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歡迎打開歷史寶藏。(約450字,閱讀需2分)

這個與古代的人殉有關。

由于古代生產(chǎn)力水平低下,古人存在大量落后的觀念,這些觀念有些是極其殘忍血腥的——比如人殉。古人認為人死后會進入另一個世界,為了在另外一個世界同樣享受榮華,一些人下葬時就會找一些活人來陪葬,以讓他們在另外一個世界去服侍死者,這就是人殉,簡單來說就是活人殉葬。

人殉盛行于夏商周三代,當時專門的制度性規(guī)定,人殉的多寡與死者的身份地位掛鉤,如《墨子》記載:

天子殺殉,眾者數(shù)百,寡者數(shù)十;將軍、大夫殺殉,眾者數(shù)十,寡者數(shù)人。

漢朝開國時,宣揚仁政,但并沒有讓人殉這種暴行得以控制,直到唐宋時期隨著生產(chǎn)力水平的不斷進步,人們才很少使用活人陪葬(當然,明朝皇帝如朱元璋還堅持人殉)。

灌水銀的目的是讓尸體不腐爛,不僅用于陪葬的兒童,還用于其他陪葬群體。水銀是什么呢?水銀的化學學名叫汞,是一種重金屬,其實是一種液態(tài)的金屬。

水銀具有防腐的功能,所以被廣泛運用于墓葬,無論是中國古代的墓穴,還是埃及的墓穴都曾經(jīng)發(fā)現(xiàn)過水銀。它不僅用于尸體,還用于棺槨周圍,比如在周圍構筑水銀池。


兩分鐘走近歷史現(xiàn)場,更多歷史類原創(chuàng)內(nèi)容,歡迎右上角關注@歷史寶藏。

最佳貢獻者
2

古代的人殉制度先了解一下。

所謂人殉就是用活生生的人做為陪葬品直接埋葬在墓主人的墓室中,注意,是活生生的人,要么在人殉儀式前直接給人為的弄死,要么是放入陪葬坑內(nèi)活埋,要么是直接在入葬前砍掉其頭顱,這是一種極為殘忍,殘酷,野蠻,毫無人性的喪葬形式,對于人殉的數(shù)量則要看墓主人的身份級別,如果墓主人是顯赫的君主,那人殉的人數(shù)自然多多益善,多則數(shù)百,少則幾十,在古代的某個時期,人殉這種形式成為過喪葬的主流,實屬驚駭。

隨后出現(xiàn)了諸子百家,出現(xiàn)了人倫綱常,人殉這種慘烈的喪葬才漸漸終止,到了秦始皇時期,大量使用了兵馬俑作為人殉的替代品,漢代直接用各種的木俑,泥俑,但是這種陋習竟然在明朝死灰復燃了一段時間,明太祖朱元璋同志在死前竟然把這一陋俗重新拾起,他下令讓他后宮那些未生養(yǎng)的嬪妃全部殉葬,隨他葬入地宮,具體方法是在朱元璋入葬地宮前,這些符合殉葬規(guī)定的妃子全部用上吊的方式結果自己,隨后把尸首陪葬。幸好這一陋俗被明英宗及時制止,但到了清朝努爾哈赤時期竟然又死灰復燃了,這些就是后話了。

了解完這些古代人殉葬俗,那么用童男童女陪葬的手段自然就非常容易理解了,古代一些大戶沒有帝王的尊貴,他們?yōu)榱怂篮竽苓魂或是成仙,確實會采用童男童女作為陪葬品下葬,因為他們覺得童男童女帶有靈根,如果使用他們可以讓自己死后達成某些愿望,而且這些童男童女下葬前,都會被灌入水銀,這樣的作用是為了防腐。

