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曾國藩談論了做官的第一要義:耐煩。耐煩不僅是為官的第一要義,恐怕也是做人的第一要義。曾畢生磨煉自己的心志和耐心,終成一代棟梁。在曾的人生信條中,磨礪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他深信人的資質固有天生然而更多的在于磨礪與涵培,磨礪能改變一切天性。

此處所謂的耐煩,就是要控制住自己頭腦中的怒火和經受住別人相求的麻煩之事。平常經常聽見有人說別人:是不是活得不耐煩了,或者說自己活得太沒勁,就是此時不耐煩的心情。成大事者必須學會耐煩才能把難做的事做下去,把沒有希望的事做好。

能忍一次就能忍耐三次,一旦這種本事形成習慣,就會奠定成就大事的基礎,因為能耐得住火??燒和麻煩,能忍耐瑣碎痛苦軟劍之人,對于那些大風大浪,刀光劍影的硬傷外傷,反而有一種不失平衡的把握和不喪失方向的定力。

所謂耐煩,乃是耐得煩處,人只有耐得煩處,苦悶,寂寞等此無奈之事,才有可能錘煉一顆堅韌不拔的平常心?,然而有此平常心的人才能受得了各種考驗,涵培安靜的內心世界,來面對各種風浪和難關。

古人曾說:任何學問,遠望皆如一丘一壑,近觀則成泰山滄海,自古學問如此,日常生活中的一切皆是如此,無論有著多大雄心壯志的人每天面對的依然是被切割成一分一秒的生活,耐煩是人最應該懂得的道理,所謂萬丈高樓平地起,起步都是不容易的,都是按部就班的。

生活本身就是平凡的瑣碎的,人生的光燦爛只是偶爾的,而平淡無奇的生活才是持續(xù)的,任何一個人都不例外,看到別人鷹飛蝶舞的光芒須知道這只是暫時屬于你我的一剎那,能夠燦爛的只能是瞬間的,暗淡無光才是漫長的,用一顆張揚的心去面對日常生活,這樣的日子是不可想象的,只有能用忍耐克制,收斂的心?去生活的人,才是真正看透生活的人。

深透其宗的,懂得默默不語卻氣吐如蘭,半信半疑的,時常覺得日子過得不耐煩,時好時壞,任隨遭遇而不能自己,處處爭強好勝,盡想妖嬈絢麗,蜂狂蝶舞之人,一生為喧囂浮華狂奔不已,朝未聞道,夕卻已死。

最佳貢獻者
2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曾國藩,晚清重臣,著名軍事家,理學家,政治家。著有《曾文正公集》,他是湘軍創(chuàng)始人和統(tǒng)帥。

雖然本人有一些清高甚至孤傲,但是他的為官之道,缺被人津津樂道。他曾不止一次告誡自己部下,做官首先心態(tài)要穩(wěn),尤其要以“耐煩”為第一要義。

耐,就是耐得住寂寞,要忍耐 ,不能急于求成。煩,要心平氣和,不能煩亂。

不能為了求官而按耐不住心性,心情煩亂。更不能為了求官,而不擇手段。

如果說,一旦上司賞識你,手里有了一定權力,那么看你怎么看待,使用權力了。

如果你得不到上司欣賞,也不要灰心喪氣,怨天尤人,要打起十二分精神來。對待群眾要熱情,不要心不在焉 ,更不能反感不耐煩。

老百姓提出的問題和要求,要給予重視,必要的話,要耐心解釋,不能有厭煩情緒,對百姓不屑一顧,嗤之以鼻。都是不可取,必須改正。

對老百姓要負責任,真對待老百姓的每一件事。一定要踏踏實實干好本職工作,做好自己份內事。這樣早晚有一天,一定能等到上司賞識并重用的。

雖然曾國藩提出的為官須以耐煩為第一要義。是從地主階級,自身利益為出發(fā)點,最終是維護統(tǒng)治階級利益的。但今天仍有積極借鑒意義,特別是曾國藩的清政廉潔 ,仍值得從政者學習。

