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李元霸是隋唐第一猛將,在隋唐十八好漢中他排在第一位,您說他厲害不厲害?傳說他是金翅大鵬鳥轉(zhuǎn)世。他長的奇丑無比,面如病鬼,尖嘴猴腮。骨瘦如柴,但是他的力量大的驚人,四頭大象加起來都沒有他兩只手臂的力量大,他的力量超過五萬斤,捻鐵如泥,勝過漢時項羽,天下無人能敵。他使一對大金錘,四百斤一個,共重八百斤。坐騎為“萬里云”,日行一萬,夜走八千。



李元霸是古典小說《說唐》與評書《興唐傳》《瓦崗英雄》《隋唐演義傳》中登場的虛擬人物,無論哪本書里對他描述,他都是第一。

演義中的李元霸這個人物的改編來源于歷史上的李玄霸:

李玄霸和李元霸,一字之差是因為李玄霸后世因避諱清康熙帝玄燁名而改稱為李元霸。他生于599年死于614年,年僅16歲,無子女,字大德。他是李淵第三子,他的母親是竇皇后,哥哥是唐太宗李世民,袁天罡是他老師。唐高祖武德元年被追封為衛(wèi)懷王。后來以唐太宗(當時還是秦王)第四子李泰為越王,改以西平王李瓊之子李保定做李玄霸的后嗣(李泰歸宗),李保定死而無子,玄霸這一支的封國也就正式被削除了。

所有關(guān)于李玄霸的歷史就這么多,所有記載也就這些,歷史上根本沒有李元霸這個人!再說一遍,李元霸他是演義中虛構(gòu)的人物,對于題主的問題,只能這么回答。有喜歡看演義的請往下看,感謝大家的閱讀。

演義中的李元霸到底有多厲害

一、擊殺天下第二宇文成都

李元霸在晉陽宮金殿之上同大隋天寶大將宇文成都,既比力氣又比武,李元霸的對手是個響當當?shù)娜宋。他的武藝天下第二,坐騎是一匹能行千里的黃花馬。手持一條鳳翅鎦金鎲,重四百斤。宇文成都是上界雷聲普化天尊臨凡,身負三載龍命。在秦瓊、王伯當?shù)热舜篝[燈會時,被宇文成都發(fā)現(xiàn),秦瓊想先發(fā)制人,用雙锏來打宇文成都,被宇文成都一招打敗。這次VS李元霸,他在晉陽宮前,二人訂好誰能舉起3000斤的金獅子,誰就獲勝。李元霸讓宇文成都先來。宇文成都單臂舉起三千斤金獅上殿。

李元霸更牛,他左手一只金獅子,右手一只金獅子力,共6000斤,舉著金獅上殿,最后獲勝,臺下驚呼:“這也不是個人了,真正是天神了!保∷鍩塾鉃椤拔鞲w王”、“猛勇大將軍”,他從此名聲大振,威震四方。

當宇文成都領(lǐng)兵十萬,在潼關(guān)紫金山下時,大將李元霸率領(lǐng)唐兵趕來。成都看見,嚇得魂消魄喪,想逃,李元霸趕到他面前。他只好舉流金鐺迎戰(zhàn)。(李元霸的師父紫陽真人曾叮囑他,若遇見使流金鐺的不可殺)。李元霸看到宇文成都想害自己,把師傅的話拋在了腦后。只擋了一下,就一把抓住成都的勒甲絳,把宇文成都拋到了天空,元霸趕上接住,將他兩腳一撕,分為兩片。

二、擊敗天下第三裴元慶

裴元慶是隋唐第三猛將,力大無窮。手持一對銀錘,重三百斤。坐騎“抓地虎”。李元霸出戰(zhàn),威力無窮,瓦崗群雄欲擋,皆被元霸打得丟盔棄甲,武器亂飛。因有黃巾,元霸一看是神仙朋友,饒而不殺,且一見叔寶便馬上下跪。大家都面面相覷,不知為何。這時有其它反王將領(lǐng)想趁機偷襲李元霸,激怒元霸,他殺入反王軍中大開殺戒,無人能擋。裴元慶不服丟掉黃巾,以神力擋元霸,幾個回合元慶被打死。

三、擊殺天下第六伍天錫,

伍天錫,胯下青龍馬,掌中一對短把鳳翅鎦金鏜(全稱‘半輪月混元流金镋’),英勇無比 ,兩臂萬斤之力,武藝高強;隋末大亂,天下群雄并起,十八路反王在揚州才加奪魁比賽,伍天錫在一比賽過程中殺死了李元霸的開路將梁師泰,惹得李元霸惱羞成怒,李元霸把萬里云一夾,掄起四百斤的大錘一揮,伍天錫只得把混金镋一架,震得雙手流血。他想逃,李元霸追上他,抓住他往天上拋去,落到地上,元霸趕上按住雙腳,雙手一撕,分為兩開。這家伙和宇文成都的死相一樣。

