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很榮幸看到這個問題,也很高興給大家分享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和想法,也希望我的分享能給大家?guī)韼椭涂鞓,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

中國歷史幾千前,自秦始皇創(chuàng)建帝制開始,到清朝滅亡,不乏掌權(quán)的女皇后、女太后,其中最出名的應(yīng)該就是慈禧太后了,除了慈禧還有呂雉、武則天等,這是幾位比較出名的,還有眾多不為大家所熟悉的女皇后,她們利用帝后的便宜,插手朝政,安排自己親人進入朝廷中樞,把控朝政,嚴重的還會禍國殃民。

像漢末、清末都是外戚干政,閹宦橫行,但凡出現(xiàn)這種情況的朝代,都基本是滅國的前兆。即便掌權(quán)一輩子的慈禧太后,在臨死前好像又明白了這個道理,留下遺言,不讓后世女人、宦官再干政。

長遠來看,外戚干政對國家、對她們本人好像都沒什么好下場,所以這也成了一個歷史規(guī)律,女人只要一干政,就不會有好結(jié)果。

但也有例外,比如孝莊文皇后,輔佐了順治帝、康熙帝兩代君主,尤其是康熙帝,從生下來就離開了父母,是孝莊文皇后把他撫養(yǎng)成人的,康熙之所以被稱為千古一帝,孝莊的功勞可謂是最大的。孝莊文皇后輔佐了兩位偉大的君主,但是她不垂簾聽政。

也許,這正是孝莊文皇后的偉大之處,既關(guān)心朝政,左右朝政,但又不專權(quán),總是在兒孫最需要自己的時候出來貢獻力量,一旦局勢緩和,又退居二線,放權(quán)給兒孫。

那么,在中國歷史上有沒有一位皇后,既垂簾聽政,又飽受好評呢?答案是:有,恐怕也只有這一位:宣仁太后高滔滔。

高滔滔自幼在北宋宮中長大,她本是勛戚之后,宋朝第四位皇帝宋仁宗趙禎的皇后曹氏,是她的姨媽。曹皇后本想把她獻給自己的丈夫宋仁宗趙禎,但被宋仁宗委婉拒絕了。后來把她許配給了宋朝第五位皇帝,宋仁宗趙禎的養(yǎng)子宋英宗趙曙,后成為趙曙的皇后。

高滔滔和宋英宗趙曙生有三子兩女,分別為宋神宗趙頊、岐王趙顥、嘉王趙頵、寶安公主、壽康公主。

宋英宗趙曙死后,宋神宗趙頊登基,高滔滔成為太后。不知是怎么回事,宋朝的這幾位皇帝壽命都不長。

宋仁宗趙禎是比較長壽的了,活了54歲;宋英宗趙曙,也就是高滔滔的丈夫,只活了36歲;她的兒子宋神宗趙頊也只活了38歲。

高滔滔的兒子趙頊死后,她年僅9歲的孫子宋哲宗趙煦登基為帝,高滔滔成為太皇太后。九歲的孩子能懂啥,于是,高滔滔奉兒子宋神宗遺詔,輔佐年幼的皇上,從1085年開始垂簾聽政,此時她已經(jīng)53歲。

高滔滔一執(zhí)政,就開始任用司馬光為宰相,把王安石的新法全部廢止。雖然她是保守派,但在執(zhí)政期間,勤儉廉政,勵精圖治,宋朝的這段歷史政治清明,經(jīng)濟也十分繁榮,國勢慢慢強盛起來,所以本是頹敗的北宋,到高滔滔執(zhí)政后又起死回生了一段時間。

高滔滔除了在執(zhí)政上勤儉廉政、在對待自家人上,也真是做到了大公無私。她的丈夫宋英宗曾多次要給她弟弟升官,但被她拒絕了。她的孫子宋哲宗要給高滔滔的兩個侄子升官,也被她拒絕,最后在宋哲宗的一再請求下,才勉強升了一級。

這一點,恐怕歷史上沒有那個皇后可以做的到。即便是孝莊文皇后,也是千方百計的安排自己人進入朝廷及其皇帝身邊,包括順治帝的皇后、妃子都是孝莊強制安排的,為此母子兩個還鬧別扭。

以上分享是我關(guān)于這個問題的個人想法和觀點。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解答,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guān)于這個問題的解答與看法,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走進這話題。有喜歡我的記得關(guān)注下哦,每天為大家分享與解答我的想法與見解哦。

最佳貢獻者
2

北宋歷史上,皇太后垂簾聽政屢見不鮮,但高滔滔的名聲最旺,她被捧為“女中堯舜”,在攝政的九年中,口碑極好,但是其真實形象卻令人堪憂,可謂是引領(lǐng)北宋走向滅亡的第一人。

