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要問明朝最出色的皇帝,很多人就會想到朱元璋好朱棣這倆人,朱棣以藩王身份起兵造反,并成功問鼎寶座,還開啟了世界航海之旅,把明朝的文化傳播四方,但就是這樣一位偉大的藩王,在死后卻遭到了子孫的嫌棄,連牌位都差點被扔出太廟,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這件事發(fā)生在朱棣死后的一百多年的嘉靖事情,正德十六年(公元1521年)4月20日,明武宗朱厚照駕崩,由于朱厚照沒有留下任何子嗣,因此在其彌留之際,首輔楊廷和援引明太祖朱元璋所制定的《皇明祖訓》中“兄終弟及”原則,在武宗駕崩前以皇帝名義頒布詔令,令14歲的朱厚熜縮短為其父服喪時間(其父興獻王朱佑杬病逝于兩年前),并承襲興王爵位,武宗駕崩后,楊廷和讓司禮監(jiān)請?zhí)筌仓迹叫济魑渥谔玫?--興王朱厚熜為新任皇帝。


朱厚熜做夢也不會想到自己會成為皇帝,他一個外地的藩王能夠如此幸運地進京做皇帝,不說對太后唯命是從,起碼也應該感恩戴德,但是朱厚熜剛進紫禁城就引發(fā)了一場曠日持久的宮廷斗爭。

這場斗爭的焦點就是朱厚熜想讓自己的父親興獻王朱佑杬進入太廟,但是按照大明的規(guī)定,其父親朱佑杬只不過是一個興獻王,沒做過皇帝,根本不能進入太廟,而且當時朱厚熜是以明武宗朱厚照繼承人的身份繼位的,應該封朱厚照為先皇、皇考,但朱厚熜不同意,堅決要尊自己的父親為皇考。

而為了讓自己的統(tǒng)治名正言順,只有父親進了太廟,朱厚熜才是正兒八經(jīng)的皇帝,后來他下詔,要給自己的父親上冊表,祭告天地、社稷,這就引起了大臣們的強烈反對,200多大臣在宮門前垂足大哭,拼死抵抗,嘉靖帝也很震怒很多人都遭到了鞭刑,甚至還打死了幾十人,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大禮議之爭”。


就這樣,嘉靖帝不顧大臣們的反對,硬是給自己的父親在太廟的東邊建了一座祭祀的廟宇,然而意想不到的是在嘉靖二十年的時候,太廟遭遇了一場大火,大批建筑遭到了焚毀,只有一座廟宇沒有受到波及,那就是嘉靖當年為父親建造的那座,到了嘉靖二十二年的時候,在原址是重建太廟,也就是現(xiàn)在的勞動人民文化宮的那個太廟。

新的太廟建成后,在嘉靖皇帝的高壓下,大臣們沒有辦法只得妥協(xié),同意將嘉靖帝的父親朱佑杬的牌位放入太廟。


但是問題來了,按照規(guī)定,明朝的太廟正殿只能擺設9位皇帝牌位,其他皇帝牌位擺在殿后,但是到了嘉靖帝時,太廟牌位已經(jīng)擺滿了,嘉靖帝想讓父親的牌位進太廟,就必須移除一位皇帝的牌位到后殿去,那到底該移除誰呢?

中國歷代王朝的宗法制度是“親盡則祧”,就是超出了與現(xiàn)任皇帝的親緣關系的皇帝牌位,可以放到太廟后面的偏殿中單獨供奉。

那么誰和嘉靖帝的關系最遠就移除誰的牌位,這樣看,應該移除朱元璋或朱棣的牌位了,但朱元璋是開國皇帝,老祖宗的牌位那是釘子戶,雷打不動的。

接下來的就是朱棣的牌位了,可朱棣也是牛逼哄哄的,英明神武,為明朝作出了相當大的貢獻,去了朱棣的牌位就等于丟了大明的江山,滿朝的大臣更是不同意,他們?yōu)榱吮Wo朱棣的牌位,想到了一個好辦法,就是把朱棣的廟號由“太宗”升格為“成祖”,這樣朱棣也成了一個釘子戶,因此朱棣的牌位有驚無險地被保留了下來。


那么既然朱棣的牌位不能動,那就只能動下一位了,下一位就是朱棣的兒子朱高熾,這位皇帝做太子時不受待見,在位一年就死了,是個十分可憐的皇帝,這個時候也是柿子撿軟的捏,朱高熾的牌位就被仍出太廟,放在了后殿的角落里。

朱高熾也太冤了,太廟里本來就有他的專屬位置,卻被后世的無知小輩們擠了出來,沒辦法誰叫自己活得太窩囊了被后人瞧不起。

嘉靖帝順利地封自己的父親興獻王朱佑杬為明睿宗,于嘉靖二十九年入太廟,假皇帝鳩占鵲巢霸占了真皇帝的尊位。


明成祖朱棣雖然躲過了被移除太廟的命運,可他的兒子就沒有辦法跟他一樣幸運,慘被嘉靖皇帝的父親所取代,實在令人唏噓,嘉靖帝也夠奇葩的,公然枉顧祖上訓規(guī),自然會遭到后人的唾棄,到了萬歷朝的時候,又將嘉靖帝的父親的牌位移出了太廟,放到他該去的地方。





最佳貢獻者
2

其實,嘉靖爺是玩了一招“欲擒故縱”,目的只有一個——讓自己死去的老爹興獻王榮獲皇帝封號,進入太廟!這不僅僅涉及到他的面子問題,還涉及到政治格局問題

作為小宗繼承大宗的代表性人物,嘉靖和永樂兩位皇帝,原本就不是應該繼承皇位的那一類人,只不過一個天上掉餡餅,一個自己作餡餅,終究還是把這餡餅吃在了嘴里

為了這出戲能夠更加逼真,寫實;所以聰明絕頂?shù)募尉笢蕚淠脮r任太宗的朱棣開涮


大議禮事件逐漸拉開序幕——所有的斗爭根源都是政治斗爭

由于明武宗朱厚照實在玩的太瘋,忘記給自己生孩子,直接導致朱佑樘這一支徹底絕了后。沒辦法,按照太祖遺訓兄終弟及的規(guī)定,五服之內(nèi)關系最近的要數(shù)興獻王之子,朱厚照的堂弟朱厚熜,原本是地方上的土財主,現(xiàn)在搖身一變成為國家未來的一把手,這讓朱厚熜很不適應,第一時間竟然選擇了拒絕

等回過神來,他知道了,他是名正言順的,他即將成為大明的天子!所以,他高高興興的準備進京當皇帝,可是在入京儀式上,這個少年第一次感受到了政治的殘酷無情。武宗期間的內(nèi)外一把手,也就是職業(yè)經(jīng)理人楊廷和準備給他個下馬威!

