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說中亞人與中國人相像,倒不如說是與蒙古人相像。而至于唐朝的關系確實有,但也只是其中的一個插曲而已。


中亞是歐亞大陸的十字路口,戰(zhàn)略位置明顯。在歷史上,眾多民族在中亞地區(qū)繁衍生息,互相融合,才形成了今天的中亞民族。

第一次去青海時,在火車上遇見一個撒拉族女孩。除了皮膚白、個子高之外,并沒有覺得和漢族有什么區(qū)別。但當?shù)弥袊娜隼寰褪侵衼喌耐翈炻藭r,有點震驚。按照以往的認知,越往西,到新疆、中亞,當?shù)厝说拈L相應該和漢族差別越大?涩F(xiàn)實卻并非如此。


中亞的主要民族大多數(shù)屬于突厥語民族。只有塔吉克族屬于伊朗民族的一支,屬于雅利安人種,面容立體,比較歐化。而突厥語民族,屬于黃白混血民族,包括:哈薩克、烏茲別克、吉爾吉斯、土庫曼。

突厥語民族曾經(jīng)廣泛的分布于北亞、中亞地區(qū)。因為歷史上與其他民族的融合,大抵上定居位置越偏西,歐化的特點越多。而中亞處于歐亞大陸的十字路口上,自古就是各個民族在此地交匯。于是,作為黃白混血民族的中亞數(shù)個民族中,既有偏白種人血統(tǒng)的,也有偏黃種人血統(tǒng)的。

最像中國人的,是吉爾吉斯人。吉爾吉斯在古代時曾經(jīng)幫助唐朝抗擊突厥,即使唐朝衰落,也表示忠誠。之所以如此,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李陵。傳說漢武帝時期的將軍李陵在于匈奴作戰(zhàn)時被俘虜。消息傳到漢朝,被人陷害說李陵教授匈奴人戰(zhàn)法,要侵略漢朝。漢武帝大怒,殺掉了李陵全家。

李陵知道此事之后,決心留在匈奴。匈奴封李陵為右校王,負責管理一個部落。這個部落就是后來與唐朝并肩作戰(zhàn)的黠戛斯。在黠戛斯人中,本是紅發(fā)綠眼珠,而自稱是李陵后裔的黠戛斯人卻是黑發(fā)黑眼珠。之后的黠戛斯幾經(jīng)變遷,成為現(xiàn)在的吉爾吉斯人。

蒙古西征時期,第一次就征服了中亞的花剌子模,蒙古人大量進入中亞。原在此地的突厥語民族,如哈薩克人、烏茲別克人、吉爾吉斯人,等都或多或少的與蒙古人混血。之后的西征,至今,烏茲別克人也認為自己的祖先是成吉思汗。

而哈薩克人,甚至有些觀點認為是從蒙古人的一個分支。實際上,哈薩克的祖先是有塞種人、月氏人、契丹人血統(tǒng),之后又經(jīng)歷了6世紀開始的突厥化和13世紀的蒙古人的融合,才在而百年后的15世紀形成了現(xiàn)在的哈薩克民族。

清朝的陜甘回亂,白彥虎為首的東干人遷入中亞。至今有15萬人。

蘇聯(lián)時代,原居住在其他地區(qū)的六十萬俄羅斯人以及德意志人、塔塔爾人,被分配到中亞搞經(jīng)濟建設。

二戰(zhàn)時期,遠東的朝鮮人作為日本國民,其中一些被收買為間諜,刺探蘇聯(lián)情報。當蘇聯(lián)政府發(fā)現(xiàn)這個現(xiàn)象后,斯大林簽署命令,把20萬生活在遠東和濱海邊疆區(qū)的朝鮮人強行遷入中亞的。正好當時的中亞有大片尚未開墾的土地利于朝鮮族人耕作。

黃白混血、黃種人、白種人,都能在此找到。所以,如果有歐洲版的問答,一定也會問,為什么中亞有些國家的人和歐洲人長得很像。

最佳貢獻者
2

中亞有5個獨立的國家,分別是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土庫曼斯坦,這些國家的主體民族即哈薩克族、烏茲別克族、吉爾吉斯族、塔吉克族和土庫曼族。

在這些主體民族以外,中亞還存在俄羅斯族、塔塔爾族、烏克蘭族、朝鮮族以及東干族。

由此可見,中亞是一個民族分布格局極其復雜的地區(qū),并不存在一個簡單的中亞人口的劃分。所謂“中亞人口與中國人長得很像”,這實在是一種夸張的說法。我們只能這么講:中亞地區(qū)的部分人口,長得是一副東亞地區(qū)人口的相貌。

