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至少三分天下,說不定還能消滅魏國和東吳。

我們就拿劉邦的團隊和劉備的團隊比較一下。

劉邦與劉備相比較,智商、情商都差不多,道德修養(yǎng)上,劉備比劉邦好得多!劉備從小跟隨大儒盧植學習,比粗俗鄙陋的劉邦強的太多太多。

但是正因為劉邦更無恥,他才比劉備更成功!

文臣比較。

諸葛亮一個人,頂?shù)纳蠌埩际捄蝺蓚人,全是平局。

▲蕭何月下追韓信!

武將比較。

關張趙馬黃五虎上將加一塊,也沒有韓信一個人好使。絕對碾壓。

綜上,劉邦團隊完勝劉備團隊。至少也能混個三分天下。

而且,以韓信的才華,曹操勉強算個對手。曹操死后,曹魏無人能敵韓信。北伐何須六出祁山,一戰(zhàn)定關中,再戰(zhàn)平河北,三戰(zhàn)滅曹魏!大軍南下,掃滅東吳更是易如反掌。

最佳貢獻者
2

不僅能分得一分天下,而且還能統(tǒng)一天下。

如果不計較劉邦團隊人員先后加入的順序,以團隊的顛峰時期來算的話,把團隊放在三國時期,那必是天下最強的團隊。

戰(zhàn)略人才:張良,漢初三杰之一,劉邦手下最杰出的戰(zhàn)略級人才,運籌幃幄,決勝于千里之外,張良不輸于同時代任何人,一個政權要想取得勝利,最重要的大方向正確,戰(zhàn)略正確,只要戰(zhàn)略正確,哪怕一時的戰(zhàn)術失敗,仍然有翻盤的機會。



三國時期,曹操手下雖謀士如云,但戰(zhàn)略級人才真沒有,荀彧算半個,郭嘉算半個,比不上張良。孫權手下的戰(zhàn)略級人才,僅魯肅一人,且完全比不上張良,劉備手下僅諸葛亮一個,對于戰(zhàn)略方面,與張良不分仲伯。

論戰(zhàn)略,劉邦團隊勝曹操團隊,勝孫權團隊,平劉備團隊。

武將人才:劉邦手下的武將以韓信為第一,韓信屬于戰(zhàn)神級人物,攻必克,戰(zhàn)必勝,遠勝同時代的武將一大截,除了韓信,劉邦手下還有曹參、周勃、灌嬰、樊噲等嫡系戰(zhàn)將,還有英布、彭越、韓王信等加盟級戰(zhàn)將,將星云集啊。

而三國時期的曹操手下的主要武將有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真、曹休、于禁、張遼、樂進、張郃、徐晃、龐德、李典等 。

孫權手下的主要武將有周瑜、呂蒙、程普、黃蓋、韓當、凌統(tǒng)、甘寧、陸遜、朱然等 。

劉備手下的主要武將有:關羽、張飛、趙云、馬超、黃忠、魏延等 。

劉邦手下的韓信太過歷害,曹操、孫權、劉備手下的武將無法與韓信為首的武將團隊抗衡,論武將,劉邦勝。



治國人才:劉邦有蕭何,劉邦在前線作戰(zhàn),蕭何管理著的關中、漢中及巴蜀之地,提供足夠的兵員和糧響給劉邦,劉邦哪怕戰(zhàn)至手下一個人出沒有,依靠蕭何的輸送馬上又活過來了,劉邦在統(tǒng)一天下后評論功臣,蕭何屬第一。

而三國時期的曹操手下最有名的治國人才數(shù)荀彧,孫權手下的治國人才是張昭,劉備手下的治國人才是諸葛亮,真要比起來,蕭何=諸葛亮>荀彧>張昭,比治國人才的話,劉邦平劉備,勝曹操和孫權。

謀士:劉邦手下也是謀士如云,除了張良,還有陳平、酈食其、陸賈,張良善謀、陳平善奇策,酈食其、陸賈兩人更歷害,僅憑三寸不爛之舌說服一個王國投降,酈食其說服齊王投降,陸賈說服南越王歸順。



而三國時期的曹操也算是謀士如云,有荀攸、程昱、郭嘉、賈詡、劉曄、司馬懿等 ,但級別無法與劉邦謀士相比。

孫權手下的謀士僅魯肅一人,其它的既當謀士又當將軍的,比如周瑜、呂蒙、陸遜,也無法比過劉邦。

劉備手下的謀士就更少了,除了個諸葛亮,還有法正、龐統(tǒng)、馬良等,無法比過劉邦,論謀士,劉邦勝。

文臣武將比完了,再比領導本人,劉邦、曹操、孫權、劉備四人,放在一起,誰更強?

