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謝邀,胤禛(雍正)是康熙的第四子,胤禵是康熙的第十四子,二人還有個共同的母親——德妃。換言之,雍正和胤禵是親兄弟,然而令人不解的是,在"九子奪嫡"事件中,親兄弟關(guān)系不好,老十四和同父異母八阿哥卻打的火熱,這到底是為什么呢?

(四爺雍正)

其實這從他們平常言談舉止和做事風格就可以看出端倪。也應(yīng)了那句話:"人以群分,物以類聚。還有就是"道不同不以為謀"的道理。

我覺得老十四和他的四哥雍正脾氣秉性不和,倒是和八阿哥氣味相投,也可能覺得他四哥雍正陰險狡猾吧。

據(jù)說八阿哥胤禩從小聰慧,這和老十四差不多,八阿哥長大后才華橫溢,為人彬彬有禮,并且隨和沒有趾高氣揚的做派,這在諸皇子中是難能可貴的,因此也得到了朝中大臣的擁護,老十四最早追隨八阿哥,也是被其人格魅力吸引,老十四其實就是一個任性而為的小少爺,在政治上沒有野心,跟著八阿哥充其量也不過是個粉絲罷了,沒有什么計謀為老八出主意。唯一有的也不過是"忠心無二"的決心。
(老十四胤禵)

這從他維護八阿哥的利益可以看出來,他為了八阿哥可以舍棄自己的生命。當八阿哥和原太子爭奪皇位的時候,康熙怒斥胤禩"妄蓄大志、企圖謀害胤礽"時,胤禵挺身而出,跪奏曰:“八阿哥無此心,臣等愿保之!”

胤禵為了保護八阿哥不惜杵逆龍鱗,惹的康熙帝震怒,“出所佩刀欲誅胤禵,."多虧皇五子胤祺跪向老爸求情,這才死罪免過,打了老十四三十大板?梢娎鲜暮桶税⒏绺星樯詈瘛

在九子奪嫡中,老十四的哥哥雍正剛開始是中立者,哪一派也不參與,實際是暗里用力,這也是他最后突然奪位成功的原因。

有道是,"咬人的狗不叫,"雍正就是吃人不吐骨頭的狗,老十四最看不上四哥的陰險,雍正同樣看不上唧唧歪歪,整天嘻嘻哈哈的小弟。

其實這也不難理解,胤禵是最小的兒子,平?滴醴趴v慣了,按說漢朝帝王都是愛長子,也許長子不成器,讓康熙傷透了心。

當老八爭皇位失敗后,康熙轉(zhuǎn)而喜歡老十四,老八心想,我倆是鐵哥們,誰做皇帝也一樣,老八反過來極力擁護老十四為接班人,此時康熙也有意培養(yǎng)老十四,讓他統(tǒng)兵出征西藏,然而,就在老十四平叛成功后,老爸康熙突然去世了,是四哥雍正在朝很快奪位,于是命人收了老十四的兵權(quán)。從這件事來看,雍正視老十四和老八為眼中釘肉中刺,視為他奪權(quán)路上的絆腳石。

(八阿哥胤禩)

老十四回京后,見到四哥也不行君臣之禮,這讓雍正當著滿朝文武臉上無光,當時的侍衛(wèi)連錫拉著他下跪,他大罵連錫是狗奴才,還讓四哥評理,說,"若我有不是處,求皇上將我處分;若我無不是處,求皇上即將拉錫正法,以正國體。"

老十四也太天真了,雍正害怕的就是這些和他爭位子的人,不殺他和老八實際就是對他們開恩了,雍正心中暗笑,我咋有這么蠢的弟弟?

