豹眼認為,秦始皇最大的理想就是孤獨求敗,他已經(jīng)天下無敵,人生的目的就是希望遇到一個對手,能夠擊敗他一次。之所以尋求長生不老,也是在等待對手的出現(xiàn)。只有活著,才能有機會遇到可以與之交鋒的對手。
不管歷史對于秦始皇如何評價,不可否認他是頂尖牛人。他的成就不必多說,還是用毛主席以唐朝另一位牛人李白的詩對秦始皇的評價,作為說明吧:
古風·秦王掃六合
唐代:李白
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
揮劍決浮云,諸侯盡西來。
。。。 。。。
領(lǐng)袖認為古今稱贊秦始皇的文字太少,對此很不滿意。在與有關(guān)領(lǐng)導談話時,就引用了李白的這首詩,來說明秦始皇很了不起,給與了很大的肯定。
正如李白所言,秦始皇掃滅六國,虎視天下,何等的威風。
一統(tǒng)中國后,哪里還能遇到真正的對手呢?孤獨、郁悶哦。
因此,豹眼認為,始皇最大的理想就是孤獨求敗。
秦王政自為始皇帝,之后希望把皇位傳給二世、三世、直至萬世。
據(jù)《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
既已,齊人徐市等上書,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萊、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請得齋戒,與童男女求之。於是遣徐市發(fā)童男女數(shù)千人,入海求仙人。秦始皇已經(jīng)無事可做,總要找點事干。
秦王政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秦始皇聽齊人徐市等人說,海上有蓬萊、方丈、瀛洲三島,島上有神仙居住,那里有“不死之藥”,服用后就可以“長生不老”。
秦始皇聽說后就動心啦,派遣徐福(一名說徐市)帶領(lǐng)童男童女數(shù)千人,入海求仙。
自秦王政二十八年至三十一年(前219--前215年),秦始皇連續(xù)到東方沿海及江淮流域巡游,恐怕就是為了尋找高手對決,同時也有求仙訪道的意圖吧。
浮江,至湘山祠。逢大風,幾不得渡。上問博士曰:“湘君神?”博士對曰:“聞之,堯女,舜之妻,而葬此!膘妒鞘蓟蚀笈,使刑徒三千人皆伐湘山樹,赭其山。秦始皇路過彭城,想要打撈周鼎,命上千人下到淮水里去尋找,但沒有找到。泛舟江上,本打算去湘山祭拜,卻遇到了大風,幾乎不能渡水上山。
秦始皇就問博士,博士回答說:“聽說堯帝的女兒、舜帝的妃子娥皇、女英,為了去南方尋找死去的舜帝,死后就埋葬在這里。”人們把二妃稱作湘君神,秦始皇就以為是湘君神作怪,于是大怒,命令三千刑徒把湘山上的樹木全部伐光,光禿禿的湘山都變成了紅色。
在人世間,秦始皇已經(jīng)沒有對手,也沒有他感興趣的事可做,毫無快樂可言。只能去打撈周鼎、與湘妃等神仙過招,以尋求短暫的樂趣。
群臣誦功,請刻于石,表垂于常式。無論走到哪里,秦始皇都要刻石記功,其實更像是向天下發(fā)出挑戰(zhàn)的英雄帖,其意是不服就來干。
漢初三杰、劉邦的謀臣張良,本是韓國貴族,韓國被始皇滅掉之后,就不甘心。在博浪沙就對秦始皇下了黑手,但運氣不佳,只擊中了秦始皇的副車,沒有得手。
不過,也把秦始皇嚇得夠嗆。
此后,再也無人敢于接招,秦始皇也覺得毫無生趣,于是把精力放在尋找神仙上。
盧生就對秦始皇說:“我們尋找了很久,也沒有遇到神仙,恐怕是有些東西傷害了他們。君主您要時常躲避惡鬼,那么真人就來了!
於是始皇曰:“吾慕真人,自謂‘真人’,不稱‘朕’!于是,秦始皇也不再稱朕,干脆自己就稱作“真人”。
由此可見,秦始皇是多么渴望能一睹神仙的風采。
世上哪里有靈丹妙藥,人間哪里有神仙?盧生、侯生弄不出靈丹妙藥就逃跑了,始皇大怒,就焚書坑儒。徐福也不敢回來,就跑到日本去了。
秦始皇也在郁悶中,孤獨地死去。
無論內(nèi)心多么強大的人,一旦沒有了對手,也會孤獨、郁悶,這或許就是英雄惺惺相惜的原因吧。
這或許就是“與天斗,其樂無窮;與地斗,其樂無窮;與人斗,其樂亦無窮”吧。
在豹眼看來,秦始皇一統(tǒng)天下之后,已經(jīng)強大到?jīng)]人可與之相比。
掃平六國,可謂與人斗;修長城、修阿房宮,可謂與地斗;求仙訪道,可謂與天斗。
都是因為精力過剩,總得有個地方發(fā)泄才是。最終不稱朕而稱真人,到處尋找神仙,也就是想找點事做。
對于一個征服欲超強的人,沒有了對手,也就失去了人生的意義。孤獨求敗,并非說說而已,的確是一生最大的一種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