劉邦打仗雖然看上去老是輸,但劉邦也只有輸給天下無雙的項羽啊,對于其它對手,劉邦真沒有輸過,劉邦本人指揮的戰(zhàn)斗,擊敗過王離,擊敗過趙賁,擊敗過章邯,擊敗過英布,劉邦的軍事能力僅次于項羽和韓信。但劉邦用人是絕對的高手,在楚漢戰(zhàn)爭中,天下的人才包括項羽手下的人才,不斷跑到劉邦這里來,說明劉邦是用人高手,而且人盡其才,又能屈能伸,百折不饒。



劉邦統(tǒng)一天下只用七年,為什么這么短,因為有大量的人才在為劉邦賣命,而且很多地盤不是劉邦的手下打下來的,就是望風而降的,劉邦只是擊敗了項羽,然后天下盡歸劉邦,正因為劉邦的放手大用人才,才在這么短的時間里打下天下。劉邦不僅用人了得,而且其眼光在同時代是非常突出的,劉邦是當時除秦始皇外,唯一想當皇帝的人,用了當皇帝劉邦能夠克制自已的貪欲,理智的處理問題,非常冷靜,異于常人。

而曹操、孫權、劉備等人,論領導的綜合能力,都比不上劉邦。如曹操,雖然能唯才是舉,但其統(tǒng)一北方的戰(zhàn)爭基本是自已打下來,每戰(zhàn)必出,除非自已分不了身,只給手下將領機會,其用下將領獨自領兵的機會少之又少,這是曹操的一大弱勢。

孫權與劉備就更不用說了,孫權是沒有信任過任何一個人,善于玩玩弄權術,而劉備雖仁義和雄心壯志,但其缺乏戰(zhàn)略眼光,不懂得天下大勢,喪失了很多的機會,才割據(jù)益州,勢力是最小的。

綜述,如果劉邦的團隊在三國時期,必定會統(tǒng)一天下。

3

如果把劉邦團隊放到,三國能夠分得一份天下,這個我的答案是不能,無論是放到三國前期,還是后期都不能,分析如下:

首先,如果把劉邦放到三國前期,曹操一統(tǒng)北方,招攬人才,順民心,劉邦的處境一來沒有立足之地,二來也沒有能力抗衡曹操,三來韓信一開始來劉邦身邊本來就不會受重用,一聽說曹操重用人才,韓信很可能會投奔曹操,劉邦團隊將無立足之地。

其次,如果三國鼎立后,劉邦團隊進入,他們擊敗哪個國家?很明顯他哪個國家也擊敗不了,因為三國君主都是明君,而且國家治理的非常好,彼此都擁有絕對的天時地利優(yōu)勢,劉邦攻取任何一方,都是逆天而行,不會成功,再者三國人才太多,不是隨隨便便就能滅點。

最后,如果把劉邦放到三國,跟劉邦所處的時代完全不一樣,首先天下大亂局勢已改變,第二對手增強,遠遠比項羽和其他諸侯強太多,以劉邦的品德放在三國,跟劉備、曹操、孫權相比還差不少呢,劉邦在三國很難聚民心,再者韓信的軍事才能在三國也很難發(fā)揮,因為對手從匹夫之勇,躍升為用兵高手時,韓信的奇謀將一無是處,曹操當初滅袁紹、呂布都是奇謀當遇到周瑜、法正時,曹操什么都不是,周瑜能擊敗曹操,在諸葛亮面前照樣被耍,司馬懿沒有面對諸葛亮時,滅孟達、公孫淵奇謀層出不窮,但是面對諸葛亮,擁有各種優(yōu)勢,也只能自保。

而韓信當初的對手,除了項羽我是一個也看不起,太菜了,這些對手放到三國,連袁紹都不如,跟別說對抗其他人物了,把韓信放到三國,對手能力上升不止一個層次,韓信還能擊敗他們嗎?這個很難。

4

我覺得,劉邦團隊不但有一席之地,甚至還可以一統(tǒng)天下!