3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需要了解水銀是什么。

水銀不是水,也不是銀,不是液體,而是一種液態(tài)的金屬,屬于重金屬。由于其液態(tài)屬性,水銀被灌入人體后回通透全身,和侵入細胞膜,組織細胞膜的氧化,從而達到皮膚不腐爛的目的,同時,水銀隔絕了尸體與空氣的接觸,對內(nèi)臟的防腐也非常有效。所以,水銀在古代經(jīng)常被人們拿來當做防腐劑。

活人殉葬就是古代的人殉制度,這是一項非常殘忍非人道的喪葬方式,特別盛行于夏商周三代和明朝。

古代社會生產(chǎn)力低下,人們鬼神觀念非常濃厚,為了死后在另外一個世界過上好日子,人死后會有陪葬品,對于王公貴族來說,一些金銀財寶、陶陶罐罐無法滿足其在另一個世界的需要,他還需要大量服侍者,所以人殉也就產(chǎn)生了。在下葬時,會有很多活人被趕到墓穴作為陪葬品,這些犧牲者有死者生前的妻子、妃子,也有家丁之類的,有時候直接拿俘虜來當殉葬者。用童男童女也是這個道理,在他們身上灌入水銀,就是為了防腐。

除了陪葬者經(jīng)常會被灌入水銀,墓主人也會被灌注水銀,尸身不腐是每一個死者生前的追求。

如果您不覺得麻煩,請點擊右上角關注,謝謝。如果您有歷史方面的疑惑,歡迎邀請。

4

但凡駭人聽聞的說法,都要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么。

首先,沒人能證明古代會用童男、童女陪葬,甚至采用水銀灌體這種的殘忍方式。

古代有記載的殉葬,一般都是吊死。例如,明朝妃嬪給皇帝殉葬時,“堂上置小木床,使立其上,掛繩圍于其上,以頭納其中。遂去其床,皆堆頸而死”。

以水銀灌入人體的方式,都是野記小說的說法。清末民初的小說家陸士諤在《清朝秘史》的第六十回中就提到:

那剝皮的刑法,最是慘酷不過,用小刀先把那人腦袋上割裂成幾條縫兒,就將水銀倒下,周身輕拍,等到皮里腠外,沒一處不灌注滿足,才拎住割破的皮口,用力向下一脫,頓時活剝成個血人兒。

不過,大家覺得陸士諤像是見過殉葬的人嗎?他存在的年代,殉葬早就被廢除好幾百年了。

當然,中國古代早期的墓葬,確實有一些兒童、嬰孩的尸骨,這叫做甕棺葬。

但是,這并不是讓小孩殉葬,而是由于古代幼兒夭折率高,所以就把夭折的小孩和父母葬在一起。

總而言之,古代沒人用水銀灌小孩陪葬。

5

我國古代自奴隸社會開始,甚至更早以前,即出現(xiàn)了用活人殉葬的惡習。

用活人殉葬是一種慘無人道的罪惡方式。殉葬的可怕之處就在于,它是用極其殘酷的手段使活人非正常死亡后陪葬于墓主人身邊。

有自愿或強迫兩種形勢,但根據(jù)歷代記載來看,強迫永遠是殉葬的主流方式。只有很少一部分人,自愿獻身去追隨亡者。

為使墓主人去世后,保證其亡魂的冥福。他們?nèi)ナ酪院,這些殉葬者便被一起送入墓中陪葬。


而被殉葬者往往是墓主人生前的妻妾、侍從、奴隸、以及花錢買來的替代者,或通過武力手段強征的青年男女,甚至有些君主的大臣也曾被強制陪葬過。

《史記-秦本紀》曾記載了一個真實的故事。秦穆公生前即想有讓自己心腹大臣殉葬的想法。故在一次宴會中,趁大臣們酒酣大醉時,秦穆公對最倚重的三位大臣說到:“我們君臣,生時同樂,死后也要同哀!”三位大臣不知道是真醉了,還是故意不掃秦穆公的面子,竟然全部都痛快的點頭同意。不出幾年,秦穆公病死,這三位大臣和其余70余人皆被強制殉葬,一同跟著穆公進了地下。