有一次接到弟弟曾國荃來信,瞧不起自己同事 ,跟曾國藩發(fā)牢騷。

他告誡說,絕對不能有不耐煩情緒,更不能表現出來。否則就不能跟同事和平相處,同事之間一定要和睦,才能一起共事。一定要從容平靜才能產生智慧 ,才能處事不驚,安穩(wěn)如山。

曾國藩經常跟同僚說:“耐煩就是訓練自己要不急不躁,無怨。時刻 保持平常心態(tài),清醒狀態(tài) ,清醒就能安靜,安靜才能穩(wěn)住下屬,才能做出決斷,穩(wěn)定局勢,不然急忙慌亂,只能事情越辦越遭,甚至產生嚴重后果。他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

1862年的一天,曾國藩率部追擊捻軍,沒有追上,這時候天色已晚,打算第二天繼續(xù)追擊,安營扎寨了。夜里,所部大營突然遭到捻軍偷襲,當時湘軍衛(wèi)隊只有一千多人。

部下都驚慌失措,甚至準備要突圍逃跑。此時曾國藩沒有走出大帳,也沒有下達任何號令,部下趕緊進大帳一看,曾國藩在行軍床上躺著呢 ,沒有一絲慌亂,部下以為大帥心中早有計謀。主帥都沒慌亂,部下也都按部就班,該干什么,還干什么。

捻軍一看,曾國藩大營一切如常,認為其中必定有詐,猶豫不決 ,不敢前進,最后撤退了。這些都是他平時心性的修養(yǎng),才能關鍵時刻,化險為夷。

所以,當官第一要義耐煩兩字,其中的含義和哲理,是多么的深刻。對于我們日常生活中,處理各種事情也是大有裨益的。

3

有"晚清四大名臣"之稱的曾國藩在一封家書中曾經引用過《耿恭簡公耐煩說》中的一句話:

居官以耐煩為第一要義。

照這字面的意思,大致是說為官之道,耐煩笫一。這顯然和我們常說的"公生明,廉生威"大相徑庭。然而你靜下心來,細細品味,你會發(fā)現這既是為官至理,又何嘗不是居家必備的一味良藥呢?

什么是耐煩?

耐煩的釋義,通常是指能忍耐,不急躁,不怕麻煩。

而這"煩"字,如果是按陜西、四川一帶的方言"潑煩"來解釋,顯得要尤為貼切。

在賈平凹的《廢都》一書中,就出現過"潑煩"這個字眼,而在今天的巴蜀大地上,潑煩二字也時常出現在人們的口頭里。

而具體表現在官場上,這耐煩又是什么呢?

《耿恭簡公耐煩說》里就講過這么一件事情。

說是有人將要出任縣令,臨行之前,特意跑來向耿恭簡公請教為官之道。

耿恭簡公問他:"你這一去,知道自己要做些什么嗎?"

那人答道:"當然是廉潔奉公,這是為官者應有的操守"。

耿恭簡公搖頭道:"你錯了!你此去若是做得成耐煩二字,就不失為一任好官"。

那人奇道:"下官愚飩,還請先生指教"。

耿恭簡公道:"身為地方官員,上為朝廷管理教化地方,下為百姓民生民計奔忙,所轄之事最為枯躁乏味、繁雜瑣碎。若是靜不下心,耐不住煩,大小事情做不了多少,你又算得是什么好官呢?

對上,要做到盡心盡力,事事稟告,即便如此,上憲大人還常常要吹毛求疵、批評指教。如果你不能耐煩,就會心生怨恨,最終導致你和上司在情感溝通上出現問題,也就難于得到上司的信任和支持。

對下而言,需要你處理的事情有大有小,時間上有長有短,面對的人里三教九流魚龍混雜,難免有人有鄉(xiāng)野匪氣咆哮公堂,舉止行為也常有唐突孟浪。倘若此時你不能耐煩,就會心生怒氣,遇事再難秉公直斷。

