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民間關(guān)于袁天罡和李淳風的傳聞太多,絕大多數(shù)是站不住腳的風聞,這跟他們所從事的職業(yè)特性相關(guān)。預測,是中國古老的一門玄學,正因為“玄”,所以人們一直趨之若鶩,從業(yè)者被附會上光怪陸離的傳說不足為奇。關(guān)于這兩人的死,史書上都有明確記載,都是正常死亡,卻被后世傳出了“花”。

一、袁天罡之死

根據(jù)《新唐書》記載,袁天罡卒于貞觀八年(635年),時任蜀地火井縣令。袁天罡出生時間有爭議,有的說他生于547年,終年88歲,有的說他生于583年,終年52歲。

袁天罡死后,葬于家鄉(xiāng)四川閬中。明朝時期,他的墓被重新發(fā)現(xiàn),明英宗還下令替他重修墳墓,并將原來天宮院重新修葺,作為他的祭祀場所,至今,他的墳墓依然保留著。

據(jù)記載,袁天罡在他去世的那一年,向李世民請求回到家鄉(xiāng),并獲得了準許,以火井縣令身份返蜀。臨行前,高士廉問袁天罡:你最終會做什么官職呢?袁天罡說,到今年夏四月,我的壽數(shù)就盡了,還做什么官呢!

果如他所言,袁天罡就死于這一年火井縣令任上。

不過民間傳說里不是這樣,說袁天罡在凌云山得道成仙了。說袁天罡和徒弟李淳風一起推演著作《推背圖》,這事被天帝知道了,害怕他倆泄露天機,就派陳摶老祖去阻止。陳摶老祖見了他倆,說:你倆算什么天下事,有本事先算算我的下一步是進還是退?說完,陳摶老祖岔開步,目視二人。袁天罡和李淳風面面相覷,無以言對,頃刻間他倆猛然頓悟。于是兩人化仙而去。

現(xiàn)代的各種小說和電視劇,也常有袁天罡出沒,情節(jié)更是離奇得讓人驚掉下巴。比如《神探狄仁杰》里就有袁天罡出現(xiàn),這是不可能的,袁天罡在貞觀八年就去世了,怎么會跑到武周時期興風作浪?

二、李淳風之死

史書記載,李淳風死于咸亨元年(670年),終年68歲。唐代檔案《甲庫甲歷》說李淳風是“溘逝”,也就是毫無征兆的突然死亡。這就給后人留下了遐想的空間,一種說法是,李淳風是無疾而終,另一種說法是被李世民鴆殺。

李世民鴆殺李淳風的原因就是,李淳風預知了太多秘密,有可能威脅到皇家利益。這種說法完全不成立,因為李淳風去世的時候,已經(jīng)是唐高宗咸亨元年,李世民已經(jīng)去世二十一年了。那么有沒有可能是高宗李治或者武則天所為呢?沒有任何證據(jù)。

如果說因為職業(yè)特性,可能知道太多“玄學”內(nèi)幕,而背負殺身的可能性的話,我覺得袁天罡被殺的可能性,要比李淳風高得多,他倆雖然并稱預言大家,但其實是完全不同風格的兩個人。袁天罡更像“玄學”,李淳風更接近“科學”,沒有后人傳說中那么多神秘的東西。

三、袁李二人的差別

民間傳說,李淳風是袁天罡的徒弟,史書沒有這樣的記載。兩個人生活的年代有交集,但要說有多緊密,沒可靠證據(jù)說明。

一般認為,《推背圖》是袁天罡與李淳風合著,《晉書》中的《天文志》、《律歷志》和《五行志》也是兩個人的合著。我覺得可能性不大,《推背圖》的作者、產(chǎn)生時期,一直存在疑點,沒有定論,《晉書》中的三個志篇,可以肯定是李淳風所著,沒有袁天罡什么事。

我們來看一下這兩人的特點,就知道這兩人根本不是“一路人”。袁天罡最擅長的的是“相術(shù)”,而李淳風則是一名杰出的天文學家和數(shù)學家,各自所擅長的領(lǐng)域差異太大,根本看不出傳承關(guān)系。

當然,古代天文星相學也是做預測的,這一點跟袁天罡相似,但兩人的預測的內(nèi)容和方法完全不一樣。袁天罡通過面相,預測個人前途,李淳風更多的是通過星象和計算,推斷事件。

事實上,袁天罡的形象,更像一個“玄而又玄”、“云山霧罩”的“神漢”,個人認為附會太多,不乏自我神話的成分。而李淳風則不同,他是實實在在的科學家,他對天文學和數(shù)學的精通,絕不是神話傳說。比如他歷法計算、圓周率計算、渾天儀、風力定級等,至今仍然影響著學術(shù)界。

所以,李淳風的特性,不大可能因“玄學”而遭遇殺身之禍,他和袁天罡雖然都因預測名噪一時,但絕對是兩種風馬牛不相及的人,他倆的死,也沒那么多懸疑!

