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太宗是封建王朝第二個皇帝。那么歷代王朝,究竟哪個太宗厲害呢?這需要全方位對比,不能只看一方面。綜合分析對比太宗們的文治武功,唐太宗李世民(598年或599年——649年)就脫穎而出,當居首位。



一.“武功”蓋世。

李世民少年從軍,聰明果敢精于騎射,屢立戰(zhàn)功。615年隨軍救出被突厥軍圍困的隋煬帝。616年,唐國公李淵被任命太原留守,李世民隨父多次出征平叛、擊退東突厥的進犯。617年,李世民說服父親李淵起兵反隋,史稱“晉陽起兵”,親自率領(lǐng)右三路大軍攻占長安,被封為秦國公。李淵允諾事成后立李世民為太子,事成后實際立嫡長子李建成為太子,為玄武門之變埋下禍根。

618年,李淵稱帝,封李世民為秦王。此時,唐并未統(tǒng)一中國,只占有關(guān)中和河?xùn)|一帶。秦王李世民開始四方征討,最終統(tǒng)一中國。尤其是虎牢之戰(zhàn),李世民一舉殲滅盤踞在河南的王世充和盤踞在河北的竇建德兩大軍事集團,使唐獲得華北統(tǒng)治權(quán)。唐的建立和統(tǒng)一,李世民居功至偉,軍功蓋世,聲望鼎盛,名聲顯赫。對于李世民的天大功勞,李淵封無可封,破天荒地封李世民為天策上將,位高于王公,并允許天策府自置官屬,形成一個小朝廷,李世民開始四方廣招賢才。李建成感到威脅聯(lián)合李元吉多次謀害李世民,關(guān)鍵時刻李世民作出唯一的一次反擊,這就是玄武門之變。

626年,唐太宗李世民繼承大統(tǒng)。

李世民在位期間,開疆拓土,先后殲滅東突厥、薛延陀,平定高昌、龜滋、吐谷渾等,重創(chuàng)高句麗。設(shè)立安西四鎮(zhèn),經(jīng)略絲綢之路。大唐威名遠播,四方臣服。

二.文治天下。

唐初,全國歷經(jīng)隋煬帝暴政導(dǎo)致的嚴重戰(zhàn)亂,人口銳減。貞觀初只有200萬戶,百廢待興,國力衰微。馬上皇帝李世民又如何治理天下?

吸取隋亡教訓(xùn),減輕賦稅徭役,鼓勵農(nóng)桑,李世民也克制私欲節(jié)儉生活。

招賢納士,鼓勵諫言,最有名就是魏征,魏征本是李建成對抗李世民的重要謀士,玄武門之變后,李世民以博大的胸懷招攬魏征,魏征一生向李世民進諫言200余次。有一次李世民正在玩鳥,魏征來了,李世民忙把鳥藏在懷中,魏征察覺后裝作不知,慢條不理地處理完事情后才磨磨噌噌離開,李世民忙拿出鳥,發(fā)現(xiàn)喜愛的鳥已經(jīng)死了。窺一斑可見全豹,李世民的偉大由此可見端倪。



清明政治,李世民注重吏治建設(shè),不定期檢查,并把自己選定官員的功過記在屏風上,作為升降的依據(jù)。

經(jīng)略絲綢之路,實行開放政策。經(jīng)過絲綢之路,中外經(jīng)濟文化交流昌盛起來,著名的唐三彩就有相應(yīng)題材作品。開放政策下,李世民提倡睦鄰友好,深受北方各少數(shù)民族歡迎,他們尊稱唐太宗李世民為“天可汗”。中外使者頻繁往來,玄奘出使天竺(《西游記》原型)等。

649年7月10日,唐太宗李世民去世。經(jīng)過23年努力,社會安定,經(jīng)濟恢復(fù)并穩(wěn)定發(fā)展,中外經(jīng)濟文化交流頻繁,疆土遼闊,四境平安,為大唐盛世奠定良好開端。

唐太宗李世民文治武功均屬上乘,是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戰(zhàn)略家、詩人。所以說太宗當中首推李世民。

最佳貢獻者
2

一提到“太宗”,就會想到唐太宗李世民。其實,他和最厲害的“太宗”相比簡直相差十萬八千里。中國歷史上的“太宗”有好幾十個。最厲害的是誰呢?下面我為您揭曉這個謎底。

“太宗”是中國古代帝王的廟號,古代開國皇帝廟號通常為“高祖”或者“太祖”,第二代帝王的廟號一般就叫“太宗”。

下面我都把他列舉出來,大家看看誰最厲害。謎底在你看的過程中將會揭開。

從商朝說起。

商朝的太宗:太甲。曾經(jīng)被流放!耙烈盘住,重新當政后能修德。

漢朝:漢太宗,也就是漢文帝劉恒,開創(chuàng)了“文景之治”。算是一個比較厲害的皇帝。不過也只能算比較厲害。

三國時期,東吳:吳太宗孫休。此人不提也罷。

兩晉:晉太宗司馬昱。司馬昱名為皇帝,卻多受權(quán)臣桓溫牽制,“拱默守道而已”。在位僅八個月后,憂憤而崩。也就不多說了。

五胡十六國:成漢太宗李雄;后趙太宗石寇覓;前涼太宗張茂;西燕太宗慕容沖;前秦太宗苻登。

這些人五胡亂華,紛紛登場。都是些短命王朝。和厲害也沾不到什么邊。沒有幾個好人。

南北朝時期:

1.北魏:太宗拓跋嗣。開疆拓土,一代英豪?上в⒛暝缡牛诒蔽簹v史中具有承先啟后的重要地位。上承道武帝拓跋珪文治武功,下啟太武帝拓跋燾一統(tǒng)北方。

2.劉宋:太宗劉彧,殺侄即位,屠殺皇親宗室、功臣名將,導(dǎo)致劉宋自此衰敗,蕭道成趁勢崛起。埋下亡國的種子。

上面這兩個人也有點厲害,但是和最厲害還沾不到邊。

3.南梁:太宗蕭綱。大寶二年,被侯景廢黜為晉安王,后被侯景殺害。

厲害得被別人殺死了。不提也罷。

唐朝:唐太宗李世民。



史書記載李世民出生時,就有兩條龍盤旋在門前,替他擔任警衛(wèi)。預(yù)示著他將會是一個牛人,一個厲害角色。

武德九年發(fā)動“玄武門之變”,殺死李建成和李元吉。繼皇帝位后,聽取群臣意見,虛心納諫。

對內(nèi)文治天下,厲行節(jié)約,勸課農(nóng)桑,休養(yǎng)生息、國泰民安,開創(chuàng)了歷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

對外開疆拓土,攻滅東突厥與薛延陀,征服高昌、龜茲和吐谷渾,東征高句麗。設(shè)立安西四鎮(zhèn),威震中國北方各民族,被稱之為“天可汗”,打下大唐盛世王朝的基礎(chǔ)。

好了,到目前為止,唐太宗李世民是最厲害的。

下面繼續(xù)

五代: 閩太宗王延鈞。

遼:遼太宗耶律德光。耶律德光在位時發(fā)動了南征,遼兵在中原地區(qū)擄掠,廣泛搜刮。

大理國:大理太宗段思良。廢黜其侄段思英奪位。

北宋:宋太宗趙光義。征太原,滅北漢。政治經(jīng)濟軍事手段相結(jié)合,迫使吳越王錢俶和割據(jù)漳、泉二州的陳洪進納土歸附。是個厲害角色。

西夏:夏太宗李德明。

這些人雖然也有點厲害,但是還是比不上唐太宗李世民。

金朝:金太宗完顏晟。

女真名完顏吳乞買,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的四弟,金朝第二代皇帝,1123年即位。

這可是個了不得的厲害皇帝。靖康之恥就是他造成的。就憑他亡遼破宋,滅了當時世界上兩個幾乎最強的國家。從這一點來看,比唐太宗李世民還厲害?峙率亲顓柡Φ奶诨实哿。

不過,他還比不上下一個。下一個比他還厲害。

下一個最厲害的太宗皇帝,趕緊上臺!

元朝:元太宗孛兒只斤·窩闊臺。蒙古帝國大汗,史稱“窩闊臺汗”。元太祖成吉思汗的第三子。

1229年忽里臺大會被擁戴登基,統(tǒng)治了整個蒙古帝國。他擴張領(lǐng)土,南下滅了金國,派拔都遠征歐洲,他在位期間,疆域極大的擴張,一直打到中亞、華北和東歐。全部納入蒙古帝國的版圖。

到現(xiàn)在歐洲人談到蒙古大軍,還是談虎色變。




明清。

明朝:明太宗朱棣。明成祖永樂大帝。厲害角色,厲害角色!直接把親侄子逼下了臺。

清朝:清太宗愛新覺羅·皇太極。也是厲害角色,入關(guān)統(tǒng)一中國的基礎(chǔ)是他打下來的。猝死于清軍入關(guān)前夕,沒有看到統(tǒng)一中國的那一天。

3

  • 感謝邀請!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中國歷史上歷朝歷代太宗或多或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史書上都懷疑他們皇位得來的不正。稱太宗的皇帝或多或少做過一些有爭議的事,具有代表性的,有以下這些人:
  • 一、唐太宗李世民。唐太宗李世民史稱天可汗。唐太宗李世民無論是在政治上還是在軍事上,都成就突出。在古代帝王中也相當少見,但是就個人德行來說,李世民無疑是有愧的,也是極其兇殘的!李世民在玄武門兵變中,兄弟三人為了奪取皇位,禍起蕭墻。事后還將一干侄兒侄女屠戮殆盡,全都殺掉。等他登基之后,又將弟媳~李元吉的王后楊妃招入后宮。他逼迫父親李淵退位,在玄武門兵變后實行兵諫,讓尉遲恭手持兵刃血淋淋的站在李淵面前,逼迫李源退位。過后卻假兮兮的抱著李淵痛哭流涕,但李世民登基后一直勤政愛民,很有作為。也不排除他向世人證明自己比其他人更適合做皇帝的愧疚心理。