按理說,他跟朱厚照是哥倆,但在楊廷和等人的安排下,他需要從東華門入宮,以太子的身份暫居文華殿,再行登基儀式。要說朱厚熜絕頂聰明,他立刻否定了這一決議,并對左右說道:“遺詔以我嗣皇帝位,非皇子也!”也就是說,他必須以新皇的身份直接從大明門進,于奉天殿直接即位。為此,他還揚言,如果不按照他說的來,他就不當皇帝了,回家當自己的土財主去!

最終,楊廷和為首的文官集團妥協(xié),但他們沒想到,這只是個開始——大議禮事件,即將席卷整個朝廷

當個皇帝,連爹都當丟了?憑什么叫他叔叔!爹就是爹!

按理說,這只是個十幾歲的孩子,可能好面子,鬧一鬧就過去了?勺屛墓偌瘓F瞠目結舌的是,這個孩子卻展現(xiàn)了非凡的政治天賦和斗爭屬性。按照慣例和祖制,楊廷和等人告訴朱厚熜,從今天開始,你爹朱佑杬就不再是你爹了,你得管朱佑樘叫爹,至于朱佑杬那是你叔叔!

這件事讓年少的朱厚熜同志徹底炸鍋,他死活不服“憑什么?當個皇帝把爹都當丟了?”可是,當他準備用親情和真情打動大臣們的時候,他發(fā)現(xiàn)他錯了,沒有人站在他這邊,所有人眾口一詞的表示“是的,皇上!您得管你爹叫叔叔!”年少的朱厚熜,第一次感受到了什么叫政治斗爭的黑暗。于是,他準備登上政治舞臺,和這一幫老油條好好過過招,奈何當時楊廷和為首的文官集團太過鐵板一塊,他始終沒有拉攏到自己的盟友,直到一個叫做張璁的人出現(xiàn)

憑借著對于古代宮廷禮儀的了解,他旁征博引,竟然論證出了一個結果——皇上,您爹還是您爹!這篇稿子一出,朱厚熜無比的興奮“我終于可以認我爹了!”得以父子團聚的朱厚熜,立刻以此篇奏疏為武器和文官集團展開了長達三年的斗爭

而結果是——朱厚熜大獲全勝,張璁平步青云。而文官集團這邊,楊廷和無奈致仕,青年官員代表楊慎(楊廷和之子)被流放,仗刑致死官員幾十人,文官集團徹底失敗

父子相認只是第一步,我還得讓他當皇帝——實際上是在為自己立威

基本完成了階級斗爭的勝利,朱厚熜得以認爹,接下來就是讓自己的老爹也感受一下皇帝的待遇了!于是,他提出了一個讓群臣瞬間爆炸的想法——讓老爹進太廟!

要知道,這在古代可不是說進就進的,復雜的禮儀要求,嚴格的制度都讓進入太廟正殿變得十分困難,之前太廟中供奉的先祖,是七人;到了老朱這邊,覺得太少,于是改成了九個人,畢竟人家是開國皇帝說了算,等到了嘉靖年間,這九個位置已經(jīng)全部分配出去了,沒有剩余。況且,嘉靖他老爹就沒當過皇帝,怎么能進太廟?

但是,嘉靖就是堅持,必須立刻馬上辦。按照傳統(tǒng)的宮廷禮儀,當朝皇帝是可以調(diào)整太廟的供奉,但問題是——動誰?按照大小宗親疏的關系,首當其沖就是老朱,但開國皇帝哪能隨便亂動?所以只能往下順,也就是朱棣朱老四,跟朱厚熜一樣,都是小宗入主大宗的代表,親疏方面自然要差點事兒?蓡栴}是,朱棣可是一代明君,永樂大帝啊、牛叉轟轟啊,還能給他搬出去么?無奈之下,大臣們?yōu)榱俗屘谥扉^續(xù)在太廟待著,只能商議該稱“成祖”,這樣一來,和太祖一樣級別,就可以在太廟里撈個鐵飯碗了。于是,繼續(xù)順延,就到了明仁宗朱高熾,也就是朱棣的兒子。好嘛,在位不到一年但勤政有為的朱高熾被移出了太廟正殿,朱厚熜他老爹走了個后門,進來了

實際上,這一系列的操作,朱厚熜只有一個目的——掌控群臣。讓所有的大臣跪倒在自己腳下,聽自己的話,別搞事兒!

作為明朝歷史上智商極高的皇帝,嘉靖一生都在玩心眼兒。而玩心眼的目的,也是為了掌控群臣,為了玩心眼兒而玩心眼。所以,如此聰明的人,斷然不會做出什么把成祖牌位扔出太廟這種事情,他只是用這種方式,去警告那些有歪心思的人

當然,他在位的時候,是勝利了,所有人都臣服于他腳下,只是很快,隨著兒子朱載垕的繼位,深知老爹做事兒有點過,很快便下令將爺爺朱佑杬的牌位移出了太廟


如果喜歡我的內(nèi)容,不妨點個贊或者關注一下吧!我是置身黑白的精彩,因為只有置身事外,才能看到黑白之間的精彩!

3

其實理由很簡單,作為“外藩入主”的嘉靖帝為了某種目的為了提升自己的地位,也為了給自己父親一個“皇帝”的名分并入太廟,那么作為關系最為疏遠的明太宗朱棣(當時的朱棣還沒有升級為明成祖,廟號為太宗)只能被移出太廟移至桃廟。

可能,這里大家會很疑惑,關系最疏遠的不應該是朱元璋么?為何是朱棣要被移至桃廟而不是朱元璋?這里涉及一個知識點,朱元璋雖與嘉靖帝關系最為疏遠,但其作為明朝開國之君有著“萬世不桃、永享太廟”的權利。


武宗駕崩,嘉靖幸運繼位

公元1521年4月20日,明武宗朱厚照駕崩,因沒有留下子嗣,皇位該由誰繼承成了一個問題,因為朱厚照沒有子嗣且作為自己父親的獨苗亦沒有親兄弟。最終只能從武宗的爺爺憲宗的孫子輩中挑一位藩王以承嗣為孝宗之子、武宗之弟,繼承大統(tǒng)。最終興獻王的長子朱厚熜成了這個萬里挑一的幸運兒。