不僅公務繁忙勞累,你還得有日常應酬。既要迎上送下,接待來賓,又要接受邀請,投送拜帖。如果不能耐煩,就會禮儀不周,臉色難看,尊敬師長總欠三分,禮待下屬更談不上。長此以往,人際關系全無,輕慢狂妄之名卻是人人皆知,你想做事尚且不得,又怎去妄談做個好官"。

那人聽了耿恭簡公的這一篇長篇大論,大有茅塞頓開之感。去了任上,恪守"耐煩″二字,果然做得了一任好官。

由此可見,這"耐煩"二字固然淺陋,卻是從政的關鍵要領。因它而成就一個人的善政美德,亦能讓一個人在為人處世上如魚得水。

耐煩的好處,大到居官,小到居家。

耐煩固然是居官的第一要義,用于居家,又何曾不是至理名言呢?

平常人家過日子,影響到夫妻關系的,大多是一些雞毛蒜皮的瑣事,往往為了一瓶油、半瓶醋,丈夫看不慣妻子,妻子又潑煩丈夫,久而久之,感情變得淡了,心也就野了,最終反目成仇導致家庭破裂。

這中間但凡有一人耐煩,心平靜氣去體諒對方,也斷然不會鬧出這樣的悲劇。老話有云:"天下大道肇端乎夫婦",耐煩則家安,家庭穩(wěn)定則國家安定。

說到這里,我們就不得不提到曾國藩。從他留下的千百封家書之中,就能看出近世以來,深得耐煩之道者,曾國藩必列其中。

曾國藩家書的對象而言,上至父母,中對兄弟,下到子侄,所有親戚幾乎包羅其中,里面內容更是復雜繁瑣,大到國事政務的處理,小到要自己的女兒和兒媳每年為他納鞋一雙,以考校她們的女工做活。

無論信中所說之事是緩是急,或長或短,他始終耐得住煩,一字一句細細斟酌,從不給人以應付之感。他的這份耐心,他的這份謙和,對自己的家人尚且如此,那就更遑論他面對官場同僚了。

因此,曾國藩能位列"晚清四大名臣″之中,絕非偶然,單是這份耐煩,就值得后世之人去潛心琢磨的了。

4

“居官以耐煩為第一要義”出自曾國藩給九弟的家書。

曾國藩,是近代政治家、文學家、戰(zhàn)略家,是湘軍的創(chuàng)立者和統(tǒng)帥。與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并稱為“晚清四大名臣”

居官以耐煩為第一要義

曾國藩在給九弟的家書中寫道:

昔耿恭簡公謂居官以耐煩為第一要義,帶勇亦然。兄之短處在此,屢次諄教弟亦在此。二十七日來書,有云“仰鼻息于傀儡膻腥之輩,又豈吾心之所樂”,此已露出不耐煩之端倪,將來恐不免于齟齬。去歲握別時,曾以懲余之短相箴,乞無忘也。

這段意思主要的意思是說,耿恭簡曾經說,耐煩是當官最重要的能力,帶兵也是如此。所以我經常這樣教導你。你在給我的信中曾經寫道:“要在傀儡膻腥的人手下做事,看他們的臉色,我的內心又怎么能夠快樂呢?”可見,你已經顯露出不耐煩的情緒,將來怕是十分難以與人相處。

入朝為官是古代讀書人最大的心愿,就像現在的人們,也想擁有自己的社會地位和權利。但你的地位越高,所承擔的責任也就越大。每天都要有許多的事情要親自去處理。如果一旦感到厭煩,那做起事情來就會草率許多,這種辦事方法就會導致政務懈怠,百姓生活的辛苦,甚至會因此影響朝廷的穩(wěn)定。所以,如果一個為官者不耐煩會導致嚴重的不良后果!