除了以上這些人群,有些墓主人更是用幼童殉葬。

據(jù)考證自商朝開始,奴隸主即開始用童男童女殉葬。在此后的三千多年時間內(nèi),雖王朝幾易興衰、朝代幾十次更迭,中間曾有數(shù)任歷代帝王宣布廢除這一野蠻惡習。但用幼童殉葬的陋習時興時衰,依舊如幽靈一般未曾徹底消失。最近的一次購買童男童女殉葬的事情是發(fā)生是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

據(jù)《赤峰日報》記載,1943年,敖漢旗旗長道卜丹死后,下屬為其先后購買了四個小童殉葬。好在最終沒成功。

之所以上層統(tǒng)治者喜歡用用童男童女殉葬,是因為,他們認為剛出生沒幾歲的幼童身體具有靈根,故其對“靈氣”的感應要比成人強很多。

而墓主人死后若是用這類人殉葬,則能借助他們的“靈氣”使自己死后很快即可飛天成仙。

這些幼童直接殉葬也就罷了,事實是,他們在臨死前還要飽受嚴重摧殘!

根據(jù)對商朝大型墓葬的考古發(fā)掘,考古工作者發(fā)現(xiàn)了一個慘絕人寰,令人聞之色變的殉葬方式。

即這些幼童在殉葬前,為使他們的身體不過早腐爛。這些奴隸主竟然強迫這些幼童口服大量水銀。

而且還發(fā)現(xiàn)在他們身體上還有多處很深的傷口(主要分布在頭頂、后被、腳心等處)。經(jīng)檢測,這傷口里面被灌入了大量水銀。

為使這些幼童身體中水銀的分布均勻,他們都是在活著的時候被強行灌入。

如此一來,這些幼童就好比是我們在自然博物館中見到的動物標本一般。雖時過千年,但仍然可見其本來大致模樣。

殉葬是古代最殘酷的入葬方式。而用這樣的殘酷手段對待這些幼童,更是令人發(fā)指!可見在古代社會,統(tǒng)治者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真可謂是無所不用其極!

6

這個說法始見于《盜墓筆記》,說古代的王公將相用水銀灌了童男童女陪葬,而且還是在活著的時候就灌了下去。殘忍的令人發(fā)指。

但是,幸好,這種事不是真的。在歷史上從未出現(xiàn)過。

《盜墓筆記》的作者南派三叔之所以會有如此殘忍的想象,大概是來源于三個或真或假的“傳說”。

第一個是人殉制度。中國古代,長期存在人殉制度。以商朝的人殉規(guī)模最大、狀況最為慘烈;進入周朝之后由于周禮的普及,人殉制度遭到重大打擊,但是仍舊有殷商的遺民們在搞這種殘忍的活動。而受殷商文化影響的諸侯國如秦也在搞人殉。秦朝最后一次大規(guī)模的人殉就是在秦始皇帝駕崩之后。秦二世不僅將后宮中無子的女性都處死給秦始皇帝殉葬,而且還以殉葬為名逼迫自己的兄長自盡。人殉制度因為遭到儒家強烈的強烈敵視,所以在漢以后的中原地區(qū)銷聲匿跡。而邊緣地區(qū),尤其是外族政權的高層,仍舊不定時的有人殉出現(xiàn)。比如遼國述律太后就以斷臂為殉的代價,換取了強迫朝中重臣殉主的權力,由此達到清洗異己的目的。

到了元朝,人殉制度大規(guī)模復活。而明朝初期也承元宮舊制,在皇帝駕崩之后選一個或若干個妃嬪殉葬。而妃嬪的家族則會得到優(yōu)厚的待遇。這種慘無人道的后宮法度在明英宗時被徹底廢除。而清朝建立之后也有人殉,不僅宮廷有人殉,一些普通的八旗世家也都有殺奴殉葬的現(xiàn)象。