最佳貢獻者
2

謝謝邀請!

《神探狄仁杰》中的袁天罡之死

在電視劇中袁天罡是武則天的老師,由于洛河神跡和一些特殊的預測被武則天關(guān)入大牢,由內(nèi)衛(wèi)看守,可是袁天罡有他的過人之處,組織了一批人馬,暗中集結(jié)實力,想將朝廷推翻。

當時,他根據(jù)天文現(xiàn)象預測了日食的出現(xiàn),通過計算掌握了漲潮的時機,想通過引水灌溉的方法滅了武則天,推翻朝廷。但這一計謀被狄仁杰給識破,大愿終未能實現(xiàn),被武則天給一杯酒賜死了。

歷史中的袁天罡和李淳風之死

歷史中正是這樣嗎?其實不然,這只是電視劇編排的一種方式,不能和歷史相提并論。

袁天罡是隋末唐初的星象學家、相士、道士、風水大師、預言家。是一名道士,可斷吉兇,有面相之能,給很多好友和朝廷官員面過相,都能夠應(yīng)驗,可見他的相術(shù)是真實的,當時也有“神相”之稱。貞觀八年(也就是634年),在袁天罡請求下,唐太宗復任他為火井縣縣令,讓他返回家鄉(xiāng),也就在這一年,袁天罡就死在火井縣縣令的任期上。

李淳風也是一名道士,唐代天文學家、數(shù)學家、易學家,精通天文、歷算、陰陽、道家之說,也會斷吉兇,相面之能,唐太宗貞觀元年(也就是627年),李淳風二十五歲,唐太宗授于李淳風將仕郎,入太史局供職,在這一職位上鞠躬盡瘁四十年年。李淳風死于咸亨元年(也就是670年)。

俗話說:“泄露天機是會折壽的”,大家覺得袁天罡和李淳風都是通天文知地理的,所以會折壽,其實不然,這兩位都是盡職盡責,鞠躬盡瘁,并未死于非命,而是正常死亡的。

這些為個人的一些愚見,若有正見,請留言,謝謝!

3

  聽說過推背圖的同志,應(yīng)該就知道袁天罡、李淳風其人。

  “推背圖”是怎么回事呢?推背圖,傳聞是一千三百多年前,由唐朝太宗命兩位當時著名的天相學家李淳風和袁天罡所作,以推算大唐國運。由于李淳風推算的上了癮,一發(fā)不可收,竟推算到唐以后中國2000多年的命運,袁天罡一看他還沒完沒了了,就推了一下他的背,說道:"天機不可再瀉露,趕緊休息吧!",所以《推背圖》就是根據(jù)第六十圖像(最后一卦)中的頌曰“萬萬千千說不盡,不如推背去歸休”而得名。

  袁天罡是隋末唐初的玄學家,最擅長相面。在歷史上,他給唐朝的岑文本、房玄齡等這些牛叉哄哄的大人物們相過面,各種神預言,整的這些國家權(quán)力中心的核心人物都五迷三道的。最為出名地就是她給還是嬰兒時代的武則天相過面,《唐書》記載當武則天還在襁褓中時,袁天罡一見到武則天的母親楊氏便吃驚地說:“夫人法生貴子!”武則天的母親便把兩個兒子武元慶、武元爽領(lǐng)出讓袁天罡相面,可是袁天綱一看說可以官至三品,只不過是能保家的主兒,還不算大貴。楊氏又喚出武則天的姐姐讓袁天罡相面,袁天罡稱“此女貴而不利夫!”最后由保姆抱出穿著男孩衣裳打扮的武則天,袁天罡一見襁褓中的武則天大驚,說她“龍瞳鳳頸,極貴驗也!”但又遺憾地說:可惜是個男孩兒,“若為女,當作天子!”結(jié)果真被他不幸言中。