耐煩其實也是做人的第一要義

耐煩:忍耐你所討厭的人或事物。

對于學生而言,只有耐煩,才能夠把知識掌握的足夠扎實。如果不耐煩,看起書來也就隨便翻兩下,上課精神不集中,就難以取得好成績;

對于創(chuàng)業(yè)的人來說,也只有足夠耐煩才能取得成功。不管事業(yè)是大是小,都會面臨員工管理的問題、業(yè)務處理的問題都需要耐心和恒心去處理;

對于家庭而言,只有耐煩才能把一個孩子教育好。

因此,如何樹立耐煩精神,是人生必修的一個課題。

5

淮軍創(chuàng)建之初,李鴻章推薦的三個人才,前來拜見曾國藩。

曾國藩沒有立即接見他們,只是站在暗處悄悄地觀察著。

半個時辰過去后,曾國藩發(fā)現,那三個人當中,已經有兩個人等得不耐煩了。其中一個東張西望,看屋內的擺設;另一個雖規(guī)規(guī)矩矩地站在庭院里,卻神色焦急。

只有一個人,神態(tài)自然。那人相貌雖然平庸,卻器宇軒昂,背負雙手,仰著頭看天上的浮云。

仔細觀察完后,曾國藩對如何使用這三人,已經有了成算。

他對李鴻章說:“你推薦的這三個人當中,只有一個人才堪大用!

李鴻章忙問:“老師是如何得知的?”

曾國藩捻著胡須,微微一笑說:“做大事,最重要的是耐煩。這三人當中,只有一人耐得煩,必成大器!

事實證明,曾國藩的判斷是非常準確的。被他看中的那個人,就是日后的淮軍名將、中法戰(zhàn)爭中的大功臣劉銘傳。

耐煩之人每臨大事有靜氣

曾國藩曾經說過,“居官以耐煩為第一要義!

其實,不僅當官要能耐煩,任何人做任何事都要能耐煩。

耐得住煩是一種修行,也是為人處事的重要條件。

“能耐”不如能“耐”,耐煩的人,能夠包容人事物境的紛擾,不怕煩難,不懼干擾,鍥而不舍,堅忍不拔。

“耐得千事煩,收得一心清”,耐煩的人,能夠掌控自己的雜念妄想,消融煩惱,保持溫和平靜。

古人云:每臨大事有靜氣,穩(wěn)住陣腳心不慌。要義就是“耐煩”。

遇到大事,危急時刻,怨天尤人不是辦法,只有靜下心來冷靜思考、慎重處理才是根本之道。

不然的話,心急如焚,莽撞行事,只會使事態(tài)的發(fā)展更混亂,更控制不住局面。

耐煩之人待人接物有度量

做人耐煩,才能擁有一個好人緣。

有一次,曾國藩接到弟弟曾國荃的一封信,信中說:“仰鼻息于傀儡膻腥之輩,又豈吾心之所樂!

曾國藩諄諄告誡弟弟不要不耐煩,這樣將來恐怕難以與人相處。

耐煩,與人相處才能容人,待人接物才有度量。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何況是人呢?有什么樣的人就有什么樣的德性,對志同道合者就真心結交,對膻腥奸詐之輩可以不予理睬,但也無須招惹。

耐煩之人面對不快有雅量

古人說:世上之事,不如意者,十之八九。

人的一生經常處在不以自己的意志為轉移的情況下,去工作,去溝通,去協調,去聯絡。

怎樣才能面對諸多的不快而笑對人生呢?要的就是修為,就是雅量,就是“耐煩”。

耐煩,看似普通二字,卻大有學問。

面對親朋之間、同事之間、同學之間、鄰里之間,或語言沖撞,或言辭沖突,或見解差異,或親疏遠近,或厚此薄彼等等,用“耐煩”的功夫都能一一化解。

這樣的人生才能樂觀豁達,可將所有不快,如清風拂面,一帶而過,不留痕跡。

曾國藩留給我們的家訓有千千萬,給后世留下了一筆寶貴的財富。然而作為在中國歷史上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曾國藩小時候的天賦并不高,甚至有人說他是“笨鳥”。

