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張無忌間接建立明朝,袁承志間接滅亡明朝。
但是,若說袁承志是“扶不起的阿斗”,卻著實有些牽強和過于貶低。
袁承志作為薊遼總督袁崇煥之子,他的名字就決定他的一生:承父之志。他藝成下山,剛開始就想著替父親報仇除去崇禎,而恰逢闖王起義,得到天下百姓的支持,于是袁承志就輔佐闖王,替闖王籌集軍餉,一心要將大明王朝推翻。在李闖占領(lǐng)北京逼迫崇禎上吊自殺以后,卻只貪圖享樂,驕奢淫逸,于是北京城一片烏煙瘴氣,李闖的部下只顧著錢財和女人,卻未能發(fā)現(xiàn)潛在的危機,因為他們覺得只要推翻了明朝,就沒有任何敵人,就可以高枕無憂了。
可是,在他們不把吳三桂放在眼里,搶奪陳圓圓以后,吳三桂一個舉動就讓他們徹底葬送了勝利的果實。
對于袁承志而言,當(dāng)他看到李闖部下在北京城殺傷淫掠,而最佩服的大哥李巖又被李自成殺掉,他內(nèi)心就明白了,李闖也不可能給老百姓帶來安寧穩(wěn)定的生活,這讓他非常懷疑自己的幫助李闖推翻明朝的舉動到底是對是錯。
后來的袁承志是非常迷茫的,他眼看著一幕幕痛心的場景,自己卻無力改變,這讓他無比愧疚,這才認(rèn)識到自己武功雖高,可是影響力也著實有限。
當(dāng)無力改變這種現(xiàn)狀之時,袁承志只能眼不見也凈,畢竟后來大清入關(guān),漢人的江山落入滿清之手,袁承志如若見到滿清的所作所為便更會痛苦傷心。
可以理解袁承志的隱居海島是對現(xiàn)實無力改變的逃避,畢竟身在時代大海之中,他武功雖高,卻也只是一葉帆舟,他根本無力決定航向,因為大海中的風(fēng)向才是主導(dǎo)因素。一人之力太渺小了,人在歷史潮流之中也是太過微不足道。
袁承志也只是一個人,并無改變歷史的能力,即使南宋末年的郭靖大俠,武功再強也阻擋不了蒙古大軍對襄陽的沖擊。
二
其實,論出身,袁承志的確要比張無忌要好,畢竟他是出身官宦之家,而張無忌卻是出生在一個遠(yuǎn)在千里之外荒無人煙的海島上,父母都是江湖中人。相比而言,袁承志的出身條件要比張無忌好一些。
袁承志師承華山派高手神劍仙猿穆人清,得傳華山派頂級內(nèi)功“混元功”,以及華山拳法,劍法。又從木桑道長那里學(xué)到他的暗器功夫和詭異步法“神行百變”。當(dāng)然,他還繼承了金蛇郎君夏雪宜的金蛇劍和金蛇劍法。
他年紀(jì)輕輕,可是一出山就是當(dāng)世頂級高手,武功之強甚至強過大師兄黃真,可能功力有所不及神拳無敵歸辛樹,但是武功多變又勝過他。
也就是說,袁承志的武功在當(dāng)世可能僅次于師父穆人清和師兄歸辛樹,至于其他之人,包括第一反派人物玉真子也都不是他的對手。
當(dāng)然,《碧血劍》中的武功就已然衰落的厲害,相比《倚天屠龍記》那簡直差距太大。
在倚天中,張無忌學(xué)會全部《九陽真經(jīng)》并打通任督二脈,功力之強是后世人難以想象的,他憑借一人之力將讓明教起死回生,然后帶領(lǐng)明教在江湖上大顯神威。當(dāng)然,明教人才輩出,特別是朱元璋常遇春之輩,雖然武功不夠突出,但是打仗和權(quán)謀算是頂級,到后來,張無忌已然尾大不掉,難以真正掌控明教的各方勢力,畢竟張無忌并非出色的領(lǐng)導(dǎo)者,他只是一個武功高強的普通人。
張無忌在明知難以掌控明教之時,就選擇讓權(quán),將教主之位交給楊逍,后來又交到朱元璋手里,而張無忌也樂得逍遙,和趙敏隱居山林,基本上也不會出現(xiàn)在中原,畢竟他是朱元璋第一忌憚之人。
可見,張無忌和袁承志都是一樣,最終都選擇遠(yuǎn)走他鄉(xiāng)。
三
袁承志本是一個積極的人,他一身過硬武功在江湖上鮮逢敵手,可是他依舊未成大事。
這其中原因不在于袁承志本身,而在于當(dāng)時的環(huán)境復(fù)雜,袁承志是一個初入江湖的年輕小伙子,他對于江湖的認(rèn)知相當(dāng)淺薄,只是有一點他很明確,就是要為父報仇。于是,他把自己的定位就放在對抗朝廷這一邊。而后,他遇到李巖,對李巖非常佩服,對于他憂心國事為老百姓著想的觀點特別認(rèn)同,于是就想著和李巖一般干大事。恰好他師父又指引他們?nèi)ポo佐闖王,于是袁承志就明確方向,輔佐闖王。
可以說,袁承志是很被動的一個人,他的決定更多的不是源于他自己,而是他身邊之人,正是如此,袁承志并未對一些人和事情真正的搞清楚搞明白,這也導(dǎo)致他的判斷和選擇并不是最完美。
當(dāng)然,處于那個時期,袁承志又能如何去選擇呢?難不成輔助滿清!這是袁承志永遠(yuǎn)都不可能接受的事情。畢竟,民族仇恨是太過強烈,袁承志不可能幫助異族。
袁承志空有一腔熱血,卻被現(xiàn)實消磨的所剩無幾,他想為國為民,可是又該如何去做呢!清軍入關(guān)大勢已去,江山的歸屬從大明轉(zhuǎn)入大順,又在短時間內(nèi)改為大清,任誰能接受得了。
袁承志的迷茫代表了那個時代的迷茫,他只是恰好處于那個時期,他想成就一番大事,可是到頭來卻不知道自己的所作所為到底是對是錯。當(dāng)看到的一切都是自己不愿見到,而自己又沒有任何能力改變之時,袁承志就選擇遠(yuǎn)離中原,至少眼不見為凈。
可以說,袁承志和張無忌的確有很多相似之處,都是武功獨步天下,可是卻難以改變現(xiàn)實,畢竟他們都是武功高強的普通人。
*忠肝義膽岳老三聊武俠第369期*
堅持原創(chuàng),我是忠肝義膽岳老三,歡迎關(guān)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