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你好,這里是“陽明悟行學宮”很高興看到你的問題:

中國,不用找了。

但歷史上不是這樣的。

在日本翻翻任何東洋史宋代部分的研究綜述,前半段基本是京都學派和東京學派的互掐史。至于中國的“民國大師”?基本不存在的好嗎。
戰(zhàn)后部分,開始逐漸出現“鄧広銘氏”這個名詞,然后是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名。到了近二十年,基本是一堆中國人名中夾雜幾個日本、歐美人名的樣子。

這不是宋史一家的情況,日本的“東洋史”歐美的“漢學”在上個世紀大半的時間都曾經出現遙遙領先中國的情況。一方面是率先導入了先進的研究理論工具,一方面通過掠奪獲取了更多新史料——最好的代表就是敦煌學。這一切的逆轉,要到建國之后了。

所以我說,不管在哪個學科史上有做過深入觀察,尤其是比較過中外學術的發(fā)展的,都絕不會粉得起來那個四分五裂積貧積弱的舊中國。

平田比較了中日的宋史研究狀況,痛感到中國的研究、教育環(huán)境年年都在提高,一部分重點大學已經在不斷凌駕日本的研究、教育環(huán)境。然后舉了中日學界的幾個差距——

第一當然是體制啊。他了解到的河北、河南、上師大、川大乃至云大,在職的宋史研究者至少有多名,河北大學宋史研究中心更是有10名以上。而反觀日本現狀,以平田所在的大阪市立大學為例,別說中國史研究者了,就是本國的日本史研究者也只有4人。

第二是史料數據庫的積累。中國重點大學基本完備四庫全書、四庫叢刊、CNKI等數據庫,這個在日本也并不是所有的大學都有能力做到的。

第三是全國性的人才培養(yǎng)體系。平田擔任會長的日本宋代史研究會每年一度3天會議,每次會議約攢出不到10篇報告;而與此相對應的是中國宋史研究會,兩年一度召開宋史年會,則要發(fā)表100篇以上的正式論文。

最佳貢獻者
2

3

關于宋史研究,不能說最強的是日本。

目前學界的研究呈現出幾種特點,只能說各個國家的研究都有各自的特點。至于強弱,很難有放之四海而準的標準。

1.日本的宋史研究,以平田茂樹等學者為代表,近年來逐漸轉向了南宋史研究,其中的宋人書信網絡及其對宋代政治、經濟、文化的影響成為新的的研究前沿。但是據其他學者的看法,他們在研究中比較喜歡提出定論性的觀點,如“唐宋變革論”。當然,他們的研究詳實、有比較細膩的研究視角也是一個特色。

2.我國的宋史研究,在前沿上和他們有相近之處,這是由于近年來雙方學界的互動而形成的良好趨勢。在研究成果方面,我們也在不斷推誠出行,有很多積累。比如鄧小南老師、方誠峰老師等。

3.西方的宋史研究,也有其特色。和日本、我國有所不同,在史料解讀方面容易有錯誤,從而導致結論的不可信。

*****所以,我國的宋史研究還是很強的,畢竟我們才是宋史研究的母國,無論對史料的理解、運用,都有得天獨厚之處。

4.我本科的時候由于看的書不多,也覺得國外的史學研究強于我國,但其實不然。一方面是如上所述的理由,另一方面,面對各國的研究,除了以學術的眼光審視其結論,還要抱有政治的警惕之意識,以免我們被帶偏了。

所以,針對國外的著作更要細細揣摩,不可一見就信。


歡迎關注“雅理史學”,討論史學問題。

4

只要是中國的歷史不可能老外研究最強,尤其是歷史上的各個朝代。他們能了解多少,中國的史學家怎么也比他們強。他們在某個方面有研究有自己的觀點這倒是可能。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