還沒等雍正表態(tài),老八打圓場了。說,你還是跪拜皇帝吧,"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還是認了吧。于是老十四撲通就跪下了?梢娎鲜暮退税⒏缇褪菈蜩F的。估計四哥心里酸溜溜的吧。

綜上所述,親兄弟老十四和老四脾氣秉性不和,造成了關(guān)系不好,相反,老十四和老八相互欣賞,彼此相互幫助和尊敬,造成老十四和老八走的很近。

(康熙)

【我是秉燭讀春秋,歡迎加關(guān)注,點贊和留言評論】

最佳貢獻者
2

有個詞叫血濃于水,但對胤禛和胤禵這兩個親兄弟而言,貌似并不適用,從小到大沒有親情的培養(yǎng)過程,也沒有真正的利益糾葛,真正發(fā)生大事件還是疑似奪位,這哥倆的關(guān)系能好?不能夠。

由順治二次登基到康熙年間,滿八旗開枝散葉,人數(shù)也呈現(xiàn)逐年遞增的態(tài)勢,所以他倆的母親烏雅氏,雖然是滿洲正黃旗,但是僅憑這樣的身份就想提高身價,那是萬萬不能的,13歲入宮算是白板一塊,生下胤禛后才賜嬪位,但也沒有資格撫養(yǎng)親子,不得不說,這對人母來說是一種非常痛苦的折磨,畢竟是自己第一個孩子,只能看著胤禛交由她人撫養(yǎng)。

無論是何原因造成胤禛的離開,從母性上來說,畢竟烏雅氏虧欠了胤禛母愛,但尤其到了胤禛即位后,德妃的表現(xiàn)好像對這個兒子極其不待見,德妃也沒留下心路筆記什么的,我們只能猜測,正是因為失子之痛,讓烏雅氏更加想要一個孩子,自己獨立撫養(yǎng),也是心想事成,時隔兩年,她的第二個兒子胤祚出生,可惜5年后,胤祚夭折,德妃再次陷入失子之痛。

盼來盼去,年復(fù)一年,生出來女兒三個,最終才生下了胤禵,那個時候烏雅氏已經(jīng)一路由白板升到了嬪,又由嬪晉升到妃,她具備獨立撫養(yǎng)自己骨肉的權(quán)利,親手帶大的胤禵,能不把自己所有的母愛,所有的感情都毫無保留的傾注給他么,所以同是兒子,也就有了遠近親疏,這也不算奇怪,不過烏雅氏也確實有點問題,僅此而已。

鋪墊過后,我們知道,胤禛并非烏雅氏帶大,他是由佟佳氏撫養(yǎng)成人的,做為康熙的第三任皇后,身份貴重,大名鼎鼎的“隆科多舅舅”就是佟佳氏的弟弟,以這后臺來看,胤禛自小也是多占便宜少吃虧的主兒,直至成人,也就他敢搶胤礽的“走私”生意。

再看這邊的胤禵,貌似得到了母親的更多關(guān)懷,但是出身問題始終縈繞,揮之不去,這讓胤禵對胤禩有種同病相憐的感覺,出身同樣不高,要靠自己的努力才能拼出一份前程、一條坦途,但是皇位之爭哪來的什么坦途,試想,如果僅僅是結(jié)黨老四的話,胤禵用得著玩命么?

正在康熙帝斥責胤禩的不良居心的時候,胤禵竟然在康熙氣頭上力挺胤禩,如果不是老五,胤禵怕是會被康熙真的一劍捅死,所以我覺得這里面必定夾雜著一些個人感情因素,而并非全是政治企圖,回過頭來看出身,再看后期胤?等人對老十四的支持,不難發(fā)現(xiàn),雖然各懷鬼胎,這里面多多少少也有抱團取暖的悲愴調(diào)調(diào),同是表面親近,實際不受待見的人,一到事兒上,立馬看出皇帝老爹對這些兒子的親疏了。這是奪嫡上半場的背景。

總結(jié)來說,胤禛和胤禵關(guān)系真不咋地,其中原因之一,胤禛和胤祥的脾氣對路,胤祥的感恩心忒強,搞得胤禛都被感動了,他倆無與倫比的好,年齡相差也并不很大,算是一起長起來的,胤禛對胤祥的人品、秉性都是非常看重的。

胤禵這方面,見不到面是不可能,但是成長環(huán)境會有不小的差別,說白了,也玩不到一塊去,胤禛的臉也是硬了些,沒辦法,天生就這脾氣秉性,不明就里的人看到,只能是覺得他不好相處,甚至有點裝,能和老四玩到一塊兒的,也就胤祥。

