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古哲哲這個名字對于很多人來說是非常陌生的,但如果說出她兒子的名字來,恐怕沒有幾個人不知道。她的兒子就是后金政權的第二任大汗、清王朝的第一任皇帝——清太宗皇太極!
孟古哲哲為何能成為“大清第一位皇后”
孟古哲哲,姓葉赫那拉氏,清太祖努爾哈赤唯一的皇后,謚孝慈高皇后。明萬歷十六年,年僅十四歲的孟古哲哲由父親葉赫貝勒楊吉砮做主嫁給了尚未建元稱汗的清太祖為繼室福晉。在孟古哲哲之前,清太祖已經(jīng)娶過兩位正室福晉,即原配福晉佟佳氏(哈哈納扎青)和繼室福晉富察氏(袞代)。在孟古哲哲進門之前,哈哈納扎青已故、袞代被休,她這才有幸成為了正室。但是,在孟古哲哲生下清太宗之前,清太祖已經(jīng)有三位嫡子存在了,即長子褚英、次子代善和第五子莽古爾泰。
天聰十年,清太宗去汗號稱帝、改元崇德。在成為皇帝之后,如何追謚自己的嫡母與生母成了清太宗頗為頭疼的問題!按照明制,先皇帝的正室是理所當然的皇后。雖然袞代被休,可以不算入此列,但清太祖的原配福晉哈哈納扎青是清太宗無論如何也繞不開的!可問題是,哈哈納扎青的兒子代善彼時不僅是所謂“四大貝勒”之一,代善父子手里還握著正紅旗和鑲紅旗。而且,哈哈納扎青長孫杜度(褚英長子)手中的實力也不容小覷。如果將哈哈納扎青和自己的生母孟古哲哲同時追謚為皇后,等于是在給清太祖事實嫡長子代善和嫡長孫杜度加碼,這顯然是清太宗不愿意看到的!
最終,清太宗玩出了一手“絕的”,給哈哈納扎青“量身定制”了一個封號——元妃!所謂元者,大概其是第一、原配之意,這是承認了哈哈納扎青的原配身份,而妃又否定了其皇后身份。如此一來,清太宗既沒有否定歷史事實(哈哈納扎青仍然是清太祖的原配),又沒有給予自己這位嫡母皇后身份,一舉兩得。于是,孟古哲哲就這樣成為了清太祖唯一的皇后,被追謚為孝慈高皇后,也因此成為了清王朝歷史上的“第一位皇后”。
孟古哲哲為何要嫁給仇人
關于孟古哲哲為何要嫁給仇人這個問題,還要從女真時期的部落紛爭說起。在明王朝名義統(tǒng)治下,女真各部并沒有真正的“領袖”,又或者說各部首領的地位原本是平等的。換言之,彼時的清太祖與葉赫貝勒楊吉砮之間并沒有誰從屬于誰的關系,甚至某種程度上清太祖還有點兒巴結楊吉砮之嫌。更重要的是,楊吉砮許諾將女兒嫁給清太祖之時,雙方并沒有撕破臉。說白了,這就是一樁赤裸裸的政治聯(lián)姻,雙方都在為自身利益打著小算盤,孟古哲哲不過就是父親手里的籌碼而已。
楊吉砮在世期間,葉赫部與清太祖雖然也曾經(jīng)為了利益大打出手,但是并沒有徹底撕破臉。真正和清太宗徹底撕破臉的是楊吉砮的兒子納林布祿和金臺吉。孟古哲哲與清太祖正式完婚之時楊吉砮已死,將孟古哲哲送往建州的是她的哥哥、楊吉砮的接班人納林布祿!但是,在短暫講和之后,納林布祿與妹夫清太祖便進入了相互攻伐階段,積怨也越來越深。后來,孟古哲哲在臨終想見自己母親一面,清太祖派人找大舅哥納林布祿商量,可納林布祿堅決不同意,最終孟古哲哲帶著遺憾離開了人世。由此也可見,彼時的納林布祿與清太祖已經(jīng)勢成水火了。換句話說,孟古哲哲嫁給清太祖之時,葉赫部與清太祖還只是利益紛爭,遠沒到仇人的地步。
丈夫胞兄勢成水火,孟古哲哲卻圣寵不衰
雖然胞兄納林布祿與丈夫清太祖的關系勢成水火,但是孟古哲哲卻憑著自己出眾的人品和修養(yǎng)贏得了丈夫的青睞。清太祖并沒有因為大舅哥而遷怒孟古哲哲,反而將孟古哲哲視為了“賢內助”、另眼相待。這一點從孟古哲哲臨終前清太祖為了能讓孟古哲哲見母親一面而放下身段去“巴結”大舅哥也能看得出,他對孟古哲哲還是非常上心的!
史載,孟古哲哲去世之后,清太祖非常傷心,為此還殺掉了孟古哲哲生前最鐘愛的四名婢女為其殉葬!而且,在孟古哲哲去世之后,清太祖將他葬在了自己生活的院子里陪著自己,直到三年之后才遷葬他處。由此也足見清太祖對這位繼室福晉的態(tài)度,雖談不上“專寵”,但還是相當中意的。
孟古哲哲為何二十九歲便香消玉殞
關于孟古哲哲的死因,史籍記載幾乎為零,F(xiàn)有史料基本上只記載了其具體死亡時間,和臨終前想見母親的那件事,關于她因何而亡,沒有明確記載。作為清太宗的生母,如果是非正常死亡,應該不至于一點相關記載都沒有。起碼,在其他事情上應該會有所體現(xiàn),比如清太宗即位后為母報仇之類。但是,并沒有!可見,孟古哲哲很可能還是正常死亡。
那么,孟古哲哲為什么三十歲不到便去世了呢?個人認為,應該還是和心身疾病與彼時的醫(yī)療環(huán)境有關。雖然清太祖并沒有因為納林布祿而遷怒孟古哲哲,但是夾在胞兄與丈夫之間的孟古哲哲內心恐怕很難完全“超然”,不是嗎?其內心的苦悶可想而知,身在那樣一個環(huán)境中,找人傾訴顯然是不可能的。長期將這種苦悶深藏于心底,誘發(fā)現(xiàn)代醫(yī)學上的所謂心身疾病可能性還是相當大的。換言之,孟古哲哲本身很可能長期處于一種亞健康狀態(tài)。
加之彼時的醫(yī)療環(huán)境相當原始,且不說與現(xiàn)代醫(yī)學無法相比,與彼時明王朝的傳統(tǒng)中醫(yī)水平恐怕都相去甚遠!本身就長期處于亞健康狀態(tài),一旦出現(xiàn)什么嚴重疾病,孟古哲哲三十歲不到就香消玉殞并不是什么無法預料的事情。在那個沒有抗生素、沒有抗病毒藥物、沒有現(xiàn)代急救技術的時代,不去說那些什么天花之類的嚴重病毒感染,就算是普通的肺炎都有可能丟了性命……像結核之類的慢性感染性疾病更加是“絕癥”!因此,個人更傾向于孟古哲哲是患有慢性疾病而亡,從清太祖有時間與大舅哥交涉來看,孟古哲哲慢性病急性發(fā)作或者疾病身亡的可能性應該不大。再對比彼時的常見病,個人認為孟古哲哲患有結核之類的慢性病可能性是相當大的。
當然,時間已經(jīng)過去了幾百年,彼時也沒有完整的“脈案”(病歷)留下,我們無法得出確切的結論,只能作出合理化猜測。孟古哲哲為什么二十九歲就香消玉殞,恐怕清朝人自己都未必搞得清楚,更別說是幾百年后的我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