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果問世界上哪個皇帝的陵墓最難挖,那么毫無疑問是武則天與唐高宗李治合葬的乾陵。

她的陵墓被冷兵器時代的刀劍劈過,被熱兵器時代的大炮轟過。1300多年的時間里,有名有姓的盜墓者就有17人之多,而小毛賊多如牛毛,正史里不記載,野史里也懶得寫。

然而時至今日,漢武帝的茂陵被搬空了,唐太宗的昭陵被掃蕩了,康熙大帝連骨頭都湊不齊了,偏偏武則天的乾陵可以獨善其身?梢哉f武則天是生前征服了天下,死后征服了歷史。

眾所周知,唐朝發(fā)展到唐高宗和武則天時期,基本上是最繁榮的時期。據(jù)資料記載,唐高宗下葬時隨葬了全國財政收入的三分之一,武則天下葬時又隨葬了全國財政的三分之一。

那么,這些陪葬品的價值又有多少呢?

要知道里面任何一件器物都是皇家御用的古董,可不是簡單的用材質(zhì)來衡量的。除了金銀珠寶,少不了的是更早時期的文玩字畫,其中最受矚目的就是王羲之的《蘭亭序》。因此,就唐高宗和武則天時期的財政收入,乾陵內(nèi)的寶物達500噸以上。

文物專家郭沫若先生曾說過:“毫無疑問,肯定有不少字畫書籍保存在墓室里!打開乾陵,說不定武則天的《垂拱集》百卷和《金輪集》十卷可重見天日!也說不定武后的畫像、上官婉兒等人的手跡都能見到!石破天驚,一定是一件石破天驚的大事!”

但周恩來總理提筆在這份可能“石破天驚”的計劃書上寫道:“我們不能把好事做完,此可以留作后人來完成!

武則天陵墓,1300年不被盜賊挖掘,這是一個奇跡,這也可能是運用伏羲氏祖先留下的易經(jīng)玄學,或者其他關(guān)于堪輿的奧秘。我們今人不能破解的東西,因此更期待陵寢開啟的時日,但是我們不希望因為我們現(xiàn)在的愚昧和無能,把國寶風化以至于無法保存。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關(guān)于古墓的知識,歡迎您給我留言。

最佳貢獻者
2

40萬人都挖不動的乾陵,里面究竟有什么?有一種說法最被認可!

乾隆是我國唯一一座兩位帝王夫妻合葬墓,也是至今為止我國保存最為完整的帝王陵。由于乾隆處于大唐盛世的背景,以及兩位墓主人的特殊身份,千百年來無數(shù)人曾想盜掘里面的寶物,但是最后都無疾而終。

乾陵地處于陜西省乾縣城北約六公里的梁山上,修建于公元684年,歷時23年才基本完工。由于乾陵“因山為陵”,梁山整座上都是墓室的防護層,在古代如果想找到地宮就必須把整座山挖開,這在當時無異于天方夜譚。

即使當年黃巢動用四十萬大軍挖掘乾陵,最后都無疾而終,而且當年很多盜墓者在挖掘乾陵時都遇到了詭異的現(xiàn)象,因此乾陵地宮至今保持的很完好。

那么乾陵地宮里究竟有多少奇珍異寶呢?眾所周知,雖然上世紀五十年代陜西幾位農(nóng)民意外發(fā)現(xiàn)了乾陵的墓道,但是國家最終拒絕了郭沫若等人提出的乾陵發(fā)掘計劃。

雖然乾陵當年沒有發(fā)掘,但是還是發(fā)掘了乾陵幾處陪葬墓,因此專家推測乾陵的墓室是由墓道、過洞、天井、甬道和前、中、后三個墓室組成,而且三個墓室的面積會很大。

經(jīng)過這么多年勘探,特別是各種先進設(shè)備的加入,讓考古人員對定陵地宮有了一個大概的了解,其中有著說法被史學界廣泛認可:保守估計乾陵地宮有文物五百噸!