唐太宗 李世民


  • 二、宋太宗趙光義。公元976年10月的一個深夜。病中的宋太祖趙匡胤召弟弟晉王趙光義進宮議事。卻命令宮人全部都退開,時間不長,就有宮人遠遠的看見,燭光下趙光義起身離席,現(xiàn)在躲避著什么?接著就聽見趙匡胤的聲音傳來,似乎在說什么好自為之。第二天趙匡贏就死了,說是傳位給趙光義繼位,史稱太宗。這就是燭影斧聲的由來。史學(xué)家都在懷疑,趙光義得位不正,謀害了自己的親哥哥。宋太宗登基之后 ,就賜死了侄兒,死后卻把皇位傳給了自己的兒子。宋太宗趙光義軍事一塌糊涂,政治上也不怎么樣,只留下了一個“熙陵幸小周后圖”,沒干過什么出彩的事兒。

宋太宗 趙光義


  • 三、明太宗朱棣。也稱明成祖,其實當時朱棣駕崩之后廟號太宗。成祖是100年之后嘉靖皇帝給改的,所以說朱棣是明太宗或者是稱明成祖都沒錯。朱棣,最初被明太祖封為燕王,就藩北平。建文皇帝繼位后,采取削藩政策以加強中央權(quán)威,朱棣不服,發(fā)動“靖難之役”歷時四年,攻克南京。建文皇帝失蹤,朱棣隨后登基稱帝。朱棣在位時,多次對外兵戰(zhàn)功卓著,曾經(jīng)五次親征蒙古,重創(chuàng)蒙古鐵騎。攻下安南,將安南重新并入明朝領(lǐng)土。派鄭和下西洋,命人修《永樂大典》,疏通運河,遷都北京。明朝“不稱臣,不納貢,不割地,不和親;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就是朱棣定下的!

明太宗 明成祖 朱棣


  • 其他太宗還有好多,元太宗窩闊臺,清太宗皇太極等等,這些太宗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全是第二代君王,都有篡位的經(jīng)歷和傳言,歷史上的太宗看樣子得皇位都不是很正!

4

太宗是皇帝死后的廟號,皇帝駕崩后靈牌要進入皇家太廟供奉;实蹚R號追封的原則是開國為祖,有功為宗。祖有分三等,白手起家,靠自己卓越的能力打下江山者為太祖,如漢太祖劉邦,宋太祖趙匡胤?恐嫔狭粝碌呢敻蝗嗣},又經(jīng)過自己的努力建國的為高祖,如隋高祖楊堅,唐高祖李淵,他們本身就是世襲的國公,家族勢力大,成功起來相對容易些。還有一類是世祖,如漢世祖劉秀,元世祖忽必烈,他們的特點是仗著祖宗少許的遺蔭,在原有的基礎(chǔ)上開創(chuàng)了一個新的王國。宗的廟號也如此,也分幾等,最高級別的就是太宗。中國歷史上用太宗廟號的皇帝很多,太宗一般是王朝的第二任皇帝,當然也有例外,如漢太祖劉恒,明太宗朱棣。有人會說了,明太宗不是嘉靖嗎,事實上朱棣的廟號是被嘉靖這個不肖子孫搶去的,嘉靖搶了祖宗的廟號,給了朱棣一個成祖的廟號,但真正的明太宗還是朱棣。太宗都是在父輩開創(chuàng)江山后,起到了承前啟后,帶領(lǐng)王朝邁向繁榮強大的君主。歷史上有名的太宗有漢太宗劉恒、唐太宗李世民、宋太宗趙光義、遼太宗耶律德光、金太祖完顏吳乞買,明太宗朱棣、清太宗皇太極,朱棣雖然是太宗,但廟號被后代搶了,這里就不算了,那么誰最強呢,下面列舉他們的貢獻對比一下:

一,漢太宗劉恒,原本劉恒沒有半點機會當皇帝,母親不得寵,父親也不愛,早早去了貧窮的代國,但正因為如此才躲過了呂后的殺害,要知道劉恒幾個兄弟大多被呂后害死了,在哥哥惠帝死后,幾個侄子皇帝被功臣集團廢了后,他因為外婆家沒勢力,被外戚嚇怕的群臣擁立為皇帝。劉恒上位后減輕賦稅,發(fā)展生產(chǎn),他統(tǒng)治的時期和他兒子景帝時期被歷史上稱為文景之治,把漢朝帶入了繁榮昌盛。

二,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玄武門兵變上臺后對外開疆拓土,對內(nèi)發(fā)展生產(chǎn),整治官吏,薄徭輕賦,在他統(tǒng)治時期,政治清明,經(jīng)濟發(fā)達,萬國來朝,是當時最強大的國家,他統(tǒng)治時期被稱為貞觀之治?

