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熱播電視劇《大明風華》中基本是采用了明朝明成祖朱棣、明仁宗朱高熾、明宣宗朱瞻基、明英宗朱祁鎮(zhèn)四代皇帝的歷史記載,在歷史記載上進行演繹故事和宮廷內(nèi)斗,有些還是非常貼合歷史的真面目的。

明仁宗朱高熾在記載中比較肥胖,而且走路有點瘸,這和電視劇中的形象是非常符合。明成祖朱棣只有四個兒子:明仁宗朱高熾、漢王朱高煦、趙王朱高燧、四子朱高爔(未封爵,夭折),活著的三兄弟都是徐皇后所生的親兄弟。朱棣比起他的父親朱元璋的26個兒子,確實有天壤之別。。ㄖ扉≌眨洞竺黠L華》)

朱高熾和朱高煦的帝位爭奪戰(zhàn)。

朱元璋活著的時候,已經(jīng)將朱高熾確認為燕王朱棣的世子,也即是王爵的繼承者了。靖難之役開始后,朱高熾由于肥胖,走路還有點瘸,不太適合征戰(zhàn),因此就留在了北京做朱棣軍隊的后勤工作。而第二子朱高煦隨著父親朱棣南征北戰(zhàn),并且取得了靖難之役的勝利,功勞很大 。

朱棣做了皇帝之后,太子這個位置誰來做成了一個大問題,大兒子是嫡長子,在靖難之役中做后勤工作,人比較賢明;二兒子跟隨朱棣立下了汗馬功勞,功勞很大,人有些缺點。朝中大臣們也是各執(zhí)一詞,這讓朱棣左右為難,不知道立那個兒子好。(朱高熾劇照,歷史記載他胖胖的,腿有點瘸,需要攙扶)

著名的文臣代表解縉支持朱高熾,畢竟他是嫡長子,又是朱元璋立的世子,人比較賢明。如果朱高熾擔任皇帝,文臣們的日子會好過很多啊。解縉這個人鬼點子比較多,他勸說朱棣的方法很特別,他不談立誰為太子,而是特別夸獎朱高熾的兒子朱瞻基(明宣宗)為“好圣孫”,這讓朱棣看清了一個事實,立長子為繼承人,可以兩代皇帝無憂啊,于是下決心馬上立朱高熾為太子。解縉雖然勸誡了朱棣,但也為以后自己被殺埋下了禍根,二皇子朱高煦不是那么好惹得。

狡詐的漢王朱高煦和趙王朱高燧。

朱高煦自認為居功至偉,在朱棣眼中的地位很高,這個兒子不管做什么,他都寬容。

1404年,朱高熾被封為太子,朱高煦封漢王,朱高燧封趙王。既然已經(jīng)封為藩王就要就藩,朱高煦的封地在云南,他很不愿意,直接拒絕前往,一直留在北京。朱棣面對自己立了大功的兒子也沒有辦法,也只有留在北京了。(漢王朱高煦劇照,《大明風華》)

為了奪得帝位,漢王朱高煦經(jīng)常誣告自己的大哥及其支持者,只要抓住把柄就想置于死地。那個對朱高熾立太子有大功的解縉就被他抓住了小辮子,違反了朝廷規(guī)制,直接弄死了。

1415年,朱棣覺著該給朱高煦一點補償,將他封在了山東青州,但仍然拒絕就藩,而且私底下招募了不少精銳的武士。這下朱棣明白了,這是盯著帝位不放啊,于是將大臣參奏朱高煦的奏折全部收攏起來,將他囚禁,并且打算廢為庶人。

太子朱高熾這下明白了好多事,馬上出來保護自己的弟弟,這也是朱棣希望看到的,假如太子不保自己的弟弟,估計他的太子之位也不保險了。1417年,漢王朱高煦就藩樂安(山東樂陵),總算離開了北京!

朱棣的第三子朱高燧也不是個省心的主。封趙王不久,朱棣就命令他不要就藩,居住在北京,這樣朱棣活著的三個兒子都留在了北京。朱高燧也是朱棣寵愛的兒子,經(jīng)常干出一些不法的事情,他居然把朝廷配給他的趙王長史殺了,多虧了自己太子大哥的求情才得以免罪。

1423年5月,幾個朱棣的貼身官員居然密謀毒死病重的朱棣,然后驕詔廢太子朱高熾,立朱高燧為帝,參與密謀的都是原來朱高燧的人。不想陰謀被舉報,朱棣獲得了“偽詔書”,下令逮捕朱高燧之后,差點沒把他嚇死,又是多虧了太子進言才得以脫罪。

太子朱高熾博得愛護兄弟、賢明的好名聲,群臣絕大多數(shù)都擁護他了。(解縉劇照,《大明風華》,被朱高煦陷害致死)

登基的朱高熾如何對待自己的弟弟?

1425年,朱棣病死在北征途中,明仁宗朱高熾即位,他對待自己的這兩個親弟弟還是蠻照顧的。

1、趙王朱高燧

朱高燧封趙王,封地在彰德府,治所在河南安陽。明仁宗朱高熾讓久居北京的朱高燧就藩,每年增加他的薪酬20000石米。趙王朱高燧本來有常山三護衛(wèi),分別是左、中、右三衛(wèi),群牧所、儀衛(wèi)司等,人員差不多20000了。得到賞賜的朱高燧心領(lǐng)神會,距離北京這么近,又擁有這么多人馬,必須得讓哥哥朱高熾放心,于是放棄了常山衛(wèi)的左右兩個護衛(wèi)的人馬,將自己的附屬軍隊直接減掉了三分之二。

這也算是朱高熾、朱高燧兄弟相知了。漢王朱高煦被自己的侄子朱瞻基打敗后,反口咬住了老三朱高燧有參與謀反,給自己的侄子出難題。朱瞻基沒有處理自己的三叔朱高燧,就是讓人問了話。這下朱高燧嚇壞了,趕緊把常山中護衛(wèi)也交了出去,其他軍隊人數(shù)多的官衙也交出去。朱瞻基只收回了護衛(wèi)軍的人馬,其他照舊,并且賞賜了80傾的田園,大約合計現(xiàn)在4000畝。(朱高燧劇照)

