰”。但是很多人糾結(jié)為什么他是“狗”?其實在古代狗的意思并不是貶低人,尤其是當時很多人稱老虎、熊的幼崽為狗,抓到一只幼狗可以賣到老虎和熊的一半價格,而諸葛誕的“功狗”指的是諸葛誕為魏國建功立業(yè),加上狗對人的忠臣,取了雙層意思,并不是說他不如兩個哥哥。

雖說理想是好的,三弟兄也沒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可是最后諸葛家族卻沒有得到好下場。

【羽評歷史,歡迎關注】

10

諸葛家族的親兄弟諸葛瑾、諸葛亮與他倆的堂弟諸葛誕,并稱“龍虎狗”,此事最早見于《世說新語·品藻》:

諸葛瑾弟亮及從弟誕,并有盛名,各在一國。于時以為“蜀得其龍,吳得其虎,魏得其狗”。誕在魏與夏侯玄齊名;瑾在吳,吳朝服其弘量。

看來諸葛家族很懂得分散投資的道理,三兄弟分別在魏蜀吳三國任職,無論哪一國統(tǒng)一天下,諸葛家都是贏家。不過沒想到三國最終統(tǒng)一于晉,這叫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當然這些都是玩笑,諸葛三兄弟分事三國,完全是一種巧合,并不是故意這么做的。


很多人可能不理解為什么把諸葛誕比作狗,這不是罵人嗎?

其實在古代,狗并不是罵人的話。古人養(yǎng)的狗屬于細犬,是獵犬的一種,也是一種很有力量的動物,比如《穆天子傳》中說:“天子之狗走百里 ,執(zhí)虎豹。”意思是天子養(yǎng)的狗能勝過虎豹。

北魏賈岱宗曾寫過一篇《大狗賦》,其中寫道:“兀然高八九尺,形體如翦削,象貌如刻畫,毛翰紫艷光,雙肩如白璧。時頻伸而振迅,若應龍之騰擲。爪類刀戈,牙如交戟。”簡直把狗描繪成了一種猛獸。

所以當時的人把諸葛誕比作狗,正是對他的贊揚。漢高祖劉邦曾將自己的將領們比作“功狗”,意思是比喻殺敵立功的人。當然狗的地位比不上龍和虎,在當時的人眼中,諸葛三兄弟的排名是:諸葛亮、諸葛瑾、諸葛誕,所以將他們分別比作龍、虎、狗。


諸葛家的龍虎狗可謂各有特色。

諸葛亮:早年躬耕于南陽鄧縣隆中,也就是現(xiàn)在的襄陽市城西。他輔佐無立足之地的劉備,最終三分天下。蜀國在三國之中國力最弱,在諸葛亮的領導下蜀國軍隊卻能和魏國剛正面,打得司馬懿不敢應戰(zhàn)。而司馬懿只要不是跟諸葛亮打,都是百戰(zhàn)百勝。將諸葛亮比作龍,確實很合適,要知道晉人十分推崇諸葛亮,尤其是晉武帝司馬炎。

諸葛瑾:二十六歲時因逃難和家人走散,孤身一人來到江東,毫無人脈背景卻受到孫權的重用,官至太傅和大將軍,足以說明他的能力。諸葛瑾這個人德才兼?zhèn),雖然沒有什么過人的功績,但是善于協(xié)調(diào)各方面關系,德行純篤謹慎。孫權這個人對待大臣很刻薄,但是諸葛瑾始終能得到孫權的信任,說明了他的忠厚。

諸葛誕:當時魏國有“四聰八達”之說,即四個特別聰明的人和八個特別通達的人,諸葛誕位列八達之首,也是一時英杰。諸葛誕在“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時,毅然聯(lián)絡吳國,起兵造反,最終敗亡。他對魏國的忠誠可見一斑,很符合狗對人忠心不二這一特點。


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士常齋”,閱讀更多有趣文章。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