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這個說法是錯誤的。

中國的農歷,過去叫黃歷,是陰陽合歷。

伊斯蘭用陰歷,不過人家不叫陰歷,而是月亮歷。陰歷,陽歷,是中國受陰陽之說的叫法。

農歷的月,以月亮的朔望周朝計。月亮的朔望周期約二十九天半。歷法上,月只能取整數天,小月二十九天,大月三十天。平年十二個月三百五十四天,閏年十三個月三百八十三天。十九年七閏,平均為一個太陽年,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天。故,農歷稱四分歷,總體上是以太陽年制定的歷法。

由于農歷為陰陽合歷,所以,人的出生年月日時,相對純太陽歷如公歷上的日子偏差就大了。如。1947年對應的農歷丁亥豬年,生日為二月二十九日,對應公歷為9月13日,此后每一年的公歷日子都不同,如十年后的1957年為8月24日。

若只以農歷記生日,或只以公歷記生日,就不存在誤差這么多天了。

不管以農歷算生日,還是以公歷算生日,都談不上準確。因為,歷法年取整數,太陽年為非整數。只不過生日在公歷偏差少些,在農歷偏差多些。

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老人過農歷生日,新人過公歷生日,留個念想,都不能當作真的出生時間。

最佳貢獻者
2

過生日到底是過陰歷還是陽歷?看好了,千萬別再過錯了

在中國大家都知道,日期有兩種表達,一種是陰歷也叫做農歷,還有一種陽歷也叫做新歷。說到日期,經常有人就會疑問的說,你說的到底是新歷還是農歷啊。那我們一年一次的生日,到底應該過新歷還是農歷呢?

一般來說會取決于爸爸媽媽,第一次給你過生日用的是哪一種記法。如果是陰歷,那你接下來一般都會在陰歷的時候過生日。但是陰歷過生日有好也有不好的情況。陰歷有分閏月。

假設今年閏二月,那如果是二月二十八號及以前出生的的小伙伴就很開心了,今年可以過兩次生日了。那如果是二月二十九號出生的小伙伴就要哭了,因為二月份比較特殊,平時一月28天,閏月多一天。也就是說二月二十九生日的小伙伴,如果要過陰歷就只能四年過一次了。

但是也有人生日過陽歷,隨著現(xiàn)在西方節(jié)日的不斷傳入中國,大家越來越喜歡過陽歷了。比如戀人現(xiàn)在很喜歡的5月20號,表白日。還有每個月的14號都是情人節(jié),還有一起新年跨年等等。在新中國成立以來,陽歷就越來越受大家的歡迎了,可能更多的是為了和國際接軌吧。

其實陰歷和陽歷相差并不會特別大,最多也就那么幾天,除了一些特殊的日子以外,不然過陰歷和陽歷都是可以的。國家也沒有哪條法律規(guī)定你生日一定要過陰歷或者農歷。這一切都是屬于你的自由,也有人喜歡在陽歷過一次生日,等到陰歷的時候又再過一次生日。

如果說陰歷和陽歷兩者過生日有什么區(qū)別的話。我想應該是陽歷過生日會比較準時,一般是一年過一次。如果是陰歷過生日的話,就不好說了。有時候閏月不是你生日的那個月,那你有可能就是一年多才過生日。如果是剛好你生日那個月閏月,那你就能過兩次生日了。

但是更多時候我們還是習慣用陰歷來計算時間,這可能和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有關。比如婚嫁娶親、住新房等等,大家都喜歡看看陰歷日期。選個良辰吉日,希望未來能夠順順利利。

3

我按照陽歷過生日。原因很簡單,因為身份證上的生日是陽歷的。



人人都有個特定的日子值得紀念,那就是你的生日。實際上,許多中國人擁有兩個生日。其實,嚴格地說,是兩個生日的紀念日。因為,不論你有多么牛叉,也不可能出生兩次。


月份牌上,標記著陽歷和陰歷,所以,每一天都有兩種說法。比如,今天陽歷是2019年11月22日,陰歷是乙亥年十一月二十六(豬年,小雪節(jié)氣)。



按照陰歷計算日子,是老人家的習慣,也許在部分農村,還保留著以陰歷為主的生活方式。陰歷是所謂農歷,往往與農時和節(jié)氣聯(lián)系密切,所以,陰歷在農村還留有一定的市場,是可以理解的。


另外,陰歷與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也是密不可分的。三月三潑水節(jié),五月初五端午節(jié),六月六晾曬衣物,七月七女兒節(jié),直至大年初一春節(jié),這么許多的傳統(tǒng)節(jié)日都離不開傳統(tǒng)的陰歷。所以,估計陰歷,永遠也不會退出歷史的舞臺。