  唐高宗即位后,袁天罡雖然也得到了新皇帝的重用,但是他預測到繼續(xù)待在皇帝身邊會大禍臨頭。于是就向皇帝請求告老還鄉(xiāng),皇帝委以火井縣令回蜀郡赴任。他回去不久,就死在了任上。網(wǎng)上一直說他死后,他的墓葬因為他的神機妙算而千年來無人盜掘。實則不然,袁天綱死后葬在邛崍白鶴山,墳墓雖已被盜毀,但遺跡尚存。又說葬于四川閬中,真假莫辯,

  李淳風,據(jù)說是袁天罡的徒弟,今陜西省寶雞市岐山縣人,唐代天文學家、數(shù)學家、易學家。

  他從小就是神童,精通天文、歷算、陰陽、道家之說。后來他成為了李世民的參軍,修訂歷法,改制渾天儀,寫了天文、歷法等著作,人們知道他的大名還是因為他與袁天罡一起著作了《推背圖》。

  咸亨元年(670年),李淳風無疾而終,終年68歲。唐高宗李治又頒“追復昭”,追復李淳風為“太史令”。李淳風死后,他被葬在了岐山縣城東北約六華里之處的鳳鳴鎮(zhèn)李家道村,他的墳墓最終也沒有逃過被盜的命運。

當然民間傳說這兩位都修玄升仙了,這個愿望太過美好,可惜事實上他們畢竟還是肉眼凡胎啊。不過這兩位肯定是自然死亡,這是毋庸置疑的,既不是被唐太宗毒死也不是被武則天處死。歷史陰謀論者可以歇歇了。

  我有幸目睹過印刷體的《推背圖》,神神叨叨,晦澀難懂,其中預言的事情都要事后牽強附會的去解釋才能印證,是真是假,難以說清。古時候原本就是一個不斷造神的社會,由于信息閉塞,口耳相傳,不斷放大,很多人物事件都是在傳播中不斷放大人為神話了的。

  個人以為,天有大道,凡人無神,置身于天地間,還是不要迷信造神的好。

4

根據(jù)史書記載,袁天罡和李淳風都是正常的自然死亡。袁天罡去世于唐太宗貞觀九年(635),李淳風去世于唐高宗總章三年(670),再對應(yīng)兩人的生年袁天罡的547年和李淳風602年,反映出兩人其實完全是兩代人甚至可以說是三代人。

從這個角度,民間傳說中袁天罡和李淳風實際是同母異父親兄弟或者一母所生雙胞胎,可以說是完全不成立的,除了生卒年份,袁天罡和李淳風兩人,一個是四川人(袁天罡是成都人),一個是陜西人(李淳風是岐州雍縣人也就是今陜西省寶雞市岐山縣人),各自的父祖家世也清清楚楚(當然完全不同),實在看不出有什么關(guān)聯(lián)。

即使是袁天罡系李淳風老師的說法,我們分析也并不成立,李淳風包括自己父親李播在內(nèi)的道教師承關(guān)系也是比較清楚的,另一方面,袁天罡是在貞觀六年(632)才為李世民所知,這時他已經(jīng)85歲,離去世也只有3年——如電視劇《神探狄仁杰》所說,袁天罡在武周年間還興風作浪,更不可能。

再看李淳風,早在貞觀元年(627)自己25歲的時候就上書對歷法提出自己的主張,從而脫穎而出入太史局供職,而在之前的武德二年(619),時年17歲的李淳風就成為秦王府的記室參軍,已經(jīng)是李世民的部下。

可見,袁天罡和李淳風兩人的人生軌跡是完全不一樣的,兩人之間也很難說有多大的交集。

事實上,袁天罡和李淳風從事的領(lǐng)域也不相同,袁天罡更像一個直言談相的術(shù)士,而李淳風的工作則多少有一些科學的萌芽,包括了天文觀測、制訂歷法、給風定等級等等。

但是,因為根據(jù)中國古代的觀念,天文、歷法、五行、蓍龜(以蓍草與龜甲占卜兇吉,指占卜)、雜占等都屬于術(shù)數(shù),兩人也確實都有預測未來的行為,所以他們就被歸為一類人,同時也有了他們共同推算編寫《推背圖》的傳說。

5

在唐朝有兩個神棍,一個叫袁天罡,另一個叫李淳風,在唐朝的時候,他們兩個可是明星人物,從平民到帝王無一對他們瘋狂地崇拜,被稱為老神仙。后世更是因為二人的著作《推背圖》的神奇預言,而對他們崇拜有加。既然袁天罡和李淳風被稱為老神仙,那么他們最后到底是怎么死的呢,難道是羽化成仙了嗎?