四、擊殺120萬大軍

四明山一戰(zhàn),他一人擊敗十八路反王23000大軍。李世民與瓦崗軍對抗時,李元霸單槍匹馬雙錘面對185萬軍隊,兩柄鐵錘如拍蒼蠅般,只打得尸山血海,半天將185萬軍隊殺得只剩65萬。僅僅用半天就殺120萬大軍,出手快,大錘輪的頻率高,可謂秒殺。后于紫金山再挫各路反軍,逼得李密獻上玉璽,各路反王遞上降表。


李元霸的結(jié)局

李元霸因殺人太多,又因違背師傅的命令,在紫金山殺了使用鳳翅鎏金鏜的宇文成都,結(jié)果他果然遭到了天譴,被雷劈而死。

“李元霸回到潼關(guān),駙馬柴紹前來接應(yīng),二人相見,同路而行。只見風(fēng)云四起,細雨霏霏,少頃虹電閃爍,霹靂交加。那雷聲只在元霸頭上落落的響,猶如打下來的光景。元霸大怒,把錘指天大叫:"呔!你天為何這般可惡,照少爺?shù)念^響也!"說罷,把一錘往空中一撩,抬頭一看,那四百斤重的錘掉將下來,撲的一聲,正中在元霸臉上,翻身跌下馬來。

風(fēng)雨過后李元霸只剩下盔甲凌亂一地,人、馬、武器皆消失不見。在演義里他就是個被神話的人物。

最佳貢獻者
2

謝邀!

李元霸是古典長篇章回體小說《說唐》以及評書《興唐傳》、《瓦崗英雄》中的虛構(gòu)人物。在《說唐》中李元霸是天下第一條好漢,隋唐十八好漢之首,天下無敵。兩臂四象不過之力。使一對鐵錘,重八百斤。

書中的李元霸號稱是上界大鵬金翅鳥臨凡,被煬帝封為趙王,稱西府趙王,書中對他的描寫是:

年方十二歲,生得尖嘴縮腮,一頭黃毛促在中間。戴一頂烏金冠,面如病鬼;骨瘦如柴,力大無窮。兩臂有四象不過之勇,捻鐵如泥,勝過楚漢項羽。一餐斗米,食肉十斤。用兩柄鐵錘,四百斤一個,兩柄共有八百斤,如缸大一般。坐一騎萬里云,天下無敵。

  通常人們認為李元霸的原型就是李玄霸。

李玄霸(599年—614年),字大德,唐高祖李淵第三子,李建成和唐太宗李世民同母弟,李元吉同母兄,母親便是李淵的原配太穆皇后竇氏。

元就是玄,兩字本可通用,一說因為避康熙諱,清朝把史書中的李玄霸改為李元霸。

李玄霸從身份、年齡都與李元霸接近,似乎是當仁不讓的原型。

史書記載:

幼辯惠,隋大業(yè)十年薨,年十六,無子。武德元年,追封衛(wèi)懷王,又贈秦州總管、司空。以太宗子泰為宜都王,奉其祀,葬芷陽。后泰徙封越,更以宗室西平王瓊子保定嗣。薨,無子,國除。

大意是說:

李玄霸自幼辯惠。隋朝大業(yè)十年,李玄霸去世,年僅十六歲,無子。武德元年(618年),唐高祖李淵建立唐朝后,追封李玄霸為衛(wèi)王,謚號懷。又追贈為秦州總管、司空。武德四年,唐高祖以秦王李世民第四子李泰為宜都王,作為李玄霸的后嗣。并將李玄霸改葬于芷陽。

關(guān)于李玄霸的史料記載就這么多,因為早逝只活到十六歲,他也沒做過太多可以被史官記載的事情。

問題在于,李玄霸除了和李元霸一樣早夭,沒有證據(jù)顯示他武藝超群有類似開了外掛的戰(zhàn)斗值,也沒有從軍的經(jīng)歷,而自幼辯惠似乎暗示更像一個早慧而身體不太好的文弱孩子。

說李玄霸是原型,那純粹是因為李玄霸是李淵的兒子。除了兒子這一點是歷史原型之外,其他對于李元霸的塑造,完全是創(chuàng)作,與史書記載的李玄霸并無相似之處。

其實,李元霸的原型或許是這一個李建成、李世民的兄弟,只是,他不是親兄弟,而是堂兄弟。

  這個原型就是唐朝的淮陽王的李道玄。

李道玄(604年-622年),西魏、北周八柱國之一李虎曾孫,隋朝夏州總管李繪之孫,追封河南王李贄之子,唐高祖李淵的堂侄,也就是說他和李建成、李世民他們有一個共同的曾祖,而這個曾祖就是唐皇室李家在關(guān)隴集團中獲得尊貴地位的原因,李道玄可以說是既親又貴。

無怪乎,唐朝建立的那一年武德元年的六月初七日,李道玄受封為淮陽王,拜右千牛衛(wèi)大將軍。

武德三年(620年),李道玄跟隨堂兄秦王李世民在介州(今山西介休)攻打劉武周的部將宋金剛,李道玄率先登城沖入敵陣,當時他只有十七歲,李世民對他的勇武甚為驚奇,賞賜給他布帛一千段。

武德四年(621年),他繼續(xù)隨堂兄李世民攻打竇建德,七月升任洛州總管。武德五年(622年)七月,任河北道行軍大總管,負責(zé)討伐劉黑闥。十月十七日,戰(zhàn)敗身亡,此時他年僅十九歲。