三,宋太宗趙光義,趙光義是趙匡胤的弟弟,趙光義幫助哥哥結(jié)束長期混亂的五代十國時期,建立宋朝立下了汗馬功勞,上位后使的宋朝經(jīng)濟發(fā)展,但幾次閥遼都沒成功,軍事上很失敗,還有謀殺親兄奪位的嫌疑。

四,遼太宗耶律德光,耶律德光是遼國開國皇帝耶律阿保機的次子,遼太祖死后繼位皇帝,他繼位后重用漢臣,勵精圖治,文治武功都非常出色,死后廟號遼太宗。

五,金太宗完顏吳乞買是金國開國皇帝完顏阿骨打的弟弟,早年幫助哥哥建立金國立下大功,金太祖死后接任皇帝,他是一位雄才太略的皇帝,在他統(tǒng)治時期滅掉了遼國和北宋,使金國國力空前強大,死后廟號金太宗。

六,清太宗皇太極,皇太極早年幫助父親努爾哈赤征戰(zhàn)四方立下了汗馬功勞,繼位后在努爾哈赤建立的后金基礎(chǔ)上建立清朝,他重用漢臣,效仿漢治,勵精圖治,使得清朝繁榮富強?清入關(guān)后去世,廟號清太宗。

縱觀這些太宗皇帝,上位后要不就是文治要不就是武功,都帶領(lǐng)王朝向好的方向發(fā)展,開創(chuàng)王朝了新的時代,但其中最出色的還是漢太宗和唐太宗,漢太宗文治出色,帶領(lǐng)漢朝進入了繁榮昌盛,但武治方面還不行,靠和親穩(wěn)住匈奴。相比漢太宗,唐太宗李世民文治一點也不遜色,還要強一些,武治上開疆拓土,萬國來朝,擊敗突厥,滅亡高句麗,文治武功到了極點,所以唐太宗最強。

5

我是泛湖幽客,我來回答:

這個問題涉及到很多很多的歷史,有許多的東西也不能簡單的一概而論,我就大概談一下自己的看法。先按照歷史的順序,簡單的說一下幾位“太宗”的事跡,人太多,那些邊邊角角的就不說了,以中國歷史主干的幾個王朝為核心吧。


第一位是大漢王朝的“太宗”,也就是漢文帝。這位哥們呢在歷史上的聲明那是非常好的,當然知名度來說就相對低了很多。他的主要的功勞就是前接劉邦、呂后治下的大漢王朝,開創(chuàng)所謂的“文景之治”,為后來漢武帝的雄圖霸業(yè)打下堅強的基礎(chǔ)。你要說他有什么經(jīng)天緯地的大作為吧,還真的說不出來,翻遍史書也主要記載的是一些他的無為而治以及見面刑罰等。所以總結(jié)下這位仁兄是一位典型的守成之主,擁有一定的政治治理才華,懂得順應(yīng)人心和一定的經(jīng)濟發(fā)展規(guī)律。

第二位是大唐王朝的“太宗”,也就是唐太宗了。這個老哥吧,與上面那位不同,在中國那是聲名鵲起,知名度與人氣名望在整個中國帝王譜中估計也是名列前茅的。他的主要功勞很多,簡單概括那就是支持其父平定天下統(tǒng)一了大唐王朝,又虛懷若谷招攬賢才開創(chuàng)了“貞觀之治”,軍事上運籌帷幄大破突厥……唐太宗是一位有雄才大略的帝王,不單單在軍事戰(zhàn)略方面見解獨到,在實際軍事指揮方面也堪奇才,在政治治理及建設(shè)等方面也是非常有遠見卓識的,其器量恢宏大度,所以就給整個大唐王朝定下來宏遠流長、萬邦來朝的王朝氣韻。

第三位說下宋朝的“太宗”吧。與漢唐這樣的盛世王朝相比,宋簡直就是一個割據(jù)政權(quán),根本連大一統(tǒng)也算不上,但是宋王朝統(tǒng)治中國數(shù)百年,對于中國的影響深遠,所以還是有待一說。宋太宗此人,首先暫不論“斧影燭光”到底是否有篡位謀害之嫌,但是宋太宗上臺后,將趙匡胤原本整合的形勢大好的統(tǒng)一機會全都措施了,這是觸目驚心的史實。這位老兄其實也不可謂不努力,但是在相對才華方面與其兄趙匡胤相去甚遠。他把自己當成了“李世民”,也想創(chuàng)造屬于自己的盛世,文采武功要流芳百世。所以他對內(nèi)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對外自己統(tǒng)兵親征。造成的主要影響就是對外戰(zhàn)爭一敗再敗,導(dǎo)致宋朝不但無法收復(fù)幽云之地,更在后面的歷史中軍事力量弱。粚(nèi)進行的一系列改革雖然有一定成就,但是過于瑣碎細化,造成了宋王朝缺乏漢唐那種雍容華貴的氣質(zhì)。

