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她,是梁啟超夫人李蕙仙帶來的陪嫁丫頭。她,是一門三院士,九子皆才俊的偉大母親。她也是默默無聞,無怨無悔的照顧和愛護(hù)著梁啟超,卻始終沒有名分的不尋常的女人。

她,就是梁啟超的“二夫人”王桂荃。

一、童年身世坎坷

王桂荃原名王來喜,是個苦出生,身世坎坷,如無根浮萍。

她出生不久母親就去世了,4歲時又喪父,繼母聽信算命先生的瞎話,說她命硬,克父克母,狠心把她賣給富人家作傭人。幾年間就被轉(zhuǎn)賣多次,最后一次,是京城的順天府尹李朝儀家,她做了李家大小姐李蕙仙的小丫鬟。

李蕙仙出嫁后,王來喜作為陪嫁丫頭跟進(jìn)了梁家。那時她已經(jīng)十幾歲了,因為平時伶俐勤快,很受梁啟超夫婦的喜愛,甚至讓她管理家中財政。梁啟超嫌來喜這名字太過俗氣,還親自為她改名為桂荃。

二、由陪嫁丫頭到梁啟超的側(cè)室

梁啟超的夫人李蕙仙是嬌生慣養(yǎng)的大家千金,又體弱多病,她與梁啟超婚后幸福美滿,可是一直都沒有懷孕,直到六年后,李蕙仙才生下大兒子思成,為了旺盛梁家香火,也因為王桂荃在照顧梁啟超生活起居的過程中產(chǎn)生了感情,李蕙仙便做主讓王桂荃和梁啟超圓房,王桂荃因此成了梁啟超的側(cè)室。

可是,因為梁啟超一直主張“一夫一妻制”,所以,王桂荃并沒有名分,甚至要求她的孩子也只能稱她為“王姨”。

三、撐起梁家半邊天

王桂荃人很聰明,也很愛學(xué)習(xí),雖然出身貧寒,沒有機(jī)會讀書識字,但是梁啟超在家中常教她讀書寫字,到后來寫信、記賬等她都可以自己干了。

1898年,梁啟超遭遇政治危機(jī),被朝廷追捕,王桂荃跟隨一家人逃亡日本,聰慧的她自學(xué)日語,不久就能用流利的東京日語對外交流。

梁啟超流亡海外多年,僅靠賣文為生,生活清貧。夫人李蕙仙體弱多病,肩不能扛,手不能提,一家人的飲食起居乃至外聯(lián)絡(luò)都要靠她操辦,她成了梁家的主要勞動力。

四、養(yǎng)育九子,勞苦功高

1924年,李蕙仙因乳腺癌去世,王桂荃不僅要安慰悲痛的梁啟超,還要悉心照顧他的生活。

5年后,梁啟超也應(yīng)腎病和醫(yī)療事故與世長辭。

去世前,梁啟超滿懷愧疚的把孩子托付給她,王桂荃堅定的說:“先生放心,有我呢!”

梁啟超沒有留給她豐厚的遺產(chǎn),卻留給她把九個孩子撫養(yǎng)成人的重任。為了維持全家生活,她一面自己外出打零工貼補(bǔ)家用,一面把以前全家居住的舊樓賣給了天津富商。

抗戰(zhàn)爆發(fā)后,生活更加難以為繼,眼看孩子們?nèi)諠u消瘦,她又把梁家的新樓出租給橫昌綢布店做賬房和庫房,僅留下梁啟超的書房保存書籍,自己和孩子則住進(jìn)后院的小樓。

她愛孩子,九個孩子都是她的心頭肉,對李蕙仙生的三個孩子,她從來都看得比自己的孩子還要重。

思成考試沒有考好,李蕙仙生氣要責(zé)打,她把思成護(hù)在身后,寧可自己挨打,思順生病得了白喉,她日夜不離的護(hù)理,而自己的女兒卻因為此時也正生病,沒有得到較好的照顧而不幸夭折。

在顛沛流離的生活中,王桂荃一邊獨(dú)立操持家庭的生活,一邊用心教育孩子。她常常對孩子說:“成龍上天,群蛇鉆草,你們會如何選擇怎樣的人生呢”你們的父親梁啟超,才高八斗的他都經(jīng)常學(xué)習(xí)讀書。何況你們呢?”

在孩子眼里,王桂荃從來沒有過發(fā)愁的時候,她獨(dú)立堅強(qiáng)的個性,給了九個孩子以極大的影響。

為了讓孩子讀書成才,王桂荃傾盡全力。1941 年,王桂荃變賣家產(chǎn)、向朋友借貸,為兒子梁思禮湊齊 400 美元送他出國,梁思達(dá)去了云南,梁思寧參加了新四軍,同年,她又把兒子梁思禮、女兒梁思懿及其新婚夫婿送上了去美國的船。

梁家九個子女,個個都是英才人杰,在各自的領(lǐng)域里建樹非凡。梁思成、梁思永、梁思禮分別入選中科院院士,梁思順、梁思忠、思莊、思達(dá)、思懿、思寧也在各自從事的專業(yè)領(lǐng)域頗有成就。

一門三院士,九子皆才俊,一時傳為佳話,王桂荃功不可沒。

五、晚年孤獨(dú)離世,無怨無悔

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夕,小兒子梁思禮與姐姐梁思懿同船回國。因無法獲悉他們確切歸期,王桂荃每日在碼頭殷切守望,足足等了半個月。

此時,王桂荃已經(jīng)獨(dú)自生活了8年,見到兒女歸來,白發(fā)蒼蒼的她激動的熱淚盈眶。

1950年,王桂荃賣掉天津的房子,在北京買下一座小四合院,和梁思禮一起生活,孩子們也常來聚會。

她讀書看報聽廣播,對國家大事知道得一清二楚,晚年依舊可以和子女自由交談、議論,一點(diǎn)都不落伍。七十多歲時,她還能興致勃勃地從北京只身去杭州旅行。

王桂荃仍然樸素?zé)o華,每天早起,打掃院子,清理房間。她自己吃穿都很節(jié)省,但對兒孫們和親友卻很大方。那是王桂荃生命中,最幸福最美滿的一段日子。

1966年,受“文化大革命”的沖擊,王桂荃因為是“保皇黨梁啟超的老婆”

而被打倒,關(guān)入牛棚,而此時梁家后人也都處于兇險環(huán)境,沒有人能保護(hù)自己的老母親。

而此時,王桂荃已經(jīng)86歲高齡,且身患重病。

年邁的老人在寒風(fēng)中清掃大街,心靈和肉體都備受折磨,不久,在鄉(xiāng)下一間暗無天日的破房子里,老人孤零零的離開了人世,走完了她卑微而堅強(qiáng)的一生。