但,少年天子朱厚熜剛到北京城外,朱厚熜便與內(nèi)閣爆發(fā)了第一次沖突。根據(jù)楊廷和(內(nèi)閣首輔)的安排,以太子之禮迎朱厚熜,由東華門入、居文華殿。這個時候第一次沖突爆發(fā)了,朱厚熜對其右長史袁宗皋說:“遺詔以我嗣皇帝位,非皇子也。”就這樣雙方皆互不妥協(xié),最后還是由皇太后令群臣上箋勸進,朱厚熜于北京城郊受箋,由大明門入、奉天殿即位,正式成為大明帝國第十一位皇帝。

雖說,大明門非天大之事不允開啟,但說真的彼時還有比新皇登基更大的事么?其實說白了這是楊廷和想欺朱厚熜年少給一個下馬威,也反映了明朝中后期皇帝與文臣之間微妙的關系。

沖突升級,大禮儀之爭爆發(fā)

經(jīng)歷了大明門事件后,嘉靖皇帝與群臣之間的矛盾又再一次爆發(fā)了,之時這一次他選擇了以最激烈的方式去與群臣們做爭斗。

嘉靖皇帝要加封自己的生父生母為皇帝與皇后。

朝臣們認為按祖制,嘉靖是以孝宗皇帝為皇考、武宗皇帝為皇兄以嗣皇位,那么宗法之上,他的生父生母已經(jīng)不是他的父親、母親,不允加封。而嘉靖帝則鐵了心要把自己生父的謚號升到興獻皇帝的高度,并將牌位升俯太廟,改興獻王墓為顯陵,堅持“繼統(tǒng)不繼嗣”,稱孝宗皇帝為“皇伯考”,這便是明朝歷史上有名的“大禮議之爭”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大禮議之爭持續(xù)了三年多,最終以無數(shù)的文臣遭受鞭刑,數(shù)十人致死亡,內(nèi)閣首輔楊廷和辭官為結局,嘉靖帝取得最終的勝利,并追其父為皇帝。

步步為營,興獻皇帝升俯太廟,欲動太宗朱棣之牌位

隨著在大禮儀之爭取得全面勝利,嘉靖體會到了皇權的無上威嚴,為他后來變得獨斷專行奠定了基礎。明朝原本士大夫共治的格局直接被打破,衰落也就此開始,當讓這些都是后話。

回歸正題,隨著大禮儀的勝利,嘉靖便在皇城里為自己的父親建了一座禰廟,并親自命名為世廟。但,得隴望蜀的嘉靖不可能就此罷休,他在謀劃著要將自己父親的牌位抬進太廟。

但“天子七廟,三昭三穆,與大祖之廟而七!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太廟中只能安放七位皇帝的牌位,出去開國皇帝朱元璋的位置永不可動,其余的則按照血緣親疏,最遠者移至桃廟。雖說明朝時,朱元璋改為了九個,但當時的太廟中僅供奉著八位皇帝(建文帝朱允炆與景泰帝朱祁鈺除外)的牌位,留給嘉靖父親的位置還是有的。但嘉靖帝又打起了小九九,先給自己的占起了位置,將自己老婆孝烈皇后的排位提前袝廟。這樣子位置就不夠了,那么作為血緣關系最為疏遠的朱棣就面臨著要被移至桃廟的命運

峰回路轉,無辜仁宗被移出太廟

要動朱棣的牌位,這可把群臣給逼急了,一頓哭天喊娘的向嘉靖細數(shù)朱棣之功。或許是嘉靖考慮到如無朱棣,大明天下亦落不到朱棣這一脈之上。便將朱棣的的廟號改為了“成祖啟天弘道高明肇運圣武神功純?nèi)手列⑽幕实邸,即“明成祖”,如此一來朱棣便與朱元璋一樣“萬世不桃”。

但,問題還是在的,這個要移至桃廟的皇帝便成了明仁宗朱高熾,因為朱高熾在位時間較短,這次也沒有朝臣在繼續(xù)反對了。嘉靖尊其父親為“睿宗知天守道洪德淵仁寬穆純圣恭儉敬文獻皇帝”,即明睿宗,并奉睿宗祔太廟,這一刻嘉靖心滿意足了,

直到隆慶帝(明穆宗)朱載坖繼位后,覺得自己父親做的可能太荒唐了,便將獻皇帝的牌位移出了太廟,重新放回世廟祭祀,這件事情才算結束。

4

就是嘉靖皇帝差點把明成祖朱棣的牌位扔出太廟,才讓朱棣由明太宗變成了明成祖。

明朝中期,明武宗二十多就駕崩了,他在大明王朝12個皇帝中是最能折騰,也是口碑最差的一個了,皇帝沒有怎么當好,全顧著玩了,玩得連兒子都還沒來得及生就死了,明武宗這一死倒沒啥,關鍵是沒有兒子繼承皇位了。

此時的湖北安陸的興獻王撿了個大便宜,當朝首輔楊廷和選來選去,選上了他,朱厚煾繼承大明皇帝位,時年14歲。史稱嘉靖皇帝。

嘉靖登基了,他雖然年紀很小,但智商高,而且特別有孝心,想著自己當了皇帝了,可是親生父親雖然死了,但還是個藩王的頭銜,這于情于理都說不過去,更何況嘉靖從小都非常的孝順,于是怎么的都想著給自己死去的爹弄個皇帝稱謂,此時他媽還活著,順便也讓他媽過過皇太后的癮。

嘉靖很年輕,有想法是好的,但要實現(xiàn)起來卻很難,雖然智商高,但要玩起權謀詐術,他怎么能玩過楊廷和那幫人呢,嘉靖一提出要追封自己的老爹為皇帝后,滿朝文武集體反對,嘉靖使用各種手段均沒有達到效果。

這就是嘉靖朝有名的大禮儀事件,我就不過多闡述了,直接說結果,經(jīng)過幾年的爭斗,甚至嘉靖廷杖百官,打死了十幾個高級官員,終于為自己的親生父親爭得了一個皇帝稱謂名份,可以把生父的牌位放進太廟享受供奉了。

此時題主問的問題出現(xiàn)了,因為太廟里面供奉的牌位數(shù)量是有限的,這跟太廟大小沒有關系,自古以來的規(guī)矩,只放七個牌位。此時太廟里面要放進嘉靖皇帝爹的牌位,那位置就不夠了,必須得移除一個來,移除誰?這是一個問題。

大明的開國之君,也是所有明朝皇帝的祖宗朱元璋肯定不能移吧,那其他牌位呢,這也有規(guī)矩的,按照現(xiàn)在天子的親疏關系來移除,誰和現(xiàn)任天子的血緣關系越遠就移除誰。嘉靖皇帝扳起指頭一算,明太宗朱棣離他最遠,就他了!