這種說法并非空穴來風,因為唐高宗李治去世后,武則天把價值全國財政收入三分之一的珍寶埋葬在地宮;20多年后當武則天去世后,她兒子又將價值全國財政三人之一的珍寶帶進了乾陵。不僅如此,史料資料唐高宗臨終前曾留下遺囑,把他生前所有的字畫全部陪葬。

在考古人員多年的探測中,乾陵地宮前后通道兩側(cè)各有四間大石洞,這四個大石洞里被裝滿各種珍貴的陪葬品。而在墓室通往外面金剛墻的一百米墓道兩側(cè)都擺滿了各種金銀祭器。

其中乾陵地宮最引人注目的國寶就是王羲之的《蘭亭序》。雖然當年唐太宗李世民遺詔里要求下葬時把《蘭亭序》枕在他的腦袋下面,但是五代耀州刺史溫韜在盜掘唐太宗昭陵時并沒有發(fā)現(xiàn)《蘭亭序》,因此如今人們都認為這件頂級國寶最有可能在乾陵地宮。

小編認為無論乾陵地宮的寶物有多少,在現(xiàn)有的技術(shù)條件下發(fā)掘無疑是破壞,但愿乾陵地宮的寶藏永遠沉睡在地下。

3

乾陵地宮里到底陪葬著什么?歷史對這個問題三緘其口,人們卻對這個問題猜想不斷。

埋葬唐高宗李治和女皇武則天的乾陵,始建于683年。唐高宗李治684年8月入葬之后,乾陵的建設(shè)一直沒有停止。它“依山為陵”,按照唐長安城的規(guī)制修建。705年,女皇武則天離開人世后,提出了把自己以李家媳婦的名義埋葬在乾陵。706年5月,唐中宗李顯把自己的母親——一代女皇武則天埋葬在父親身邊,乾陵加蓋。

乾陵到底有什么,可以說一千多年來,人們不斷談?wù)撨@個問題。

(乾陵六十一潘臣像)

我先說說乾陵的地宮和墓室結(jié)構(gòu)。經(jīng)過專家的局部探測,加上比照唐代其它高等級墓葬,初步判斷乾陵的墓室結(jié)構(gòu)為斜坡式墓道、天井、過洞、甬道、墓門、墓室(有人認為有三個)、耳室等構(gòu)成,中室里面放置著棺槨,里面是高宗李治和女皇武則天,李治居于武則天左面。

《五代史》記載乾陵地宮“宮室宏麗,不異人間,中為正寢,東西廂列石床,床上石函中為鐵匣,悉藏前朝書畫,鐘(繇)王(羲之)筆跡,紙墨如新”。假如這個說法成立的話,那應(yīng)當是706年武則天入葬時,人們看到的情形。按照這個說法,乾陵三個墓室中的東西二室放置的全是金銀祭器之類的好東西,有人還認定《垂拱集》《金輪集》《蘭亭序》等等都在其中。

(李治和武則天合葬陵——乾陵)

當然,乾陵的建設(shè)正值盛唐,其宏大的規(guī)模、陪葬的豐厚絕對不是其它唐代帝陵所能相比的。按照唐代的葬制和習慣,乾陵地宮里的金銀器、玉器、陶器、字畫、絲織品等一定是應(yīng)有盡有。

有人甚至說“乾陵地宮的陪葬品有500多噸”。我總覺得這個說法沒有道理,乾陵陪葬的東西肯定讓人咂舌,但是如何準確地計量到五百噸,我們還沒有找到科學依據(jù)。

需要說的是,現(xiàn)在乾陵地面上的無字碑、述圣紀碑、翼馬、瑞禽、獅子、翁仲等石刻遺存,都是十分珍貴的文化遺產(chǎn)。

4

1300多年來,有名有姓的17人,無名小毛賊更難以計數(shù),都打過盜乾陵的主意。然而時至今日,乾陵依然完好無損,巍然屹立。圍繞著乾陵,古往今來,流傳著太多太多的神秘和神奇。