一、優(yōu)越背景,獨此一后

《清平樂》中,高滔滔身為曹皇后的侄女,從小在曹皇后身邊長大,接受宮中教育。她母親一系出身名門,是北宋開國第一功臣曹彬的孫女,姑姑是宋仁宗時期的皇后,父親一族也是地位高貴,曾祖父高瓊曾在澶淵之盟戰(zhàn)役中立下戰(zhàn)功,祖父高繼勛被稱為“神將”,她的優(yōu)越背景簡直是不可比擬的。

高滔滔與曹皇后的養(yǎng)子趙宗實(后稱趙曙),從小青梅竹馬,被宋仁宗指婚,二人在一起更是相敬如賓,被徽柔認為是“最好的愛情”,以至于在趙曙即位時,四年獨寵高滔滔一人,沒有再娶別的妃嬪,足以見得高滔滔與趙曙之間的真情,更見高滔滔對男人的把持,很是高明。

在高滔滔與趙曙成婚時,民間流傳一個說法,稱“天子娶媳,皇后嫁女”,可謂一段佳話。

二、36歲成太后,54歲開啟政治生涯

1063年,趙曙即位后,稱宋英宗,立高滔滔為皇后,而英宗一向多病,再加上忽然成為皇上后的瘋癲,即位不到四年就病逝了。趙曙病逝后,他的長子趙頊(xu)即位,為宋神宗。此時的高皇后只有36歲,就成了高太后,是宋史上較為年輕的太后之一。

宋神宗時期,王安石變法成為高潮,而在經(jīng)歷過慶歷新政的曹皇后,第一個不同意這項變法,她多次暗示神宗終止變法,民間百姓疾苦難耐,多由變法推行不當而致,但神宗卻不愿意接受曹氏的建議。

高滔滔作為曹氏的侄女,她必然站在娘家人身邊,聽從曹氏的看法,但依然勸不過自己的兒子。

終于在1085年,年僅38歲的宋神宗崩逝,王安石變法不及而終,54歲的高滔滔站在政治的分叉口,不知道該允諾誰來繼任下一代皇帝。

在古代,兄終弟及的皇位繼承是有先例的,比如宋太祖趙匡胤被弟弟趙光義繼承皇位,而宋神宗在病逝時,他的兩個弟弟均30多歲,可以被認為是皇位繼承的人選,但此時的神宗已經(jīng)說不出話,在宰相王珪問及此事時,他說的問題帶有傾向性,說:

是否可以立趙煦為帝?

無法言語的神宗,只點頭同意,并無他言。宰相王珪口中的趙煦,是神宗的兒子,年方10歲,并未有豐富的執(zhí)政經(jīng)驗,更無法主持朝政,而54歲的高滔滔被一致認為臨朝聽政的最佳人選。

三、經(jīng)驗不足,開始回歸舊法

相比宋朝第一個執(zhí)政太后劉娥,高滔滔對政治也是毫無經(jīng)驗,劉娥在先皇帝在位時,便“曉書史,聞朝廷事,閱天下封奏”,而高滔滔的政治理念皆來自姑姑曹太后——力阻王安石變法。

所以,高滔滔在垂簾聽政之后,就開始打壓王安石變法的人,開始重用司馬光、文彥博、蘇轍、等人,廢除王安石變法中的方田均稅、市易、保甲等,一下子回到了仁宗、英宗時代,可謂是“一夜回到解放前”。

回歸舊制長達9年之久,這九年里,宋哲宗趙煦已然成為一個有才智的君王,可卻從未有過實權(quán)。據(jù)宋史記載,劉娥在輔佐宋仁宗趙禎時,兩人多是平起平坐,劉娥在發(fā)表意見時,還需要過問趙禎的意見,而高滔滔卻不是,朝堂之上,趙煦與高滔滔左右相對而坐,大臣直面高滔滔奏事,背對趙煦奏事,以至于趙煦提及當年高滔滔垂簾聽政的場景,只說:

當時自己個子小,只能看到朝臣的屁股和腰。

足以見得高滔滔對權(quán)力的把握,極其嚴格。更有甚的是,開朝時,官員需要先拜高太后,后拜宋哲宗趙煦,朝臣奏事之后,高太后都不會過問趙煦的意見,只會沉默不言,不敢多說半句話。

1093年秋,62歲的高滔滔病逝,謚號為“宣仁圣烈皇后”。

而高滔滔之所以被稱為”女中堯舜,后人多懷疑是她重用了司馬光,司馬光作為編纂《資治通鑒》的史學(xué)家,在受到重用后,開始大大稱贊高太后的賢明智慧。更有史書稱贊高滔滔輔佐政治期間:

