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果有一句話概括地來說,被滅六國君主的下場是:2個被殺掉2個被餓死2個不知所終。 我們按六國撲街的順序一個個來說。秦王嬴政在鏟除了嫪毐、呂不韋兩大集圍勢力之后,開始著手統(tǒng)一六國戰(zhàn)爭。秦國按照中央突破,由近及遠,逐個殲滅的方針,將主攻方向指向六國中最弱小的韓國。 公元前231年,韓國南陽守騰主動投降并獻出南陽地。次年,秦王嬴政派內(nèi)史騰攻韓,得韓王安,盡納其地,韓國成為秦國的一個潁川郡。韓國滅亡后,韓王安被遷離韓國舊地,軟禁于陳縣。公元前226年,韓國舊貴族在故都新鄭發(fā)動叛亂,秦國出兵平定叛亂。叛亂平定之后,為了根除禍患,將軟禁中的韓王安處死。

第二個倒霉的,就是韓國的鄰居趙國了。其實趙國是戰(zhàn)國后期唯一在軍事上能抗衡強秦的國家,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造就了當時中國最強大的騎兵力量,趙國更是有廉頗、李牧等一代名將。然而趙國經(jīng)濟實力始終太弱,政局也始終不穩(wěn)。公元前230年,趙國大旱、人心浮動,秦國分兵兩路進軍趙國,名將李牧筑壘固守,秦軍屢攻不勝,形成相持。就像當年長平之戰(zhàn)對廉頗一樣,趙王又中了反間計,搞掉了李牧,結(jié)果就是秦將王翦破趙,虜趙王,盡收其地。秦王將趙王遷流放房陵,趙王想起自己聽信讒言,錯殺李牧,導致國破家亡,那叫一個悔呀。沒過多久,堂堂趙王餓死在了茅屋里。 接著秦軍進兵北略地,至燕南界。太子丹指使荊軻刺秦王,結(jié)果引來秦軍更大的怒火,燕國都城薊城被攻破,不過燕王喜和太子丹逃到了遼東,燕國暫存。

第三個撲街的,就是秦國的老冤家魏國。魏文侯任用變法鼻祖李悝、兵家亞圣吳一時間成為戰(zhàn)國首霸,所向披靡。河西之戰(zhàn)魏國吊打秦國數(shù)十年,可以說梁子結(jié)深了?上娛⒌奈簢乩砦恢煤軐擂,西有秦、南有楚、東有齊,強敵環(huán)伺,外交又沒搞好,“圍魏救趙”的馬陵之戰(zhàn)后,國力大損。公元前225年,取得北方?jīng)Q定性勝利之后,秦軍轉(zhuǎn)而向南進襲魏國,包圍了魏都大梁,王翦的兒子王賁水淹大梁,魏王假投降,不久也被殺掉了,其魏氏王族遭到了滅頂災難。舉城投降的魏王子及家眷數(shù)百人均招殺害。至此,三晉諸國率先被滅。 第四個楚國。楚國可以說是六國中最難滅的一個了。歷史上無論楚國的國君多么作死,楚國都沒死。因為他們是七國中唯一一個有那么點“虛君”的諸侯國,而且地大物博,君主死了,封君們找個旮旯再立一個,還能卷土從來。所以秦國滅楚,60萬大軍,前后用了3年,才把壽春攻破。楚王負芻投降,被貶為庶人,不知所終(后來這個還成為大家擁立楚懷王熊心抗秦的合法理由)。

第五個是燕國。公元前222年,獻出了太子丹的人頭后,逃亡到遼東的燕王喜被王賁活捉,燕國正式滅亡。但燕王的下場,史書沒記載,也算是不知所終吧。 最后一個被秦吞滅的就是東方大國齊國了。公元前221年,王賁大軍從燕國南下攻齊,空前順利地長驅(qū)直入到齊國的都城臨淄。齊王建投降,被貶到共城,最后餓死。 不知你發(fā)現(xiàn)沒有,六國君主中,被殺掉的,都是當時實力較弱的諸侯國。比如韓、魏,殺了就殺了,秦王也不擔心他的子民會造反。 而原本實力比較強的,比如趙、齊,秦王就不敢直接殺掉了,而是流放,餓死?梢韵胍,秦王也擔心直接殺掉,可能會帶來難以預料的結(jié)果。按此推斷,最后不知所終的那兩位,楚王很可能也是流亡被餓死,而燕王則是秘密被殺。 至于在秦國統(tǒng)一戰(zhàn)爭中沒有被滅的國家,還真有!就是衛(wèi)國。因為衛(wèi)國很早就成了秦的附庸國,所以秦攻滅六國的時候,衛(wèi)國不在秦國敵對的一方。直到秦二世登基的那一年(公元前209年)衛(wèi)君角被廢為庶人,衛(wèi)國才算真正從靈魂到身體的亡了。