此時,大臣們不干了,朱棣開辟的永樂盛世,而且遷都北京都是不世的豐功偉績,把他的牌位移除太廟,這太說不過去了,那么偉大的帝王最后連個牌位都沒有,大明朝的顏面何在啊。嘉靖也覺得不妥,就把朱棣的牌位保留在太廟,把他兒子明仁宗的牌位移除了,主要因為明仁宗在位時間只有一年,也就委屈委屈他了。

后來大臣們一算,嘉靖要死了,牌位入太廟,還得移除明太宗朱棣的牌位,而朱棣對大明來說的確是偉大之君,為了避免被移除太廟,所以上奏改明太宗為明成祖,世代安享太廟。

5

明朝有很多奇葩皇帝,嘉靖皇帝朱厚熜就是其中之一,他本來和皇位是沒啥關系的,但是他堂哥明武宗朱厚照太能折騰了,雖說荒淫無度但是卻沒有留下一個子嗣,才30歲就英年早逝了。所以張?zhí)蠛蜅钔⒑蜕套h之后,決定讓武宗的堂弟朱厚熜入京來繼承皇位,朱厚熜就這樣撞大運當上皇帝了。

明武宗朱厚照

不過在朱厚熜當皇帝前,還出現(xiàn)了一些小插曲,按照慣例皇帝入宮時,應該走大明門入奉天殿,但是楊廷和等人卻要求朱厚熜以太子的身份,走東華門,入文華殿。朱厚熜很不爽,說道:“遺詔以我嗣皇帝位,非皇子也。”雙方僵持不下,最后在皇太后的協(xié)調(diào)下,朱厚熜從大明門入宮,在奉天殿繼位,為嘉靖皇帝。

這次摩擦也是嘉靖皇帝給大臣們的一個下馬威,因為在這之前他一直在自己封地上,入朝后沒啥勢力,為了避免受制于人必須采取一些必要手段。所以沒過多久嘉靖皇帝又在自己的身份上做起了文章,按照慣例來說,嘉靖皇帝是繼明武宗的位,他兩是堂兄弟,所以明孝宗朱佑樘成了嘉靖皇帝宗法意義上的爹。

嘉靖皇帝朱厚熜

但是嘉靖皇帝卻不愿意多認個爹,雖然皇位是來自于明孝宗這一脈的,他始終堅持繼統(tǒng)不繼嗣,想要抬高自己親爹的位置,將其謚號提升為興獻皇帝,建立世廟供奉,只尊稱孝宗皇帝為“皇伯考”,很對大臣們對此表示強烈的反對,于是一場長達三年的大禮議活動開始了,嘉靖皇帝見這樣相持不下也不是個事,于是就用自己手中的權力懲罰了很多反對自己的大臣。

最后內(nèi)閣首輔楊廷和辭官了,幾十位官員喪命,其他大臣們迫于嘉靖皇帝的淫威也只能屈服了,嘉靖皇帝如愿以償追封自己親爹為興獻皇帝。在這次大禮議中,嘉靖皇帝的地位逐漸穩(wěn)固,但是他還沒折騰夠,他還想把自己老爹的牌位也放進太廟,按照記載“天子七廟,三昭三穆,與大祖之廟而七”,也就是說太廟可以供奉的皇帝只有七個,不過朱元璋將明朝太廟供奉祖先的位置改成了九個。

內(nèi)閣首輔楊廷和

就算太廟的位置增多了,但是到了嘉靖皇帝這時,除掉朱允炆和明代宗,太廟里有太祖,太宗,仁宗,宣宗,英宗,憲宗,孝宗,武宗八個皇帝,所以嘉靖皇帝把興獻皇帝抬進太廟,太廟的位置就滿了,自己死后就沒位置了,所以必須要先踢出來一個,算來算去似乎就明太宗朱棣和自己關系最遠。

但是嘉靖皇帝才提出想要動朱棣的牌位,立刻遭到了大臣們的反對,他們對嘉靖皇帝說起了朱棣的文治武功,嘉靖皇帝也沒想到大臣們反應如此激烈,所以嘉靖皇帝也不敢動朱棣的位置了,反而將朱棣的廟號由明太宗改為了明成祖,這樣一來朱棣的位置就和朱元璋一樣高了,看上去似乎太廟里就多了一個位置。

明成祖朱棣

事實上嘉靖皇帝是這樣想的,提升了朱棣廟號,讓自己的爹興獻皇帝先進去,但是太廟里還是只能供奉九人,自己死后自己的兒子,大臣們總得給點面子把自己弄進太廟去,那么就只能把其他和自己關系較遠的皇帝弄出來,這樣算一下,以后會被丟出太廟的多半是仁宗,自己和親爹興獻皇帝的位置也就穩(wěn)了。

但是讓嘉靖皇帝沒有想到的是,自己的兒子朱載垕繼位后,竟然把自己大費周章弄進太廟的興獻皇帝請出了太廟,重新移回了世廟供奉。

興獻皇帝朱佑杬

我是玄坤,一個熱愛并不斷學習歷史文化的求學者,每天一點分享,期待著朋友們的關注留言,能多和大家交流學習,感謝各位閱讀!

6

朱棣可以說是一個文武雙全的皇帝,他是明朝的第三位皇帝,在年幼時就接受了來自父親朱元璋的正統(tǒng)教育。此后在鳳陽時,又親密接觸了底層貧苦大眾,讓他深入地了解了民情。“民間細事,無不究知”,這段寶貴的經(jīng)歷為朱棣做藩王奠定了基礎,也正是這些體察民情的經(jīng)歷,讓朱棣在當上皇帝之后體恤百姓。此外,朱棣還知人善用,能夠辨別是非與忠,朱棣還有著高超的軍事指揮才能。《明史·成祖本紀》中這樣評價朱棣:“文皇少長習兵,據(jù)幽燕形勝之地,乘建文孱弱,長驅(qū)內(nèi)向,奄有四海。”李贄也曾說道:“我國家二百余年以來,休養(yǎng)生息,遂至于今。士安于飽暖,人忘其戰(zhàn)爭,皆我明成祖文皇帝與姚少師之力也!

但是朱棣的牌位曾經(jīng)差點被嘉靖皇帝扔出了太廟。這是為何呢?