第四位說下明朝的“太宗”,明朝嚴格意義上的第二代帝王那就是明成祖。這位仁兄也是位雄才大略的主,雖然個人文采不咋滴,但是軍事才華一流,靠著自己的努力把侄子給拉下來臺。自己上臺后,遷都北京并進行了一系列的內(nèi)政外交改革,使明王朝的國力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第五位就是清王朝的“太宗”皇太極,這位兄臺懂人心,善軍事,在繼承努爾哈赤的基礎(chǔ)上,將清王朝在東北的統(tǒng)治徹底鞏固了下來,為以后入關(guān)統(tǒng)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chǔ)。

說了以上這么幾位,來個大概比較吧。

按照“文治”這一條來說,漢文帝善于治民治國但缺乏開創(chuàng)制度之魄力,唐太宗依隋舊制而大刀改革具有宏偉的規(guī)模遠見氣魄甚佳,宋太宗就完全屬于一般水準,明成祖朱棣也是氣魄宏遠規(guī)模宏大開創(chuàng)盛世,皇太極完善清太祖制度并詳細改革為入關(guān)統(tǒng)治奠定基礎(chǔ)。

按照“武功”這一條來說,漢文帝基本可以忽略了(他能識得周亞夫之才,證明其看人比較準),唐太宗不但親自戎馬征戰(zhàn)還在統(tǒng)治高潮時期打出了“天可汗”的威名,宋太宗一生四處征伐敗多勝少卻非大將之才,明成祖有點類似于唐太宗也是征戰(zhàn)一生輝煌不斷,皇太極承父余業(yè)在軍事指揮方面較之其父略遜但是在戰(zhàn)略見識上超越乃父。

總的來說吧,這幾位中,唐太宗開創(chuàng)了大唐盛世(中國人之所以為世人所知是因為唐朝,而唐朝之所以強大很大原因是因為這位老兄),明成祖亦開啟強盛的大明(國內(nèi)安定,軍力強大,鄭和下西洋……凡此種種都是強大的表現(xiàn)),這兩位都是屬于全能型選手。皇太極軍事才華卓越,是一位了不起的指揮家;漢文帝文治非凡,懂人心知世故,這兩位都是某一方面的優(yōu)秀人才。宋太宗稍微差點,武不能定國,文無法安邦,但是較之歷史上的大多數(shù)昏君還是強一籌,是一位中主。

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6

歷史上的“太宗強人”莫如唐太宗李世民,打造了貞觀之治,被四夷尊為天可汗。但作為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皇帝,李世民是廣為世人所熟悉的,所以今天就不再介紹了。

那就聊一聊明太宗朱棣吧。

對此可能有朋友就有疑問了,朱棣不是明成祖嗎?他是啥時候變成明太宗的?

1521年,明武宗正德皇帝因病駕崩,由于正德帝沒有子嗣,他的堂兄弟,興王世子朱厚熜繼承了皇位,然后朱厚熜就和大臣們爆發(fā)了一場長達十余年的大禮儀之爭。

大禮儀之爭的過程不再贅述,結(jié)果當然是已經(jīng)成為皇帝的朱厚熜贏了,為了將自己的父親追尊為皇帝,朱厚熜將明太宗朱棣的廟號改做了成祖。所以說,在嘉靖之前,朱棣一直都是太宗。

至于朱棣,作為明朝最有為的皇帝之一,朱棣的一生是相當彪悍的。

建文元年(1399),朱棣根據(jù)《皇明祖訓(xùn)》中“朝無正臣,內(nèi)有奸逆,必舉兵誅討,以清君側(cè)之惡!睘橛,起兵造反。

朱棣的膽子實在太大了,此時的大明并非窮途末路,而是一個新興的王朝呀!在朱元璋三十一年時間的打造下,大明江山如鐵桶一般牢固,而朱棣的起兵在旁人眼中無異于自殺式行為。

但朱棣就是這么彪悍,以一州之地對抗整個天下,最后竟然還贏了。在歷史上,朱棣可以說是唯一在和平時期造反成功的藩王。

建文四年(1402),朱棣兵臨南京城下,曾經(jīng)的朝廷統(tǒng)帥,朱棣的手下敗將,曹國公李景隆打開南京城門,迎朱棣入城。這是皇城內(nèi)突然走水,建文帝不知所綜,朱棣勝利了!

