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人如廁,不滯於物,草木竹石,皆可擦腚。


首先是一種叫做廁籌的東西。

但廁籌這東西,你要明白,在民間,他不叫廁籌,叫“干屎橛”。

干,干預(yù),冒犯。

橛,就是橛子,廁簡。

屎橛子長啥樣呢?

這樣:

拉完屎,用橛子一擦,然后把橛子頭洗一下,下次再用。無噪音,無污染,利用縫隙求發(fā)展。有的則是將竹條斷成小短片,擦完就扔,竹子又寬又大的地方,就用這種方法。

我畫的示意圖:

然而,事實上,并不是所有人都用廁籌。

很多地區(qū)的多數(shù)百姓,沒有用廁籌的習(xí)慣,也沒有用紙擦腚的家庭條件。說用不起紙,不是開玩笑,是真的。

所以夏秋的時候,在野外拉屎,通常就用樹葉或者卵石一擦了事,免去諸多煩惱。也有用秸稈或棒子的,刮起來要小心翼翼。你不能說,我這個純天然、無污染,你就用力。那樣是不行的,是會把菊花弄爛的。

平時在家,用的是雞蛋到鵝蛋大小的土塊。用土塊擦腚這種方式,我最熟悉不過。主要原因就是當(dāng)年衛(wèi)生紙在鄉(xiāng)間還不流行,而且貧困人家的紙張是很緊俏的。就算紙張流行了,也頗有一段時間,是沒有衛(wèi)生紙的,只有寫完不用的作業(yè)本,和衛(wèi)生紙相比,咯腚。

擦腚用土坷垃,更咯腚。然而即便是土坷垃,也是有講究的。你不能用平常的土塊,平常的土塊不成型,達(dá)不到擦拭的效果。用的都是碎裂的土坯房的土坯,這樣的土集結(jié)成形,不會導(dǎo)致擦腚忽然碎,手指摳到屎的慘劇。

其制作是這樣的:

成型是這樣的:

擦腚用的是這樣的:

我們知道,土坯做的茅子,多半用久了要塌,因為里頭的土磚被人撅下來,撅多了,就空了,沒了支撐,就往里偏,往里沉,時間久了,就塌給你看。

說個題外話,茅房這種東西,都是木棍子架坑上,石板放在棍子上,人工打造做成的。時間久了,他漚,漚了,棍子就要斷。

我鎮(zhèn),光我聽說的就有三個,都是因為拉屎時木棍忽斷,整個人掉進(jìn)了茅坑,掛著屎就從茅房里出來了,這種事,總要轟動一時,傳為笑談。雖然怨不著掉坑里的那個,但掉屎里這件事,他就是很搞笑,也有往女茅房的糞坑里扔雷子炸屎的,雷子遲遲不響,伸頭去看,結(jié)果崩了自己一臉。

好,我們言歸正傳。鄉(xiāng)鎮(zhèn)上,稍微有點生活質(zhì)量的,就會覺得土坷垃不堪用。會用祭祀用的黃紙當(dāng)擦腚紙,因為那種黃紙比較便宜,是用草桿、秫秸、蘆葦制成的。紙張上還夾雜這這些東西,能很明顯地看見。

這東西,我也用過:

那時候多數(shù)人還是惜紙如金的,尤其是在學(xué)校,一到早晨,去茅房蹲茅坑的屁呲狼煙。學(xué)生窮得,都跟孫少平似的。沒紙擦腚,也沒坷垃,干脆不擦。拉完屎,提起褲子就走。

所以你也別覺得奇葩,那年頭拉屎不擦腚的很多,所以有改編的歌曲是這樣唱的:“我是一個兵,拉屎不擦腚!

這在民間是有傳唱的,說明的是一種普遍的現(xiàn)象。那個屎,它在腚溝屁眼兒間的毛上停留,時間久了,就結(jié)痂,你去摳,它就帶著毛一起下來。很多人有摳腚的習(xí)慣,摳了腚,手指會很臭,這你知道。你不知道的是,他還故意去聞聞,然后再洗手。

古代說逐臭之夫,聽起來不可信,實際上常有。最神奇的擦腚方式,其實是養(yǎng)一條狗。狗是吃屎的,狗吃屎這回事,是因為狗總感覺屎和燉肉擁有同樣誘人的味道。小孩拉完屎,喚一聲狗,狗就顛兒顛兒過來。對狗來說,屎的氣息,可能僅次于肉。因此,它不僅會把你的屁股舔干凈,還能把地上的屎都吃了。

這不是個例,許多回憶錄中都有(如《紙項鏈》和《“手紙”的記憶》)。

所以,說起古代,能用上紙的,那都是貴族了。你是貴族,你就能用絹,能用布,能用綢,能用紙,但就怕你不是。所以你不是,你就得學(xué)會怎樣優(yōu)雅地擦腚,保證最基本的生活質(zhì)量。這也許能當(dāng)作非貴族同學(xué)們的穿越后擦腚指南吧!

