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明朝,嘉靖年間,東南沿海倭寇橫行,燒殺搶掠,百姓苦不堪言。

明軍與倭寇接戰(zhàn),屢戰(zhàn)屢敗。倭寇自以為天下已無敵手,氣焰愈加囂張。

民心,士氣。明朝啊,太需要一場勝利了!

1557年,明朝地方大員胡宗憲調集大軍,準備攻打駐守在浙江岑港(地名)的倭寇和汪直余黨。

這年冬天,戚繼光招募了3000名浙江士兵,開始進行嚴格的軍事訓練????。

胡宗憲好大喜功,他說:目前,消滅倭寇是當務之急,戚將軍(戚繼光官職為參將)只管殺賊,訓練不訓練都無謂。

戚繼光卻認為:殺賊必須練兵,磨刀不誤砍柴工嘛!

1557年冬季開始,戚繼光展開了練兵行動。他要求嚴格,采用優(yōu)勝劣汰的方法,對士兵進行了高強度的訓練,決心打造一支戰(zhàn)無不勝的新型軍隊????。

1558年2月,戚繼光奉命率領3000新軍,配合俞大猷部圍殲龜縮在岑港的倭寇,至此,新軍訓練還不足3個月????。

可是,剛剛到達岑港戚繼光新軍,卻被調到了另一個抗倭戰(zhàn)場。戚繼光3000新兵,人人奮勇,個個爭先,殺得倭寇是哭爹喊娘,連滾帶爬????????????。

戚繼光新軍連戰(zhàn)連捷,俞大猷卻未能攻下岑港。打了半年,明軍死傷不少,無奈倭寇死守,岑港就是拿不下來。

岑港久攻不克,朝廷嚴令,戚繼光重返岑港戰(zhàn)場,配合俞大猷圍殲岑港之敵。

戚繼光到后,先查看了岑港地形,發(fā)現:岑港三面環(huán)山、一面臨海,可謂地勢險要,易守難攻。

倭寇切斷了連接岑港的所有通道,只留下臨海這一面?磥,倭寇是鐵了心地死磕到底了。怎么辦?陸地上打不進去,海路上,倭寇又掌握著制海權。

當時,明軍海上力量薄弱,平時根本守不住自己的海域。倭寇呢!海上支援快捷,后勤補給源源不斷,這也是明軍久攻不克的重要原因之一。

嘉靖皇帝聽到消息后,認為俞大猷、戚繼光作戰(zhàn)不力,下旨將二人停職留用,限一個月內,拿下岑港。否則,就把參戰(zhàn)各級軍官一律軍法從事。

形勢緊迫,戚繼光決定改變戰(zhàn)術,采用疲敵之計:讓部隊輪番祥攻,晝夜不停地擂鼓吶喊,搞得倭寇吃也吃不好,睡也睡不成。時間一長,倭寇疲憊不堪,只剩下了半口氣。

與此同時,戚繼光還運用了離間計,使倭寇之間互相猜疑,消耗了敵人的戰(zhàn)斗力。

一天拂曉,大霧彌漫,十步之外,不辨人馬。戚繼光俞大猷,各率精兵強將,借著云霧掩護,悄悄摸到倭寇陣地,一聲炮響之后,殺聲震天動地。倭寇大驚,倉促應戰(zhàn),有的倘在夢中,便做了無頭之鬼????????????。

明軍大獲全勝,一舉奪回岑港,除少數倭寇乘船逃跑外,斬獲無數,取得了明軍抗倭以來第一次重大勝利????????????。

岑港之戰(zhàn),明軍全勝。戚繼光官復原職,不幸的是,俞大猷被誣陷入獄。

岑港之戰(zhàn)的勝利,鼓舞了士氣,讓老百姓看到了希望,提升了沿海人民的斗爭手段和抗倭決心。

岑港之戰(zhàn),讓屢戰(zhàn)屢敗的明軍、慘遭屠戮的百姓,終于揚眉吐氣了,豈能不蕩氣回腸啊!