以胤禛的隱忍性子,他不會把本心露給別人,落人口實,他就一直默默的看著,氣著,當親王那陣子,潛邸不是沒人,很多人都勸胤禛籌謀一下,但無一例外的都被痛斥一番,包括年羹堯,對他的口氣同樣很不客氣,可見胤禛的翻臉速度。

而此時,因為上次的充斥胤禩事件,康熙帝消氣后,一是覺得太過沖動,影響了本來不錯的父子關(guān)系,胤禵恐怕會真以為他這個當?shù)臅缌怂怯X得胤禵護親情,懂感情,仁義厚道。比如胤褆這位嫡長子,看到胤礽倒大霉恨不得抄家伙就上,剁了胤礽,有點當初莽古爾泰弒母的風格,這種人誰都無法容忍的,反觀胤禵呢,還不錯,懂的兄弟親情,知道回護兄長。

康熙帝是否不合時宜的錯發(fā)了誤導(dǎo)信號呢?玄燁到死也沒說,我們只能看他的做為,他的做為是讓人充滿美妙遐想的,尤其是胤禵,包括四爺黨也頻頻示好,好像九子奪嫡的迷霧即將散去,一切終將露出端倪。

西北邊陲大亂,策妄阿拉布坦的胸膛藏著一顆并不怎么安分的心,聲東擊西之下,竟然想染指西藏,誰的身體誰知道,康熙帝當然明白自己不再年輕了,親征這類事可能會真的要了自己的命,尤其是讓胤礽這個逆子氣出了心悸的毛病以后,自感身體大不如前,所以決定讓胤禵“代父”出征,一是康熙帝有心無力去不了,二是雖然去不了但這事太過重大,所以無論是在出征造勢上,還是儀式規(guī)格上,都有超出,然而這就更令胤禵浮想聯(lián)翩,想象空間巨大!

是我們這些現(xiàn)代人理解錯了么?我只知道,胤禵班師回朝已經(jīng)有人跪迎于他了,一時間成為角逐場上冉冉升起的政治新星,所有人都知道,康熙帝不知道?僅以當時的態(tài)勢考慮,只有兩個可能:

①利用胤禵施障眼法,讓胤禵吸引火力和注意力,變相保護胤禛。

②真的有心,但也真的沒有想好是否傳位十四。

美女作伴之下,在軍中飲酒,可能也是讓康熙帝看清了胤禵的不堪重用吧,至于為什么打了勝仗,那是康熙帝運籌帷幄,他才是真正的遙控掌軍人,現(xiàn)在看來,無論是送行的隆重,還是所謂的大將軍王頭銜,也不過是把胤禵當做支起軍心的幌子罷了。

就在胤禵頭頂著大將軍王的耀眼光環(huán)而意氣風發(fā)的時候,雍正已經(jīng)繼位成功,回到京師的胤禵一時適應(yīng)不了這角色的變換,在拜祭康熙的時候,不肯向雍正帝下跪,有侍衛(wèi)來拉,他還將了雍正一軍,要么侍衛(wèi)死,要么處分我,而已經(jīng)接受現(xiàn)實的胤禩則讓胤禵下跪,胤禵雖然聽勸,但是下跪后,心內(nèi)猶自憤憤不平,一聲不吭,絲毫不具臣子之禮,這是顯而易見的。

不單要接受雍正帝繼位的結(jié)果,還要接受自己被改名字的現(xiàn)實,允禵心中的憋悶可想而知,幾經(jīng)沉浮之后,最終允禵被革去爵位,囚于景山壽皇殿,直到乾隆帝登基,允禵才被釋放,封奉恩輔國公,十年后封貝勒,轉(zhuǎn)年晉升為君王,授正黃旗都統(tǒng),又七年過完跌宕起伏的一生,謚號“勤”。