最佳貢獻者
2
這個問題挺有意思。概括來說,被滅六國君主的下場是:2個殺掉2個餓死2個不知所終。我們按六國撲街的順序一個個來說。第一個被滅掉的是三晉中最弱的弱雞韓國。公元前230年,十萬秦軍蠻入,剛經(jīng)歷內(nèi)亂的韓國哪里還擋得住這虎狼之師,直接被摁死,韓國成為秦國的一個潁川郡。至于韓王安,當年就被處死了。韓國的被滅,標志著春秋戰(zhàn)國以來最大規(guī)模的滅國戰(zhàn)爭全面打響。第二個倒霉的,就是韓國的鄰居趙國了。趙國正在鬧饑荒,秦國趁機進軍。王翦又用反間計搞掉了李牧,結(jié)果實力不俗的趙國也無奈投降。趙王遷被流放,最后被餓死在一茅屋里(晉景公姬獳:不是茅廁啊...)。接著秦軍揮師北上,燕國恐慌之下,太子丹指使荊軻刺秦王,結(jié)果引來秦軍更大的怒火,燕國都城薊城被攻破,不過燕王喜和太子丹逃了。所以,燕國暫存。第三個撲街的,是魏國。老冤家魏國很委屈,自從秦孝公以后,魏國衰落。當年的大魏開始被秦國頻頻吊打。公元前225年,王翦的兒子王賁水淹大梁,魏王假投降,不久也被殺掉了。至此,三晉諸國率先被滅。第四個楚國。楚國可以說是六國中最難滅的一個了。歷史上無論楚國的國君多么作死,楚國都沒死。因為他們是七國中唯一一個有那么點“虛君”的諸侯國,而且地大物博,君主死了,封君們找個旮旯再立一個,還能卷土從來。所以秦國滅楚,60萬大軍,前后用了3年,才把壽春攻破。楚王負芻投降,被貶為庶人,不知所終(這也是后來楚懷王熊心抗秦的合法理由)。第五個是燕國。公元222年,獻出了太子丹的人頭后,逃亡到遼東的燕王喜被王賁活捉,燕國正式滅亡。但燕王的下場,史書沒記載,也算是不知所終吧。最后一個吞滅的就是東方大國齊國了。公元前221年,王賁大軍從燕國南下攻齊,空前順利地長驅(qū)直入齊國都城臨淄。齊王建投降,被貶到共城,最后餓死。不知你發(fā)現(xiàn)沒有,君主被殺掉的,比如韓、魏,都是當時實力較弱的諸侯國,殺了就殺了,秦王也不擔心他的子民會造反。而原本實力比較強的,比如趙、齊,秦王就不敢直接殺掉了,而是流放?梢韵胍,秦王也擔心直接殺掉,可能會帶來難以預料的結(jié)果。按此推斷,最后不知所終的那兩位,楚王很可能也是流亡被餓死,而燕王則是秘密被殺。至于沒有被滅的國家,衛(wèi)國算一個吧。因為衛(wèi)國很早就成了秦的附庸國,所以秦攻滅六國的時候,衛(wèi)國不在敵對一方。直到秦二世登基的那一年(公元前209年)衛(wèi)君角被廢為庶人,衛(wèi)國才算真正從靈魂到身體的亡了。
3

小時候讀書 秦始皇是壞的 陳勝吳廣是歌頌的 隋煬帝是壞的 李世民是好的 項羽是好的 劉邦不怎么樣 苻堅是嘲笑的 王安石是好的 朱熹是偉大的 李自成是好的 洪秀全是偉大的 義和團是好的 袁世凱是壞的 李鴻章是壞的 康有為是好的 孫中山是偉人 張學良是有很大歷史貢獻的 蔣介石是縮頭烏龜

4

六國都被滅了,沒有留下任何一個國家,只有齊國兵不血刃很快被秦國占領(lǐng),主要是部署除了錯誤,假如當時的情報正確,秦國估計沒有那么快統(tǒng)一六國。

我們在來看看六國的君主是怎么死的!