神奇之一:黃巢率大軍40萬人,挖幾個月,門(地宮)都沒找著,留下一條“黃巢溝”走了。

神奇之二:五代溫韜,挖了關(guān)中十八陵中的12座。最后挖乾陵時,總是狂風暴雨,溫韜被嚇得不輕,率數(shù)萬人只好無功而返。

神奇之三:民國國民黨將領(lǐng)孫連仲率一團人馬,用上了炸彈,也只是炸開了墓道邊的幾層巖石,敗興而歸。

因此,乾陵被冠以考古界的“三峽工程”之稱,名副其實。1960年,幾個農(nóng)民放炮炸石頭,無意間炸出了武則天的墓道口。此后,有心人在這個墓道口上邊種植了一棵油松,如今已成棟梁之材。

乾陵最大的神秘之處有兩點:一、武則天的“無字之碑”。二、地宮下有多少陪葬之寶。

中國幾千年歷史上,唯一戴上皇帝帽子,堂而皇之坐上龍椅的女人,只有武則天。她66歲登基,當了15年皇帝,干得不比歷史上的其他男性皇帝差。死后卻在自己墓前豎起一座令世人費解的無字碑。武則天為何要為自己豎一塊“無字碑”?一個比較廣泛的說法是武則天將自己一生功過任憑后人評說。但這只是一種猜測,真實的原因仍是個謎。



乾陵中有500噸藏寶?

乾陵地宮里,到底有多少文物呢?有人說“最少有500噸!”。有專家說:“500噸是很有可能的!”埋葬唐高宗的時候,隨葬品價值占了全國財政收入的三分之一。武則天駕崩,又將全國三分之一的金銀珠寶埋葬進乾陵。如果這些金銀財寶、字畫書籍,再加上乾陵的石門、石棺等文物,乾陵中的文物重量達到500噸是有可能的。

唐高宗李治生前留有遺詔,要把他生前喜愛的字畫全部隨葬,其中或許就有書法大圣王羲之的書法精品,甚至或許有在唐太宗的昭陵中未被發(fā)現(xiàn)的《蘭亭序》真跡。

武則天是一代女皇,更是才華橫溢的一代才女?伞度圃姟分,只收了她很少一部分詩作。一代文豪郭沫若曾在1974年,對周恩來總理申請挖掘乾陵時說:“毫無疑問:肯定有不少字畫書籍保存在墓室里!打開乾陵,說不定武則天的《垂拱集》百卷和《金輪集》十卷可重見天日!也說不定武后的畫像、上官婉兒等人的手跡都能見到!石破天驚,一定是一件石破天驚的大事!”。

2006年7月,隨著考古技術(shù)的發(fā)展,有人再次提出挖掘乾陵的設(shè)想,曾已經(jīng)具備挖掘的條件和技術(shù)。其實不論我們現(xiàn)在有沒有能力保護乾陵里的文物,就是我們現(xiàn)在對乾陵的考古調(diào)查也還是遠遠不夠的,大量艱巨的工作要做。這種情況之下,急于挖掘乾陵內(nèi)的文物是一種急功近利的心態(tài)。



乾陵作為古代帝王陵墓的典范,具有很強的象征意義,如果只知道開墳掘墓找寶,是一種辱沒祖宗、泯滅文化的表現(xiàn)。還是借用當年周總理回復(fù)郭沫若的那句名言:“我們不能把好事做完,此事可以留作后人來完成!蔽覀円艚o子孫后代一些念想,要給子孫后代一個交代,也給歷史一個交代,所有的好事不能我們這一代全部做完。

附注說明:大唐王朝共有21位皇帝,除唐昭宗李曄和唐哀帝李祝分別葬于河南偃師及山東菏澤之外,其余均葬于陜西省境內(nèi)的關(guān)中平原之上。西起梁山,東止金粟山。其中乾縣2座、禮泉2座、涇陽2座、三原3座、富平5座、蒲城4座,橫跨距離綿延150余公里,占地面積達3000余平方千米,算上周圍的陪葬墓,多達300余座,史稱“關(guān)中唐十八陵”。

其中最特別的是一代女皇武則天與唐高宗李治,這一對夫妻皇帝選擇了合葬,這就是一陵兩天子的乾陵。更特別的是“關(guān)中十八陵”唯獨乾陵保存完整,據(jù)史學界和考古學界專家的考證,其余的都遭受過不同程度的盜掘。就沖這兩點,乾陵都是千古特殊存在。