李道玄被追封為左驍衛(wèi)大將軍,謚號壯王,史稱淮陽壯王。

史書記載,李道玄性情謹慎篤厚,精通武藝,舉止文雅,謹慎篤厚和舉止文雅自然與李元霸畫風(fēng)不協(xié)調(diào),但精通武藝、少年勇武,而且是唐朝宗室貴族核心成員,名字又是小玄子,這和李元霸是非常符合的。

至于少年早夭死于戰(zhàn)陣,則更相符合了。

李道玄多次跟隨李世民征伐,李世民對這個堂弟的去世深為痛惜,對人說道:

道玄常跟隨我征伐,見我深入敵陣,心中羨慕想要模仿,才會這樣。

并為李道玄的陣亡而痛哭不已。

李道玄的陣亡的原因是他與副將史萬寶不和。

當時,李道玄率領(lǐng)輕騎兵率先出戰(zhàn)沖入敵陣,命史萬寶率大軍隨后。史萬寶按兵不動,對他的親信說:

我奉皇帝手書敕令說淮陽王是毛孩子,軍隊行動均委托老夫我,F(xiàn)在淮陽王冒冒失失地出擊,如果和他一同進攻,必然一起失敗導(dǎo)致覆沒,不如用淮陽王作餌引誘敵人,如果淮陽王失敗,敵人必定爭相前進,我堅守以待,就一定能夠打敗敵人!

這樣一來,李道玄孤軍深入敵陣戰(zhàn)敗陣亡。史萬寶帶兵準備戰(zhàn)斗,但士兵都沒有斗志,唐軍因此大敗。

史萬寶是不是有唐高祖李淵委任他當實際指揮官的手書敕令,并沒有確切的證據(jù),但至少“用淮陽王作餌引誘敵人”這個計策是完全失敗了,而且用身為主帥的宗室貴族來誘餌,也夸他想得出。

所以關(guān)于李道玄之死有陰謀論的說法,史萬寶的嫌疑很大。

唐高祖李淵有個兒子叫李玄霸是不假的。古代“玄”字和“元”字通假,在人名里更是經(jīng);煊谩栴}是歷史上的李玄霸十幾歲就夭亡了。有人說李元霸的原型是李道玄。

歷史上的李道玄是李世民的族弟,他們的曾祖父都是西魏上柱國李虎。李淵稱帝后封李道玄為淮陽壯王。這個李道玄可夠陽壯的。劉武周派大將宋金剛攻打李淵的老巢并州(今山西太原),齊王李元吉不戰(zhàn)而逃。秦王李世民力請出兵,在介州(今山西介休)擊敗宋金剛。李道玄當時還只有十五歲,估計這是他第一次上陣打仗,結(jié)果第一個殺上城頭,立下頭功。后來又跟著李世民討伐洛陽王世充,轉(zhuǎn)戰(zhàn)河南,圍困洛陽,立下累累戰(zhàn)功。竇建德出兵支援王世充,李世民與之對峙于洛陽東北的軍事重鎮(zhèn)虎牢關(guān)。李世民一向喜歡帶著小部隊的輕騎兵偵察敵情,曾因此多次遇險,這次又遭遇竇建德的大部隊。李世民命令李道玄埋伏在路旁,敵軍到后殺出來,竟然殺退了敵軍。

李道玄作戰(zhàn)風(fēng)格與李世民非常相似。李世民有一支精銳的輕騎兵部隊。會戰(zhàn)的時候,甚至親自率領(lǐng)這支部隊迎頭殺入敵陣,銳不可當,通常能一直殺到敵人的隊尾,貫通到底,再殺回來,反復(fù)沖擊,直到敵人陣形大亂,喪失斗志,大部隊同時掩殺過去。這個戰(zhàn)術(shù)幾乎是百戰(zhàn)百勝。在黃易的《大唐雙龍傳》里對這個戰(zhàn)術(shù)評價很高,還給它起了個名字叫“鑿穿”戰(zhàn)術(shù),寇仲就一再使用這個戰(zhàn)術(shù),其實純粹是抄襲李世民。而李道玄跟隨李世民轉(zhuǎn)戰(zhàn)泗水的時候,經(jīng)常是這支精銳部隊的主力之一!缎绿茣防镎f李道玄“貫賊陣出其背,復(fù)引還,賊皆靡,所發(fā)命中!睋(dān)任這種作戰(zhàn)任務(wù)對武力要求最高,要求個個都是以一當百的猛士,可以想象李道玄的武力值至少也在95以上!缎绿茣防镞說他“每赴敵,飛矢著身如猬,氣益厲!

