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文字獄概述

文字獄的實質(zhì)就是統(tǒng)治者為了鞏固自身的權力對知識分子進行的迫害,為知識分子編造莫須有的罪名。清朝的文字獄是中央集權君主專制思想的產(chǎn)物, 清朝大興文字獄就是為了束縛民眾的思想,從而樹立滿族統(tǒng)治的權威。在順治和康熙時期,曾經(jīng)出現(xiàn)過一些駭人聽聞的文字獄事件,但大多是漢人之間的相互陷害,到了雍正和乾隆時期,文字獄產(chǎn)生的頻率遠高于之前,嘉慶、道光之后,僅出現(xiàn)了《蘇報案》一起,并沒有產(chǎn)生多大的影響?v觀清朝歷史,雖然各時期都出現(xiàn)過或大或小的文字獄,但是目的都未發(fā)生過改變,即統(tǒng)治者試圖通過文字獄鎮(zhèn)壓漢族士大夫的反清思想,進行思想文化領域的專制統(tǒng)治。從一定意義上說,清朝的文字獄是具有必然性的,滿族人統(tǒng)治國家必然會造成滿族與漢族矛盾尖銳, 長期以來受華夷之別思想的影響,清朝統(tǒng)治者對漢人有著強烈的戒備心理,對漢人的作品吹毛求疵,這是統(tǒng)治階級與被統(tǒng)治階段之間的斗爭,而在此過程中,無不體現(xiàn)了統(tǒng)治階級的殘酷性。

二、文字獄產(chǎn)生原因

(一)政治原因。雍正繼位之后將注意力放在了內(nèi)政的處理上,強化對人民思想的控制。加之雍正帝的繼位本身就存在著一些爭論, 導致統(tǒng)治集團內(nèi)部的矛盾不斷升溫, 所以無論是覬覦雍正權勢的人還是兢兢業(yè)業(yè)為其效力的人,一旦對皇權產(chǎn)生了威脅,就會被加上各種罪名,這也導致了文字獄的縱深發(fā)展。 特別是在呂留良的事件發(fā)生之后,統(tǒng)治集團對人們的思想倍加關注,尤其是知識分子詩作的思想傾向。另一方面,許多地方官吏知道只要檢查出了忌諱文字就可以邀功,于是頻繁檢舉、誣陷忠良,雍正中后期的文字獄多是通過這樣的方式產(chǎn)生的。到了乾隆年間,文字獄已經(jīng)達到了頂峰,究其緣由,主要是乾隆皇帝實施的文化政策有所不同, 轟動一時的孫嘉淦奏稿案讓乾隆意識到加強思想控制的重要性,一度掀起了文字獄的高潮。

(二)帝王個性。清朝皇帝在文字獄的處理上都顯得十分刻薄無情,雍正皇帝將打擊的范圍擴大到了下層的知識分子和平民,因發(fā)表政治見解而獲罪,更令人側(cè)目的是,這時期的文字獄出現(xiàn)了精神病人被指犯有大逆之罪的情況,其實這些人可能只是隨手亂畫了幾個字,結果引來了殺身之禍,嚴重時親屬還要遭受連坐,懲罰手段極為殘酷。帝王的自卑心也是導致文字獄泛濫的一大原因, 盡管帝王處于萬人之上, 但歸根究底, 他也有著平常人的情感和心理。清朝是少數(shù)民族建立起來的政權,在千年來儒家思想的深刻影響下,他們是被排除在外的,讓其統(tǒng)治中國違背了漢文化的觀念。所以當清朝統(tǒng)治者逐漸被漢化的過程中,不免就會產(chǎn)生一種強烈的但又無法擺脫的自卑心理,為此,雍正帝還親自撰寫了《大義覺迷錄》來駁斥呂留良的夷狄觀。

三、文字獄的巨大影響

積極影響。首先是維護了封建皇權統(tǒng)治,加強了中央集權,儒家思想在漢朝成為了主流思想,在文化認同感的作用下,大部分民眾都將儒學思想看作是正統(tǒng)思想。在國家統(tǒng)一、經(jīng)濟繁榮的社會背景下,程朱理學等對穩(wěn)固統(tǒng)治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清朝統(tǒng)治者奉行儒家思想,有利于強化前朝遺民的認同感,也有助于清朝的統(tǒng)治;其次有利于鞏固政治權力,清朝之所以要對漢族士人實施文字獄,主要源于漢族士人的不順從,文字獄不僅可以幫助統(tǒng)治者樹立權威, 還可以警示朝野中的其他漢族士人不要暗結黨羽;最后,文字獄客觀上推動了小學的發(fā)展,文字獄盛行,學術界相關人士也十分恐慌,部分學者改變研究方向,促進了小學之風的發(fā)展,比如方志學、考據(jù)學等,文人們?yōu)榱硕惚軞⑸碇,從出世到避世,這也使得清朝的小說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

