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回答】源自@峰子奇觀的優(yōu)選回答。
準(zhǔn)確的講,清朝只有11位皇帝,后金時期有2位大汗。愛新覺羅的皇基始祖——努爾哈赤,是建立后金的大汗(或汗王),嚴(yán)格說并不算清朝皇帝。
“13帝說法”,其實另有蹊蹺,這里面涉及一個“假皇帝”,以及清初一樁驚心動魄的大案。
首先,峰子哥來說說“后金建國”。
努爾哈赤,女真人,是愛新覺羅皇基的開山始祖,奠基人物,他統(tǒng)一女真諸部,創(chuàng)立八旗制度,在今天的東北局部地區(qū),建立“大金”政權(quán),史稱“后金”,年號“天命”,登基開國稱汗。
努爾哈赤死后,其第八子皇太極在汗位博弈中勝出,成為后金國第二任大汗,次年改年號“天聰”。
隨后,皇太極為了加強中央集權(quán),逐漸廢掉了八王議政,打破了老汗王時期“四大貝勒共治”的政治格局,一步步削弱乃至廢黜其余三大貝勒的權(quán)力和話語權(quán),開始獨攬大權(quán),強化汗王的絕對權(quán)威地位。圖:清太宗皇太極
其實號令一統(tǒng)、決策一統(tǒng)、樹立權(quán)威,令行禁止,步調(diào)一致,恰恰是滿人能夠成功入主中原的因素之一。試想:若是政令多出,號令不一,一盤散沙,又如何逐鹿中原?
為了以示與老爹努爾哈赤時期的舊政格局區(qū)別,皇太極來了一次改弦更張,改國號為“大清”,改年號為“崇德”。
隨后,皇太極收服蒙古,讓朝鮮臣服腳下,掃平了周邊,進(jìn)而志在虎視中原的明朝。
按理說,皇太極才是大清的開國之君。這個時候,大清君主就該稱皇帝了。
其次,峰子哥來說說清朝11位皇帝。
由此可見,后金時期,只有2位汗王:努爾哈赤、皇太極。清朝時期,包括皇太極在內(nèi),有11位皇帝。
清朝11位皇帝依次分別為:
1、皇太極(清朝第一位皇帝)
2、順治帝(滿清入關(guān)第一位皇帝,孝莊之子)
3、康熙帝(滿清在位最長的皇帝,在位61年)
4、雍正帝(清朝最勤政的“勞!被实郏
5、乾隆帝(清朝最富有、也是最敗家皇帝)
6、嘉慶帝(清朝步入下坡轉(zhuǎn)折的皇帝)
7、道光帝(提倡節(jié)儉,龍炮打補丁的皇帝)
8、咸豐帝(慈禧老公,大煙鬼,僅育獨子)
9、同治帝(慈禧親兒子,染花柳病而死,絕嗣)
10、光緒帝(戊戌變法,被慈禧囚禁,絕嗣)
11、宣統(tǒng)帝(末代皇帝溥儀,陽痿,絕嗣)
其三,清朝13位皇帝說法,怎么來的?
峰子哥猜想,人們一定是把后金和清朝的所有君主,合在一起看了。這樣一來,被追尊為清太祖的努爾哈赤,加上清朝11帝,就出現(xiàn)了“滿清12帝”的說法。
為何又會出現(xiàn)13位皇帝?還有一位去哪兒了?
峰子哥可以明確的回答你:這是個假皇帝,卻又真權(quán)力,“皇帝”尊號是死后追封的,廟號“清成宗”,生前從沒登基當(dāng)過皇帝。
他是誰?他就是大名鼎鼎的“開清首功”之臣,努爾哈赤第十四子、皇太極的弟弟——攝政王多爾袞。
圖:攝政王多爾袞攝政王多爾袞,攜小皇帝順治入主中原,定都北京,滅李自成,滅南明政權(quán),一統(tǒng)中原,功勛卓著,是大清全國政權(quán)真正的締造者。
多爾袞大權(quán)獨攬,權(quán)傾朝野,凡軍國大事需先經(jīng)攝政王過目點頭,再呈送小皇帝走個“過場”,國家大小事都是多爾袞說了算,順治帝只是個傀儡。
多爾袞出行前呼后擁,自己的王府成為“帝國核心”,有一套自己的班子。多爾袞經(jīng)常還會對小順治耳提面命,以教導(dǎo)口吻“教育”天子。
甚至多爾袞的著裝也近乎龍袍,穿明黃,簡直就是一個活脫脫的“太上皇”。多爾袞的尊號從攝政政、叔父攝政王、皇叔父攝政王,最后居然要求尊他為“皇父攝政王”,皇父是什么?不想當(dāng)皇帝的老子么?這讓順治帝感到無比窒息和不滿,且由來已久。
關(guān)于多爾袞和孝莊(大玉兒)的“太后下嫁”宮廷緋聞,至今人們依然津津樂道。
多爾袞死后,被清廷追尊為“義皇帝”,廟號“清成宗”,配享太廟,爵位加身,榮耀之至!生前沒做成皇帝,死后卻如愿以償。
最后,峰子哥來說說多爾袞的死后大清算!
圖:順治帝福臨(畫像)多爾袞死后,僅兩個月后,即順治八年(1651年)二月,在倒多爾袞的浪潮中,多爾袞被一下子打入了谷底。
順治帝最終爆發(fā)了,要徹底清算多爾袞勢力。
信號一放出,昔日被多爾袞壓制的其他滿清權(quán)貴們,見風(fēng)一擁而上,紛紛羅織多爾袞的罪狀……
有道是,墻倒眾人推,破鼓萬人捶!多爾袞活著的時候,他們自然不敢,但多爾袞一死,慫人膽好像個個變成了虎膽,義憤填膺。
圖:順治帝(劇照示意)
多爾袞最后下場:被褫奪皇帝尊號,牌位踢出太廟,華麗的墳?zāi)挂脖辉覛,多爾袞尸首被挖出來,鞭尸示眾,挫骨揚灰。多爾袞勢力也遭到大清洗!
多爾袞曾是皇位的熱門人選,與豪格之爭,僵持不下,才讓順治帝小福臨撿了大便宜,要不然八輩子也輪不到無權(quán)無勢的孝莊母子。
多爾袞大權(quán)獨攬時,也曾多次想過廢掉順治帝,自己來當(dāng)皇帝,一直沒有思考成熟,但不料在春秋鼎盛、如日中天之際,突然去世,史載“墜馬而薨”,死于塞北狩獵途中,年僅38歲。
如果按照有些人的“陰謀論”說法,多爾袞死得很蹊蹺,絕對沒那么簡單,38歲絕對是英年早逝!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順治帝的重孫乾隆帝才為多爾袞平反,恢復(fù)睿親王封號,評價其“定國開基,成一統(tǒng)之業(yè),厥功最著”。
綜上,所謂“滿清13帝”的說法,正是如此來的。
多爾袞一生多次與皇位擦肩而過,你認(rèn)為他為啥沒稱帝?是還沒來得及稱帝,還是其他原因?
以上僅供參考,歡迎關(guān)注,一起神聊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