李道玄以主將的身份,不老老實實坐鎮(zhèn)中軍,身先士卒當前鋒,這也是敗亡之本。主將應(yīng)該像電影《影子武士》里的武田信玄一樣:“山,是不動的!”李道玄明顯是受了李世民的影響。李世民最喜歡身先士卒沖入敵陣。李道玄戰(zhàn)死后,李世民傷心地自責(zé)說:“自從起兵以來,道玄經(jīng)常是跟隨我征戰(zhàn)。他每每見到我深入敵后,都能最終戰(zhàn)勝敵人,總是羨慕我,所以才會效仿?上н@么年輕就死了!”李道玄戰(zhàn)死時只有十九歲。

3

此人應(yīng)該是隋唐演義虛構(gòu)的人物。。演義中的英雄人物很多,分為四猛四絕十三杰。



十三杰: 1.李元霸 2.宇文成都 3.裴元慶 4.雄闊海 5.伍天錫 6.伍云召 7.羅成 8.楊林 9.魏文通 10.秦用 11.尚師徒 12.梁師泰? 13.秦瓊/尉遲恭

四猛: 1.羅士信 2.來護兒 3.新文禮 4.王伯超

四絕: 1.羅松 2.尚師徒 3.侯君集 4.程咬金



在這份排名中,排在第一的三人曾有一段驚天地泣鬼神的大戰(zhàn),名為一猛一杰會一絕。當時,一猛羅世信大戰(zhàn)一杰李元霸。



李元霸手持一對金錘單只重達800斤,像個大號鍋蓋那么大。羅世信手持200多斤的大鐵槍。都是重兵器中的重兵器。兩人角力,硬碰硬。三次撞擊的沖擊波把方圓幾十米的草木都震飛了。最后一擊,二人的武器別在了一起,兩人互不退讓。雙方都有五千斤以上的力道,再斗下去必兩敗俱傷。



在這千鈞一發(fā)之際,一絕羅松,也就是北平王羅藝的私生子,羅成的哥哥,手持五勾神飛亮銀槍從天而降。由下往上一槍挑在二人武器中央。愣是把二人生生分開。二人分開后,分分倒退,倒地人事不省。羅松一戰(zhàn)成名,據(jù)說他那一槍的力道達到了空前的一萬斤。



李元霸是隋唐演義中武力值第一毫無疑問。但他的結(jié)局很有戲劇性,也可以說是天妒英才。沒滿20歲的年紀,打遍天下無敵手。卻逃不過老天爺?shù)拿\。李元霸怕打雷。一日,行軍途中,天雷大作,霹靂閃電。李元霸坐在他的坐騎萬里煙云罩上,心中罵罵咧咧。都說tm打雷是天上的雷公電母作怪。我tm一錘把你倆銷下來。說罷,掄起手中擂鼓甕金錘就朝天上扔了出去。錘子飛起三十多丈,由于地球吸引力掉了下來正好砸在李元霸的腦袋上,砸了個腦漿崩裂。李元霸就是這么不明不白的被自己給殺了。


一代梟雄,死的很慘,確實列害。但是,演義里描寫的都有夸大成分。傳說,李元霸的原型是李淵的第四子,李玄霸。至于他的武功如何,史書未有記載。但是李淵算是隋朝的開國元老。幾個兒子都武藝高強,要說他的第四子不會武功似乎說不通。但有多強,也不好說。因為李玄霸14歲就因病夭折了。

以上是我所知道的關(guān)于李元霸的故事,歡迎補充。

4

有讀者可能認為歷史上沒有李元霸這個人,其實是有的。這里不提歷史上同名同姓的人物,人們普遍接受的李元霸形象,其原型就是歷史上唐高祖李淵第三子李玄霸。

李玄霸為什么變成了李元霸?避諱。大家都知道古人沒什么娛樂,其實不僅古人,到了清人也沒有娛樂,在說書風(fēng)氣流行的時代,一本《說唐全傳》自然受到說書人和聽眾的追捧。不過清朝有個皇帝叫做"愛新覺羅?玄燁",那李玄霸變成"李元霸",就是順理成章的。還有更厲害的,清順治帝名曰"愛新覺羅?福臨",于是百姓不敢用"福"字,順治帝為顯親民,還特地下旨"不可因朕一人,叫天下百姓無福",正是"春來我不先開口, 哪個蟲兒敢吱聲"。

咱們先來看看歷史上的李玄霸。正史對李玄霸的記載極少,所謂"自幼辯惠",大眾式的稱贊。《舊唐書·列傳》:"衛(wèi)王玄霸,高祖第三子也!咦娑校禾禄屎笊[太子建成及太宗、衛(wèi)王玄霸、巢王元吉……"《新唐書·列傳》:"衛(wèi)懷王玄霸字大德。幼辯惠。隋大業(yè)十年薨,年十六,無子。武德元年,追王及謚,又贈秦州總管、司空。以太宗子泰為宜都王,奉其祀,葬芷陽。泰徙封越,更以宗室西平王瓊子保定嗣。薨,無子,國除。"

李玄霸甚至沒有活到李家正式造反,在正史上的記載還沒有突破百字,完全沒有存在感。從陰謀論出發(fā),李玄霸可能假死隱于暗處為李閥決戰(zhàn)中原籌謀,但正史上再沒了后續(xù)。

從正史對李玄霸的記載推測,這個必是體弱多病——這個時候李氏還沒有起來,戰(zhàn)死無從說起。而李家到后來能夠征戰(zhàn)天下,掌控的力量絕對不小,李玄霸生于貴族之家早早地去世,可見其人身體在先天上的缺憾。李玄霸其人形象,在正史與演義上的差距,甚至開始懷疑李元霸是不是真的存在,從"元"到"玄"的轉(zhuǎn)變,太過突兀。