(二)消極作用。盡管從當時的社會背景出發(fā), 文字獄產(chǎn)生了一些積極的影響,但更多的是消極作用,文字獄在極大程度上破壞了中國文化的發(fā)展,阻礙了社會的進步,推遲了中國向近代社會邁進的腳步。 第一,文字獄限制了人民的思想自由,成為中國近代落后于其他國家的重要原因,清朝大興文字獄,使得讀書人的性格被嚴重扭曲,過去推崇的經(jīng)世致用現(xiàn)今變?yōu)槲肥治费,實用主義變?yōu)榱丝障胫髁x, 知識分子對國家的發(fā)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文字獄嚴重削弱了知識分子的權利,國家的發(fā)展也必然面臨走下坡路的狀況;第二,文字獄屠殺了大量的無辜人才,從莊廷瓏的《明史》案和戴名世的《南山集》案我們就可以看出牽連之廣,在這樣的背景下,整個社會人心惶惶,文人的著作和藏書大幅度縮減,清朝文化專制的加強,使得很多漢族有志之士不敢用其才, 人們很可能為了一己私欲告發(fā)無辜的人,社會道德被嚴重破壞;第三,文字獄的產(chǎn)生破壞了大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典籍,是中國書刊史上的浩劫,除了大規(guī)模的屠殺以外,還焚燒了不少書籍,士人對此也敢怒不敢言,學術界的研究步伐十分緩慢, 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中國文化向近代社會邁進的腳步。

四、結語

綜上所述, 清朝的文字獄是在比較復雜的歷史和社會背景下產(chǎn)生的,是統(tǒng)治者為了集中權力、維護統(tǒng)一采取的極端思想控制,而漢族的士大夫?qū)τ谇宄慕y(tǒng)治秉持不順從的態(tài)度,特別是康熙年間發(fā)生的《明史案》和《南山集》等文字獄案充分體現(xiàn)了統(tǒng)治者的殘忍和刻薄。但是在今天,對于文字獄所產(chǎn)生的影響需要我們用辯證的眼光看待, 積極的方面是鞏固了集權統(tǒng)治,防止了民族分裂,促進了小學的發(fā)展,消極的影響是抑制了人民的思想自由,同時流失了大部分有用之才,文化典籍受到嚴重破壞,不可否認的是,清朝的文字獄給中國文化的發(fā)展帶來了不可估量的損失。





最佳貢獻者
2

這里咱們先不談少數(shù)民族王朝與漢人王朝哪個對,哪個錯,就我個人而言,我認為搞文字獄是沒有必要的,但是我覺得他做的對,說白了就是我認為乾隆文字獄的目的是對的,但是做法卻是錯的,因為這是封建王朝為了鞏固政權必定要走的一步,只不過乾隆的做法太有針對性了,而且規(guī)模太大,搞得上至百官,下至百姓都是風聲鶴唳的。下面我談一談我的看法。

文字獄統(tǒng)計數(shù)量

乾隆搞文字獄的目的做的對

乾隆搞文字獄的目的非常的簡單,就是為了消除異己,以及消滅對自己不利的思想,從而鞏固清朝的統(tǒng)治地位,咱們先拋棄一些恩恩怨怨來講,如果你作為一個統(tǒng)治者面對剛建立的新國家你會如何去做,毫無疑問的是肯定的打擊對自己不利的聲音,提高自己的地位,所以說乾隆搞文字獄的目的其實和歷史上的漢人王朝沒有什么區(qū)別。

唯一的區(qū)別就是一個人是漢人王朝一個是少數(shù)民族王朝,但殊途同歸,不管怎么做他們都是為了鞏固皇權,其實乾隆搞文字獄還有幾個原因。
乾隆

  • 消除明朝對其統(tǒng)治的影響

清朝在建立之前其實一直都是在明朝的統(tǒng)治之下的,而且還分為了好幾個的女真部落,直到后來出現(xiàn)了努爾哈赤,他統(tǒng)一了女真部落并且還建立了后金,再到后來清兵入關,建立了清朝,在努爾哈赤之前,他的祖父等人還對明朝忠心耿耿的,為明朝立過功,但沒有想到他們翻身農(nóng)奴把歌唱了。

還有一點,同為小弟,其實明朝對于女真部落并不好,明朝利用朝鮮來制約女真,可以說是對他們防范的很嚴,據(jù)《朝鮮王朝世宗實錄》中的記載,明成祖曾對朝鮮說:“野人侵虐,追捕盡殺”,意思說把女真當成野人就可以了,可以隨便殺,所以在明朝統(tǒng)治的這段時期里,女真過的非常的屈辱。

女真和明朝

所以,在清朝入主中原之后,他們對這段歷史諱莫如深,如果你有一段非常不堪的往事,你會如何去做,肯定是想辦法消除這段往事了,所以從這方面來看,乾隆這么做是對的,有利于統(tǒng)治。