5

乾陵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座埋葬這兩代帝王,一對夫妻的墓葬。陵墓主人是唐高宗李治和女皇武則天。他們所處的時代正好是大唐最為興盛的時代,因此整個陵墓氣勢恢宏,珍寶眾多。



乾陵地上建筑

唐朝初年,李世民開創(chuàng)“因山為陵”的葬制,所以乾陵沿用了這種葬制。乾陵的選址也就選在了如今乾縣城北的梁山之上。

作為唐朝興盛時期的兩位帝王合葬墓,其構(gòu)建可以說是完全復(fù)刻了一座唐代的長安城。其陵墓也分為內(nèi)城和外城,內(nèi)城象征長安城的皇城,外城相當于官員和百姓居住的郭城,據(jù)文獻記載,陵園外城墻的周長達到了80里。



陵園內(nèi)城有四門,分別為東、青龍門,南、朱雀門,西、白虎門,北、玄武門。現(xiàn)代考古探測發(fā)現(xiàn),南墻和北墻長1450米,東墻長度為1582米,西墻長度1438米。這樣算下來,僅僅內(nèi)城的面積就達到了230萬平方米以上。內(nèi)城之中獻殿、偏房、回廊、闕樓等一應(yīng)俱全,而且也有當時朝臣的祠堂等等。

現(xiàn)存的建筑有61藩臣像,是當時臣服于大唐王朝的各國王子、使臣的石刻。他們在進入長安城參加唐高宗葬禮時,武則天為彰顯天朝上國的威嚴,于是將他們的石刻雕像立于乾陵之前。

除此之外,也有無字碑和述圣紀碑等等珍貴文物。



乾陵地宮

乾陵地宮不僅僅有武則天和李治的墓葬,也有太子、公主、大臣墓葬共計17座。其中在1971年之前,共計發(fā)掘了兩座太子墓(章懷太子、懿德太子),一座公主墓(永泰公主),兩座大臣墓(中書令薛元超、燕國公李謹行)。

以上五座墓葬出土了4300多件珍貴文物,簡單說一下發(fā)掘的第一個永泰公主墓;這座墓葬在五代末年、宋朝初年被盜掘過,但是仍然出土了各種金、玉器皿和陶俑,唐三彩1000余件。其中唐三彩俑,造型精致、色彩鮮艷,反應(yīng)了唐朝的高度發(fā)達的陶瓷工藝水平。除此之外墓中壁畫也是極為精美。



乾陵內(nèi)武則天和李治的地宮,是現(xiàn)存唯一一座完整的唐代帝王陵墓,唐末黃巢之亂時,黃巢率領(lǐng)40萬大軍挖掘了整整40多米深的“黃巢溝”,也沒有能夠找到墓道口,其后經(jīng)歷了大大小小數(shù)十次的盜掘,但是無一不是敗興而歸,甚至到了民國時期國民黨將領(lǐng)孫連仲動用了炸藥,也無法動其分毫。這也成就了乾陵歷經(jīng)千年而從未被盜的神話。



1958年, 當?shù)剞r(nóng)民炸山取石料時,無意間炸開了墓道口,聽聞消息的郭沫若為了挖掘乾陵地宮,所以連夜寫下了《乾陵發(fā)掘計劃》,但是卻被周總理卻嚴詞拒絕了,因此下達了全國禁止主動挖掘帝王陵墓的命令,最終,乾陵直到今天依然保存于世,從未打開。




因為乾陵武則天和李治地宮根本沒有打開,所以關(guān)于內(nèi)部珍寶的問題一直都是猜測。

李治和武則天出于大唐興盛的時代,而且他們二人掌權(quán)或者在位時間都不算短,所以盛傳李治死后,武則天為了報答李治知遇之恩,把三分之一的國庫都陪葬給了李治。而武則天死后,也是陪葬了三分之一的國庫,由此可見,陵墓內(nèi)必定珍寶如山。



