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對中國民族的貢獻時,啟民智,立民德——智民。
法家主張愚民。商鞅謂之:民愚則易治。韓非子謂之:太上禁其心,其次禁其言,其次禁其行。
孔子主張智民。
孔子曰:君子不器。器物沒有思想,沒有靈魂。孔子要求君子要有思想,有靈魂。
孔子又曰:君子以振民育德。即啟民智,立民德。
如何啟民智?創(chuàng)立私塾,修訂六經(jīng)弘揚華夏文明:
一、世界觀。
人類和宇宙萬物并非上帝創(chuàng)造,而是源自自然法則和樂觀規(guī)律。
孔子謂之:自由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二、畏唯天命不變長。有德者居之。
孔子主張,把人民當(dāng)奴才的暴君,必須誅殺。暴政必須推翻?鬃又^之:湯武革命。
三、憲政。
孔子曰:君君、臣臣。首先,以君道的標準約束君主。然后,再以臣道的標準約束臣子。就是以禮法把君主和權(quán)力關(guān)進牢籠。而人民卻擁有廣泛的自由——禮不下庶人。今日謂之憲政。
四、法治。
立法為民——奉法以利民。
司法獨立——孔子批判君主折獄無論,以意為限。反對君主鉗制司法。
疑罪從無——孔子曰:大辟,疑,赦。五刑,疑,赦?鬃犹岢龅囊勺飶臒o,利于被告的無罪推定論。比古羅馬領(lǐng)先了五百年。 不罪無辜——孔子曰:父子兄弟,罪不相及。 人類法治思想的鼻祖不是孟德斯鳩。而是圣人孔子。
五、言論自由。 《左傳》中,有子產(chǎn)不毀鄉(xiāng)校的故事: 子產(chǎn)執(zhí)政后,國人在農(nóng)閑時,常聚集在鄉(xiāng)校謗子產(chǎn)之政。有人建議毀掉鄉(xiāng)校。子產(chǎn)認為,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應(yīng)放開言論。對于人民的批評。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孔子聞后,盛贊子產(chǎn)大仁。
六、民主。 儒家的最終政治理想是:大道之行,天下為公。選賢與能。鰥寡孤獨皆有所養(yǎng)。世界大同。
七、鬼神觀。敬鬼神而遠之。人死為鬼,圣賢死為神。神沒有創(chuàng)造人,反而是人創(chuàng)造了神。
如何立民德?
一、祖先崇拜。
與西方崇拜上帝不同。儒家崇拜自己的祖先。包括中華民族的祖先以及本宗族的祖先。
慎終追遠,民德歸厚。
二、私德——親親之愛。
儒家的核心道德不是公德,而是私德。親親之愛:父母有慈、兒女有孝,兄長有愛、弟妹有敬,丈夫有情、妻子有義。
三、公德。
儒家除了私德,還有公德:見利思義,遵守公序良俗。與人方便。君子救急不救貧。
綜上所述,正因為儒家文化如此文明先進。摩尼教創(chuàng)始人摩尼才說:‘除了兩只眼睛看世界的中國人,和一只眼睛看世界的希臘人外,其他民族都是瞎子!瘋ゴ蟮南戎蹦乱舱J為,真正的智慧在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