這年6月,朱棣在南京登基,改年號“永樂”。

屬于永樂大帝的時代來臨了,朱棣在位只有22年時間,這22年時間里,他南征安南(越南),北掃蒙古(韃靼、瓦剌);修《永樂大典》,派鄭和航行海外,使大明萬國來朝;即使是當時無比強大的跛子帖木兒也只能避朱棣之鋒芒。

永樂四年(1406),朱棣應(yīng)安南陳氏王子請求,命朱能、張輔、沐晟為將領(lǐng),討伐在安南(越南)造反的胡季犛父子。一年后,胡季犛父子被俘,胡氏王朝滅亡,朱棣將安南改為交阯,設(shè)交阯布政使司,從此并入大明版圖,直至明宣宗朱瞻基時期。

在解決完南方的問題后,朱棣開始向北作戰(zhàn),“北”指的就是那群生活在草原上的游牧民族,被朱元璋從繁華的中原趕回去的元朝貴族。雖然他們被朱元璋打敗了,但他們一直都企圖征服明朝,恢復(fù)昔日黃金家族的榮光。

永樂七年(1409),朱棣命淇國公邱福率大軍十萬北伐。元朝貴族在被朱元璋趕回草原后,也分裂成了兩大部落,一支叫做韃靼,一支叫做瓦剌,而朱棣這次要對付的就是韃靼。

淇國公邱福也是永樂名將之一,他曾跟隨朱棣靖難,是朱棣的靖難功臣。但這次他自大了,帶領(lǐng)十萬兵馬北伐,結(jié)果全軍覆沒。于是朱棣不得不御駕親征。

永樂八年,御駕親征的朱棣在斡難河畔大破本雅失里軍,蒙古大漢本雅失里狼狽逃走,后韃靼太師阿魯臺向朱棣稱臣,受封“和寧王”。

1206年,蒙古貴族們在斡難河(今鄂嫩河)源頭召開大會,諸王和群臣為鐵木真上尊號“成吉思汗”,正式登基成為大蒙古國皇帝(蒙古帝國大汗)。204年后的今天(永樂八年),明朝皇帝朱棣同樣在斡難河大破成吉思汗的子孫本雅失里,黃金家族從此淪為蒙古貴族的傀儡。

結(jié)語

朱棣與李世民一樣,雖不是開創(chuàng)之主,但勝似開創(chuàng)之主。

朱棣延續(xù)的是朱元璋打下的基業(yè),而朱棣也將這份由朱元璋奠定的基業(yè)推向了一個新高度,永樂時期的明朝成為當時亞洲甚至全世界最強的國家。

政治清明,社會安定,國力強盛,百姓安居樂業(yè)。永樂盛世也被譽為中國古代四大盛世之一,與前代的貞觀開元盛世、文景之治相媲美。

與李世民相比,李世民只不過發(fā)動了玄武門政變,便成為了皇帝。而朱棣卻是和朝廷硬生生打了三年多的仗,好幾次在生死邊緣徘徊,才創(chuàng)造了藩王在和平時期造反成功的這項記錄,成為了皇帝。

而朱棣除了在武功上的成就,他還命姚廣孝、解縉等編撰了《永樂大典》這一盛世巨著。再說武功的話,即便是作為他侍衛(wèi)的鄭和也被譽為當時海上的王。

7

唐太宗

唐太宗李世民,殺兄弒弟囚父,靠篡位得來皇位,天可汗的文治武功不得了。

宋太宗

宋太宗趙光義,有弒兄篡位嫌疑,只是嫌疑,所以這個真說不好,他和趙德芳都有動機。即位后逼死了趙德昭。在治國上,其實如果沒有幽州戰(zhàn)役的失敗,他還是很優(yōu)秀的。

明太宗

明太宗朱棣,為了篡位發(fā)動靖難戰(zhàn)爭,不過建文帝不知所蹤,有說法建文帝出家了。我覺得這個也說得通,畢竟朱元璋就當過和尚,有傳承。在治國上,其功績應(yīng)不遜于明太祖。

清太宗

清太宗,繼位的遺囑真假難辨,囚死阿敏,莽古爾泰的死也與他有關(guān);侍珮O,使清朝完成了從一個割據(jù)勢力到政治集團的轉(zhuǎn)變。

此外,還有一些其他朝代的,比如金太宗、大理太宗、朝鮮太宗,這幾位也是有樣學(xué)樣,都具備這幾大共同點。這個原因其實也簡單,一般來說一個新建王朝的二代們都是有豐富的軍事政治經(jīng)歷的,一旦在繼承人問題上沒處理好,那就很容易引發(fā)這些二代boss的火并,兄弟相殘的事就避免不了。而最終存活下來的繼承人為了證明自己,就必須做出一番功績來。



8

太宗,是中國古代帝王常見廟號,中國古代封建王朝開國皇帝的廟號通常為“太祖”或“高祖”,第二代帝王的廟號多為“太宗”。那么在幾千年的封建歷史當中,朝代更迭,那么多位太宗究竟誰更加強呢?下面我們就來簡舉幾個。

唐太宗——李世民

提到太宗人們一般最先想到的應(yīng)該都會是唐太宗——李世民。是他開創(chuàng)了唐初的貞觀之治,使得唐朝成為了歷史上最璀璨的一個朝代萬國來潮,威服萬里。