雍正帝和允禵的一生,早期并無什么交集,維系兄弟關(guān)系的也僅僅就是血脈而已,相互之間,誰都看不慣誰,胤禛愛胤祥,胤禵愛胤禩,只不過后來自己有了“基本面”,允禵才開始活動心思籌謀得繼大統(tǒng),正處于人生巔峰洋洋得意,不料一朝跌入谷底,要向關(guān)系最不好的,最不起眼也最不可能得繼的兄長叩首稱臣,繼而怠慢獲罪。

雍正好歹還念著同母的這份香火情,沒有直接下死手,一應(yīng)待遇雖然想都不要想,但是能活到乾隆二十年肯定不會僅僅是因為允禵體格好,雍正沒有真正苛待他才是真的,沒辦法,沒有必要的溝通和交流,即便是同母所出又如何呢,他倆屬于互相“傷害”,相互不親,不及一起長大的兄弟。

而即便他們這對親兄弟沒有分開,并且在同樣環(huán)境一同長大,兄弟情深,關(guān)系好到無以復(fù)加,又如何呢?遇到皇位之爭,哪里會有什么親情,最終還不是你死我活的結(jié)局。

3

問題,主要出在一個女人身上。

這個女人不是馬爾泰若曦,而是德妃烏雅氏。

烏雅氏是四阿哥胤禛和十四阿哥胤禎的生身母親,也是康熙眾多女人中的生育冠軍,是甄嬛式的宮斗大師。

1,烏雅氏出身特殊。

雍正就自稱母后是出身于“本朝舊族,創(chuàng)世名家”。 實際上,烏雅氏的祖父額參曾任膳房總管,為內(nèi)務(wù)府包衣。雍正不愿意承認自己是包衣奴才的后人,因此改掉了這部分歷史。

2,烏雅氏生雍正,佟佳氏養(yǎng)雍正。

康熙十六年,康熙冊封后宮,一口氣封了八個主位(一個貴妃,七個嬪),烏雅氏沒有入圍,微分卑微。

康熙十七年,雍正出身,未滿月就報給了貴妃佟佳氏。也就是說,烏雅氏幾乎沒有撫養(yǎng)過雍正。雍正自己也說:“生恩不及養(yǎng)恩大!痹谟赫男闹,六宮之首的養(yǎng)母佟佳氏才是自己的母親。

也許,雍正曾經(jīng)鄙視生母的出身卑微,導(dǎo)致與生母烏雅氏,弟弟胤禎關(guān)系十分緊張。在烏雅氏眼中,只有胤禎才是自己的兒子,而胤禛是自己兒子的政敵。

3, 胤禎失去皇位繼承權(quán),連名字都丟了。

九子奪嫡過程中,烏雅氏毫無疑問是支持兒子胤禎,胤禛的意外獲勝,讓讓他徹底絕望了。

在烏雅氏眼中,胤禛不僅搶走了胤禎的皇位,還給胤禎改名為允禵,還使他們母子再不能相見,心中怨毒可想而知。

因此,烏雅氏連太后都不想當了!

4,烏雅氏拒絕太后位,使雍正繼位合法性存疑。

《清世宗實錄》中記,烏雅氏聽說雍正即位,異常冷淡地說了一句:“欽命吾子繼承大統(tǒng),實非夢想所期”。

《清世宗實錄》記載有烏雅氏對太后之位的推托:“皇帝繼承大統(tǒng),當然要接受群臣的朝拜和祝福。但來向我行禮,實在沒有必要,也跟我毫無關(guān)系。況且先帝剛剛駕崩,我不穿喪服而穿朝服來接受新皇帝行禮,實在心中不安,所以,向我行禮的事兒,拉倒吧!

烏雅氏當了皇太后,卻沒有在慈寧宮或?qū)帀蹖m居住,一直住在當妃子時所住的東六宮之一的永和宮,直到病死。

5,如此母子,如此兄弟,令人唏噓。

雍正還有一個“舅舅”,就是隆科多。隆科多和年羹堯一起把雍正扶上帝位,正是因為隆科多是雍正養(yǎng)母貴妃佟佳氏的弟弟。

烏雅氏恨佟佳氏,也恨隆科多,更恨雍正。母子關(guān)系處到這一步,也是沒誰了!