袁天罡,隋末唐初的玄學家,最擅長相面。在歷史上,他給唐朝的岑文本、房玄齡等大佬們相過面,各種神預言。最為出名地就是她給還是嬰兒的武則天相面后,認為她將來會成為天子。袁天罡就是這么牛,憑著自己的相面之術(shù)而成為名人,被唐太宗召見,成為李世民的智囊。從此,袁天罡不僅不用再擺攤算命混飯吃了,而且只給高官們算命,各種浪,各種嗨,老神仙,一言不合就開干。

后來,到唐高宗即位后,袁天罡雖然也得到了新皇帝的重用,但是他預測到繼續(xù)待在皇帝身邊會大禍臨頭。于是乎,他就向皇帝請求告老還鄉(xiāng),皇帝委以火井縣令回蜀郡赴。他回去不久,就死在了任上。網(wǎng)上一直說他死后,他的墓葬因為他的神機妙算而千年來無人盜掘。實則不然,袁天綱死后葬在邛崍白鶴山,墳墓雖已被盜毀,但遺跡尚存。



李淳風,今陜西省寶雞市岐山縣人,唐代天文學家、數(shù)學家、易學家。他從小就是神童,精通天文、歷算、陰陽、道家之說。后來他成為了李世民的參軍,修訂歷法,改制渾天儀,寫了天文、歷法等著作,最出名的是他與袁天罡一起著作了《推背圖》。



咸亨元年(670年),李淳風無疾而終,終年68歲。唐高宗李治又頒“追復昭”,追復李淳風為“太史令”。李淳風死后,他被葬在了岐山縣城東北約六華里之處的鳳鳴鎮(zhèn)李家道村,他的墳墓也沒有逃過被盜的命運。

總之,袁天罡和李淳風兩個牛人最后都算是無疾而終,也算不錯的結(jié)局。只是他們被稱為老神仙,傳說可以預測未來,但是最后自己的墓葬也被挖了,有點大失所望呀!

6

由于對風水相術(shù)很感興趣,所以我對歷史上知名的相士有所了解,就比如麻衣道者,陳摶等,其中最讓我敬佩的,還是大唐的風水大師袁天罡,曾經(jīng)連續(xù)17個小時將《袁天罡傳》讀完,玄學要精通其中一門已經(jīng)十分不易,而同時精通相術(shù),堪輿,天文的更為難得。

《袁天罡傳》

袁天罡和李淳風,大唐初期最杰出的兩位相士

袁天罡和李淳風兩人都是大唐初期,十分出名的玄學大師,袁天罡十分精通相術(shù),李淳風則擅長天文歷法,袁天罡出生在隋朝末年,有傳聞?wù)f他是隋文帝楊堅的兒子,被抱到袁家撫養(yǎng)的,年少時袁天罡家境不富裕,但是他十分熱愛學習,青年時期就已經(jīng)對相術(shù)有很深入的研究了。

影視劇中的袁天罡形象

后來袁天罡到了洛陽去當官,據(jù)說他的相術(shù)預測非常準,所以很多達官顯貴常來請他看相,并且他預測的很準確,這就更讓袁天罡聲名遠揚,后來天下大亂,袁天罡回到了故鄉(xiāng),和很多算命先生一樣,以賣卦為生,在這期間他遇到了竇軌,并為他補了一卦,稱他將在梁州建功立業(yè),后來卦象應(yīng)驗后,竇軌舉薦了袁天罡。

袁天罡最為傳奇的一個故事,便是他到了利州后,看到了武則天的母親楊氏,他一口斷定楊氏生了貴子,當時武則天還在年幼,服飾是穿著男孩的服飾,她的侍從將武則天帶到袁天罡面前,請袁天罡為其相面,袁天罡十分驚嘆的說:“如果這是個女子,以后必為天子!蔽鋭t天在公元690年,登基稱帝。唐太宗后來也召見過袁天罡,也十分贊賞他的才學。

女皇武則天

李淳風也出生于隋朝末年,他自幼就十分信仰道家學說,博覽群書,這應(yīng)該是受到了他父親的影響,李淳風對道家學說,陰陽學說有深入的研究,九歲時就拜入了至元道長門下,后來他得到了劉文靜舉薦,開始為李世民效力,李淳風對數(shù)理也很有研究,被唐太宗任命為承務(wù)郎。

李淳風入仕后,仕途十分的順當,被任命為太史令,掌管大唐的天文歷法,祭祀典禮等等,后來到了唐高宗時期,李淳風結(jié)識了袁天罡,兩人是亦師亦友的關(guān)系,經(jīng)常在一起研究相術(shù),五行六壬,據(jù)說兩人曾經(jīng)在一起推算大唐國運,也是在這次的推算中,誕生了著名的《推背圖》。(對于這一部分內(nèi)容,各位讀者請理性看待)李淳風

