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能分得一分天下,而且還能統(tǒng)一天下。
如果不計較劉邦團隊人員先后加入的順序,以團隊的顛峰時期來算的話,把團隊放在三國時期,那必是天下最強的團隊。
戰(zhàn)略人才:張良,漢初三杰之一,劉邦手下最杰出的戰(zhàn)略級人才,運籌幃幄,決勝于千里之外,張良不輸于同時代任何人,一個政權要想取得勝利,最重要的大方向正確,戰(zhàn)略正確,只要戰(zhàn)略正確,哪怕一時的戰(zhàn)術失敗,仍然有翻盤的機會。
三國時期,曹操手下雖謀士如云,但戰(zhàn)略級人才真沒有,荀彧算半個,郭嘉算半個,比不上張良。孫權手下的戰(zhàn)略級人才,僅魯肅一人,且完全比不上張良,劉備手下僅諸葛亮一個,對于戰(zhàn)略方面,與張良不分仲伯。
論戰(zhàn)略,劉邦團隊勝曹操團隊,勝孫權團隊,平劉備團隊。
武將人才:劉邦手下的武將以韓信為第一,韓信屬于戰(zhàn)神級人物,攻必克,戰(zhàn)必勝,遠勝同時代的武將一大截,除了韓信,劉邦手下還有曹參、周勃、灌嬰、樊噲等嫡系戰(zhàn)將,還有英布、彭越、韓王信等加盟級戰(zhàn)將,將星云集啊。
而三國時期的曹操手下的主要武將有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真、曹休、于禁、張遼、樂進、張郃、徐晃、龐德、李典等 。
孫權手下的主要武將有周瑜、呂蒙、程普、黃蓋、韓當、凌統(tǒng)、甘寧、陸遜、朱然等 。
劉備手下的主要武將有:關羽、張飛、趙云、馬超、黃忠、魏延等 。
劉邦手下的韓信太過歷害,曹操、孫權、劉備手下的武將無法與韓信為首的武將團隊抗衡,論武將,劉邦勝。
治國人才:劉邦有蕭何,劉邦在前線作戰(zhàn),蕭何管理著的關中、漢中及巴蜀之地,提供足夠的兵員和糧響給劉邦,劉邦哪怕戰(zhàn)至手下一個人出沒有,依靠蕭何的輸送馬上又活過來了,劉邦在統(tǒng)一天下后評論功臣,蕭何屬第一。
而三國時期的曹操手下最有名的治國人才數(shù)荀彧,孫權手下的治國人才是張昭,劉備手下的治國人才是諸葛亮,真要比起來,蕭何=諸葛亮>荀彧>張昭,比治國人才的話,劉邦平劉備,勝曹操和孫權。
謀士:劉邦手下也是謀士如云,除了張良,還有陳平、酈食其、陸賈,張良善謀、陳平善奇策,酈食其、陸賈兩人更歷害,僅憑三寸不爛之舌說服一個王國投降,酈食其說服齊王投降,陸賈說服南越王歸順。
而三國時期的曹操也算是謀士如云,有荀攸、程昱、郭嘉、賈詡、劉曄、司馬懿等 ,但級別無法與劉邦謀士相比。
孫權手下的謀士僅魯肅一人,其它的既當謀士又當將軍的,比如周瑜、呂蒙、陸遜,也無法比過劉邦。
劉備手下的謀士就更少了,除了個諸葛亮,還有法正、龐統(tǒng)、馬良等,無法比過劉邦,論謀士,劉邦勝。
文臣武將比完了,再比領導本人,劉邦、曹操、孫權、劉備四人,放在一起,誰更強?
劉邦打仗雖然看上去老是輸,但劉邦也只有輸給天下無雙的項羽啊,對于其它對手,劉邦真沒有輸過,劉邦本人指揮的戰(zhàn)斗,擊敗過王離,擊敗過趙賁,擊敗過章邯,擊敗過英布,劉邦的軍事能力僅次于項羽和韓信。但劉邦用人是絕對的高手,在楚漢戰(zhàn)爭中,天下的人才包括項羽手下的人才,不斷跑到劉邦這里來,說明劉邦是用人高手,而且人盡其才,又能屈能伸,百折不饒。
劉邦統(tǒng)一天下只用七年,為什么這么短,因為有大量的人才在為劉邦賣命,而且很多地盤不是劉邦的手下打下來的,就是望風而降的,劉邦只是擊敗了項羽,然后天下盡歸劉邦,正因為劉邦的放手大用人才,才在這么短的時間里打下天下。劉邦不僅用人了得,而且其眼光在同時代是非常突出的,劉邦是當時除秦始皇外,唯一想當皇帝的人,用了當皇帝劉邦能夠克制自已的貪欲,理智的處理問題,非常冷靜,異于常人。
而曹操、孫權、劉備等人,論領導的綜合能力,都比不上劉邦。如曹操,雖然能唯才是舉,但其統(tǒng)一北方的戰(zhàn)爭基本是自已打下來,每戰(zhàn)必出,除非自已分不了身,只給手下將領機會,其用下將領獨自領兵的機會少之又少,這是曹操的一大弱勢。
孫權與劉備就更不用說了,孫權是沒有信任過任何一個人,善于玩玩弄權術,而劉備雖仁義和雄心壯志,但其缺乏戰(zhàn)略眼光,不懂得天下大勢,喪失了很多的機會,才割據(jù)益州,勢力是最小的。
綜述,如果劉邦的團隊在三國時期,必定會統(tǒng)一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