最佳貢獻(xiàn)者
2

首先,只要是人,就得吃喝拉撒,拉出的排泄物都是臭的,不管是丑八怪還是顏值高的男神女神。來說說古人是怎么擦屁股的。古代,紙是比較稀缺的,普通人是不會也不舍得用紙來擦屁股。中國人使用手紙的記載,最早見于元朝。


最底層的貧民,用稻草、蘆葦、樹葉、鵝卵石、瓦片、石塊來擦屁股。明代人胡應(yīng)麟在《甲乙剩言》中說,“男女皆用瓦礫代紙,殊為嘔穢”。瓦片竟有廁紙的功能。


其次,講究一點的,身份高一點的人,使用“廁籌”來擦屁股。廁籌又稱廁簡,就是大便后用來拭穢的木條或竹條。

元代陶宗儀《南村輟耕錄》中說:“今寺觀削木為籌,置溷圃中,名曰‘廁籌’。”

而且,據(jù)說 廁籌起源于印度,是隨著佛教傳入中國的。近代中國、日本等地,還有偏遠(yuǎn)地方使用廁籌。



而且,廁籌也為皇家所使用,《北史》記載,北齊皇帝高洋昏庸無恥,上廁所的時候,命令宰相楊愔拿著廁籌,在旁邊隨時待命。

宋馬令《南唐書·浮屠傳》:“后主與周后頂僧伽帽,披袈裟,課誦佛經(jīng),跪拜頓顙,至為瘤贅。親削僧徒廁簡,試之以頰,少有芒刺,則再加修治!

也就是說,南唐后主李煜為了體現(xiàn)對佛教的虔誠,和大周后一起,親自為僧侶、佛教徒削竹片,做廁籌。

為了保證廁籌使用時的舒適度,李煜夫婦還親自把廁籌貼在自己臉上摩擦,確保光潔滑爽。


李后主夫婦也夠奇葩的,親自為別人削廁籌。《尋秦記》中,古天樂扮演的項少龍穿越到了戰(zhàn)國時代的趙國,夜宿居民家中,上廁所時,向老翁要“衛(wèi)生紙”擦屁股,老翁沒聽說過衛(wèi)生紙,只能拿起廁籌遞給他。這說明老翁家的生活條件不錯,用得起廁籌。

要是在普通農(nóng)民家中,遞給項少龍的可能就是一塊瓦片或者石頭,你愛用不用。

項少龍同志,在那邊用得慣廁籌嗎?

有史料記載,古人用的廁籌,應(yīng)該是循環(huán)利用的,前一個人用完后,并不丟棄,而是稍微洗一下,讓后一個人用!細(xì)思極恐!

在擦屁股材料的使用上,最為奢侈的,可能是明代皇帝,他們使用一種從四川進(jìn)貢的蠶絲綢緞制成的帛擦屁股,用完就扔。


有個太監(jiān)覺得這些絲帛扔掉了太可惜,就一張張收集起來,清洗曬干,并用針線縫綴起來,做了一幅窗簾。有一次,明孝宗無意中看到這個窗簾,大為感嘆,深受觸動。

孝宗皇帝的勤儉是出了名的,見此情景后,下令不再用帛擦屁股的材料,而改用廁紙。

后來,明代皇帝使用的廁紙在史料也有記載,是內(nèi)官監(jiān)紙房鈔造的,淡黃色,綿軟細(xì)厚,裁剪為三寸見方,和現(xiàn)在的餐巾紙差不多大小。