好心的鄉(xiāng)親用一張破草席把她安葬在村子后面的小山丘上,連她的兒女都沒有來得及見上最后一面。后來,她的兒女來到此地尋找,卻只看到荒草一叢,連老人的尸骨也找不到了。

孩子們對著荒丘痛哭一場,也只好作罷。

1995年,在梁思達(dá)和梁思禮的主持下,北京香山梁啟超和妻子李惠仙的合葬墓旁,為她立了一塊臥碑,碑后植一株白皮松,后人們希望用這棵樹緬懷音容,在枝繁葉茂中,令萬世銘記。碑上刻有她的名字——王桂荃。

從此,她又可以風(fēng)雨無阻的守望在自己心愛人的身旁。

在碑文中,有這樣的句子:“她畢生不辭辛勞,體恤他人,犧牲自我,默默奉獻(xiàn);摯愛兒女且教之有方,無論梁氏生前身后,均為撫育子女成長付出心血,其貢獻(xiàn)于梁氏善教好學(xué)之家良多。”這是子女對她一生付出的心血的感激,也是對她作出的奉獻(xiàn)最有力的肯定。

她就像一朵生命力頑強(qiáng)而綻放的熱烈燦爛的雛菊,默默無聞,無私的把自己一生的真情摯愛,奉獻(xiàn)獻(xiàn)給了丈夫和孩子,為梁氏一族嘔心瀝血,為國家培養(yǎng)和輸送了優(yōu)秀的人才,她用自己的勤勞、堅強(qiáng)和善良,折射出中國女性身上永恒的光輝,值得后世的人們永遠(yuǎn)銘記。

有書君語:一直倡導(dǎo)終生學(xué)習(xí)的有書君今天給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讀的52本高分暢銷好書,免費(fèi)領(lǐng)取。從認(rèn)知思維、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維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閱讀計劃。

活動參與方式:私信回復(fù)“福利”或點(diǎn)擊閱讀原文即可免費(fèi)領(lǐng)取。限時福利,先到先得哦~

最佳貢獻(xiàn)者
2

題目中的“二夫人”三個字之所以要用引號,就是因為王桂荃終其一生在梁家的身份只是侍妾。王桂荃為梁啟超生育過十個子女,梁家能有“一門三院士,九子皆才俊”的傳奇,王桂荃功不可沒,但其結(jié)局并不太好。

王桂荃,原名王來喜,四川人,自幼家境貧寒。父親在她四歲時病亡,而后遭受繼父的百般虐待。家中為了養(yǎng)家糊口,王桂荃被先后轉(zhuǎn)手賣到四戶人家當(dāng)丫頭,最終輾轉(zhuǎn)來到京城李家,成為李家千金李蕙仙的的侍婢。

1891年,十九歲的梁啟超與二十三歲的李蕙仙成婚。五歲的王桂荃作為李蕙仙的陪嫁丫頭進(jìn)入梁家,兩年后,李蕙仙為梁啟超生下長女梁思順。1898年戊戌變法失敗,梁啟超流亡日本,李蕙仙與女兒及王桂荃避難澳門。

第二年,梁啟超將她們接到日本。1901年,李蕙仙為梁啟超生下長子師梁思成。梁思成的出生讓梁家上下無不歡欣。而梁思成生下來就體弱多病,梁啟超頗有擔(dān)心。李蕙仙為了梁家后代興旺,便請梁啟超納王桂荃為妾。

(右為王桂荃)

就這樣,十七歲的王桂荃成為梁啟超的侍妾。王桂荃在來日本之前是目不識丁的,她來到日本后利用外出采購的機(jī)會漸漸學(xué)會了日語,她的勤奮贏得了梁啟超的信任。王桂荃做妾除了香火有續(xù),還為李蕙仙拴住梁啟超。

梁啟超一生崇奉一夫一妻制,對于納王桂荃為妾這件事,他從未對外提及過。為了避免違背自己崇奉的婚姻制度,梁啟超從未承認(rèn)過王桂荃的側(cè)室身份。他要求孩子們稱王桂荃“王姑娘”,但孩子們卻管王桂荃叫“娘”。

梁啟超對王桂荃自然沒有對李蕙仙那般恩愛有加,但還是很尊重的。王桂荃的主要工作就是伺候好梁與李及照顧好孩子們。李蕙仙為梁啟超共生育過四個孩子,長大三個,一男二女,即長女思順、長子思成及次女思莊。

(李蕙仙與孩子)

而王桂荃則為梁啟超共生育過十個子女,長大成人六個,四男二女,即次子思永、三子思忠、四子思達(dá)、三女思懿、四女思寧及五子思禮。在梁家,王桂荃既是李蕙仙的得力助手,又是負(fù)責(zé)梁家飲食起居的主要勞力。

當(dāng)然還要負(fù)責(zé)孩子們讀書寫字,王桂荃雖然出身貧苦,但她靠后天的勤奮好學(xué),熟練的掌握了日語,成為梁啟超的得力內(nèi)助。1912年,梁啟超攜九口之家回到國內(nèi)。三年后李蕙仙被確診為乳腺癌,1924年李蕙仙去世。

李蕙仙留下的三個孩子都已長大,最小的思莊也已十六歲,王桂荃成為梁家所有孩子的母親。李蕙仙去世后,梁啟超才慢慢在友人跟前提起王桂荃,但也只是稱她為小妾,這比侍妾的地位要高些,不用從事體力勞動。

梁啟超的這種執(zhí)著,只因他推崇的一夫一妻制,他希望新時代的男人們徹底拋棄妻妾成群的封建陋習(xí)。他雖然不承認(rèn)王桂荃的身份,但卻無法擺脫兩位妻子的事實(shí)。1929年梁啟超在王桂荃的陪伴下去世,享年56歲。

梁啟超被安葬在五年前他自己準(zhǔn)備好的墓地中,與夫人李蕙仙合葬。王桂荃繼承了梁啟超遺留的兩處房產(chǎn),一處地產(chǎn),及不少的古玩字畫和五萬大洋。梁家在王桂荃的領(lǐng)導(dǎo)之下,仍延續(xù)維持了社會上流生活的水準(zhǔn)。

王桂荃每年都會和子女來北戴河避暑,梁家的一處房產(chǎn)就在北戴河。不久,王桂荃將天津的一處老樓賣掉,十二年后,又將剩下的一幢樓出租補(bǔ)貼家用?箲(zhàn)期間王桂荃在天津居住,解放后全家除思寧外都回到北京。