最佳貢獻者
2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Y路程為您解答。



數百年前,有明朝,不和親,不割地,不賠款,不納貢,鐵骨錚錚,可謂華夏脊梁。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五次北伐,打的蒙古抱頭鼠竄。明英宗朱祁鎮(zhèn),不顧朝臣反對,御駕親征,土木堡兵敗被俘,寧死不降。連敵軍都對他尊敬萬分。民族英雄于謙,決絕瓦剌所有要求,就算皇帝被俘,大不了另立新帝。



崇禎皇帝,身為亡國之君,知名度比他祖宗朱元璋還要高。面對叛軍兵臨城下,有人勸他遷都,他不從,有人勸他逃離南京,他不逃。他選擇登上梅山,寧愿在歪脖子樹下吊死,也絕不服軟。當崇禎皇帝抱怨,百官不來上朝的時候,拼命抵抗的太監(jiān),都死在了叛軍刀下。崇禎皇帝不會知道,忠臣比他早一天,便在家自殺了。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這個王朝是如此的令人蕩氣回腸。




3

擁有最蕩氣回腸歷史的朝代當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偉大的長征,既便是拋開意識形態(tài),在世界軍史上也是奇跡。尤其是毛澤東指揮的“四渡赤水”,更是神來之筆,打個不恰當的比喻,就像中國大寫意山水畫,揮毫潑墨,瀟灑自如,把不可能變成可能……著名的三大戰(zhàn)役,各有各的神彩……朝鮮戰(zhàn)爭,更是讓世界目瞪口呆。遼寧撫順戰(zhàn)犯管理所,曾關押幾百名日本戰(zhàn)犯,朝鮮戰(zhàn)爭前,這些戰(zhàn)犯們根本不把中國人放在眼里,不接受改造,說他們是被美國原子彈打敗的。朝鮮戰(zhàn)爭后,打敗他們的美國大兵被中國人民志愿軍打敗了。日本人有個特點,吃硬不吃軟,崇尚武士道,就服硬的。朝鮮戰(zhàn)爭一結束,這些不服管的戰(zhàn)犯們都老實了,開始聽話,認真改造,并反復研究毛澤東的《論持久戰(zhàn)》,然后總結說,毛澤東說得對,就是沒有美國原子彈,沒有蘇聯出兵,再打上十年八年的持久戰(zhàn),日本國存在不存在都兩說了,因為到那時,拉長時間的戰(zhàn)爭會使日本本土連男人都沒了……

這是共和國蕩氣回腸的戰(zhàn)爭史。

建國之后,迅速的工業(yè)化,使建國40年的改革開放終于趕上了第三次工業(yè)革命,并通過又40年的改革開放,嚇得美國政客到處污名化中國……

4

中國最蕩氣回腸的朝代我認為是秦朝,東周列國經過春秋和戰(zhàn)國500年的變遷,在合成一個大國,秦始皇改變國家制度,廢除分封諸侯,采取郡縣制,車同軌,統一文字,統一貨幣,統一度量衡,修長城。

秦始皇為以后的交通,商業(yè),軍事防御,政治制度,都做了好的鋪墊,顛覆了以前的社會狀況,我認為從先秦到秦的這一段歷史是最蕩氣回腸的。一段歷史有很多故事,元前251年秋天,秦昭襄王病死后,孝文,王繼位,他繼位三天就死了,甘羅12歲出使趙國,秦國得到16座城池,甘羅十二拜上卿成為一段佳話。

甘羅

公元前227年,荊軻來到咸陽,秦始皇召見了荊軻,荊軻拿著樊於期的人頭和督亢的地圖來到秦國朝堂,荊軻捧著裝有樊於期人頭的木匣獻給秦王,荊軻又拿出督亢的地圖,荊軻把地圖慢慢打開,等地圖全部打開卷在里面的匕首就露出來,“圖窮匕首現”的典故就出自這里。荊軻抓起匕首,扔了地圖,左手揪住秦王袖子,右手就刺過去,緊要關頭有個伺候秦王的醫(yī)生,拿起藥罐對準荊軻打過去,秦王趕緊報寶劍拔出來,砍斷荊軻一條腿,荊軻沒有刺中秦王,自己卻被剁成肉醬。

