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皓是蜀國后期的大宦官。自董允死后走上宦官干政的道路,陳祗死后更是一人獨大,從黃門令飛升至中常侍、奉車都尉,禍亂朝政,甚至是蜀漢大將軍姜維都被其排擠至沓中屯田。在蜀國投降以后,司馬昭以禍國殃民的罪名將其凌遲處死。
黃門小吏
“丞相亮將北征,往漢中,慮后主富于春秋,朱紫難別,以允秉心公亮,欲任以宮省之事。”——《三國志》
章武三年,劉備去世,十七歲的劉禪即位,雖有托孤重臣諸葛亮和李嚴(yán)輔佐,但諸葛亮開府治事于朝外,又忙于解決南中問題,并沒有像演義里那樣對劉禪諄諄教導(dǎo),李嚴(yán)又是兼任著永安的軍政長官,也是忙于政務(wù),這兩重臣根本也就顧不上劉禪,諸葛亮也只有托董允和費祎留在劉禪旁邊經(jīng)常提醒為君之道。
劉禪在十七八歲的年齡,又不關(guān)心國家大事,話說就算關(guān)心,丞相都開府于外了,也沒有文武官員上朝來給他匯報工作,要說劉禪不理朝政,諸葛亮也是有責(zé)任的。而此時的宦官黃皓又很善常為劉禪找樂子,這就造成了劉禪寵信于他,越是寵信,黃皓就越是阿諛獻媚,變著法的給劉禪找樂子。
但董允還是很正直的(丞相交代了,懟就完了),對于宦官的這種擾亂君王意志的行為是絕不容忍的,不僅常責(zé)備黃皓,連劉禪的面子也不給,什么難聽話都敢說,就連劉禪想多鈉幾個妾都會插嘴反駁道“古者天子后妃之?dāng)?shù)不過十二,今嬪嬙已具,不宜增益”,如果不是諸葛亮這個大后臺,估計董允也不敢這樣插手皇帝的家事吧。董允是被諸葛亮任命的侍中、虎賁中郎將,掌管著宿衛(wèi)親兵,黃皓就是再有膽量,也不敢與董允作對,雖然董允在世時,黃皓官不過黃門丞。但這種對董允的懼怕與劉禪對董允的厭惡又那么的不謀而合,這也為董允去世后,黃皓的飛黃騰達埋下了伏筆。
把持朝政
“祗上承主指,下接閹豎,深見信愛,權(quán)重于維!薄度龂尽延熙九年,董允去世,陳祗接替董允為侍中。陳祗不僅不像董允一樣打壓和排斥黃皓,反而與其互為表里,黃皓憑借之前與劉禪的獻媚邀寵打下的基礎(chǔ),加上陳祗的青睞,開始干預(yù)蜀漢朝政,此處的陳祗可也是有背景的人物,其舅舅是許靖的長兄,按照史書記載,陳祗的權(quán)力甚至是超過姜維的,有這樣的后臺,黃皓的腰桿當(dāng)然也會越來越硬。
景耀元年,陳祗病逝,黃皓迎來了獨攬大權(quán)的機會,從黃門令一路做到成為中常侍、奉車都尉。憑借著劉禪對其的信任,把持朝政。并為自己掃清政敵,先是向劉禪進讒言離間劉永,劉永落得不能朝見天子的下場;蜀漢名將羅憲因不愿意親附于他,便被貶為巴東太守。這樣的皇親國戚和名將都被懲治,百官也就更忌憚黃皓,從而爭相依附,黃皓的勢力也就越來越大。
景耀二年,樊建被任尚書令,但一道總領(lǐng)朝政的董厥、諸葛瞻這兩位重臣亦與黃皓為伍。在黃皓的關(guān)系網(wǎng)盤根錯節(jié)于朝堂之上時,樊建即使常常指正黃皓的錯誤,諸葛瞻、董厥都加以庇護而不了了之。
景耀五年,在外領(lǐng)兵的姜維看不慣黃皓的專權(quán)擅政,于是上書劉禪處死黃皓,劉禪當(dāng)然不會同意,反而包庇黃皓為盡職盡責(zé)。姜維至此也明白了黃皓的勢力已無人能撼動,因此為了避免遭到黃皓報復(fù),請求去往沓中屯田。
景耀六年,姜維打探到鐘會軍情,立即請求劉禪調(diào)派軍隊做好布防,但黃皓以鬼神巫術(shù)算出鐘會不會伐蜀,劉禪也就未做部署。這也是蜀漢迅速被魏國大軍逼降的一個原因。
諸葛亮?xí)r期因忙于政務(wù)軍務(wù),于是挑選董允為內(nèi)侍總管,是信任其正直果敢的為人,當(dāng)然也確實達到了良好的效果,但時任黃門令的黃皓并未犯下大罪,又官職卑微,當(dāng)然也就引不起諸葛亮的重視,而黃皓這種宦官專權(quán)的危機在東漢末年都已經(jīng)展現(xiàn)了強大的威力,卻未引起蜀漢政權(quán)的重視,不是臣不察,而是君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