  • 消滅反清復明思想,鞏固統(tǒng)治

其實這個就是乾隆文字獄的最終目的,不管是什么原因?qū)е滤阄淖知z,但最后都要回歸到鞏固統(tǒng)治的上面來,清朝在剛建立之初反清思想久久不能消弭,尤其是漢族士大夫眷戀故明,宣揚“夷夏之防”一類思想,還有許多民間的組織,白蓮教之類的,這些人都是為了恢復漢人王朝,這樣就對清朝統(tǒng)治者鞏固統(tǒng)治極為不利。

白蓮教之亂

所以為了強化滿洲貴族的封建專制統(tǒng)治,對反清思想就勢必要用暴力加以打擊,乾隆這樣做的目的還其他朝代做的目的都一樣,區(qū)別只有手段不同而已。

乾隆搞文字獄的做法是錯誤的

乾隆搞文字獄之所以被所有人大力的批評,說到底還是他為了鞏固自己統(tǒng)治所采取的做法是不對的,我們看看文字獄對人的迫害就知道了。清朝其他皇帝先不說,就拿乾隆來說,在他的在位期間文字獄共發(fā)生一百三十余案。

很多都是由牽強附會、望文生義、捕風捉影造出的文字獄,這就跟那些御史大夫一樣,聽到一點風聲不論對錯就趕緊上報朝廷,只不過那時候的皇帝是個裁判,而御史是監(jiān)督者,到了乾隆時期,裁判和監(jiān)督者完全就成了他一個人了,他說你對你就對,他說你錯,你立馬就死。


有名的文字獄案件

有關乾隆文字獄有哪些,案件太多,咱們在這里就不一一表述了,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去查一下,不過他帶來的影響可以說是非常的大的,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化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浩劫 ,因文字獄而變形扭曲,這對于一個民族來說是一個毀滅的打擊,乾隆鞏固統(tǒng)治可以,但是采取的手段錯了。

歷史上其他朝代為鞏固統(tǒng)治采取的手段

其實文字獄在歷史上早就有了,只不過到了清朝的時候被“發(fā)揚光大”了,西漢時期的楊惲被漢宣帝腰斬,宋朝著名的“烏臺詩案”等等,歷史上其他的朝代也采取了各種手段鞏固統(tǒng)治,但都遠沒有清朝的那么恐怖,下面我簡單的說幾個歷朝歷代為了鞏固統(tǒng)治采取的手段。
蘇軾被烏臺詩案影響的一生

  • 西周

西周為了鞏固統(tǒng)治采取了分封制,把土地和人口分給諸侯,讓他們聽從周天子的調(diào)遣,保護周王朝。

  • 秦朝

秦朝我想就不用我多說了,秦朝統(tǒng)一六國之后為了鞏固統(tǒng)治,實行郡縣制建立了中央集權的國家,為后面的朝代的統(tǒng)治、政治等方面提供了藍本。

  • 漢朝

漢初實行的是郡國并行制,組成內(nèi)外朝,之后更是頒布“推恩令”削弱同姓王的實力,在文化上更是確立了儒學的正統(tǒng)地位。

  • 隋唐

這個時期確立了三省六部制度,把龐大的相權一份為三,并且確立了科舉制度,擴大了官吏的來源,削弱了世家大族對其的統(tǒng)治威脅。

從上面來看,歷朝歷代都有采取相關手段維護其統(tǒng)治,但是相比于清朝來說都算是相當溫和的,而且也沒有對民族文化以及文明造成那么大的破壞。

我在這里重申一下,我不是為文字獄洗白,我是說一個王朝的統(tǒng)治者為了鞏固他的統(tǒng)治地位,采取一些手段是可以的,但是乾隆采取的文字獄的手段已經(jīng)超過底線了,歷史上的那些漢人王朝都沒有如此做過,細數(shù)歷史上中華民族以及民族文化遭受到的劫難,你就會發(fā)現(xiàn),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3

我是天晴愛睡覺,我來回答;

俾斯麥曾講過:要消滅一個民族,首先瓦解它的文化;要瓦解它的文化,首先先消滅承載它的語言;

秦始皇焚書坑儒,漢武帝罷黜百家,康雍乾文字獄,都是從文化層面消除異議,消除反對聲音,我覺得是有必要的,統(tǒng)一意識形態(tài)很重要。

立場不同,不論對錯。我們今天看他是錯的,但是身處其時卻不得不這么做!

4

站在清朝皇帝的視覺看,搞文字獄非常必要無比正確!皇帝把自已和家族的權力看的無比重要!不容許社會有兩種或多種聲音!只能一個聲音!那就是我大清朝千秋萬代永祚帝業(yè)!在百姓眼中大清朝就是大搞文字獄!