2、漢王朱高煦。

朱高熾對待不安心的二弟漢王朱高煦也是一如既往的寬大。他即位之后,明明知道自己的侄子在北京探查虛實也不放在心上,反而對朱高熙大加賞賜。封賞了不少財寶、批準立了漢王世子,其他的侄子也都封了郡王,一切以安定為主。

朱高熾在朝臣中的威望很高,漢王朱高煦也不敢輕舉妄動,真要做出不軌行為,等同于雞蛋碰石頭,俗話說“仁者無敵”。不過朱高熾的做派也為朱高煦謀反壯膽了,仁慈在某些人看來就是軟弱的代名詞。

不作死不會死——朱高煦。

朱高熾比較好色,朱棣去世之后他就沉湎于女色之中,當時有一個大臣叫李時勉的,曾經(jīng)上奏折勸諫朱高熾“戒色”,氣的他夠嗆,差點沒把李時勉打死!他只做了10個月左右的皇帝(1425年8月——1425年5月29日)就去世了,和沉眠女色、吃仙丹養(yǎng)生有很大關(guān)系!

朱高熾去世之后,漢王朱高煦就開始謀反行動,當時企圖劫殺從南京返回北京即位的明宣宗朱瞻基,朱瞻基走的太快,他根本沒有找到下手的機會。

1426年8月,朱高煦在山東樂陵叛亂,同月朱瞻基親征。雙方還沒有開戰(zhàn),朱高煦的部下就開始叛變了,都想捉拿漢王朱高煦獻給皇帝,面對這種情況,朱高煦只好自己投降了。(朱瞻基劇照,《大明風華》)

到了北京之后,朱瞻基本來也沒打算殺了自己的二叔,還到獄中看望他。朱高煦居然在獄中故意絆倒了朱瞻基,氣的朱瞻基下令蒸死了他,其他兒子也全部被殺!

最佳貢獻者
2

《大明風華》畢竟不是歷史教科書,只是一部反應(yīng)明朝歷史的電視劇,其歷史情節(jié)并不完全符合史實。

劇中為了突出人物的碰撞,故意把明成祖朱棣的嫡長子(皇太子)朱高熾(1378~1425)塑造成一個窩窩囊囊的人物,目的就是反襯二弟(漢王)朱高煦和三弟(趙王)朱高燧的狡猾和冷酷無情。

朱高熾的二弟、三弟確實不是省油的燈,二人從小跟著老爸南征北戰(zhàn),和老爸一樣都是冷酷無情的人。

老二和老三類父,我認為是強大的基因所致,想當年朱棣不是冷酷無情奪了自己侄子朱允炆的江山了嗎?

老二和老三在劇中的表現(xiàn)接近史實,而真實歷史上的朱高熾并不窩囊。

在朱棣還是燕王時,由于朱允炆削藩逼反了朱棣。朱棣于燕王府(今北京)發(fā)動了“靖難之役”。

朱棣要率軍進攻朱允炆的南京城,當時只有20歲的朱高熾留守大本營,在沒有帶兵經(jīng)驗下,朱高熾竟然率城中僅萬人抵擋住了李景。ㄖ煸蕿墒窒碌拇髮ⅲ50萬大軍的攻城,為老爸保住了老巢。朱棣可以進可攻退可守。

講真這戰(zhàn)績二弟三弟無法企及。難能可貴的是,在老爸南征過程中并不一帆風順,但朱高熾始終站在父親這一邊,抵御住了朱允炆數(shù)次的誘惑,他對朱允炆的封官旨意嗤之以鼻,始終不為所動。

我所要表達意思是:歷史上的朱高熾仁慈寬厚不假,但絕不是窩囊,由于身體過于肥胖,不能隨父親南征北戰(zhàn),這影響了戰(zhàn)功,但他的儒家思想和文化很濃厚,和當初的大爺朱標(朱棣的大哥)很類似。

無形之中就為以后處理二弟三弟謀權(quán)篡位的問題打下了基調(diào),即朱高熾不會像唐太宗李世民那樣兄弟相殘。

真實歷史上朱高熾對兩個弟弟太仁慈寬厚了。

永樂二年(1404年),26歲的朱高熾被老爸立為皇太子,當時的二弟不服氣,于是在背后搞事,想像李世民一樣干掉大哥幸虧朱棣還算明白人,加上大臣們都忠于太子,在第一輪交鋒中漢王失敗,由于太子仁慈不想痛打落水狗,在他的求情下,漢王被父親從輕發(fā)落,離開京城去了封地。

老二剛消停,老三就冒了出來,老三覺得出頭的機會來了,他想乘老爸病重期間,效仿隋煬帝楊廣那樣殺死父親,然后矯詔即位,結(jié)果被手下告發(fā)失敗。

又是在太子求情下,老三和老二一樣被從輕發(fā)落,離開京城回到了自己的封地。

看到了吧?老二老三下的都是毒手,為了皇位不顧父子兄弟之情,但都被朱高熾的仁慈對待。

雖然避免了手足相殘,但也埋下了深深隱患,“對惡人的仁慈就是對自己犯罪”,這話沒毛病。

老二老三一直就沒有對大哥的感恩之情。親們想想看朱棣活著老三都敢行謀反之事,所以當朱棣在第五次北伐途中去世后,大臣只好秘不發(fā)喪運回了朱棣尸體,目的就是防止老二老三蠢蠢欲動。

由于大臣們嚴密封鎖消息,朱高熾得以平穩(wěn)接過了皇權(quán)。

朱高熾于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九月七日稱帝,然而不到一年的時間,即洪熙元年(1425年)四月十六日就死了,滿打滿算做了七個月的皇帝,和二弟、三弟的矛盾還沒有爆發(fā)就去世了,只好把這些棘手的問題留給了兒子朱瞻基來處理了。

