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首先要知道,古人對宗室禮制是非?粗氐,而漢高祖之后和中山靖王之后里面的意義是天差地別。如果劉邦膽敢在稱帝前自稱高祖之后,那么曹操可以隨隨便便砍了他,劉備還不敢有任何反駁,因為他這是僭越,是造反。
《三國志》撰寫人陳壽是個史學(xué)大家,他對歷史人物的分身有著非常詳細(xì)的研究,可以說是多一字啰嗦,少一字不明,就拿捏“中山靖王之后”這幾個字,可以說是非常的精妙。
高祖之后和靖王之后有什么區(qū)別?
高祖之后,那就是帝室,是皇室正統(tǒng)血脈的傳承,而“漢景帝子中山靖王劉勝之后”是屬于宗室,這背后的含義有著相當(dāng)大的區(qū)別。
漢景帝子:只能說明其祖上和漢朝皇帝有血緣關(guān)系;
中山靖王劉勝之后:說明其祖宗只是劉勝,而非漢景帝劉啟;
這祖先的爹不是我祖先的說法,看起來很繞口,但里面的道理卻大了去了。因為嚴(yán)格意義上來講,漢景帝的子孫只有漢武帝、漢昭帝、元成帝等等,那叫帝室,是承祧,叫大宗,只有這一脈相承的大宗血脈才有資格祭祀皇帝。
而沒有繼承帝位的,只能叫宗室,叫小宗,他們沒資格祭祀皇帝,最多只能祭祖,不然就是僭越,就是造反。
《禮記.大傳》記載:
“庶子不祭,明其宗也。庶子不得為長子三年,不繼祖也。別子為祖,繼別為宗,繼禰者為小宗。有百世不遷之宗,有五世則遷之宗。百世不遷者,別子之后也;宗其繼別子者,百世不遷者也。宗其繼高祖者,五世則遷者也。尊祖故敬宗。敬宗,尊祖之義也”上寫就有明文規(guī)定“庶子不祭”,但這里要說明下,不祭的庶子是分家的庶子,如果還沒分家,那么還是可以和嫡長子或家長一起祭祖。但分家后就不能祭了,不然就是違反禮制,這是一種罪。
因此,劉備不敢稱高祖之后,只能稱中山靖王劉勝之后。
其實,追溯歷史,我們可以知道至少劉備還是挺幸運的,因為他是劉勝的直系子孫,是劉勝這一支血脈的大宗,不然他連和皇帝攀親的資格都沒有。
就好比,他的祖先不是劉勝的嫡長子,那么當(dāng)他向世人介紹自己時,只能說我的祖先是劉某,不能說祖先是劉勝。那么,這就對他的稱帝之路產(chǎn)生巨大的阻礙,因為在禮制和道義上說不通。
宗法制度,制約了宗法權(quán)益。
這里還要細(xì)說下,什么是宗法制度限制宗法權(quán)益。
我本人姓林,天下林姓之人只能人林堅為始祖,而不是比干,就算他是比干的兒子也不行,因為林姓得姓是由周武王賜姓才有的林姓。
所以才會有衛(wèi)輝的林氏祖廟正堂供的是林堅,但比干和媽祖林默娘卻只能在偏殿享受香火,這就是古代遺留下來的宗
感謝朋友點贊、關(guān)注!歡迎發(fā)表其他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