5

在中國的歷史上,帝王都被認為是天之驕子,位處九五之尊,具有無上的尊嚴。但是由于受到儒家仁政思想的影響,其中不少帝王對待臣民的態(tài)度也還稱得上開明,這從盛唐時期的一些君主對待文人的態(tài)度上也可以看得出來。所以這個時期文學詩歌呈現(xiàn)出繁榮的景象。像白居易《長恨歌》中“春宵苦短日高起, 從此君王不早朝”,對唐玄宗為了愛妃楊玉環(huán),而不理朝政的批評。作為玄宗后代曾孫輩的穆宗,敬宗和文宗皇帝們,都沒有對香山居士問罪,而使這首好詩得以流傳下來,也可以算得是非常寬容了。

可是繼宋,元,明代之后,對文人的管束,愈來愈嚴,到了清代幾乎達到了高峰。筆者雖有滿族血統(tǒng),但我敢斷言,入關之后從世祖順治皇帝開始,在利用漢族文人的同時,就處處注意漢族官員和文人的動向,怕他們存有異心,煽動民族情緒,危及政權穩(wěn)定。到了康煕皇帝,他在朝內(nèi)朝外的官員中,已經(jīng)暗中布下了很寬的情報網(wǎng),搜集民情的同時,更多關注的是地方官員和具有社會影響頭面人物對朝政的非議。我讀過一本康熙時代一位江南巡撫的奏摺和康熙給他的密詔及御批。這位巡撫大人的呈文,均直送御前,細至斗米銀價,微至官員及地方文人吐談,逐月上報,從不間斷,自稱犬馬,戰(zhàn)戰(zhàn)兢兢。

到了乾隆,文字獄更是嚴酷!肚迨贰分杏嘘P文字嶽有專集記實,除了“清風不識字,何必亂翻書?”的著名案例外,曾有書生在文章中,寫有“奈何濁清不分?”之句,此文被呈送御前定罪。乾隆勃然大怒,批稱:“竟敢將一濁字置于我大清之上!罪不容誅,杖斃!”一字錯位,這書生受如此酷刑,能不令人心寒?!從此之后,我對乾隆痛惡之極。

6

這個怎么說呢?

我們先試想一下,如果清朝統(tǒng)治者對社會上緬懷前朝和摸黑清朝統(tǒng)治者的事情視而不見,那會怎樣?會讓漢感到傷感,會喚起對滿人的仇視心理,別忘了,滿人只有幾十萬人,可以說處于漢人的汪洋大海中,一旦放任這種情趣在民間泛濫,只會激化民族矛盾,如果再被別有用心之人利用那很容易造成天下大亂。

清朝實行比較開明的民族政策,很多漢人能夠參加國家政權,并沒有奴役漢人,在這種情況下出現(xiàn)緬懷先朝的情形無非兩種情況,一是學術研究,另一種確實是為了發(fā)泄對清王朝的不滿。

由于知道自身的不足清朝統(tǒng)治者很好怕漢人統(tǒng)一起來,而漢人統(tǒng)一的基礎是情感統(tǒng)一,所以清朝大搞文字獄,就是為了震懾漢人。但是清朝統(tǒng)治者采用了一種非常極端的屠殺政策這是不可取的。

7

清朝康、雍、乾三朝都有文字獄,雍正朝最厲害!鼻屣L不識字,何必亂翻書”,漢族讀書人寫了這樣的詩也被殺頭。乾隆皇帝編《四庫全書》,許多漢族著作被查禁,沒收,焚燒。清朝文字獄的目的是鎮(zhèn)壓、打擊漢民族的正義反抗,反抗清朝的民族歧視政策。清軍入關后,以留頭不留發(fā),留發(fā)不留頭的`野蠻政策殺害了幾百萬漢人,后來又在云南貴州借改土歸流殺害了幾十萬苗族等少數(shù)民族。

8

乾隆十六年,云貴總督碩色向乾隆秘報,他在貴州民間偶然發(fā)現(xiàn)了一份被老百姓傳抄的“奏稿”,內(nèi)容非常不堪,簡直是對皇帝的褻瀆。

乾隆在沒有任何心理準備的情況下翻看內(nèi)容,發(fā)現(xiàn)里面寫的是他的“五不解”和“十大過”。比如說他南巡花費大量民脂民膏,生活荒淫無度,到處尋找美色,因為金川戰(zhàn)役濫殺官員等等,最后還列舉了對清朝統(tǒng)治的合法性的種種質(zhì)疑。

乾隆忽然覺得一陣眩暈。他自從即位以來,從來聽到的都是臺下大臣的一片阿諛奉承,贊美之聲不絕于耳。即使是對他不滿,也是用包裝過的話小心翼翼的提出來。像這種如此粗俗直接赤果果的辱罵,從來沒有過。

