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雖然沒有發(fā)明指甲鉗,但是古代人仍然會修剪指甲,方法就是剪和削。
古人最早是沒有要修剪指甲的意識。比如我們華夏認為身體發(fā)膚受制之于父母,不能輕易修剪。頭發(fā)是不能修剪的。
而指甲隨著生長對生活帶來極大的不便,在金屬發(fā)明之前,人們主要用石器磨來修指甲。
在《詩經》中已經提到剪的動作。那時剪寫作翦。如《召南甘棠》有“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勿翦勿;……勿翦勿拜”句;《魯頌·門必宮》有“實始翦商”句。翦,齊斷也。
現(xiàn)在考古發(fā)現(xiàn)的最早剪刀實物為鐵器,屬于西漢早期。
漢時的剪刀,樣式和現(xiàn)在不同,是用一根鐵條兩端鍛成相對的邊刃,再將鐵條彎成“8”字形狀,利用彎簧的彈力使其合放。鐵刃相交,能齊斷,這種形制,今天被稱為交股式。東漢至宋朝出土的剪刀大多為這類交股式,其中以鐵質居多。
然后逐漸演變?yōu)楝F(xiàn)今所用的雙股式。
至于削,則以刀具為主。早期人類打磨的石器中也有刀式的形制。等到金屬被發(fā)明應用,刀具發(fā)展迅速。
后來聞名的“揚州三把刀”其一就是修腳刀。
揚州修腳由技而醫(yī),由技而藝,代代相傳,極具功力。不僅修指甲還附帶泡腳、洗腳,捏腳、刮腳、治腳疾等。
古代人對剪下的指甲也比較重視,剪下來的指甲要按規(guī)矩置放。不能隨意丟棄,因為指甲被認為是自己體內氣血而生。含有本人的陽氣和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