袁天罡和李淳風的結(jié)局

唐高宗繼位后,袁天罡請求辭官回鄉(xiāng),唐太宗準許他回鄉(xiāng),但是讓他去擔任火井縣令,當時的宰相高士廉問袁天罡,你認為你最后可以當?shù)绞裁垂俾毮兀吭祛阜浅o奈的對他說,在今年夏天,我就會死去。高士廉對此不以為意,結(jié)果沒想到,幾個月后就得到了袁天罡在任上病逝的消息。

李淳風后來除了深入的研究天文歷法,他對唐朝數(shù)理研究發(fā)展也做出了杰出的貢獻,為《九章算術(shù)》注釋,推演新歷著《麟德歷》,留下了詳細劃分風力等級的《乙巳占》,在公元670年無疾而終,唐高宗李治追悼了他。

《乙巳占》

我是玄坤,一個熱愛并不斷學習歷史文化的求學者,每天一點分享,期待著朋友們的關(guān)注留言,能多和大家交流學習,感謝各位閱讀!

7

謝邀!袁天罡和李淳風均為唐朝時期的道士,皆為著名天文學家、星象預測家。相傳李還是袁的徒弟,他們均善長相面、占卜、算命等術(shù)士行當。在篤信迷信的封建社會他們都曾入仕為官,袁曾任欽天鑒、李也曾任太史令。他們分別有不少著作流傳于世,特別是他們合著的《推背圖》還對當時及其后二千年作出過預測,其中不少預測得到應(yīng)驗。據(jù)說他們各自為武則天陵尋找風水寶地,李用了81天尋到并埋下一枚銅錢,而袁用了49天尋到也埋下一箭。最終挖掘發(fā)現(xiàn)箭穿錢眼,可見殊途同歸,該風水寶地確認無疑。據(jù)說袁自己掐算壽命為52歲,故提前歸隱并卒于家中。而李淳風在朝時間較長,掐算知情太多,被朝庭滅口。傳說袁、李均葬于四川閬中,二墓相距不遠。

8

袁天罡和李淳風是怎么死的?

謝謝邀請。現(xiàn)在我們走到大街上,都會看到有算命先生,他們在那里嘀嘀咕咕的,看起來很是神秘。其實在古代,也是有這種人的。而且如果他們算的準,是很有社會地位的。今天咱們要說的這兩個人,就是靠算命為生的。他們分別是袁天罡和李淳風,這2人可不得了,F(xiàn)在咱們來說說他們是怎樣的不得了,又是怎樣的離開人世。因為關(guān)于他們2人的死,民間有很多種說法。

袁天罡主要活躍在唐太宗時期,他能看得懂天上的奇象,能夠預言出即將發(fā)生來的很多事,且還特別靈驗。于是很多官員和朋友都會找他來算卦,算自己的仕途,算自己的姻緣。讓人感到匪夷所思的是,他算的真的特別準。如此具有神秘色彩的人,當然會引起唐太宗的看重。后來這個人想要回自己的老家當官,皇帝也是欣然同意。可出乎意料的是,他到老家沒多久就離奇死去,在當時引起了很大的轟動。

李淳風這人也是個道士,特別會算命。他這一生中給不少人斷言過吉兇,泄露了很多天機。這樣的人,朋友當然不會少。畢竟每個人的一生幾乎都會有點災難,如果有人能夠提前預測或者有避免的法子,那么很多人都會選擇去巴結(jié)那個人。很明顯李淳風就是這樣的人才,當時的很多大官都特別依賴他。他在官場上呆了有40多年,才去世的。關(guān)于他的死,正史中并沒有特別詳細的記載,也是個謎。

有句老話說的是,泄露天機是會折壽的。但我卻不贊同,我個人認為他們死得蹊蹺,是因為知道的太多了。畢竟他們能夠算命,當然也會算出些權(quán)貴們的秘密。所謂知道的越多,死得越早,不是沒有道理的。那些權(quán)貴們確實想要依靠他們,來預知未來的事,但并不想讓他們知道太多的秘密。可是由于他們的能力太過突出,當然會遭到有心之人殺害。