嘉靖是明世宗朱厚熜的年號,他使用這個年號長達四十五年之久,嘉靖皇帝在位期間,政治上“御外侵,修邊墻;抗倭寇,安海疆”,在經(jīng)濟上繁榮發(fā)展,資本主義在這一階段萌芽發(fā)展,“振經(jīng)濟,興市場;理河道,修堤防”,在文化上則“興土木,修殿堂;興文化,建學堂”。嘉靖皇帝開創(chuàng)了明朝的嘉靖中興。

但是嘉靖皇帝的皇位也是得來不易的,他本來只是一個藩王,由于明武宗駕崩又無后代,朱厚熜才被挑選出來繼承皇位。按理說,剛坐上皇位他應該步履維艱,小心謹慎,但是朱厚熜卻大張旗鼓地進行改革。他首先要做的就是追封他的母親為太后,并將自己父親的牌位請進太廟進行祭祀。但是按照當時的規(guī)定,朱厚熜的父親作為興獻王是沒有機會入主太廟的,而朱厚熜非要把自己父親的牌位請進太廟,這不就違反了規(guī)定了嗎,于是眾多大臣上書反對。雙方爭執(zhí)不下,在嘉靖三年(1542),朱厚熜終于得償所愿,追尊了自己的父母,但是大臣們強烈反對,兩百余人在左順門前長跪不起。這件事激怒了朱厚熜,他認為自己身為皇帝卻連這點小事都無法辦到。于是廷杖致死的大臣就有十六人,一百三十余人被下詔入獄。大臣們的鮮血染紅了左順門,也沒有人敢再反對嘉靖皇帝了。這件事也被稱為“大禮儀之爭”。

嘉靖皇帝的父親被奉為皇考,而明孝宗朱祐樘被奉為皇伯考。按理說,朱厚熜的父親已經(jīng)被奉為皇考了,那么他的牌位也應該可以搬進太廟了,但是按照規(guī)定“天子七廟,三昭三穆,與大祖之廟而七!意思就是,太廟中只能安放七個人的牌位,而這七個牌位中必須留有一個用來擺放開國之君的牌位,而其他六個牌位則要按照“親盡則祧”的規(guī)定。而這個規(guī)定的意思就是,超出了與現(xiàn)任皇帝親屬關系的牌位就要被移出太廟。

太祖朱元璋的牌位移不得,那便移朱棣的吧。但是大臣們又不干了,一群大臣哭的昏天黑地,向朱厚熜細數(shù)朱棣的功勞。為了防止朱厚熜再想把朱棣的牌位移出太廟,眾位大臣甚至修改了給朱棣的廟號,朱棣的廟號從“太宗”變?yōu)榱恕俺勺妗,這樣,朱棣的牌位才被保留了下來。

朱棣的牌位也動不得,那就只有動朱棣的下一任皇帝朱高熾的牌位了。朱高熾在位僅一年,再無大臣反對了,嘉靖父親的牌位終于被迎進了太廟,嘉靖皇帝的父親也從興獻王變成了明睿宗。朱厚熜的心愿終于滿足,“大禮儀之爭”也終于漸漸平息下來。朱厚熜一生冷情,卻深愛著自己的父母,這樣的孝心值得我們?nèi)チ私馀c學習。

7

嘉靖有沒有扔朱棣牌位呢?

沒有!朱棣是他的祖宗,假如沒有朱棣,他也生不出來,或許他動過扔朱棣牌位的念頭,但隨即打消了。

隨后,他又盯上了朱棣的兒子朱高熾,這個大胖子皇帝,僅僅做了九個月就駕崩了,動他的牌位社會影響最小,更容易操作。

好,就動他!嘉靖拿定了主意。

嘉靖為何一門心思地動別人的牌位?這還要從嘉靖繼位說起。



嘉靖的皇位是揀來的。

明武宗朱厚照三十歲那年,到河里撐船游玩時,不小心掉到了河里,后來雖然被救起來了,但不到幾個月就駕崩了,有人說是肺積水而死。

然而,朱厚照雖然三十歲了,但卻一個兒子都沒有,他整天忙著瞎胡鬧了,生兒子的這么重要的事居然忘了,也許他覺得年齡還小,多玩幾年再生,然而天不遂人愿。

按照慣例,既然朱厚照沒有兒子,就只有找他的兄弟繼位了,然而,令人抓狂的是,朱厚照乃一脈單傳,妥妥的獨生子,沒有兄弟。

朱厚照他爹朱佑樘是朵奇葩,是一夫一妻制的堅定支持者,而且身體力行,結果就只留下朱厚照一個獨苗苗,真是奇哉怪哉,當皇帝到底圖個嘛呀?

有人說,朱佑樘是現(xiàn)代人穿越過去的,但我覺得不對,現(xiàn)代人穿越過去,一定奔著生兒育女去的,可勁兒縱欲。


朱厚照沒有兒子,又沒有兄弟,這可難壞了楊廷和這幫元老重臣,后來大伙一合計,國不可一日無君,咱就從朱厚照的堂弟中選吧!

這么選來選去,選中了嘉靖帝朱厚熜。

嘉靖中了宇宙級的大獎,非常高興,屁顛屁顛地來就位了,這時候出現(xiàn)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

什么問題呢?

楊廷和對嘉靖說:“你當皇帝可以,但不能認你親爹為爹了,必須改稱叔叔,你的親爹是明孝宗朱佑樘!

嘉靖堅決不同意:“別逼我,再逼我哥不干了,省得受你們這幫鳥官的鳥氣!”

楊廷和退讓了一步:“好吧!”


嘉靖的抗爭取得了勝利,他終于不用換爹了,嘉靖當了皇帝沒幾天,就讓楊廷和告老還鄉(xiāng)了,這個家伙,一開始就讓自己換爹,這以后還不得上天啊,滾回老家吧!

嘉靖四年,嘉靖又提出了讓親爹入太廟的想法,可是太廟已經(jīng)人滿為患了,沒有空位了。

太廟是朱元璋建的,一共九個牌位,一個牌位對應一個皇帝,朱元璋占了一個,他又將太爺爺,爺爺朱初一,父親朱五四入了太廟,這下子,朱元璋爺幾個占了四席,剩下只有五個了。

剩下的五個是朱棣,朱高熾,朱瞻基,朱祁鎮(zhèn),當然嘉靖肯定自己要留一個,這下子人員滿額了,他爹怎么入太廟呢?

嘉靖思來想去,朱元璋肯定不能動,這是老祖宗,朱棣呢?是小祖宗,動他也不行。嘉靖想了好久,覺得還是請走朱高熾比較容易。

當然,并不是把朱高熾牌位扔了,而是移到了偏殿,繼續(xù)供奉,但地位要差一大截了!


然而,嘉靖此舉,遭到群臣齊齊反對,甚至不惜以死相拼,朝堂之上,群情激昂,唾沫星亂飛,差一點沒把嘉靖淹死,其中帶頭反對的大臣叫楊慎,就是那個寫了《三國演義》片頭詞“滾滾長江東逝水”的。

嘉靖一氣之下,大喊:“來人啊,給我打屁屁!”