三國原軍閥:孫權、曹操、劉備

先看孫權,孫權原本就是繼承孫策、孫堅的家業(yè),他的外號“孫十萬”,他領兵打仗,優(yōu)勢打成劣勢,有江東天險,江東水師,但是他打仗真不行。要不是三國時期鼎力,第一個被滅的就是孫權。

再看曹操,他是謀略厲害,艱險狡詐,他地盤也好,加上謀士好,兵多將廣,我覺得他也有一席之地,滅袁紹就可以證明,袁紹當時是東漢最大的軍閥,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官渡大勝袁紹。

看劉備,劉備是如何起家的?劉備開始只是販賣草席的,用漢室之名起家,如果遇上劉邦,那這個名先沒有,第二,劉備沒有真正獨擋一方的武將,張飛丟徐州、關羽丟荊州,雖然是萬人敵,但是面臨兵仙韓信,絕對是吃不消的。

我們來比一下他們最牛的一些武將和謀士。

孫權:甘寧、周泰、周瑜、黃蓋等

劉備:關羽、張飛、諸葛亮、趙云等

曹操:張遼、張頜、許褚、郭嘉等

再看劉邦

韓信、張良、蕭何、夏侯嬰等

其中真正的帥才:韓信、周瑜

(曹操劉備其實沒有真正的帥才!不接受任何反駁。

劉邦白手起家,敢分錢,三國軍閥真的比不住劉邦團隊,要是朱元璋、劉邦、李世民這些人來比還有看頭一些,三國的話我偏向于劉邦。

以上都是個人觀點,理性噴。

5

東漢的黃巾之亂,在門閥世家大族眼中就是一場暴動民亂,門閥是那個時期最重要的勢力,如果一個政權沒有門閥大族的支持,是很難取得天下的。像劉備那樣的草根出身也免不了死皮賴臉地往漢室宗親上面靠。要知道他祖宗中山靖王跟東漢皇室不知道隔了多遠。劉備難道不知道臉紅么,只是社會如此,除了這個漢室宗親勉強有點號召力以外,他真沒有拿得出手的身份啊。

君不見東漢末年,三國天下,哪一個不是正兒八經(jīng)的士族出身,不是士族出身的早就敗亡了,比如董卓、比如呂布。

東漢末年,形式并不同于秦末,秦末的毀滅,是建立在秦自身問題,以及六國未曾歸屬的原因上。而東漢末年,三百多年的漢室江山,老劉家的統(tǒng)治早已深入人心,并不是一時半刻能變動得了的。雖然中央政府基本名存實亡,各地實力派大佬割據(jù)一方,劉邦如果和他的團隊這時候來的話,除了走劉備鎮(zhèn)壓黃巾軍起義的老路,真沒有什么好的選擇。畢竟劉邦手下這群人,都是草根階層。

前期可能稍有不如曹操,但想來以劉邦的路線,估計三國開局會跟劉備的形式不一樣,應該能坐擁關中,與河南曹操對峙,而東吳依然將江東經(jīng)營得鐵板一塊。這大概會是一個看起來不錯的局面。

如果劉邦沒有漢室宗親的招牌,依靠原團隊創(chuàng)業(yè),前期估計會很難一點,需要掛靠幾個老板,就跟劉備之前一直找老板一樣。后期經(jīng)營得當,反客為主也不算難事,如果能據(jù)關中、漢中、蜀地,那么其勢力就要遠遠高于劉備的開局,與曹操的差距不會太大,比東吳略強。

在這樣的局面下,最好的策略就是聯(lián)合東吳,就如宋金聯(lián)盟滅遼,蒙宋聯(lián)合滅金一樣的套路,先滅曹操,再征東吳。

一直以來困擾劉備集團的主要問題就是,蜀地漢中人口太少,開發(fā)至少也需要幾十年,來不及抵抗強大的魏國,但若有關中之地,形勢就不會那么被動,以韓信用兵之能,蕭何理政之強、張良籌謀之利,形成一個加強版的季漢政權完全是有可能的。