現(xiàn)代考古學家推測里面可能有500多噸以上的珍貴文物。除去金、玉、陶、瓷等器皿外,因為李治生前遺命,把所有喜愛的書籍、字畫陪葬,所以很有可能會有大量的文獻資料和珍貴字畫,甚至有可能會有王羲之的《蘭亭序》真跡。

也有推測說乾陵中很可能存在武則天的《垂拱集》百卷和《金輪集》十卷;蛘哌有武則天的畫像、上官婉兒等人的手跡等等。

6

武則天(624年-705年12月16日),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縣東)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正統(tǒng)的女皇帝(690年705年在位),也是即位年齡最大(67歲即位)、壽命最長的皇帝之一(終年82歲),死后葬入乾陵。

乾陵里到底有什么?

乾陵位于陜西省咸陽市乾縣縣城北部6公里的梁山上,為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的合葬墓。

漢以后,皇帝、皇后多不合葬,而乾陵夫妻“二圣”合葬墓獨樹一幟。再加上乾陵乃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武則天的陵墓,自然吸引了無數(shù)后人的目光,但歷經(jīng)千年,乾陵被冷兵器時代的刀劍劈過,被熱兵器時代的機槍、大炮轟過,卻依舊安然無恙。

乾陵營建時,正值盛唐,國力充盈,陵園規(guī)模宏大,建筑雄偉富麗。而且里面有兩位皇帝的陪葬品,數(shù)量之大,可見一斑!但乾陵從未打開過,所以里面的寶貝,只能憑借文獻的記載和猜測。據(jù)史料記載,考古專家對乾陵進行了推算,最后得出結(jié)論是:乾陵中玉器,銅器,古玩字畫等文物,以及其他金銀珠寶多達500噸。很多失傳了的國寶,也許就在乾陵之中。

在我國歷史上,挖乾陵一事,早已有之。

乾陵陪葬品如此豐富,自然引得后世無數(shù)盜墓賊惦記,可從來沒有一個人得手過,據(jù)說連乾陵的入口都沒有人找到過!唐朝末年黃巢動用40萬大軍盜掘乾陵,但挖出一條40余米深的大溝,也沒找到墓道口,只好悻然作罷。

后梁崇州節(jié)度使溫韜是個有官銜的大盜墓賊,他率領(lǐng)兵丁一古腦掘開了十幾座唐陵,發(fā)了一筆橫財。因為手中有了錢,便驅(qū)動數(shù)萬人于光天化日之下挖掘乾陵。不料挖掘過程十分不順,遇到的天氣總是狂風暴雨,溫韜受了驚嚇,才絕了發(fā)掘乾陵的念頭。“唐諸陵在其境內(nèi)者,悉發(fā)掘之,取之所藏金寶。……惟乾陵風雨不可發(fā)!

民國初年,國民黨將領(lǐng)孫連仲以保護乾陵為幌子,率部下駐扎乾陵,用真槍真炮演習的辦法掩護一個師的兵力盜掘乾陵。士兵們用炸藥炸了許多處地方,卻沒能找到墓道口。

在長達1200多年中,梁山上,就沒有斷絕過盜墓者的身影。小毛賊多如牛毛,正史里不記載,野史里也懶得寫。歷史上有名有姓的盜乾陵者,就有17次之多,比較大的盜掘活動有三次。但是又都因各種原因中途停止而未盜成功。

古往今來,無數(shù)帝王陵都沒能逃過盜墓賊的洗劫,但乾陵卻神奇的保存了下來。相傳乾陵是唐朝最牛的兩大相士袁天罡和李淳風共同為武則天挑選的,當時兩人接旨后,各自出發(fā)遍尋寶地。后去復(fù)命后,卻發(fā)現(xiàn)兩人所選之地分毫不差。從遠處看,乾陵所在之地就如同一位女性仰臥于大地,暗合女皇出世之意。而且乾陵的地形地貌完全應(yīng)合了陰陽二儀、天地配合得最絕妙的完美結(jié)合。乾為天為陽,坤為地為陰,陰陽交合,乃生萬物。