第二,是中國古代確實存在以水銀殮尸,保證尸體不腐。但由于水銀價格高昂,所以不是尋常的富貴之家能用的起的。比如宋仁宗生母李貴妃薨,當朝的劉太后便按宰相呂夷簡建議,以太后之禮厚葬。其中最后的程序就是向棺中注滿了水銀。

第三個就是一種迷信,即攝取童男童女的靈魂以合龍口。而且這種迷信從古至今都沒有記錄,只是在民國北伐前夕,在孫中山的陵墓即將完工之時,民間傳說石匠需要一百六十對個童男童女的生魂以合上龍口。正好此時市政府正在進行戶口和學齡前兒童調(diào)查,要把小孩的生日時辰報上去。百姓聞之無不色變,一時間中山陵攝魂的傳言在全城蔓延。 許多十歲上下的小孩胸前都懸掛上了一個紅布條,上面寫著一些奇怪的歌訣。譬如“石叫石和尚,自叫自承當;快快回家轉(zhuǎn),自己背石板”;“你造中山墓,與我不相干,一叫你魂去,再叫你去當”。

這幾個歷史真實存在過的事件被南派三叔重新糅合成了“水銀灌童男童女”守墓。雖說是小說家言不足為信,但是因為流傳范圍很廣,所以就有人信以為真。其實,我想告訴大家的是,我們的祖先雖不是人人堯舜,家家周孔,但也絕對不是那么邪惡。至少,那些把自己的祖先黑化成惡魔的人 ,才是更無恥的。

中山陵。

盜墓文化,洗白了一個最受人鄙視的罪行——偷墳掘墓。

人殉,人類文明與生俱來的丑聞。

7

謝謝官方邀請

還是因為古代的帝王封建迷信,他們十分想去世后也能過上好日子,最好是能位列仙班,每個人都想成仙,他們認為孩子尤其是那些童男童女,身上的仙氣是最足的。因此,如果讓童年童女來陪葬的話,那么這個墓室的主人,可能在死后就會成仙。因此,他們就會用童男童女陪葬。不得不說,古時候的封建迷信害了多少人。

8

人殉:古代愚昧的喪葬制度,古人認為死后跟活著是一樣的,只是去了另外一個世界,那些地位尊貴主,希望去了另外一個世界也能享受生前的待遇。

于是就有了活人陪葬的制度,甚至成為了古代的一種潮流。

用活人陪葬,可以理解為,墓主人到了另外一個世界需要人侍奉。那么為什么,要用童男童女陪葬?孩子又不能伺候人。

選擇童男童女進行陪葬,那是他們有著深入骨子的封建迷信,他們認為凡人也是可以成仙的。


人生短短幾十年,許多帝王還沒享受夠,例如秦始皇當年稱霸天下后便一直在尋找長生不老之術,但后來還是死了。這種觀念一直存在的,修道成仙是古代帝王的夢。

這些童男童女,在尋找的時候也是有講究的,據(jù)說這些孩子是天上的仙童,在天庭犯了錯,被罰下界“歷劫”的,通常不會呆很久,所以法師道長們還揚言,說這些孩子都是短命鬼,沒必要繼續(xù)長大。至于是不是,也只是他們說了算。

那么為什么要灌銀呢?還必須是在活著的時候!

灌銀:是為了能夠讓這些仙童能夠一直在墓中陪伴墓主,就在活著的時候向他們的身體里面灌入水銀。因為死后,血液停止循環(huán),灌進去,也起不了什么作用啦!