允禵是雍正皇位的潛在威脅,在雍正一朝永無出頭之日,也是可悲。

帝王之家本來就沒有什么兄弟真情,如果存在皇位競爭,更不用考慮是不是同母所生了。

歷史上同母所生但勢不兩立的兄弟也不是只有這兩位。曹丕和曹植都同母兄弟,斗得不可開交,李世民和李建成李元吉是同母兄弟,你死我活,李世民的兒子李承乾李泰也是同母,照樣斗。

更多精彩歡迎關(guān)注丹水秋風!

4

在康熙晚年的九子奪嫡中,胤禛和胤禵為同母所生,比起另外幾個同父異母的兄弟,算是至親骨肉。但是不要忘了,即便在平民百姓家中,兄弟反目的情況也絕非稀奇,而身在帝王世家,又怎會都是一番和氣呢?胤禛與胤禵關(guān)系不好,甚至在胤禛繼位后,還將自己的親兄弟圈進起來,無外乎是為了利益和權(quán)力罷了。

(愛新覺羅·胤禵)

由于康熙早年所立太子胤礽失寵,曾先后兩次被立、兩次被廢,因而使得其余幾位成年的皇子都垂涎于皇位,進而展開了激烈角逐,史稱九子奪嫡。早在年幼時,皇四子胤禛與皇十三子胤祥關(guān)系就非常親密,并經(jīng)常陪同康熙出行。而在九子奪嫡過程中,胤禛與胤祥也可算作統(tǒng)一戰(zhàn)線上的合作伙伴。

(愛新覺羅·胤祥)

那么,為何胤禛與自己的親兄弟胤禵反而并不融洽呢?這還要從兩人的成長經(jīng)歷說起。胤禛和胤禵雖同為一母所生,但卻并沒有一同長大。二人相差十歲,并且年長的胤禛是被佟貴妃收養(yǎng),年幼的胤禵隨生母長大,兄弟兩人幼年時缺少感情基礎(chǔ)。

在康熙朝,受佟貴妃收養(yǎng)的皇子不在少數(shù),胤禛只是其中之一?滴跸轮济≠F妃收養(yǎng)、教導(dǎo)皇子,是因為佟貴妃僅曾育有一女,且不幸夭折,加之康熙對佟貴妃比較寵幸,所以從眾皇子中擇優(yōu)交由佟貴妃撫養(yǎng)教育。而佟貴妃死后,也被康熙追封為皇后。

(佟貴妃)

當然了,沒能從小一起長大,也不代表就非得感情不和,但這總能算作一個重要原因吧!而更為重要的是,皇十四子胤禵,也是胤禛奪取皇位過程中的主要障礙之一,因此兩人自然不會有太深的感情,甚至還在日后徹底反目。胤禛登基后,將胤禵派去守皇陵,又于雍正四年(公元1725年)改為圈禁,直至乾隆繼位,才將其釋放,使之重獲自由。

5

四阿哥胤禵和四阿哥胤禛兩個人都是“九子奪嫡”的主角,而且還不在同一個奪嫡陣營,關(guān)系肯定好不到哪去。奪嫡大戰(zhàn)的前期十四阿哥處處與老四作對,后來隨著參與奪嫡的各位皇子一個個出局,奪嫡大戰(zhàn)進入白熱化階段,最有希望被康熙立為儲君的就剩老四和老十四兩人了。所以,兩人最后可謂是針鋒相對!

他們倆本是一母同胞的親兄弟,但是在參與奪嫡的過程中,卻是始終處在兩個陣營中。老十四一開始就被老八胤禩他們拉攏起來,成為“八爺黨”的一員,而老四最初是站在太子這邊的,太子未被廢時,處處維護太子。此時兩人的政治立場就已經(jīng)背道而馳了,一個專門拆太子的臺,一個用心輔佐太子。