王桂荃在解放后過了一段時間的安逸生活,1966年,王桂荃的生活發(fā)生改變,被迫進(jìn)行勞動改造,兩年后在孤獨(dú)中與世長辭,享年82歲。由于當(dāng)時子女們四散分離,王桂荃去世時的具體日期和其遺體去向都是未知。

十年后,梁思順、梁思成,梁思永都已去世,在京的梁家子女有梁思莊,梁思達(dá),梁思懿和梁思禮,還有一個梁思寧在濟(jì)南。除了思莊外,其余都是王桂荃所生。梁家子女在1978年決定將梁啟超墓地捐給國家。

1993年,梁家子女想將王桂荃的墓建在梁啟超的墓地旁邊。當(dāng)時的梁啟超墓地已經(jīng)是文物保護(hù)單位,再加上王桂荃在梁家的身份問題,他們的請求被拒絕。最終在火箭專家梁思禮申請下,決定用種樹來代替建墓。

之后,在梁啟超與李蕙仙的合葬墓邊上,種了一棵樹,被稱為“母親樹”,樹前有一塊臥碑,介紹了王的人生履歷,碑文中將其稱為“第二夫人”。盡管王桂荃為梁家生育過十個孩子,但梁的權(quán)威史料中卻無其地位。

梁家的“一門三院士,九子皆才俊”的簡要事跡(按年齡順序):

長女梁思順,李蕙仙所生,詩詞研究專家,中央文史館館員。

長子梁思成,李蕙仙所生,建筑學(xué)家,民國研究院院士,中科院委員。

次子梁思永,王桂荃所生,考古學(xué)家,民國研究院院士,中科院考古所副所長。

三子梁思忠,王桂荃所生,西點(diǎn)軍校畢業(yè),25歲病逝于淞滬會戰(zhàn)前線(炮兵上校)。

次女梁思莊,李蕙仙所生,中國圖書館協(xié)會副理事長,曾任北大圖書館副館長。

四子梁思達(dá),王桂荃所生,南開大學(xué)畢業(yè),著名經(jīng)濟(jì)學(xué)家。

三女梁思懿,王桂荃所生,燕京大學(xué)畢業(yè),社會活動家,燕大學(xué)生領(lǐng)袖。

四女梁思寧,王桂荃所生,南開大學(xué)畢業(yè),新四軍早期革命人士。

五子梁思禮,王桂荃所生,著名火箭系統(tǒng)控制專家,中國科學(xué)院院士。

3

梁啟超(1873年—1929年),字卓如,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自由齋主人等。清朝光緒年間舉人,中國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學(xué)家、文學(xué)家。戊戌變法(百日維新)領(lǐng)袖之一、中國近代維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


近代文學(xué)革命運(yùn)動的理論倡導(dǎo)者,發(fā)動并參與戊戌變法的梁啟超,可謂是家喻戶曉。他八歲學(xué)為文,九歲能綴千言,17歲中舉。他與老師康有為一起“公車上書”;他領(lǐng)導(dǎo)“強(qiáng)學(xué)會”;他與黃遵憲一起辦《時務(wù)報》;他寫作《變法通議》為變法做宣傳。


(梁啟超)


戊戌變法失敗后,為了免受迫害,梁啟超流亡日本。那么,我們今天來看看梁啟超幕后的賢內(nèi)助。梁啟超有一正妻李蕙仙,還有一默默無聞的二夫人——側(cè)室,沒有名分的賢內(nèi)助,名字叫王桂荃。


正妻李蕙仙


1869年出生的李蕙仙,出身名門,大家閨秀,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她熟讀古詩,善于吟詩作文,有才女美譽(yù)。1889,朝廷維新派大臣李端棻大學(xué)士慧眼識才,做主搭鵲橋把堂妹李蕙仙和梁啟超牽在了一起。


1891年,19歲的梁啟超與大自己四歲的李蕙仙喜結(jié)連理。梁李二人伉儷情深,夫唱婦隨,努力學(xué)習(xí)新學(xué)。上海創(chuàng)辦女子學(xué)堂后,李蕙仙擔(dān)任校長,成為中國女校長的第一人。


同時,李蕙仙也是一位賢妻良母。1892年,她隨丈夫在老家茶坑村住了一年多。世代靠耕田為生的梁家人,條件一般,僅僅能維持生活。但自小嬌生慣養(yǎng)的千金小姐李蕙仙能吃苦耐勞,孝敬公婆,親自挑水、舂米、煮飯,與梁的繼母相處得非常融洽。


(梁啟超與李蕙仙)


梁啟超在《壯別》詩中寫道:丈夫有壯別,不作兒女顏。風(fēng)塵孤劍在,湖海一身單。天下正多事,年華殊未闌。高樓一揮手,來去我何難。


梁啟超的這種氣概和心情的背后,得益于有一位相濡以沫,志同道合的妻子的付出與奉獻(xiàn),理解與支持。


李蕙仙與梁啟超共育有四個子女,兩子兩女,恰湊成一對“好”字。但是有個一個兒子不幸早夭,長大的三個子女分別是:長女梁思順,長子梁思成和次女梁思莊。梁思成和林徽因的故事我們都很熟悉了,梁思成是我國著名的建筑學(xué)家,民國研究院院士,中科院委員。梁思順則擅長詩詞,是這個領(lǐng)域的研究專家,中央文史館館員。梁思莊則是中國圖書館協(xié)會副理事長,曾任北大圖書館副館長。


梁家的“一門三院士,九子皆才俊”,其中李蕙仙生育的長子梁思成就是其中的院士之一。梁家其余的六個才俊就是下面的主人公,梁思成的二夫人王桂荃所養(yǎng)育的四子二女。


二夫人王桂荃


王桂荃(1886年-1968年),四川廣元人,幼年喪父喪母,成了孤兒,幾年間,就被多次倒賣成別人家的侍女。王桂荃小李蕙仙17歲,作為李蕙仙的陪嫁丫頭,王桂荃跟著小姐李蕙仙一起來到了梁家。


王桂荃原名王來喜,為人貌美清純,聰明伶俐,吃苦耐勞,頗得梁王夫妻的認(rèn)可與喜愛,是他們的得力助手和朋友。梁啟超覺得王來喜這個名字太土氣,于是就給王來喜改了名字:王桂荃,荃的意思是一種香草,從梁啟超給王桂荃起這個名字,說明是非常認(rèn)可王桂荃的品行的。