現(xiàn)在實行的陽歷,最初是基督教的紀年法。公元多少多少年,是大家所公認的意思。公元的起點,是以耶穌誕生為起點的。為什么會這樣安排?因為近代以來,基督教文明比較強勢。還有就是,由于西方為主導的近代科學的興起,對近代的天文歷法研究,更加深入,也更加“科學”。



為了競爭文化的話語權,有人沿用孔子紀年。他們把2019年,稱為孔子紀年的2570年。只是這樣的說法,沒有得到廣大民眾的普遍采用。


可見,所謂過陰歷還是陽歷生日的糾結,其底層邏輯是與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有關的。不過,過陰歷生日就是不忘本,過陽歷生日就算瞎胡鬧嗎?這樣的理解,肯定是有失偏頗的。


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不應僅僅著眼于形式,還應該與時俱進。我們國家現(xiàn)在按照公元紀年,是基于全世界通行的標準,并不是為了淘汰原有的農歷紀年法。過陽歷生日,絲毫不影響國人對農歷的使用,也絲毫無損于傳統(tǒng)節(jié)日和十二生肖等等風俗的延續(xù)。


食古不化要不得;不學習其他文明的優(yōu)點,甚至以鄰為壑,也是迂腐的表現(xiàn)。至于按照陰歷過生日,還是按照陽歷過生日,是個非原則性的問題。所以,當然可以悉聽尊便啦。


不過,在這里,我還是鼓勵國人多使用陽歷。古為今用,洋為中用,不僅僅是一句口號,也應該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指南。

4


說到過生日還真是特別有意思,有一個非常要好的朋友,幾十年的關系啦。平時大家都很忙,但是有一個日子不會忘記就是對方的生日。我還一直記著他的生日,因為他每年都是過的陰歷的生日,那天我還像往年一樣給他發(fā)去生日的祝福,今年又多了一個紅包,可有意思的是他告訴我說那天不是他生日,我說明明是這天,我記得不會錯,他說他現(xiàn)在改過陽歷生日了。這讓我有點吃驚,我說過陰歷生日都過這么多年了,怎么現(xiàn)在突然改陽歷了呢?他說他愛人讓他改的。還說了一句現(xiàn)在都流行過陽歷生日,還說陰歷生日有點土,追求時尚都過陽歷生日。當時放下電話,我就覺得我這個朋友感覺現(xiàn)在有點變了……可以這么說,年齡在40歲以上的人基本上都喜歡過陰歷生日,也就是說農歷生日。因為這個年齡的人基本上都是在農村出生的比較多一些。農村的習俗來說喜歡過農歷,作為80后的人來說,他們基本上都喜歡過陽歷生日了,現(xiàn)在的孩子們出生基本上都是過陽歷,因為出生證明上都是寫的陽歷。無論是陰歷也好還是陽歷也好,無所謂正確與錯誤,只是每個人的家庭習慣不同而已,有的家庭比較喜歡過陰歷的生日,也就是說比較喜歡父母給自己做決定,因為父母基本上都喜歡過陰歷,也就是農歷的生日。也有的人喜歡過陽歷的生日。其實只要開心高興,喜歡過哪個就按照哪個過就可以了。但也聽老人說,一年只能過一個生日,要不過陽歷,要不過農歷,最好不要陽歷農歷都過!

5

我是2016年陽歷2月29日生,2017年,2018年,2019年,這三年陽歷二月只有28號,按照陽歷過生日,那么這三年我就沒有生日過了,到2020年陽歷2月才有29號,也就是我的一生每隔四年才能過生日,陽歷過生日是不夠正確的。

如果用陰歷過生日,2016年陽歷2月29號陰歷是正月廿二,2017年陰歷正月廿二陽歷是3月18號,2018年陰歷正月廿二陽歷是3月9號,2019年陰歷正月廿二陽歷是2月26號,2020年陰歷正月廿二陽歷是2月15號,這樣過生日,出生的月份變了,照樣不準確。

用月建過生日,調整日時使生命更完滿。2016年2月29號,干支為:丙寅年庚寅月辛已日,觀此命,生于甲午時,通氣聚財,荒生于其他時辰,奔波勞碌。

2017年陰歷正月廿二陽歷2月18號申時過生日,丁西年壬寅月丙子日丙申時,天命木生火,火克金,金生水,為上吉。

2018年陰歷正月廿二陽歷3月9號未時過生日,戊戍年乙卯月庚子日癸未時,天命火克金,金生水,為上吉。

2019年陰歷正月廿二陽歷2月26號夘時過生日,己亥年丙寅月甲午日丁夘時,天命水克火,火克金,金生水,也為上吉。

2020年陰歷2月初一陽歷2月23號未時過生日,庚子年戊寅月丙申日乙未時,天命火克金,金生水。

不管是陰歷過生日還是陽歷過生日,生日這一天無定數,月建不變。月建過生日,并調整日時,使生命無刑兇克害。

6


按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講,人們喜歡用陰歷計年。所以,中國的節(jié)日,都是按陰歷說的,而不按陽歷說。