荊軻刺秦王

秦王嬴政這段歷史,我認為是最蕩氣回腸的。

5

每個朝代都是歷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漢武帝時期,衛(wèi)青、霍去病帝國雙壁,打敗匈奴、收復河西走廊。蘇武牧羊、張騫出使西域,展示漢族人不屈的氣節(jié)和精神。

6

  • 66每個朝代的興衰都是歷史的軌跡,只是在這軌跡上有如夏花般燦爛的一刻,有愛國志士令人蕩氣回腸的事跡。

一 驃騎將軍霍去病

漢武帝時期,邊境屢被匈奴侵略。匈奴人野蠻兇狠,善騎射,他們有好的馬匹,來無影去無蹤,讓漢朝地方官非常頭疼。漢朝自建朝以來,一直被匈奴人侵擾,幾代皇帝都是癮忍不發(fā),積攢國力。

直到漢武帝時開始了大規(guī)模同匈奴作戰(zhàn),用衛(wèi)青大將軍掛帥,與匈奴作戰(zhàn),取得一定的成效。

公元前123年,衛(wèi)青的外甥霍去病,18歲了,隨衛(wèi)青出征,衛(wèi)青奉皇上之命,撥800壯士給霍去病,他帶著這隊人馬拋開大軍,孤軍深入,尋到匈奴單于駐地,殺敵2028人,俘獲包括單于的叔父,相國等一干人。當霍去病回來后,漢武帝大喜,封霍去病冠軍侯。

三年后皇帝封霍去病做驃騎將軍,率領1萬騎兵,突襲匈奴。霍去病帶隊經過五個匈奴王國,不掠取財物,只殺王者,轉戰(zhàn)六天,越過焉之山一千余里,與敵兵短兵相接,殺死了折蘭王,盧胡王,抓獲了呼韓邪王子等,殲敵八千余人。

霍去病用兵靈活,注意方略,不拘古法。19歲指揮兩次河西之戰(zhàn),殲滅和招降河西匈奴近10萬人。

直取祁連山,收河西走廊,從此絲綢之路得以開辟。驃騎將軍24歲病逝,他光輝燦爛的一生既短暫,又神奇。他的一生都奉獻在抗擊匈奴侵略上了。

二,民族英雄戚繼光。

明朝著名抗倭將領戚繼光,軍事家,書法家,詩人。他是杰出的兵器專家和軍事工程家。他改造發(fā)明了各種火器,建造的大小戰(zhàn)船戰(zhàn)車,使明軍水路裝備優(yōu)于敵人。他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在長城上修建空心敵臺。進可攻,退可守,是極具特色的軍事工程。

1557年,倭寇進犯東南沿海一帶,燒殺搶掠。來中國侵略的倭寇是日本訓練有素的武士,他們伙同海盜,對邊境百姓無惡不作。戚繼光到浙江赴任后,發(fā)現金華、義烏的兵比較彪悍,于是招募了3000人,在戚繼光指導訓練一下,成為一只抗倭精銳。后來稱為“戚家軍”。

日本刀精鋼鍛造,非常有殺傷力。中國的刀槍棍棒,都磕不過它。這些訓練有素的武士殺入鄉(xiāng)間,農民怎么能是他們的對手?戚繼光就想出了一個對付他們的辦法。利用當地一種老毛竹,多鉤叉。綁在木桿上,又用長槍,短刀,持盾的人組成12人一組,組組之間配合,后來也叫做鴛鴦陣。這個對倭寇打擊非常有效。

1562年,倭寇進犯福建,并聯合在福寧、連江等地的倭寇,倭寇聲勢浩大,地方官軍不敢進攻。戚繼光領命引兵先進攻恒嶼,恒嶼四面水路,地勢險要,戚繼光命將士們每人手持一束稻草填壕而進,大破倭寇,殺敵2200多人。然后乘勝追擊,殺至福清,搗毀牛田,端了倭寇老窩。然后,也不停歇,一路追擊,搗毀倭寇據點60余營,殺敵無數。……

霍去病,戚繼光,他們都是保家衛(wèi)國,打擊侵略的民族英雄。面對強勢的侵略者,能展示出超強的軍事才能和無畏的氣概。才讓這段歷史蕩氣回腸,讓后輩敬仰。(圖片來源網絡,有侵必刪)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