等到太子兩度被廢,徹底與皇位無緣之后,其他皇子的機會就來了,原則上作為康熙的兒子,參與奪嫡皇子們都是有可能成為新的太子儲君,但是老大、老三、老八等人先后都因為種種原因要么自己退出,要么被康熙直接排除在儲君人選之外,剩下的皇子之中,最被看好的也就省老四和老十四兩人了。而且,最后兩人均被康熙委以重任,老四晉封親王,在內(nèi)協(xié)助處理朝務(wù);老十四被封為大將軍王,在外領(lǐng)兵打仗。

這樣的安排,除了康熙自己,其他人根本就看不出來誰會成為新的太子人選,甚至連他們自己都不知道。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他們都以為自己會成為儲君,相互誰也不服誰,處處針鋒相對。以至于最后在雍正大位已定的情況下,其他黨派陣營的人都已對雍正俯首稱臣,老十四胤禵仍然對雍正繼承大統(tǒng)心懷不滿。

所以,無情最是帝王家,在皇位的巨大誘惑面前,哪怕是一母同胞的親兄弟,也不會顧及血濃于水的親情!

6

雍正兩兄弟的感情不好,得從他們的母親德妃烏雅氏說起。

彼時,雍正剛一出生,就被送給當時的皇后佟佳氏撫養(yǎng)了,因為那個時候德妃還不是一宮主位,沒有權(quán)力養(yǎng)育自己的兒子,而皇后那會兒恰巧也沒兒子。

自己生的孩子卻沒有撫養(yǎng)權(quán),也算清朝皇宮一個特殊的地方,大部分朝代都是母以子貴,但清朝有點兒子以母貴,母親地位不夠高,就沒有權(quán)利撫養(yǎng)自己的孩子。

可以想見,德妃起先對于不能撫養(yǎng)自己的孩子是滿懷怨恨的,而雍正自己的地位也很微妙,他歸皇后撫養(yǎng)又不是皇后的親子,想來對德妃有親近的想法,但并不敢有親近的舉動,怕自己的立場讓養(yǎng)母傷心,但對于這一點德妃并不體諒,相反把怨恨的情緒也發(fā)泄到雍正身上。

后來,皇后佟佳氏去世了,雍正也長大了,他與德妃母子間長久的隔閡,已經(jīng)很難消除了,而且德妃自雍正之后,又夭折了一個兒子,后來又連續(xù)生了好幾個女兒,在古代,無論民間還是皇宮,沒有自己的兒子地位是不穩(wěn)的,直到生了皇十四阿哥胤禵,德妃才有了底氣。

本來德妃對雍正就沒有養(yǎng)育之恩,加上自己又生了兒子,這時她的地位上升,完全可以自己撫養(yǎng)兒子,對于十四阿哥,德妃傾注了全部的愛意,本來對雍正稀薄的愛意,更是所剩無幾了。

雍正是渴望母愛的,看著母親全情投入地愛著自己的弟弟,卻忽視了他,怎么可能不失落,不產(chǎn)生怨恨的情緒呢?

而且,他與十四阿哥的年齡相差很大,又沒有在一起生活的感情基礎(chǔ),他與十四阿哥的關(guān)系還不如十三阿哥,這兩人才是一起長大的兄弟。

后來隨著十四阿哥長大,也加入九龍奪嫡中,兩兄弟又成了皇位的競爭對手,皇權(quán)的斗爭從來都是血淋淋的,在這個過程中德妃并沒有起到調(diào)和的作用,相反一直在幫著十四阿哥爭權(quán),這樣的母親和弟弟,對于雍正來說都是傷害,所以雍正后來會軟禁十四阿哥,已經(jīng)算是念著一母同胞手下留情了。

這世上愛和恨都不是無緣無故的,不是嗎?

7

大家知道,清朝的康熙皇帝一生為政寬仁,為開創(chuàng)“康乾盛世”立下了不朽的功績,但是他畢竟還是有所疏忽的,那就是在康熙晚年,九個兒子為了爭奪未來的皇位繼承權(quán),展開了名為“九子奪嫡”的政治斗爭,在這場斗爭之中,最有希望成為皇帝的就是四阿哥胤禛和十四阿哥了,而實際上,兩位皇子都是同母兄弟,為何在爭奪皇位的過程之中,兩者卻反目成仇,從此水火不容呢?