3

古代 沒有紙,一般人家也用不起棉布,況且用來揩臭烘烘的屁股,能用棉布或絲綢擦屁股的,除了王公貴族豪紳巨賈,就是那些仔賣爺田不心痛的敗家玩意兒。倒退幾十年的農(nóng)村,仍是沿用著幾千年的傳承,無論男女,大便后,大多用土坷垃或磚頭瓦塊蹭幾下,覺得差不多就提上褲子走人,我曾在農(nóng)村見到過一位大伯,可能當(dāng)時挺急,沒來得及找到合適的清理工具,見到時,他正撅著屁股往墻角上蹭,由于屁股與眼睛所處的位置挺別扭,老伯的視線完全被遮住了,心想,若僅憑感覺來解決,也真是難為他了。老伯卻神定氣閑的料理完畢,毫發(fā)無損。世人常說藝高人膽大,這話放之四海而皆準(zhǔn)。如果說當(dāng)時挺搞笑,還不如說自己很驚駭,打那起,自己種下病了,只要是解大便,眼前總浮現(xiàn)這個場景,一直好幾年才康復(fù)。看看現(xiàn)在什么紙尿褲,這墊那墊還分白天晚上用的,餐巾,有盒裝有紙桶,琳瑯滿目,去年到郊區(qū)村里串朋友,吃過飯,朋友老婆對兒子大喊一聲:“去床頭柜上,把那卷茅房紙拿來,讓你大爺擦擦嘴!

4

謝邀,小茶查了一下,發(fā)現(xiàn)古人的“智慧”真是無窮的!

【中國】

1.原始時期

海邊的人們常用貝殼,內(nèi)陸的居民們則用麥稈,樹枝,石頭甚至土塊等常用順手的東西。

2.古代

中國元代以前是不用紙的,人們用的是一種叫做“廁籌”的東西。這樣?xùn)|西是從印度傳過來的,但實際上它就是竹片或木頭片。

3.明清時期

明朝有專門負(fù)責(zé)后勤的機(jī)構(gòu),叫“四司”。其中寶鈔司,就是專門管手紙的地方。

【國外】

1.古羅馬

古羅馬人用木棍上長出的木耳,或在小棍子一頭裹上海綿,用完了放入容器內(nèi)消毒清洗。(注意,這是公!用!的!)


?

2.俄國

俄國的彼得大帝用剛宰殺的鵝頸。

3.英國

  15世紀(jì)以前,英國王室是用新鮮的鮭魚肉片擦屁股。據(jù)說鮭魚有除臭和消痔的作用。


?

4.日本皇族

  《源氏物語》中記載,日本皇族是用蟬的翅膀來擦屁股. 由于蟬翅很硬, 一般先把它們放到溫水泡上三天, 然后在使用。因為蟬翅是透明的, 所以肛門有什么病變就會一目了然。


?

5.法國:粗麻繩

  最有意思的是中世紀(jì)末的法國,皇宮里擦屁股是用粗麻繩,這繩子從豪華的廁所屋頂?shù)跸聛,正好垂在蹲位的旁邊。拉完屎后,就把繩子從兩腿中間穿過,前面一手拉, 后面一手拽,象拉大鋸一樣,搓屁股眼! 更妙的是,這根繩子是公用的,皇上用完了皇后用,皇后用完了寵臣用,都使那一根,常年不換。以體現(xiàn)君臣萬眾一心。



?當(dāng)然,還有直接用手擦了以后用水洗的,以及更奇葩的讓狗舔的,小茶想都不敢想啊!

5

元朝以前,在相當(dāng)長的一段時間里,人們都是用竹片或木頭片做廁所里的衛(wèi)生用品,即使是皇帝也不例外。這種竹片或木頭片叫做“廁籌”。廁籌又稱廁簡,用木頭或竹子削成長短合適的小片,用完后用水沖洗干凈,然后下次再用!赌咸茣ね纻鳌酚涊d,南唐后主李煜篤信佛教,親自動手削竹片以供僧徒上廁所時使用,并用面頰檢驗質(zhì)量,看看是否光潔滑爽。這堪稱是禮佛的帝王中最值得稱道的了。

造紙術(shù)漢代就有了,但紙張是文人用于寫字的東西,等級非常高。紙在古代是非常珍貴的東西,人們不會把這么珍貴的東西用來擦屁股。況且古人有“敬惜字紙”的觀念,寫有字的廢紙不會被亂扔,要畢恭畢敬的在“惜字亭”燒掉,這是中國古代文化傳統(tǒng)中的一種良好美德,代表著古人對文化的敬重。

一直到元朝,紙才被用于上廁所

6

廁紙

在中國沒有先進(jìn)的造紙術(shù)的時候,古代人用廁籌來解決這一問題。稱“廁簡”。

古代上廁,不用紙而用廁籌;I為木或竹削成的小片。用畢后以水滌盡,以備下次再用。貴族之家,以錦襄盛籌,以備取用。紙張發(fā)明后,因價格較昂,仍用竹木籌;蛟淮怂讉髯怨糯《,故中國寺院中皆沿襲之!侗笔。齊紀(jì)中》:“[文宣帝]沉酗既久,轉(zhuǎn)虧本性。.....雖以楊愔為宰輔,使進(jìn)廁籌!彼务R令《南唐書。浮屠傳》:“后主與周后頂僧伽帽,披袈裟,課誦佛經(jīng),跪拜頓顙,至為瘤贅。親削僧徒廁簡,試之以頰,少有芒剌,則再加修治。”明陶宗儀《輟耕錄。廁籌》:“今寺觀削木為籌,置溷圊中,名曰廁籌!