1.韓國

韓國是第一個被滅的,最后一個是韓王安。公元前230年春,秦王政十八年春,韓國正式滅亡。韓王安投降,韓國滅亡。秦國以韓地建潁川郡,建郡治于陽翟。韓國滅亡后,韓王安被遷離韓國舊地,軟禁于陳縣。公元前226年,韓國舊貴族在故都新鄭發(fā)動叛亂,秦國出兵平定叛亂。叛亂平定之后,為了根除禍患,將軟禁中的韓王安處死。

2.魏國

秦王政即位后,對魏國的壓力不斷加大。最后魏國于公元前225年被秦國將軍王賁以水淹之計攻破大梁,魏王假降,魏亡!妒酚洝樊斨幸矝]有記載他最終的命運,應該是被殺了。

3.趙國

前229年,秦攻趙國,趙幽繆王派李牧、司馬尚率軍抵抗。秦將使用反間計使幽繆王殺李牧、司馬尚。秦將王翦于是率大軍攻趙,突破井陘口,攻陷邯鄲,俘虜了趙幽繆王。趙嘉逃到代城稱代王,前226年曾與燕軍合兵于易水之西會戰(zhàn)秦軍,戰(zhàn)敗后迫使燕王交出太子丹。前222年秦軍滅代,俘虜趙嘉,趙國亡,從秦王對待國君來看,應該沒有活口。

4.燕國

前226年秦將王翦率軍攻破燕都薊城,燕王喜及太子丹率公室衛(wèi)軍逃遼東。秦將李信帶兵乘勝追擊至衍水,再敗太子丹軍,消滅了燕國衛(wèi)軍主力。燕王殺掉兒子向秦求和,秦國未允。前222年(燕王喜三十三年),秦王政派王賁率軍進攻遼東,俘虜了燕王喜,燕國滅亡。死亡不詳,兒子去刺殺嬴政,應該也是被殺了!

5.楚國

秦王政親政后,知楚將項燕擅戰(zhàn),先遣李信為將,領(lǐng)二十萬兵馬,欲滅楚,敗,被入兩壁,殺七都尉。再遣老將王翦,統(tǒng)秦師六十萬,相持一年,前223年,大敗楚軍,俘虜楚君負。項燕扶持的熊啟也很快被俘殺,楚國滅亡!妒酚洝芬矝]有說,應該是被殺了,不然他的弟弟還造反!

6.齊國

前221年,秦王在滅亡韓、趙、魏、楚、燕之后,以齊拒絕秦使者訪齊為由,命王賁率領(lǐng)秦軍伐齊,齊王建令齊軍主力40萬慌忙集結(jié)于西部,秦軍避開了齊軍西部主力,由原來的燕國南部南下直奔齊都臨淄。齊軍面對秦軍突然從北面來攻,措手不及,土崩瓦解。齊王建出城投降,齊國滅亡。齊國滅亡以后,齊王田建被放逐深山之中,因為沒有吃的后被餓死。

5

秦始皇嬴政被后人譽為“千古一帝”,統(tǒng)一六國建立起我國第一個大一統(tǒng)的封建王朝。那么在完成統(tǒng)一大業(yè)后他是怎樣處置昔日六國國君的呢?


秦國在對外擴張的過程中,始終堅持一個原則:遠交近攻。實踐證明這個策略為秦國統(tǒng)一大業(yè)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基礎(chǔ)。當然也基本決定了六國滅亡的先后順序。

韓國

韓國是秦國近鄰中實力最弱的,理所當然的成為了秦國的第一個獵物。公元前230年,秦始皇派內(nèi)史騰率軍攻滅韓國。公元前226年,在新鄭的前韓國貴族發(fā)動叛亂,后被平定,而韓王安也在這年被處死。

趙國

趙國在靈武王胡服騎射改革后培養(yǎng)起了強大的陸軍作戰(zhàn)能力,成為戰(zhàn)國后期中唯一能與秦國在軍事上抗衡的強國。長平之戰(zhàn)后趙國元氣大傷,實力急劇下降,公元前228年,王翦奉命攻占趙國全境,趙國滅亡,趙王遷被俘。對于趙國的亡國之君,秦國選擇流放到房陵,不久,趙王遷被活活餓死在房陵城北的茅屋里。堂堂國主如此下場真是夠倒霉的!