朱瞻基即位的當年(1426年),二叔朱高煦起兵造反,隨后被朱瞻基打敗投降,被廢庶人,后與諸子相繼被殺。

朱高燧還算識趣沒有謀反,看在老爸的面子上,朱瞻基沒有為難三叔,朱高燧在48歲時死于封地。

文/秉燭讀春秋

3

朱棣共有四個兒子,分別是仁宗皇帝朱高熾、漢王朱高煦、趙簡王朱高燧、四子朱高爔,四子因為早夭的原因沒有獲得爵位。朱高熾、朱高煦、朱高燧三兄弟同父同母,母親皆是徐皇后,可謂真正的親兄弟。朱高熾仁慈,對于朱高煦、朱高燧兩位弟弟的奪位之舉,沒有下狠手誅滅,只是將他們趕出京城,限制在他們的封地內(nèi)生活。

朱高熾生性端重沉靜,言行識度,喜好讀書。在他兒童時代,他接受武術(shù)和儒家學術(shù)的正規(guī)教育。 由于他的儒雅與仁愛深得皇祖父朱元璋的喜愛; 不過由于朱高熾喜靜厭動,體態(tài)肥胖,行動不便,總要兩個內(nèi)侍攙扶才能行動,而且也總是跌跌撞撞,因此對于一生嗜武的明成祖朱棣來講,他并不喜歡這個兒子。朱高煦英武霸氣,十分像朱棣,因此朱棣有過立二子朱高煦為太子的想法,只不過嫡長子繼承制是祖訓,不好更改而已。

朱棣起兵靖難期間,命朱高熾留守北京,鎮(zhèn)守大后方。朱高熾團結(jié)部下,以萬人之軍成功地阻擋了建文帝的大將李景隆的50萬大軍,保住了北京城。這一戰(zhàn)役對整個靖難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也是朱高熾在靖難中最耀眼的一筆。在此期間,建文帝遣書給朱高熾,許以封王,爭取朱高熾歸順朝廷。朱高熾接到書信之后看也沒看,原封未動地送到朱棣面前,使建文帝的反間計失敗。朱棣鐘意自己的二兒子,他曾對朱高煦說:努力吧,皇太子身體不好,多有疾病。后來因為群臣勸諫,加上朱高熾的兒子朱瞻基敏慧異常,深得朱棣的喜愛,因此最終立了朱高熾為太子。

漢王朱高煦并沒有放棄對皇位的爭奪,他滯留京城遲遲不肯就藩,他先是進讒言使得立儲的第一功臣解縉遭到貶黜,幾年之后慘遭殺害,然后私養(yǎng)了許多武士圖謀不軌,好在楊士奇、徐皇后說服了朱棣削奪了朱高煦的部分護衛(wèi),強令他就藩樂安。趙王朱高燧在成祖得病期間曾密謀殺死朱棣,然后矯詔即位,幸得有人告密,一場災難才沒有降臨。事后,由于朱高熾為朱高燧求情,朱棣總算沒有再追究。

朱高熾對自己的兩位弟弟仁慈,保住了兩位弟弟的性命和封地,可謂仁義之君。朱高熾當了七個月皇帝就駕崩了,朱瞻基即位為帝。漢王朱高煦趁機起兵叛亂,被朱瞻基擊敗,貶為平民,囚禁在西安門內(nèi),后來與諸子相繼被殺。朱高燧就藩后,再沒有叛亂過,得到侄兒朱瞻基的優(yōu)待,最終壽終正寢。

《明史》帝曰:"先帝友愛二叔甚。漢王自絕于天,朕不敢赦。趙王反形未著,朕不忍負先帝也。

4

我的天,只能說《大明風華》的影響力太大了。不得不說《大明風華》確實是一部良心的影視劇,其很多細節(jié)做到了歷史的還原。但,不得不說,雖說《大明風華》大部分按照歷史的走向再走,但也確實有一些脫離了原本的歷史。

就如題主所說的,朱高熾管不住自己的兩個弟弟,這只出現(xiàn)在影視劇中,真實的歷史完全不是這樣的!但,歷史上的朱高熾也和大明風華中所演繹的那樣,寬厚仁慈對待自己的兩個弟弟更是好到了極點!

遺書召至,增歲祿,賜賚萬計,仍命歸藩。封其長子為世子,余皆郡王。


對于朱高煦與朱高燧這兩個弟弟,朱高熾還是知道的。他們也在朱棣死后,便露出了自己的獠牙,特別是漢王朱高煦。

面對自己弟弟的反心,朱高熾對待他們的處理方式,顯得特別的仁慈。對朱高煦先是召回京城,然后增其俸祿,賞其無數(shù)財物,并將他的長子封為世子,其余兒子封為郡王。但,這并不是說朱高熾如《大明風華》中所演繹的那樣窩囊,朱高熾的仁慈恰恰是一把鋒利的刀。

首先,朱高煦是自己的親弟弟而且有造反之心這點是毋庸置疑的。但畢竟朱高熾時期朱高煦并沒有真的造反,如果朱高熾貿(mào)貿(mào)然處置朱高煦對于朱高熾仁君的形象不符,所以說不如選擇厚待朱高煦,這樣來打消朱高煦謀反的念頭。

其次,此舉可以最大程度降低朱高煦的戒心,朱高熾如此厚待朱高煦,可以很大程度讓朱高煦放松警惕。以獲取一定的時間,讓自己可以做好軍師上的準備,以防朱高煦真的造反。朱高熾駕崩后朱高煦造反這件事上朱瞻基的軍師部署,就可以看出朱高熾老早就做好了準備。

再者,朱高熾如此高調(diào)的厚待朱高煦、朱高燧,此舉也可以將他們推至議論的高點。如果他們那天真的造反了,天下的人民只會想皇上對漢王他們那么好,為何他們還要造反。他們找不到一個合理的理由起兵,如果真的起兵了,也得不到任何人的支持。