140個大臣,被人強行脫掉了褲子,露出了或黑或白的屁股,一下,兩下,三下……

齜牙咧嘴的,鬼哭狼嚎的,哭爹喊娘的……不絕于耳。

后來,有16個大臣活活打死了!楊慎沒被打死,后來滾回老家,寫《滾滾長江東逝水》去了!

多謝嘉靖打屁屁之恩,中國少了一個大臣,多了一個文學家!

可笑的是,嘉靖死了,朱載垕繼位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爺爺移出了太廟,嘉靖白忙活一場!

8

明朝嘉靖差點把成祖的牌位扔出太廟,這個說法是有問題的。嘉靖除非大腦發(fā)熱,為了降溫,又灌了好多水進去,才會把成祖朱棣在太廟正殿的牌位移至太廟后面的偏殿(即祧廟)供奉。只要嘉靖頭腦清醒,是一定不會這么做,因為付出的代價太高。

這件事情,要從嘉靖繼位之后,持續(xù)了20多年的“大禮儀之爭”說起。

明武宗朱厚照30歲時去世,可是朱厚照沒有留下子嗣。武宗的母親張皇太后就命內(nèi)閣討論皇位繼承問題。內(nèi)閣首輔楊廷和根據(jù)朱元璋留下的《皇明祖訓》,聲稱應該遵循“兄終弟及的祖訓”。

正是這個“兄終弟及”,惹出了很多的麻煩。

太子朱標去世后,朱元璋原本應該按照這一原則優(yōu)先立儲,結果沒有,惹出了“靖難之役”。朱棣起兵,推翻了建文帝朱允炆的統(tǒng)治,搖身一變成了“明太宗”,堂而皇之的進入了太廟。

現(xiàn)在武宗去世了,沒有子嗣。如果按照“兄終弟及”的原則,應該是從武宗的父親明孝宗朱佑樘的兒子們之中,再挑選一位繼承皇位。這時候,新任皇帝和武宗是同父親兄弟,皇考相同,也就不會引發(fā)“大禮儀之爭”了。

可是問題就出在這里,武宗的父親孝宗也沒有在世的兒子。楊廷和就只能從孝宗的父親憲宗的孫子輩中,挑選了一位武宗的堂兄弟來繼承皇位了。他就是興獻王的長子朱厚熜,即后來的嘉靖帝。

原本,楊廷和是想要朱厚熜入嗣明孝宗,尊孝宗朱佑樘為父,尊武宗為親兄長,而稱他已經(jīng)去世的父親興獻王為叔父。如果朱厚熜同意了,同樣也不會發(fā)生后來的“大禮儀之爭”了。

但是,朱厚熜以武宗遺詔中寫的是“嗣皇帝位”,而非“嗣皇子位”為由,拒不按照皇太子的禮儀入宮繼承大統(tǒng),而是按照宗室繼承“宗祧”的禮儀繼位。同時,在議定嘉靖生父的主祀與封號時,嘉靖堅決不同意尊其生父為“皇叔考興獻大王”,其母為“皇叔母興國大妃”的提議。同時,也不同意在他祭祀生父、生母時自稱“侄皇帝”的提議。

以楊廷和為主的大臣,只能讓步,同意了嘉靖所謂“繼統(tǒng)不繼嗣”的要求,即皇位收了,但是爹還是只認以前的親爹。嘉靖還以迎接皇太后的禮儀迎接他的生母入宮。

到了嘉靖三年,朱厚熜又提出要尊其父為“皇考興獻帝”,并借機讓楊廷和辭官歸鄉(xiāng),解除了楊廷和的官職。這次爭端,嘉靖與反對的大臣互相妥協(xié),尊嘉靖生父為“本生皇考恭穆獻皇帝”,生母為“本生圣母章圣皇太后”。

嘉靖的生父、生母在嘉靖的爭取下,已經(jīng)從一個普通藩王、王妃,搖身一變成了“皇帝”、“皇太后”了。但是,嘉靖并未就此收手,下一步就是要去掉“本生”二字了。這才引發(fā)了“左順門事件”。

嘉靖要去掉“本生”二字,反對的大臣不同意,他們就仿照憲宗時禮儀之爭的故事,在左順門跪拜哭請。但是嘉靖不是憲宗,嘉靖將哭請的兩百多位朝臣中五品以下的134人下獄拷訊,四品以上的86人停職待罪。之后又廷仗五品以下官員,致16人因廷仗而亡。朱厚熜成功的尊其母為“章圣慈仁皇太后”。

反對的大臣們,見嘉靖下了殺手,紛紛緘口。嘉靖就趁機又將孝宗尊為了“皇伯考”,將張皇太后去掉了“皇太后”的稱呼,而尊為了“皇伯母”,他的生父成為了“皇考”。

嘉靖四年,嘉靖在皇城內(nèi)建成了一座禰廟(即父廟、考廟),并親自命名為世廟,用來祭祀他的父親。但是,嘉靖不會就此收手,下一步就是讓他的生父入太廟。

古代的禮法,多遵循周禮。按照《禮記·王制》的記載:“天子七廟,三昭三穆,與大祖之廟而七!奔刺珡R正殿僅供奉七位皇帝,除了始祖之外,另外供奉三對父子,“昭為父,穆為子”。除了始祖為“萬世不祧”之外,如果有新的皇帝要入廟,則在“三昭三穆”中選世系最遠的那位“親盡則祧”,移到祧殿供奉。

只是,在新朝建立之時,由于世系遙遠,五代以外的祖先很難追溯,所以,通常不足七廟。明初,朱元璋就僅設了四廟,以德祖為始祖。到了洪武九年,新太廟建成,朱元璋取了大數(shù)九,共立九廟。除了供奉已經(jīng)確立的四位先祖之外,其他五廟虛位以待。

建文帝繼位后,將太祖朱元璋的神位放了進去,他的生父太子朱標也被追封皇帝,神位也放進了太廟。此時,廟中已有六座神主牌位。

到了朱棣時期,為了強調(diào)自己的正統(tǒng)性,朱標的神位被遷出,朱允炆的神位也不允許入太廟。到了英宗時期,代宗的神位也被英宗排除在了太廟之外。

到憲宗時,太廟中九廟的位置已經(jīng)滿了,即已有德祖、懿祖、熙祖、仁祖、太祖、太宗、(興宗朱標、惠宗朱允炆被排除)仁宗、宣宗、(代宗被排除)英宗。

孝宗繼位,在將憲宗神位入太廟時,制定了一個規(guī)矩“自德祖以上莫推其世次,則德祖視周后稷不可祧(即德祖萬世不祧)……懿、僖、仁三祖以次當祧,太祖、太宗視周文、武世室百世不遷(即太祖、太宗也是萬世不祧)”。于是,憲宗入廟時,按照“親盡則祧”的原則,將懿祖放入了祧廟。之后入太廟的孝宗和武宗,又分別祧了熙祖和仁祖。