有一天他在家讀書,一篇文章就讀了很多遍還在讀,因為他還沒有背下來。

正在他奮力背誦之時,家里來了一個小賊,潛伏在他的屋檐下,想等他讀完睡覺后能偷點東西,可是等了許久,曾國藩就是不睡覺,還是翻來覆去地讀這篇文章。

這個賊實在忍耐不住,怒氣沖沖地跳出來說,“你這種水平讀什么書!”然后把那篇文章背誦出來,揚長而去。

這個賊很聰明,在想著偷東西之余還能背文章,然而他終究是個賊。而曾國藩雖然讀了很多遍都沒能背誦,但他孜孜不倦地學習,用勤奮彌補了記憶力上的不足,終成人才。

自勝之力,就是人的忍耐力,是人能夠克服困難、承受打擊的基本素質。

曾國藩通過閱讀古代典籍,認為能夠承受壓力、承受打擊,即自勝之力甚強,是成大事者必備要義之一。

一般而言,能否承受大的壓力和困難,是識別一個人能否做大事的重要標準。

曾國藩晚年回憶說:“平生受盡屈辱和謾罵,但矢志不移!焙笕嗽u價曾國藩“堅忍成功”,表達的是同樣的意思。

曾國藩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堅忍。青少年時期的曾國藩,靠堅忍的苦讀博取了功名,取得了進身之階。到中年以后更是靠“忍耐”戰(zhàn)勝了重重磨難。

曾國藩的這一智慧,值得我們學習。


6

所謂耐煩是平心靜氣,態(tài)度平和的心態(tài)!為官一任,造福于民,所先要有平常心了解實情,聽實言,才能靜下心來思考,也才能對眼前的情況進行分析判斷,拿出有效的方法!急急躁躁,冒動冒進,于事無補,還容易犯錯誤!

7

曾國藩有個說法,叫做雞孵卵,就是磨煉自己,要有如母雞孵蛋那樣的耐心和韌性。而修身更得張弛有度,剛柔并濟,要做到猛火熬和溫火煮相結合,不光要猛,還在韌。

他還在家書當中這樣教訓他的兒子,他說:“百般拂逆之時,你只有有逆來順受之法”,就是說你遇到一個接一個的挫折的時候,只有咬著牙來硬著頭皮頂下去。他還說“所謂好漢打脫牙和血吞,真處逆境之良法也”,是說一個人在逆境當中一定要記起“好漢打脫牙和血吞”的這個法寶。

如何對待挫折,這是我們每個人,人生當中都會遇到的問題。曾國藩領悟到對于一個有志者來說,挫折和羞辱其實是最大的動力,嚴重的打擊對一個堅強的人來說,是最好的動力和幫助,咬緊牙關把恥辱活生生地吞下去,就可以變成滋養(yǎng)自己意志和決心的最好的營養(yǎng)。

曾國藩將培養(yǎng)人才的辦法歸納為三條:讀書、歷練、言傳身教。曾國藩注重自身修養(yǎng)的一個目的就是希望以自己為榜樣,達到轉移風俗之目的,所以他處處留心,不失時機地向下屬進行教育,在言傳身教方面,曾國藩可以說做到了極致。另外在關鍵崗位的用人上,曾國藩講求探其志、查其效、估其力,然后恰當用之。

曾國藩的厲害之處在于他能夠凝聚一個團隊,執(zhí)行當中又沒有書生氣,而是能夠務實地操作,他能洞察整個社會發(fā)展的大趨勢,能夠把握如何把事情做成功的這個辦法。

曾國藩對挫折的應對方法,是硬的應對,以硬對硬,把困難扛過去,結果本領大長。毛澤東在青年時代說過這樣一句話,他說“愚于近人,獨服曾文正,觀其收拾洪楊一役,圓滿無缺。使以今人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圓滿乎?”

