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攻蕭遠山的21名高手,其實水平一般
在《天龍八部》之中,蕭遠山的武功如何?這個不說很多人都知道,作為絕頂高手的他,在出場到結(jié)束武力值一直都在線。最早一次戰(zhàn)斗,便是非常有名的雁門關(guān)之戰(zhàn),此戰(zhàn)為后面30年的江湖恩怨情仇埋下了伏筆。
金庸的高明之處在于,他一開始就為江湖制造了一個解不開的矛盾,伴隨著這個矛盾讓江湖中人紛紛登場,有圍繞著這個矛盾糾纏不清,最后推動整個劇情的發(fā)展。雁門關(guān)之戰(zhàn)就是這樣的矛盾,蕭遠山帶著妻兒回娘家探親,結(jié)果遭到中原21名武林高手的圍殺,蕭遠山殺死17人,最后跳崖自盡。
縱觀雁門關(guān)事件,蕭遠山一家與21位高手并無恩怨,只因為本身是契丹人,所以就要死。金庸一開始就讓我們帶著一種正義的、先入為主的感覺進入書中,人們在開始讀起來時,也是一種快意江湖的感覺。實際上,這是一場屠殺悲劇。
1.人的出生是無法決定的,就因為出生是契丹人就要死嗎?
2.21位武林高手圍攻攜帶妻兒的蕭遠山一家,這是行俠仗義嗎?
3.蕭遠山一家被屠戮時,只有那個孩子是無辜的嗎?殺人與被人殺之間,正義由誰來決定?誰不是一條鮮活的命?
這些是金庸留給我們思考的問題,而在這些顯性問題的背后,有一個隱性的問題。那就是為何21個武林高手無法殺死蕭遠山一人,這21位武林高手為何如此不堪一擊?這是一個眾人都關(guān)心的問題。那么,21高手究竟有多少水平?要對比高手水平多高,自然要找參照物,蕭遠山就是參照物。
30年前,蕭遠山一敵21名高手,殺死17人,可見蕭遠山的功夫遠遠超過這些人。蕭遠山是超一流高手,30年前的蕭遠山實力再差也在一流高手之列。按照三人圍攻不敵一人的高手評判法則,21位高手中,除了玄慈、汪劍通、智光、趙錢孫4人最后存活,證明這4人能耐超過其他人。
30年后,玄慈、汪劍通還能算得上是一流高手,但是智光和趙錢孫的武功卻根本不入流,連二流高手都很勉強算得上。蕭峰在聚賢莊一戰(zhàn),打得各路高手死傷慘重,這一戰(zhàn)其實與當(dāng)年蕭遠山大戰(zhàn)21高手類似,趙錢孫等輩簡直是如秋風(fēng)掃落葉般輕松被秒。由此可見,一個人練了30年武功后,尚且如此不堪一流高手,那在30年前水平也不會高到哪里去。而這個時候的蕭遠山,已經(jīng)遠超蕭峰,成為了超一流高手。
在武俠世界里,1+1并不等于2或者大于2,一個功夫高手即使是在多人的圍攻,他的絕對實力也能秒掉這些人。蕭峰獨擋數(shù)十萬契丹大軍就是如此,在聚賢莊也是如此,在大戰(zhàn)少室山時也是如此。在對戰(zhàn)之中,一招一式都是單人對敵,一人敗退一人再上,擁有絕對實力的高手,自然能各個擊破,輕松擊敗對手。
由此可見,雁門關(guān)之戰(zhàn)的21位中原高手,其實最頂尖的僅有二流水平,而且還是30年前的二流水平,其他的所謂高手也是徒有虛名而已,否則也不會一仗就被打死17名高手。這些所謂的高手名氣很大,功夫卻不見得很厲害,這就是現(xiàn)實。
同樣的問題在金庸的《射雕英雄傳》里也有體現(xiàn),最先進入讀者視野的丘處機、江南七怪都被認(rèn)為是一流高手,名氣響、名氣大,從江南七怪的名號就可以看出來,一個比一個牛氣。在嘉興煙雨樓與丘處機大戰(zhàn)時,似乎是一場江湖生死大戰(zhàn)。實際上,到后面漸漸發(fā)現(xiàn),他們其實功夫都是二三流水平,江南七怪其余六怪水平就跌出三流開外去了。
這也難怪,江南七怪教了郭靖10多年,最后還是菜鳥一個。所以,當(dāng)年雁門關(guān)的21位高手,其余17位的水準(zhǔn)與江南七怪后六怪差不多,30年前的玄慈、汪劍通等人的水平就是柯鎮(zhèn)惡的水平,蕭遠山則是剛當(dāng)上該幫幫主的喬峰,戰(zhàn)力一比云泥之別,顯而易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