而古人上完廁所擦屁股使用的工具歷經(jīng)三個階段。

  原始階段:

最早人們用最順手的東西,海邊居民用貝殼,內(nèi)陸居民用麥稈、樹枝、石子、碎磚、瓦片甚至土塊等等。

  廁籌階段:

廁籌是將竹片或木片削光,放在廁所里,用來刮穢物,然后如廁者再洗凈。富貴人家還要更衣。 中國有記載用廁籌的最早是魏晉時期,實際上可能更早。南朝的首富石崇家的廁所修得像宮殿,他“進(jìn)宮”時,10多個衣著艷麗的婢女準(zhǔn)備好了甲煎粉、沉香汁、新衣服等,排成隊站在門口迎候,拉一次屎比現(xiàn)在的洗浴桑拿豪華得多。以至于客人如廁,見到如此排場還以為進(jìn)了石崇妻妾的臥室。而皇宮更是不同尋常,《世說新語》中西晉大將軍王敦被招為駙馬,新婚之夜,頭一回使用公主富麗堂皇的廁所,他見里面有漆箱盛著干棗,只當(dāng)是“登坑食品”,抓起便吃,邊吃邊拉,待完事后,侍婢端來一盤水,還有一只盛著“澡豆”的琉璃碗。王敦又把這些“澡豆”倒在水里,一飲而盡,惹得“群婢掩口而笑之”。原來,干棗是“登坑”時塞鼻子防臭氣的,而“澡豆”則相當(dāng)于現(xiàn)在的肥皂,用來洗手。

  廁紙階段:

中國人從何時使用廁紙不可考。因為在儒生眼里,除了經(jīng)邦治國平天下外,其他的東西都不能登大雅之堂。所以中國歷史中見不到關(guān)于民生的史料。但可以從反面證明廁紙在中國的使用。如唐朝時規(guī)定,不得拿寫過字的紙如廁,這個規(guī)定直到上個世紀(jì)仍有一些老人遵循著。出臺這個規(guī)定說明當(dāng)時存在把“字紙”用于不當(dāng)之處的現(xiàn)象。我們可以理解為最晚在唐朝就已經(jīng)有人用廁紙了。

中國人在這方面歷史上還是比西方先進(jìn)的。廁紙在中國普及時,12世紀(jì)造紙術(shù)才傳入歐洲。英國人在16世紀(jì)末、美國人到17世紀(jì)末才學(xué)會造紙。

7

中國古代人上完廁所后用來擦屁股的東西有好幾種,每個時間段都有不同,但是也有交叉。有資料記載顯示的是三國時期,人們用來上廁所后用來擦屁股的東西叫做厠籌,厠籌和竹簡差不多只是功能不能(只是想說,古代人用這個擦屁股不疼嗎,心疼古代人三秒鐘)。到唐朝后,平頭百姓用來擦屁股的工具還是厠籌,但是有錢人和皇室貴族卻已經(jīng)換了相對來說舒適很多的東西—粗紙。到了明清時期,皇帝們都開始用上好的綢緞來擦屁股,不得不說,當(dāng)時皇帝們是多么的奢侈與敗家。

說完中國古代,再說一下外國的奇葩如廁工具。中世紀(jì)的法國皇室,當(dāng)時把一根粗麻繩拴在房梁垂下來,皇帝如如廁后,把繩子從兩腿間穿過,在襠部劃拉幾下就算完事。而且,這根繩子皇上用完皇后用,皇后用完大臣用,大臣用完侍從用,這法國皇室既暴力又節(jié)儉...俄國皇帝皇帝很奢侈,上完廁所就殺一只鵝,用鵝脖子擦屁股!最奇葩的是日本,日本皇室上完廁所,竟然用蟬的翅膀擦屁股,人家給出的理由是:蟬的翅膀是透明的,肛門要是有什么病變一目了然。這個理由我給跪了!