自是內(nèi)降遂絕,力行故事,抑絕外家私恩。文思院奉上之物,無問巨細,終身不取其一。人以為女中堯舜。《宋史·英宗宣仁圣烈高皇后傳》
我朝之治,元祐為甚,母后之賢,宣仁為最。——司馬光

四、高滔滔攝政期間給北宋埋下的三大惡果

高滔滔在攝政期間,架空了皇帝的權(quán)力,又堅守祖宗之法不可變的準則,看似為了保住國家安寧,卻是加劇北宋末年衰敗滅亡的第一人,之所以這樣評價,在于她對北宋做出的三大錯舉:

第一,全面否定王安石變法,把北宋經(jīng)濟推向衰敗的邊緣;

第二,西夏戰(zhàn)爭時,同意割地換取安寧,不但沒有換的和平,反而刺激了西夏侵占土地的野心;

第三,縱容黨爭,任由結(jié)黨之派泛濫,顛覆了朝堂秩序。

尤其是第三點,給北宋的滅亡埋下了深深的惡果。在司馬光死后,保守派分為三黨,高滔滔對三黨勢力不加管制,任其惡化,被后世稱為“蜀洛朔黨爭”,包括“烏臺詩案”、“車蓋亭詩案”皆是高滔滔攝政期間由于不必要的黨爭引起的紛爭,加速了北宋的滅亡。

高滔滔作為北宋第二位垂簾聽政的女太后,她被史書記載為“女中堯舜”,卻沒有做出讓北宋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繁榮的措施,反而是加速北宋滅亡的第一人,可謂是徒有虛名!

而再看《清平樂》中,她與趙宗實之間的堅定愛情,也頗令人贊嘆!

作者:蔡小記

參考文獻:《宋史》

3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清平樂里的小女孩高滔滔,是有原型的,她就是宋英宗的皇后、宋神宗趙頊之母。

本名高正儀,小字滔滔,史稱宣仁圣烈皇后。

高滔滔出身高貴,父族祖上高瓊,母族祖上曹彬,都是宋朝開國名將。

長于皇宮,青梅竹馬

高滔滔的姨母是宋仁宗的中宮曹皇后。

三歲時就長得明眸皓齒,極為可愛。

曹皇后十分喜愛,將她帶在身邊,養(yǎng)育宮中。

仁宗也因為遲遲無嗣,在群臣建議下,過繼三歲的侄子趙宗實(后來的宋英宗)進宮,由曹皇后撫養(yǎng)。

兩個小孩子就這樣相遇了。

他們一起讀書,一起長大,青梅竹馬。

宋仁宗看他們感情十分好,曾逗弄他們說“異日當以婚配”。

天子無戲言,后來宋仁宗下旨賜婚,讓趙宗實迎娶高滔滔,留下一樁“天子娶媳,皇后嫁女“的美談。

趙宗實登基后,高滔滔也順理成章地封為皇后。

她一共生了四子四女,英宗的所有兒女都是她所生。

生平事跡

高皇后極為英明賢德,自律性強。

她的同胞弟弟高士林擔(dān)任內(nèi)殿崇班已很久了,英宗打算給予提升,高皇后極力勸止。

神宗即位后,尊稱高皇后為皇太后。

神宗多次要為高氏家族建造龐大的府第,高太后又加以阻止。

高太后還拒絕家族封號,有一次侄子高公繪呈上奏本,請朝廷尊崇哲宗生母朱太妃和高太后家族。

高太后覺得侄子的水平寫不出這種奏章,擔(dān)心是旁人唆使,便叫來侄子:“奏章到底是誰讓你這么寫的?”侄子見瞞不住,說是邢恕的主意。高太后把邢恕逐出了朝廷。

正是高后對娘家人一向要求嚴格,不肯逾禮半點,因此未造成其它朝代那樣外戚干政的局面。

元豐八年,神宗病重,宰相王珪等人進宮探病,建議立10歲的延安郡王趙煦為太子,由高太后垂簾聽政,得到神宗批準。

次年,哲宗趙煦即位,尊稱高太后為太皇太后。

高太后臨朝稱制,大刀闊斧,施行改革:遣散擴建京城的工役,削減禁衛(wèi)軍,停止皇宮樓閣的建造,減少宦官宮女;同時,又禁止對內(nèi)對外的橫征暴斂,放寬民間保甲制度,使百姓得以寬松安居。

北宋名臣司馬光、呂公著也奉高太后之召返回京城,被任命為宰相。

一時,名臣文士匯集于朝廷,呈現(xiàn)一片欣欣向榮景象。

她對于神宗年間施行的一些新政如“青苗法”、“募役法”、“市易法”等等不很妥當?shù)模懤m(xù)予以廢除,使天下得到安定。

由于高太后的英明賢德,在她垂簾聽政的九年中,朝廷政務(wù)清明,國家形勢穩(wěn)定,成就了北宋最后一個天下小康、國勢較強的時期。

后世稱她為“女中堯舜”。

這就是高滔滔高太后的一生,可能就是因為太過于順遂、完滿,影視劇里都很少講她,就算有,也只是作為大戲的背景,畢竟,這么完美、幸福,又沒啥磨難和波折的女主,太缺乏戲劇張力了!