震怒之后,他馬上派人去查,結果更是驚得他連睡覺都無法安穩(wěn)了。原本乾隆以為這只不過是極個別行為,但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這份奏稿卻在全國范圍流傳,傳閱此稿的人從平民百姓到地方官員,從秀才到做生意的,社會的各個階層都知道稿中的內(nèi)容。

如果乾隆活在當下,就會有媒體專家給他科普,這就是經(jīng)典的大眾傳播學。就像某企業(yè)關押員工251天一樣,不管該企業(yè)之前工作如何勤奮,業(yè)績?nèi)绾纬錾坏┏隽顺舐,喜聞樂見的大眾會將這樣的勁爆內(nèi)容一夜之間傳開。

乾隆感到無比的冤枉委屈和憤怒,兩年時間他把工作的重心都放在調(diào)查這份奏稿上,他發(fā)了無數(shù)圣旨,命各地無數(shù)官員找出幕后真兇。兩年時間,全國一片草木皆兵,上千人被抓,牽連的人越來越多,頭緒越來越亂,卻沒有任何結果。

就在調(diào)查此案的同時,兩江總督密報說湖北發(fā)生了聚眾謀反,有個叫馬朝柱的人,自稱是吳三桂的子孫,能撒豆成兵,讓大家跟著自己造反。發(fā)現(xiàn)他的時候他已經(jīng)在安徽、太湖、開封、南陽等地組織起信徒,并成立各地分部,設立將軍職位,共同約定起義。當?shù)胤焦俦謇U時查抄出武器三百多件,火藥上百斤,單是組織的骨干成員就抓了二百多人。

這件事讓乾隆驚出一身冷汗,如果不是及時發(fā)現(xiàn),可能一場大規(guī)模的反清起義就出來了。他突然發(fā)現(xiàn)眼前并不是一片四海升平,在這么廣闊的疆土內(nèi)其實四處暗流洶涌。

乾隆受到了很大的刺激,在他的努力工作下,乾隆十二年到十七年,大清GDP扶搖直上,基本解決了全國人民的溫飽。他認為只要解決了民生問題,就不會有人造反。但是這兩件事發(fā)生時大部分人都是安居樂業(yè)的,他開始覺得儒家思想都是狗屁,對老百姓好是沒有用的,管他們就得像畜生一樣用鞭子不斷的猛抽。于是,在乾隆執(zhí)政的后半段,文字獄開始大行其道。

乾隆十八年,有個叫丁文彬的人跑到山東孔府,自稱是孔家的親戚,還說上帝托夢給他,把孔家的兩個女兒許配給他,他過來娶親。孔府報官后對此人審訊,發(fā)現(xiàn)此人是精神病人,從小父母雙亡,經(jīng)常覺得上帝在他耳邊說他天命非凡,注定要管理天下。

山東巡府認為這是一個極度貧賤之人,認識幾個字就覺得自己身懷奇才,妄想他人家中美色,已經(jīng)著魔成瘋。最重要的是,他把《春秋》和《洪范》私自改寫了一番,這種極其破壞三綱五常的行為建議處死。

此事上報給乾隆,乾隆一算,如果按正常程序,經(jīng)三法司會審,再和山東官員來來往往需要一個月的時間,丁文彬在監(jiān)獄已經(jīng)體力不支,堅持不了幾天。如果直接死在監(jiān)獄就太便宜他了。乾隆降旨讓當?shù)毓賳T自行行刑,不必走司法程序。

當?shù)刂盏较ⅠR上明白了皇帝的意圖,不敢怠慢,馬上將丁文彬押到至法場,在萬人圍觀中執(zhí)行凌遲之刑,用刀將其身上的肉一片片的割下來,可憐這個瘋子在行刑時嘴里還在念念叨叨感謝上帝的恩惠。

乾隆四十二年,有個叫王瀧南的地痞拿了一本叫《字貫》的書告狀同鄉(xiāng)的舉人王錫侯?h令翻了一下這本書,說這只是一本普通的字典,反動在哪?

王瀧南說,這本字典說先皇的《康熙字典》檢索有問題,他做了改進,著此字典,那不就是直接說先祖皇帝的水平還不如他嗎?這簡直是大逆不道。

縣令心想這不是小題大作嗎?但是事關文字之案,皇帝對這類問題看得很重,再小的事都是大事,就嘉獎了地痞,控制住王錫侯,將案件上報給了江西巡撫海成。海成也覺得這不過是個小案,但是仍然小心翼翼的匯報給皇帝,建議革去其舉人頭銜。

乾隆讀到此匯報后暴跳如雷,先是大罵海成說他有眼無珠,明明是大逆之書,他竟然說無大逆之詞,明顯是工作懈怠,沒有正視問題的嚴重性。并讓海成戴罪立功將王錫侯押回京城,案件性質(zhì)定性為特大逆案。