這就要從康熙晚年嚴峻的斗爭形勢說起了。在爭奪皇位的過程之中,康熙皇帝兩次廢掉太子胤礽,并且圈禁了大阿哥胤禔,毫無疑問,康熙皇帝是在向皇子們發(fā)出警告,誰敢在生前動自己的權(quán)力一根汗毛,那么他就不得善終!在如此強大的政治壓力面前,老三、老八等人都被迫退出了皇儲之爭,只剩下四阿哥胤禛和十四阿哥胤禵了。

而十四阿哥胤禵個性爽直,重情重義,他從小和為人謙和的皇八子胤禩惺惺相惜,因此在皇位競爭之中兩人結(jié)為同盟,成為了四阿哥登基的最大阻礙?滴跷迨吣,胤禵更是被康熙皇帝派往西藏評定叛亂,手握數(shù)十萬大軍,并且深得康熙皇帝的信任,因此一時之間,兩人之間的皇位競爭陷入了白熱化階段。

但是胤禵卻也有一個致命的不利因素,那就是他長期遠征在外,在京城之中的那一幫人又不受康熙皇帝的寵幸,因此康熙皇帝去世之后,他就喪失了繼承皇位的機會?滴趸实廴ナ乐蟮牡诙欤腔鶠榈鄣挠赫实劬土⒖替(zhèn)壓了京城之中的反抗勢力,并且派人立刻收繳所有康熙皇帝和十四阿哥胤禵相互來往的奏折和密信,很顯然,雍正皇帝是要徹底抹除十四阿哥能夠即位的蛛絲馬跡。

得知這個消息之后的十四阿哥自然十分悲憤,他被雍正皇帝押回京城的時候,見到雍正皇帝都不下跪,很顯然他在心里是不服氣自己的哥哥當皇帝的。后來,雍正皇帝將他的弟弟胤禵囚禁了十余年,直到乾隆皇帝即位之后,他才被釋放出宮,但是他人生之中最寶貴的十年都在皇室的囚禁之中度過了,就算想要有所作為,如今的局勢卻早已經(jīng)物是人非了。于是,他只能在乾隆皇帝的照顧之下渾渾噩噩生活了數(shù)十年年,最后在乾隆二十年凄然離世。

8

親生兄弟分二種。

一種是同一個母親,但不是同一個父親。或者是同一個父親,但不是同一個母親,如胤禛和胤禟,胤禩,胤祥,胤祺都是這樣的兄弟。

另一種是同一個父母親。如胤禛和胤禵(四阿哥和十四阿哥),都是康熙和德妃烏雅氏所生,如胤禟和胤祺(九阿哥和五阿哥),都是康熙和宜妃郭絡(luò)羅氏所生。

在帝王家,所謂的“天家沒有父子之情,也沒有兄弟之情!敝v得是太對了,為了爭奪帝位和江山,夫妻,父子,兄弟情分只是遮眾人耳目的,背后卻是充斥是無數(shù)的罪惡和血腥,甚至是撕破臉皮的當面廝殺。

因此,雍正和胤禵是親兄弟,卻是奪嫡的仇家,關(guān)系怎么可能會好呢?

9

身為親兄弟,生在帝王家,除了因為親情關(guān)系,還有利益關(guān)系和人性弱點。

第一,德妃偏愛小兒子。

當年德妃生下胤禛時,位份很低,康熙皇帝為了安慰剛剛失去孩子的佟佳氏,便把小胤禛養(yǎng)在了皇貴妃佟佳氏的膝下,所以德妃和胤禛兩人之間的母子關(guān)系并不親近,對于養(yǎng)在自己身邊的十四子胤禵卻十分喜愛,這種骨肉親情,胤禛心里難保不會有齟齬。



第二,陣營不同。

胤禵是八爺黨的人,一直和老八,老九,老十是一個陣營,但是也獨立在這個陣型之外,并沒有選擇自己的哥哥,除了因為關(guān)系不親近,多半還是因為意見不統(tǒng)一,政見不同,而且兩個人也可能會因為是親兄弟的原因才不在一起吧?即便和老八在一起,也不是全心全意支持老八,誰不想做皇帝呢?