4

高滔滔是宋英宗趙曙的皇后,她出身于宦官世家,父親在朝中為官,母親是北宋開國大將之后。最主要的是,高滔滔還有個很厲害的姨媽,高滔滔的姨媽正是宋仁宗的曹皇后。

因為姨媽的關(guān)系,高滔滔從小就在皇宮中長大,曹皇后更是將她當成親生女兒一樣的疼愛。本就是家世顯赫,再加上這樣的成長環(huán)境,高滔滔的一言一行都深受曹皇后的影響。后來她又被嫁給了趙宗實,也就是后來的趙曙為妻。趙宗實原本就是被作為宋仁宗的接班人培養(yǎng)的,所以高滔滔嫁給他,就已經(jīng)注定是母儀天下的命。

只可惜,宋英宗趙曙在位沒多久就駕崩了,趙曙死后,高滔滔的兒子繼承了皇位,高滔滔也成了高高在上的高太后。她當皇后的時候,就謹守禮法,當上了太后之后,也沒有想著要干預(yù)朝政。如果宋神宗不是后來因為變法失敗,早早的郁郁而終,高滔滔可能也不會扶持年僅十歲的宋哲宗繼位。

由于宋哲宗年紀太小,高滔滔才以太皇太后的身份,臨朝稱制。她執(zhí)政期間,依舊克己自律,勤儉廉政,她很快扭轉(zhuǎn)了王安石變法所遺留下來的種種不正之風(fēng)。她對朝政始終秉持著綱紀嚴明的作風(fēng),對于自家,她也在努力做到公私分明,問心無愧。

歷史對她的評價也很高,贊她是女中堯舜。

5

高滔滔是宋英宗趙曙的皇后,她在兒子神宗趙頊死后,以太皇太后身份垂簾聽政,輔佐時年僅十歲的孫子哲宗趙煦。

“臨政九年,朝廷清明,華夏綏定!瓋(nèi)降遂絕,力行故事,抑絕外家私恩。文思院奉上之物,無問巨細,終身不取其一。人以為女中堯舜!

以上就是《宋史》對高滔滔的評價。意思是說,高太后臨政期間,政治清明,國泰民安,并且杜絕了內(nèi)宮請托降恩。高太后還奉行儉約,文思院所貢大小物品,不取一件。所以,高太后被人們認為是女輩中的堯舜。

高滔滔的出身非常顯貴,她的曾祖父高瓊、祖父高繼勛都曾官至節(jié)度使。而高滔滔的父親高遵甫也做過北作坊使,娶北宋開國功臣曹彬的孫女為妻。

高滔滔的一生深受其姨母的影響,她的姨母便宋仁宗的曹皇后。

由于曹皇后未曾生育,高滔滔三歲時便被曹皇后領(lǐng)養(yǎng)宮中。

而久無子嗣的宋仁宗也把堂兄濮王趙允讓的十三子趙宗實接入宮中撫育。

高滔滔與年齡相仿的趙宗實因此成為兩小無猜的小伙伴。

待高滔滔與趙宗實成年后,在仁宗及曹皇后的力促下,高滔滔與慶歷七年(1047年)嫁與濮王府,成為趙宗實的妻子。

嘉祐八年(1063),仁宗趙禎病亡。由于仁宗并無親生子嗣,嗣子趙宗實(嘉祐七年被賜名趙曙)登基即位,是為英宗。高滔滔也在治平二年(1065年)被冊立為皇后。

英宗共育有四子四女,全部為高滔滔所出。英宗后宮不乏其他美女,卻未能給英宗生下一男半女。這也從側(cè)面說明高滔滔是位非常善妒的皇后,一如隋文帝楊堅的獨孤皇后。

不過,英宗在當上皇帝后就體弱多病,在勉強地干了四年皇帝后(其中曹皇后垂簾一年),就撒手西去。

英宗逝后,他的長子趙頊即位,是為神宗。神宗的生母高滔滔被尊為太后。

對于神宗任用王安石進行變法,高太后和她的姨母曹太后是極端不贊成的。高太后甚至比她的姨母曹太后更為守舊。

高太后的丈夫英宗趙曙三十五歲早逝。她的兒子神宗趙頊也不長壽,只活了三十八歲。

神宗趙頊在元豐八年(1085年)崩逝時,他的兒子哲宗趙煦只有十歲。所以被尊為太皇太后的高滔滔垂簾聽政,輔佐幼帝哲宗。

高滔滔垂簾后,立即著手廢除新法。

因反對變法,在神宗朝被迫離開朝廷十五年之久的司馬光被高太后重新召回朝廷,并被任命為門下侍郎(常務(wù)副宰相)。這預(yù)示著舊黨人士卷土重來,一場新舊黨爭即將展開。