曾國藩的人生逆襲之路其實異常艱辛。但就在一次又一次的挫折甚至死里逃生之后,曾國藩悟出了自己獨特的人生哲學,歸納起來只有簡簡單單兩個詞,一是磨心,二是磨事。困難壓不垮,挫折打不倒,這就是曾國藩。每一次挫折之后,曾國藩不但不氣餒,相反本領大漲。都說吃一塹長一智,而曾國藩卻是失敗一次進步一點;死過一回,涅槃一次。

他規(guī)定自己每天要完成十二方面的任務,數十年如一日,做事效率非常高。同時他還通過內心的修煉,消除了自己性格中的缺點,把自己從一個脾氣暴躁令人討厭的人,變成了一個非常寬厚的非常有感召力的這樣一個人?梢哉f他是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了上天賦予自己的這個性格,脫胎換骨完全變了一個人。有多自律就有多自由,曾國藩研究總結了一整套自我管理的方法,養(yǎng)成了第一流的自我管理能力。

8

有一天,曾國藩收到曾國荃的一封信。信中說:“仰鼻息于傀儡膻腥之輩,又杞吾心之所樂!痹鴩x《耿恭簡公耐煩說》有感,結合自己的為官之道,告誡其弟說:昔耿恭簡公以“居官以耐煩為第一要義!弊龉偃绱,帶勇亦然,從你口吻來看已經露出不耐煩的苗頭了,將來恐怕難以與人相處。能耐煩的好處就是從容平靜,從容平靜方能產生智慧,方可做到處事不驚,安穩(wěn)如山。在曾國藩的諄諄教導下,曾國荃官至兩江總督、太子太保。

做一個官就要處理各種事務,使民安、國盛。處理事務就會遇到很多麻煩事,因此也必須處理這些麻煩事。有的人處理一件麻煩事可以,處理兩件麻煩事也還能行,但遇到三件或更多的麻煩事就耐不住了;有的人處理小的麻煩還可以,可遇到大的麻煩就挺不住了;有的人處理人家的麻煩事還可以,可一旦遇到自己處于麻煩之中就不知所措。可是當官就有處理不完的事,推也推不掉,躲也躲不開,可謂“煩心之至”。

所以曾國藩說當官就要修養(yǎng)心性,第一件事就是訓練自己處事不煩,不急不躁,無怨,清醒。唯有頭腦清醒才能保持安靜,保持安靜才能穩(wěn)住時局,穩(wěn)住時局才能做出決斷。不然的話,心急似火,性烈如馬,只會使事態(tài)的發(fā)展更加混亂。

9

這句話的含義是有前因的。曾國藩認為自己和兄弟皆資質不甚高明,唯努力、堅持方可不自誤、不誤人。拿到整個中國歷史的官場來衡量,卻有些偏差了。掌兵者、掌法者、堂錢者…第一要義都各有不同的。

10

入朝為官是古代讀書人最大的愿望,然而能力越大,責任也越大,在享受做官帶來的名利和地位的同時,也要負責無數繁雜的公事,因此耐煩就成了做官的必備素質。然而曾國藩的九弟曾國荃脾氣火暴,很容易不耐煩,還沒有像兄長一樣在世事的打磨下變得圓熟通融。曾國荃很容易生氣,并喜歡發(fā)牢騷,在寫給曾國藩的信中居然有“仰鼻息于傀儡膻腥之輩,又豈吾心之所樂”這樣過激的言論。曾國藩十分擔心他這樣的性格會惹禍上身,因此寫信告誡他“居官以耐煩為第一要義,帶勇亦然”。如果做官卻不能耐煩的話,不但做不好官官,還有 可能會惹麻煩。對于不做官的普通人來說,“耐煩”兩字也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首先,對于讀書人來說,只有耐煩,才能夠讀好書。如果沒有耐心,就算拿起書來,也不過隨便翻兩下就放下了,更是不可 能深入領會書中的含義。想要讀好書,就必須要耐煩,能夠反復咀嚼書中的道理。其次,對于普通百姓,只有耐煩才能把事情辦得圓滿。如果不耐煩,在做事時就容易心不在焉,虎頭蛇尾,只有耐下心來, 才能夠把事情處理好。最后,干事業(yè)的人,只有耐煩才能夠成功。不論事業(yè)是大是小,如果沒有耐心和恒心,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世上任何偉大的功業(yè),都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點一點逐漸積累起來的。所以耐煩不但是為官的第一要義,也是為人處世的首要基礎。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