乾陵是唐十八陵中主墓保存最完好的一個,也是唐陵中唯一一座沒有被盜的陵墓。乾陵至今也沒有被挖掘過,所謂乾陵出土文物都來自乾陵的陪葬墓,如永泰公主墓、懿德太子墓等。

武則天的陵墓里到底會有什么?相信很多人都很好奇,對于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大家還是很有興趣的。

唐高宗李治去世后,武則天把價值全國財政收入三分之一的珍寶埋葬在地宮;20多年后當武則天去世后,她兒子又將價值全國財政三人之一的珍寶帶進了乾陵。不僅如此,史料資料唐高宗臨終前曾留下遺囑,把他生前所有的字畫全部陪葬。

在考古人員多年的探測中,乾陵地宮前后通道兩側(cè)各有四間大石洞,這四個大石洞里被裝滿各種珍貴的陪葬品。而在墓室通往外面金剛墻的一百米墓道兩側(cè)都擺滿了各種金銀祭器。

文物專家郭沫若先生曾對周恩來總理說過:“毫無疑問:肯定有不少字畫書籍保存在墓室里!打開乾陵,說不定武則天的《垂拱集》百卷和《金輪集》十卷可重見天日!也說不定武后的畫像、上官婉兒等人的手跡都能見到!石破天驚,一定是一件石破天驚的大事!”

郭沫若之所以對乾陵發(fā)掘如此積極,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關(guān)于王羲之《蘭亭序》帖的歷史懸案。郭老只字未提墓室中那車載斗量的金銀珠寶。

總結(jié):其實,可以想象,乾陵一開,其間珍寶定會光耀全世界,不弄個世界第九奇跡才怪。漫漫歷史,幾多沉浮?對乾陵感興趣的豈止郭老一人?多少代志士仁人,誰不想在有生之年一飽眼福?

7

據(jù)乾陵《述圣記》碑記載,唐高宗臨終前留下遺言,要求將他生前所珍愛的書籍、字畫等全部埋入陵中。


武則天營建乾陵的目的是為了報答唐高宗的知遇之恩,因此,陪葬入乾陵的稀世珍寶也一定不少。考古工作者推測乾陵墓室是由墓道、過洞、天井、甬道和前、中、后三個墓室組成,或有耳室。中室置棺床,以放置皇帝的“梓宮”即棺槨,“梓宮”的底部有防潮、防腐材料,以珍寶覆蓋,其上加“七星板”,板上置席、褥,旁置衣物及珪、璋、璧、琥、璜等“六玉”;实凵泶12套大斂之衣,頭枕玉匣,口含玉貝,仰臥于褥上,面朝棺蓋。蓋內(nèi)側(cè)鑲飾黃帛,帛上繪日、月、星辰及金烏、玉兔、龍、鶴等物。地宮的后室設(shè)石床,其上放置衣冠、劍佩、千味食及死者生前的喜好之物。前室設(shè)有“寶帳”,帳內(nèi)設(shè)神座,周圍放置玉質(zhì)的“寶綬”、“謚冊”和“哀冊”。


另外在過洞兩側(cè)的耳室和甬道石門的前后,放置有大量珍貴的隨葬明器。對此,乾陵博物館副館長、副研究員樊英峰先生曾撰文介紹:目前考古工作者將乾陵地宮內(nèi)可能藏有的文物分為六大類:①金屬類,有金、銀、銅、鐵等所制的各類禮儀器、日常生活用具和裝飾品、工藝品等;②陶、瓷、琉璃、玻璃等所制的器物、人物和動物俑類;③珊瑚、瑪瑙、骨、角、象牙等制成的各類器具和裝飾物;④石質(zhì)品:包括石線刻、石畫像、人物及動物石雕像、石棺槨、石函和容器;⑤壁畫和朱墨題刻。⑥紙張、典籍、字畫、絲綢和麻類織物,漆木器、皮革和草類編織物等