在高滔滔的授意下,司馬光連上奏章,痛批新法,部分新法被立即廢止。

而朝臣中的變法首領(lǐng)也曾到以司馬光為首的舊黨的打擊。

新黨首領(lǐng)、宰相蔡確因沒有為神宗守靈,被舊黨紛紛指責(zé)為對先帝不恭。高滔滔最終將其罷相,逐出朝廷,下放到陳州。

支持變法的知樞密院事章惇、尚書右仆射兼中書侍郎韓縝隨后也分別被貶到了汝州及潁昌府。

司馬光取代了宰相蔡確的位子,升為尚書左仆射兼門下侍郎,大刀闊斧地一頓猛操作,新法基本上完全被廢止了。

高滔滔在政治上因循守舊,打擊新黨不遺余力,但在約束母族外戚方面的確嚴厲,這一點為后世所稱道。

英宗趙曙在世時,多次欲提拔高滔滔的弟弟高士林,都被高滔滔婉拒。

神宗趙頊時期,高滔滔每次對娘家外戚的賞賜都很微薄。在神宗的力勸下,高滔滔才同意神宗賜給娘家一處宅地。

但修造府第的費用全部由高滔滔的個人收入買單,并未動用朝廷一文錢。而按例,這筆款項應(yīng)由朝廷大農(nóng)寺承擔(dān)的。

高滔滔垂簾期間,確實厲行節(jié)儉,對自己母族的朝廷外戚約束也很嚴厲,因此也得到了《宋史》的高度評價。

但高滔滔在政治上非常保守,她一上臺,即全面否定了王安石變法,由此引發(fā)了北宋新舊黨爭的再一次升級。

變法被全面廢止后,北宋的軍力和財力再一次面臨倒退,北宋復(fù)興的最后一次希望被高滔滔斷送。

元祐八年(1093年)九月,六十一歲的高滔滔病逝。

高滔滔在神宗、哲宗兩朝臨朝輔政,她厲行節(jié)儉,嚴厲約束外戚,個人美德難能可貴。

但她垂簾后,將王安石變法一棍子打死,造成了國力的全面衰退。高滔滔大肆打擊新黨人士,引發(fā)了新一輪激烈黨爭。

高滔滔死后,哲宗得以親政,新黨人士重新得勢,又卷土重來,對舊黨展開新一輪的報復(fù),死后的司馬光也被追貶官職。甚至連高滔滔本人也遭到新黨的追責(zé),如不是兒媳向太后的極力保全,高滔滔太皇太后的封號都差一點被廢。

所以說,“女中堯舜”的評價對高滔滔來說,有點過譽了。

6

我是小九,很高興回答您的這個問題!

高滔滔清平樂中人物,在北宋真實的歷史上,她的原型為北宋宣仁太后——高太后(讓我們一起了解)

北宋宣仁皇太后高氏(1032年—1093年),小名滔滔,宋英宗的皇后,宋神宗的母親,亳州蒙城(今安徽省蒙城縣)人,她的姨媽是宋仁宗的曹皇后,因此家庭地位顯赫。

如果是要問她有名嗎,且看歷史對她的評價

由于高太后廉潔自奉,處事公正,所以她垂簾聽政期間,朝政比較清明,她因此也被稱為女中堯舜。

高太后一向反對王安石變法,信任保守派舊黨的大官司馬光。1085年,神宗病故,新登基的皇帝哲宗趙煦只有十歲,還是個小皇上。時高太后已是太皇太后,她奉神宗遺詔輔佐年幼的皇上,垂簾聽政。高太后一執(zhí)政,就開始任用司馬光為宰相,將王安石的新法全部廢止。

高太后雖反對王安石的變法派,但是卻有十分優(yōu)秀的執(zhí)政才能。她執(zhí)政期間,勤儉廉政,勵精圖治,因此這期間政治比較清明,經(jīng)濟也十分繁榮。因而,宋哲宗時期是北宋最后一個經(jīng)濟繁榮、天下小康、政治清明、國勢較強的時期。這與高太后的賢德是分不開的。

元祜八年(1093年)秋,高太后病重,召大臣呂防、范純?nèi)实热雰?nèi),對他們說:“我死以后,皇上(哲宗)是不會再重用你們的了。你倆應(yīng)當有自知之明,早些主動退避,讓皇上另用他人,免得遭禍。”幾天后,高太后病死于汴京。終年62歲,謚號為宣仁圣烈皇后。