燕國

燕國也是六國中較弱的國家,秦國在滅趙后就把目光投向了燕國。公元前226年,秦兵攻占燕地,燕王喜東遷到了遼東。公元222年,燕王被俘。史書記載秦王放了喜,有野史認為燕王上吊了?梢栽囅胱孀诨鶚I(yè)毀在自己手里了,即使人家不殺也沒臉茍延殘喘了所以自殺殉國的可能性很大的。

魏國

追溯到春秋時代,魏、趙、韓都源于晉,在同根韓、趙被滅后,魏國也難逃滅國的命運!公元前225年,由秦將王翦之子王賁帶兵攻魏,魏國據(jù)城死守,后秦軍引黃河水攻城,最后魏國都城城墻被泡塌,大梁城破。魏王假投降,后被殺。

楚國

楚國乃是強國,尤其是經(jīng)濟實力強悍。秦國攻打楚國吃的苦頭最多。秦王派老將王翦傾秦國國力征楚,不久城破,楚王被貶為庶人,不知所蹤,小編猜測也不得善終。

齊國

齊國離秦國最遠,在秦國攻打六國之初還派使者前去恭賀,萬沒想到五國已滅自己也難逃厄運。王賁率軍由燕地攻打齊國,齊國滅,齊王被流放,最后死于流放地。

其實無關(guān)于秦始皇殘暴與否,亡國之君的命運都一樣,沒有幾個可以頤養(yǎng)天年的。即使新政權(quán)統(tǒng)領(lǐng)仁愛寬厚,不懼前朝勢力卷土重來網(wǎng)開一面,亡國之君本身也沒臉茍活于世不是嗎?

6

大家都知道六國是在秦始皇時期被滅掉的,那么秦始皇是派了誰去滅的六國呢?

主要是王翦、王賁父子二人。

名將王翦單獨滅的國家有趙國和楚國。

這兩個國家是當時六國中勢力最大,名將最多的過國家。同時也是對秦國能造成殺傷力的國家。

趙國是因為名將李牧在,所以王翦知道想拿下趙國來,肯是要有一場硬仗要打的。關(guān)鍵是這個仗就是打,也不知道最終會鹿死誰手?

為了保險起見,王翦使用了離間計。

趙國的國君趙王遷是個昏庸的君主,王翦相信只要有趙國的大臣從中挑撥趙王遷和李牧的關(guān)系,把李牧給拉下馬。

趙國就可以不攻自破了。

最終王翦買通了趙王遷寵幸的郭開,郭開收了重金之后,就在趙王遷的面前大說李牧的壞話。

郭開告訴趙王遷,李牧的功勞太大了。他很有可能聯(lián)合秦軍把邯鄲給攻打下來,讓趙王遷把趙國給交出來。然后有李牧當新任的趙王。

昏庸的趙王遷相信了郭開,他就秘密的把李牧給殺害了。

李牧一死,王翦開始帶領(lǐng)大軍攻打邯鄲城。

秦軍是虎狼之師,他們打起沒有李牧的趙國來,簡直是勢如破竹,結(jié)果邯鄲城池被攻破,趙王遷被俘虜。

最終,趙王遷是被圍困起來活活餓死的。

再說另一個強大的國家楚國,這個國家同樣有名將,這個名將就是項羽的祖父項燕。秦王嬴政在出兵攻打楚國的時候問老將王翦,需要帶多少人才能把楚國給滅了呢?