加上劉老板籠絡人心的能力,必定是能夠得到一部分巨室大豪的支持,坐穩(wěn)關中之地,發(fā)展生產(chǎn),恢復人口,或許只需一代人的時間,就基本能滅掉河南的魏國,隨后揮軍南下,輕取東吳。

倘若不是這么一個開局,而是劉邦在中原直接就強了起來,滅袁紹、曹操,實現(xiàn)北方一統(tǒng),想來赤壁之戰(zhàn)的結(jié)局估計就沒有劉備、孫權什么事情了。

若劉邦集團是以江東起家,那這在我看來這是最艱難的開局了,以南攻北,歷史上唯有朱元璋一個成功的例子,而且這個例子還是江南開發(fā)了近千年以后形成一塊強大經(jīng)濟區(qū)域后才得以實現(xiàn)的。

彼時的東吳之地,講真一直不受江北貴族們待見,實力不行,政治身份不高,人口發(fā)展、經(jīng)濟發(fā)展不如北方。如果以這種情形開局,那可能是劉邦在東吳站穩(wěn)腳跟后,趁曹操袁紹中原大戰(zhàn)的時候,迅速進軍西面,拿下荊州、蜀地、漢中,直逼關中,以此對北方勢力形成包圍,而不是像東吳一樣只有江東一地。

想來想去,其實都是比較理想的結(jié)局。畢竟一個人能取得成就,是離不開歷史背景和社會背景的,才能再高,才華再好,也需要境遇,真正誰能一統(tǒng)三國,也不太好說,再怎么推演,也只是推演,難免與實際有所出入的。


以上純屬戲說,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點個贊或者關注一下也是極好的!

6

您好!非常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如果把劉邦團隊放在三國時期,能否分得一分天下呢?我的看法是可以,甚至可以統(tǒng)一天下。不過還得看占據(jù)哪些地方!


我們先來看看劉邦的團隊:

武將方面:

以韓信為代表的的武將團隊,我們可以用三國的視角來表達這支團隊。以韓信為大都督,英布、彭越、曹參、周勃為前后左右將軍,夏侯嬰、灌嬰、樊噲為先鋒,如果在加上10萬精兵,那這支隊伍的軍事實力就非常強大了!韓信號稱‘兵仙’,軍事才能能夠超過三國任何一個將軍,就算是周瑜或者關羽都比不上。彭越是打游擊戰(zhàn)的高手,號稱;游擊戰(zhàn)的鼻祖,敵進我退、敵退我追、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打游擊,三國也沒有人能夠超得過彭越。所以這樣的軍事組合放在三國堪稱無敵。

謀士方面:

劉邦的謀士團隊主要是兩個人,一個是張良,一個是陳平。張良擅長陽謀,并且是大局觀,大方針的謀略,比較像三國中的諸葛亮;陳平擅長陰謀,很多陰謀詭計玩得很溜,比較像三國中的司馬懿。劉邦能夠完美的操控這兩個人,將他們的謀略用到極點。就像在三國時期將諸葛亮和司馬懿一起用,并且將他們的能力發(fā)揮到極致,我想這樣的謀士組合在三國也是無敵的存在吧。

有了武將,有了謀士,劉邦手下還有一個王牌!那就是號稱第一功臣的蕭何!蕭何幫助劉邦管理巴蜀和關中,并且為劉邦源源不斷準備糧草輜重,這樣的后勤總部長在三國時期也是頂尖人才。

當然還有最重要的劉邦本人,劉邦的個人能力也許比不上曹操、劉備、孫權任何一個人。然而在用人方面絕對是比他們?nèi)齻任何一個人都要強。

能把這么多頂尖人才匯集在一起為己所用,劉邦何愁在三國時期拿不到一席之地?甚至說統(tǒng)一天下都很有希望。

不過,我覺得還有一種意外情況!那就是劉邦選擇的領域問題,不管是關中、蜀中、中原、河北、江南等地都是可以發(fā)跡,并且很有可能一統(tǒng)天下的。然而只有兩塊地方很難!一塊是東邊苦寒之地,一塊是西北沙漠邊境,如果劉邦在這里發(fā)跡來爭霸的話,那就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了。所以說地形也是一方面的因素。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希望題主能夠滿意。