關(guān)于高太后還有這樣一則小故事——高太后過生日的時候,御廚別出心裁地用羊乳房和羊羔肉做成兩道美味的菜肴,獻給高太后。高太后得知后,說:“羔羊在吃乳時期,殺母羊取其乳房,羔羊就要斷乳餓死,羔羊幼小,烹而食之有傷天道!奔疵鼘⒉顺啡ゲ⑾轮疾坏迷籽蚋釣樯。高太后還常到御房,視食器刷洗是否干凈,并誠以節(jié)儉,不可奢侈浪費。

以上↑就是小九對這個問題的回答

請多多指教

7

很有名。高氏是北宋與真宗皇后劉氏并列的重要當政女性,更是被譽為女中堯舜。

高氏是宋英宗皇后,出身將門。作為宋仁宗嗣子的宋英宗繼位,太后曹氏與媳婦高氏基本相處愉快,不久宋英宗死,高氏兒子宋神宗繼位,曹氏成為太皇太后,高氏成為太后,與神宗皇后向氏一起,對制約宋神宗的冒進改革起到了剎車作用。

1185年宋神宗死,高氏成為太皇太后,宋哲宗繼位,高氏因此當政8年代孫子管理國家。代理朝政期間,高氏任用司馬光,全面廢除新法,平反一些冤案,也打擊了猖獗異常的新黨。

相對來說,高氏執(zhí)政期間政治清明,是北宋最后的回光返照。此后,宋哲宗宋徽宗極度信任新黨,肆意打擊不同意見,分裂統(tǒng)治階級,向著亡國一路狂奔。

8

很有名!

高氏是北宋與真宗皇后劉氏并列的重要當政女性,更是被譽為女中堯舜。

高滔滔出身于宦官世家,父親在朝中為官,母親是北宋開國大將之后。高滔滔的姨媽正是宋仁宗的曹皇后。

因為姨媽的關(guān)系,高滔滔從小就在皇宮中長大,曹皇后更是將她當成親生女兒一樣的疼愛。本就是家世顯赫,再加上這樣的成長環(huán)境,高滔滔的一言一行都深受曹皇后的影響。

高氏是宋英宗皇后,出身將門。作為宋仁宗嗣子的宋英宗繼位,不久宋英宗死,高氏兒子宋神宗繼位。

1185年宋神宗死,高氏成為太皇太后,宋哲宗繼位,高氏因此當政8年代孫子管理國家。代理朝政期間,高氏任用司馬光,全面廢除新法,平反一些冤案。

9

《清平樂》中結(jié)局最好、最幸福的女性應(yīng)該是高滔滔了,她順利地成為皇后,與英宗也是互相恩愛。她還是北宋五個垂簾聽政的女主之一,也是其中最強勢的!端问贰分杏涊d高太后:

"臨政九年,朝廷清明,結(jié)夏綏安,杜絕內(nèi)降僥幸;文思院奉上之物,無問巨細,終身不取其一,人以為女中堯舜。"

我們看到,她的個人品格很好,在歷代傳統(tǒng)文人眼中是個圣明的太后。但其思想保守,看不清宋朝內(nèi)部沉疴難起的病癥,使黨爭變得激烈而殘酷,對北宋后期的走向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一、并不存在的青梅竹馬

宋仁宗因為沒有兒子,在朝臣的一再要求下,將三歲的侄子趙宗實認為養(yǎng)子,接到宮中,由曹皇后撫養(yǎng)。高滔滔也是幼小入宮,她先祖是開國名將高瓊,母親是曹皇后的堂姐,四、五歲時被接進宮,成為曹皇后的養(yǎng)女。

高滔滔與趙宗實有可能曾經(jīng)是皇后宮中的玩伴,他們在以后成為夫妻,被傳為"天子娶兒媳,皇后嫁閨女"的佳話。但高滔滔最初并非是為后來的宋英宗趙宗實預(yù)備的,絕不可以青梅竹馬相論,因為她長大后更可能的是成為宋仁宗的嬪妃。

宋朝的后妃們有養(yǎng)女的習(xí)俗,她們長大后的最佳出路就是"進御",這也是后妃們養(yǎng)女的目的所在,在宮廷內(nèi)太需要助力了,而母女的關(guān)系決定了她們的共同利益。宋太宗最寵愛的張貴妃就是養(yǎng)女出身,她與曹皇后宮斗,數(shù)度幾乎達成廢后、取而代之的目標。

趙宗實是因為宋仁宗無后而入宮,但宋仁宗一直在努力生下自己的血脈。妃子們接連懷孕,雖然產(chǎn)下的皇子夭折,但后宮仍有懷孕的妃子。趙宗實8歲時,被送出宮。此后8年,他與高滔滔再未謀面,直到高滔滔變成了一個亭亭玉立的姑娘,選擇人生道路的時刻到來。