《垂拱集》共一百卷,是武則天仿王羲之行書書寫而成《垂拱集》記敘了唐高宗、武則天兩朝的許多重大宮廷事件,對于研究唐代歷史,揭開唐史上許多疑點具有重大史料價值。品中,還有一張她生前非常喜愛的畫像,據(jù)說是唯一一張武則天的寫真畫。其中還有上官婉兒的手跡。

8

在乾陵沒打開之前一切都是猜測,可以肯定的一點是,乾陵里面寶貝絕對非常的多,為什么能夠這么肯定呢?第一點乾陵并不是武則天一個人的墓,而是她和唐高宗李治的合葬墓,雖說武則天是以皇后的禮儀下葬的,可她是皇帝這是誰也無法否認的,兩個皇帝葬在了一起,里面的寶貝有多少不言而喻,第二點,乾陵修建時期是盛世,只要是盛世皇帝的陪葬品絕對非常多的。

其實不僅是我們,古人也非常想知道乾陵里面到底有什么寶貝,千百年來有無數(shù)的盜墓賊都打過此陵的主意,并且有很多人付諸行動,其中正史中就記錄了幾次大規(guī)模盜乾陵的事情,黃巢起義的時候,四十萬大軍挖了乾陵沒挖出個結(jié)果,因為這個還挖出了四十米的黃巢溝,這個溝仍然還在。第二個是個叫溫韜的人,此人也曾率領(lǐng)數(shù)萬人馬挖乾陵,依然沒有結(jié)果。

第三次最危險,一個叫孫連仲的將領(lǐng)帶著部下,拿著炸藥想要炸開乾陵,有趣的是他想著學孫殿英直接炸開陵墓,沒想到也是失敗而歸。那么乾陵里面到底有什么寶貝,讓這么多人魂牽夢繞的想要挖開,根據(jù)文獻的記載,專家們得出的結(jié)論是金銀珠寶五百噸,古玩字畫,玉器和銅器無數(shù)。

這些都不算什么,最關(guān)鍵的是里面有許多失傳了的國寶,最吸引人的應(yīng)該就是王羲之的《蘭亭序》,這個的真跡早就失傳了,相傳是武則天死前要求讓《蘭亭序》給自己陪葬,郭沫若非要挖開乾陵,其實就是想親眼目睹一番《蘭亭序》的真跡。

以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們是無法得知乾陵里面到底有什么了,因為按照規(guī)定保存完好的古墓是絕對不能主動挖掘的,跟何況乾陵是目前為止保存的最好的帝王陵,就算是條件成熟了,也沒人會去挖,稍微一個不小心可就是千古罪人。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 喜歡歷史的讀者們不妨關(guān)注歷史雜貨鋪,如果有不對的地方歡迎指出,請多包涵。

9

位于咸陽市乾縣境內(nèi)的乾陵,是唐高宗李治與女皇武則天的合葬墓,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座帝王夫妻合葬的陵墓。

在乾陵里,安放著兩朝皇帝,里邊的各種陪葬品肯定不少。按照唐朝殯葬禮儀制度,皇帝皇后去世后少不了皇冠、鳳冠、金釵、玉佩、玉鐲、玉簪、首飾、玉帶、金銀絲編織等陪葬品;還有春夏秋冬四季用絲織品縫制的服裝,一般皇帝十四套,皇后三套,供不同場合穿戴。

乾陵里肯定陪葬有兩朝皇帝的御璽以及生活用品,從筆墨紙硯,到茶具酒具以及杯子、盤子、碗筷、玉帛、香囊等。另外,高宗皇帝喜愛音樂,少不了金、石、銅、木、竹等制成的各種樂器;還有車輛、儀仗、灶臺、戶舍等唐三彩制品。還有皇帝因個人愛好收藏的歷代寶藏,如青銅器、書法字畫、書籍兵器等。

縱觀唐朝陵墓,墓內(nèi)均有宏大的壁畫,這些壁畫從穿戴行止都有嚴格的規(guī)定,一般以墓主人生前活動、一生豐功偉業(yè)等宏大場面來烘托主人的高尚與尊貴,這些乾陵里邊肯定是少不了。

10

里面金銀珠寶,應(yīng)該樣樣俱全,好多人都想知道,但是沒有人知道。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wù)條款