到了嘉靖時,他想要將他的父親獻皇帝升祔太廟,就要先祧一個位置。

嘉靖祧的是誰?很多文章中都寫錯了,并非仁宗,而是德祖。嘉靖九年,嘉靖就開始獨尊太祖,將德祖祧出了太廟。所以,嘉靖生父獻皇帝的位置早就留出來了。

對于太祖,嘉靖自然不敢妄動,因為太祖是開國帝王,除非嘉靖想與所有宗室為敵。而太宗朱棣的神位,在孝宗時期已經(jīng)類比周文、武王故事,確立了“萬世不祧”的地位。更何況,祧了朱棣在太廟的神位,朱棣一脈的正統(tǒng)地位都有可能受到質(zhì)疑,作為朱棣一脈的嘉靖,自然不會干這么愚蠢的事情。所以,嘉靖做了一件很明智的事情,進一步確立朱棣“萬世不祧”的地位。

嘉靖十七年,嘉靖直接將朱棣“太宗”的廟號改為了“成祖啟天弘道高明肇運圣武神功純?nèi)手列⑽幕实邸。從此,明成祖在太廟中的位置堅如磐石。

然后,他又尊他的父親獻皇帝為“睿宗知天守道洪德淵仁寬穆純圣恭儉敬文獻皇帝”,即明睿宗,并奉睿宗祔太廟。

此時的太廟,以太祖朱元璋為始祖,共有九廟。

那到底是誰祧了仁宗的位置呢?嘉靖為了鞏固睿宗在太廟的位置,所以,提前給自己準備了一個位置。他將自己老婆孝烈皇后的牌位先放到了太廟里面,祧了仁宗的位置。按照太廟制度,每一廟都是一帝一后,嘉靖讓自己老婆先占個位置,自己死后,牌位就可以直接和孝烈皇后放在一起了,睿宗的位置就安全了。

嘉靖這一輩子沒干其他事情,天天就琢磨著怎么把他爹的牌位放到太廟,并鞏固下來,然后就是自己怎么煉丹長壽了。

不過呢,嘉靖的兒子穆宗朱載垕(隆慶)繼位后,認為他爹做的事情很荒唐,改革了很多嘉靖時期留下的弊政,并且將獻皇帝睿宗的牌位移出了太廟,重新放回了世廟祭祀。

嘉靖辛辛苦苦折騰了二十余年的戰(zhàn)斗成果,最后,被他兒子輕輕一彈,瞬間就灰飛煙滅了,不免得讓人感慨呀。

9

公元1521年4月20日,明武宗朱厚照駕崩,朱厚照因XXXX沒有留下任何子嗣,首輔楊廷和根據(jù)太祖朱元璋“兄終弟及”的祖訓,應從武宗的親兄弟中挑選一位繼承皇位,但朱厚照是千傾地、一棵苗。無奈只能從武宗的爺爺憲宗的孫子輩中挑選,最終幸運砸中了武宗的堂弟——興獻王的長子朱厚熜,即后來的嘉靖帝。

朱厚熜胸懷愿景興高彩烈的與朝廷迎接代表團來到北京。

在使團到達北京城外的良鄉(xiāng)時,雙方發(fā)生了第一輪沖突。根據(jù)楊廷和的安排,要禮部用太子的禮儀迎接朱厚熜,即由東華門入,居文華殿。但令楊廷和沒有想到的是,這位小皇帝可是個心里明白的主。朱厚熜完全不同意這種方案,他對其右長史袁宗皋說:“遺詔以我嗣皇帝位,非皇子也。”雙方互不妥協(xié),朱厚熜甚至撂下狠話,不行那就打道回府繼續(xù)做他的一方諸侯,最后由皇太后令群臣上箋勸進,朱厚熜在郊外受箋,從大明門入,隨即在奉天殿即位,成為大明王朝第十一位皇帝。

明朝的大明門非大事是不允打開的,難道還有比新皇帝即位還大的事嗎?主要是當時楊廷和已位居內(nèi)閣首輔,權力之大堪比權相,朱厚熜如果即位,楊廷和手中的權力就會受制于人,所以欺朱厚熜年少,也算是一個下馬威。

朱厚熜能當上大明皇帝,豈是白給之人,借力打力,完勝一局,并在心里牢牢的記住了楊廷和。

嘉靖登基不久,其與群臣之間的矛盾又爆發(fā)了,這位少年天子選擇了最激烈的方式去爭斗。

兒子天降幸運入了皇宮做了皇帝,那逝去的父母該如何稱謂定性身份呢?

朝廷以楊廷和為主的舊臣們認為嘉靖本是明孝宗親侄,按漢宋舊制,希望嘉靖以孝宗皇帝為皇考,即宗法意義上的父親,但嘉靖帝認為既然兒子已經(jīng)做了皇帝,那么飲水思源,老子的身份自然水漲船高,應該把生父的謚號提升到興獻皇帝的高度,牌位升俯太廟,改興獻王墓為顯陵,所以堅持繼統(tǒng)不繼嗣,只稱孝宗為“皇伯考”。

這場大禮議之爭前后共持續(xù)了三年多,最終很多人都遭到了鞭刑,幾十人死亡,首輔楊廷和辭官致仕,嘉靖追封其父為興獻皇帝而告終。

在這場大禮儀之爭中,朱厚熜已經(jīng)羽翼豐滿,并且由議禮的過程體會到了如何行使皇權的無上威嚴,此后變得獨斷獨行、一意孤行。但這也對歷史發(fā)展產(chǎn)生了非常消極的影響,明朝的士大夫與皇帝共治天下的格局一朝破滅,明朝的衰落就此開始。

嘉靖四年,嘉靖在皇城內(nèi)建成了一座禰廟(即父廟、考廟),并親自命名為世廟,用來祭祀他的父親。但是嘉靖又得隴望蜀,下一步就是將他皇考興獻王的牌位抬進太廟。

何為太廟?簡言之就是供奉歷代先祖的地方,直白點說就是看著豬頭但吃不到的地方。

按照周禮太廟正殿僅供奉七位皇帝,不過朱元璋當皇帝后將“七廟”改為“九廟”。

為了將生父抬進太廟,嘉靖九年,嘉靖就開始獨尊太祖,此時太廟中有太祖,太宗,仁宗,宣宗,英宗,憲宗,孝宗,武宗,一共才八位,就算興獻王進了太廟,也位置足夠。嘉靖將朱棣的廟號由“明太宗”升為“明成祖”,其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讓其父興獻王能夠稱宗入太廟。