蘇轍曾有著述:"時宣仁皇后以慈圣外甥,亦為慈圣所養(yǎng)。稍長,將以進御。"明確記載了曹皇后收養(yǎng)外甥女的目的,高滔滔本應(yīng)該是宋英宗的庶母之一。

二、一次宮斗陰謀,"殃及"高滔滔

除了高滔滔之外,曹皇后還有個養(yǎng)女范觀音首先被仁宗看中,受到寵愛,只是還沒給名分。此前深受宋仁宗喜愛的張貴妃感受到了重大威脅,為免失寵之患,她串通外朝宰相賈昌朝,在宮中掀起了滔天巨浪。

時逢大旱,在農(nóng)業(yè)社會,這就是天大的事情;实叟c大臣們多次祭祀祈雨,但仍艷陽高照,一季的糧食眼看就要無望。根據(jù)天人感應(yīng)的理論,這就是當政者有失德的行為,上天的警示,如果不改正的話,還會有更大的災(zāi)禍。

賈昌朝以穰災(zāi)為名,要求仁宗釋放一批宮女。宋仁宗立刻照準,只要下雨,這時候什么事他都會答應(yīng)。

張貴妃在內(nèi)宮又向皇帝進言,如果放出的不是親近的宮女,上蒼不會感動。帶頭將自己最喜歡的一個養(yǎng)女放出了宮。

事關(guān)天下事,曹皇后也只得讓范觀音出宮。

高滔滔也受到了這一事件的影響。上天既已做出警示,宋仁宗也不想逆天行事。高滔滔是皇后的外甥女,身份高貴,不同于一般的養(yǎng)女。而趙宗實這個養(yǎng)子也需要安撫,皇帝、皇后一拍即合,定下了這門婚姻。

高滔滔出宮,嫁給了趙充實。

三、受到文人們的擁戴,但她的選擇并不明智

高滔滔是個超級能生育的女性,育有四子四女。宋仁宗無子,英宗即位,高滔滔順理成章地成為了皇后。

宋英宗在位時間不長,不到四年就駕鶴西去。高皇后的長子趙頊即位,是為宋神宗。此時的宋朝已陷入積貧積弱的囧境,神宗立志變革圖強,由此,拉開了王安石變法的序幕。

變法之初,隨著均輸法、青苗法、農(nóng)田水利法的推進,取得了一定成績,在對西夏的戰(zhàn)爭中,又拓地五州。但后期,隨著一些失誤及執(zhí)行、用人的不利,神宗在變法、守舊兩派意見間搖擺。伐夏的戰(zhàn)爭又不能取勝,神宗憂勞成疾,38歲去世。

神宗彌留之際,太子趙煦只有9歲,宰相王珪"乞皇太后權(quán)同聽政,候康復(fù)日依舊,上亦顧視肯首。"神宗實際將權(quán)力交給了自己的母親。

哲宗即位,尊祖母高氏為太皇太后,高滔滔開始垂簾聽政,直至8年后去世。高太皇太后執(zhí)政后,立即啟用司馬光。她在執(zhí)政期間,勤儉廉政,民力有了一定的恢復(fù),但她全面廢除了兒子畢生心血推行的新法,對變法派無情打擊,以文字獄將新黨領(lǐng)袖蔡確貶至嶺南,造成新舊兩黨之爭全面激化,最終導(dǎo)致了不可調(diào)和的對立。

由于宋后歷代文人對王安石變法普遍持負面態(tài)度,因此,高滔滔的行為相當于撥亂反正,其有"女中堯舜"的評價就不足為奇了。

結(jié)語:

高滔滔自小長于宮中,受到良好的教育,個人素質(zhì)及修養(yǎng)無疑是出類拔萃的。她養(yǎng)女的身份,加之曹皇后外甥女的出身,決定了她長大后,本應(yīng)成為宋仁宗的嬪妾。

一場宮斗,將她送出了宮,嫁給曾為仁宗養(yǎng)子的宗室趙宗實。但時也命也,宋仁宗無后,趙宗實即位,高滔滔又回到了從小長大的地方,并且成為了女主。

可惜的是她思想保守,未能將宋朝帶上光明的道路。

10

北宋自宋真宗的皇后劉娥成為第一位臨朝稱制的皇太后之后,又出現(xiàn)過兩位臨朝稱制且還在后世歷史上頗有賢名的皇太后,分別是劉娥的兒媳婦宋仁宗的皇后曹皇后,還有劉娥的孫媳婦宋英宗的皇后高皇后高滔滔。