而,反觀朱高熾所謂的厚待,其實也只不過是加俸進爵,說白了不過了多浪費一些錢財和有名無實的爵位罷了,朱高熾作為皇帝最不缺的就是這些。最重要的是沒有增加封地、權(quán)力,反而按照藩王的規(guī)定限制朱高煦的權(quán)力。而沒有了封地、權(quán)力,朱高煦也沒辦法壯大自己,一個沒權(quán)的藩王構(gòu)不成任何威脅。

5

最近一部《大明風華》火了,這部電視給觀眾帶來了一個全新的觀劇的體驗,與以往嚴肅的劇情不同,這部劇以幽默風格演繹朱家父子的相愛相殺和當時的那段歷史,總的來說是一部優(yōu)秀的歷史題材電視劇。

當然也因為這部劇,讓我們對一些歷史人物有了新的認識。

(朱高熾劇照)

朱棣有4個兒子,分別大兒子朱高熾、二兒子朱高熙、三兒子朱高燧,四兒子早早夭折。大兒子朱高熾在朱元璋在世的時候就被封為世子,朱高熾從小身體肥胖,行動不便,但是喜愛讀書,才華橫溢,寬厚善良,待人謙和。這對于朱棣來說是不喜歡的,他更喜歡和他性格相似二兒子朱高熙,在靖難之役中,朱高熙和朱棣在戰(zhàn)場上立下汗馬功勞。大兒子也不差,在朱棣發(fā)動“靖難之役”后,李景隆帶50萬大軍圍攻朱棣老巢“北平”,當時,朱高熾因為行動不便就留守根據(jù)地了,根據(jù)地只有 1萬人,面對50萬大軍,朱高熾愣是守住了,憑此威望大漲,也為朱棣的靖難勝利提供了一定保障。

三兒子朱高燧也是帶兵打仗的料,也戰(zhàn)場上也是有萬夫莫敵之勇,在靖難之役中也立下一定功勞。

后來在經(jīng)過各方的爭議和妥協(xié)后,最終確定立嫡長子朱高熾熱為儲君太子,朱高熾的兒子朱瞻基立為皇長孫,其中很大程度是由于朱棣愛屋及烏,朱瞻基從下聰慧過人,深得朱棣的喜愛。

在朱高熾被封為太子后,一直自我感覺良好不滿現(xiàn)狀的朱高熙開始蠢蠢欲動,十分眼紅皇位,甚至出格的密謀造反,因為敗露了,被朱棣打入大牢,處以死刑。

(朱高熙劇照)

本來兄弟就少,而朱高熾本性寬厚善良,又博愛兄弟,在他的求情下朱高熙免除了死刑。這不但沒得到朱高熙感恩,反而覺得理所當然,也就是在這樣慣著下,使得朱高熙專橫跋扈,目中無人。后來,朱棣在北伐的途中死了,朱高熾繼位,雖然他繼位不但10個月就死了,但是,他的貢獻和功績是不可抹去的。

在他繼位期間,把二弟和三弟都做了妥善的安排。給三弟朱高燧優(yōu)厚的俸祿和好的封地,漢王朱高熙也同樣不錯的待遇?梢哉f,朱高熾對兄弟仁至義了。

但是,這個朱高熙卻是個不知感恩的小人,在朱高熾死后,朱瞻基繼位后,他發(fā)動叛亂,不過被朱瞻基御駕親征分分鐘打敗了,最有趣的是,他瞞著城中將士偷偷自己出城投降。當然,朱瞻基根據(jù)父親的意愿,并沒有殺他二叔,而關(guān)押起來,還去大牢去看望他?墒,這個不知道好歹的東西,想著精神勝利法,把朱高熙用腿絆倒了,你說,這不是作死呢嗎,氣壞的朱瞻基直接讓人殺了他。

真是可悲可嘆!

我是歷史守夜人,堅持原創(chuàng),持續(xù)為您提供優(yōu)質(zhì)內(nèi)容,加個關(guān)注吧!

6

用《大明風華》里,用朱棣評價朱高熾的話說,朱高熾開口仁義道德,閉口道德仁義,這恰恰是朱高熾的厲害之處。老朱家造反起家,卻冒出你一個圣人君子,就像陰溝里冒出個棉花球。


歷史上,朱高熾是否的確如梁冠華所演的那樣,不可考。但是正史對朱高熾的評價卻異乎尋常的高,也可見其仁義道德甚至影響了整個明朝后續(xù)的發(fā)展。

雖然朱高熾在位不到一年,他的儒家理想主義的影響在以后整整一個世紀中仍能感覺得到。

在朱棣時代,朱高熾雖然時太子監(jiān)國,但是對于兩個弟弟,在朱棣的眼里,都是要優(yōu)于朱高熾的。所以朱高熾并不能實質(zhì)性地對兩個弟弟產(chǎn)生任何制約。相反一度因為朱棣重信朱高煦,而懷疑朱高熾,導致太子府的很多屬官、幕僚甚至被關(guān)進了詔獄。而朱高煦的儀仗禮節(jié)甚至可以與朱高熾看齊。


雖然兩個弟弟巴不得朱高熾早點死掉,但是朱高熾隊兩個弟弟可謂仁至義盡。

不過后來朱高燧謀反泄露之后,朱棣要殺了他,確是朱高熾求情免于以死;而朱高煦在青州的封地后也暗中招募死士,縱容爪牙燒殺搶掠,殘害百姓,甚至以私刑處決朝廷命官,后被朱棣得知,抓到京城問罪,也是朱高熾予以求情,最終削減親衛(wèi),改封樂安州了事。

