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邀請。孔子在表述傳承人倫道德上做得非常不錯,誨人不倦,虛心好學,見賢思齊商業(yè)說得非常好?鬃佑嘘P(guān)教育的論斷也是非常深刻到位的。
孔子五十歲做官,中都宰,小司空,都做得很好,直接執(zhí)掌大司寇,也做出了成績。非常了不起。但孔子也是有缺點的?鬃颖容^保守,把回復周武王時期舊制度,作為自己的使命。
常常反對新事物維持舊體制,比如批評晉鑄刑鼎,實際上是反對刑法在民間公開普及,為了維護貴族的尊貴和權(quán)威。
關(guān)于孔子上任大司寇七天就誅殺少正卯,不免有些操之過急,其理由:一曰心達而險;二曰行辟而堅;三曰言偽而辯;四曰記丑而博;五曰順非而澤。(此事載于《荀子》和《孔子家語》,應該視為信史),五條罪狀既無事實依據(jù),也沒有一條可以夠得上死罪。雖然后世儒家竭力掩蓋,但對后世儒家打壓不同思想,產(chǎn)生極壞的影響。
有時話說得有點大,說自己五十而知天命,又說不知天命何以為君子。但孔子周游列國,游說自己“仁愛”和“禮治”的政治理想,卻沒有一個國家肯重用孔子。長長十四年,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政治意志可謂堅毅,但仍一事無成,“吾五十而知天命”豈不成了一句空話。
在當魯國大司寇期間,孔子做了一件大事——墮三桓,即要掃平不合禮制的三家貴族私筑的城堡,結(jié)果引起叔孫氏季孫氏和孟孫氏三家的激烈反抗,及齊國的干擾,差一點讓魯定公王位不保,從此不理朝政,孔子自己也只好拔腳走人?梢娍鬃幽艘唤闀,徒有治國大志,卻無運籌帷幄的才干。這與王陽明只用了兩個月,就以疲兵弱卒平定了贛南地區(qū)橫行數(shù)十年的匪患;接著又以少勝多平定了江西寧王之亂;在平定廣西思田之亂,更做到了恩威并施,以理服人,兵不血刃,兩相對比,可謂天差地別。
王陽明是現(xiàn)世之英雄,孔子是被后世儒家包裝美化過的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