例如,中亞地區(qū)生活的朝鮮族,自然與我們的外貌非常相似。19世紀末起,就有大量的朝鮮人移居到俄羅斯境內(nèi);20世紀初期,在海參崴居住的外國人口中,已經(jīng)有三分之一都是朝鮮人了。所有遷徙至俄羅斯境內(nèi)的朝鮮人,在1925年被前蘇聯(lián)識別為高麗族,當時大約有12萬朝鮮人獲得前蘇聯(lián)的國籍。

1937年,由于俄羅斯的遠東邊界遭到日本的威脅,斯大林將17萬左右的朝鮮人,遷徙到中亞,其中大部分人分配到了哈薩克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這些人口成為今日中亞朝鮮人的前身。

除此以外,東干人也是一個典型的案例,不過應該有很多人都講過了,我就不再贅述了。

3

謝謝邀請,中亞有六個主要民族,其中四個民族確實與中國人頗有關系,且聽司馬為您慢慢道來。

土克曼人和烏茲別克人,屬于圖蘭人種。什么是圖蘭人種呢?其實就是一種黃色人種與白色人種的混血人種,處于一種奇妙的過渡形態(tài)。所以在這些民族中,會有看上去完全白人模樣的人,也有與黃色人種模樣很接近的人。

而塔吉克人和普什圖人則被認為是歐羅巴人種印度帕米爾類型。若是追根溯源的話,其實可以上究到波斯人,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這些波斯人與大夏人、粟特人、月氏人、貴霜人、突厥人相融合,最終變成了一種生活習俗突厥化、語言主流卻依舊是波斯語的民族。

自然,這兩個民族和中國人差距比較大,看下圖你就明白了。

至于哈薩克人,則干脆就是黃色人種為主了,更準確地說,是黃色人種與之前提到的黃白混血人(圖蘭人)再來一次混血,就成了哈薩克人。

而大家如果讀報的話,或許還會知道哈薩克有一個陜西村,住著一群被沙俄政府稱為“東干人”的中國移民后裔。他們是清末太平天國期間反清起義軍的后代。1877年,起義隊伍萬余人向西翻越天山山脈,最后約3314人來到中亞,在俄國秋河岸邊扎下“營盤”。沙皇政府給了他們7萬畝土地,并免征10年賦稅。此后,這些陜甘人便在那塊土地上播種下從老家?guī)淼柠湻N和菜籽,就此繁衍生息,村落也由“營盤”向四周擴散。目前,這支陜西人后裔,已經(jīng)發(fā)展到15萬人。

下圖就是哈沙克美女們,大家仔細看看,是不是都是咱黃色人種。

而吉爾吉斯人,也是黃色人種的西伯利亞款,如果說存在歐羅巴人種的血統(tǒng),那也很少。你看下圖這些吉爾吉斯女人,是不是很有一種中國風格。

至于為什么像,這自然是因為歷史上如月氏、匈奴、柔然、突厥、蒙古這樣的游牧民族不斷向西擴展,在長期戰(zhàn)爭中不斷交流混血的產(chǎn)物。

4

都沒有說到點子上!

中亞是僅次于印度,屢遭入侵,歷史上是很多民族的交匯點,民族融合非常頻繁。最早是塞人,希臘人種,歐羅巴模樣,后來很多蒙古人種,即中國模樣的民族,或部分蒙古人混血民族,西遷中亞。如匈奴人,厭噠人,回紇,烏孫,月支,鮮卑,突厥,蒙古,契丹……或主體西遷西域,或被其他民族裹挾,這些民族都是中國歷史上少數(shù)民族,都與中央政權往來頻繁,或經(jīng)歷與中央王朝融合,或在內(nèi)地建立過政權,或內(nèi)地人為躲避戰(zhàn)亂,迫害投奔塞外,或每次入侵內(nèi)地都大量掠奪漢人,如匈奴,突厥,蒙古歷史都有記載。

漢,唐,元,清都直接或間接統(tǒng)治西域,大量內(nèi)地人進入中亞,往來頻繁。所以中亞有大量蒙古人種,或混血人種就不足為奇了。

此外,今天的阿富汗,伊朗,巴基斯坦,高加索,東歐,印度,尼泊爾,都有很多蒙古人種血統(tǒng)民族。如阿富汗的哈扎拉人,他們自認為是成吉思汗的蒙古駐軍后裔,我分析,應該為肉支人后裔,大月氏建立過大夏和貴霜政權。

5

謝謝問答的邀請,來回答這個問題。這個關于中亞的人種的問題,我曾經(jīng)問過我的吉爾吉斯斯坦的朋友,因為她認識的朋友中,有很多朝鮮人后裔,但無一例外他們都差不多不會說朝鮮語了。