現(xiàn)在,咱們來看看口耳相傳的李元霸,天下無敵的猛將。

司馬遷在《史記》中對項羽的記載,是"不求甚解"的,什么都想學(xué)一點,卻不肯深入研究,結(jié)合項羽其人的成就來看,大約司馬遷還是因為在漢朝的統(tǒng)治下,象征性的對西楚霸王多有貶損——卻還是勇武千古無二!@是人。李元霸這個形象,卻是力拔萬斤,遠勝項羽,以一敵萬只等閑,他不屑于萬軍之中取上將首級,而是沖入萬軍之中屠戮眾生,兩只大錘,錘人如錘蒼蠅。小說還給他安了個本尊,大鵬金翅鳥——這是神。一雙大錘八百斤,項羽拍馬不及。

古人其實也有英雄情結(jié),李元霸在諸如古典小說《說唐演義》及評書《興唐傳》《瓦崗英雄》《隋唐演義傳》等文藝作品中,頻繁串場,扮演著重要角色,詮釋著無敵猛將的勇武。

《說唐演義全傳》里,對李元霸的描寫,"力大無窮。兩臂有四象不過之勇,捻鐵如泥,勝過漢時項羽。一餐斗米,食肉十斤。使兩柄鐵錘,四百斤一個,兩錘共有八百斤,如缸大一般",作者如蓮居士顯然認為所謂"九牛二虎之力"不足形容這個無雙戰(zhàn)將,遂給他安了個"四象不過",還堂而皇之地拿他跟項羽打擂,認為項羽不過爾爾。所謂"四象不過",古典小說以一萬二千五百斤為一象之力,四象之力,那就是五萬斤,所以錘人如錘蒼蠅。

隋唐十八條好漢,李元霸獨列一等,剩下十七位好漢再列一等。此處引《說唐》:"元霸道:'你這樣?xùn)|西,與你交甚手!只消爺爺一條臂膊挺直在此,你若推得動,扳得下,就算你做無敵將軍'。那成都這把無名火高三千丈,按捺不住,趕上來,一把扯住元霸的手,叫聲道:'來罷!'卻好似蜻蜓搖石柱,一動也不動。那成都又用盡平生之力一扯,只掙得渾身上下骨頭夾夾的響,莫想動得他分毫。李元霸把手一搖,撲通翻筋斗仰后一跤。"——這就是他與宇文成都的差距。

宇文成都亦是唐時無雙猛將。午門前金獅子三千斤重,他也能舉得起來,是真正力能扛鼎的好漢,但遠不能及李元霸,他能夠一手一只金獅子在大殿與門前轉(zhuǎn)上十幾圈,舉重若輕。二者相差,不可以道里計。

《說唐演義全傳》的浮夸描寫,極大地夸大了一個人能夠達到的武力極限。其書中有一個場景描寫,"又聽得圣上有旨……當下李元霸將宇文成都望空一拋,……那十二英雄三百家將見主人被跌,齊舉兵器上前,直奔李元霸!央p錘四下一擺,那十二英雄一錘一個,多打死了。三百家將,撲撲撲一個個都打下馬來,要想活也不能夠了!埋R繳了令旨",這里描寫他出手迅疾,在楊廣傳旨的瞬息打出三百多錘,傳完了你如果還在打那就是抗旨,大約也就十來秒的時間——秒速三十多下,聽說拳王泰森巔峰出拳速度也就秒速九下而已。

關(guān)于晉陽宮比武,書中描寫李元霸單人獨騎跟十八路反王二百三十萬大軍對抗,并戰(zhàn)而勝之。其后,又有紫金山匹馬雙錘對一百八十萬軍隊的描寫,一役錘死敵人一百多萬,迫反王上降表。

所謂"單人獨騎"、"匹馬雙錘",都是一匹馬,所對抗的,都是差不離兩百萬的軍隊,不僅人沒事,馬也安然!這就要提到書中的馬"萬里云",號稱"日行一萬里,夜行八千里",咱們較真一點,日夜一萬八千里,時速堪比飛機,那都是音速的水平。

綜上所述,歷史上真正的李玄霸,十六歲便病死了;而廣為人知的李元霸,雖然披著李玄霸的身份,其實是文學(xué)作品創(chuàng)造出來的形象,與歷史上的李玄霸風(fēng)馬牛不相及。

5

歷史上沒有李元霸這號人物,或者說沒有這么強的怪物。李元霸在【說唐演義全傳】,【興唐傳】等書中出場。其中以【說唐演義全傳】的李元霸所為恐怖,無敵于天下

【說唐演義全傳】書中,以下簡稱說唐,一共有十八好漢,但是書中從頭至尾只提及13位,第一李元霸,第二宇文成都,第三裴元慶,第四雄闊海,第五伍云召,第六伍天錫,第七羅成,第八楊林,第九魏文通,第十書中我沒記錯的話有兩個,尚師徒和新文禮,第十六秦瓊,第十八單雄信。

