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是大漢王朝的創(chuàng)建者,朱元璋是大明王朝的締造者。兩人都起于布衣而奪取天下,成為開國皇帝,完成了驚世駭俗的人生逆襲,馳騁在權(quán)力地位的最高峰。
(劉邦劇照)
劉邦也好,朱元璋也罷,得天下都不容易。俗話說,一個好漢三個幫,劉邦和朱元璋的天下,都是靠著一群生死兄弟和大批文臣武將一點一點打下來的。他們兩人身上有很多共同之處,其中最突出的一點就是善識人、善攬人、善用人、善御人。所以天下人才均紛紛歸心依附,就連自己那幫出身草莽的兄弟也能快速成長,成為棟梁之材,成為開國元勛。
(朱元璋劇照)
下面我們就來仔細分析對比一下,看看劉邦和朱元璋怎么識人用人的?看看他們都有哪些功勛卓著的人才?
首先看看他們的那幫草莽兄弟。
劉邦最初的“狐朋狗友”和“酒肉兄弟”有:蕭何、樊噲、曹參、盧綰、周勃、灌嬰、夏侯嬰等,這些人在起義的戰(zhàn)爭中迅速成長,成為劉邦的左膀右臂。開國后,蕭何封酂侯,官拜丞相。樊噲封舞陽侯,拜大將軍。曹參封平陽侯,官拜左丞相。盧綰封燕王,官至太尉。周勃封威武侯,拜太尉,后兩度為相。灌嬰封潁陰侯,官拜車騎將軍。夏侯嬰封汝陰侯,官拜太仆。
(朱元璋劇照)
朱元璋的鳳陽班底和草根兄弟有:徐達、常遇春、李文忠、鄧愈、馮勝等人。這些都是他的鳳陽老鄉(xiāng),號稱淮西集團,跟隨朱元璋出生入死、戰(zhàn)功卓越,為建立大明朝立下蓋世奇功。徐達封魏國公,官拜太傅、中書右丞相,死后追封中山王。常遇春封鄂國公,官拜太保、中書右丞相。死后追封開平王。鄧愈封衛(wèi)國公,官拜榮祿大夫,死后追封寧河王。馮勝封宋國公,禁衛(wèi)軍都指揮使。
小結(jié):我們可以看到一個重要的現(xiàn)象級特點:無論是劉邦的沛縣班底還是朱元璋的淮西集團,這些人都有類似相同的際遇,出身草莽,崛起于戰(zhàn)火之中,建立了不朽的功業(yè)。因此可以說:英雄不問出處,時勢造就英雄。王侯將相無種,成功全靠奮斗。
(劉邦劇照)
再看看后期投奔招攬的人才。
不可否認,劉邦和朱元璋身上都有非凡的英雄氣質(zhì)和獨特的人格魅力,不然他們也不會在眾多起義部隊中異軍突起。在有了一定基礎(chǔ)后,各路英雄和天下人才紛紛前來投靠。
我們先看投靠劉邦的人才主要有哪些:張良,韓信,陳平 ,酈食其等。在進軍關(guān)中滅秦前得張良輔佐,在反項羽出漢中前拜韓信為將。自從有了這一文一武曠世奇才的輔佐,劉邦迅速強大起來,最終打敗項羽,問鼎天下。當(dāng)然還有陳平屢次用計救劉邦脫困。酈食其充當(dāng)使臣游說于各諸侯之間。劉邦極善用人,總能把他人的才干發(fā)揮到極致,總能用對的人做對的事,多次化腐朽為神奇。這些人為劉邦奪取江山也做出了重要貢獻。
我們再來看看朱元璋招攬的人才主要有哪些:劉伯溫,朱升,李善長,胡惟庸,宋濂等。這些人中,劉伯溫通經(jīng)史,精兵法,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與張良、諸葛亮并稱千古謀圣。朱升為朱元璋定九言策:高筑墻,廣積糧,緩稱王。李善長、胡惟庸等為朱元璋料理軍需,和睦軍民,安撫民生,起到了大管家、大后方的作用。還有很多就不一一列舉了。朱元璋用人十分精準(zhǔn),出手十分大方,為人又帶有英雄豪氣,心中有大智慧而表面看起耿直憨厚,故而吸引天下人才歸附。
小結(jié):獨木難成林,單絲不成線。古往今來成大事者,都是依靠集體、團體的力量,都是得人才者得天下。良臣擇明主而侍,良禽擇良木而棲。強者,能者,德者,自然吸引群賢畢至,進而天下歸心,江山一統(tǒng)。
(朱元璋劇照)
劉邦和朱元璋還出奇的相似,奪取江山前對人才對兄弟非常信任非常友善。而奪取天下之后卻齊刷刷地拿功臣開刀毫不留情。而劉邦和朱元璋能吸引人才,也與出身草莽有關(guān)系,沒架子,接地氣,不重門第,唯才是舉。事實上他們屠殺功臣,也與自己的出身有關(guān)系,他們起事前做夢也沒有想到,會有一天當(dāng)上皇帝、坐擁天下。所以內(nèi)心極度沒有安全感,于是把屠刀舉向了和自己一起打天下的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