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代人也是觀風測天氣的。

中國從秦漢開始就設立觀測氣象的部門,名稱為:欽天監(jiān)。它類似于今天的氣象局。

我國先秦時期就使用風向旗,把旗掛在高桿上測風向。東漢時就發(fā)明了候風地動儀。它是在一根高竿上裝一只可以轉(zhuǎn)動的銅鳥,根據(jù)銅鳥隨風轉(zhuǎn)動的方向測風向。

我國宋代就發(fā)明了雨量器。據(jù)《數(shù)書九章》記載。雨量器大小統(tǒng)一標準,圓筒直徑14厘米,并有銅制的量雨標尺。

古人預測天氣主要是靠在長期觀察以及總結出的有關天氣變化的經(jīng)驗來預測天氣。

比如,看云識別天氣!秴问洗呵铩穼⒃品譃椤吧皆、水云、旱云、雨云”四種,對預示著不同天氣的云進行了簡單分類。古人還根據(jù)云層的薄厚、顏色總結出了一系列天氣和氣象諺語,如“天有城堡云,地上雷雨臨”。

再如,根據(jù)風來預測天氣,“東風送濕西風干,南風吹暖北風寒”,它說明不同的風會帶來冷暖干濕不同的天氣。

還有根據(jù)動物行為預測天氣。像"燕子低飛蛇過道,不出三日大雨到”;像觀測早晨蜘蛛網(wǎng)上有水珠這是天晴的預兆。

民間還總結出了一些有關預測天氣的民顏:"月暈風,礎潤雨",說明月暈出現(xiàn),將要刮風;礎石濕潤,就要下雨。還有"月暈午時風,日暈三更雨”,意思是若出現(xiàn)日暈的話,夜半三更將有雨,若出現(xiàn)月暈,則次日中午會刮風。等等。

古代因為科技落后,只能用這些簡單的儀器和憑從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經(jīng)驗來預測天氣。

最佳貢獻者
2

觀風向

風向?qū)τ谔鞖庾兓哂兄匾闹甘疽饬x,古人很早就開始注意風向,并對風向與天氣變化的關系早有認識,至漢代各種測風工具的發(fā)明,人們對風向變化引起的天氣有了更多認識。

如《淮南子?天文訓》說,什么叫八風?立春時條風到(即東北風),春分時明庶風到(即東方風);立夏時清明風到(即東南方風),夏至時景風到(即南方風);立秋時涼風到(即西南方風),天秋分時閭闔風到(即西方風);立冬時不周風到(即西北方風),冬至時廣莫風到(即北方風)。

又如《五雜俎》說:“關東,西風則晴,東風則雨。關西,西風則雨,東風則晴”!肮蕊L,東風也。東風主發(fā)生,故陰陽和而雨澤降。西風剛燥,自能致旱。若吾閩中,西風連日,必有大災,亦以燥能召火也”。

在民間則有“南風刮到底,北風來還禮;東風下雨東風晴,再刮東風就不靈”等諺語。

觀風力

如《抱樸子》說:風高者道遠;風下者道近。風不鳴葉者十里,鳴條搖枝百里,大枝五百里,仆大木千里,折大木五千里。三日三夕,天下盡風;二日二夕,天下半風;ー日ー夕,萬里風。

又如《開元占經(jīng)》說:古云發(fā)屋、折木、揚沙、走石,今謂之怒風;一日之內(nèi)三轉(zhuǎn)移方,古云四轉(zhuǎn)五復,今謂之亂風,亂風者,狂亂不定之象;無云晴爽,忽起大風,不經(jīng)刻而止絕,絕復忽起,古云暴風卒起,作有作無,今謂之暴風;鳴條擺樹,蕭蕭有聲,今謂之飄風;迅風觸塵蓬勃,古云觸塵蓬勃,今謂之勃風;回旋羊角,古云扶搖羊角,今謂之回風,回風者,旋風也;古云清涼溫和,塵埃不起,今謂之和風。

在民間則有“東風急,雨打壁”等諺語。

觀風時

如《物理論》說:春氣溫,其風溫以和,喜風也。夏氣盛,其風熛以怒,怒風也。秋氣勁,其風清以貞,清風也。冬氣石,其風慘以烈,固風也。在民間則有“開門風,閉門雨”;“四季東風下,只怕東風刮不大”等諺語。還有“春天刮風多,秋天下雨多”“春起東風雨綿綿,夏起東風并斷泉;秋起東風不相提,冬起東風雪半天”等說法。

聽風聲

如《開元占經(jīng)》說:宮日風,當日雨;徵風,三日雨羽風,五日雨;商風,七日雨;角風,九日雨;但依日數(shù)得雨,皆解

感風濕

在民間有“旱刮東風不下雨,澇刮西風不會晴東風濕,西風干,北風寒,南風暖”等諺語。

除此之外,觀虹、雷電預測天氣總結也非常多。如《開元占經(jīng)》卷九八中有:“虹見,雨即晴,旱即雨”,“久雨虹見即晴,久早虹見即雨也”。民間有雷電“東閃空,西閃麗,南閃火門開,北閃連夜來。東南方向閃電晴,西北方向閃電雨;雷打天頂雨不大,雷打云邊降大雨”等諺語。

現(xiàn)代氣象科學研究表明,一種天氣現(xiàn)象與另一或另幾種天氣現(xiàn)象之間既存在必然關系,也存在或然關系,如下雨必然與云有關系,可以說無云不雨,但有云則可能下雨,可能下雪、可能下雹或可能無任何降水,那么人們只要對雨云、雪云、雹云和無雨云進行長期觀察和總結,就可以通過云的變化來預測預報未來天氣、氣候變化。在中國古代,人們已經(jīng)比較普遍掌握了這些預測預報方法。

綜上所述,所以答案是“能”

3

能,古人用風標定風向來判定天氣。

4

武王伐紂時,姜子牙等人就上知天文 下知地理的能力,三國中諸葛亮也是上知天文 下知地理的能力,這就是,五行八卦,易經(jīng)演變出來的,神奇而又高深莫測。知天文知地理,知未來,知生死。

5

能,風的大小,時辰,方向,都是可以預測天氣的,尤其是節(jié)氣變化時,風的變化更明顯

6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