書中李元霸頭戴一頂束發(fā)烏金冠,兩根短翅雉毛,身穿一副鐵水穿成寶甲,坐下一匹追風(fēng)白點萬里龍駒馬,手執(zhí)兩柄八百斤重的鐵錘。

李元霸在此書中戰(zhàn)績極為恐怖。晉陽宮比武,力挫天寶大將軍宇文成都;四明山三錘擊走第三條好漢裴元慶,一錘破雄闊海、伍云召、伍天錫圍攻,一錘斷羅成槍,一錘打脫秦瓊虎頭槍;將對將的戰(zhàn)斗中,除了裴元慶沒有人可以接過第二錘。恨天無把,恨地?zé)o環(huán)。

戰(zhàn)場廝殺中,于紫金山上面對一百八十萬軍隊,一下午將一百八十五萬軍隊殺得只剩六十五萬,迫使張德金交出玉璽,反王獻上降表(一下午算6小時,一共21600秒,平均55.5人/S)

說唐中的李元霸氣力是無窮無盡的,宇文成都在一打三(雄闊海、伍云召、伍天錫)一天后,氣力不足被裴元慶擊敗,而李元霸沒有,匹馬雙錘擊敗天下豪杰。并且說唐中李元霸是不怕流矢暗箭的,也不怕偷襲,被宇文成都偷襲時,只用一招反將宇文成都擒住。

說唐的武力是極為不平衡的,李元霸可以一個打其他所有好漢。這樣的強者,最后是死在了自己的手上,被自己的錘子所砸死?梢哉f的上天意了。

說唐中的李元霸是個智力正常的人,不是電視所說的腦子有點不好使

說唐沒有羅士信,羅士信是隋唐演義中的人物(正史中也有),隋唐演義中的李元霸雖然強,但不像是說唐中強到不是個人。以上都是說唐內(nèi)容,請不要跨書去比較。

6

《說唐演義全傳》中,李元霸為上界大鵬金翅鳥臨凡,力大無窮,所向無敵。晉陽宮比武,力挫天寶大將軍宇文成都,一戰(zhàn)成名。后奉旨赴四明山保駕,三錘擊走第三條好漢裴元慶,匹馬雙錘,一下午將十八路反王180萬人馬殺的只剩60余萬。曾見義勇為,救下清官劉文靜。后于紫金山再挫各路反軍,玉璽獨收。收軍回長安時,舉錘罵天,死于雷雨霹靂之中。

但是我很遺憾,說唐跟真實歷史是兩碼事,說唐無論人物還是故事跟正史一丁點關(guān)系都沒有。李玄霸是李淵嫡三子,李世民的同母弟弟,兩人差了也就一兩歲,他周歲14時死了,唐人虛兩歲,死因不明。

真實歷史李玄霸應(yīng)該是怎么個人?第一個除非他先天殘疾,不然肯定會武,李家是以武興家,從武德年間李淵對李玄霸一系列追封來看,李淵應(yīng)該是經(jīng)常懷念這個兒子,或者說李淵很寵愛這個兒子,那么李淵去晉陽當官應(yīng)該會帶上他,因為歷史上李淵帶了李世民,這個很重要,如果他沒死的話,他也能混個“晉陽元從”,那么最后應(yīng)該的官職是,親王(晉魏趙,晉的可能性大,因為李元吉是齊王,哥哥沒理由不如弟弟),納言(這個可能),州牧或者州總管,司空或者司徒。

以上官職真實歷史李元吉基本上都得到了,說說這些官職,納言就是宰相,有資格進入政事堂,李元吉因為表現(xiàn)不好很晚才得到這個位置,李世民也是宰相,他是尚書令,相當于國務(wù)院總理,州牧有點榮譽的性質(zhì),如果是什么什么總管那就是領(lǐng)兵的,司空是三公,榮譽頭像,李世民是司徒,后來李元吉也是司空。

結(jié)論是,如果李玄霸沒死,他最后只要表現(xiàn)不太差,就能進政事堂,相當于今天常委會,而他的任務(wù)有三個可能,一,負責(zé)北方突厥,二,南下平定江南,三,給李世民打下手,看他水平定,如果水平高,那么應(yīng)該是負責(zé)北方突厥。

7

“骨瘦如柴卻力大無窮”的隋唐第一條好漢李元霸就是一個神級的存在,碾壓各路英雄好漢,八百斤鐵錘掄起來死傷無數(shù), 其拿手好活還有“手撕人”,兩手一撕,隋唐第二條好漢宇文成都、徐元朗、隋唐第六條好漢伍天錫就去了另一個世界。紫金關(guān)一戰(zhàn),李元霸憑一己之力收割了近120萬條人命,倘若一個人只憑借手里的兩個木棍在一天內(nèi)虐殺120萬只螞蟻,這也絕對是個大工程。一般人在李元霸那里只不過是螻蟻般的存在。

