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之始祖契與周之始祖稷是兄弟而非父子,都是帝嚳之子。契為商,姓子氏。棄為周,姓姬氏。
《史記.殷本記》載:殷契,母曰簡狄,有娀氏之女,為帝嚳次妃。三人行浴,見玄鳥墮其卵,簡狄取吞之,因孕,生契。
契之后歷經(jīng)十幾代傳至成湯,伊尹輔之,湯有德。當是時,夏桀為虐政淫荒,而諸侯昆吾氏為亂,湯乃興師,率諸侯,伊尹從湯,湯自把鉞以伐昆吾。遂伐夏桀。桀敗于有娀之墟,桀奔鳴條。湯乃踐天子位,平定海內(nèi)。
所以商王朝也說成湯江山。
《史記.周本紀》載:周后稷名棄,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原,姜原帝嚳元妃。姜原出野,見巨人跡,心忻然,欲踐之,踐之身動如孕者。居期而生子,以為不祥,棄之隘巷,牛馬過者皆不踐;徒置之林中,適會山林多人,遷之;而棄渠中冰上,飛鳥以其翼覆薦之。姜原以為神,遂收養(yǎng)長之,初欲棄之,因名曰棄。
棄好耕農(nóng),相地之宜,宜谷者稼禾青焉,帝堯舉棄為農(nóng)師,天下得其利,有功,封棄于邰,號曰后稷,別姓姬氏。后稷曾孫公劉,修后稷之業(yè),務耕種,行地宜,周道之興自此始。
公劉之后又歷十代傳至古公亶父,古公亶父復修后稷、公劉之業(yè),積德行義,國人皆戴之。
古公有長子曰太伯、次曰虞仲、少子季歷(母為太姜)。季歷娶太任,生子昌,有圣瑞。古公曰:″我世當有興者,其在昌乎?"太伯與虞仲知道父親有意立昌,都出亡荊蠻,以便父親傳位季歷,再傳給昌。
古公卒,季歷立是為公季,公季修古公遺道,篤于行義,諸侯順之。
公季卒,子昌立,是為西伯,西伯曰文王。文王遵后稷、公劉之業(yè),則古公、公季之法,篤仁、敬老、慈少,禮賢下士,有識之士皆往歸之。崇侯虎在紂王前進讒言說,西伯侯積善累德,諸侯皆向往之,恐不利于帝。帝紂乃囚西伯于羑里,后以美女、寶馬、奇珍異怪求紂王嬖臣費仲獻紂,紂放西伯侯入周。
西伯崩,太子發(fā)立,是為武王。太公望為師,周公旦為輔,召公,畢公之徒左右王。
后武王聞紂昏亂暴虐滋甚,殺王子畢干、囚箕子,乃誓師牧野伐紂。紂王亦發(fā)兵七十萬人距武王。紂師敗,紂王走,入鹿臺,自燔于火而死。周王朝取代商王朝。
商契與周稷雖為兄弟,到武王伐紂之時,隔了幾十代人,近千年,恐怕早沒什么血緣了,就算是親兄弟,爭江山兵戎相見也是常事,武王伐紂有什么好稀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