朱棣死后,朱高熾即位后不久。就下令增加了漢王朱高煦的俸祿,另賞賜寶物數(shù)以萬計;增加趙王朱高燧歲祿二萬石;并授予他們的幾個兒子爵位。


朱高燧逐步認清形勢,人也變得溫和起來;飯跟可惜的是,朱高煦卻連一個歉都未道,一個恩都未謝。

十個月后,朱高熾駕崩。朱高煦準備在路上劫殺朱瞻基。未果后,又起兵謀反,兵敗被囚。最終朱瞻基不是朱高熾,在若干年后,把朱瞻基烤成了叫花雞。

——炒米原創(chuàng)首發(fā),歡迎關(guān)注或吐槽——

7

《大明風華》里的老朱家,既有家長里短的熱鬧,又有帝王家的狠辣和勾心斗角,讓無數(shù)人大呼過癮。

但是影視劇畢竟只是演繹,很多人不禁會產(chǎn)生疑問,真實的歷史中,朱高熾究竟如何對待兩個弟弟呢?下面霄林天就為您細細解讀一番。

憨厚大哥和不肖弟弟

一切要從頭談起,想知道朱高熾登基后如何對待朱高煦和朱高燧,就得先了解這哥仨和他們的父親朱棣互相關(guān)系到底如何。

《明史》記載,“成祖四子,仁宗、漢王高煦、趙王高燧俱文皇后生。”,從正史來看他們是親兄弟。即使有不少其他說法說徐皇后并無所出,三人各有生母,但朱棣在世的兒子就這三兄弟。他們從小在一起生活長大,還曾一起被建文帝扣押?梢哉f,在朱棣造反起事前,三人既沒有利益沖突,又是知己弟兄,感情應(yīng)當還是很不錯的,至少朱高熾這個寬仁的大哥對兩個弟弟十分照顧。

“漢王高煦,成祖第二子。性兇悍。洪武時,召諸王子學于京師。高煦不肯學,言動輕佻,為太祖所惡。及太祖崩,成祖遣仁宗及高煦入臨京師。舅徐輝祖以其無賴,密戒之。不聽,盜輝祖善馬,徑渡江馳歸!薄睹魇贰ぶT王》

但是朱高煦從小就不是個省油的燈,生性好動、脾氣暴躁,幾乎把自己作到“姥姥不疼、舅舅不愛”的地步。朱元璋就很不喜歡這個不愛學習的孫子,他的舅舅徐輝祖也十分戒備他。相反的,朱高熾倒是曾經(jīng)頗受朱元璋賞識

所以,盡管朱高煦曾在靖難之役中隨軍征戰(zhàn),屢立戰(zhàn)功,朱棣心目中的最佳繼承人依然是朱高熾。畢竟在他去大寧收編寧王朱權(quán)的時候,是朱高熾守住了北京;他自己南下苦戰(zhàn),也是朱高熾在家里辛辛苦苦維持,保障后方穩(wěn)定和后勤補給。朱高煦畢竟只是匹夫之勇,朱高熾才是真正的治國之君。而朱高燧此時還比較低調(diào),既沒有朱高熾的治國之才、也沒有朱高煦的悍勇,本身就不在儲君的序列里。

“溝、東昌有功。江上之戰(zhàn),文皇兵卻,高煦適引騎兵至,文皇撫其背曰:‘吾病矣,汝努力,世子多疾!薄睹魇芳o事本末·卷二十七》

至于廣泛流傳的朱棣說給朱高煦的那句“世子多病,你加把勁!”,感覺實際上是被朱高煦和后人過度解讀了。這句話本來就是個囫圇話,朱高熾有病是事實,讓朱高煦加把勁,卻不一定就是讓他努力當皇上,有可能只是讓他多幫襯朱高熾而已。

朱高熾是大位既定、無欲無求,再加上生性仁厚,自然出處忍讓、護持兩個弟弟。反倒是朱高煦、朱高燧欲壑難填,仰仗著朱棣的恩寵不斷作死。而二人的作死,最后倒是讓朱棣忍無可忍。

得寸進尺,自作自受

至是,立世子東宮,封高煦漢王,國云南;高燧趙王,國彰德。高煦怏怏不肯去,曰:“我何罪,斥我萬里!蔽幕什粣。太子力解,得暫留京師。又請得天策衛(wèi)為護衛(wèi),曰:“唐太宗天策上將,吾得之豈偶然!庇终堃鎯勺o衛(wèi),曰:“我英武,豈不類秦王世民乎?”又嘗作詩,有“申生徒守死,王祥枉受凍”之語!睹魇芳o事本末·卷二十七》

朱高煦可以說是得寸進尺、屢屢犯上,不但不就藩,反而張揚的要“天策衛(wèi)”為護衛(wèi),明目張膽地在朱棣面前自詡“唐太宗”。無論朱棣如何寵愛這個能打仗的兒子,光是朱高煦這一再自比李世民的行為,就足以招致很大反感。

  • 其一,朱棣本身是“明太宗”,又和唐太宗李世民一樣是手刃同胞親族、篡權(quán)得位,屢屢提及唐太宗,等同于揭朱棣的老底,這讓朱棣面子往哪放;
  • 其二,李世民排行老二,一場“玄武門政變”殺了大哥李建成、逼宮唐高祖李淵。朱高煦也是老二,處處以李世民自比,難道是要學李世民一樣殺了朱高熾再逼朱棣禪位不成。

這種狂妄無腦的行為不僅會讓朱棣反感,也讓他認識到這個二兒子實在是沒腦子,這要是真繼承了皇位,那他朱老四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很快就會斷送了。

“(永樂十三年)私選各衛(wèi)健士,又募兵三千人,不隸籍兵部,縱使劫掠。兵馬指揮徐野驢擒治之。高煦怒,手鐵瓜撾殺野驢,眾莫敢言。遂僣用乘輿器物。成祖聞之怒。十四年十月還南京,盡得其不法數(shù)十事,切責之,褫冠服,囚系西華門內(nèi),將廢為庶人。仁宗涕泣力救,乃削兩護衛(wèi),誅其左右狎〈目匿〉諸人!薄睹魇贰ぶT王》