這樣強悍的李元霸只能是個虛構(gòu)出來的英雄。這里四姑娘就說說《說唐全傳》中的李元霸,李元霸第一次出場是在12歲,父親李淵負責(zé)在三個月內(nèi)建造晉陽宮,那時候的李元霸就想一鐵錘打死楊廣讓李淵來做皇帝,等到楊廣到了晉陽宮,李元霸和無敵將軍宇文成都比武,李元霸一手提一個三千斤重的金獅子,一舉一放十幾次,之后兩人比試武藝,宇文成都兩舉流金鐺后被李元霸提了起來扔了出去,然后雙錘一掄,十幾個打手喪命。楊廣一看了不得,于是封李元霸為西府趙王,鎮(zhèn)守太原。不久楊廣乘船就去了江都。

十八路反王得到楊廣去江都的消息,聚兵幾十萬大軍以程咬金為頭目到了四明山捉拿昏君,楊廣派出無敵將軍宇文成都,然而反王眾多,直打得宇文成都累昏過去,楊廣遂派人八百里加急去去請李元霸來助陣,因為秦瓊和李家的一段緣分,李元霸答應(yīng)瓦崗寨的眾將士他一概不打,這些人都在頭上插上了小黃旗,隋唐第三條好漢裴元慶硬是想會會李元霸,生生接了李元霸三錘,這可是開天辟地頭一回,李元霸本著英雄相惜的原則放過了裴元慶,然后一錘掄起來,震飛了雄闊海、伍云召、伍天錫三人,這三人可是隋唐排的上名的第四、五、六條好漢,三人圍攻宇文成都之時還大戰(zhàn)了六十回合未分出勝負,累壞了宇文成都,卻不想在李元霸這里一個回合已經(jīng)敗下陣來。

李元霸一人可抵千軍萬馬,楊廣的危機很快解除。之后靠山王楊林設(shè)計讓十八路反王來揚州比武,李元霸聞訊也去參加,然后,手撕了伍天錫,如果不是李淵急召李元霸回去迎敵,揚州演武場又有的看了。李元霸一走,羅成奪得狀元,并殺死了楊林,靠山王楊林一死,隋朝就宣告了滅亡,宇文化及父子倆殺死了楊廣。

十八路反王再次在甘泉關(guān)集結(jié)軍隊討伐宇文化及,唯有李淵沒有大規(guī)模出兵,但卻派出了李元霸帶領(lǐng)3000人馬來搶奪傳國玉璽。在紫金關(guān),李元霸手撕了宇文成都,然后堵住了以程咬金為首的180萬大軍,李元霸見對方不肯交出傳國玉璽,便殺入陣中,直殺到天昏地暗,180萬大軍還剩下62萬,被逼無奈,李密獻出了傳國玉璽,李元霸又逼著眾反王寫下降表跪獻,徐元朗不肯下跪,然后被李元霸手撕了。

這樣強悍的李元霸,比武的話根本就沒有人能夠打敗他,他的命只可能天取或者自取,當然這里不說陰謀論。在李元霸回去的時候,正遇到平陽昭公主的駙馬柴紹來接應(yīng),兩人一同往回走,突然天下起了小雨,不一會就成了傾盆大雨且伴著密集的雷電,李元霸一時心煩意亂,責(zé)怪起天來,接著把鐵錘扔上了天,正當李元霸抬頭去看的時候,鐵錘落下來砸在了李元霸的臉上,他滾下馬去,柴紹剛要去扶,突然狂風(fēng)大作,飛沙走石,柴紹等人只得找了個地方避雨,雨停后,李元霸已經(jīng)死了。

李元霸的原型,一般認為是李淵的第三子李玄霸。李玄霸和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平陽昭公主都是李淵的嫡子女,為太穆皇后竇氏所生,但李玄霸去世的很早,早在614年,16歲的李玄霸就去世了,彼時,楊玄感造反剛剛過去,李淵遭到表弟隋煬帝楊廣的猜忌,但尚沒有造反的能力和想法,從615年開始,李淵不斷去平叛起義軍,招降納叛,才逐漸有了勢力,到617年,成為太原留守后,羽翼漸豐的李淵才開始造反。

所以,說歷史上的李玄霸是小說中李元霸的原型并不準確,確切的說只是借了李玄霸的殼子,編出了這么一個天下無敵的英雄來。而實際上歷史上并不存在這樣的英雄。

8

歷史上沒有“真正的”李元霸這個人,他就是個文學(xué)人物,在《說唐》和《興唐傳》里出現(xiàn)過。

你要非說角色得名,那確實有點根據(jù),就是唐高祖李淵的一群兒子里面,排老三的,就叫李玄霸,古人玄、元二字,偶爾還通假,而李淵的一群兒子的字輩還挺有意思,多數(shù)都是“元”字,見《新唐書·高祖諸子傳》:

隱太子建成 衛(wèi)王玄霸 巢王元吉 楚王智云 荊王元景 漢王元昌 酆王元亨 周王元方 徐王元禮 韓王元嘉 黃公譟 彭王元則 鄭王元懿 霍王元軌 虢王鳳 道王元慶 鄧王元裕 舒王元名 魯王靈夔 江王元祥 密王元曉 滕王元嬰

看到?jīng)],一群“元”字的,所以,有人根據(jù)高祖第三子衛(wèi)王李玄霸的名字,制造出了李元霸這個人的家庭人設(shè),因為評書里,他也是李淵的兒子,對不。