為什么中亞有些國家的人長相像我們中國人?因唐朝的關系嗎?據(jù)說唐李白都在哈薩克出生。

這個題我覺得先玩一個文字游戲,大家看看我說的有沒有道理。

眾所周知,我們的新疆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多民族的聚居地,那么新疆的維吾爾族,哈薩克族,塔吉克,吉爾吉斯和烏茲別克族,都是屬于跨界民族,和中亞的同宗同源,那么,這些人和中亞的那些人長的像,就也是沒啥說的了,因為這些人也是中國人。

而除了這個文字游戲之外,題主應該說的是有些中亞的“東干人”(移居到中亞的陜西和甘肅的回族人后裔)和朝鮮后裔和我們長的像,也就沒有什么可奇怪的了。

這里推薦一本書,《悲越天山東干人記事》是2004年寧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歡迎大家討論。

6

中亞地理位置極為重要,歐亞大陸的樞紐,處在中西文明交匯的重要路口,歐亞大草原上游牧民族遷徙的重要通道,是民族交流和種族融合的大熔爐。

中亞在中古和上古時代是各種印歐人的家園,塞種人、突厥人、粟特人、月支人、回鶻人等等,也有來自東方的游牧民族在這里開疆拓土,包括匈奴人、契丹人、華夏民族、蒙古人等。

這些東方民族在中亞的活動改變了中亞的人種結(jié)構和民族構成,使中亞的人種呈現(xiàn)典型的東西混血的特點,很多人具有明顯的蒙古人種特征。其中影響最大的應該是蒙古帝國的征服。

蒙古人在中亞建立的汗國,統(tǒng)治時間接近300年,可以說顯著改變了中亞的種族構成,所以,中亞國家很多人看著像中國人,實際上是更像蒙古人。

7

1.中亞5國,除了土庫曼人以外,其他4國的主體民族,哈薩克、烏茲別克、塔吉克、吉爾吉斯(我國稱為柯爾克孜族),我國都有這些民族。

2.中亞自古就是絲綢之路的交通要道,我國在西漢、東漢時都設立了西域都護府,在唐朝設立了安西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都是統(tǒng)治新疆和中亞東部的地區(qū),所以這些地方古代是有不少漢人的,漢人和當?shù)鼗煅,因此一些當(shù)孛褡搴芟顸S種人。

漢人最后一次大規(guī)模遷徙中亞,是耶律大石時代。1130年以后,耶律大石率領契丹族和漢族遷徙到中亞,建立了西遼,定都在虎思斡耳朵——今天的吉爾吉斯斯坦境內(nèi)。

西遼滅亡后,當?shù)氐臐h人和契丹人就成為吉爾吉斯族的契丹部落,所以,中亞地區(qū),最像中國人的就是吉爾吉斯人,我曾經(jīng)在一次從上海去廣州的火車上,見過一群吉爾吉斯人,說著我聽不懂的語言,但是他們當時都是學生,大學生,我就問他們是哪里人,他們讓我猜,我從塔吉克猜到烏茲別克,再猜到哈薩克……

3.中亞自古商業(yè)發(fā)達,我國漢人不僅去中亞,中亞地區(qū),主要是粟特人,他們很多是商人,還有宗教和音樂、美術等方面的技術人才也隨著絲路來到我國,換句話說,漢人中也混雜有中亞粟特人來到中國古代,或經(jīng)商,或做官,或從事其他行業(yè)。

比如安史之亂,安祿山和史思明的就是從中亞遷徙過來的,姓安、史等粟特人被稱為“昭武九姓”,像五代的敬瑭,也是粟特人后裔,祖居塔什干(Tashkent意思就是石城,怛羅斯之戰(zhàn)就是因為國和高仙芝之間的糾紛引起的),后來遷徙中原。還有姓康的(其實安祿山一開始也姓康),比如說康有為,祖地就是撒馬爾罕。

因此,漢人中也有很多中亞人的血統(tǒng)。

中亞人最后一次大規(guī)模遷徙到我國,是成吉思汗西征滅掉花剌子模國——當時稱為回回國,將花剌子模的工匠和很多技工帶到西夏,在征服了西夏之后,蒙古人屠城,空出的地方就給回回國的工匠們和士兵們居住了,他們今天就成為寧夏的回族。


4.伊犁將軍轄區(qū)

在清朝割讓西北50多萬平方公里領土給沙俄之前,吉爾吉斯斯坦的大部分領土(可能有80%)、塔吉克斯坦的一半領土、哈薩克斯坦的前首都——阿拉木圖都是我國領土,所以當?shù)赜泻芏酀h族人和漢白混血的民族。

還有,從清朝末年,到新中國成立,都一直有大量新疆地區(qū)的混血人群(如 東干人)不斷向中亞地區(qū)遷徙,這些人現(xiàn)在還說漢語,或夾雜著很多漢語。