唐太宗是我國歷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戰(zhàn)略家、軍事家。年少時期便善于騎射,聰明果斷。少年從軍,曾往雁門關(guān)解救隋煬帝。首倡晉陽起兵,拜右領(lǐng)軍大都督,受封敦煌郡公,領(lǐng)兵攻破長安,拜尚書令、光祿大夫,受封秦國公、趙國公。唐朝建立后,領(lǐng)兵平定薛仁杲、劉武周、竇建德、王世充、劉黑闥等割據(jù)勢力,為唐朝的建立與統(tǒng)一過程立下赫赫戰(zhàn)功,拜天策上將,封秦王。設(shè)立文學(xué)館,籠絡(luò)四方人才。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日(626年7月2日),發(fā)動“玄武門之變”,殺死隱太子李建成和巢剌王李元吉,冊立為皇太子。八月初九日,唐高祖李淵退位,李世民即皇帝位,年號貞觀。[1]在位初期,聽取群臣意見,虛心納諫。對內(nèi)文治天下,厲行節(jié)約,勸課農(nóng)桑,實現(xiàn)休養(yǎng)生息、國泰民安,開創(chuàng)“貞觀之治”。對外開疆拓土,攻滅東突厥與薛延陀,征服高昌、龜茲和吐谷渾,重創(chuàng)高句麗。設(shè)立安西四鎮(zhèn),與北方地區(qū)各民族融洽相處,獲得尊號“天可汗”,為唐朝后來一百多年的盛世局面奠定重要基礎(chǔ)。

宋太宗——趙光義

宋太宗——趙光義,是北宋的第二個皇帝,宋太祖趙匡胤的弟弟,本名趙匡義,后因避其兄宋太祖趙匡胤名諱而改名趙光義。

開寶九年(公元976年),宋太祖趙匡胤駕崩,趙光義繼位。(野史中也將此稱為燭影斧聲)即位后使用政治壓力,迫使吳越王錢俶和割據(jù)漳、泉二州的陳洪進于太平興國三年(978年)納土歸附。次年親征太原,滅北漢,結(jié)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割據(jù)局面。兩次攻遼,企圖收復(fù)燕云十六州,都遭到失敗,從此對遼采取守勢。并且進一步加強中央集權(quán),在位期間,改變唐末以來重武輕文的國策。

金太宗——完顏晟

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的四弟,金朝第二代皇帝,1123年即位。

天會三年(1125年)十月,令諳班勃極烈、完顏斜也為都元帥,統(tǒng)領(lǐng)金軍,兵分東、西兩路,逼進北宋首都汴京,雙方訂“城下之盟”。天會四年(1126年)八月,經(jīng)過半年的休整,金太宗再次命宗望、宗翰兩路軍大舉南伐,汴京再度被包圍,汴京城陷。這也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徽欽二帝被俘,靖康之恥。

清太宗——皇太極

清太宗——皇太極,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八子。清初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后金和蒙古大漢。

天命十一年(公元1626年)努爾哈赤去世后,皇太極受推舉襲承汗位,改次年為天聰元年;侍珮O即位之后進行大刀闊斧的封建化改革,加強中央集權(quán);在戰(zhàn)略上定先征服朝鮮和漠南蒙古,以解除攻明后顧之憂的戰(zhàn)略方針。對明則采納漢族降官建議,確立"講和與自固之策",重用漢將,削弱明朝實力,志在入關(guān)奪取全國政權(quán)。

崇德元年(中原公元1636年),在盛京(今沈陽)稱帝,建國號大清,并且迫使朝鮮臣服于清朝。在崇德七年(1642年)的松錦大戰(zhàn)中生俘洪承疇,自此明朝關(guān)外精銳喪失殆盡,寧錦防線徹底崩潰,清軍入關(guān)已成必然之勢。崇德八年(公元1643年),皇太極猝死于清軍入關(guān)前夕,未能實現(xiàn)奪取全國政權(quán)的夙愿。

其實說了這么多位太宗,我個人覺得還是唐太宗李世民最強,不論是文治武功還是治國平天下,以及對后世的影響,唐代宗在歷位太宗當中都是首位。在當時世界上有不少的地區(qū)處于奴隸社會,唐朝無論是經(jīng)濟文化還是各個方面都非常的昌盛,不論是誰來到長安,都稱贊唐朝的繁華,F(xiàn)在人們依然有唐人的稱呼,各地也都有唐人街也可見唐朝多具影響力,世界盡知。

9

“太宗”是一種廟號。廟號是中國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廟里立宣奉祀時追尊的名號。廟號最初非常嚴格,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標準,開國君主一般是祖、繼嗣君主有治國才能者為宗。從唐朝以后開始,王朝的開國皇帝廟號通常為“太祖”,第二代帝王廟號常常為“太宗”。如果王朝帝系發(fā)生變化,則其廟號為“世祖”或“世宗”。

1

歷史上的太宗

商太宗(太甲) 商朝第4任王  

漢太宗孝文帝(劉恒、在位:紀元前180年 - 紀元前157年) 漢朝第5任皇帝  

 

