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沖遇強則強”,這個觀點確實稱得上深入人心了,特別是林教頭的粉絲,更是對此津津樂道樂此不疲,甚至僅此還嫌不夠美化林教頭,還有什么“性格隱忍”“后發(fā)制人大喝一聲刺敵馬下”,更有甚者還說林教頭“心慈手軟”,經(jīng)!安蝗滔職⑹帧币灾劣谄缴泻芏嗥骄,如平五十合楊志八十合平王煥等。
寫古典小說的作者也包括武俠小說的作者有個通病,對書中的主角或喜歡的正面人物,一般不會讓他們打敗仗,但看書稍微細心一點的都能發(fā)現(xiàn),這個“主角”或“被作者喜歡的正面人物”的武力多高,因為作者雖然出于對他們的喜歡不讓他們打敗仗,但會通過種種暗示間接描寫其武力的高低。
這樣的例子有很多,無關的就不贅述了,具體到林沖,有兩個例子值得關注。
一,梁山征剿曾頭市。
晁蓋帶兵攻打曾頭市,史文恭作為曾家五虎的教師爺,不但是曾頭市第一高手,也是<水滸>一書中公認的超一流高手。而晁蓋的隊伍中武藝最高的三虎將,林沖,秦明,呼延灼,如果像很多人說的那樣,林沖是這些人中的最強者,那就該由他出戰(zhàn)史文恭才對。但作者沒有安排林沖出戰(zhàn),卻讓秦明迎戰(zhàn)史文恭,而且二十個回合就敗下來,腿上還挨了史文恭一槍。
雙方?jīng)Q戰(zhàn),就應該是強者對強者,如果梁山三虎將中林沖武藝最高,那為什么他不出戰(zhàn)史文恭?
二,林沖秦明雙戰(zhàn)關勝。
關勝攻打梁山泊,雙方臨陣,秦明出馬斗關勝,作為梁山五虎之一,秦明的武藝無疑是非常出色的,由他出戰(zhàn)關勝是比較合適的人選,當然林沖也完全有這個資格。但秦明上去后,作者施耐庵竟然旁白一句林沖“怕秦明搶了頭功”,也拍馬上去夾攻關勝。二打一,作為被無數(shù)擁躉津津樂道的“八十萬禁軍教頭”,“百戰(zhàn)百勝”的常勝將軍,這就有點跌份了!
兩個不符合常理的戰(zhàn)例都是作者為了維護林沖的面子所致。
林沖雖然不是<水滸>一書的主角,他和魯智深和武松一樣,是作者煞費苦心創(chuàng)作出來的類似主角的人物,林武魯三人有點像<天龍八部>中的蕭峰段譽虛竹,天龍一書中創(chuàng)作了三個主角,林武魯三人雖然不是絕對意義上的主角,但戲份是最足的,施耐庵對林武魯三人可謂不吝筆墨,三個人物描寫生動豐滿又各具特色。出于對這三個人的偏愛,作者也就不讓他們打敗仗,魯智深在瓦罐寺因肚子饑餓不敵兩人江湖人不算。此外,主角或類似于主角的人物未必是絕頂高手,“馬步軍中唯第一槍棒天下無對”,<水滸>一書中直接就把盧俊義定義為第一高手,沒林武魯三人什么事。
因為這個原因,所以曾頭市一戰(zhàn)作者就沒讓“百戰(zhàn)百勝遇強則強”的林教頭出戰(zhàn)史文恭,因為林教頭上去結果不會比秦明好到哪里,林,秦,呼三虎將實力相差無幾,秦明速敗給史文恭已暗示了林沖和史文恭的巨大差距;所以梁山面對來勢洶洶的關勝,林沖并沒得到宋江軍令的情況下主動拍馬上前群毆關勝也是作者有意為之,因為一對一的情況下,林沖不是關勝對手。
兩個例子中,作者都完美的讓林沖避開和強力對手的單挑,就是出于對林沖的偏愛不讓他打敗仗。既然作者小心翼翼的把林沖保護起來,偏偏不讓他和高手單挑,“遇強則強”也就不成立了,因為他根本不會遇上強力對手。至于林教頭”遇強則強”這個說法,如果你高興,也可以拿它當真理,因為你有這個權利。
我是東岳巍巍汶水幽幽,歡迎評論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