參考文獻:《史記》《漢書》

7

謝邀答題。

創(chuàng)業(yè)難守業(yè)更難。江山代有人才出,一代舊人勝新人。

劉邦是劉備的祖宗為漢高祖,他已經(jīng)把大漢王朝建立建來了,雖然分為西漢和東漢兩段歷史,漢朝也延續(xù)了四百多年。在中國上下五千年中形成了很強大的歷史文化遺留下來,我們中國人今天穿的傳統(tǒng)衣服在外國稱為漢服,我們今天寫的字也叫漢字。

劉邦從一街頭草民帶領一群草民,從一無所有到登上帝位成為漢朝開國皇帝,我們就饒了他,不要讓他去和他的孫輩劉備作比較了。

劉邦的時代是亂世,劉備的時代也是亂世,俗話說亂世出英雄,所以劉邦和劉備都是英雄,如果一定要回答問題的話,劉邦一定是勝于劉備的。

劉備為了繼成祖業(yè)也一世奔波也非常勞累,只有在東吳時,孫權和孫權妹妹讓劉備過了半年愉快平靜的生活,結(jié)果又被諸葛亮的錦囊妙計叫回去,讓東吳賠了夫人又折兵,導致后來又多了六、七十年的戰(zhàn)亂時代。

身逢亂世有水鏡先生明知天意不可違,三國無法在短期內(nèi)統(tǒng)一,所以水鏡先生不出山,徐庶身在曹營終身不獻一計于魏,諸葛亮也明知三國人才濟濟一時無法統(tǒng)一,才會有隆中對中的天下三分,只能占于其一。

戰(zhàn)爭是英雄們建功立業(yè)的發(fā)揮場,也是屠殺百姓的屠宰場。

但愿天下永無戰(zhàn)亂,能永遠和平安寧吧。

8

將劉邦團隊放在三國時期,絕對能夠一統(tǒng)天下。為什么?因為在幾千年歷史長河中,沒有那個朝代比劉邦時期的團隊還強大的。

看看劉邦團隊中的核心人物就全明白了。



第一名,百戰(zhàn)百勝的“兵仙”韓信

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這句話我覺得用在韓信身上最恰當不過了。

仔細看韓信自還定三秦到攻陷齊國所有的戰(zhàn)役,其中用兵之道不可琢磨,也沒有固定的兵法軌跡可循。

對比韓信一生所有的大小戰(zhàn)役,都具有一個共同特點:攻心。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木罌渡黃河都是轉(zhuǎn)移敵軍注意力;睢水之戰(zhàn),攻滅趙國,置地死地而后生,是對漢軍士兵攻心;濰水之戰(zhàn),擊殺龍且,用的是龍且輕敵之心;四面楚歌,充分利用楚人思鄉(xiāng)之情,更是攻心戰(zhàn)中的經(jīng)典之戰(zhàn)。



韓信用兵重在一個“活”字,沒有固定兵書可循,沒有固定戰(zhàn)術可循。所謂兵者詭道,不正是如此嗎?

如此高明的用兵策略,三國那些照搬兵書的誰能比得了?整個歷史長河中,又有誰能比得了?

第二名,智謀卓越的留侯張良

張良是個奇才,在大局把控方面也是史上非常少見的人杰。

劉邦漢軍在滎陽戰(zhàn)事不利的時候,謀士酈食其勸劉邦復立六國后代為王,并讓他們回到自己封地內(nèi)。



張良得知后,告訴劉邦這是飲鴆止渴、歷史倒流的做法。劉邦想了想,也覺得統(tǒng)一比分封更靠譜,氣的當場大罵酈食其:“臭儒生,差點壞了老子大事!”