戊戌政變失敗后,李蕙仙、王桂荃帶著孩子們一起到日本與梁啟超相聚。王桂荃聰明好學(xué),跟著梁啟超學(xué)習(xí),也通過與朋友交流,買菜買東西時積極學(xué)習(xí)日語,真正鍛煉了自己的能力。


(王桂荃)

可是,因為梁啟超一直主張“一夫一妻制”,所以,王桂荃并沒有名分,梁啟超很少在人前提及她。而且,梁啟超要求孩子當(dāng)眾喊王桂荃為“王姑娘”或者“王姨”,但孩子們與王桂荃的感情很深,特別是李蕙仙所生的三個子女,王桂荃更是視若己出,待他們比自己的孩子還要好。孩子們有自己的判斷,他們喊李蕙仙為媽,喊王桂荃為娘。


梁思成說小時候感覺和娘的感情更深一些,他說小時候因為一次成績不理想,親媽李蕙仙又氣又急,想法在雞毛撣子上綁上了鐵絲來抽打他。王桂荃被李蕙仙的樣子嚇壞了,她怕她把梁思成打壞了,于是就像是母雞護(hù)住小雞一般,把梁思成攬到了懷里。李蕙仙的氣就都撒在了王桂荃的身上。


王桂荃一生共育有十個孩子,其中有六個長大成人:


次子梁思永,考古學(xué)家,民國研究院院士。
三子梁思忠,西點(diǎn)軍校畢業(yè),炮兵上校。
四子梁思達(dá),南開大學(xué)畢業(yè),著名經(jīng)濟(jì)學(xué)家。
三女梁思懿,燕京大學(xué)畢業(yè),社會活動家。
四女梁思寧,南開大學(xué)畢業(yè),早期革命人士。
五子梁思禮,著名火箭系統(tǒng)專家,中國科學(xué)院院士。


在梁啟超流亡期間,生活清貧,李慧仙體弱多病,家庭的重?fù)?dān),家里粗活累活,王桂荃都扛了起來。她相夫教子、操持家務(wù),照顧孩子們的學(xué)習(xí),她撐起了整個家,成了梁家的頂梁柱、主心骨。


1924年,李蕙仙因乳腺癌去世,1929年,梁啟超也與世長辭。當(dāng)時,梁啟超并沒有多少積蓄留下,只有兩處房產(chǎn)。而此時只有43歲的王桂荃更是面臨著要獨(dú)自撫養(yǎng)九個孩子的重任。


王桂荃傾盡所有和全力供孩子們讀書,她節(jié)衣縮食,她給人家做零活,她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也變賣家產(chǎn),向朋友借貸,她送兒女們出國、參軍。她也幫著照顧兒女們的孩子,孩子們和她也特別的親。她感覺仿佛又回到了自己養(yǎng)兒育女的年代,她累并快樂著。


1968年,82歲的王桂荃走到了生命的盡頭,身邊沒有子女陪護(hù)。后來被好心的鄰居葬在了附近的山坡上。


1995年,在北京香山梁啟超和李惠仙的合葬墓旁,立了一塊臥碑,碑后植樹,而碑文如下:


“她畢生不辭辛勞,體恤他人,犧牲自我,默默奉獻(xiàn);摯愛兒女且教之有方,無論梁氏生前身后,均為撫育子女成長付出心血,其貢獻(xiàn)于梁氏善教好學(xué)之家良多。”


王桂荃,一個梁啟超身后的默默無聞的女人,從來沒有名分的她,為梁家撐起了絢麗的天空。她為梁啟超和孩子們付出了青春和生命,她用自己的堅韌、豁達(dá)和博愛詮釋了自己對梁啟超的尊重和愛戴,以及對孩子們的舔犢之情。


王桂荃把九個孩子都培養(yǎng)得如此出色,僅憑這一點(diǎn),她就值得人們尊敬與緬懷。


校書郎工作室,柒月夏

4

結(jié)局挺凄慘的!

1968年,孤苦伶仃的王桂荃在一間陰暗潮濕的陋室中離開人世,享年85歲。她是中國傳統(tǒng)女性的縮影,因為她是梁啟超的二夫人,雖然沒名沒分,但也注定她的一生不尋常!

1889年,17歲梁啟超考中舉人后,與主考官的堂妹李蕙仙訂婚。兩年后。梁啟超與比自己大4歲的李蕙仙成婚。李帶了兩位丫環(huán),其中一個叫王來喜,就是王桂荃。

王桂荃心地善良,有眼力界,梁氏夫婦都很喜歡她,家中一切事務(wù)都由她掌管,包括財政大權(quán)。王桂荃不負(fù)眾望,把梁家大事小事都打理的井井有條,在子女教育上也不含糊!

戊戌政變失敗后,梁、李兩家親戚都逃到國外。王桂荃因為天資聰穎,很快就說得一口好日語。所以,梁家所有對外聯(lián)系,都由她來辦。她的善良與能力博得了梁啟超的歡心,在她17歲時便與他產(chǎn)生了愛情。

1903年。在李蕙仙的同意下,梁啟超納王桂荃為妾,王桂荃共為梁啟超生下6個孩子:梁思永(子)、梁思忠(子)、梁思懿(女)、梁思達(dá)(子)、梁思寧(女)、梁思禮(子)。

(右一為王桂荃)

梁啟超迎娶李蕙仙的時候,有過“一夫一妻”的約定,所以李在世時,梁啟超考慮李的感受,他要求孩子們叫王桂荃為“王姑娘”或者是“王姨”,但孩子們對王桂荃的感情都很深,他們叫李蕙仙為“媽”,叫王桂荃為“娘”。

由于李脾氣大,王桂荃要生的時候,梁啟超把她送到澳門,同時請李夫人的兄弟幫忙說情,只到李點(diǎn)了頭,梁啟超才把王桂荃母子接回日本。

即便是這樣,王桂荃依舊毫無怨言,幫助李操持家務(wù),同舟共濟(jì)。她一生勤儉持家,任勞任怨,忘卻自我,關(guān)愛家人。摯愛所有的兒女且教導(dǎo)有方。

梁思成對他的生母李蕙仙感情不深,對王桂荃卻感情很深,他常說:“娘(王桂荃)是個很不尋常的女人!

有一次他考試沒考好,親母李蕙仙用綁了鐵絲的雞毛撣子抽他。王桂荃把梁思成摟到懷里護(hù)著他,李蕙仙在氣頭上沒收住手,綁了鐵絲的雞毛撣子一下下全抽在了王桂荃的身上。

事情過去后,王桂荃慈祥地拉住梁思成的手,用最溫和的語調(diào)和最樸素的話語教育他好好讀書。這些令梁思成終生難忘!每每想起都潸然淚下。

“文革”后,四散分離的梁家的子女們又重新聚在了一起,他們哀嘆王桂荃離世時,竟無人知曉……孩子們在梁啟超與李惠仙的合葬墓旁種下了一棵母親樹,立碑紀(jì)念這位平凡又偉大的娘!