后來朱棣忍讓了他,把他封地改到了山東青州,朱高煦卻依然我行我素。他私自募兵劫掠,還打死軍官、僭越規(guī)制,種種惡行終于讓朱棣忍無可忍。朱高熾仍舊出面力保了他,從此被削除了兩護衛(wèi),打發(fā)到樂安州去就藩了。

高燧恃寵,多行不法,又與漢王高煦謀奪嫡,時時譖太子。于是太子宮寮多得罪。七年,帝聞其不法事,大怒,誅其長史顧晟,褫高燧冠服,以太子力解,得免。

至于低調(diào)的老三朱高燧,雖然不愛張揚,但是作死的勁頭一點不比他二哥差!洞竺黠L華》的演繹中有一點比較符合史實,那就是朱高煦、朱高燧為了把朱高熾擠下太子之位,確實達成了攻守同盟的關(guān)系。

(永樂)二十一年五月,帝不豫。護衛(wèi)指揮孟賢等結(jié)欽天監(jiān)官王射成及內(nèi)侍楊慶養(yǎng)子造偽詔,謀進毒于帝,俟晏駕,詔從中下,廢太子,立趙王……帝顧高燧曰:“爾為之耶?”高燧大懼,不能言。太子力為之解曰:“此下人所為,高燧必不與知!弊允且鏀筷。——《明史·諸王》

而且朱高燧比朱高煦膽子更大,眼瞅著二哥被治罪了,大哥的位子越來越穩(wěn)固,他竟然打算直接干一票大的——毒死朱棣。這樣的陰謀顯然躲不過朱棣的眼睛,很快就把密謀的人一網(wǎng)打盡,問罪朱高燧。最后還是朱高熾極力保護,加上沒有直接證據(jù)說明是朱高燧的指使,他才免遭禍端,但從此也就不再敢有任何異動。

所以綜合來看,早在朱棣駕崩前,朱高煦、朱高燧就已經(jīng)是失去了爪牙的老虎,一個被打了板子、一個被嚇的戰(zhàn)戰(zhàn)兢兢,還都承情于朱高熾。而朱高熾一再維護兩個弟弟,顯然也是出于本心,這種憨厚仁慈的態(tài)度會伴隨其一生

至于《大明風華》中,朱棣第五次北征蒙古時,朱高煦、朱高燧同時領(lǐng)兵出征,還把朱高熾的登基弄得驚險萬分,那就純粹是為了戲劇效果進行的演繹。

曉之以情,動之以理

清楚了朱高熾登基前,朱高煦、朱高燧的境況,我們就能清楚地認識朱高熾登基后對待兩個弟弟的態(tài)度——一如既往的仁慈和寬厚。朱高熾登基之后,針對自己的兩個弟弟,主要做了兩件事情。

其一,談心、安撫。

“(永樂二十二年八月)丁巳,皇太子即皇帝位,詔赦天下,以明年為洪熙元年……乙丑,召漢王高煦……九月漢王高煦至京!薄秶丁ぞ硎恕

朱高熾八月在北京登基后,很快就召漢王進京,九月朱高煦又一次進京。登基后頻繁地和朱高煦見面,這顯然不是敘家常那么簡單,很顯然朱高熾是在盡力安撫朱高煦。他知道自己這個弟弟一心覬覦皇位,自己雖然仁厚但是不可能謙讓皇位,只能多談?wù)勑,問問朱高煦有沒有什么要求。

通過兄弟談心,朱高熾想曉之以情、動之以理,讓朱高煦放下那些不切實際的念頭,安心做一個逍遙藩王。而朱高熾在位期間,朱高煦也的確沒有任何造反的痕跡。

“未幾,仁宗崩,宣宗自南京奔喪。高煦謀伏兵邀于路,倉卒不果。”——《明史·諸王》

從明史中,朱高煦企圖截擊朱瞻基的這段記載也可以看出,朱高煦在朱高熾在位時,一點沒有起造反的心思。朱瞻基在四月被派去南京并留守,如果朱高煦早有反意,那就不可能在朱高熾駕崩后才倉促決定截擊朱瞻基,導致行動失敗。

很顯然,朱高煦把自己的野心暫時壓下了,他知道眼下斗不過老大,但是老大的身體不好,只要他一駕崩,自己還可以奪朱瞻基的權(quán)。只不過朱高煦沒有想到朱高熾的身體會垮的如此快,再加上朱瞻基早有防備,倉促截擊的計劃告吹。

其二,封賞,討好。

“九月乙酉,群臣請立皇后。贈諸王歲祿,大賜諸王公主金鈔幣。上曰‘諸叔在者無幾,諸兄弟惟趙王居京師,他皆藩外,朕旦夕念焉!薄秶丁ぞ硎恕

俗話說,“吃人家嘴短,拿人家手短”,光是感情溝通還不夠,朱高熾登基后很快提高了諸位藩王的待遇。借著群臣請立皇后,朱高熾給漢王和趙王加了歲祿兩萬擔

“(十月)壬子,冊皇太孫瞻基為皇太子,及妃胡氏……又封瞻坦?jié)h世子,瞻坺趙世子”——《國榷·卷十八》

很快又借著冊立自己兒子朱瞻基為皇太子,把漢王、趙王的兒子們都一并封賞為世子和王。這無非是告訴朱高煦和朱高燧,自己會厚待他們和他們的家人,一家人融洽和睦才是最好的,何必非得為了皇位爭個你死我活。