她們祖孫三代齊齊亮相當下熱播的電視劇《清平樂》,而且這三代女性都是在歷史上頗有賢名垂簾聽政的皇太后。

劉娥權(quán)力欲望比較過盛,非常有手段,一代名相寇準都栽在了劉娥手里,所以劉娥雖然歷史上也算是頗有賢名,評價也比較高,但是不及曹皇后和高滔滔更加備受好評。

曹皇后按電視劇的名字曹丹姝稱呼,她其實臨朝稱制只在宋英宗身體抱病期間短暫的執(zhí)政過一段時間,她的權(quán)力欲不如婆婆劉娥那么強盛,所以她不過分攬權(quán),而英宗去世后,宋神宗繼位,宋神宗是比較孝順尊重養(yǎng)祖母曹丹姝,他在處理朝政時,都會主動請示曹丹姝,雖然其時曹丹姝不算臨朝稱制,但是也算是輔助宋神宗決策朝政大事。曹丹姝賢名比較好,她處事比較公正嚴謹,所以宋神宗和大臣都非常敬重曹丹姝。

高滔滔則是輔佐孫子宋哲宗趙煦,在趙煦幼年登基時,高滔滔臨朝稱制,高滔滔執(zhí)政期間勤儉廉政,勵精圖治,被后人譽為女中堯舜。她的評價應(yīng)該算是祖孫三代皇太后中評價最高的一位。

高滔滔是曹丹姝堂姐的女兒,算是曹丹姝的外甥女,由于是姻親關(guān)系,所以高滔滔因為這層出身,自幼就被許配給了曹丹姝的養(yǎng)子后來的宋英宗趙曙。

宋英宗是歷史上著名的刻薄寡恩,忘恩負義的皇帝,他在養(yǎng)父宋仁宗趙禎去世后,對宋仁宗的女兒非常不好,也不尊重養(yǎng)母曹丹姝。

由于宋英宗遺傳有老趙家的家族精神疾病,身體非常不好,他身體不好期間都是由養(yǎng)母曹丹姝臨朝稱制處理政務(wù),在婆婆面前這時還輪不到高滔滔臨朝稱制,但是高滔滔在這期間向婆婆曹丹姝學(xué)習(xí)到了很多理政經(jīng)驗。

宋英宗不尊重曹丹姝的地方就在于他非常不信任養(yǎng)母,處處提防養(yǎng)母曹丹姝攬權(quán),怕自己的皇權(quán)落到曹丹姝手里,而曹丹姝為人比較公正嚴謹,為了杜絕養(yǎng)子的疑心,所以她從不攬權(quán),宋英宗身體一旦好轉(zhuǎn),立刻還權(quán)于他。

宋英宗在位期間比較短,在位四年35歲就去世了,高滔滔的兒子宋神宗趙頊繼位,宋神宗即位時年齡已大,不需要皇太后輔政,所以高滔滔這時也沒有臨朝稱制的機會,而且宋神宗更為尊重養(yǎng)祖母曹丹姝,所以他遇到朝政大事都會先請示曹丹姝,而曹丹姝為了尊重兒媳也會與她一起商議。

因此宋神宗期間,是高滔滔徹底跟隨曹丹姝學(xué)習(xí)理政的時期,高滔滔也對即是婆婆又是姨媽的曹丹姝非常敬佩,她也處處以曹丹姝為榜樣學(xué)習(xí),所以為她后來臨朝稱制,執(zhí)政期間勤儉廉政,勵精圖治奠定了基礎(chǔ)。

宋神宗一直支持王安石變法,實行新政,但是他又抵受不住守舊黨派的壓力,所以他一直在新舊兩派之間搖擺不定。宋神宗去世后,兒子宋哲宗繼位時年僅八歲年紀幼小,所以高滔滔以太皇太后身份臨朝稱制。

高滔滔執(zhí)政后立即廢除了王安石變法,啟用守舊黨派的司馬光等人,穩(wěn)定了已經(jīng)因為王安石變法產(chǎn)生新舊黨派爭端而動蕩的朝政局勢。

高滔滔在曹丹姝的熏陶下已經(jīng)具有非常卓越的理政能力,她輔佐宋哲宗執(zhí)政期間,北宋政治比較清明,加上宋仁宗的“仁宗盛治”奠定的深厚基礎(chǔ),當時中國經(jīng)濟十分繁榮。

因此在高滔滔的臨朝稱制之下讓宋哲宗統(tǒng)治時期成為了北宋最后一個經(jīng)濟繁榮、天下小康、政治清明、國勢較強的時代,這與高滔滔的卓越能力和賢德品行是密不可分,也因此后世評價高滔滔為“女中堯舜”。

小島知風(fēng)拙見

歡迎四海八方的朋友關(guān)注和點評!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wù)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