讓乾隆生氣的是王錫侯在字典中有一行注解,為了讓人明白皇帝的名字要避諱,所以把康熙、雍正、乾隆三個人的名字寫了出來,并提醒如果遇到這幾個字,要么改寫同音的別的字,要么把這幾個字少寫幾畫。

中國古代對于皇帝的名字都要避諱,既不能叫出來,也不能寫出來。字典中出于提醒出現(xiàn)皇帝的名字倒不算什么,但是乾隆很生氣,這件事就被抓了典型。

舉人王錫侯完成《字貫》時已經(jīng)六十五歲了,之前他九次參加會試都沒考中,生活沒有著落,所以想寫此書賣錢討個生活,但是沒想到一本工具書給他招來了殺身之禍。

王錫侯被打入大牢后不久,刑部按條律執(zhí)行凌遲,乾隆假惺惺的開恩將其輕判為斬立決,其兒子、孫子等七人從寬處理秋后問斬,其妻小賞給大臣為奴。抄家時王家所有的鍋碗瓢盆連同喂養(yǎng)的幾只雞一起一共才六十多兩銀子,還不夠知府大人宴請的一桌酒席錢。

王錫侯全家行刑時現(xiàn)場非常的悲涼,全家止不住的大聲痛哭,刑場所見之人受其感染也都默不著聲的跟著掉淚,有的人甚至哭的無法站立,倒地在上,哭聲越來越多,但是無人敢出聲喊冤。

巡府海成也因為上報的奏折措辭不當被停職接受檢查,以未認真貫徹皇帝的命令為由交至刑部斬立決,就連與此案并無太大關聯(lián)的兩江總督高晉也躺槍官降一級。

乾隆四十五年,廣西布政使朱椿坐轎子準備去桂林,剛一出門就遇到一個年近六十的老頭顫顫巍巍的跪在路邊,手里舉著一本冊子。

朱椿讓人接過冊子一看,這是一本獻言冊,里面的小楷寫的非常漂亮,內(nèi)容有五條建議:

一 請朝廷減免征糧,減輕底層人民的負擔。

二 建議各地添加義倉,救濟貧民。

三 革除鹽商盜案連坐。

四 禁止種煙,提高人民健康。

五 裁減寺廟僧侶,減輕社會負擔。

這本冊子不光獻計建言,而且有理有據(jù),數(shù)據(jù),分析詳實,足以看出是認真做過調(diào)查后的真實情況而非紙上談兵。在那個90%的百姓都不會認字的社會,這本冊子的水平放在現(xiàn)在,相當于一個圖書館管理員草擬的趕超深圳的新智慧城市規(guī)劃稿的水準。

朱大人并沒有被這份高水平的獻言冊打動,只覺得這個老頭掃了自己的雅興,他讓人抓起來捆住,掃興的回去了。

朱椿認為這是一起嚴重的政治案件,第一,一個普通人膽敢對國家政策指指點點評頭論足。第二,冊中出現(xiàn)了“弘”字,沒有避諱皇帝的名字。他第一時間將此事上報給廣西巡府姚成烈,姚成烈對此高度重視,當天派出兩隊人馬,一隊人搜查吳英住宿的客棧,抓了老板和店小二,另一隊把吳英家全家二十多人抓來大刑審訊。

審訊的結果就是,動機和吳英最初交待的一樣,沒有指使,沒有同黨,老頭只是想在自己死前為國家獻計建言。姚成烈這才將此案加急奏報給皇帝。乾隆做出決定,吳英凌遲處死,吳英的弟弟和兩個侄子秋后問斬,為顯皇恩,家中的女性、孩子寬大處理,發(fā)配為奴。

乾隆以制造冤案錯案、小案大作,殺一儆百的方式制造出籠罩全國的恐怖氣氛。他相信那句名言:人們會背叛一個愛他的人,卻不會背叛一個拿著鞭子恨他的敵人。冤枉幾個官員,殺幾個百姓就能讓整個官僚體系和社會變得順從,是保證國家和社稷安全的遠大戰(zhàn)略所付出的必要的微不足道的成本。

在乾隆的標準下,“女真”不能出現(xiàn),“滿州”不能出現(xiàn),“遼東”不能出現(xiàn),“虜”、“戎”、“胡”、“夷狄”、 “犬戎”、 “蕃”、 “酋” 、“偽” 、“賊”等統(tǒng)統(tǒng)不能出現(xiàn)。

康熙、雍正兩朝文字獄共有十三起,到了乾隆期間的文字獄就多達一百三十起,全國銷毀的圖書多達一百七十多種,十五萬冊,武英殿前的字紙爐不分晝夜的焚燒著那些禁書,大量的歷史文獻和珍貴的資料被毀于一旦。文字獄的成本,是中國歷史幾千年來的最大一次的文化浩劫。