嘉靖十七年,嘉靖直接將朱棣“太宗”的廟號改為了“成祖啟天弘道高明肇運圣武神功純?nèi)手列⑽幕实邸薄拇,明成祖在太廟中的位置堅如磐石。然后,他又尊他的父親獻皇帝為“睿宗知天守道洪德淵仁寬穆純圣恭儉敬文獻皇帝”,即明睿宗,并奉睿宗祔太廟。

此時的太廟,以太祖朱元璋為始祖,共有九廟。

讓老爹吃上豬頭后,嘉靖又為自己百年之后打起了小九九,按照太廟制度,每一廟都是一帝一后,他將自己老婆孝烈皇后的牌位提前祔廟,相當于為嘉靖皇帝占了一個太廟位置,太廟已滿,自然需要祧出一位皇帝牌位,此時嘉靖帝還在世,大臣就不敢將獻皇帝祧出,而只會按照順序,將與嘉靖血緣最遠的仁宗祧出。

穆宗朱載垕(隆慶)繼位后,認為親爹做的事情很荒唐,將獻皇帝睿宗的牌位移出了太廟,重新放回了世廟祭祀。

10

嘉靖差點把明成祖的牌位扔出太廟,這個說法有點嘩眾取寵,政治高手嘉靖帝不會那么愚蠢。這件事起始于“大禮儀之爭”,“大禮儀之爭”結束后,嘉靖帝完勝,其父興獻王朱佑杬,如愿以償獲得“皇考”身份。

接下來,嘉靖帝將父親的牌位供入太廟就順理成章,因而嘉靖“祧”仁祖牌位,將父親的牌位入廟。自此四祖牌位盡祧,將來嘉靖帝駕崩入廟,按次序必將太宗(即明成祖朱棣)的牌位祧出。不過,鑒于朱棣的地位比較特殊,所以最后把仁宗朱高熾的牌位移出了太廟,保留了成祖牌位。這就是題干所說,嘉靖差點將明成祖的牌位扔出太廟的說法。

要想弄清楚這些復雜程序背后的問題,要先了解古代廟祭的禮儀,以及相關的變遷。

古代的廟祭禮儀

中國第一個成型的祭祀禮儀,出自《周禮》。按《周禮》規(guī)定,天子祭祀七廟,諸侯五廟,大夫三廟。周朝的七廟為1+2+4模式,即一個始祖廟(后稷),兩個永世不祧廟(文王和武王),四個親廟(現(xiàn)任王的高、曾、祖、父)四代。

七廟中,四個親廟,將來隨著新王駕崩,遠祖將逐次毀廟,意思是親盡廟毀。漢以后,不再為每個皇帝都立廟,而是改做一座太廟,供奉牌位,親盡后,祖先的牌位被移出太廟,就叫“祧”。

明朝將七廟改成了九廟(其實西周后期就改成了九廟),朱元璋在世時,追封高、曾、祖、父四代先祖為德祖、懿祖、熙祖和仁祖。等明英宗駕崩,憲宗即位,九廟已滿,另外五廟分別為:太祖朱元璋,太宗朱棣、仁宗朱高熾、宣宗朱瞻基、英宗朱祁鎮(zhèn)。另外惠帝朱允炆和代宗朱祁鈺,被剝奪了帝號,不被承認。

明代廟祭的變遷

在明英宗之前,九廟未滿,不需要祧廟,等明憲宗朱見深駕崩,就必須要祧出一位祖宗的牌位。祧誰是個問題,原因就出在明朝沒有規(guī)定誰是始祖,誰有永世不祧的地位。

按古代的規(guī)矩,一般新王朝建立,會追尊第一代先祖為始祖,入始祖廟,永世不祧。但朱家世代貧農(nóng),根本找不到誰是始祖。朱元璋在位期間,曾經(jīng)想以朱熹為始祖,但這種牽強附會的做法,很容易留下詬病,最后只好作罷。也就是說德、懿、熙、仁四祖,都不是始祖,只能從他們開始祧。

由此,明憲宗駕崩,祧德祖;明孝宗駕崩,祧懿祖;明武宗駕崩,祧熙祖!按蠖Y儀之爭后,獻皇帝朱佑杬,被追封為“明睿宗”,入太廟,祧了仁祖。自此四祖盡祧。

下一個該祧誰

祧四祖,沒有什么爭議。問題是嘉靖帝駕崩后,該祧誰呢?按次序該輪到太祖朱元璋了,顯然朱元璋作為開國皇帝,他是不能祧的。明朝因為始祖“虛位”,造成了事實上朱元璋既是始祖,也是永世不祧之祖。

朱元璋不能祧,就輪到了太宗朱棣。朱棣能祧嗎?也不能!

我們都知道,朱棣是通過“靖難之役”,起兵造反,奪了侄子朱允炆的江山,此后大明皇位,便轉移到朱棣一系。由小宗變身大宗,朱棣的地位很特殊。另外假如祧了朱棣,某種程度上,等于否定了“靖難之役”。所以,朱棣也不能祧。

經(jīng)過大臣們的討論,干脆就確立了朱棣永世不祧的地位,并且將他的廟號,由“太宗”變更為“成祖”。

朱棣不能祧,下一個就輪到了明仁宗朱高熾,他沒有不祧的理由。因此,嘉靖皇帝駕崩后,仁宗的牌位被移出太廟,嘉靖入替。

尾聲留下的爭議

作為“夾塞”進入太廟的朱佑杬,其實是不合法的。在“大禮儀之爭”中,一直力挺嘉靖帝的張璁,曾經(jīng)建議嘉靖另立親廟,供奉安陸系祖宗,既滿足了人倫的“親親”孝道,同時又免得入太廟引起“以庶犯嫡”,壞了“尊尊”禮教。

不過,霸道的嘉靖帝并沒有采取這個建議,而是將父親的牌位,“夾塞”進了太廟,位列武宗之前。

此后,穆宗和神宗在位時,都不斷有大臣提出,祧“睿宗”牌位,都被拒絕了。朱佑杬的牌位一直保留到了明朝滅亡。

題干所說,嘉靖帝差點把成祖牌位扔出太廟,有點聳人聽聞,嘉靖帝不會那么缺心眼,恰恰是他確立了朱棣永世不祧的地位。還有說,嘉靖曾經(jīng)“提前占位”,把明仁宗牌位祧出,這個說法恐怕也站不住腳。既然確立了朱棣永世不祧,下一個被祧的自然是仁宗,他死后也不會沒有位置,嘉靖有那么迫不及待地希望自己駕崩嗎?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