然后在他們身上涂上一層水銀,目的就是為了不讓這些孩子的身體千年不腐,這樣就可以讓墓主一直吸仙氣,有助于他們快速度成仙。

因為這些封建迷信,傷害了多少無辜的生命,那些可憐孩子都還沒來得及,認知這個是世界,就被殘忍的殺害。

9

在中國歷史甚至是世界歷史范圍內(nèi)都存在著一段時間,用活人為死人進行陪葬或殉葬的人殉制度,這種制度已經(jīng)有大量的考古發(fā)現(xiàn)作為證據(jù)。但是人性也只持續(xù)過一段時間,后來就逐漸廢除。當然還有殉葬的影子存在,那就是俑來殉葬,我們看到的秦始皇陵兵馬俑就屬于這個范疇之內(nèi)。

用活人為死人來殉葬的制度是社會發(fā)展一定階段,特權階層為了滿足心理要求而采用的強迫式的方法來構建自己強權政治的一種手段。當然這種殉葬制度的直接受害者,那些被作為祭品而殉葬的人們肯定是非自愿的現(xiàn)實需要,必定伴隨著暴力的壓迫。

隨著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對勞動力的需求越來越大,用青年勞動力進行殉葬,顯然不符合全面利用社會生產(chǎn)力的需求。另外隨著道義和人性思想涌起,權貴階層僅依靠暴力野蠻的政策對弱勢群體進行壓迫,勢必會帶來同樣暴力性的反抗,因此人殉制度隨之被廢除。

至于題主提到的,古代有人用水銀灌到童男童女的身體里,然后進行陪葬,這種情況,可能是我看的資料太少,從來沒有見到過。

古代尤其是史前社會中,由于社會經(jīng)濟不發(fā)達,居住條件、生活質(zhì)量較低,所以兒童早夭的概率非常高,所以會有很多兒童墓葬的出現(xiàn)。

灌水銀的兒童陪葬,這種現(xiàn)象可能多見于所謂的野史筆記小說,看個熱鬧就好了。

10

在古代,人們都比較迷信,都認為人死后會到地下另一個世界繼續(xù)生活,在中國的文化里,一些人生前積德行善的話死后就能進入天堂,而那些生前作惡的人都會被下入十八層地獄,承受油鍋刀斧之刑,所以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死后能夠進入天堂,尤其是那些帝王以及有地位和財富的人,他們更希望死后能繼續(xù)享受人間享受的一切,這久催生了一套完整的葬禮制度。


而這種活人殉葬的制度在商朝就已經(jīng)開始,那時候殉葬的大多是奴隸,主人死后為了能讓奴隸繼續(xù)到另外一個世界伺候主子,所以將生前的奴隸一并殉葬帶走了,到周、春秋、戰(zhàn)國、秦朝一直保留著殉葬習俗,秦國用活人殉葬始于秦武公,最終因為這種制度太殘忍,于公元前三八四年廢除活人殉葬制度。


到了漢唐之后這種活人殉葬制度已經(jīng)被以物殉葬制度取代,但是之后的少數(shù)名族入主中原還時有活人殉葬的情況發(fā)生,比較特殊的就是明朝,明朝朱元璋死的時候出現(xiàn)了后宮嬪妃殉葬的事情,可以說也是慘絕人寰,這也是朱元璋殘暴的體現(xiàn)。


漢代的時候中國的尸體的防腐技術已經(jīng)很成熟,我們今天發(fā)掘的漢代不腐女尸行追夫人就是很好的證明,但是另一種東西對于防腐作用更大,那就是水銀,如果注入體內(nèi)能保持尸體千年不腐。所以,古代的一些貴族以及皇室成員都認為,他們死后需要仙童指引才能升天,所以一般都會抓來童男童女,為了能夠保存他們的尸體不腐,一般是在活著的時候從頭頂開一個洞,然后將水銀注入其體內(nèi),這樣就保證了尸體千年不腐。


這些都是古人迷信以及古代社會不平等的等級制度造成的,可以說是異常殘暴,也幸好漢唐之后就沒有這種活人殉葬的制度存在,除了朱元璋以及一些外族,要不然中國歷史就會增添更多的血腥!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