劉邦在楚漢戰(zhàn)爭中,幾乎沒范政治路線上的大錯誤,這大多都得益于張良。

第三名,擅長治理國家的漢丞相蕭何

蕭何:“關中有我,漢王您可放心前去與項羽爭奪天下”

事實確實如此,劉邦出關的時候,蕭何是關中留守,不僅要安撫百姓,還要為前線大軍提供戰(zhàn)爭補給。這個留守他做了三年多,劉邦平定天下之后,他依舊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漢丞相。



滎陽對峙期間,關中人口銳減,百姓連飯都吃不飽,蕭何不得已將蜀中與關中綜合治理,充分利用了蜀中大山上的自然食物。

他從沒有向劉邦抱怨過,無論關中多難,劉邦要兵源給兵源,要糧草給糧草。

在劉邦的核心團隊中,真正讓劉邦信任的只有兩人,一個是樊噲,另一個就是蕭何。

第四名,擅長奇謀險策的丞相陳平

“漢初三杰”沒有陳平其實挺可惜的。陳平的功勞雖然比不上韓信,但絕不會在蕭何、張良之下。



鴻門宴劉邦能逃走,貢獻最大的就是陳平。項羽讓陳平去找劉邦,是陳平手下留情,拖延時間,放走了劉邦。

項羽分封諸王之后,欲留下劉邦,讓他做第二個“韓王”,也是陳平用聲東擊西之計,救出的劉邦。

滎陽對峙,若沒有陳平的離間計,項羽的核心團隊就不會瓦解。有范增在,劉邦最少要多打三年仗。

白登山之圍,天下恐怕也只有陳平能想出那樣的突圍計策。

結(jié)語



其實將劉邦團隊放在任何一個朝代都絕對能統(tǒng)一天下。

行軍布陣有韓信,治理國家有蕭何,政治謀略有張良,奇謀險策有陳平,這四人在歷史上有誰能比得了?放眼三國沒有任何人能在同一領域與這四人相比較。

即便是樊噲、曹參、夏侯嬰、周勃,在歷史杰出人物中,也能榜上有名,只不過韓、蕭、張、陳四人光環(huán)太大了。

9

一群不懂的人,在那里白話。聽好了,劉邦如果去了三國,別說一統(tǒng)天下,可能連袁紹劉表之流的諸侯都打不過。原因如下:

我們在分析這個問題的時候絕對不能忽略了最重要的因素,社會環(huán)境。

秦統(tǒng)治時間較短,且以法家思想治國,中央沒有大的門閥,地方上實行郡縣二級制度,沒有地方割據(jù)力量。這就保證了當時的統(tǒng)治中心完全在于中央。從陳勝吳廣,到劉邦項羽,他們要么是農(nóng)民,要么是沒落貴族,所以從本質(zhì)上來說,秦末之戰(zhàn)是純粹的民之戰(zhàn)!沒有任何實質(zhì)上士族門閥參與,戰(zhàn)爭的本質(zhì)很純粹。

三國正好相反。漢代以儒治國,三百年歷史,地方有州郡縣三級。這就導致了,門閥林立如袁紹曹操,地方割據(jù)勢力極多,如劉表,劉璋,馬騰。所有的戰(zhàn)爭均離不開士族門閥的支持。因為他們是你統(tǒng)治地盤的基礎,這就解釋了為什么所有大的諸侯,均為名門之后,而平民貴族即便打下地盤,也沒有辦法長治,如呂布,張燕。

簡單來說,秦末,大家都白手起家,沒有基礎,劉邦集團憑借綜合實力,獲得天下。漢末,一群大集團玩并購,你一個小作坊即便再有能力,也只有死路一條。

10

不僅一分天下,而且可以一統(tǒng)天下。

劉邦的團隊相當厲害,西漢三杰,有韓信為其執(zhí)掌兵權,攻必取,戰(zhàn)必勝;有張良為其謀劃,可以說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有蕭何為其運糧草,讓士兵無后顧之憂。不僅如此,陳平的陰謀天下無所匹敵,另外夏侯嬰曹參盧綰周勃等人為大將,還有紀信周苛這樣的人耿耿忠心,放眼孫權曹操劉備哪里,哪里有這樣的人才。

曹操手下良將雖多,謀士也不少,但郭嘉死后,善于奇謀的較少;

劉備陣中,諸葛盡管鞠躬盡瘁,但是像韓信那樣的人才太少,諸葛亮自己也每日操勞過度。

至于東吳營中,拿得出手的也只是東吳四英將,可惜周瑜短命,呂蒙太剛強。魯肅過于柔弱,陸遜和孫權關系不睦。

劉邦在世,定然也能一統(tǒng)天下。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