晉太宗簡文帝(司馬昱、在位:371年 - 372年)晉朝(兩晉)第12任皇帝   

成太宗武帝(李雄、在位:304年 - 334年) 成漢開國皇帝   

趙太宗孝帝 (石寇覓,石虎父,追封)   

秦太宗高帝 (苻登、在位:386年 - 394年) 前秦第5任皇帝   

涼太宗成王 (張茂、在位:320年 - 324年) 前涼第2任君主   

南朝宋太宗明帝(劉彧、在位:465年 - 472年) 劉宋第7任皇帝   

南朝梁太宗簡文帝(蕭綱、在位:549年 - 551年) 南梁第2任皇帝   

北魏太宗明元帝(拓跋嗣、在位:409年 - 423年) 北魏第2任皇帝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626年 - 649年) 唐朝第2任皇帝   

閩太宗景帝(王延鈞、在位:926年 - 935年)閩國開國皇帝   

南詔太宗威成王(盛邏皮、在位:712年 - 728年)皮邏閣之父,追封   

大理太宗文成帝(段思良、在位:944年 - 952年)大理第3任皇帝   

宋太宗(趙光義、在位:976年 - 997年) 宋朝第2任皇帝

  

西夏太宗(李德明、在位:1004年 - 1032年)李元昊之父,追封   

遼太宗(堯骨、耶律德光、在位:926年 - 947年) 遼朝第2任皇帝   

金太宗(吳乞買、完顏晟、在位:1123年 - 1135年) 金朝第2任皇帝   

元太宗(窩闊臺、在位:1229年 - 1241年) 蒙古汗國第2任大汗,追封   

明太宗(朱棣、在位:1402年 - 1424年) 就是明成祖永樂帝的最初廟號。 明朝第3任皇帝

清太宗(皇太極、在位:1626年 - 1643年) 清朝開國皇帝

2

先來看文治。

在皇帝治下出現(xiàn)盛世局面的一共有三位,分別是漢太宗文帝,與其子漢景帝統(tǒng)治時期合稱為文景之治,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盛世局面。唐太宗統(tǒng)治時期的貞觀之治,和明太宗成祖朱棣治下的永樂盛世。其中,永樂盛世只是小盛世局面。

再看武功。

文帝三次用兵征匈奴皆無功而返。唐太宗在其還是秦王的時候就已經(jīng)戰(zhàn)功卓著,登基后派兵滅了東突厥,收服了西域,被尊為“天可汗”。明太宗也是通過靖難之役起兵才當上皇帝的,本是燕王,為天子守國門,抗擊北元。即位后北征蒙古,南征安南,打下了一大塊疆域。

那么很顯然,唐太宗當然最厲害。

10

中國歷史上最厲害的太宗估計是唐太宗李世民?墒牵覀兊泥弴r歷史上也有過著名的太宗王,你們聽說過嗎?

這個人叫金春秋(603年—661年),新羅第29任君主(654年—661年在位),是繼新羅第27任君主善德女王和28任君主真德女王之后繼位的國王;蛟S是巧合,金春秋與李世民是同一時代的人物。

金春秋早年為新羅王室成員與朝廷重臣于一身,出使過唐朝、倭國、高句麗,積極推進親唐外交路線,奠定了新羅統(tǒng)一朝鮮半島三國的基礎(chǔ)。因此,金春秋在當代韓國歷史學(xué)界被譽為"優(yōu)秀的外交官"

公元654年前任真德女王去世,金春秋順利繼承王位,唐高宗下詔冊拜金春秋為新羅王。此時的朝鮮半島是三國鼎力。北部的高句麗,西南部的百濟,東南部的新羅對峙了數(shù)百年戰(zhàn)事連年。特別是百濟與新羅的歷史恩怨,那可不是簡單說得完的。在持續(xù)數(shù)百年的征服戰(zhàn)爭中互有殘殺對方先祖的血案發(fā)生。對于金春秋來說更懷恨在心的是自己的女兒女婿也被百濟軍殺害。金春秋暗下決心要報仇雪恨,無奈自己的實力有限,只能求助于唐朝。660年唐朝應(yīng)邀派蘇定方東征百濟,金春秋派太子金法敏和大將金庾信配合唐軍滅亡百濟。661年金春秋去世,享年五十九歲,謚號武烈,廟號太宗。

金春秋的生平是與唐朝密不可分的。金春秋從唐朝引進了各種律令,典章,習(xí)俗,禮儀制度。慢慢改革,改變新羅國原有的政治,文化,風俗制度,引起唐風潮流。金春秋軍事上又借助唐朝的實力,打敗百濟,乘勝追擊又打敗高句麗(金春秋故后),為統(tǒng)一三國奠定了基礎(chǔ)。金春秋完美的演示了遠交近攻的外交策略。隨著新羅統(tǒng)一三國,朝鮮半島結(jié)束了多個政權(quán)共存的分裂現(xiàn)象,完成了國家統(tǒng)一。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wù)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