過生日也是一樣,以前報戶口,都是報的陰歷年月日。而很少有人報陽歷年月日的。所以記得八四年弄身份證時,都是把陰歷時間改成陽歷的,也有不少弄錯了的。

我是五十歲開始過生日的。因為父母有一個健在,孩子都是不能過生日的。到了五十那年,父母都已仙逝且已過了周年,所以才能張叨過生日。

我過的是陰歷生日,每年的二月初四。陽歷的生日時間,我沒有查過。雖然身份證上把陰歷變成了陽歷,但我也沒有查過,他們改過來的時間到底準不準。

現(xiàn)在的人條件好了,就連孩子都開始過生日了。并且一年過兩個陰歷和陽歷都過。說是過生日,實際就是出去吃一頓飯罷了。

7

陰歷(yīn lì),漢語詞語,指中國舊時用的歷法,就是夏歷,也說農歷。

陽歷:也就是太陽歷。以回歸年為基準的一種歷法,一年的長度為365.24220日。

中國講究傳統(tǒng)習俗,不丟傳統(tǒng)美德,古根據太陽的位置,把一個太陽年分成二十四個節(jié)氣,以利于農業(yè)種植等活動。古代典籍和甲骨文中均對農歷多有記載,但農歷最早產生于何時無從考究。農歷陰陽合一的歷法規(guī)則一般認為產生于商代。1912年中國官方開始采用公歷,而農歷作為中華文化的一種重要載體一直廣泛流傳于民間。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均以農歷計算,至今漢字文化圈的國家和民族大多仍遵循農歷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如春節(jié)、中秋節(jié)、端午節(jié)、七夕節(jié)等。

如今世界通行的公歷就是一種陽歷,平年365天,閏年366天,每四年一閏,每滿百年少閏一次,到第四百年再閏,即每四百年中有97個閏年。

我家倆娃我本身要按照陽歷生日過,可是兩位老母親他們不同意,還要繼續(xù)老傳統(tǒng)習俗按照陰歷過生日,我及家人都是是按照陰歷過生日的,其實陽歷生日每年是同一天,而陰歷生日會有不同。就如今年來說,閏四月,也就是要過兩個陰歷四月,老爸就說他是后四月生的,今年可輪得著過一次生日了。

90后這一代以后出生的人過生日,一般都是過陽歷生日。而且現(xiàn)在孩子出生以后,出生證明以及戶口本上都是以陽歷為準來計算的。但是老人生日都過了半輩子,如果想要再去改變觀念和思想也不容易,就隨老人心愿吧,以孝順為主。

8

過生日到底是過陰歷還是陽歷?看好了,千萬別再過錯了

在中國大家都知道,日期有兩種表達,一種是陰歷也叫做農歷,還有一種陽歷也叫做新歷。說到日期,經常有人就會疑問的說,你說的到底是新歷還是農歷啊。那我們一年一次的生日,到底應該過新歷還是農歷呢?

一般來說會取決于爸爸媽媽,第一次給你過生日用的是哪一種記法。如果是陰歷,那你接下來一般都會在陰歷的時候過生日。但是陰歷過生日有好也有不好的情況。陰歷有分閏月。

假設今年閏二月,那如果是二月二十八號及以前出生的的小伙伴就很開心了,今年可以過兩次生日了。那如果是二月二十九號出生的小伙伴就要哭了,因為二月份比較特殊,平時一月28天,閏月多一天。也就是說二月二十九生日的小伙伴,如果要過陰歷就只能四年過一次了。

但是也有人生日過陽歷,隨著現(xiàn)在西方節(jié)日的不斷傳入中國,大家越來越喜歡過陽歷了。比如戀人現(xiàn)在很喜歡的5月20號,表白日。還有每個月的14號都是情人節(jié),還有一起新年跨年等等。在新中國成立以來,陽歷就越來越受大家的歡迎了,可能更多的是為了和國際接軌吧。

其實陰歷和陽歷相差并不會特別大,最多也就那么幾天,除了一些特殊的日子以外,不然過陰歷和陽歷都是可以的。國家也沒有哪條法律規(guī)定你生日一定要過陰歷或者農歷。這一切都是屬于你的自由,也有人喜歡在陽歷過一次生日,等到陰歷的時候又再過一次生日。