王翦說非六十萬不能。

這時候秦王嬴政又問身邊的年輕將領(lǐng)李信,李信是名將李廣的祖上。

李信的回答是二十萬足矣,秦王嬴政很高興,就給了李信二十萬大軍,結(jié)果李信遭到了楚軍的埋伏,被殺了。秦軍打了一個敗仗。

秦王嬴政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錯信了李信,他趕緊去王翦家找王翦道歉,說我當初不聽你的話,輕信了李信的狂言,致使秦國的軍隊受辱。

為了復仇,滅掉楚國,我答應給你六十萬大軍,你去把楚國給我滅掉吧。

王翦帶著六十萬大軍開始攻打楚國了,來到楚國的邊境,王翦先是讓軍隊駐扎下來休息。他的目的就是想搓搓楚軍的銳氣。

這一駐扎,差不多就是一年的時間,秦軍沒事干,天天吃飽了,投石子玩。

不管楚軍如何來叫囂,他們就是不去迎戰(zhàn)。

這個戰(zhàn)術(shù)果然迷惑了楚軍,楚軍也不知道什么時候秦軍才敢開戰(zhàn)。就在項燕調(diào)動軍隊的時候,王翦帶著秦軍打了楚軍一個措手不及。

秦軍的有生力量被消滅了,最終項燕兵敗自殺。楚國滅亡,楚國國君逃亡民間下落不明。

王賁單獨滅掉的國家有魏國和燕國,這兩個國家的勢力相對比趙國和楚國就小的多了。

滅魏國王賁基本上沒費什么力氣,因為魏國的都城大梁就在黃河邊上,只要把河堤給掘開,把大梁城一淹,魏國也就算被滅掉了。

結(jié)果王賁把大水引到大梁的時候,魏王假果然率眾來投降了。

投降的國君是沒有好下場的,魏王假雖說是自己提出來的投降,但是,他還是被殺了。整個魏國的皇室子弟大部分也被秦軍給殺害了。

至此,魏國滅亡了。

下一個就是燕國,燕國就更有意思了,你不要看他小,但是他對秦王嬴政造成的威脅最大。因為太子丹派了荊軻去刺秦王去了,結(jié)果是有驚無險,秦王嬴政逃過了此劫。

當王賁帶領(lǐng)的大軍壓境的時候,太子丹早就逃亡了。太子丹的父親燕王喜很害怕,他以為秦國滅燕國,是因為他兒子觸怒了秦王嬴政,所以,燕王喜親自把自己的兒子太子丹個殺害,然后人頭交個秦國。

你看燕王多么愚蠢呀,人家是想來滅你的國家,不是因為個人恩怨。你即使殺了太子丹,但是國家還是要被滅的。最終燕國被滅,燕王喜逃跑不知去向。

王翦和王賁父子二人合伙滅掉的一個過家就是齊國。

齊國是六國中最后一個被滅掉的國家,齊王建看到其它五國被滅的下場如此的凄慘,他就不敢抵抗了。

因為齊國也是一個強國,對于秦國來說,能不用兵就把齊國給拿下來是最好的。秦國先派了使者來說服齊王建投降,沒想到齊王建答應了。

秦國的使者給齊王建開出的條件就是給他五百里地,讓他當個小地主。

齊王建獻城投降的那一天就被帶走了,秦王嬴政果然給了他五百里地,并且用重兵把他給圍了起來,斷水,斷食物,齊王建也就被活活的給餓死了。

至此六國中的五國全部被王翦、王賁父子二人給滅掉了。

還有一個韓國沒有說,韓國是被秦國第一個滅的,它也是六國中最弱小的一個,雖說他早就成了秦國的附屬國,但是秦國仍然要拿他開刀。韓國被滅,韓王被殺。

秦國最后滅掉的一個國家是衛(wèi)國,衛(wèi)國是個小國,衛(wèi)國和戰(zhàn)國七雄比起來根本毫不起眼,所以,秦國也就一直沒有滅他。到了秦二世繼位之后,他才把衛(wèi)國給滅掉。

7

歷史上秦被稱為‘暴秦’。對內(nèi)焚書坑儒。對外連四十萬趙國降卒都盡數(shù)坑殺。對與之爭雄的六國,尤其國君,更是以盡早除之而后快。

秦滅六國是以弱下手、從西往東展開的

滅韓國于前226年,韓玉安被殺。

滅趙國于公元前222年,趙代王被活活餓死。

滅燕國于公元22O年,燕王被逼上吊而死。

滅魏國于公元前225年,魏王直接被斬殺。

滅楚國于公元前223年,楚王被俘,受盡百般侮辱,廢為庶人,不知所終,故楚人恨透了秦,誓言,楚留三戶,亡秦必楚!