1757年,乾隆進行第二次南巡,他坐在轎子里欣賞著野外的春色,心情格外輕松,走著走著轎子停了下來,外面?zhèn)鞒鲆魂囙须s聲。乾隆探出頭一看,有兩個衣裳衫不整,面容憔悴的人舉著紙跪在路上,這顯然是來上訪的。

乾隆略微皺了一下眉頭,讓他們過來。兩個人哆嗦著爬了過來,豫西口音再加上極度的緊張讓乾隆根本聽不懂他們在說什么。

乾隆找來人幫忙翻譯,費了半天力氣才弄明白,這兩個人叫張欽和艾鶴年,他們反映說河南遭受水災,夏邑縣地方官員串通隱瞞災情,老百姓活不下去了,這才壯著膽子來告御狀。

這件事乾隆早就有所耳聞,他南巡剛進入山東時就有人舉報,當時他就悄悄安排了一個隨從去秘密調(diào)查此事,但水災和官員不作為卻不是他關心的重點。

一路上,乾隆也會深入群眾,主動問寒問暖,如果群眾反映貧窮困難,乾隆就會施舍一些,但是如果群眾反映官員問題,乾隆就會非常不高興。他認為愚民的智商是有限的,不懂政治,只看到局部,所以此類問題不值關注,何況一介布衣憑什么對地方官員評頭論足,這是對大清統(tǒng)治的大不敬。

眼前這兩個災民說的話他相信是真的,但是讓他不爽的是隨便兩個阿貓阿狗就能攔住他的御駕越級反映問題。順民就不該對自己的父母官指指點點,如此不安份守已的人一定是大膽刁民。這背后至少暴露出三個問題:

一 他的行蹤被透露了出去。

二 老百姓有冤只能層層上報,絕對不能越級上訪。

三 這背后很有可能是有人操縱,把他們當槍使。

乾隆把這兩個人交給河南巡撫,讓他好好審一審,當然,如何審案,手段就自由發(fā)揮了?墒菦]走兩天,又有同樣口音的災民跪在路上反映同樣的問題,這就讓乾隆臉色變得難看了。

如果是一次,可能是出于偶然,但是連續(xù)出現(xiàn)兩次,這背后肯定有陰謀,按乾隆的政治推斷,這很可能是當?shù)氐耐诵莨賳T彭家屏借故利用此事想扳倒當?shù)乜h令和巡府。

任由這種以下犯上的事情發(fā)生,是乾隆絕對不能容忍的。乾隆在經(jīng)濟上對農(nóng)民和窮人非?犊,但是在政治權利上,他不允許任何平民有一絲的政治權利。乾隆對于群眾表達政治述求的處理方法就是,嚴厲打擊,決不手軟。

乾隆六年時,戶部下面鑄銀子的工廠的兩千多名工人因為反對克扣工資而鬧罷工,步軍統(tǒng)領帶兵鎮(zhèn)壓,乾隆因為沒有殺幾個人責怪責任人鎮(zhèn)壓不力,辦事無方。

乾隆十三年,蘇州米商哄抬糧價,一個叫顧堯年的綁住自己,跪著向官府請愿,被官府抓入獄。蘇州地方百姓因此群情激奮的一起要求釋放顧堯年,乾隆卻讓官員逮捕了幾十人,把顧堯年用杖刑活活打死。

他處理第二次越級上訪的方法是,下令把這個叫劉元德的止訪的倒霉蛋給關起來嚴加審問,拷打一番后,劉元德說他來告御狀的路費是縣里的兩個秀才給的,秀才說如果他能告倒縣太爺就是造福全縣。

被乾隆秘密派去調(diào)查的隨從回來報告說,夏邑縣遇到百年難遇的大水災,當?shù)匚飪r奇高,到處都是餓死的百姓和賣兒賣女的現(xiàn)象,百姓對于縣令和巡府極度不滿,已經(jīng)快爆發(fā)了。

看來,上訪的災民所言是實,但是如何處理成了乾隆的難題。如果因此處理地方官員,那么就等于開了一個人人都可以越級上訪告黑狀,百姓打倒地方官的途徑,如果處理災民,地方官員會更肆無忌憚,老百姓的慘狀還會繼續(xù)加深。

問題是,如果不越級上訪,百姓們通常都無處投訴,原地方官員有問題,百姓是冒著極大的風險萬不得一才上訪舉報,如果只向上級反映,被當?shù)貏萘髲偷目赡苄詷O大,就像孫子向爺爺告爸爸一樣,結果只能是爺爺手一擺,讓爸爸把孫子拎回去打一頓了事。

乾隆想了一下,然后開啟了一波神操作。

他先發(fā)了道諭旨,說他自己在秘密巡查時發(fā)現(xiàn)災情,但是當?shù)毓賳T不作為,所以全部革職,其它人要全力賑災。然后秘密指示將上訪的劉元德和支持他的兩個秀才抓起來處理,并暗示要求被革職的地方官員戴罪立功。