9

袁天酐神奇后被李世民召入宮,他說陛下我已老了,我預測了2個月內(nèi)必死。后來當真就死了。他是李淳風的師傅。推背圖是李淳風得到李世民的指令推演大唐的興衰的,沒想到推演到2000年后,然后袁在后面推他的背,說天機不可泄,早點休息吧。李年輕氣盛,沒有袁那么懂得收心。但是李確實青出于藍。也有可能是袁收的利害。

李淳風(602年-670年),道士,道號黃冠子,岐州雍縣人(今陜西省寶雞市岐山縣)。唐代天文學家、數(shù)學家、易學家,精通天文、歷算、陰陽、道家之說,是《推背圖》的作者之一。 隋仁壽二年(壬戌年)(602年),李淳風生于岐州雍,自幼聰慧好學,博覽群書,尤其精通天文、歷法、數(shù)學等。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李淳風經(jīng)推薦成為秦王李世民的記室參軍。唐太宗貞觀元年(627年),25歲的李淳風上書,對道士員外散騎郎傅仁均所著的《戊寅元歷》提出18條意見,太宗采納7條意見,授于李淳風將仕郎,入太史局供職,鞠躬盡瘁40年。 李淳風是世界上第一個給風定級的人。他的名著《乙巳占》,是世界氣象史上最早的專著。李淳風和袁天罡所著的《推背圖》以其預言的準確而著稱于世。[1][2][3]咸亨元年(670年),李淳風卒,唐高宗李治又頒“追復昭”,追復李淳風為“太史令”。

10

袁天罡和李淳風都是唐朝非常出了名的玄學大師,兩個人可謂是棋逢對手、將遇良才。從后世對于兩個人的評價中,對他們倆的平定很相似,都是天文學家、數(shù)學家,看來要想玄學做到好,數(shù)學一定要好。兩人都是無疾而終。

兩個人的合作也是天衣無縫,非常經(jīng)典,合著的《推背圖》被稱為中華語言第一奇書,竟然能夠推算到唐以后中國兩千多年的命運,足可見兩個人功底的深厚。

兩個人的另外一次合作也被稱為美談,那就是唐高宗去世后,武則天委派兩個人分別為帝陵選址,之后兩個人單獨行動,根據(jù)自己的考察,最終袁天罡在自己選定的位置埋了一枚銅錢,李淳風在自己選定的位置插了一枚發(fā)針,結(jié)果武則天派人前去查看,發(fā)現(xiàn)發(fā)針正好插在銅錢的錢眼里,兩個人不謀而合。

【一】袁天罡。他的玄學才能被唐太宗所知曉,公元632年將袁天罡詔到身邊,自此成為唐太宗的智囊,自此之后,袁天罡一直在唐太宗身邊。其實袁天罡對于李世民來說,無非是一位能掐會算的術(shù)士,李世民在遭遇一些不得解的事情的時候,都會召來袁天罡為其解讀和破解,其實對于袁天罡來說,在皇帝身邊伺候皇帝是一位高度危險的事情,伴君如伴虎,雖然他算的很準,哪一天自己的回答頂撞了皇帝,那就有被砍頭的危險。在多年以后,袁天罡預感到繼續(xù)在皇帝身邊會有危險發(fā)生,于是向唐太宗請求回家鄉(xiāng),太宗準奏,委以火井縣令回蜀郡赴任,最終卒于任上。著有《九天玄女六壬課》、《五行相書》、《易鏡玄要》、《三世相法》、《袁天罡稱骨歌》、《太白會運逆兆通代記圖》等,但大多已亡佚不可見。

【二】李淳風。袁天罡的弟子,其17歲的時候經(jīng)好友劉文靜的推薦,成為親王府記室參軍。貞觀元年627年,25歲的李淳風上書,對《戊寅元歷》提出18條意見,引起時人重視,太宗采納7條意見,授他將士郎,入太史局供職。在置掌天文、地理、制歷、修史之職的太史局,充分展現(xiàn)其才智。他審定并注釋的《十步算經(jīng)》成為世界上最早的算學教材,在中國、日本和朝鮮的學校中沿用多年。撰寫《乙巳占》10卷,是一部重要的星占學著作,是世界上第一個將風劃分為八級,是世界上給風劃等級最早的人。咸亨元年即670年,李淳風溘然長逝,朝廷頒布“追復昭”,追復李淳風為“太史令”。

兩位玄虛大師最終的結(jié)果都是無疾而終,埋在了各自的故鄉(xiāng),實現(xiàn)了落葉歸根,雖然他們溘然長逝,但是他們的故事被一代又一代傳頌下來,讓我們至今對兩位都感到十分的好奇。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wù)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