5

梁家一門三院士,國家之棟梁,可能世人知道梁啟超和他的兒女梁思成們更多一些,當(dāng)然也忘不了林徽因,卻不知他還有一個沒有名分、但是對梁家來說非常重要的“二夫人”王桂荃。

王桂荃的出身很苦,很小的時候就沒了母親,4歲時父親不幸猝死,繼母又虐待她,把她賣給了別人家,從4歲到10歲她又被轉(zhuǎn)賣了4次。最后做了李慧仙的陪嫁丫鬟,跟著李慧仙來到了梁家。

那時的王桂荃十來歲,出落得亭亭玉立,做起事來麻利勤快,而且還冰雪聰明,所以深受李蕙仙和梁啟超的喜愛。她還是李慧仙的得力幫手,也是家庭的主要勞動力,所以家中的事物甚至財物都由她掌管。

王桂荃原名叫王來喜,才華橫溢的梁啟超覺得王來喜這個名字配不上她的聰明才智,所以給她取名叫王桂荃。

后來,戊戌變法失敗后,梁啟超一家來到了日本,夫妻倆盼了多年才生了梁思成,但看到梁思成的身體很羸弱,夫妻倆不得不開始有些擔(dān)心,所以為了家族的香火旺盛,在李慧仙的準(zhǔn)許下,梁啟超把王桂荃納為了側(cè)室。

當(dāng)時,梁啟超和譚嗣同創(chuàng)辦了“一夫一妻世界會”,作為創(chuàng)辦者的他當(dāng)然不能食言,所以,梁啟超沒有給王桂荃任何的名分,而且在公共他也避諱不談,甚至要求自己的兒女們叫她“王姑娘”或者“王姨”。

但王桂荃頗識大體,并沒有因此怨恨梁啟超,她深愛梁啟超,在她心里,梁啟超這樣一個年輕有為、才華橫溢的人能夠接納她已經(jīng)是她的幸運(yùn)了,所以她能理解他。

盡管王桂荃后來為梁啟超生育了六個孩子,她也沒有索要名分的想法。她只是一直默默的為這個家庭操持,深愛著她的丈夫和孩子們。

在梁啟超流亡期間,以賣文為生,生活非常清貧,而夫人李慧仙又是千金小姐,很多事都做不了,而且體弱多病。所以重?fù)?dān)自然就在王桂荃的身上,她是家里唯一的勞動力,還要照顧一家人的衣食起居,慈母般的照顧孩子們,才使得家庭和睦相處。

正因為有了王桂荃撐起了這個家,梁啟超才能沒有后顧之憂,一心專注他的政治事業(yè)。她可能不懂梁啟超的政治報負(fù)是什么,但她懂的相夫教子,勤儉持家,成為梁啟超身后的援助。在梁啟超身陷危險時依舊陪在梁啟超的身邊,主持家務(wù),對外聯(lián)絡(luò)。 在梁啟超因失去心愛的妻子傷心難過時,她百般安慰,悉心照顧梁啟超的衣食起居,成了家里的主心骨。

五年之后,梁啟超又因腎病和醫(yī)療事故與世長辭時,她又擔(dān)起了整個家庭重?fù)?dān)。當(dāng)時梁啟超并沒有多少遺產(chǎn),撫養(yǎng)九個孩子成了這個柔弱女人的責(zé)任。

為了維持生活她賣掉了洋氣的舊樓,自己在照顧孩子的同時,又出去打零工補(bǔ)貼家用。戰(zhàn)爭爆發(fā)后,生活更加困難,孩子們漸漸消瘦,沒有任何辦法的她又把梁家新樓租了出去,只留下梁啟超的書房保留書籍,自己和孩子們住在了后院小樓。

她悉心照顧孩子們,每天督促孩子們好好學(xué)習(xí),每個孩子對她來說都是她的心肝寶貝,她舍不得打罵他們,即使他們犯錯了也只是溫言細(xì)語地教育他們改過。

1941年,她為了給兒子梁思禮湊齊400美元送他出國留學(xué),不惜變賣家產(chǎn),向朋友借貸,把兒子梁思禮、女兒梁思懿及其新婚夫婿送上了去美國的船。在這之前梁思達(dá)去了云南,梁思寧參加了新四軍。

孩子們一個個都離開她去成才,家里就只剩下王桂荃一個人孤零零的身影了。她獨(dú)自生活了八年,在新中國成立前夕才見到她日夜?fàn)繏斓脑趪饬魧W(xué)的兒子梁思禮和梁思懿。

晚年,她賣掉天津的房產(chǎn)和兒子給的美金,在北京買了一個小四合院和梁思禮生活在一起。晚年遲暮之年的她依舊樸素過活,勤儉節(jié)約,幫助孩子們照顧第三代。

1968年,83歲的王桂荃因腸癌孤零零地離開了世界,子女們都沒來及見到他們娘親的最后一面。 王桂荃的一生可謂平凡,但是對于她的國之棟梁的丈夫、子女來說,卻永遠(yuǎn)閃耀著母性的光芒。

6

梁啟超一家可以說是人才輩出,兒子梁思成及兒媳林徽因可謂是家喻戶曉,梁思達(dá)、梁思懿、梁思禮等人也在不同領(lǐng)域地位不凡。而他們的父親梁啟超,更是勇于抗?fàn)幍膼蹏锩,從?dāng)年的戊戌變法開始就一直致力于中國的救亡圖存。

就是這樣一個傳奇的家族,背后卻存在著一個他們隱藏了多年的人,這個人為梁家含辛茹苦,最后卻沒落到半點(diǎn)名分,甚至沒幾個人聽說過她,她就是王桂荃。

王桂荃本叫做王來喜,幼年時就喪父喪母,被繼母當(dāng)童養(yǎng)媳賣來賣去,輾轉(zhuǎn)到了梁啟超的大夫人李慧仙身邊,就此開始在梁家當(dāng)上了傭人。而她個人在凄慘的環(huán)境中流連,早就變得小心翼翼,乖巧精干,還有在輾轉(zhuǎn)中磨煉出來的聰明機(jī)靈,做事有分寸,再加上女大十八變,出落成不錯的樣貌,讓他在這個以儒雅隨和著稱的家庭中很招人喜歡。梁啟超對她也喜愛有加,就改掉了她的這個與她相當(dāng)不搭調(diào)的名字,改了個更適合她的名字,叫做王桂荃。

