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很多時候我們這些老大做事都不是給自己的,而是做給別人看的!薄@是這兩天重溫港劇《反黑》時,聽到里面和興盛的老大神爺?shù)囊痪湓,其字里行間都道出了老大很多時候的無奈之舉。

我們知道,項羽手下貴族子弟居多,項羽的資本是他們,但與此同時,很多時候做事更要在乎他們的感受。貴族之所以稱之為貴族,自然都是家大業(yè)大的,在老家有著盤根錯節(jié)的勢力,他們一旦遷居到了關(guān)中,這些自然而然就不復存在了。所以,秦始皇、劉邦都在他們統(tǒng)一以后,大批量的將六國貴族子弟遷到了關(guān)中,明為充實關(guān)中人口,實則打掉這些貴族的爪牙。

而在這一點上,項羽是沒辦法的。項羽的手下,大把的當年被秦來掉的楚國的貴族,他們對秦人的恨遠遠大于劉邦手下那幫泥腿子,畢竟利益所向,才是矛盾的根源。所以,劉邦進咸陽還能控制住手下“約法三章”,項羽進了咸陽,就要放把大火來發(fā)泄,這都是階級地位決定的。

一把大火加上坑殺了二十多萬秦軍,項羽留在關(guān)中,到底是在享樂?還是在受罪?不言自明了吧。像韓生這種書生,只知道看表面,哪里懂得項羽的苦,項羽要是不在乎關(guān)中王的位置,他又何必拼死拼活的往關(guān)中殺,還要搞個鴻門宴來嚇劉邦,不是不想為,只是不能為而已。


形勢所迫,“錦衣夜行”也不過是個借口而已。

最佳貢獻者
2

楚霸王項羽是個蓋世英雄,拔山扛鼎,天下無敵,但是項羽性格有很大缺陷,剛愎自用,不聽人勸,不會識人用人,使得他手下優(yōu)秀的軍政人才張良,韓信,陳平,英布等人,逐漸歸附了對手劉邦,最終失去了江山,落得個烏江自刎的悲劇下場。。。

“沐猴而冠”“錦衣夜行”兩個成語都和項羽有關(guān),出自《史記》所記載的項羽從長安(今西安)遷都彭城(今徐州)的軍事事件中。。。

項羽滅了秦王朝之后,聽從謀士范增的建議,借楚懷王羋心之口,分封功臣,把威脅最大的漢王劉邦分封到了巴蜀地區(qū),當時巴蜀地區(qū)很貧瘠,交通不便利,劉邦縱有反叛之心,出川路線就是他的第一障礙,而項羽自己則率領(lǐng)楚軍精銳坐鎮(zhèn)都城長安,扼守三秦要塞,斷了劉邦進取中原的路線,劉邦和他的部下在滅秦戰(zhàn)爭中功勞很大,卻被分封到邊遠貧瘠的巴蜀地區(qū),所以從上到下,都心懷異志,蓄謀反叛。。。。

劉邦在巴蜀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休養(yǎng)生息,任用韓信為主帥,軍事實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于是決定出巴蜀,下三秦,進取中原,和項羽爭天下,但是想突破項羽扼守的關(guān)中地區(qū),實在是毫無把握,于是劉邦聽從韓信的策略,挑唆項羽離開關(guān)中,返回他的故鄉(xiāng)楚地去。。。劉邦派人去關(guān)中三秦散布了一首童謠:

隔門聽見人搖鈴,

只聞聲音不見形。

得了富貴不還鄉(xiāng),

如穿錦衣夜里行。

意思是,項羽得了富貴,做了霸王,家鄉(xiāng)楚地的百姓一點光都沾不到,項羽聽到這首童謠后,疑心是故鄉(xiāng)楚地的人在抱怨他,又覺得自己帶領(lǐng)家鄉(xiāng)八千子弟兵起兵反秦,現(xiàn)在天下平定,卻不照顧一下家鄉(xiāng)父老,實在過意不去,于是決定帶著楚懷王,把首都從西安遷移到徐州去,這就是成語“錦衣夜行”的典故!!

但是項羽手下也不是沒有軍事人才,他的謀士范增,韓生等人極力反對遷都舉動,都去勸阻項羽,但是項羽剛愎自用,一意孤行,不聽手下的謀略,韓生一怒之下,說楚人“沐猴而冠”意思是楚地的人就像猴子一樣,喜歡穿上漂亮衣帽炫耀給別人看,這下激怒了項羽,把韓生扔到油鍋里給炸了。。。。范增也沒辦法,只得建議項羽留下章邯,董翳和司馬欣,率兵鎮(zhèn)守三秦,防范劉邦,然后跟著項羽和他的精銳一起遷都到徐州去了。。。

項羽遷都走了之后,劉邦韓信再無顧忌,韓信用暗度陳倉的策略偷襲關(guān)中,擊敗三個守將,拿下了關(guān)鍵的三秦地區(qū),從而拉開了楚漢爭雄的歷史大幕!!