滅齊國于公元前221年,齊王被流放。

唯一名義上未滅國的是衛(wèi)國,其實意義不大,早已成囊中之物。改一下名稱而已。

8

秦滅六國的順序是韓,趙,魏,楚,燕,齊,以最弱的韓國開頭,最強的齊國結(jié)尾。算是符合“欺軟怕硬”的剛需,非常有謀略。

秦朝首先于公元前230年,揮師滅韓,史騰率軍長驅(qū)直入,俘虜了韓王安,韓國被納入秦國國土,韓國宣告滅亡。韓王自然是沒命了,當年就被殺了。

秦滅韓國后,第二個倒霉的自然就是和韓國接壤的趙國了。而仿佛上天都不待見趙國,趙國接連發(fā)生大地震和大饑荒。王翦使用反間計,收買寵臣郭開,殺掉了名將李牧后,趙國滅亡。聽信小人的趙王自然不會有一個好下場,被活活餓死在一間小茅屋里。

雖然第三個攻破的是燕國。不過消滅亡的卻是魏國,原來是攻破燕國后,燕王喜和太子丹逃了,也就不算滅國了。說到太子丹,大家一定不陌生,畢竟他最后還雇傭荊軻來了一場荊軻刺秦王的好戲。

第三個滅亡的國家是魏國,秦軍攻破燕都薊城后,矛頭直指魏國。當然了沒什么意外,僅三個月,國都被破,魏王假意投降,不久事發(fā)被殺,魏國滅亡。

楚國,大家一定不陌生,畢竟項羽就是楚國人,公元前225年,秦始皇派李信率軍攻楚。由于李信的輕敵,先勝后敗。不得已,秦始皇請出老將王翦帥60萬大軍,滅楚國,降服百越之君。楚王負芻投降后,被貶為庶人,消失在人們視野中。

最后滅亡的是齊國,齊國雖強,可惜被秦國迷惑,被酒醉金迷腐朽。公元前221年,王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在敵人沒有反應過來之前,輕易攻入齊都臨淄。齊王建投降,齊國并入秦國。而齊王呢?被貶到共城,最后餓死。至此,六國皆滅,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

不知你們發(fā)現(xiàn)沒有,還有一個國家沒有被滅,那就是衛(wèi)國,衛(wèi)國很早就投靠秦國,所以沒有被滅,可以后來衛(wèi)王被換,衛(wèi)國還是完完全全的被滅了。

算起來,各國君主都是下場都逃不過一個死,不過區(qū)別只是餓死還是被殺。而真正意義上不存在沒被滅的國家。

9

前247年,十三歲的嬴政繼承了秦王之位,相國呂不韋主持著朝政事務。前238年,嬴政平定嫪毐的叛亂后,順勢剝奪了相國呂不韋的大權(quán),成為了真正的秦王。嬴政親政后,繼續(xù)推進著祖輩們吞并天下的事業(yè),最終在前221年滅亡了齊國,大體統(tǒng)一了華夏,建立了第一個帝國。對于秦始皇滅六國,大家關(guān)注的焦點更多是在嬴政身上,很少有人會去關(guān)注亡國者的命運,作者今天就為大家揭秘下亡國國君們鮮為人知的人生結(jié)局。



秦滅六國路線圖

韓王安:第一個亡國者,遭遇流放,受國人叛亂牽連而被處死

前239年,韓國末代國王韓安即位。前233年,韓安被秦軍急攻,被迫向秦國稱臣,并以韓非為使者出使秦國,韓非受到了秦相李斯的誣陷,喪命于監(jiān)獄中。前231年,韓安又向秦國獻出了南陽之地,秦王嬴政隨即派內(nèi)史騰率軍前往受地。前230年,內(nèi)史騰受命進攻韓國,包圍了其都城新鄭,韓安抵抗不住,無奈投降了秦軍。

秦王嬴政把韓安遷置在了陳縣(今河南淮陽),四年后,新鄭爆發(fā)了反抗秦軍的叛亂,韓安因此受到了牽連,被處死了。

趙王遷:第二個亡國者,遭遇流放,凄慘離世

前236年,趙國末代國王趙遷即位。趙遷起初重用大將李牧抵御秦軍,李牧屢敗秦軍,秦將聞李牧威名不敢戰(zhàn)。前228年,趙遷輕信讒言,殺死了李牧,以趙蔥、顏聚代統(tǒng)趙軍;秦將王翦隨后一戰(zhàn)擊破趙軍,趙蔥、顏聚棄軍而逃,邯鄲于是成了一座空城,趙遷被迫投降了秦軍。

秦王嬴政把趙遷流放到了房陵(今湖北房縣)的深山之中,趙遷再也沒有錦衣玉食的生活可以享受,每天不得不過著饑寒交迫的日子,等待著生命的終結(jié)。趙遷在悔恨之余思念故國,寫下了《山水》這首詩歌,聽到這首詩歌的人無不落淚流涕,但是,這又能怪誰呢?