漸漸地,這個家已經(jīng)離不開王桂荃了,她已經(jīng)成了這個家的一份子,家中的大小事務(wù)都得她來調(diào)度調(diào)和,這一待就是十幾年。

這期間,梁啟超經(jīng)歷了戊戌變法,一家躲避清廷追捕逃來逃去。緊張的生活中,梁啟超與李慧仙僅有梁思成這一個孩子,因為連年的逃亡,梁思成的身體也比較孱弱。李慧仙還是一個挺受封建思想熏陶的女人,就怕使梁家斷了香火,但是她自身個人能力也有限,再加上她也不是個喜歡爭風(fēng)吃醋的人,就給梁啟超安排了王桂荃做側(cè)房,以防不孝大罪。

就這樣,王桂荃一生中給梁啟超添了六個孩子,在這期間,她深深感激著李慧仙,也深深愛上了風(fēng)流倜儻的梁啟超。但造化弄人,梁啟超為了推行新思想,后來和別人一起創(chuàng)辦了很多革命團(tuán)體,作為創(chuàng)建人,當(dāng)然不能違反新思想,一夫多妻顯然是不符合新思想的。

為了梁啟超的事業(yè),王桂荃心甘情愿地選擇了隱藏,就這樣,她被剝奪了名分,又回到了那個童養(yǎng)媳的下人身份,但她沒有一絲的不甘和怨恨,而是更加賣力地守護(hù)著這個家庭。

流亡期間,梁家的主要經(jīng)濟(jì)來源近乎斷絕,梁啟超幾年之后也在無止境的革命事業(yè)中倒下,得了重病卻因庸醫(yī)害人而含恨離世,大戶人家出身的李慧仙也病入膏肓。除了這一大家子要養(yǎng),還有著正在美國讀建筑學(xué)的梁思成。

平日里,家里除了靠著來自梁啟超影響力的接濟(jì)是不夠的,很多支出都得靠王桂荃為別人打零工來維持。隨著時間推移,接濟(jì)也越來越少,但王桂荃憑著自己的精打細(xì)算,愣是將這個家硬抗了起來,很長一段時間后才出于無奈賣掉了梁家的洋樓。

孩子們一天天長大,開支也流水般增長,她只得四處求人,再加上變賣家產(chǎn),為梁思成湊過學(xué)費(fèi),為梁思寧湊過參軍的路費(fèi),為梁思達(dá)湊過去云南的盤纏。等到她把所有孩子都送出去的時候,家產(chǎn)已經(jīng)所剩無幾了,所幸的是也只剩下她煢煢孑立。這一獨(dú)自生活就是十年之久。

孩子們也從未忘記過他們的這個偉大的母親,匯回家了很多美金,而她晚年最大的愿望就是守望著孩子們,她突然拋售了給她養(yǎng)老的大宅子,卻買了一套平房四合院,和梁思禮住在一起,為幫忙照顧他的孫子輩,繼續(xù)守護(hù)著這個家族。最后她八十九歲去世,沒有名分的她,卻硬生生締造了整個名門梁家,不免讓人為之唏噓。

我是籬上青,專注歷史史實(shí),期待你的關(guān)注!

7

梁啟超除了夫人李蕙仙外,卻還有個不為人知的“二夫人”王桂荃?墒,他一生都沒有給王桂荃名分。這是怎么回事呢?王桂荃結(jié)局又如何呢?

(梁啟超舊照)

王桂荃本名王來喜,是四川廣元人。

王來喜命運(yùn)極為坎坷,她出生不久,便失去了母親。

父親續(xù)弦后,繼母聽算命先生說她命硬,因此對她百般虐待,讓她遭了許多罪。

她4歲時,父親也因病去世,只得依靠后母生活。

有一次后母出門辦事,她家的幫工卷走了家里所有值錢的東西,隨手還把她給拐賣了。

王來喜小小年紀(jì),被倒來賣去,最后被賣到禮部尚書李端棻的府中。

李端棻有個堂妹叫李蕙仙,知書達(dá)理,是個才貌雙全的才女。

李端棻很欣賞李蕙仙的才氣,所以對她的婚事很留心,一心想為她找一個風(fēng)度翩翩的大才子。

不久,李端棻在主持內(nèi)閣大學(xué)士考試時,認(rèn)識了才華橫溢的梁啟超。于是由他作主,將李蕙仙許配給了梁啟超。6歲的王來喜,因為聰慧伶俐生得模樣周正,則作為陪嫁丫頭,陪同李惠仙進(jìn)了梁家。

梁啟超嫌王來喜的名字惡俗,便給她重新取了個名字叫王桂荃。

李蕙仙是個很賢惠的人,但她身子弱,和梁啟超婚后17年,僅生下二女一男。

那唯一的男丁便是梁思成。而且生下來后,身體孱弱,并不像能長大成人的樣了。這讓李蕙仙看在眼里,愁在心里,唯恐不能維系梁家的香火。

于是,李蕙仙便想到了陪嫁丫頭王桂荃。

(王桂荃舊照)

說起來,李蕙仙打心里喜歡王桂荃。她聰明勤快,什么事交給她去做,沒有辦不漂亮的。

家里老老小小,自己又體弱多病,根本無法操持這一大家人的生活。幸好有王桂荃料理,倒是把個家照顧得妥妥貼貼。

她又聰明,在戊戌變法失敗后,一家人跟著梁啟超避禍日本時,她很快就學(xué)會了一口流利的日語。因此家里大到與外部聯(lián)系,小到出外買東買西,無不交由她去做。

后來,李蕙仙干脆連一家的吃穿用度要用的錢,都交給王桂荃,讓她來安排生活了。

既然王桂荃是陪嫁丫頭,按封建社會那一套,自然可以讓她做通房丫頭。所以在王桂荃的安排下,王桂荃和梁啟超有了圓房的事實(shí),并且接連生下了6個兒女。

可是梁啟超卻以不能違背了他倡議的“一夫一妻制”為名,一直不肯將王桂荃納為妾室。

王桂荃不光不能得到妾室的名分,梁啟超還要求孩子們喊王桂荃為“王姑娘”或者“王姨”,這其中自然包括王桂荃生養(yǎng)的6個孩子。

盡管如此,王桂荃對此卻毫無怨言,依舊盡心盡力幫梁啟超照顧著他的父母,還有他的妻子和孩子們。

1924年,李蕙仙因乳腺癌病逝。梁啟超承受不住打擊,精神一度萎靡不振。

王桂荃除了要操持一大家人的生活外,還要對他百般安慰,細(xì)心照料他的生活起居,真真是梁家上下誰都離不開的人了。

1929年,被誤切右腎的梁啟超,在飽受尿毒癥折磨后,在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溘然長逝。

