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杰被現(xiàn)在的影視劇改變成了東方的“福爾摩斯”,但是實際上他只是唐朝一位基礎的政治家而已。
狄仁杰是如何成為偵探一哥的?
《神探狄仁杰》電視劇給大家印象深刻,因此打擊都以為他在歷史上是一名斷案的“神探”。
其實不然,正史《唐書》中記載,其為大理寺丞一年間,處理案件一萬多件,且無一爭訟,這平均一天40多件的效率加上準確性,確實挺厲害的。
其實大理寺丞只是相當于現(xiàn)在最高法院下的分管副院長,主要職責是:正刑之輕重。他上面還有大理寺卿,還有少卿和寺正。大理寺臣分管中央一級各地方司法案件的復審,唐代有6位大理寺丞,每位大理寺丞復核完畢的案件,要會同其他5位大理寺丞一通簽字畫押,才具有法律效力,其他人如有不同意見,寫明,寶大理正審核。
其實這1萬件案件是狄仁杰和5位同事一起,對于上報案件,量刑是否合適進行判斷、復合,根本不是斷案,斷案是地方官的事兒,所以神探完全是空穴來風。
但是野史也許就抓住了《唐書》的這一記載,進行了斷章取義!兜夜浮、《綠牡丹》、《武則天四大奇案》等民間小說戲曲進行了演義。而最著名的當屬荷蘭人高羅佩的《大唐狄公案》使得狄仁杰的神探美名,遠洋四海。
高佩羅是荷蘭外交官,對中國的琴棋書畫等藝術十分癡迷,他師從古琴大師葉詩夢,所著《琴道》一書是古代琴學研究領域的權威之作。
1943年他人荷蘭駐重慶使館秘書,他的夫人是前清重臣張之洞的外孫女水世芳在此期間,他讀到清初的公案小說《武則天四大奇案》,那個時候歐洲流行英國作家柯南道爾的《福爾模式偵探全集》,他對將狄仁杰的故事運用這種創(chuàng)作手法進行了改變和創(chuàng)作,最終寫成了《大唐狄公案》,不但火了自己,而且使得狄仁杰成了中國的偵探一哥。
歷史上真實的狄仁杰
那個時候的科舉考試,分明經(jīng)科和進士科,明經(jīng)科重點考試儒家經(jīng)典,而進士科考詩賦和政論,難度上進士科高于明經(jīng)科。
狄仁杰出生在太原的一個庶族官僚家庭,從小接受了嚴格的儒家思想教育,后通過明經(jīng)科博得出身而入仕途。后來收到工部尚書閻立本的賞識,狄仁杰沒有文才卻又干才,他在地方任多地刺史,體恤民情,施政有方,深得民眾之心。
狄仁杰和武則天幾乎算是同齡人,他比武則天小幾歲,他第一次拜相是61歲,宰相的權利是武則天提拔,初期受酷吏陷害,被貶彭澤,后來契丹入侵,武則天又重新任用狄仁杰,女皇對他的信任也越來越高。
狄仁杰在政治上接受的是儒家教育,心里一直是堅持著還政于李唐的思想報復。武則天在位期間確實也勵精圖治,但是給她當宰相的9個流放,殺了15個,在當時敢于逆鱗的人肯定是少之又少。
后人說狄仁杰敢于直諫,改變了武則天傳位于武周的想法,其實武則天心里也知道,如果真的傳位于武姓,是什么樣的后果。而狄仁杰可能正是洞悉了女皇的心思,所以狄仁杰的進諫堅定了武則天還政于李唐的決心。
狄仁杰還推薦了姚崇和宋璟等一大批廉潔、精明能干的官員,并得到武則天的重用,也為后來的開元盛世作了人才儲備。
在大唐星光耀眼的名相中,狄仁杰絕對位列其中,因為他處在武周還政于李唐的關鍵之時。他早于武則天5年去世,他在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的武周時代,他做了一個臣子、一個儒家該做的一切,而且盡心盡責,既沒有辜負武則天的信任,也沒有背叛李家王朝。
因此狄仁杰只是歷史上一個有杰出施政能力的一個政治家,不是“神探”。歡迎大家關注韓光君,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