不過歷史上的衛(wèi)王李玄霸的記載很少:

衛(wèi)懷王玄霸字大德。幼辯惠。隋大業(yè)十年薨,年十六,無子。武德元年,追王及謚,又贈秦州總管、司空。以太宗子泰為宜都王,奉其祀,葬芷陽。泰徙封越,更以宗室西平王瓊子保定嗣。薨,無子,國除。

翻譯過來,就是李玄霸字大德,從小就聰慧善辯,死于大業(yè)十年,年十六,也就是15周歲,而這個時候,大隋朝剛剛征了高麗,雖然開始爆發(fā)農(nóng)民起義,政權(quán)依舊穩(wěn)固,也就是亂世還沒有來到。

就算是李玄霸有天大的本事,比如真能提起800斤的大錘,也沒有任何卵用,沒有天下皆反,隋朝和突厥也沒有交惡,他爹都不知道打誰去。

最重要的是,這哥們兒死得早,本身無子,他二哥李世民沒當皇帝前,先是把兒子李泰過繼給他,等到當了皇帝,把李泰封為越王,就不干了,換了個宗室西平王的兒子給他為后嗣,后來也死了,就拉倒了。

這就是歷史上的李玄霸的經(jīng)歷。

當然,有人說,李元霸的原型是隋末猛將“羅士信”,可在《興唐傳》里也有羅啊,這也不挨著。

再有就是所謂“八大錘”的想象,明顯不可能有隋唐時代的原型,當時的頂級武將多用馬槊,不可能舉著京劇戲臺上紙糊的大錘打仗,那玩意兒也根本大不了仗,古代戰(zhàn)場上的錘子也就是骨朵,是鈍擊損傷的作用,那和重量有關(guān),但不是越重越好。

要是越重越好,液壓機不是最好的武將了嗎?500斤、800斤,人受得了,馬也受不了啊。

9

李元霸其實在歷史上不叫李元霸,他有歷史原型,真名叫李玄霸,是唐高祖李淵第三子。到清朝時期為避開當時的康熙皇帝(愛新覺羅玄燁)的名諱,在《說唐演義全傳》中將他改名為李元霸。

在“說唐”中,李元霸極為恐怖,是個以一當十的猛人。當然這些都是小說中的人物,其實史書對李元霸的記錄很少,對其生平記錄更是少的不能再少,因為李元霸畢竟在十六歲時就死了。所以史書上并沒有什么對其的記錄。

下面我們來說說小說中的李元霸,雖然李元霸英年早逝,歷史記載很少,但是在《說唐全書》中李元霸卻是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說唐全書》是一本小說,所以會勾勒許多人物,比如隋朝的“天寶將軍”宇文成都,其實在歷史上宇文成都也是不存在的。

在“說唐”中宇文成都已經(jīng)是很強的一名武將了,但是還有比他更強的人--李元霸。隋煬帝在對瓦崗寨用兵時便派出了李元霸去征討,使整個瓦崗寨無一人能與之一戰(zhàn),哪怕是排名第三的好漢裴元慶,都死在了李元霸的雙錘之下,從這里就可以看出李元霸是多么的勇猛。

在隋煬帝派李元霸出征之前還有這么一個故事,就是在隋煬帝召見李元霸時,李元霸很輕松的將大殿門前的石獅子舉起,隋煬帝便夸了李元霸。李元霸很是高興,在聽說了宇文成都勇猛之后便要挑戰(zhàn)宇文成都,沒有兩招便打的宇文成都毫無還手之力。都說人都有力盡的時候,但是李元霸并沒有。在“說唐”中,李元霸卻從未耗盡過氣力,宇文成都就曾經(jīng)在以一敵三中都耗盡了氣力,被裴元慶擊敗,而李元霸并沒有過,李元霸在小說中可以真正得以一當十。

當然,這其實在小說中有夸張的說法。如果在隋朝末期李淵真有李元霸這么勇猛的戰(zhàn)神兒子在的話根本不需要對隋煬帝假以辭色,忍辱負重了。所以在正史上并沒有這么強的將領(lǐng),哪怕是當時的名將秦叔寶,也并沒有如此強的戰(zhàn)力,所以說小說中還是有夸大的成分。

正史中李元霸與李世民據(jù)說是雙胞胎。但是關(guān)于李元霸的記錄史書上少之又少,多方查閱也只能從中得知李元霸出生在隋朝大業(yè)十年,死的時候十六歲。后來隋朝覆滅李淵建立大唐,追封其為衛(wèi)懷王,贈秦州總管、司空。

唐太宗李世民繼位后,又讓自己的兒子李泰為其祭祀,史書上對李元霸的描寫極其簡單“幼辯惠,隋大業(yè)十年薨,年十六,無子。武德元年,追王及謚”,哪怕就連李元霸的死因都未詳細描寫。不過也正是因為這樣,才給了后世想象空間,有了后來小說家結(jié)合當時的社會情況,將自己想象中的李元霸在小說中描寫出來。

10

唐扯炮,宋偷天,封神扯炮冇邊弦。只有三國傍史走,西遊盡是講神仙。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wù)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