(與梁思成一家的合影)

梁啟超生前并不富裕,主要靠賣文為生。他去世后,并沒給王桂荃留下多少財產(chǎn)。倒是給王桂荃留下了9個孩子,其中最小的才4歲半。

王桂荃是個堅強(qiáng)樂觀的人,她一生對梁啟超非常敬重,希望孩子們也如梁啟超一般優(yōu)秀。

因此她變賣家產(chǎn),向朋友借貸,做力所能及的活兒,努力把9個孩子拉扯大,并讓他們接受教育。

在王桂荃的努力下,孩子們在學(xué)業(yè)上也一直成績優(yōu)異,最后又都慢慢地都離開了她。

幸福的是,不管是李蕙仙生的3個孩子,還是她的6個孩子,都非常懂事孝順,對她感情很深,早就已經(jīng)改口叫娘了。

建國后,孩子們學(xué)成歸來,大部分都在北京工作結(jié)婚。

王桂荃為了方便照料孫子孫女,把天津的房子賣了,又在北京手帕胡同買了個四合院。孩子們都喜歡和她在一起,這樣一來,她的院子里總是笑聲陣陣,熱鬧得很。

可惜的是,已經(jīng)80多歲的王桂荃被造反派扣上“;逝衫掀拧钡拿弊,不光要接受批斗游街的羞辱,還被趕出了家門。她的孩子們也四散分離,音訊不通。

一生堅強(qiáng)樂觀的王桂荃,在對孩子們的思念和為他們擔(dān)驚受怕中,沒能捱過85歲,最終在一間鄉(xiāng)下的破敗的小屋子里病逝了。

待一切都平息后,孩子們已經(jīng)無從知道王桂荃被埋在何處了。于是他們在梁啟超和李蕙仙的陵墓旁又給王桂荃立了一塊碑,并合力種下一棵白皮樹,來紀(jì)念這位培養(yǎng)出了多位國之棟梁的偉大母親。

(參考史料:《梁啟超傳記》)

8

每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個偉大的女人,而站在民國大家梁啟超背后的那個女人卻連一個正式的名分都不曾有過。

王桂荃的原名其實(shí)叫王來喜,她自小就是京兆尹李朝威的千金李惠仙的侍女。6歲時,王來喜跟隨主人李惠仙嫁入梁家。才高八斗的梁啟超看不慣王來喜的俗氣名字,遂幫她改名為王桂荃。

等到王桂荃18歲時,主人李惠仙仍然秉承舊制,讓其與丈夫梁啟超圓房。但梁啟超作為晚清響當(dāng)當(dāng)?shù)纳鐣,加上他又是“一夫一妻世界會”的?chuàng)始人之一,所以王桂荃與梁啟超圓房并沒有得到任何名分,連小妾也沒有。但王桂荃是愛慕梁啟超的,所以即使在為他生下七個孩子之后,她也沒有要求任何名分,因為她是心甘情愿的。

戊戌政變失敗后,作為維新派領(lǐng)袖之一的梁啟超帶領(lǐng)一家老小逃亡日本。來到日本不久后,王桂荃學(xué)會了說流利的東京話,同時也隨之增長了不少知識。

流亡日本的十四年中,梁啟超沒了社會地位和名聲,只能靠賣文為生。而李惠仙自小就是千金大小姐,做不了重活,加上其一直體弱多病,所以梁家老小的飲食起居就落在了王桂荃的肩上。因為自小就能吃苦,所以王桂荃把梁家里里外外打理得井井有條。

1924年,李惠仙因病去世。5年后,梁啟超也隨之而去,彌留之際梁啟超“托孤”于王桂荃。在梁啟超和李惠仙雙雙去世后,王桂荃不僅要照顧自己孩子的生活起居,還要盡力照顧李惠仙的兒女。

但王桂荃從無怨言,她把梁家的孩子都視為己出,照顧他們的起居,教導(dǎo)他們的學(xué)習(xí)。

后來,無論是自己生的孩子,還是李惠仙生的孩子,他們都心甘情愿地稱王桂荃為“娘”。(媽是李惠仙)梁家孩子長大成人后多為美人才俊,其中有三位成為了中國科學(xué)院院士,這一切都離不開王桂荃的辛勤付出。


十年浩劫中,王桂荃因“作為;庶h梁啟超的老婆”而慘遭抄家,之后她與孩子們四散分離,只能回到鄉(xiāng)下。梁啟超生前她沒有得到任何名分,梁死后她卻被強(qiáng)制安上名分“為歷史埋單”,何其荒謬!

1968年冬天,王桂荃在鄉(xiāng)下一間陰暗潮濕的牛棚里去世,無人陪伴。三天后,她的尸體才被鄉(xiāng)親們發(fā)現(xiàn),然后她被埋在了一處毫不起眼的山坡上。幾年后,山坡被夷為平地,王桂荃的墓就隨之消失了。


后來,在北京香山的梁啟超與李惠仙的合葬墓旁,梁家兒女們?yōu)樗匦铝⑵鹆吮。他們(nèi)嗽俅瓮酃矟?jì)了。

9

王桂荃本名叫王來喜,但她小時候的命運(yùn)并不“來喜”。她出生不久母親就死了,四歲時又死了父親,可憐的她被后媽賣給人當(dāng)丫頭。不久她又被人轉(zhuǎn)手賣了4、5次,命運(yùn)凄慘。最后一次被賣給暴脾氣的大小姐李蕙仙當(dāng)了貼身丫鬟。

1891年,23歲的李蕙仙嫁給19歲的梁啟超,王桂荃作為陪嫁來到梁啟超貧寒的家里。

在古代,女人的身份地位本就低微,陪嫁丫鬟的地位更是低如螻蟻。但是王桂荃硬是憑著自己的吃苦耐勞和聰明才智活得不亢不卑。戊戌變法失敗后,梁啟超攜全家逃亡國外。王桂荃到日本后,有很強(qiáng)的適應(yīng)能力,她成為梁家上下第一個學(xué)會講一口流利日語的人,可以肯定地說,她如果有機(jī)會上學(xué)肯定是個學(xué)霸級人物。從此以后梁家凡有對外交流的家務(wù)事都由她出面辦理。她融入日本的現(xiàn)代文明,開闊了視野,見識提升。她當(dāng)了梁家的“管家”,家里的大小事甚至財政全由她支配管理。她默默喜歡的男主也漸漸喜歡上了她。因為愛情,她的命運(yùn)和男主梁啟超的命運(yùn)綁在了一起,王桂荃這個名字就是梁啟超給她改的,在他看來王來喜那名字太土氣。

但是梁啟超給不了她什么名分。

因為梁啟超在“一夫一妻世界會”上簽過字“堅持一夫一妻制,不納妾,不嫖妓!彼鹾眠`背呢?