如果說陰歷和陽歷兩者過生日有什么區(qū)別的話。我想應該是陽歷過生日會比較準時,一般是一年過一次。如果是陰歷過生日的話,就不好說了。有時候閏月不是你生日的那個月,那你有可能就是一年多才過生日。如果是剛好你生日那個月閏月,那你就能過兩次生日了。

但是更多時候我們還是習慣用陰歷來計算時間,這可能和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有關。比如婚嫁娶親、住新房等等,大家都喜歡看看陰歷日期。選個良辰吉日,希望未來能夠順順利利。

9

農歷與公歷都是歷法,說白了就是計算時間,日期的參考標準,指導人們的生產生活。特別在古代,對農業(yè)生產時間進行指導。農歷與公歷本身沒有什么誰比較準,誰不準的區(qū)別。因為農歷和公歷的周期參考標準不同。所以過生日過哪個區(qū)別不是很大,就看個人的習慣了。

公歷,又成陽歷,西歷。依照地球圍繞太陽的公轉,編纂形成。地球公轉的周期為365天6時9分10秒,所以一年為365天,四年設置一閏年,閏年366天。

農歷,又成古歷,陰歷,夏歷,殷歷。參考月相的周期變化規(guī)律,所以通常稱之為陰歷。月球圍繞地球公轉的周期為29.5306日,月相的周期變化就是陰歷的一個月。因而陰歷小月為29天,大月為30天,平均一年為354天,閏年為383天。由于農歷一年與公歷一年相差盡十天,而四季的更換,農業(yè)的生產主要還是看太陽直射點的移動,所以陰歷對于農業(yè)生產的指導比較混亂,因而陰歷十九年中設置七個閏年,即增加一個月,稱之為閏幾月。

因而陰歷和公歷又有區(qū)別,又有聯(lián)系。例如一個人出生是2000年X月X日(陰歷庚辰年X月X日),那么此后的數年中,公歷生日和陰歷生日就不是同一天了,不過到了十九周歲的那一年兩個生日就再次重合(閏月出生另當別論)。以此類推,38周歲,57周歲……都是這樣。

所以生日過陰歷還是公歷其實都是人們的習慣,喜歡過哪一個,習慣過哪一個都可以,高興的話兩個都過也沒什么。不過很多民眾覺得公歷準或者陰歷不準,顯然是錯誤的認識。兩種歷法其實都比較準確,只不過一個立足于地球公轉,一個立足于月相變化,得出的歷法就不盡相同而已。

應該說中國人多數上了年紀的人還是基本上都過陰歷的生日,年輕一代看情況了,農村(沒有歧視的意思)過陰歷的偏多,城市過公歷的偏多。西方國家沒有陰歷,所以西方的星座,生日都是依照公歷算出來的,很多中國民眾經常分不起星座是公歷還是陰歷,常常鬧出一些烏龍和笑話,這些也是需要注意的。

(相關圖片來源于網絡,徽南城意頭條號,談歷史地理,說人文教育,看社會百態(tài),聊地方發(fā)展,喜歡小編文章的朋友,歡迎點贊與關注。

10

我過生日是按照農歷來的,這也是從小形成的習慣,因為在農村,以前還不時興陽歷這種時辰方式,不管干什么,都是按照農歷來記的,不管是過結婚還是生孩子,只要是事關禮儀的大小事兒,從來都是以農歷為準。

所以直到現(xiàn)在,也形成了過農歷生日的習慣,感覺只有農歷的生日過起來才踏實,才是最符合自己出生日期的時間。在現(xiàn)實當中,很多人也認為農歷記時更準確一些,其實不然,在時辰記錄上還是陽歷比較準確靠譜一些,標準的一年365天,時間差的很少,不像農歷,還有閏月一說,比如說趕到哪一年的閏五月,時間上就會有出入,你是前五月出生還是后五月出生呢?這個實際上是不準確的。

不過,現(xiàn)在人們辦理任何事情,在時間上使用的都是陽歷,幾乎不用農歷,即便是農歷也會換算成當年的陽歷時辰。我記得當年戶籍登記時,村里的記賬員對這個陽歷農歷也是不太明白,我們報一個農歷的出生日期,他就直接寫成年月日,后來在錄入系統(tǒng)時都是農歷時間,包括身份證,很多人也正是因為這些區(qū)別,在一些事情上受到了年齡的限制。

隨著人們對陽歷的逐漸適用,以后陽歷將會慢慢普及,像現(xiàn)在很多人家的孩子,生日就是按照陽歷來過的,我認為過陽歷還是比較好的,起碼時間比較接近準確的出生日期,更有紀念意義。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