那個被老百姓舉報的縣令叫孫默,他收到消息后知道自己的烏紗帽即將不保,不過如何處理這幾個上訪的刁民還是非常富有政治智慧的。他馬上親自帶隊去秀才家里搜查書籍和文章,果不其然的讓他找到幾頁吳三桂起兵反清的檄文。

有了這樣的證據(jù)接下來就好辦了,他馬上上報說這幾個人大逆不道,并添油加醋一番上報巡府,巡府再添油加醋一番報給皇帝。

乾隆一看,說這些官員雖然犯了錯,但好在能偵破如此反清大案,對大清還是忠心耿耿,所以暫時收回革職,對于上訪的刁民,繼續(xù)深挖,看看背后有沒有境外敵對勢力插手。

地方官員再一審,審出退休地方官員彭家屏也有“問題”,然后在抄這個退休官員的家時發(fā)現(xiàn)一些明末野史。于是,這個彭家屏有地位,有利益關聯(lián),有作案動機,有證據(jù),成了此案的最大幕后黑手。

一切真相大白,最后這次上訪的處理結果是,責令退休地方官員彭家屏自盡,其子秋后問斬,家中幾千畝土地分給當?shù)亍柏毭瘛。造反的秀才凌遲處死,其妻子和小妾發(fā)配當奴隸,其它人該處死的處死,該無期的無期。

至此,一項驚動全國的大案奇案就此圓滿結案。結案后乾隆還不忘進行售后滿意度調(diào)查,他又特意派出特使去夏邑縣了解老百姓的滿意度。

根據(jù)河南布政使匯報,當?shù)乩习傩占娂娤鹿蚩念^,一致認為處理的無比光榮偉大正確,所有人歡呼聲動天,稱這是千古未有之鴻福,今后絕不再會有一人上訪,人人遵紀守法,共同維護社會和諧之風,以此感激皇帝的大恩。

乾隆覺得很滿意,大筆一揮,下令將夏邑縣拖欠的農(nóng)業(yè)稅一律免除,原巡府調(diào)回京城,縣令仍然作革職處理。

9

清朝皇帝搞文字獄對于其統(tǒng)治有一定的幫助,至少起到殺雞儆猴的作用,當然是不對的。

清朝皇帝搞文字獄堵塞了言路,阻遏了毋庸置疑學問的竿頭日進,這是故步自封專制主義逐漸腐朽、衰退在思考學識領域內(nèi)的映現(xiàn),清朝掌權者由此文字獄,加深集權掌權,造成了暗無天日的范疇。在文字獄的鎮(zhèn)住下,部分地方戲曲也倍受到了見所未見的磨損和摧毀。

文字獄使普遍讀書人學家心慌,于是洋洋人逃避現(xiàn)實,埋頭于古紙堆中作考證性的學問,因故善變了赤縣神州墨水史上的一個聞名遐邇學派,即乾嘉學派,這個學派對九州古書和史料疏理鉆研有很大孝敬,其切磋藝術歷朝歷代相沿,對旭日東升的學術界生出過深遠影響

10

說到“文字獄”大家便會聯(lián)想到清王朝時期,但據(jù)史書上記載文字獄在宋朝便有記載,可以說清朝并不是搞特例的朝代,但雖不是清朝統(tǒng)治者所開創(chuàng)的卻是這朝代玩的最狠的,而在清朝又屬乾隆時期達到了頂峰。

那為什么乾隆會大搞“文字獄”呢?

一般來說搞“文字獄”的朝代都是太平盛世,畢竟戰(zhàn)亂時期也沒那心思去弄,乾隆時期也不例外。說起乾隆大興“文字獄”的根本目的也就是為了加固當時清朝的統(tǒng)治地位罷了,要知道清王朝時期的統(tǒng)治階級是少數(shù)民族,自然也便有了他們的擔憂,他們怕漢人會造反,怕影響自己當時的統(tǒng)治地位,在乾隆看來這一問題的根本解決辦法便是從思想上改變漢人,而書籍著作便是直接影響人思想的東西,所以便在書籍著作上面大搞文章,要從這一根本上面進行反動思想的除根行動,所以當時凡是在書籍文字上面涉及到一星半點的反清思想便要連同作者一起銷毀,也是本著這寧可殺錯也不放過的原則,所以當時的“文字獄”案件中有不少便是冤死的,其實從《四庫全書》編撰過程中進行焚書這一事件便能看出。

因此從當時的背景來說,身為權利集團首腦的乾隆大興“文字獄”也必然有著他的原因,但是從大局的角度來看是完全沒有必要的,因為這等于要奴役一個民族的思想,哪里有壓迫哪里便有反抗,長此以往動亂也是必不可少的,就算沒有后面的侵華戰(zhàn)爭清朝也必會亡于自己手中!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