第三,人性弱點。

在帝王家,如果沒有想要做皇帝的野心,即便兩個人不親近,也可能不至于這么水火不容,最多是中立,但是一旦有了奪嫡之心,相互之間的利益關(guān)系就有沖突,作為親兄弟,關(guān)系不好,也有可能會產(chǎn)生一種,我坐不上皇位,你也不能做,寧愿讓給別人,多少朝代的皇帝,在國家大敵當前之時,因為受到小人的挑撥,不顧外敵襲擾而殺了忠臣良將,導(dǎo)致國家無可用之將,最后亡國。(和老J的攘外必先安內(nèi)政策是一個道理)



最后雍正坐上皇位,殫精竭慮的收拾康熙留下的爛攤子,充實國庫,最后為乾隆盛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chǔ)。

10

生在皇家的人,和很多人都是不一樣的,他們雖然有很多人都羨慕不來的權(quán)利和生活,但是卻沒有平常百姓的真情實感,上天是公平的,給了一樣?xùn)|西,肯定會從你的身上拿走另一樣;都說自古帝王皆無情,并不是他們無情,而是他們根本就沒辦法有自己的感情,在皇家里面,因為利益的相爭,就算是親兄弟之間也是會有隔閡的,因為他們阻擋了各自的利益,就像是胤禛和自己的親弟弟胤禵一樣。

他們兩個人可是真正的親兄弟,同父同母所生的,但是他們之前的感情一直都不是很好,所以很多人都超級的好奇,為什么雍正和14阿哥是親兄弟,但兩個人的關(guān)系卻不好?最終還成為了對頭呢?其實在清朝是有一個制度的,在孩子出生之后,就會被奶媽抱走,一般是不會在生母的面前上大的,這也是后宮女子的悲哀,他們認為這樣不會讓皇子們被親情所羈絆,在今后的生活中能有自己的一番天地,所以一般的皇帝對于自己的母親,感情都不是特別的深刻,對于她們的只有尊敬,所以雍正和胤禵之間的感情可以說是幾乎沒有,只有和自己從小在一起玩到大的胤祥和雍正的感情才好。

畢竟一個人在皇宮中生存是很不容易的,身邊肯定得有一個玩伴,那時候因為胤禛和胤祥在一起長大,胤禛經(jīng)常保護胤祥,所以兩個人慢慢的就成為了很好的兄弟;本來胤禛和親生弟弟胤禵的關(guān)系還沒有那么的差,一直到胤禵站錯了隊伍,跑到了八阿哥的麾下,從那時候開始,他們之間的關(guān)系就惡化了,想看互相厭棄,除了血緣的維持之外,其他的感情都是一概沒有;況且那時候的胤禵是在德妃的羽翼下長大的,有親生母親的照顧,成長環(huán)境也不一樣,胤禛說實話是有點嫉妒的,可德妃并不看好自己的這個兒子。

慢慢的胤禛和胤禵之間的關(guān)系就越來越差了,胤禵經(jīng)常在外面打仗,很多的人情世故他根本就不懂,在胤禛的手下也是吃了不少的虧,而胤禵也就更不喜歡胤禛了,哪怕他是自己的親哥哥,也是么有感情的,還不如八阿哥來的親切;說實話他們兩個人也算是宮廷中的一個犧牲品吧,就是因為怕他們兄弟之間做大了,皇帝才會分開母親和孩子,但是久而久之各個皇子之間的關(guān)系也就愈發(fā)的不好,可能在皇帝看來,這是他們必須具備的性格,不能拉幫結(jié)派,但沒有人想過在他們小時候,內(nèi)心的想法是什么。

雖然說雍正在即位之后,沒有對14阿哥做出很嚴重的處罰,但和13阿哥相比較,14阿哥的下場也是很悲慘的,他們親兄弟之間的感情是永遠也不可能縫合了,留給后人的也只有一片唏噓之聲,一路的成長陪伴自己的只有孤獨。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wù)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