防人之心不可無

憨厚不等于傻,朱高熾雖然對自己兩個弟弟一直十分的包容和袒護,但他從來沒有放松對他們的防備

“(八月)府軍前衛(wèi)指揮使山云為中軍都督僉事……(十月)府軍右衛(wèi)指揮使張昶為中軍左都督。指揮僉事張升為后軍都督同知!薄秶丁ぞ硎恕

“洪熙時,都督張昶封彭城伯,弟升亦封惠安伯,外戚之封,自此始!薄睹魇贰ね馄荨

他登基后兩個月,頻繁地調(diào)動五軍都督府的主管將領(lǐng),甚至將皇后張妍的兄弟張昶、張升派駐到中軍和后軍,第一個違背了朱元璋嚴禁外戚干政的祖訓

而朱高熾手里還握著京軍三大營的72個衛(wèi),三千營的騎兵、神機營的火器更是其他地方軍無法抵御的。洪熙元年四月,朱瞻基被派去南京留守,既是朱高熾為了還都南京做準備,同時也是整備南京的49個衛(wèi)。這樣一來,朱高熾坐鎮(zhèn)北京、朱瞻基鎮(zhèn)守南京,朱高煦的封地樂安、朱高燧的封地彰德,向北有黃河阻擋、向南有長江阻隔。更何況朱高煦被削了護衛(wèi),整個山東都司才不過11個衛(wèi),朱高煦還難以全部調(diào)動。

這樣的格局,即使是自大無腦的朱高煦也知道,造反是自尋死路。

結(jié)語

朱高熾登基后,江山穩(wěn)固、勵精圖治,自然不想因為兄弟鬩墻造成天下禍亂。他對朱高煦和朱高燧的寬厚和懷柔,既是處于個人情感,也是政治智慧,只可惜朱高煦太沒有自知之明,為了虛無縹緲的帝位搭上了自己全家。

8

古裝電視劇《大明風華》時下正火,朱高熾、朱高煦、朱高燧三子奪嫡之爭也頗為激烈,最終又胖又瘸的朱高熾繼位稱帝,登基后卻管不住兩個行事張狂的弟弟,歷史也確實是這樣,我們來看一下:

朱高煦、朱高燧叛逆之心由來已久

明成祖朱棣一共有四個皇子,長子朱高熾、次子朱高煦、三子朱高燧、四子四子朱高爔(夭折)。

1.朱高煦為人兇悍,行為輕佻,恃功驕縱,,在朱元璋眾多孫子里面是最讓朱元璋討厭的一個,一直到洪武二十八年才給他封了一個高陽郡王。不過朱高煦騎馬打仗倒是有一套,靖難之役時,多次救朱棣與危難之中,那段時間還是頗為受寵的,鑒于朱高煦的赫赫戰(zhàn)功,朱棣即位后曾一度想封其為太子,奈何這貨不爭氣,恃功驕縱,無惡不作,百官對其十分厭惡,所以最后選擇長子朱高熾為太子,封朱高煦為漢王,封地云南。

朱高煦本以為太子之位是屬于自己的,結(jié)果卻旁落他人,所以當時非常憤怒“我有何罪,要被趕到萬里之外!他不愿意去偏遠荒寂的云南,軟磨硬泡下,朱棣讓他留在了南京,之后他更加不安分,先是跟父皇朱棣要來護衛(wèi)軍,常以唐太宗李世民自比,逢人便說“你看我像不像李世民”,依仗靖難之役時的戰(zhàn)功,經(jīng)常構(gòu)陷太子朱高熾,致使支持太子的多人被殺。

這還沒完,朱棣第二次北伐時,這貨終于使“大招兒”了,朱高煦趁朱棣不在私自招募士兵,打算起兵,并且越級使用皇帝儀仗,朱棣回來后十分生氣,削去了他的王位,要將他貶為庶人,多虧宅心仁厚的太子朱高熾極力相勸,才保住王位。在朱棣的強硬要求下,朱高煦才去了自己的封地樂安,到樂安之后,這貨不但不思悔改,反而變本加厲,繼續(xù)策劃準備時刻謀反。在朱棣第五次北伐時,朱高煦見父皇身體已經(jīng)大不如前,就提前安排心腹進入北京,刺探消息,伺機叛亂。

2.朱高燧恃寵自傲,多次構(gòu)陷太子。朱高燧作為老三,按照漢人的傳統(tǒng),作為老小兒,是很受父母疼愛的,被封為趙王之后,朱棣給他的封地北京,并賜三衛(wèi)軍隊,北京可是燕王經(jīng)營多年的老巢,這對朱高燧來說是莫大的疼愛和機會,這畢竟是屬于自己的勢力范圍。

朱高燧為了搶奪太子之位,刻意拉攏與朱高熾關(guān)系較差的朱棣近伺太監(jiān)黃儼,多次構(gòu)陷太子,在朱棣晚年病重的時候,這貨更加張狂了居然伙同黃儼假造遺照,計劃毒死朱棣,廢除朱高熾太子之位,自己登基稱帝,結(jié)果呢事情敗露,朱棣知曉后,立刻將朱高煦及其同黨一舉抓獲,這時候朱高熾又出來說盡各種好話,朱高燧才算保住了王位。

帝曰:“豈應(yīng)有此!”立捕賢,得為偽詔。賢等皆伏誅,陛瑜遼海衛(wèi)千戶。帝顧高燧曰:“爾為之耶?”高燧大懼,不能言。太子力為之解曰:“此下人所為,高燧必不與知!弊允且鏀筷

朱高熾為人宅心仁厚,對兩個弟弟多有袒護,臨死囑托兒子宣宗朱瞻基善待他們

朱高熾繼位后,他自知兩個弟弟的本性,并沒有為難他們,反而,都給予高規(guī)格的待遇,賜予土地金銀財寶,給他們的孩子封王加爵,朱高熾這種寬仁之心,以德報怨的行事方法并沒有完全感化兩個弟弟。

朱高熾命不好,繼位不到一年就病逝了,臨死之前特意囑咐兒子朱瞻基要厚待自己的兩位弟弟,所以,朱瞻基繼位后又對二人進行了一輪大肆封賞,而朱高燧自從被朱棣處罰之后,已經(jīng)有所收斂,主動交出自己的軍權(quán),安心做個閑散王爺了。