魏王假:第三個亡國者,結(jié)局未知

前227年,魏國末代國王魏假即位。前225年,秦將王翦之子王賁大舉進攻魏國,包圍了其都城大梁,魏假不愿投降,堅持抵抗。王賁為了盡快攻破大梁,便引黃河水灌大梁城,魏假迫于無奈,只得投降了秦軍。

歷史上并沒有明載魏假的人生結(jié)局,他或許也遭到了流放,并凄慘地離開了人世。

昌平君:第四個亡國者,舉兵反秦,戰(zhàn)敗被殺

前228年,楚幽王去世,其弟楚哀王即位。楚哀王在位僅兩個多月,其庶兄熊負芻發(fā)動了兵變,奪取了王位。前223年,秦將王翦率領(lǐng)六十萬大軍進攻楚國,熊負芻戰(zhàn)敗被俘。

熊負芻的同宗昌平君(史未留名)曾經(jīng)作為楚國質(zhì)子留在秦都咸陽,幫助秦王嬴政平定了嫪毐的叛亂,而后又輔佐秦王嬴政治理秦國、滅亡了諸國。前226年,韓國故都新鄭發(fā)生叛亂后,昌平君受命前往楚國故都郢陳,以楚國公子的身份安撫楚地百姓。

前223年,熊負芻被秦軍生擒后,楚國宣告滅亡。昌平君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祖國遭到了毀滅,心中十分憤慨,他于是決定在故地舉兵反叛。昌平君與大將項燕(項羽的爺爺)聯(lián)兵,自稱楚王,企圖復國。不久后,楚軍被強大的秦軍擊敗,昌平君戰(zhàn)敗被殺,項燕亦自殺身亡,楚國徹底滅亡了。

燕王喜:第五個亡國者,刺秦失敗,遼東被俘

前254年,燕國末代國王姬喜即位。前251年,姬喜派軍隊進攻長平之戰(zhàn)后的趙國,他本想趁火打劫,卻不料被趙國老將廉頗擊敗,趙軍趁勝包圍了燕國都城薊城(今北京),姬喜不得不向廉頗求和,趙國方才退兵。前243年,姬喜對趙國再次趁火打劫,復為趙國老將龐暖所敗。

前227年,趙王滅亡后,秦軍兵臨易水,燕國太子姬丹眼見國家危急,便密謀派遣荊軻前往咸陽刺殺秦王嬴政。荊軻刺秦失敗后,秦王嬴政大怒,發(fā)兵進攻燕國,一舉攻克了薊城,姬喜、姬丹父子被迫流亡遼東。姬喜為了使燕國不亡,決定向秦國求和,他殘忍地殺死了親兒子姬丹,把首級獻給了秦國,希望秦王嬴政能夠放過燕國。

前222年,秦將王賁受命進攻遼東,一戰(zhàn)擊敗了燕軍,俘虜了姬喜,徹底滅亡了燕國。

姬喜的結(jié)局不見明載,如果聯(lián)系到趙國滅亡后,秦王嬴政親自來到邯鄲,殺死了所有與母親趙姬有仇怨的人,以發(fā)泄多年的怨氣,姬喜的結(jié)局實在令人堪憂呢!

代王嘉:第六個亡國者,自立為王,戰(zhàn)敗被俘

前228年,趙王趙遷被秦軍俘虜后,其兄趙嘉與趙國余眾逃往代地,自立為代王,與燕國聯(lián)兵對抗秦軍。前222年,燕國滅亡后,秦將王賁轉(zhuǎn)攻代國,一戰(zhàn)擊敗了代軍,俘虜了趙嘉。

趙嘉的結(jié)局亦不見明載,但可依其弟趙遷及眾多末代國王的結(jié)局來推測,趙嘉的人生結(jié)局并不見得會多幸福呢!