5.關于李白的出生地。

并不是哈薩克斯坦,李白的出生地在西域地區(qū),有兩個地方,一是吉爾吉斯斯坦的碎葉城,位于今天的托克馬克東邊。

我在火車上時,問過那些吉爾吉斯斯坦的留學生,他們并不知道李白可能出生在那里,也沒有聽說過李白這個人;

二是阿富汗境內(nèi)的條支都督府,就是現(xiàn)在的加茲尼。

8

從西漢到西遼一千多年的時間,漢化西漸,從公元前68年西漢設西域都護府到公元1218年西遼止,整個中古時期近一千三百年時間,西域和中原都有較密切的政經(jīng)聯(lián)系及人員流動,中原人遷移西域,和西域人內(nèi)遷都較常見,李白的先祖早在隋朝就已遷移過去了。西遼以后,西域的中原人大都融和到西域各族中去了,整個中亞民族都有一定比例的華人血統(tǒng)!

9

早在西漢時期,著名外交家張騫通過努力開通了中原通往西域(一個歷史地理概念,包括今天的新疆地區(qū)和中亞不少地區(qū))的交通線,后來這條交通線發(fā)展成為了“絲綢之路”!敖z綢之路”開通后,不少中原商人為了獲利通過“絲綢之路”前往遙遠的國家或地區(qū)去貿(mào)易,為了貿(mào)易的需要,有些中原商人可能選擇在“絲綢之路”經(jīng)過的中亞地區(qū)的城市或居民點建立貿(mào)易站,自己也常住該地甚至與當?shù)厝送ɑ椋麄兊暮蟠匀婚L得像中國人了。

公元前60年,西漢政府設立西域都護,對整個新疆地區(qū)及今天中亞部分地區(qū)進行有效的行政管理,因此當時漢朝在中亞部分地區(qū)派駐了官員和軍隊,甚至在那里屯田常駐并與當?shù)厝送ɑ椋@些漢朝官員和軍人在中亞的后裔自然樣子像中國人了。往后隨著“絲綢之路”貿(mào)易越來越繁盛,通過“絲綢之路”來到中亞進行貿(mào)易甚至長住的中國人越來越多,而且不少中國人習慣選擇與中亞當?shù)孛褡逋ɑ椋@樣中亞地區(qū)樣子像中國人的居民就越來越多了。

隋唐時期由于中國當時高度統(tǒng)一,國力強盛,特別是唐朝對西域地區(qū)實行了比漢朝時更加嚴格有效的管理,甚至在西域一帶設立了軍政合一的安西都護府、北庭都護府等,中亞一些地區(qū)當時就處在這兩大都護府控制之下,于是中亞地區(qū)的中國官員、駐軍和商人比以前更多了(大詩人李白的出生地碎葉城就位于中亞吉爾吉斯斯坦境內(nèi)),他們與當?shù)孛褡逋ɑ楸惹俺,自然造成中亞相貌像中國人的人更多了?51年,大唐軍隊在怛羅斯戰(zhàn)役中被阿拉伯帝國軍隊擊敗,唐朝對中亞的實際控制力下降了,中亞的中國人后裔一度大大減少。但13世紀開始,蒙古大軍大舉西征占領了中亞大片地區(qū),不少蒙古官員、商人和軍人在中亞留駐,并與當?shù)馗髅褡逑嗷ソ蝗冢òㄍɑ椋。由于蒙古人樣子本來就與中原人差不多,他們的后裔樣子像中國人就不奇怪了。

清朝前期,清王朝一度將中亞部分地區(qū)納入自己版圖,并如前朝一樣在中亞部分地區(qū)派駐軍隊實行屯墾,由于民族交融的緣故,中亞一些地方具有中國血統(tǒng)的人又多了起來。19世紀中后期,中國一些農(nóng)民起義軍人員為了躲避清政府的追殺逃到了中亞,他們后來在中亞形成了“東干人”。“東干人”不但相貌像中國人,而且往往說一口流利的陜西方言。

10

謝謝邀請,中亞有六個主要民族,其中四個民族確實與中國人頗有關系,畢竟很多地區(qū)自古以來是中國的,我們中國是他們求著我們?nèi)サ。古代大家都知道,是君王統(tǒng)治,遇到奇葩的,把你老爸殺掉,把頭割下來,當夜壺,還要你服服帖帖,這是奇恥大辱。就好比現(xiàn)在的特朗普,動不動要你們總統(tǒng)站著簽字,必須還要陪笑臉,動不動還要去推翻。我們中國自古以來都是以德服人,中國古代好多聯(lián)姻,誰不會幫去自己外甥。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