3

一個人被評價為格局太小的確讓人生氣,韓生說項羽是猴子穿衣服,有點小成績就沾沾自喜,喜歡炫耀,缺乏理想。中國人罵人水平的確高。對于有成績的人來說,更加地難以接受,所以把韓生給烹殺了。

我們分析下項羽的行為是否是沐猴而冠。僅有語言上說,項羽認為富貴了就要回到老家,如果不回到老家,就像穿著華貴的衣服晚上走路,沒有人看得到。這是一種虛榮心作怪。這是否就說項羽格局太低,沒有太高理想呢。人成功后回家難道不是人之常情嘛,怎么就說成是沐猴而冠呢。還專門說是楚人。

我們看下項羽的行為,在項羽進入秦國首都后,就火燒阿旁宮,搶奪了大量珍寶,殺了很多人。這是對秦朝的破壞。項羽是個破壞者。這破壞也是對秦王朝的最為嚴重的打擊。之前,“天下苦秦久矣!”項羽是對這種苦的集中反應(yīng),他是用暴力制止暴力,這也是一種手段,就是一心要徹底鏟除暴秦。而項羽本身沒有想到要構(gòu)建自己的王朝,沒有怎么處心積慮的在推翻秦朝過程中壯大自己。他因為援救趙國,各個觀望的諸侯,見到他都膝行以進。這是對那些兩面派們最好的懲罰和教訓。他分封為這些人做各地王,本以為這些人會安分守己,保境安民,但絕想不到,這些后來的諸侯王從不老實,一有機會就要擴充自己的勢力。其中最厲害最狡猾的就是劉邦。項羽從軍以來,是對秦軍作戰(zhàn)的絕對主力,是項羽破釜沉舟打敗了秦軍最后一支最強大的章邯,殺秦兵20萬,震懾了秦帝國,動搖了秦國的根本,要不劉邦也不會那么輕易進入關(guān)中。

項羽只想推翻秦朝就回家,想法很單純。雖然打包了一些財富準備回老家,再怎么不能說是沫猴而冠吧,把一個戰(zhàn)功赫赫,推翻秦朝最有貢獻的人說成事猴子。是沒有正確評價項羽的歷史貢獻。

4

鼠目寸光,宿鳥戀本枝,池魚思故淵,駑馬戀棧豆,剛愎自用,堂堂的西楚霸王,落得個烏江自刎的下場,的確可悲可嘆。

從沐猴而冠就看出項羽目光短淺,格局太小,韓生建議很中肯,項羽確想著回故土裝逼,結(jié)果把韓生殺了,江山也丟了,到死都怨天不公,可笑之極。




5

“富貴不還鄉(xiāng),如錦衣夜行!边@句話不說放到古代,放到當下都很合適。

富貴了,有錢了,就應(yīng)該炫耀炫耀,俗稱衣錦還鄉(xiāng)。作為小老百姓,這是人之常情,但是放在項羽身上就就不一樣,這是格局問題。鼠目寸光,眼里只有一畝三分地,怎么能成就霸業(yè)。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秦朝末期,劉邦,項羽等各方勢力起兵抗秦。項羽攻入秦都,大肆燒殺搶掠,并放火燒掉秦宮。其中最著名的阿房宮。唐代杜牧《阿房宮賦》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笨梢姰敃r慘況。韓生勸項羽,關(guān)中土地肥沃,易守難攻,可以在這里成就霸業(yè)。而項羽只想回鄉(xiāng)炫耀自己的成就。這這楚漢相爭白熱化的時期,目光短淺,難免讓人看輕。

沐猴而冠,本意:猴子穿衣戴帽,究竟不是真人。比喻虛有其表,形同傀儡。常用來諷刺投靠惡勢力竊據(jù)權(quán)位的人。

猴子帶上高帽子,終究不是人,只是看起來像人而已。隨著韓生因為“沐猴而冠”被活活煮了,項羽的王圖霸業(yè)也煙消云散。到最后上演的霸王別姬的故事,項羽也淹沒在歷史的塵埃當中。

項羽是一個友情有義的人,在大事面前不夠果斷,項莊舞劍,錯失殺死劉邦的機會。烏江邊于虞姬的生離死別。最后自刎。留下千古名篇《垓下歌》: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作為一個領(lǐng)導者,要有領(lǐng)導者的格局?紤]長遠的利益,衣錦還鄉(xiāng),于霸業(yè)無益。沐猴而冠,評價很中肯。

6

項羽的性格中存在的致命缺陷:

目光短淺

秦朝滅亡后,有人勸他都關(guān)中,關(guān)中地勢險要,土地肥沃,“可都以霸”。他卻要滿足自己那淺薄的虛榮心,說“富貴不歸故鄉(xiāng),如衣繡夜行,誰知之者!”對關(guān)中這樣重要的地方,他竟然僅安排了章邯等3位降將把守,而章邯等人昔日奉秦二世命令,率大軍東出函谷關(guān)鎮(zhèn)壓各地起義,結(jié)果隨同出征的20余萬關(guān)中子弟被項羽坑殺,章邯等人幸免于難,還接受了項羽的分封,關(guān)中父老對其恨不得食肉寢皮。劉邦從漢中出兵,不費吹灰之力就拿下了關(guān)中之地,得到了最佳的戰(zhàn)略后方。

頭腦簡單

滅秦入關(guān)后,項羽“引兵西屠咸陽,殺秦降王子罌,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收其貨寶婦女而東”,令秦人對其徹底所望。此后,鴻門宴上不顧千載難逢的良機,輕易放走了劉邦這一心腹大患,還將送上門的內(nèi)線曹無傷給賣了;輕易相信劉邦燒棧道無東向之志,以為劉邦真的從此要蝸居漢中封地頤養(yǎng)天年;輕易中了陳平的反間計,失去了身邊僅有的智囊、謀士范增。

不善用人

項羽奪取天下之初,麾下也曾人才濟濟,陳平、韓信、彭越、英布等世之英杰最初都為其效力,但項羽只會“奮其私智”,不知道如何有效的籠絡(luò)人心,對人又太過責備苛刻,聞過輒怒,手段殘忍。如前者勸說項羽在關(guān)中建都者,見項羽目光短淺不予采納,就感慨說:“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這本來只是一句抱怨,也可以理解為玩笑,但項羽卻“烹說者”,以聞所未聞的酷刑徹底斷絕了言路。

項羽的這些性格弱點對于普通人的成功都是巨大障礙,更何況作為一位掌控江山的王者,只能主動失敗的悲涼結(jié)局。

7

這個評價非常精準,一個“婦人之仁”,一個“沐猴而冠”,都準確指出項羽的弱點和本質(zhì),也是他失敗的根本原因。

富貴唯恐人不知,用以炫耀,這是很低級的暴發(fā)戶行為,猶如中了六合彩到處告訴別人,開著豪車回鄉(xiāng)擺闊氣,只不過是讓旁人羨慕一下的心性,更無大志。正人君子絕不會因為你的外在和資財而敬佩你,那不是你本身的光榮,小人敬財而已,并非敬人,你失財失勢了,就一無是處。有人覺得這樣做,會得到他人的尊敬,那是自己以為的,因為這樣而敬佩你的,那些也是小人。

沐猴而冠,是說本質(zhì)是猴子,不是人,穿戴起人的衣冠也無法改變猴子的本質(zhì)。用以描述項羽的這種思想言行,就是他本是胸無大志的小人,卻裝大王充好漢,名義上是霸王,實際上是冒充的。

8

這個問題很好理解?偨Y(jié)起來就是一個詞:格局太小。項羽手握雄兵、披堅執(zhí)銳,本應(yīng)有開朝立代的壯志,卻產(chǎn)生了富貴歸鄉(xiāng)這樣的小農(nóng)意識。這就好比你見過村長炫富,你什么時候見過國家元首炫富(特朗普除外)。其胸襟格局之小,令人嗟嘆。

9

這跟他叔父問他要學帝王術(shù)還是萬人敵,他選萬人敵一樣,有攻城略地之勇,無經(jīng)世治國之心。

10

看了其他幾位答主的回答,感覺都很有道理,下面我說說自己的看法:

1.項羽生于公元前232年,兩年之后,秦始皇開始掃平六國的歷程。他親眼見證了楚國的滅亡,以及項氏家族的覆滅。只有失而復得,才更能明白家業(yè)的珍貴;氐阶约旱哪竾,建立一番偉大功業(yè),是重振家業(yè)者的最好歸宿。

2.項羽構(gòu)建的是,一個以霸王仲裁天下,諸侯各安其分,各轄其地的新封建體系。作為霸王,要保持對手下諸侯足夠的威懾力,就要始終展現(xiàn)出進攻姿態(tài),而這也符合項羽“兵形勢”大家的身份。定都彭城(徐州),控扼四海,正符合這一規(guī)劃。

3.項羽在巨鹿之戰(zhàn)后,一口氣坑殺了秦軍降卒20萬,與秦人結(jié)下了不解之仇,實在不是個定都的好地方。別的不說,就看看當初在戰(zhàn)場上 ,肆意揮灑的名將章邯,封王關(guān)中后戰(zhàn)績大不如前,就知道秦人心中的仇恨,有多么深了。而且項羽進入關(guān)中之后,還殺害了頗有賢名的秦王子嬰,焚燒了秦宮,在物質(zhì)和精神上,摧毀了秦人的驕傲,實在是不共戴天之仇。

4.而韓生這個人,實在是個嘴子。說項羽就說項羽吧,非把楚人都帶上,簡直一個地域黑。當時進入關(guān)中的諸侯聯(lián)軍中,很多楚人都位居高位。殺一韓生,而平息諸人憤怒,實在是劃算。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wù)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