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論中國歷史上的怪墳?zāi),乾陵算得上是其中之一?/p>
乾陵建成于唐光宅元年(公元684年),位于今陜西省咸陽市乾縣縣城北部6公里的梁山之上,采用 “因山為陵”的建造方式,陵區(qū)效仿京師長安城的建制。乾陵中不僅有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夫婦(兩個皇帝)的合葬墓,還埋葬著永泰公主李仙蕙、懿德太子李重潤、章懷太子李賢等人。傳說乾陵里埋葬著奇珍異寶無數(shù),絕世珍寶王羲之的《蘭亭序》真跡也在其中,在現(xiàn)今發(fā)掘的5座陪葬墓中就出土了各類文物4000多件,其中包括唐三彩、墓室壁畫等精美文物。神秘莫測的乾陵令人神往,多少人想一探究竟,但乾陵卻是“唐代帝王陵墓中唯一沒有被盜的一座”(張永祥、胡然《乾陵考古五題》)。
一直以來帝王皇族的陵墓就是盜墓賊的最愛,漢武帝的茂陵、唐太宗的昭陵、慈禧的清東陵等都沒能幸免,基本都被掃蕩一空。乾陵也不是沒有盜墓賊光顧過,據(jù)傳歷史上曾有三次大規(guī)模的盜乾陵活動,但因各種原因都未成功。
唐朝末年黃巢之亂時,攻入長安后,黃巢聲勢浩大的動用幾十萬起義軍,在梁山西邊挖出了一條40多米深的大溝“黃巢溝”,幾乎挖走了半座大山,也沒找到乾陵的入口,再加上唐王朝軍隊集結(jié)向長安發(fā)起反攻,只好放棄。殊不知是因為不知道乾陵坐北朝南的結(jié)構(gòu),挖錯了方向。
五代時的耀州節(jié)度使溫韜,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出了名的大盜墓賊,民國的孫殿英恐怕也要甘拜下風(fēng)。溫韜利用在長安做官的七年時間,趁著戰(zhàn)亂,把唐朝共18個皇陵幾乎盜了個遍,《資治通鑒》中寫道:“華原賊帥溫韜聚眾,唐帝諸陵發(fā)之殆遍”。其實他也沒放過乾陵,但巧的是在乾陵遇到了奇異的天象,宋人程大昌《考古編》中稱,“史載溫韜概發(fā)唐陵,獨乾陵不可近, 近之輒有風(fēng)雨”,人一撤就放晴的反常天象嚇壞了溫韜,幾次上山均是如此,只好作罷。
民國時國民黨將領(lǐng)孫連仲也曾挖過乾陵,以軍事演習(xí)的名義在梁山用炸藥炸開了三層條石,仍不知墓道深淺,忽然刮起龍卷風(fēng),飛沙走石,于是停止挖掘并重新填回了炸開的墓道口。后來建國后陜西地區(qū)成立了“乾陵發(fā)掘委員會”,支持發(fā)掘的郭沫若來到乾陵聽聞了這件事,寫下了《游乾陵》,其中一首寫道:“巨墳云是舊梁山,山石崔嵬頗耐攀。南對乳丘思大業(yè),下臨后土望長安。千秋公案翻云雨,百頃陵園變土田。 沒字碑頭鐫字滿,誰人能識古坤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