而朱高煦卻并沒有收手,反而在朱瞻基繼位路上設(shè)伏截殺,結(jié)果失敗,朱瞻基繼位后并未責罰朱高煦,反而給予恩裳,這也是遵守父親朱高熾的遺照,同時也是想感化朱高煦,可朱高煦就是這么執(zhí)著,死心不改,最終還是起兵造反了,剛開始他想拉攏趙王朱高燧一起,朱高燧給回絕了,結(jié)果呢,一聽朱瞻基親征,他就慫了,扔下親信部下,自己投降了。然后被朱瞻基抓到了京城,囚禁了起來,有一次朱瞻基好心去探望自己這個叔叔,誰知這個二貨居然從牢里伸腿給朱瞻基絆倒了,朱瞻基龍顏大怒,立刻命人用一口三百多斤的大缸給扣住了,可是朱高煦天生神力,居然給頂了起來,朱瞻基見狀就命人在大缸四周點火將其活活給烤死了。

白居易在《后宮詞》里說“最是無情帝王家”,對于朱高煦來說他是一個無情的人,對于朱高熾來說,確是一個非常有情有義的人。

9

歷史上的朱高熾在登基十個月后就溘然長逝,其實還沒有來得及決定如何收拾兩個不省心的弟弟。

真正對朱高煦、朱高燧二人痛下殺手锏的,其實是明宣宗朱瞻基。

朱高熾是明成祖朱棣的嫡長子,所以在靖難之役后被朱棣封為皇太子。

然而,他這皇太子的地位可不穩(wěn),兩個弟弟朱高煦、朱高燧一直在挑戰(zhàn)他的地位。其中,朱高煦有軍功,所以得到朱棣的喜愛;朱高燧是因為年齡小,也得到朱棣的恩寵。

這兩個兄弟經(jīng)常聯(lián)手,在父親面前誣陷太子朱高熾,但最后都被逐一化解。

永樂十四年(1416),朱高煦的奪嫡計劃徹底失敗,被父親朱棣打發(fā)到山東樂安州的封地。

永樂二十一年(1423),朱高燧原本想要勾結(jié)太監(jiān)造反,但正所謂爛泥扶不上墻,這些計劃也破產(chǎn)了。

明成祖朱棣去世后,朱高熾繼承皇位,他就是在位僅10個月的明仁宗。

朱高熾手握權(quán)柄的日子很短,還沒想好怎么收拾這兩個不省心的弟弟,就駕鶴西去了。最終,這個歷史使命由明宣宗朱瞻基來完成。

在朱高熾突然去世時,朱高煦想趁機發(fā)動叛亂,結(jié)果被朱瞻基干脆利落地給平定了,還把朱高煦押到北京監(jiān)禁。

但由于被監(jiān)禁的朱高煦還不老實,朱瞻基干脆派士兵把這個叔叔罩在一個大銅缸內(nèi),外面堆上木柴,點火加熱,把他活活給燙死了。

看到朱高煦的慘狀,朱高燧被嚇老實了,知道朱瞻基這個侄子會跟他們動真格的,于是安安靜靜地交出一切護衛(wèi),只想做個順民保命。

這就是朱高熾兩個弟弟的最后結(jié)局。

10

趣談答案:朱高熾對待自己的兩個倒霉弟弟沒有絲毫對策,換句話來說,朱高熾采取了一種更為有效的對策。

一顆帝王之心

整個明朝歷史上,如果說誰有帝王之心,那是了不得的一件事情,因為明朝的子孫后代幾乎都延續(xù)了朱元璋的那顆猜忌之心。

大家也都知道,朱元璋在當上皇帝之后,滿朝文武沒有一個人能夠逃脫這個災難,即便你能夠逃脫第1輪災難,第2輪災難也會接踵而至。

而整個明朝的洪武四大案,幾乎是明朝初期最為黑暗的時刻,在這四大案件當中牽扯的人數(shù)數(shù)之不盡。

數(shù)不清的高等級將領(lǐng),數(shù)不清的高等級軍官,一輪又一輪的被涮了下去,而且他們絕大多數(shù)是被冤死的。

等到朱棣當上皇帝的時候,情況似乎也更加嚴重,因為朱棣當上皇帝,本身這個皇位就不是正的。

而這個時候如果朱高熾的表現(xiàn)太過于顯眼,朱高熾的表現(xiàn)太過于有帝王之心的話,必然會遭到朱棣的猜忌,到最后也必然會死不瞑目。

而朱高熾在明朝歷史的表現(xiàn)當中,除了懦弱無能之外,最優(yōu)秀的一點就是能夠體恤大臣,能夠?qū)捜荽蟪肌?/span>

所以我們能夠這樣的結(jié)論,朱高熾在面對皇權(quán)的時候不爭不搶,而他的所謂不爭不搶,往往就是既爭又搶。

朱高熾是怎樣對待他兩個弟弟的?

最近的這個電視劇對于朱高熾的形象非常的深刻,更要命的是他對于朱高熾的描繪相對客觀。

他既沒有美化朱高熾的外在形象,也沒有丑化朱高熾的外在形象,只能說他演的朱高熾極為形象生動的。

而在朱高熾當上皇帝之后,并沒有表現(xiàn)出報復之心,也沒有對自己的兩個弟弟怎么樣,換句話來說,朱高熾的老實可能是從骨子里的老實。

菩薩心腸的朱高熾并沒有難為自己的兩個弟弟,只是一股腦的把兩個弟弟趕到了他們的居住之地。

這也是極其英明的舉措,因為自己已經(jīng)當上了皇帝,再多的報復也于事無補,與其如此倒不如打一打親情牌,感動一下自己身邊的大臣。

歡迎大家關(guān)注@趣談唐宋元明清 ,歷史研究者,優(yōu)質(zhì)歷史領(lǐng)域創(chuàng)作者,每日分享新鮮歷史冷知識,解決歷史趣問題,愛你們!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wù)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