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624年-705年12月16日),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縣東)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正統(tǒng)的女皇帝(690年705年在位),也是即位年齡最大(67歲即位)、壽命最長的皇帝之一(終年82歲),死后葬入乾陵。
乾陵里到底有什么?
乾陵位于陜西省咸陽市乾縣縣城北部6公里的梁山上,為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的合葬墓。
漢以后,皇帝、皇后多不合葬,而乾陵夫妻“二圣”合葬墓獨樹一幟。再加上乾陵乃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武則天的陵墓,自然吸引了無數(shù)后人的目光,但歷經(jīng)千年,乾陵被冷兵器時代的刀劍劈過,被熱兵器時代的機槍、大炮轟過,卻依舊安然無恙。
乾陵營建時,正值盛唐,國力充盈,陵園規(guī)模宏大,建筑雄偉富麗。而且里面有兩位皇帝的陪葬品,數(shù)量之大,可見一斑!但乾陵從未打開過,所以里面的寶貝,只能憑借文獻的記載和猜測。據(jù)史料記載,考古專家對乾陵進行了推算,最后得出結(jié)論是:乾陵中玉器,銅器,古玩字畫等文物,以及其他金銀珠寶多達500噸。很多失傳了的國寶,也許就在乾陵之中。
在我國歷史上,挖乾陵一事,早已有之。
乾陵陪葬品如此豐富,自然引得后世無數(shù)盜墓賊惦記,可從來沒有一個人得手過,據(jù)說連乾陵的入口都沒有人找到過!唐朝末年黃巢動用40萬大軍盜掘乾陵,但挖出一條40余米深的大溝,也沒找到墓道口,只好悻然作罷。
后梁崇州節(jié)度使溫韜是個有官銜的大盜墓賊,他率領(lǐng)兵丁一古腦掘開了十幾座唐陵,發(fā)了一筆橫財。因為手中有了錢,便驅(qū)動數(shù)萬人于光天化日之下挖掘乾陵。不料挖掘過程十分不順,遇到的天氣總是狂風暴雨,溫韜受了驚嚇,才絕了發(fā)掘乾陵的念頭。“唐諸陵在其境內(nèi)者,悉發(fā)掘之,取之所藏金寶。……惟乾陵風雨不可發(fā)!
民國初年,國民黨將領(lǐng)孫連仲以保護乾陵為幌子,率部下駐扎乾陵,用真槍真炮演習的辦法掩護一個師的兵力盜掘乾陵。士兵們用炸藥炸了許多處地方,卻沒能找到墓道口。
在長達1200多年中,梁山上,就沒有斷絕過盜墓者的身影。小毛賊多如牛毛,正史里不記載,野史里也懶得寫。歷史上有名有姓的盜乾陵者,就有17次之多,比較大的盜掘活動有三次。但是又都因各種原因中途停止而未盜成功。
古往今來,無數(shù)帝王陵都沒能逃過盜墓賊的洗劫,但乾陵卻神奇的保存了下來。相傳乾陵是唐朝最牛的兩大相士袁天罡和李淳風共同為武則天挑選的,當時兩人接旨后,各自出發(fā)遍尋寶地。后去復(fù)命后,卻發(fā)現(xiàn)兩人所選之地分毫不差。從遠處看,乾陵所在之地就如同一位女性仰臥于大地,暗合女皇出世之意。而且乾陵的地形地貌完全應(yīng)合了陰陽二儀、天地配合得最絕妙的完美結(jié)合。乾為天為陽,坤為地為陰,陰陽交合,乃生萬物。
乾陵是唐十八陵中主墓保存最完好的一個,也是唐陵中唯一一座沒有被盜的陵墓。乾陵至今也沒有被挖掘過,所謂乾陵出土文物都來自乾陵的陪葬墓,如永泰公主墓、懿德太子墓等。
武則天的陵墓里到底會有什么?相信很多人都很好奇,對于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大家還是很有興趣的。
唐高宗李治去世后,武則天把價值全國財政收入三分之一的珍寶埋葬在地宮;20多年后當武則天去世后,她兒子又將價值全國財政三人之一的珍寶帶進了乾陵。不僅如此,史料資料唐高宗臨終前曾留下遺囑,把他生前所有的字畫全部陪葬。
在考古人員多年的探測中,乾陵地宮前后通道兩側(cè)各有四間大石洞,這四個大石洞里被裝滿各種珍貴的陪葬品。而在墓室通往外面金剛墻的一百米墓道兩側(cè)都擺滿了各種金銀祭器。
文物專家郭沫若先生曾對周恩來總理說過:“毫無疑問:肯定有不少字畫書籍保存在墓室里!打開乾陵,說不定武則天的《垂拱集》百卷和《金輪集》十卷可重見天日!也說不定武后的畫像、上官婉兒等人的手跡都能見到!石破天驚,一定是一件石破天驚的大事!”
郭沫若之所以對乾陵發(fā)掘如此積極,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關(guān)于王羲之《蘭亭序》帖的歷史懸案。郭老只字未提墓室中那車載斗量的金銀珠寶。
總結(jié):其實,可以想象,乾陵一開,其間珍寶定會光耀全世界,不弄個世界第九奇跡才怪。漫漫歷史,幾多沉浮?對乾陵感興趣的豈止郭老一人?多少代志士仁人,誰不想在有生之年一飽眼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