當(dāng)然這些都是皇室貴族的擦屁屁工具,相對他們來說,老百姓肯定用不起這么奢侈的,平頭老百姓應(yīng)該會比他們用的工具簡陋很多。(覺得寫得不錯的小伙伴幫忙點個贊哦~)

8

小的時候都用玉米桿,或者玉米葉

9

農(nóng)村七、八十年代手紙沒有普遍使用,城市里雖然用紙,但紙也是什么紙都用,包括報紙、舊書本紙、舊的包裝紙等,那時雖有衛(wèi)生紙,但衛(wèi)生紙只女同胞們專用的,男爺們是享受不到的,而且農(nóng)村的女人們也沒那個福分的,小編是否想知道農(nóng)村女人來“大姨媽”用什么解決?這個答案你自己去想吧。中國近些年社會進(jìn)步相當(dāng)快,尤其是農(nóng)村發(fā)展的非?,好多家庭也都用上了市內(nèi)廁所了,城市里更不用說了,自動馬桶很快會普及的,手紙可能在不遠(yuǎn)的將來就會成為歷史了。

10

古人沒有衛(wèi)生紙,那么上完廁所用什么擦屁股?

人有三急,最尷尬的就是上廁所沒有帶紙,蹲不得,起不來,尷尬不已。

廁紙是人必備所需品,在古代時期是沒有廁紙的,他們都是用其他物品來代替廁紙。古代人上廁所的時候用的是廁籌,廁籌指的是木片,或者削成的小竹片,可以多次使用,并不像廁紙一樣,用完就扔。

古代人上廁所還是有一定講究的,科技不發(fā)達(dá)的古代,沒有廁紙,只有廁籌。用完之后,用水洗凈,下次再用,一些貴族的家庭,會用錦襄盛籌。

就算后來發(fā)明的紙張,但是由于紙張的昂貴,還是一直沿用廁籌,直到元朝時期才開始使用廁紙。

在有錢人家上廁所有很多步驟的,上完廁所是要更換衣服,在南朝時期,有一位首富,他們家里面的廁所修繕的非常富麗堂皇,可比庭院,到他家來做客的人看到之后,都不好意思在他們家上廁所。

這位南朝的首富上廁所是有十多個人服侍,首先十幾個婢女要準(zhǔn)備好甲煎粉、沉香汁、新衣服等物品站在門口等待上廁所的人,有一次王大將軍到首富家做客,去上廁所首先要脫掉身上的衣服,然后進(jìn)去大便,等到上完廁所,婢女們已經(jīng)準(zhǔn)備好新衣服,王大將軍換上新衣服神采飛揚的從如廁中走了出來。

武陽公主的駙馬是晉大將軍,這位將軍在新婚之夜用了公主的廁所,這也是他有生以來第一次用公主的廁所,一進(jìn)入公主的廁所堪比豪宅。

雖然如此,廁所還是有臭味的,特別有趣的是,駙馬進(jìn)入廁所看到箱子里面有很多的干棗,就在上廁所的時候把那些干棗都吃掉了。等到上完廁所,婢女端來一盆水,水里邊盛著澡豆,駙馬可愛至極把水一飲而盡,這時候?qū)m女們都哈哈大笑。

其實干棗是用來塞鼻子的,澡豆就是所謂的肥皂,洗手用的,這些達(dá)官貴族的廁所,讓普通人使用都不知道如何使用。

廁籌出現(xiàn)在魏晉南北朝時期,主要是在中國和日本地區(qū)使用,廁籌的長度在10-23厘米,寬度在兩個手指頭左右, 用木條或竹子制成,大概就像竹簡的樣子,因此也叫做廁簡,在《資治通鑒》中就有記載。

這廁籌據(jù)說用過之后用水沖洗干凈還是可以循環(huán)使用的,而且?guī)I一直延續(xù)使用了很多年,甚至到了唐宋時期還在使用,有人說了,漢代的時候就發(fā)明了紙張,怎么還在用廁籌。

其實自古代時期紙張是非常珍貴的東西,很多人連寫字都用不起,更別說來用紙擦屁股了,在這紙的發(fā)明是一種文化的象征,自然是不能用來擦屁股的了。

元朝建立后,不在乎中原文化的講究和忌諱元朝的貴族開始使用紙如廁。而到了造紙術(shù)有了很大進(jìn)步的明朝,則設(shè)置了專門做廁紙的寶鈔司。當(dāng)然這時候的廁紙也只有皇室貴族才用得起,普通人家依然使用廁籌。

即使是到了現(xiàn)代,早在上世紀(jì)中期的時候在農(nóng)村貧苦的百姓人家也還用著這廁籌。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wù)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