齊王建:第七個亡國者,親近秦國,反被餓死

前264年,齊國末代國王田建即位。田建在位時期,沒有像燕王姬喜那樣對諸侯趁火打劫,他與秦國一直交好,還曾親自訪問秦國,受到了秦王嬴政的熱情招待。田建任用后勝為宰相,后勝大肆收受秦國的賄賂,對諸侯們不發(fā)一兵一卒救援,也不做任何防備,在亂世中享受了四十多年的和平。

燕、代滅亡后,田建方才感受到秦國的威脅,他發(fā)兵守衛(wèi)齊國邊境,并與秦國絕交。前221年,秦將王賁率領(lǐng)凱旋之師南下齊國,圍困臨淄,田建聽從了后勝的建議,不戰(zhàn)而降于秦軍,齊國于是滅亡。

秦王嬴政把田建流放到了共地,不給他任何食物,曾經(jīng)親近秦國的田建就這樣被秦國活活餓死了。

10

秦始皇的功績自不必說,以至于他的皇陵也被眾多人認為是中華龍脈之所在,不可挖掘,作為橫掃六國,一統(tǒng)天下的始皇帝,他真的像史書中說的那么暴虐嗎?他是怎么對待那些亡國君主的呢?


(從第一個韓國開始,到最后的齊國,只用了九年時間)

第一,韓國。

韓趙魏楚燕齊,第一個韓國,到了戰(zhàn)國末期,已經(jīng)是六國里最弱小的一個,在攻打韓國之前,秦王聽從了韓非子的意見,就是攻打趙國(韓非子是韓國人,和李斯爭論先攻打哪個國家,他當然不希望韓國被秦國所滅),等到趙國沒有了反擊能力后,就去攻打了韓國,韓王割地求和,但還是被滅,韓王被囚禁在今河南淮陽,四年之后,新政軍隊反攻秦國,結(jié)果韓王成了眾矢之的,被“連累”處死。




第二個,趙國

趙國在戰(zhàn)國七雄中原是強國,全都因為明君趙武靈王,但是他去世后,趙國迅速衰弱,大家都知道“紙上談兵”的趙括,因為他沒有實戰(zhàn)經(jīng)驗,導致戰(zhàn)國四十萬大軍被坑殺,趙國從此再也無法組織起有效的組織反擊,長平之戰(zhàn)后,趙國一蹶不振,但還是茍延殘喘了二十多年,到了秦始皇時期,很輕易就被滅了,而趙王被流放,死在了流放地。




第三,魏國。

魏國處在韓國和趙國之間,他們實際上是唇亡齒寒的關(guān)系。兩國滅亡后,魏國勢單力孤,嬴政派王翦的兒子王賁率領(lǐng)十萬大軍攻魏,魏王拒絕投降,秦軍水淹梁城,魏王無奈之下只能投降,隨后就被流放,死在了路上(因為其投降后下落不明,說是被秦皇殺掉)。



第四,楚國。

楚國在春秋五霸和戰(zhàn)國七雄中,都是數(shù)一數(shù)二的國家,所以被秦始皇放在了后面,因為楚國被秦軍大量占領(lǐng),昌平君遂和項羽祖父起兵,結(jié)果功敗垂成,死在了戰(zhàn)場上。



第五,燕國。

秦國占領(lǐng)了大量的燕國土地,燕王遷到了遼東地區(qū),然而太子丹卻不甘于國土淪喪,于是派了荊軻去刺殺秦王,結(jié)果失敗,燕王為了能讓秦始皇平息怒火,讓燕國免于滅亡,只能殺了太子丹,把頭顱獻給了秦始皇,然而秦始皇原本就想要吞并六國,自然不可能放過燕國,后來燕王只能上吊自殺。



第六齊國。

這個就比較悲催了,覺得和秦王關(guān)系不錯,還以為秦王能放自己一馬,對其它五國的生死不聞不問,沒想到其它五國被滅亡后,很快就輪到了他,為了能讓全城百姓免遭屠戮,同時也能保住自己的命,他選擇不戰(zhàn)而降,結(jié)果秦始皇仍然沒有放過他,秦始皇下令讓所有人不準給他飯吃,最后活活餓死。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