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發(fā)生的印巴兩國邊境沖突成為了人們熱議的焦點,在此期間巴基斯坦空軍“梟龍”戰(zhàn)機取得首次“雙殺”,以及因此成功俘獲印度空軍飛行員的消息也在網上引起熱議,許多網友都不禁贊嘆巴基斯坦空軍飛行員的強悍戰(zhàn)斗素養(yǎng),甚至還有聲音以此認為巴基斯坦航空部隊的實力已經處于印度空軍之上。而無論這些說法是否合理,從釋放被俘飛行員的舉措以及近期的外交發(fā)聲來看,巴基斯坦方面似乎并不打算就此“擴大戰(zhàn)果”,反而大有“息事寧人”的勢頭,而這在相當程度上則要歸咎于印度陸軍的壓倒性優(yōu)勢。
印度軍隊最富代表性的“摩托閱兵”
說起印度陸軍,國內網友大都會想起其在62年戰(zhàn)爭中的糟糕表現,并以此認定其并不是一支合格的戰(zhàn)斗力量,與“強大”二字毫不沾邊。除此之外,由于國內普遍對印度軍隊缺乏了解,加之各種段子的盛行以及印軍內部層出不窮的奇葩事故,印度陸軍在國人心目中大多是圖中這種“雜耍形象”,也因此被直接打上了“武器落后”以及“戰(zhàn)力貧弱”之類的負面標簽。那么就現實情況而言,印度陸軍的表現真如民間傳聞中所描述的那般不堪嗎?
朗杰瓦拉戰(zhàn)役中印軍繳獲的巴軍坦克
從歷史上看,吞并錫金,控制不丹和尼泊爾,肢解東巴基斯坦為孟加拉國,印度屢次侵略行為的成功無疑要“歸功”于自身強悍的陸軍力量。與之相呼應,三次印巴戰(zhàn)爭也都是以印度方面的勝利告終,甚至于在著名的朗杰瓦拉戰(zhàn)役中,印度軍隊還依靠一個邊防連和少量輕型武器擊退了巴基斯坦軍隊的一個坦克團,后者當時裝備有多達65臺59式坦克和過百臺裝甲車輛以及近千名士兵。毫不夸張地說,如此戰(zhàn)斗結果所折射出來的印軍戰(zhàn)斗素養(yǎng)與多數國人心目中的“開掛民族”形象實在是有著天壤之別。
印軍坦克集群
而從數據上看,印度陸軍目前總兵力超過140萬,坦克數量則高達3500余臺,包括2700臺左右的T-72系列,600臺T-54/55,850臺T-90S/SK以及200臺國產的“阿瓊”主戰(zhàn)坦克,雖然整體質量顯得有些層次不齊,但綜合實力絕對不容小覷。除此之外,印度陸軍還配備有3500臺裝甲戰(zhàn)斗車輛和近萬門火炮,因此其無疑是南亞大陸上的最強地面力量。
巴軍坦克方陣
相比之下,巴基斯坦陸軍坦克數量為2500臺左右,包括1200臺59式,250臺69式,345臺M48A5,200臺85式,60臺T-80UD和500臺左右的MBT-2000型等等——從單車實力上看,巴軍裝備的中國坦克較于同代的印軍坦克大多處于優(yōu)勢地位,因此雙方坦克部隊的實力差距并沒有被拉開太大。但在此之余,巴基斯坦陸軍裝甲戰(zhàn)斗車輛總數僅為2000不到,火炮數量則更是僅為4472門,盡管其中包含有375門作戰(zhàn)效能遠超牽引炮的自行榴彈炮,但這恐怕也不足以彌補總數上的巨大差距。
升旗儀式中的印巴兩軍士兵
而事實上,造成巴基斯坦陸軍與印度差距過大的根本原因并不是裝備,而是在于其總兵力僅為56萬,僅相當于印度陸軍的40%不到——盡管與空軍的情況較為類似,但考慮到巴基斯坦航空部隊大都接受美式飛行訓練,因此巴方飛行員的戰(zhàn)斗素養(yǎng)大多遠超于印度空軍。再反觀陸軍方面,巴軍并沒有類似于空軍的獨特優(yōu)勢,因此在總體規(guī)模遠不及印度的情況下,巴方不敢貿然開戰(zhàn)的表現也就顯得合情合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