但是他又控制不了男人的天性,梁啟超早在海外就有了一名心儀的年輕貌美的女子何惠珍,無奈李蕙仙百般阻撓,納妾失敗。為了留住丈夫的心,為了讓梁家的香火更加旺盛,李蕙仙多方面考慮她同意梁啟超納17歲的王桂荃為妾,畢竟是自己貼身的人,更放心,也更好控制。梁啟超對外從不公開提起王桂荃,李蕙仙生前,梁啟超規(guī)定所有孩子包括王桂荃生的孩子也只能稱呼王桂荃“王姑娘”或者是“王姨”。可見王桂荃連個“妾”都當(dāng)?shù)拿徽圆豁,所以就別提什么“二夫人”了。

王桂荃嫁給梁啟超后的命運(yùn)

王桂荃雖然連小妾都算不上,但她無怨無悔給梁啟超生了6個孩子,4子2女,即梁思永(子)、梁思忠(子)、梁思懿(女)、梁思達(dá)(子)、梁思寧(女)、梁思禮(子)。

她憑著自己的任勞任怨和深明大義,贏得梁啟超整個家族的尊重和喜愛。

她成為李蕙仙的家庭好幫手,什么苦活累活都全包,對李蕙仙的忠心無可挑剔。

有一天,李惠仙的孩子得了疾病,王桂荃丟下自己幼小的親生女兒去醫(yī)院照顧李惠仙的孩子,日日夜夜不眠不休。李惠仙的孩子康復(fù)了,自己的女兒卻夭折了。

王桂荃非常愛李蕙仙的孩子,梁思成小時候有一次考試沒考好,李蕙仙氣急了準(zhǔn)備用暴力教育梁思成,她舉起綁了鐵絲的雞毛撣子要打梁思成,王桂荃直接撲過去把梁思成摟在懷里保護(hù)他,雞毛撣子重重地抽在了王桂荃的身上。事情過后,王桂荃溫和地勸誡梁思成不要貪玩要用心讀書。

1924、1929年,李蕙仙和梁啟超先后去世,留下累累債務(wù)和9個待撫育的孩子。43歲的王桂荃毅然挑起重?fù)?dān)嘔心瀝血把他們養(yǎng)育大,正是因為王桂荃對孩子們無私的愛,這些孩子們才不管梁啟超的規(guī)定,發(fā)自內(nèi)心地叫王桂荃“娘”。

9個孩子也沒有辜負(fù)她的期望,都在各自的領(lǐng)域?qū)W有所成,其中三位成為中國科學(xué)院院士,留下“梁家生九子,三子成院士”的佳話。

王桂荃的結(jié)局

王桂荃把梁啟超的所有孩子們都撫育成才,達(dá)成梁啟超的心愿光宗耀祖。王桂荃也已年邁,本該安度晚年。

可是就在1968年,那個非常時期,動蕩下,王桂荃的孩子們和她四處分離。85歲的王桂荃獨(dú)自一人在住在一間小黑屋,她懷著對兒女的擔(dān)憂倒下了,再也沒有起來,熱心的鄰居把她埋葬了。幾年后,她的孩子們來到她的墳前,痛哭流涕叫她“娘”,并在梁啟超與李惠仙的合葬墓旁種下了一棵母親樹,立碑紀(jì)念她。

王桂荃默默無聞愛了梁啟超一生,付出了全部的愛去撫育兒女成才,她至死都沒有名分,但她在名分上從不抱怨,在貧寒之家任勞任怨,她是一位平凡而偉大的母親,一位讓人佩服的女人。

10

在近代中國叱咤風(fēng)云的梁啟超,其正妻是李蕙仙,她是京兆公李朝威的掌上明珠。李蕙仙嫁到梁家的時候帶著一個名叫王來喜的六歲陪嫁丫鬟,梁啟超給這個小姑娘取了個新名字“王桂荃”。王桂荃出生后母親就去世,后來父親也去世。她的繼母將她幾經(jīng)轉(zhuǎn)賣后賣進(jìn)了李蕙仙的父親家,成為李蕙仙陪嫁丫鬟。在舊社會陪嫁丫鬟大多都是類似《紅樓夢》中的平兒那種通房丫鬟,也有后來不少做妾的。但是梁啟超恪守著一夫一妻制,連妾的名分都不曾給過王桂荃。梁啟超在寫給家人親朋的信中提起王桂荃,總以“王姑娘”或“三姨”相稱。17歲的時候,在李蕙仙的主持下,王桂荃與梁啟超圓房,陸陸續(xù)續(xù)生了九個孩子。王桂荃在梁家勤勤懇懇,從未要過妾的名分,不辭勞苦侍奉梁啟超雙親、妻子以及李蕙仙的孩子。李蕙仙體弱多病,家里大小事務(wù)都由王桂荃管理。李蕙仙去世后,梁啟超悲痛萬分,寫下《祭梁夫人文》。前后都是王桂荃百般勸慰,梁啟超去世后,王桂荃照顧九個尚未成年的孩子。盡管在梁啟超的要求下,他的子女不能叫王桂荃“媽”,但是李蕙仙的兒子梁思成提起王氏,稱她是個有見地、有才能的善良女子。王桂荃文革期間,一輩子沒有名分的王桂荃卻被冠以“;庶h梁啟超的老婆”,家產(chǎn)被抄盡,與孩子四散分離,風(fēng)燭殘年中王桂荃被遣送鄉(xiāng)下。1968年她在陰暗破敗的小屋里去世,享年82歲。死后三天,好心的鄉(xiāng)親才用草席將她埋在山坡上。幾年后,山坡另作他用夷為平地,王桂荃的葬身之地再也沒能找到。文革結(jié)束后,梁啟超的兒女前來找尋無果。如今的梁啟超墓園,是他與妻子李蕙仙的合葬墓。王桂荃在旁邊是其子女所立的紀(jì)念臥碑,上面刻著王桂荃的名字,碑后種一顆白皮松。梁啟超與夫人李蕙仙合葬墓碑王桂荃紀(jì)念臥碑


作者:“小方說歷史”團(tuán)隊歡迎關(guān)注公眾號“小方說歷史”雲(yún)緋歷史號:故紙堆間歡迎點(diǎn)贊和評論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wù)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